中国陶器欣赏解析

合集下载

罐鱼石斧彩陶缸赏析

罐鱼石斧彩陶缸赏析

罐鱼石斧彩陶缸赏析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人的赞美。

而其中的罐鱼石斧彩陶缸更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珍品之一。

罐鱼石斧彩陶缸,是指在陶缸上绘制有鱼纹和石斧纹的一种陶器。

这种陶缸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陶瓷的品种,更展现了古代陶艺家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中国古代,鱼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而石斧则是古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因此罐鱼石斧彩陶缸所呈现的图案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从罐鱼石斧彩陶缸的造型来看,它通常呈圆形或者椭圆形,整体造型简洁而稳重,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

而在这个基础上,陶艺家们又通过精湛的工艺将鱼纹和石斧纹绘制在陶缸上,使得整个陶缸更加生动和富有灵性。

鱼纹通常出现在陶缸的侧面,有的是游动的鱼群,有的是单独的大鱼,有的是小鱼在水草间嬉戏,这些细腻的绘画不仅展现了古代陶艺家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更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而石斧纹则通常出现在陶缸的底部或者侧面,这些石斧纹的绘制更多的是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生产方式,使得整个陶缸更加具有历史和文化的意蕴。

其次,从罐鱼石斧彩陶缸的色彩来看,它通常采用红、黑、白等颜色,这些颜色的搭配不仅使得整个陶缸更加鲜艳多彩,更展现了古代陶艺家对色彩的运用和把握能力。

红色通常被用来绘制鱼的身体和鱼鳍,黑色则被用来勾勒鱼的轮廓和石斧的形状,而白色则被用来描绘鱼的眼睛和鱼鳞的纹理,这种色彩的搭配不仅使得整个陶缸更加生动和栩栩如生,更使得整个陶缸更加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最后,从罐鱼石斧彩陶缸的文化内涵来看,它所展现的不仅是古代陶艺家对自然界和生活的热爱,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年年有余”和“吉祥如意”,而石斧则是古代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因此罐鱼石斧彩陶缸所呈现的图案不仅具有吉祥的寓意,更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汉代陶瓷鉴赏

汉代陶瓷鉴赏

汉代陶瓷鉴赏汉代陶瓷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汉代陶瓷主要包括陶器和瓷器两大类,它们在形制、装饰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给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汉代文化的窗口。

我们来看看汉代陶器。

汉代陶器主要以陶土为原料,经过精心制作和烧制而成。

在形制上,汉代陶器的种类繁多,有盆、罐、壶、瓶、碗、盘等,形态各异。

其中,汉代盆、罐和壶等器物多为圆润饱满,线条流畅,给人以沉稳大气的感觉;而瓶、碗和盘等器物则更加细腻,曲线柔美,给人以雅致清逸之感。

在装饰上,汉代陶器通常采用刻花、印花、泥塑等技法进行装饰,图案多样,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几何纹样等。

这些装饰图案不仅美观,更富有寓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此外,汉代陶器还具有实用性,可用于贮存水、食物等,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汉代瓷器是汉代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汉代瓷器的材质以瓷土为主,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具有坚硬、洁白的特点。

汉代瓷器在形制、装饰和用途上与陶器有所不同。

在形制上,汉代瓷器的种类丰富,有瓶、罐、盘、碗、杯等,形态各异。

汉代瓷器的造型大多简洁朴实,线条流畅,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在装饰上,汉代瓷器多采用刻花、绘画、刻印等技法进行装饰,图案多样,内容丰富,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几何纹样等。

这些装饰图案不仅美观,更富有寓意,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此外,汉代瓷器的用途也较为广泛,既可用于日常饮食,也可用于供奉祭祀,体现了汉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汉代陶瓷的鉴赏价值不仅体现在其艺术特点上,还体现在其历史文化价值上。

汉代陶瓷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承载了汉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通过对汉代陶瓷的鉴赏,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社会的发展状况、人们的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汉代陶瓷也为后世的陶瓷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对于研究和推动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陶瓷赏析

中国陶瓷赏析

中国陶瓷赏析陶色瓷感,土火燃情陶瓷是神奇的,它的原料是泥土,经过火的洗礼,竟成为釉光璀璨,文彩斑斓,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的器物;陶瓷本是泥和火的结合,泥,水,火的完美结合孕育了一种新的物质,创造出温润,洁净,雅致的陶瓷掌握火的使用方法—使用泥—发明陶器陶瓷使用粘土(陶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和火的结晶陶有:彩陶、白陶、灰陶、黑陶彩陶存在于新石器时代陶瓷的区别:商代——原始瓷器东汉——成熟瓷器隋唐——南青北白宋代——汝、官、哥、钧、定元代——青花瓷、釉里红明清——精彩纷呈的彩色瓷越窑青瓷被称之为“母亲瓷”浙江余姚上林湖越窑遗址,曾是越窑青瓷主要产区之一晚唐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被称作“秘色瓷”,釉面青碧,晶莹,润泽,如宁静的湖水一般紫艳宁青—宋之极致宋瓷有民窑、官窑之分宋瓷窑厂首推五大名窑,即汝、官、哥、钧、定宋代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汝窑——雨过天晴云破处汝窑瓷胎薄釉厚,特色为土质细腻、胎质坚硬、呈现香灰色、釉色润泽如潮水反衬出的蓝空,釉层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给人玉石之感,釉面有很多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樽、盘等为主,他不同如钧窑的妖艳和张扬官窑——追求青铜器的造型和玉器的光辉官窑主要烧制青瓷,釉色以月白、精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窑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发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哥窑——巧妙利用短裂纹哥窑制品釉色以青为主,也有淡紫色;器型端庄大度,气宇轩昂,釉水肥腻滋润,如脂似玉钧窑——飞碧流火色欲滴,夕阳紫翠忽成岗钧窑属于北方青瓷系统,工艺是在青釉上施以铜红釉料,于摄氏1300度的高温中强还原烧成,用窑变的颜色构成幻觉美妙的图案,是钧窑最大的成功之处。

钧窑两次烧成,色彩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相交融会定窑——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黒定”“紫定”。

各大博物馆藏陶瓷极品赏析(一)

各大博物馆藏陶瓷极品赏析(一)

各大博物馆藏陶瓷极品赏析(一)唐代三彩双龙耳瓶这件“三彩双龙耳瓶”出自于唐(618-907年),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藏品。

“三彩双龙耳瓶”以两个对称的双龙衔住瓶口为柄,造型优美高雅,制作相当精致。

这种器型是在晋朝鸡头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吸收了西域胡瓶的特点,始见于北朝,盛于隋、唐。

这件“三彩双龙耳瓶”器型端正,保存完整,属唐代三彩瓷器的精美之作。

唐三彩多见于陪葬明器,极少有使用品。

由于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经过约800摄氏度的温度烧制,属于低温烧制,其成本和烧造难度远远低于瓷器。

另一方面唐代盛行厚葬。

因此三彩陶器也是适应这种厚葬风气而兴起的。

唐朝作为一个开放度极高的帝国,其物品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唐三彩左右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成为唐朝重要对外输出品。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

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现收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唐代越窑青釉八棱瓶唐代邢窑白瓷莲瓣座灯台唐代长沙窑狮座诗文瓷枕宋代官窑圆洗宋代官窑圆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高6.4cm,口径22.5cm,足径19cm。

洗敞口,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

造型端庄典雅。

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

釉面上,金丝般的开片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这件宋代官窑圆洗是宋时宫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

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足”,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

清代乾隆皇帝尤为喜爱,曾为此洗拟诗一首,由皇家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洗之外底。

诗曰:“修内遗来六百年,喜他脆器尚完全。

况非髻垦不入市,却足清真可设筵。

讵必古时无碗制,由来君道重盂圆。

细纹如拟冰之裂,在玉壶中可并肩。

”下署“乾隆御题”。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汉代绿釉陶器赏析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汉代绿釉陶器赏析

图1 汉代绿釉陶碓房三门峡市博物馆藏汉代绿釉陶器赏析河南省三门峡市博物馆 狄欣怡图2 汉代绿釉陶仓房房内有一践碓(脚踏式米臼)和一磨盘。

践碓高5.5厘米,长14厘米,宽5厘米;另一侧磨盘直径13.5厘米,磨高8厘米、直径7.5厘米,上扇磨面上有两孔,均作半月形,向下缩小呈椭圆形,粮食从孔中流入磨齿间,上扇石磨边沿有一推磨用的磨棍;一侧山墙上开有长3.2厘米、宽2.2厘米的小窗,房坡上有仿瓦棱的竖脊,每面房坡两端各有一小脊,脊末端各有一树叶形小兽;施绿釉,胎呈砖红色。

碓房中的践碓和磨盘都是粮食加工工具。

践碓为脱壳工具,最古老的脱壳用具是木为杵地为臼,纵使人们使用了石臼,仍然费力多且效率低。

东汉哲学家桓谭在《新论·离事》中说:“宓牺之制杵臼,万民以济。

及后世加巧,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杵舂。

”碓将用足踏杠杆的方法代替了用手舂,大大提高了脱壳效率。

磨是将粮食磨成粉的工具,石磨这一发明一直流传至今,现在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还在用这种形制的石磨磨面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汉代绿釉陶仓房(图2),通高40厘米,通长22厘米,通宽9.5厘米,三门峡灵宝市出土。

四阿式顶,顶长30.4厘米,顶宽18厘米,房坡上有仿瓦棱的竖脊;正面房檐下有三斗拱撑托,仓的下面靠上部开有两个平行的4厘米左右正方形气窗,窗扇均为一开一合;右中上部和左下角各钻有两个平行的直径1厘米左右的小孔,应为通气孔,仓房下有六腿,为立熊足式;通体施绿釉。

该器物为东汉早期的两层陶仓房,造型优美,构造严谨,工艺精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经历了战国、秦汉以来持久的兼并战争以后,百姓最关心的就是温饱问题。

汉代明器陶楼、陶院落中不仅有仓楼的布局,还有仓房和众多单独的图3 汉代绿釉陶灶陶仓,可见当时人们对粮食储备的重视。

3.汉代绿釉陶灶(图3),通高23.5厘米,通长37厘米,通宽22厘米;甑口径15.2厘米,釜1口径7厘米,釜2口径6厘米,三门峡灵宝市出土。

优秀陶瓷作品赏析

优秀陶瓷作品赏析

优秀陶瓷作品赏析陶瓷作为一种古老的工艺品,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陶瓷工艺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陶瓷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几件优秀的陶瓷作品。

一、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纹饰而闻名于世。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青花瓷的纹饰多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主题,色彩清新淡雅,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其中,明代的青花瓷尤为精美,如明代官窑的青花瓷器,其纹饰精美绝伦,色彩鲜艳明亮,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瑰宝之一。

二、汝窑瓷器汝窑瓷器是中国五大名窑之一,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而著名。

汝窑瓷器的釉色多以青灰色为主,纹饰则以简约为美,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汝窑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次烧制才能完成。

其中,汝窑瓷器的“天青釉”是其最为著名的特色之一,其色泽独特,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三、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瓷器是中国现代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著名。

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需要经过多次烧制和装饰才能完成。

景德镇瓷器的设计多以现代化为主题,色彩鲜艳明亮,给人以时尚的感觉。

其中,景德镇瓷器的“粉彩瓷”是其最为著名的特色之一,其色彩绚丽多彩,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四、宜兴紫砂壶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材质和造型而著名。

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次制作和烧制才能完成。

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多以动物、植物等为主题,色彩深沉,给人以古朴的感觉。

其中,宜兴紫砂壶的“单峰茶壶”是其最为著名的特色之一,其造型独特,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以上就是几件优秀的陶瓷作品,它们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中国的陶瓷文化,让这些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 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鉴赏与收藏

中 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鉴赏与收藏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鉴赏与收藏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明。

它不仅是实用的器皿,更是艺术的结晶,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和收藏意义。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品类繁多。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商周的原始青瓷,从秦汉的兵马俑到唐宋的名窑瓷器,再到明清的青花瓷、粉彩瓷等,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鉴赏中国传统陶瓷,首先要观察其造型。

造型是陶瓷艺术的基础,它反映了时代的审美和工艺水平。

例如,唐代的瓷器造型丰满大气,线条流畅;宋代的瓷器则造型简约,注重比例和线条的优美。

不同的器型有着不同的用途和文化内涵,如梅瓶、玉壶春瓶等,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艺术的典范。

其次,要看陶瓷的釉色。

釉色是陶瓷的外衣,赋予了陶瓷独特的魅力。

中国传统陶瓷的釉色丰富多样,有青釉、白釉、黑釉、黄釉等。

其中,青花瓷的蓝色釉色清新素雅,粉彩瓷的色彩艳丽柔和。

釉色的好坏不仅取决于颜色的鲜艳度和均匀度,还在于其光泽和质感。

好的釉色应该光滑细腻,有光泽且无瑕疵。

再者,装饰图案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传统陶瓷的装饰图案题材广泛,包括人物、花鸟、山水、神话传说等。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

比如,明清时期的瓷器上常常绘有吉祥图案,如龙凤呈祥、五福临门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陶瓷的制作工艺也是判断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制作工艺包括拉坯、修坯、上釉、烧制等环节。

精湛的工艺能够使陶瓷器型规整,釉色均匀,装饰精美。

例如,宋代汝窑的瓷器采用了独特的支钉烧工艺,使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成为其独特的标志。

在收藏中国传统陶瓷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要了解陶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不同时期陶瓷的特点和风格。

这有助于判断陶瓷的真伪和价值。

其次,要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陶瓷藏品,如拍卖会、古玩店等。

同时,要注意查看藏品的来源和证书,以确保其合法性和真实性。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一些常见的品种和时期入手,如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粉彩瓷等。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PPT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PPT
,未见得繁复的装饰纹样。 西汉中期:繁复和多样化。所饰的刻划花纹,有水波、卷草
、云气和人字纹等。 东汉:原始瓷器仍带有明显的原始瓷和彩陶的装饰风格。装
饰花纹基本上仍是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几种。
青釉直纹双系罐 战国
黑桃云雷纹提梁盉 战国 树纹瓦当 战国
细弦纹
汉代绿釉镤首瓶
汉代鸟纹瓿
制陶方法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 手制、模制和轮制。从早期的手制经慢轮修整, 发展到快轮制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换句话说,最早制陶是没有陶轮的,大约在距今 7000年后才产生了慢轮,在距今5000年前后黄河 下游的龙山文化才发明并使用了快轮。
官府控制的制陶作坊,侧重于建筑用陶的烧造; 第二阶段,西汉武帝至汉末,陶器地方色彩明显减弱,统一
性初步确立,成功烧制出低温铅釉陶; 第三阶段,东汉时期,制陶的发展势头骤然减弱,浙江地区
出现真正的瓷器制品——青釉瓷和黑釉瓷。
彩绘仙人戏龙虎陶壶(西汉)
白瓷豆 东汉 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东汉)
战国秦汉时期陶瓷工艺
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商
灰陶绳纹鬲 商
白陶刻纹豆 商
从器身由上到下,沿口下方先是层线状的凸弦纹,腹部的云雷纹,高 足上的钱纹和底座上的饕餮纹。豆是器物名称,陶豆大约在商朝中期开始 出现。
白陶刻花尊 商
灰陶斝 商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彩绘陶壶
战国: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 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 硬陶和原始瓷器,在其他各 地,使用泥质灰陶为主,夹 砂陶次之。由于分割割据, 陶器呈现浓郁的地方特色。
战国:陶器的造型艺术更加明显。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千 差万别,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陶器造型多 姿多貌。
秦代:由于陶俑的大量烧制,陶器的造型艺术达到了一个 前所未有的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饰
简—繁、平面—立体
想一想:
原因有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随人们的审美要求的变化而 变化的。
Page 16
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制作与装饰:
①制胎(手工、模型注浆)——晒干—— 装饰(刻、 绘、上釉)——烧 ②制胎——晒干——烧——上釉——再烧
釉:化工原料配成的釉浆,在陶器上加釉称为
釉陶,有颜色釉和透明釉。
釉上彩:烧成的釉陶上彩绘,再入窖烧烤,这
《白陶鬶》
这是煮食的饮具,犹 如昂首摇尾的动物,采用 三条腿具有稳定性,口部 便于倒物,尾巴易拿,整 个陶器有挺拔的气势。
Page 12
黑陶:
《黑陶蛋壳杯》
分析:制酒器,出土于 山东日照,藏于山东博馆, 属于新石器晚期的陶器。
特点:胎体较薄,胎质 细腻,漆黑光亮,从造型上 看显的高贵、典雅。
Page 13
Page 5
陶器出现的原因: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向自然界斗争中的一项划时 代的发明创造。”
陶器的出现和火的发明与使用火有着密切关系,大约 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 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烤后就成了陶器,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 来。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对陶器进 行了装饰,以便形成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人教版高中美术全一册
中国陶器欣赏
李智慧 222009312011094
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 2、通过对陶器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陶器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2、陶器的造型和装饰的演变。
Page 2
英文单词“China”汉语意思是什么?为什么?
Page 3
我国陶器发现简介:
我国已发现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 的残陶片。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 片经鉴定为10800~9700年的遗物。此外,在江西 万年县、广西桂林、广东英德县青塘等地也发现 了距今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Page 4
最早的造型艺术:
陶器属于造型艺术,180万年前原始人打制第一个石制工具, 那就是最早的造型艺术,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为了生存,不断 打制各种形状的石器工具,打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造型技能和 审美观念。
Page 6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是“陶瓷”,其实陶瓷是陶器与瓷器 的统称,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在西汉时陶
器和瓷器才分开。
区别 材料 温度 釉 声音 硬度 光泽
陶器 黏土 700度- 上低 雄浑 质地 吸收
900度 温釉
软、 光线
或不
吸水
上釉
瓷器 高岭 1200 上高 清脆 质地 反光
Page 10
彩陶:
彩陶四:
现藏甘肃省博 物馆,是储谷的器 具,造型圆浑,饱 满,口内侧有弧线 纹,外侧为锯齿形 装饰,肩部为菱形 连续纹样,犹如一 个华丽的大披肩, 正面俯视是以瓶口 为中心向四周放射 的适合纹样。
Page 11
白陶:
商代为鼎盛时期,基本上都是手制,到了西周, 由于印纹硬陶器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烧 造了。
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 器:有罐、鼎、等 食 器:有碗、钵盘等 饮 器:杯、角、觚(gu)、(gui) 等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 缸等
Page 14
陶器造型与装饰的演变:
1 2
3
Page 15
陶器造型与装饰的演变:
造型
简单---复杂(象形,不对称)
土 度以 温釉
硬、 强,

不吸 半透
水明
Page 7
彩陶: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 指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作色料,在陶胎上绘各种 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彩陶-:《人面鱼纹盆》
为什么要把图案画在盆内侧?
Page 8
彩陶:
彩陶二:《舞蹈纹彩陶盆》
半坡人为什么要在盆 内画鱼面和人面?它的 含义是什么?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 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 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人们以能获得一 件昌南镇瓷器为荣。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 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 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 得它是“瓷器”,即“中国”了。
这些创作当时的 渔猎生活有关,蕴含 着他们的崇拜和愿望。
Page 9
彩陶:
彩陶三:《漩涡纹尖底瓶》
实用功能:装水的容器。 瓶口小,携带时,水不容 易溢出来,尖底可以直接 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 斜使水外溢,两侧穿绳的 耳,注满水可以用绳子提 出水面。
审美功能:采用漩涡纹图 案,以漩涡为中心,用点、 线、面结合,具有奔放的 美感。
种手法始于宋代。
釉下彩:在未烧的胎体上彩绘,覆盖透明釉,
再烧烤,
Page 17
总结:
1、陶器的产生原因、 2、陶与瓷的区别 3、彩陶、白陶、黑陶 4、装饰和造型的变化、制作过程
Page 18
作业:
自己找一件感兴趣的陶器对其造型和 装饰进行详细的描述
谈谈你对中国古陶器的感想
Page 19
李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