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案范文: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教案范文: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高中美术教案范文: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高中美术教案范文:中国陶器艺术欣赏Appreciation of Chinese pottery art高中美术教案范文:中国陶器艺术欣赏前言: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

2、通过对陶器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陶器的欣赏能力,从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和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1、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2、陶器的造型和装饰的演变。

教学难点:陶器的制作和装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陶器和瓷器。

一、导入新课1、以英文单词“China”汉语意思——中国、瓷器、陶器、陶瓷。

2、让学生了解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播放陶器——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最早的造型艺术陶器属于造型艺术,180万年前原始人打制第一个石制工具,那就是最早的造型艺术,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为了生存,不断打制各种形状的石器工具,打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造型技能和审美观念(展示图片)。

2、陶器的产生陶器的出现和火的发明与使用有着密切关系(讲解),大约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烤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对陶器进行了装饰,以便形成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3、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是“陶瓷”,其实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在西汉时陶器和瓷器才分开。

展示实物——让学生鉴别陶与瓷的区别——教师总结展示画面。

创意无限的高中美术陶器设计教案

创意无限的高中美术陶器设计教案

创意无限的高中美术陶器设计教案介绍美术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审美,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制作手工艺术品的过程和乐趣。

本次教案旨在通过研究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陶器设计,提供创意无限的作品设计方案。

这里会详细介绍该教案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陶器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艺。

2. 学生能够通过创意的方式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陶器。

3. 学生能够对陶器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第一步:研究陶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不同材料、工具和技艺的演进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中的陶器艺术。

第二步:介绍陶器的基本工具、材料和技术,包括陶土的选择、制作模板的方法、削泥机的使用、手绘技艺以及烧制技术等等。

第三步:让学生分组讨论陶器的创意性设计方案,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提出不同的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中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第四步:进行陶器的制作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陶器的过程和技巧。

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陶器制作过程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进行陶器的评价和展示。

学生应该通过陶艺展览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按照陶器的形式、功能、创意等多角度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可以从如下角度出发:1. 老师的角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否对学生的创作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等。

2. 学生的角度:能否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创造并实践;能否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审美品味等。

3. 教学效果的角度:通过陶艺展示和评价、陶器设计评选等方式,能否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习惯,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和发展。

结论陶器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创意的艺术,它不仅在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现代美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陶器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艺,同时也能够通过创意的方式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陶器,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展示。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精选4篇)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精选4篇)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精选4篇)《高中美术鉴赏》篇1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ppt背景图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教学难点: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板书:陶瓷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2、结合教材,提问: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赏析: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鹳新概念英语鸟石斧彩陶翁舞蹈纹盘薄胎高柄陶杯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官窑:冰裂纹开片均窑:蓝色乳浊釉定窑:乳白釉景德镇:青花三、小结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师总结。

四、布置课外思考: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篇2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二、新授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课件制作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陶器工艺赏析教案模板范文

陶器工艺赏析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陶器工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2. 认识不同类型陶器的特点、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对陶器工艺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通过陶器赏析,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陶器工艺的历史背景和分类。

2. 不同类型陶器的特点及制作工艺。

3. 陶器工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1. 陶器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陶器艺术价值的解读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陶器历史图片、制作过程视频等。

2. 陶器实物或图片,供学生赏析。

3. 相关书籍、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以“陶器的故乡——中国”为主题,简要介绍陶器的起源和发展。

2. 展示陶器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陶器工艺的历史- 讲解陶器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 展示不同历史时期陶器的图片,如新石器时代、商周、汉唐等。

2. 陶器的分类- 介绍陶器的分类方法,如按材质、形状、用途等。

- 展示不同类型陶器的图片,如陶罐、陶瓶、陶鼎等。

3. 陶器的制作工艺- 讲解陶器的制作工艺,如泥塑、拉坯、釉烧等。

- 展示陶器制作过程视频,让学生了解制作过程。

4. 陶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分析陶器在各个时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 引导学生赏析陶器的造型、纹饰、色彩等艺术特点。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陶器制作体验。

2.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总结与评价1. 学生分享自己的陶器作品,互相评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陶器作品,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七、课后作业1. 搜集有关陶器工艺的资料,撰写一篇陶器工艺赏析文章。

2. 参观当地陶器博物馆或陶艺馆,了解陶器工艺的发展现状。

高一年级美术欣赏教案第五讲陶塑

高一年级美术欣赏教案第五讲陶塑

高一年级美术欣赏教案第五讲陶塑第一篇:高一年级美术欣赏教案第五讲陶塑第五讲陶塑教学目的: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陶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陶俑是体现特定历史时期,代表一定阶级的信仰、崇拜和追求死后享受的产物。

了解中国古代陶塑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教学重点:讲述中国古代陶俑的功能、雕塑手法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着重介绍汉俑与唐俑在表现手法和形式风格上的异同。

教学难点:欣赏中国古代陶俑应把握的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开始使用课件)中国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最早的泥塑人像出现可上溯至七八千年前。

如《陶人头》面庞丰满,五官端正,神态温和憨朴,显然是个女性形象。

眼和嘴用镂空法,产生浓重的阴影,更使形象显得格外传神。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用生动的人头塑像作器口,并在器腹部配以三横排具有鸟的形象特征的纹饰,使整个器物呈现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以造型概括生动、形神兼备、富于想象和鲜明的民族个性著称。

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偏见压制,中国古代雕塑家地位低微,历史上的许多雕艺术杰作都不知道作者,更无从探究其个人风格,只能从把握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来认识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按一定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称为墓。

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

自秦汉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盛行厚葬,墓中有大量的随葬品,其中包括陶俑,另外,在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柱、石人、石头兽等,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威严。

这些权贵们让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为他们制作随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陶俑:俑——坟墓中陪葬用的偶人。

材料一般是木和淘土,以淘土最为普遍。

俑的形象都是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主要是卫士、仆人、厨夫、说唱艺人等下层人物的再现。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美术教案-中国陶器艺术欣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Art Lessons-Appreciation of Chinese Pottery Art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美术教案-中国陶器艺术欣赏中国陶器艺术欣赏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

2、通过对陶器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陶器的欣赏能力,从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和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1、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2、陶器的造型和装饰的演变。

教学难点:陶器的制作和装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陶器和瓷器。

一、导入新课1、以英文单词“China”汉语意思——中国、瓷器、陶器、陶瓷。

2、让学生了解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播放陶器——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最早的造型艺术陶器属于造型艺术,180万年前原始人打制第一个石制工具,那就是最早的造型艺术,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为了生存,不断打制各种形状的石器工具,打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造型技能和审美观念(展示图片)。

2、陶器的产生陶器的出现和火的发明与使用有着密切关系(讲解),大约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烤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对陶器进行了装饰,以便形成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3、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是“陶瓷”,其实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在西汉时陶器和瓷器才分开。

展示实物——让学生鉴别陶与瓷的区别——教师总结展示画面。

区别材料温度釉声音硬度光泽陶器黏土700度-900度上低温釉或不上釉雄浑质地软、吸水吸收光线瓷器高岭土1200度以上上高温釉清脆质地硬、不吸水反光强,半透明4、彩陶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指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作色料,在陶胎上绘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高中美术陶器教案3篇

高中美术陶器教案3篇

高中美术陶器教案3篇高中美术陶器教案3篇高中美术陶器教案1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欣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消费程度;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表达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欣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

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

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相貌。

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按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消费,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

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

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

(出示课题)1.陶器的产生: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

美术教案-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美术教案-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美术教案-中国陶器艺术欣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陶器艺术的历史、风格及特点。

2.培养学生对陶器艺术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3.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陶器艺术的历史演变、风格特点及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陶器艺术的美学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中国陶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陶器的造型、纹饰、色彩等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陶器的认识和了解。

2.讲解陶器艺术的历史演变(1)简要介绍中国陶器艺术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分别展示各个时期的陶器特点。

(2)重点讲解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彩陶等,展示陶器艺术的发展历程。

3.分析陶器艺术的美学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陶器的造型,分析其线条、比例、结构等方面的美感。

(2)讲解陶器的装饰纹样,如几何纹、动植物纹、人物故事等,分析其寓意和审美价值。

(3)讨论陶器的色彩、光泽、质感等,感受其独特的美学魅力。

4.欣赏代表作品(1)展示中国陶器艺术代表作品,如《马踏飞燕》、《兵马俑》等,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价值。

(2)邀请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看法,讨论作品的美学特点。

5.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陶器制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陶器制作的乐趣。

(2)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具有个性化的陶器作品。

(2)引导学生思考陶器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四、作业布置1.课下收集有关中国陶器艺术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陶器艺术的历史、风格及特点。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中国陶器艺术的美学内涵,特别是各个时期陶器风格的形成背景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造型、纹饰、色彩等多个维度,感知并分析陶器艺术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陶器呢?谁能告诉我你们对陶器的印象?生1:我家里有喝茶的陶瓷杯子,颜色很漂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教案范文: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

2、通过对陶器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陶器的欣赏能力,
从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和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
1、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2、陶器的造型和装饰的演变。

教学难点:
陶器的制作和装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陶器和瓷器。

一、导入新课
1、以英文单词“China”汉语意思——中国、瓷器、陶器、陶瓷。

2、让学生了解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播放陶器——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最早的造型艺术
陶器属于造型艺术,180万年前原始人打制第一个石制工具,那
就是最早的造型艺术,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为了生存,不断打制
各种形状的石器工具,打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造型技能和审美观
念(展示图片)。

2、陶器的产生
陶器的出现和火的发明与使用有着密切关系(讲解),大约8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
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烤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
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
人类在长期实践对陶器进行了装饰,以便形成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
审美的有机结合。

3、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是“陶瓷”,其实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在西汉时陶器和
瓷器才分开。

展示实物——让学生鉴别陶与瓷的区别——教师总结展示画面。

4、彩陶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指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作色料,在陶胎上绘各种装
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彩陶-:《人面鱼纹盆》
分析: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
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
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
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图片)
彩陶二:《舞蹈纹彩陶盆》
分析: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距今约
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内壁口沿画三组舞蹈人,各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身有尾饰。


发辫和尾饰运动的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


水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无
论从题材、装饰、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讨论、提问:原始人为什么把图案装饰在盆的内侧?
分析:当时的原始人都是席地而坐,无论拿在手上还上放在地上,多数是俯视,看到的是盆的内壁。

彩陶三:《漩涡纹尖底瓶》
分析:实用功能:装水的容器。

瓶口小,携带时,水不容易溢出来,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两侧穿绳
的耳,注满水可以用绳子提出水面。

审美功能:采用漩涡纹图案,
以漩涡为中心,用点、线、面结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彩陶四:《彩陶瓮》
分析:现藏甘肃省博物馆,是储谷的器具,造型圆浑,饱满,口内侧有弧线纹,外侧为锯齿形装饰,肩部为菱形连续纹样,犹如一
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

5、白陶
商代为鼎盛时期,基本上都是手制,到了西周,由于印纹硬陶器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烧造了。

《白陶鬶》这是煮食的饮具,犹如昂首摇尾的动物,采用三条腿具有稳定性,口部便于倒物,尾巴易拿,整个陶器有挺拔的气势。

展示陶器三件——提问——造型与装饰有哪些变化
造型
简单---复杂(象形,不对称)
装饰
简—繁、平面—立体
6、黑陶
《黑陶蛋壳杯》
分析:制酒器,出土于山东日照,藏于山东博物馆,属于新石器晚期的陶器,特点:胎体较薄,胎质细腻,漆黑光亮,从造型上看
显的高贵、典雅。

7、陶器的制作与装饰
①制胎(手工、模型注浆)——晒干——装饰(刻、绘、上釉)——烧
②制胎——晒干——烧——上釉——再烧
釉:化工原料配成的釉浆,在陶器上加釉称为釉陶,有颜色釉和透明釉。

釉上彩:烧成的釉陶上彩绘,再入窖烧烤,这种手法始始于宋代。

釉下彩:在未烧的胎体上彩绘,覆盖透明釉,再烧烤,(实物举例)。

8、宜兴陶器
宜兴是中国陶的故乡,有陶盆、陶台、陶柱等,其中的紫砂壶最为出名。

①紫砂壶有什么独特功能?
②怎样鉴别质量好的紫砂壶?
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宜兴陶瓷博物馆了解中国陶器发展过程和中国的民族文化。

三、总结
1、陶器的产生、制作和装饰
2、陶与瓷的区别
3、彩陶、白陶、黑陶
4、宜兴陶器
四、作业
1、古代陶器造型与装饰有什么特色?
2、访问中国陶器主页,欣赏部分陶器,谈谈你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