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

合集下载

肌肉耐力知识点总结

肌肉耐力知识点总结

肌肉耐力知识点总结一、肌肉耐力的分类肌肉耐力可以分为两种:氧气耐力和无氧耐力。

氧气耐力是指在有充足的氧气供应的情况下,肌肉能够持续地进行重复性收缩。

无氧耐力是指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肌肉能够持续地进行重复性收缩。

氧气耐力主要是指有氧运动,如长跑、游泳;无氧耐力主要是指无氧运动,如举重、短跑。

二、训练肌肉耐力的方法训练肌肉耐力既可以通过有氧运动,也可以通过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主要是通过长时间的中低强度运动,如跑步、游泳、健身操等。

这些运动能够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对氧气的利用能力,从而提高肌肉的氧气耐力。

无氧运动主要是通过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如举重、短跑、篮球等。

这些运动能够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从而提高肌肉的无氧耐力。

三、长时间运动肌肉耐力的训练如果想要提高长时间运动的肌肉耐力,首先需要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

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来训练心肺功能,如长跑、游泳、骑行等。

这些运动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对氧气的利用能力,从而提高肌肉的氧气耐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来提高肌肉的耐力。

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无氧运动来训练肌肉的无氧耐力,如举重、爬坡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等。

四、局部肌肉耐力的训练局部肌肉耐力是指某个局部肌肉或者某几个肌肉的耐力。

想要增强局部肌肉的耐力,可以通过增加局部肌肉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来提高。

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训练次数和减少间隔时间来提高肌肉的耐力。

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加负重训练和增加抗阻力训练来提高肌肉的耐力。

五、食物对肌肉耐力的影响食物对肌肉耐力有很大的影响。

高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增加肌肉质量,从而提高肌肉的耐力。

同时,碳水化合物是肌肉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提供肌肉运动所需的能量,从而提高肌肉的耐力。

此外,还需要适当增加脂肪的摄入,以提高身体对氧气的利用能力,从而提高肌肉的氧气耐力。

另外,还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肌肉的机能,从而提高肌肉的耐力。

总之,肌肉耐力是运动员在进行长时间运动比赛中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运动能力。

体育名词解释耐力

体育名词解释耐力

体育名词解释耐力
耐力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体在一段相对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强度运动的能力。

耐力训练旨在提高身体的持久力和抗疲劳能力,使运动员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的运动表现。

耐力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1.有氧耐力(有氧运动耐力):这种耐力指的是身体在进行长时间、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长跑、游泳、自行车骑行等)时的持久力。

有氧运动主要依赖氧气来提供能量,因此训练有氧耐力的目标是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效率、加强呼吸系统,以及提高肌肉对氧气的利用效率。

2.无氧耐力(无氧运动耐力):这种耐力指的是身体在进行较短时间、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如举重、短跑、高强度间歇训练等)时的持久力。

无氧运动主要依赖非氧气途径提供能量,训练无氧耐力的目标是增强肌肉的抗疲劳能力、提高乳酸耐受性等。

提高耐力需要通过系统性的训练,包括长时间的持续性运动、间歇性高强度训练、逐渐递增的负荷等方式。

耐力训练对于各类体育运动和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够提高体力、延缓疲劳、增强心血管健康,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各种运动和生活活动。

体能测试项目及评估方法

体能测试项目及评估方法

体能测试项目及评估方法体能测试是衡量一个人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了解个体体能水平,还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健身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体能测试项目及评估方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

一、有氧耐力测试有氧耐力是指人体在有氧代谢条件下,持续进行中低强度的长时间运动能力。

常见的有氧耐力测试项目包括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氧耐力测试方法是跑步测试,如5公里跑、12分钟跑等。

评估者需记录个体完成测试所用的时间和心率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确定个体的有氧耐力水平。

二、无氧耐力测试无氧耐力是指人体在无氧代谢条件下,进行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能力。

常见的无氧耐力测试项目包括倒立、引体向上等。

以引体向上为例,测试者需连续不断地进行引体向上动作,直至无法继续为止。

通过记录个体完成的引体向上次数,来评估无氧耐力水平。

三、肌肉力量测试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发生最大收缩时能够产生的力量。

常见的肌肉力量测试项目包括卧推、深蹲、硬拉等。

以卧推为例,测试者需完成一定重量下的卧推次数,通过记录个体完成的卧推次数,来评估肌肉力量水平。

四、灵敏度测试灵敏度是指人体快速反应和动作的能力。

常见的灵敏度测试项目包括左右手协调、灵活性测试等。

以左右手协调为例,测试者需完成一系列左右手交替动作,通过记录个体完成的时间和动作的准确性,来评估个体的灵敏度水平。

五、柔韧性测试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和软组织的可伸展性。

常见的柔韧性测试项目包括坐位体前屈、立定体前屈等。

以坐位体前屈为例,测试者坐在地面上,尽量将上半身前屈至膝盖,通过记录指尖与脚尖之间的距离,来评估个体的柔韧性水平。

综上所述,体能测试项目及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个体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

通过定期进行体能测试,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并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调整,以提高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

尽管每个测试项目都有相应的评估方法,但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科学地进行测试与评估,才能有效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

耐力素质测试方法

耐力素质测试方法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持续运动中保持高强度活动的能力。

测试耐力素质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耐力素质测试方法:
1.有氧耐力测试(Aerobic Endurance Test):这是测试人体在长时间有氧运动(如跑
步、游泳、骑行等)中持久性能力的方法。

常见的有氧耐力测试包括跑步机测试、踏车测试和游泳测试等。

2.无氧耐力测试(Anaerobic Endurance Test):这是测试人体在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如
举重、短跑、爬坡等)中持久性能力的方法。

常见的无氧耐力测试包括倒立挺身测试、俯卧撑测试和仰卧起坐测试等。

3.体适能测试(Physical Fitness Test):通过一系列的体能测试项目来综合评估人体的
耐力素质,包括柔韧性、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等方面。

4.定点跑测试(Shuttle Run Test):通过在一个固定距离内来回跑动,记录运动者的
总距离和时间,评估人体的耐力素质。

5.泊松分布测试(Poisson Distribution Test):通过测量运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特
定运动次数的能力,来评估耐力素质。

6.心率变化测试(Heart Rate Variability Test):通过监测运动者的心率变化来评估其
在长时间运动中的耐力表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耐力素质测试方法,不同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运动项目和目标群体。

在进行耐力素质测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耐力的概念

耐力的概念

耐力的概念什么是耐力?耐力是指在持续进行体力或心理活动时保持持久的能力。

它是一种人体的功能,涉及心血管系统、肌肉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协同工作。

耐力在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无论是进行体育活动、从事职业或在学校中,都需要耐力来支撑我们完成任务。

通过持续训练和适当的锻炼,人们可以提高耐力并达到更好的体能状态。

耐力的种类耐力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身体在进行持续有氧运动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的能力。

例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长时间的有氧运动都是有助于提高有氧耐力的活动。

无氧耐力无氧耐力是指在高强度的短时间运动中,身体能够有效地利用储存在肌肉中的能量来完成活动。

例如举重、短跑等高强度的无氧运动是提高无氧耐力的有效方式。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是相互关联的,通过综合锻炼可以提高两种类型的耐力水平。

如何提高耐力提高耐力需要持续的训练和适应。

以下是一些提高耐力的常见方法: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提高有氧耐力的主要途径。

选择你喜欢的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并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的难度将有助于提高耐力水平。

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是提高无氧耐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和适当的休息间隔,可以激发身体的潜能并提高无氧耐力。

例如搭配有氧运动的间歇训练,比如快速跑步和慢跑交替进行。

多样化锻炼多样化锻炼可以帮助锻炼全身的各个肌肉群。

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训练方法,可以避免过度依赖某些肌肉群,使全身肌肉得到均衡发展。

这样可以提高整体的耐力水平。

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对于提高耐力至关重要。

饮食中应包含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物质,以满足身体在训练和活动中所需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此外,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也是提高耐力的关键。

耐力的重要性耐力对于个人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耐力的几个重要方面:心血管健康通过锻炼提高耐力,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心脏的泵血效率和血液循环。

运动生理学必看知识点

运动生理学必看知识点

名词解释1、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等氧化供能)的能力。

2、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

3、需氧量:指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气量。

4、氧亏: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

5、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气量。

6、乳酸阈:在递增运动负荷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值接近,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

7、吸氧量: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人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称为吸氧量。

吸氧量也称耗氧量。

8、通气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用肺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乳酸阈。

9、持续训练法:采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长的不间歇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指在两次训练之间有间歇方式的组合训练。

1、免疫: 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一种生理功能。

2、特异性免疫: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

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3、非特异性免疫: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抵抗力,有些是天生具有的,即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经遗传获得的,称为先天性免疫,因其并非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故又称非特异性免疫。

4、“流动脑”:是免疫的随时感知非感知性刺激,并通过细胞因子等免疫递质发动免疫应答。

5、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通过一些共同的介导物质(共同的生物信息语言),对他们自身的功能以及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节,形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6、运动性免疫抑制: 长期的大强度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抑制的现象,表现为免疫功能降低,对感染疾病的易感率上升,这种由于运动而诱发的免疫功能现象称为运动免疫抑制。

篮球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篮球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篮球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篮球作为一项需要高度身体素质的运动,需要球员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因此,进行篮球身体素质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篮球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

一、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训练是指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有氧耐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篮球比赛通常持续时间较长,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好的持久力。

1. 跑步训练跑步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有氧耐力训练方式之一。

可以进行室内或室外跑步。

初学者可以从慢跑开始,逐渐增加距离和速度;对于更高水平的运动员,则可以进行间歇性跑步或爬坡跑等更加高强度的训练。

2. 游泳训练游泳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氧耐力训练方式。

游泳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并且对于关节和骨骼的冲击较小,适合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受伤的运动员进行训练。

3. 骑行训练骑行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氧耐力训练方式。

可以通过室内健身车或者户外自行车骑行来进行训练。

骑行可以锻炼下半身肌肉,并且对于关节和骨骼的冲击较小。

二、无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训练是指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无氧耐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篮球比赛中需要运动员具备爆发力和快速移动能力。

1. 体重训练体重训练是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最好方式之一。

可以通过举重、引体向上、俯卧撑等方式进行训练。

初学者可以从较轻的负重开始,逐渐增加负重和次数;对于更高水平的运动员,则可以进行更加复杂和高强度的训练。

2. 爆发力训练爆发力是指瞬间爆发的力量,是篮球运动员必备的素质之一。

可以通过跳跃、冲刺、快速转身等方式进行训练。

初学者可以从较低的强度和次数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和次数;对于更高水平的运动员,则可以进行更加复杂和高强度的训练。

三、灵敏度训练灵敏度是指身体迅速反应和调整的能力,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

篮球比赛中需要运动员具备快速反应和灵活移动的能力。

1. 跳绳训练跳绳是一种非常好的灵敏度训练方式。

篮球耐力训练方法

篮球耐力训练方法

篮球耐力训练方法
篮球是一项需要高强度耐力的运动项目,球员在比赛中需要频繁地奔跑、跳跃和变换方向,因此良好的耐力水平对于球员来说至关重要。

在训练耐力时,需要综合考虑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两个方面,下面将介绍一些提高篮球耐力的训练方法。

首先,有氧耐力是指在较长时间内,以中低强度进行持续运动时的耐力水平。

为了提高有氧耐力,球员可以进行长跑、游泳、骑行等有氧运动。

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对氧气的利用率,从而延缓疲劳的发生,使球员在比赛中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水平表现。

其次,无氧耐力是指在短时间内以高强度进行爆发性运动时的耐力水平。

为了提高无氧耐力,可以进行一些高强度的训练,比如短跑、爬楼梯、蛙跳等。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肌肉的耐力水平,增强肌肉爆发力,使球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快地做出反应,保持较高的运动强度。

除了有氧和无氧耐力训练外,还可以通过篮球特定的训练来提高球员的耐力水平。

例如,可以进行模拟比赛的训练,通过模拟比赛的方式让球员在高强度的比赛环境下进行训练,从而提高他们在比赛中的耐力水平。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变化多样的训练,比如快速传接球、快速变换方向等训练,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球员在比赛中的应变能力和耐力水平。

总的来说,提高篮球耐力的训练方法包括有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训练和篮球特定训练。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球员的耐力水平,使他们在比赛中能够保持较高的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希望以上方法对于提高篮球耐力有所帮助,祝各位球员在训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二)——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
一、有氧耐力
(一)基本概念
有氧耐力是指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

负荷强度为人体最大负荷强度的75%—85%,心率一般在140—170次/分。

时间最少5分钟,一般在15分钟以上。

决定机体有氧耐力的生理因素主要是运动中氧气的供应因素和作为能量物质的糖原含量。

(二)提高有氧耐力的方法
1、最大摄氧量及其体育锻炼
最大摄氧量是指身体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每分钟摄入并供组织细胞消耗的氧气量,最大摄氧量是有氧代谢能力的基础,一般人的最大摄氧量为2-3升/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达4-5升/分,在进行有氧耐力练习时,可以最大摄氧量作为参考指标确定运动强度。

2、无氧阈及其体育锻炼。

无氧阈是人体在进行递增性体育锻炼过程中,由有氧代谢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转折点,这一转的点相当于一般人心率在140-150次/分时的运动强度。

也就是说,体育锻炼时心率在140/分以下,主要是发展有氧耐力,心率150次/分以上,就主要是发展机体的无氧耐力。

因此,不管采用何种体育锻炼方式,只要是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要目的的练习,心率最好不要超过150次/分。

3、常用的有氧耐力练习方法主要有持续负荷法、间断负荷法和高原训练法。

(1)持续负荷法
持续负荷法是发展有氧耐力的主要方法。

其特点是负荷量大,没有间歇。

持续负荷法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训练和变速训练两种。

采用持续负荷法训练时,每次负荷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对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负荷时间可以达60~120分钟。

练习强度可以通过测定心率等方法计算,心率可控制在每分钟150~170次。

采用变速训练时,可在练习过程中逐步提高速度,即从较低地强度提高到中等强度。

例如第一个1/3的距离可用较低的速度完成,然后将速度提高到稍低于中等强度的水平,最后1/3距离则用中等强度的速度完成。

此外,还可以从中等到次最大不断变换强度。

例如,在每1~10分钟的最高强度负荷后,可穿插安排中等强度负荷,以保证机体在下一次提高负荷前稍有调整。

采用最大素的负荷时,心率可达到180次/分,恢复阶段讲到140次/分。

有节奏的、波浪形变化的强度安排,有助于进行大负荷训练,并能有效提高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有氧耐力水平。

(2)间断负荷法
间歇训练法,时一种采用各种强度的重复刺激,并在练习之间按预定计划安排间歇时间,不完全休息的训练方法。

这种方法对发展耐力水平非常有效。

间歇训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有强度、负荷数量、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休息方式、练习组合等。

(3)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在发展有氧耐力的同时,还能发展专项或比赛耐力。

练习距离可长于或短于比赛距离。

负荷强度比间歇训练法大。

每次训练应等完全恢复以后,再重复进行。

较长时间的重复训练对有氧耐力要求很高,因为重复训练的速度非常接近比赛时的速度。

二、无氧耐力
(一)基本概念
无氧耐力:缺氧状态下,长时间对肌肉收缩供能的工作能力。

常采用短时间,最大用力和短暂休息的重复运动的方法进行。

大约1分钟时间,持续剧烈的运动,如快速的间歇跑、重复跑、400M跑、对抗性球类比赛等。

(二)提高无氧耐力的基本方法
1、原地间歇高抬腿跑
原地做快速高抬腿练习。

如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每组5秒、10秒、30秒钟快速高抬腿练习,做6~8组,间歇2~3分钟。

强度为90~95%。

要求越快越好。

为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1分钟练习,或100~150次为一组,6~8组,每组间歇2~4分钟。

强度为80%,要求动作规范。

也可前支撑做高抬腿跑练习。

2、高抬腿跑转加速跑
行进间高抬腿跑20米左右转加速跑80米。

重复5~8次,间歇2~4分钟。

强度为80~85%。

3、原地或行进间间歇车轮跑
原地或行进间做车轮跑,每组50~70次,6~8组,组间歇2~4分钟。

强度为75~80%。

4、间歇后蹬跑
行进间做后蹬跑,每组30~40次或60~80米,重复6~8次,间歇2~3分钟。

强度为80%。

5、反复起跑
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30~60米,每组3~4次,重复3~4组,每次间歇1分钟,组间歇3分钟。

6、反复跑
跑距为60米、80米、100米、120米、150米等。

重复次数应根据距离的长短及运动员水平而定。

一般每组3~5次,重复4~6组,组间歇3~5分钟。

强度一般的心率控制,如短于专项的距离,练习时心率应达180次/分钟,间歇恢复至120次/分钟时,就可时进行下次练习。

如发展乳酸耐力,距离要长些,
强度小些。

7、间歇行进间跑
行进间跑距为30米、60米、80米、100米等。

计时进行。

每组2~3次,重复3~4组,每一次间歇2分钟,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80~90%。

8、计时跑
可做短于专项距离的重复计时跑或长于专项距离的计时跑。

重复次数4~8次( 根据距离而定),间歇3~5分钟。

强度为70~90%,根据运动员水平及跑距而定,距离短,强度大些。

9、间歇接力跑
跑道上,四人成两组,相距200米站立,听口令起跑,每人跑200米交接棒,每人重复8~10次,要求每棒跑的时间。

10、迎面拉力反复跑
跑道上,两队相距100米,每队4~5人,迎面接力跑,每人重复5~7次,要求每棒时间。

强度为70~80%。

11、反复加速跑
跑道上加速跑100米或更长距离。

跑完后放松走回再继续跑,反复8~12次。

强度为70~80%。

12、反复超赶跑
在田径场跑道或公路上,10人左右成纵队慢跑或中等速度跑,听口令后,排尾加速跑至排头,每人重复循环6~8次。

强度65~75%。

13、变速跑
变速快跑与慢跑结合进行。

快跑段与慢跑段距离,应根据运动员专项而定。

如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常采用50米快、50米慢、100米快、100米慢或直道快、弯道慢或弯道快、直道慢等。

为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常采用400米快200米慢,或300米快200米慢,或600米快200米慢等。

强度为60~80%。

14、反复变向跑
在场地上听口令或看信号做向前、后、左右的变向跑。

每次进行2分钟,重复3~5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65~70%。

变向跑的每一段落均为往返跑,即跑出去后,返回起跑位置,每一段落至少50米。

间歇后心率恢复到120次/分钟以下,再开始继续练习。

15、变速越野跑
在公路、树林、草地、山坡等地进行越野跑,在越野跑中做50~150米或更长些距离的加速跑或快跑段落。

加速或快跑的距离为1000~1500米,强度为60~70%。

16、反复连续跑台阶
在每组高20厘米的楼梯或高50厘米的看台上,连续跑30~40步台阶,每步2级,重复6次,每次间歇5分钟。

强度为65~70%,要求动作不间断,也可定时完成。

三、发展耐力素质基本要素
(一)发展耐力素质要充分考虑年龄、性别及生理特点。

男子在17岁之后,女子在16岁以后发展素质耐力较好;运动负荷男子和女子,体质强和体质弱者都要有明显的差别。

(二)发展耐力素质应该在发展有氧耐力的基础上发展无氧耐力。

(三)发展耐力素质要是加适量的运动负荷与间歇。

(四)动作速度为中等对耐力素质的提高最为有效。

(五)要重视耐力锻炼中的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六)耐力锻炼必须持之以恒,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七)耐力锻炼后,应加强营养补充和疲劳的消除。

四、发展耐力素质生理学基础
(一)发展有氧耐力(最大摄氧量)的生理学基础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靠糖原和脂肪有氧分解供能)的工作能力。

这种有氧耐力可以通过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反映出来。

第一,呼吸器官的技机能得到良好的改善。

第二,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能力提高,血红蛋白有结合氧、携带氧的能力,可以将结合的氧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肌肉和其他组织。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加红细胞的数量,提高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提高机体有氧耐力的能力。

第三,肌肉中的糖元、脂肪在酶的作用下进行旺盛的有氧代谢,同时必须影响最大吸氧量。

第四,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重要因素。

(二)发展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缺氧状态下,长时间对肌肉收缩供能的工作能力。

第一,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能力提高。

第二,机体缓冲乳酸的能力提高。

第三,脑细胞对血液酸碱度变化的耐力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