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新进展

合集下载

淋巴瘤临床试验方案

淋巴瘤临床试验方案

淋巴瘤临床试验方案引言淋巴瘤是一种源自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于淋巴结、脾脏和其他淋巴器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淋巴瘤治疗的临床试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淋巴瘤临床试验的方案,包括研究目的、患者选取、试验设计、观察指标、数据分析等内容。

研究目的淋巴瘤临床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新药物或治疗方案对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临床试验,可以确定治疗方案的最佳剂量、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患者选取淋巴瘤临床试验的患者选取标准应明确,并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范围: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确定适合的年龄范围;2.诊断标准:明确淋巴瘤的类型和分期;3.健康状况:确定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例如肝功能、肾功能等;4.其他特定标准:根据具体的研究需求,设置更具体的选取标准。

试验设计淋巴瘤临床试验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随机化与对照组临床试验中应进行随机分组,使患者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新药物或治疗方案,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或安慰剂。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新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效果。

观察时间和随访试验应设定观察时间,跟踪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在观察时间结束后,进行最终结果的评估。

盲法为减少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干扰,试验可以采用盲法。

例如,单盲法中,患者不知道自己所接受的是新药物还是对照药物,而评价者知道。

样本容量估计根据试验目标、预期疗效和预期误差,进行样本容量的估计。

充足的样本容量可以提高试验的统计效力,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观察指标淋巴瘤临床试验的观察指标应包括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

疗效指标根据试验的目标和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疗效指标。

常见的疗效指标包括生存期、疾病进展情况、肿瘤缩小程度等。

安全性指标考虑到药物或治疗的潜在不良反应,应设置安全性指标。

例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记录等。

数据分析对淋巴瘤临床试验的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恶性肿瘤治疗研究新进展

恶性肿瘤治疗研究新进展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治疗
大剂量治 疗候选人
是: 新的非交叉 耐药方案
(ICE、DHAP MINE)
否: 个体化治疗
CR 大剂量治疗 是: HDCT+SCT PR 候选人
否: 临床试验个 体化治疗
无反应 —— 临床试验或支持姑息
临床试验或个体化治疗:
任何患者经3个连续化疗仍进展,不可能从现有方案中得到好处, 除掉那些有较长无病间期者
局部RT(若既往未治) 考虑其他抗生素
胃MALT:随访内窥镜
最佳时间不清楚 结果——CR——观察——内镜随访
RT后复发——参阅滤泡性淋巴瘤 治疗指征
抗生素治疗后复发:系统性:同上 局灶性:RT
套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CD5+ CD10± CD20+ CD23周期素D1(+) CD43+
独特染色体易位 t(11;14) — 1/3患者 国际工作分类法:弥漫性小、有裂细胞淋巴瘤 具有惰性和侵袭性NHL的最坏特征 无惰性自然病程,有侵袭性NHL相似特征 传统化疗无法治愈,无病生存、总生存较短 某些MCL:CD5- CD23+——测周期素D1
肝/脾肿大 新病灶
新病灶
或增加
淋巴结团块
BM
正常
正常
正常
不确定
>75%减少 正常
正常或不确定 阳性
≥50%减少 ≥50%减少
新病灶
不相干 ≥50%减少
重新出现
或增加
Ann Arbor分期(Cotswolds改良法)
分期
Ⅰ Ⅱ Ⅲ Ⅳ X E A/B
累及部位
单一淋巴结组 横隔同侧多个淋巴结组 横隔二侧多个淋巴结组 多个结外病灶或淋巴结与结外病灶 包块>10cm 结外扩展或单个孤立性结外病灶 B症状:体重丢失>10%,发热,夜间盗汗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MC-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CHL(LD-CHL)
是HL中最少见的亚型。 临床进展快,可累及全身淋巴结及脏器。 多数有全身症状,预后最差。80%患者在三 年内死亡。 背景反应细胞减少,而R-S或变异型R-S细胞 相对较多。
LD-CHL
各型HL预后从好至坏分别为:
NL PHL LR-CHL NS-CHL MC-CHL LD-CHL
结节硬化型
临床特点
常表现为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累及 纵隔和/或临近肺组织。 较常见。 好发于年轻女性。 治疗恰当80%以上能获长期缓解。
结节硬化型
组织病理学变化
以胶原纤维束将肿瘤分割成境界清楚的结节为 特征。 特征性的肿瘤细胞为腔隙型R-S细胞(胞体大, 浆丰富而透明。胞界不清楚,染色质稀疏,核 仁较小),伴不同数量的反应细胞(小淋巴、 组织、嗜酸和浆细胞)。 免疫表型:瘤细胞CD30阳性。
光镜下HL 的淋巴结结 构可完全或 部分破坏, 其细胞成分 可由肿瘤细 胞(R-S细 胞)、反应 性炎细胞及 间质组成。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
NLPHL
临床特点 最常见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 很少累计纵隔或其他结外部位。 男性多见。 存活期较长。 晚期复发较其他类型HL多见。 5%可进展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依据WHO淋巴瘤分类,在日常工作中 又可将其分为分为惰性淋巴瘤和侵袭 性淋巴瘤两大类。所谓惰性淋巴瘤指 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和疾病进展相对缓 慢的一组NHL。侵袭性NHL为肿瘤细 胞生长迅速,疾病进展快的NHL。
惰性淋巴瘤
小淋巴细胞型淋巴瘤(B-SLL ) 滤泡型淋巴瘤(FL),1-2级
B细胞型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结外(MALT型)
HL与NHL受侵部位比较

鼻腔鼻窦恶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分析

鼻腔鼻窦恶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分析
崔晓波, 梁传余. 1 例原发鼻腔和鼻窦的T/ Nk 淋巴瘤的临床分 8
胞淋巴 瘤的临床特征「, ’ 该临床特点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 病
理特点有关; 因为鼻腔鼻窦部位的T 细胞淋巴瘤多数有明显 的浸润血管现象 , 即肿瘤细胞环绕血管生长及在血管壁和管
析.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11) :651一 2004 15( 652.
老年人颈段食管异物合并穿孔 X 线及 CT 诊 断
黄志明 杨益刚 黄展冲 黎艳 吴梦楠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段食道异物穿孔的CT、 线表现及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2 例老 x 4 年人颈段食道异物穿孔的 CT 及 x 线表现。结果 食管周围炎 1 例, 6 食管周围脓肿 4 例, 食管一 气管痰 1 例, 食管一 纵隔痰 3 例。CT 表现:食管管壁增厚且不连续 2 例 , 1 异物突出食管腔外 3 例 , 突入气管 内 1 例, 食管周围片状及泡状气体密度影 1 例, 6 斑片状储留造影剂影 1 例。结论 老年人食道颈段异物多 2 为较大的骨块或枣核等硬性食物, 容易损伤合并穿孔, 并穿破食管壁形成食管气管或纵隔痰 , 检查有 CT 利于观察食道管壁的完整性及连续性, 还可以观察邻近软组织 、 气管及纵隔情况, 又可发现平片未能显 示的征象, 是普通 x 线检查的补充, 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有重要价值。 【 关键词】 颈段食管; 穿孔 ; CT、 线诊断 X 颈段食管异物, 以老年人多见, 多因牙齿脱落而吞人大 块骨、 枣核等较为尖而锐利的硬性食物, 鸡骨、 鸭骨及猪骨又 更为常见。本组中 1 例鸡骨, 例鸭骨, 例猪骨。这组病 6 3 5 例中多 是患者不重视且 自 行治疗, 异物堵塞后又多次下吞 食物, 极少 是 因下级 医院处理不 当或不及时处理取 出治 疗, 而造成了食管的再次损伤。甚至于穿破食管而形成食管

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进展

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进展

L5 22 结节 硬 化 型 ( ) 多 见 于 女 性 , 伴 有 纵 膈 病 变 . . .. s 常 纤维 组 织 增 生 明显 , 巴结 被 膜 增厚 , 量 胶 原 伸进 淋 巴结 内 淋 大 分 成 分 隔 状呈 不 规 则 团块 . . R s细胞 易 见 , 后 亦较 好 。 预 152 3 混 合细 胞 型 为 典 型 的 k 相 当于 旧分 类 的 肉 芽 . i d,
全 破坏 , 典 型的 R S细 咆 R s细 胞 是 诊 断 k 必要 条 件 , 有 - - i d
但并 不 是 H D所 特 有 , 可 见 于 传 染性 单 核 细 胞 增 多 症 、 霍 也 非 奇 金 淋 巴瘤 、 转移 性 肿 瘤 ② 被 膜周 围组 织 被 淋 巴细 胞 组织 细 胞 、 酸 细 胞 细 胞 所 提 润 ③ 瓣 膜 或 被 膜 下 窦 也 被 破 嗜 浆
坏。 病 毒 有关 ,90年 美 、 18 日学 者 已 从 病 人 分 离
种 病 毒 , 戚 人 T细 胞 淋 巴 瘤 、 与 白血 病 病 毒 有 关 即 }r v. rL
此外也证实了 B r u 什淋 巴瘤与 E B病 毒感 染有关 免疫 功能 异常与淋巴瘤有关 , 环境及接 触化学药 品、 染料、 放射、 电辐射 等均有相当关联。
维普资讯
2/ ・ " 2
国 莲虽 医 药 2 0 0 2壁 月 苤 卷 鞋 王捌
血型_ 坐 l
型 丛

盟竖
坚 垫 蝗


医药新进 展 ・
恶性淋 巴瘤诊 断与治疗进 展
王 勇 郭 良耀
恶 性淋 巴瘤 是 由淋 巴 或组 织 中的 } 巴细 胞 发 生 克 隆 性 恶 } } 性增生 所形 成 的 恶 性 肿瘤 , 为 霍 奇盅 瘸 (  ̄k 蝴 分 I g/ r n , 15 2 1 淋 巴细 胞 为 主 型( P 各 种年 龄 均 可 发 病 , 多 于 . . L) 男

恶性淋巴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速度

恶性淋巴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速度

恶性淋巴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临床表现】(一)恶性淋巴瘤的主要症状或体征是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何杰金氏病通常有颈或锁骨上淋巴结受累,NHL除横膈上、下淋巴结受累外,经仔细临床检查可发现其他淋巴样组织部位如滑车、眼窝淋巴结和韦氏环受侵。

(二)可有发热、盗汗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三)皮痒在何杰金病较NHL多见,通常用抗组织胺药物治疗无效。

(四)何杰金病病人偶尔发生饮酒后疼痛,疼痛部位局限于受累区域。

(五)除淋巴结肿大外,体检尚可发现脾肿大。

且脾大的病人常并有肝肿大。

晚期病人因纵隔淋巴结肿大可出现上腔静脉受阻。

【诊断】经细胞诊断和全身详细检查而明确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首发症状、淋巴结肿大出现的时间与以后的增大速度、有无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皮肤搔痒、消瘦等,非何杰金淋巴瘤应询问有无消化道症状等。

2.体征(1)全身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皮肤及附件有否侵犯,应注意咽淋巴环、乳腺、睾丸等有否侵犯。

(2)其他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气管受压,上腔静脉综合症等。

3.细胞诊断和组织活检检查。

恶性淋巴瘤的确切诊断是病理医生用显微镜对从病灶部位所采取的组织标本进行观察而得到的。

为此,淋巴瘤位于皮肤时,则切开皮肤摘取局部的淋巴结;淋巴瘤位于胃肠时,则用纤维内窥镜,既观察肿瘤的有关情况,又做肿瘤的部分组织的活检。

来确定诊断。

对非何杰金淋巴瘤,从低度恶性到高度恶性可再细分为10个阶段。

对此,有国际分类和日本的LSG分类两种,而用单克隆抗体试验又可概分为T细胞型和B细胞型两类。

4.全身检查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一经确定,为了解病灶的扩散情况,需要做全身检查。

体表的淋巴结经触诊可测定,腹膜后淋巴结可通过CT和腹部超声波诊断加以明确。

CT和B超检查也可明确肝、脾等腹腔内脏器的异常。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Y射线扫描检查,可探知体内潜在的肿大的淋巴结。

淋巴瘤细胞多可随血流周转全身,所以骨髓穿刺检查,明确其有否骨髓内转移也实属必要。

此外,对瓦尔代尔环受浸润的病例,应到耳鼻咽喉科检查、诊断,并做胃X线检查。

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淋巴细胞。

在临床上,对于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因为它和其他疾病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讨论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及相关内容。

临床表现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转移、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黏膜、脏器浸润或压迫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在不同类型的淋巴瘤中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全面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检查、MRI检查和PET-CT检查。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密度、强化程度等特征,从而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恶性淋巴瘤的关键步骤之一。

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通过淋巴结活检或外周血涂片检查,观察淋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标记,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和分级。

病理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在恶性淋巴瘤鉴别诊断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血液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淋巴细胞免疫学分析等。

这些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体内环境,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判断恶性淋巴瘤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细胞毒性T细胞等指标,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是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是近年来恶性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新进展。

通过检测淋巴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融合基因等分子标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淋巴瘤的亚型和分期,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

分子生物学检查在提高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要点

《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要点

《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要点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要点
该指南旨在提供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指导,以下是该指南的要点:
1. 淋巴瘤概述
- 淋巴瘤是一种涉及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 鉴别淋巴瘤的各个亚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同亚型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

2. 临床表现
- 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疲劳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 需要对患者的体征和症状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 淋巴瘤诊断
- 淋巴瘤的诊断需要通过淋巴组织或骨髓活检进行确认。

- 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技术对于淋巴瘤亚型的准确定性诊断至关重要。

4. 淋巴瘤分期
- 根据淋巴瘤的扩散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分期。

- 国际常见的淋巴瘤分期系统包括Ann Arbor分期和St. Jude分期,分别用于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期。

5. 淋巴瘤治疗
- 淋巴瘤的治疗策略根据亚型和分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免疫疗法和靶向疗法等。

- 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6. 随访和预后
- 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

- 随访包括对患者体检、症状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等。

- 预后因亚型、分期和治疗反应而异,若出现复发或进展可依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请注意,以上仅为《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的要点,具体细节还需参考完整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惰性B细胞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 前B细胞白血病 • 脾边缘区淋巴瘤 • 毛细胞白血病 • 脾淋巴瘤/白血病,未分类* • 脾弥漫红髓的小B细胞淋巴瘤 • 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 •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 重链病 – Alpha重链病 – Gamma重链病 – Mu重链病 • 浆细胞瘤 • 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 • 髓外浆细胞瘤 •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问题
• 诊断进展 • 传统化疗 • 靶向药物+化疗
乙肝 治疗周期 疗效差,耐药
造 血 干 细 胞 发 育
骨髓
干 细


B 细

淋巴结
免疫母细胞
浆样细胞
抗原刺激
初级
滤泡 B1 套 细 胞
髓索
髓窦
B2
记忆细胞
浆细胞 终末细胞

中 心 母 细
次级 中 滤泡 心
细 胞
缘 带 细 胞

滤泡母细胞
B细胞的发育转化示意图
• 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型,具有介 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典型霍奇金 病之间的特征
淋巴瘤诊断
• 诊断进展
分类、分型越来越细 引导“肿瘤”的分类由“形态”向“形态+分子 生物学等”过度…
骨髓
淋巴结
DLBCL
免疫母细胞
浆样细胞
LPL 浆细胞瘤
MM
干 细


B 细

ALL B-LBL
抗原刺激
初级
滤泡 B1 套 细 胞
CLL SLL MCL
CLL
SLL
髓索
髓窦
B2
记忆细胞
中 心 母 细
次级 中 滤泡 心
细 胞

FL
BL DLBCL
HD
边 缘 带 细 胞
MZL
浆细胞
DLBCL !
B细胞的发育转化与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示意图
多 中心Castleman 病
•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PTLD) – 早期损伤 – 浆细胞增生 – 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样PTLD – 多形性 PTLD – 单一形态的 PTLD (B- 及T/NK-细胞型) #
• 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
– 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型PTLD #
• 伯基特淋巴瘤
• 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型,,具有介 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伯基特淋巴 瘤之间的特征
3
4、高危:
4,5
意义:低危 CR 87% ; 5年OS 73%(常规化疗) 高危 CR 44% ; 5年OS 26%(需更强的 化疗方案)
规范诊断模式:
NHL B细胞来源
(-分型)
弥漫性,大淋巴细胞
II-B ( B组症状)
(-分期)
侵及范围(如双颈、纵隔…)
预后指数
(-IPI等… )
(要做: 免疫组化
WHO B-淋巴组织肿瘤分类 (2008)
前体细胞
•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NOS •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
有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 •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
有t(9;22)(q34;q11.2); BCR-ABL1 •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
流式细胞
FISH
基因重排 ……)
NHL各型淋巴瘤发病
套细胞 (6%) 外周T细胞 (6%)
2% 其他亚型(9%)
滤泡性 (22%)
复合淋巴瘤 (13%)
小淋巴细胞 (6%) 边缘带B细胞 MALT型 (5%) 边缘带B细胞 结节型 (1%)
弥漫大B细胞 (31%) 淋巴浆细胞 (1%)
Armitage JO and Weisenberger DD. J Clin Oncol. 1998;16:2780–2795.
淋巴瘤分类的理念基础
• 细胞系 • 分化/发育过程
– Immature/mature, naïve, GC, plasma cell – gd vs ab, cytotoxic, helper • 基因: ALK, cyclin D1 • 临床特征 – Site: extranodal, special sites – Immune status: AIDS, PTLD • 病毒: EBV, HHV8, HTLV-1
(MALT淋巴瘤) • 结内边缘区淋巴瘤 • 儿童结内边缘区淋巴瘤 • 滤泡性淋巴瘤 • 儿童滤泡性淋巴瘤 • 原发于皮肤的滤泡中心淋巴瘤
侵袭性B细胞
HL和PTLD
• 套细胞淋巴瘤
• 霍奇金淋巴瘤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NOS • 富含T/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 • 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DLBCL • 原发于皮肤的DLBCL,腿型 • 老年性EB病毒阳性的DLBCL • 与慢性炎症相关的DLBCL
– 结节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 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 结节硬化型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 富含淋巴细胞的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 混合细胞性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 淋巴样肉芽肿病
– 淋巴细胞消减型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 原发于纵隔(胸腺)的大B细胞淋巴 瘤
•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 ALK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 •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 • HHV8相关的大B细胞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的 诊断与治疗
杨树军
河南省肿瘤医院 郑州大学肿瘤医院 内科 (郑州 450008)
注意事项
• 一定要“活检” • 一定要“免疫组化” • 一定要“骨髓活检±穿刺” • 一定要“规范治疗” • 一定要“严格随访”-详细地址和2~4个电话
(固定电话)
国际NHL预后因素指数 (IPI)
具有5; 60 岁 vs > 60岁
2、分期
Ⅰ、Ⅱ期 vs Ⅲ、Ⅳ期
3、结外受侵 <1 个部位 vs > 1个部位
4、ECOG状态 0,1 vs > 2
5、LDH水平
正常 vs 升高
国际NHL预后因素指数 (IPI)
根据预后因素,计算并评估分度为:
分组
所占不良因素数
1、低危:
0,1
2、低中:
2
3、高中:
有t(v;11q23); MLL 重排 •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有
t(12;21)(p13;q22); TEL-AML1 (ETV6-RUNX1) •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 有超二倍体 •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 有亚二倍体(亚二倍体ALL) •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 有t(5;14)(q31;q32); IL3-IGH •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 有t(1;19)(q23;p13.3); E2A-PBX1; (TCF3-PBX1) •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