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业废料综合利用技术规范
瓷粉废料在建材领域的综合利用

瓷粉废料在建材领域的综合利用1 前言作为陶瓷生产大国,我国陶瓷工业近十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
陶瓷墙地砖、卫生陶瓷、工业陶瓷等陶瓷产品产量均占同类产品世界年总产量的60%以上。
预计我国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陶瓷产量世界第一、人均消费瓷砖第一和产品出口第一的陶瓷大国地位[1]。
陶瓷工业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大量次品和废品,在陶瓷制品深加工过程(如切割、研磨和抛光等)中也会产生大量陶瓷边角废料及粉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会产生至少1000万吨的瓷粉废料[2]。
长期以来,瓷粉废料的处理是困扰陶瓷行业的难题,处理不当会给周边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影响周边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
根据现有报道,目前国内外对瓷粉废料的综合利用,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将瓷粉废料回收作为矿物原料,制备陶瓷浆料,在行业内消化废料[3,4];二是应用于建材行业,如将瓷粉废料作为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或者经初步加工后用以生产各种建筑材料[5,6]。
总之,最终目标是实现瓷粉废料的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节省优质矿物原料。
这是陶瓷行业节资、节能、减排和降低成本的可行之路。
本文简述了瓷粉废料的来源及特性,全面分析了瓷粉废料在建材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希望对瓷粉废料在建材行业的资源化安全利用有所裨益。
2 瓷粉废料来源及特性2.1 来源陶瓷工业所产生的废料主要是在陶瓷制品生产过程中,由于成形、干燥、施釉、搬运、焙烧及贮存等不同工序中产生的废料,大致分为坯体废料、废釉料、烧成废料和砖屑废料四类[7],如图1 所示。
坯体废料是指陶瓷制品焙烧之前所形成的废料,包括上釉坯体废料及无釉坯体废料,该类废料大部分可以在本厂回收再利用。
废釉料是在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污水经净化处理后产生的固体废料,通常含有重金属元素。
烧成废料是陶瓷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因成型工艺不当或烧成制度不合理产生的废品,或是陶瓷制品在贮存和搬运等工序中损坏产生的废品。
砖屑废料指瓷质砖等在刮平定厚、研磨抛光及磨边倒角等一系列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料。
废陶瓷回收处置方案

废陶瓷回收处置方案背景随着经济和人口增长,废弃陶瓷数量逐年增加,而废弃陶瓷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制定一套可行的废陶瓷回收处置方案,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废陶瓷回收处置方案,分析其可行性和效益,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
回收方式陶瓷是一种不易分解的材料,因此回收废弃陶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市面上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回收方式:1. 水平回收水平回收是指将废陶瓷破碎成小颗粒后,用于铺垫地面等工程上。
该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陶瓷垃圾的体积,但是废陶瓷碎片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
2. 垂直回收垂直回收是指将废陶瓷进行再加工,开发出新的陶瓷产品。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废陶瓷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但是,垂直回收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回收方式。
处置方案1. 建立废陶瓷回收基地通过建立废陶瓷回收基地,实现对废弃陶瓷的快速分类和垃圾转运,从而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
废陶瓷回收基地可以根据废陶瓷的种类进行分类和处理,将废陶瓷碎片进行水平回收或垂直回收,实现最大程度的废弃陶瓷再利用。
2. 建立废陶瓷回收体系建立废陶瓷回收体系,包括废陶瓷收集、运输、加工、销售等一系列流程。
通过完善的废陶瓷回收体系,可以实现陶瓷废弃物的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再利用,同时也促进了废陶瓷回收产业的健康发展。
3. 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扶持废陶瓷回收产业的发展,吸引企业参与陶瓷废弃物回收处理。
政策引导可以通过建立废陶瓷回收的监管机制和财政补贴政策等,来促进废陶瓷回收产业的发展。
结论废陶瓷回收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通过制定完善的废陶瓷回收处置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陶瓷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陶瓷材料废物利用方案

陶瓷材料废物利用方案陶瓷材料废物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陶瓷制品、破损瓷片等,这些废弃物通常被视为垃圾处理。
然而,陶瓷材料具有一定的再利用价值,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废物的再利用,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以下是一些陶瓷材料废物利用的方案:1. 制作艺术品:陶瓷材料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坚固性,可以通过重新加工和涂饰制作成各种艺术品,如花瓶、摆件、餐具等。
这不仅可以为陶瓷废物赋予新的功能和价值,还可以促进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
2. 建筑装饰材料:将破损的陶瓷瓷片进行再加工,制成各种规格和形状的建筑装饰材料,如地砖、墙面砖、马赛克等。
这种利用方案不仅可以减少对天然资源的开采,还可以提升建筑装饰材料的独特性和美观性。
3. 陶瓷颗粒填充材料:将陶瓷废物破碎成颗粒状,作为填充材料应用于建筑、道路或河堤工程中。
陶瓷颗粒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稳定性,可以提高填充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减少了对天然石料的需求。
4. 环保陶瓷材料:在陶瓷废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废弃物(如废旧纸张、塑料瓶等),通过烧结等技术制作出环保陶瓷材料。
这种材料不仅可以减少陶瓷生产中的自然资源消耗,还可以有效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
5. 研磨材料:将陶瓷废物进行破碎和筛分,制成研磨颗粒,应用于金属加工、磨料制造等领域。
陶瓷材料具有硬度大、耐磨性好的特点,可以替代传统的研磨材料,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总之,陶瓷材料废物的再利用方案多种多样,可以根据陶瓷材料的特性和市场需求进行选择。
通过合理的再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推动陶瓷材料废物再利用的研发和推广,建立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促进废物利用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可用于制备发泡陶瓷的固废综合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可用于制备发泡陶瓷的固废综合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发泡陶瓷是一种轻质多孔陶瓷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因此在建筑、陶瓷、冶金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发泡陶瓷制备方法通常需要高温烧结,耗能且污染环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利用废弃陶瓷、废玻璃、废塑料等固废资源,制备发泡陶瓷,以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就可用于制备发泡陶瓷的固废综合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固废综合利用现状固废综合利用是指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废弃物来生产新的产品或原材料。
在固废综合利用的实践中,废弃陶瓷、废玻璃、废塑料等固废资源常被用于制备发泡陶瓷。
这些固废资源常常都是由于使用寿命结束或者製造中产生的废物,通过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这些固废资源可以得到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废弃陶瓷是一种重要的固废资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陶瓷。
有了固废综合利用这一技术,废弃陶瓷可以被加工成颗粒状材料,然后利用这些颗粒状材料来制备发泡陶瓷,从而实现对废弃陶瓷资源的再利用。
废玻璃是另一种常见的固废资源,目前主要利用再熔的方式进行回收,然而这种方式有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将废玻璃用于制备发泡陶瓷可以大大提高废弃玻璃的再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废塑料是目前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废塑料也可以再利用来制备发泡陶瓷。
由于塑料具有轻质、耐腐蚀和良好的绝缘性能,因此用于制备发泡陶瓷的塑料多孔模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实现塑料资源的再利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废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研究进展目前,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在发泡陶瓷制备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
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制备方法和材料,以提高发泡陶瓷的性能和降低制备成本。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制备工艺和原料配方,优化发泡陶瓷的制备工艺。
将废弃陶瓷和废玻璃进行研磨、筛分等预处理工序,得到颗粒状材料,再通过发泡、烧结等工艺,制备出具有特定孔隙结构和高强度的发泡陶瓷制品。
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及标准

一、概述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及标准是指利用陶粒窑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的技术和相关标准。
陶粒窑是一种利用陶瓷材料制成的窑炉,主要用于烧制陶瓷制品,如砖、瓦等。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及标准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二、技术原理1.陶粒窑燃烧技术陶粒窑燃烧技术是指利用陶粒窑进行固体废物的高温焚烧处理。
在高温下,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质会在燃烧的过程中被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从而达到减少废物量和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2.陶粒窑固体废物填埋技术陶粒窑固体废物填埋技术是指利用陶粒窑进行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理。
将固体废物填埋于陶粒窑中,通过加热后将有机物分解,使固体废物体积减小,同时降低有害物质的释放。
三、技术优势1.高温处理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利用高温燃烧和填埋处理固体废物,能够高效分解有机物质,降低有害物质的释放。
2.资源化利用通过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可以实现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使废物转化为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3.环境友好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固体废物的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压力,符合环保要求。
四、标准制定1.技术要求制定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的技术要求,包括处理工艺、设备要求、废气处理等内容。
2.操作规范制定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的操作规范,明确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技术安全和稳定运行。
3.监测评估制定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的监测评估标准,建立固体废物处理效果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保障技术处置效果和环境安全。
五、技术应用陶粒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等多种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1.城市生活垃圾可将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废物经过高温处理,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工业固体废物适用于处理工业生产中的固体废物,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建筑垃圾利用陶粒窑进行建筑垃圾的填埋处理,减少建筑垃圾的数量和占地面积,实现资源化利用。
国外陶瓷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

。
大量 不 大 于
20%
。
5
。
比
目前废 泥 再 次 利 用 量 已 高 达
0 1~
二 废泥 的成分
对 意大 利 墙 地 砖 工 业 的
,
2 3
.
少量 的废 釉 可 用 于 同 类 釉 料 中
.
。
种生产 工 艺 的 废
1
、
3 4
废 泥 可大量应 用 于 化装 土 中
.
。
泥 进行 了 成分 分 析 其结 果如表
同 而 有所变 化 卫 生 洁 具 废 泥的 成分 基 本 与 产
品成 分 一 致 成 分变 化 较 小 三 废 泥的 综 合 利 用
1
.
,
。
一 废泥产 出 l 意 大 利 塞 斯 索 罗 地 区 墙 地 砖 工 业 生 产 中每 2 5 年废 泥 排 出 量 约 3 0 排 出 量为 一 1
0
. .
意大利
6 2
4
在 陶 瓷 生 产 中 每年 从 废 水处 理 中 排放 出大 量 的
废 泥 废 渣 造成 了 环境 污 染
,
、
。
286
290
295
根据 意大利 环保
的规 定 对 此类 在 毒 和 有 害工 业 废料 应 加 以 必
要 的管 理 和 控制
。
由于 意 大利 的陶 瓷 生 产 基 地
,
从 述 废 泥 成 分分 析 结 果 可 以 看 出 废 泥 的
成分
5 1 0
2
表
O B: 0
2
+ A l: 0
3
F
e z
O
:
陶瓷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方案(二)

陶瓷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制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然而,传统的陶瓷生产方式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据统计,陶瓷行业每年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均居高不下。
此外,陶瓷废弃物的处理也成为一大难题,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开展陶瓷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推动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理陶瓷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两个关键部分:陶瓷清洁生产技术和陶瓷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1.陶瓷清洁生产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优化生产工艺、使用环保材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手段,实现陶瓷生产的低污染、低能耗。
具体包括:•优化烧成曲线,降低能源消耗;•采用环保釉料,减少重金属污染;•引入先进的排污处理系统,确保废水、废气达标排放。
2.陶瓷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该技术旨在将废弃陶瓷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
具体包括:•废弃陶瓷破碎、筛分,得到可再生原料;•利用再生原料制备新型陶瓷产品,如陶瓷砖、陶瓷纤维等。
三、实施计划步骤1.调研阶段:对国内外陶瓷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深入调研,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趋势。
2.技术研发阶段:设立专门的研究团队,进行陶瓷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
3.中试阶段:在实验室内进行技术的中试,验证其可行性和效果。
4.示范工程阶段:在具有代表性的陶瓷企业内实施示范工程,进一步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5.推广应用阶段:在确保技术成熟并经示范工程验证后,推广应用到更多的陶瓷企业。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类陶瓷生产企业,包括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子陶瓷等领域。
同时,本方案也适用于其他具有类似生产工艺和废弃物处理问题的行业。
五、创新要点1.引入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改变传统陶瓷生产的高污染、高能耗模式。
2.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材料选择,降低陶瓷生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陶瓷工业废料废渣的处理

佛 山 陶 瓷
%%
!!!!!!!
蔡 祖 光
(湖南省湘潭高新陶瓷机械厂
,%%%"!.
本文介绍了陶瓷工业废料废渣的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 详细论述了陶瓷工业废料废渣的处理方法。
%&&前 言
渣。 随着社会经济及陶瓷工业的快速发展,陶瓷工业废料 废渣日益增多, 它不仅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而且还限 制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及陶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陶瓷 工业废料废渣的处理与利用非常重要。 目前, 我国陶瓷工业 废料废渣的处理与利用程度比较低, 资金紧缺, 致使大量废 渣挤占耕地, 使水和空气受到污染。 因此陶瓷工业废料废渣 的处理与利用己成为陶瓷生产厂家及陶瓷工作者共同关注 的课题, 为此, 笔者根据我国陶瓷工业的生产现状, 阐述陶 瓷工业废料废渣的处理方法, 供同行参考。
!&$&( 烧成废料
目 前 ,日 用 陶 瓷 及 卫 生 陶 瓷 的 生 产 过 程 中 的 烧 成 废 料, 通常经去除砂土等污染物清洗后, 同坯体废料一样, 将 与一定比例的陶瓷原料球磨成料浆后再次利用, 有利于提 高陶瓷制品的机械强度及降低其变形开裂等缺陷。而墙地 砖生产过程中的烧成废料目前在其生产过程中还不能再 次利用, 几乎都是采用填埋法处理。
#&&废 渣
$’
(#5678/9&.3:; ) !"#$%&’()*%+,(#’’’’’’’’’’’’’’’’’’’’’’’’’’’’’’’-./012’&.34
!""处 理
陶 瓷 工 业 废 渣!运 输 !填 埋 场 !卸 车 ! 摊 薄 压 实 ! 覆土 !封场 !绿化 陶瓷工业废渣填埋时的具体做法是: 废渣倒入填埋场 后,采用专用机械摊薄压实累计厚度达到一定要求后, 再 覆盖一 定 厚 度 的 粘 土 并 压 实 , 依次反复填埋、 压实和覆盖 至填埋场填满为止。这时应对填埋场进行封场处理, 包括 覆盖 )**!+** 毫米厚的自然土并压实, 封场顶面坡度不大 于 ’*, , 最后在填埋场上进行栽花、 种草、 植树甚至种植庄 稼等。 抛光砖废渣的主要成分是砖屑、 磨屑及磨粒等瘠性物 料, 具有一定的物理机械强度, 经筛分后, 可以通过添加剂 (如石蜡、 沥青或高分子树脂等) 制成色彩丰富的屋面瓦或 免烧砖制品等, 用于铺路及屋面建筑等。 抛光砖废渣还适宜于制作建筑填料, 如水泥瓦、 水泥 空心砌块、 排水管及污水管等混凝土制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工业废料综合利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陶瓷工业废料综合利用技术工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收集、绿色设计、综合利用、检验方法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利用陶瓷工业废料生产陶瓷砖、发泡板材等产品的技术工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47 钠钙硅玻璃化学分析方法GB/T 4100 陶瓷砖GB/T 4472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的测定GB/T 4734 陶瓷材料及制品化学分析方法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9978.1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 13475 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 16537 陶瓷熔块釉化学分析方法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889.3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3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GB/T 21114 耐火材料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分析熔铸玻璃片法GB 21252 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T 23450 建筑隔墙用保温条板GB/T 23451 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 25464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31962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2163.4 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规范第4部分:无机轻质板材GB/T 36132 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YS/T 509(所有部分)锂辉石、锂云母精矿化学分析方法DB44/ 26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DB44/T 798 陶瓷废渣砖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从而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活动。
3.2陶瓷工业废料ceramics industry waste陶瓷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或半固态废物,包括生产原料加工过程及陶瓷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烧成废料、废砖(粉)、废瓷(粉),以及下脚料、边角料、切割废料、粉尘和残次品等。
3.3分类classification将工业废料进行分类,以便于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加工利用。
3.4综合利用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对工业废料进行回收和采用多种方式合理利用的过程,包括工业废料的回收、贮存、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过程。
3.5综合利用率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ate陶瓷工业废料综合利用量占陶瓷工业废料总量(产生量与贮存量之和)的百分率。
3.6废渣waste residue使用抛光机、磨边机等对陶瓷产品表面进行修边、打磨、抛光等后加工处理时产生的工业废渣,及冲洗釉线、球磨机、喷雾塔等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的沉淀物经压滤机压榨后得出水份在(70±10)%的固体废料。
3.7切割废料 cutting waste发泡板材、陶瓷砖等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及废料。
3.8坯体废料 green body waste坯体废料为陶瓷制品焙烧之前产生的废料,包括上釉坯体废料及无釉坯体废料。
3.9烧成废料 fired waste烧成废料是陶瓷制品经焙烧后生成的废料,是烧成废品和在贮存和搬运等生产工序中的损坏而造成的。
3.10废砖(粉)、废瓷(粉) waste ceramic tile、waste porcelain废砖(粉)、废瓷(粉)为陶瓷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残次品及粉末。
3.11废料使用占比 proportion of waste used陶瓷工业废料占全部原材料的比率。
3.12绿色化生产green production在生产过程中,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使资源能源节约化和污染物的减量化的一种综合措施。
4 废料分类收集、贮存和运输4.1 产生陶瓷工业废料的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固体废物台账并如实记录。
4.2 综合利用企业应对陶瓷工业废料实施分类管理,在各生产工序开展分类收集,并分别运输至相应的贮存区域。
4.3 分类后的陶瓷工业废料应按类别分区域贮存,设立专门的陶瓷工业废料贮存区或仓库,不同性质的废料贮存区域应设置间隔设施,并符合GB 18599相关要求。
陶瓷工业废料不得掺入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
4.4 应在陶瓷工业废料贮存区域设置标识牌,包含废料的名称、特性、应急处理方式、责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
4.5 陶瓷工业废料运输车辆应做到完全密闭,运输过程不得散落或有异味散出。
应将不同分类的陶瓷工业废料分开装运,陶瓷工业废料运输不应超载。
在装运时要注意装载高度,避免废料散落污染路面。
4.6 运输车辆每天应至少清扫一次。
4.7 应在运输车辆承载部分两侧前部和尾部中央位置粘贴标志。
4.8 运输过程中应有联单等记录单据,准确记录陶瓷工业废料出厂和接纳的时间、单位、种类、数量等相关信息,并由运输部门经办人与接收部门经办人共同签名确认,纳入台账记录。
5 绿色设计5.1 厂房设计要求5.1.1 工厂按照GB/T 36132有关要求开展绿色设计,按照功能划分办公区、原料储存区、生产区、产品储存区、废料贮存区等,并划线或放置标志牌等以体现分区界限。
5.1.2 各功能区配备消防设施,并留有应急消防通道,符合GB 50016相关要求。
在原料储存区、生产区、废料贮存区配备防风、防水、防腐蚀、防爆、防渗漏处理设施。
生产车间根据陶瓷工业废料加工工艺流程布局,避免在加工流程中出现交叉或倒流。
5.1.3 厂区应配套有废水、废气收集处理设施、噪声防治设施及中水回用设施。
5.2 产品设计要求5.2.1 发泡板材产品应符合GB/T 32163.4有关要求,陶瓷砖产品应符合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评价有关要求。
5.2.2 产品绿色设计应考虑产品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达到GB/T 9978.1耐火极限要求,并根据产品的特征,选取低放射性的原材料。
5.2.3 产品可回收率应达到100%。
6 综合利用6.1 综合利用途径6.1.1 坯体废料、切割废料、废砖、废瓷经分类收集处理后利用。
6.1.2 生产废水处理站沉淀物经压滤脱水后回到原料制备系统,或委托第三方单位进行综合利用。
6.1.3 废瓷用于生产发泡板材、透水砖等陶瓷制品。
6.1.4 切割废料、废渣等用作发泡板材、陶瓷砖等的生产原料。
6.2 绿色生产6.2.1 绿色工厂要求陶瓷工业废料综合利用生产过程应按照GB/T 36132有关要求,采用低消耗、高效率、少排放的生产工艺技术。
6.2.2 技术装备要求6.2.2.1 陶瓷工业废料综合利用应开发绿色技术,或优先采用国家推荐目录中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过程绿色化水平。
6.2.2.2 使用辊道窑的综合利用生产线,辊道窑宜采用单层结构。
辊道窑燃烧系统应能够保证燃烧充分,各类风机应配置变频器,温控系统应包括多个调节回路,提高窑内断面温度均匀性。
辊道窑应具备安全报警及自动切断燃气供应功能,保障窑炉发生故障时避免安全事故。
6.2.3 资源能源消耗要求6.2.3.1 陶瓷工业废料综合利用率≥90%;废料使用占比≥10%。
6.2.3.2 发泡板材产品中水回用率≥80%。
6.2.3.3 陶瓷砖产品能耗按照GB 21252执行。
6.2.3.4 生产过程应利用窑炉余热用于干燥及预热助燃风等。
6.2.4 污染物排放要求6.2.4.1 陶瓷工业废料综合利用应满足最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避免二次污染。
6.2.4.2 经处理设施处理后的废水应在厂区内进行中水回用。
排入环境水体的,执行GB 8978或DB44/ 26等地方排放标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执行GB/T 31962标准或地方纳管标准。
6.2.4.3 处理后的废气执行GB 16297、GB 25464标准,或地方排放标准。
6.2.4.4 废品、边角料等固体废物应全部回用,不得倾倒和转运。
其他固废按照环评批复等文件要求处置。
6.2.4.5 厂界噪声执行GB 12348标准。
6.3 综合利用产品6.3.1 隔热、隔声要求产品应具有良好的隔热、隔声等性能,并符合GB/T 23450和GB/T 23451的相关要求。
6.3.2 发泡板材产品指标要求6.3.2.1 尺寸规格发泡板材长度应≤3300mm,宽度为600mm、1200mm两种规格,厚度为70mm、80mm、100mm、120mm四种规格。
6.3.2.2 外观质量发泡板材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外观质量指标序号项目指标1 板的横向、纵向、侧向方向贯通裂缝,表面明显板粉不允许2 板面刮痕:长度50 mm~100 mm,宽度1.0 mm~2.0 mm≤2处/板3 表面孔洞直径:8mm~15mm ≤2处/板(直径大于15mm不允许)4 缺棱掉角及边沿缺损:宽×长15-30mm,深度10mm ≤2处/板上述项目中低于下限值的缺陷忽略不计,高于上限值的缺陷为不合格6.3.2.3 尺寸偏差发泡板材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尺寸偏差指标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 长度±32 宽度±23 厚度±14 板面平整度≤25 对角线差≤56 侧向弯曲≤L/10006.3.2.4 物理性能发泡板材物理性能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物理性能指标序号项目指标70mm厚板80mm厚板100mm厚板120mm厚板1 抗冲击性能经5次冲击试验后板面无裂痕2 抗弯承载(自重倍数)≥3.53 抗压强度MPa 平均值≥5.5,单个值不小于5.2;高强型材≥6.24 软化系数≥0.905 体密度kg/m3360≤体密度≤5006 吸水率% 平均值≤6.0,单个值不大于6.3(真空法测定)7 干燥收缩值mm/m ≤0.28 隔声性能/dB ≥35 ≥35 ≥42 ≥459 吊挂力1200N荷载24小时板面无宽度超0.5mm裂纹10 抗冻性抗冻试验板面无变化11 耐火极限/h ≥112 燃烧性能A113 导热系数W/(m·K)≤0.26.3.3 陶瓷砖产品要求陶瓷砖产品应满足GB/T 4100和DB44/T 798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