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精校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教案)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和两个多音字,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2.能用学习第一课的方法,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3.默读课文,能提取关键信息,借助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和两个多音字,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2.能用学习第一课的方法,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能提取关键信息,借助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流程】板块一出示课题,明确要求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明确要求(1)之前比较不同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带*的课文表示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大多只会花一节课的时间学习,而且要把更多的表现机会交给你们。
今天我们一起试试吧。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首先要关注课题后面的导语。
齐读导语,思考有几个学习要求。
(2)抽生说,明确学习要求3.上节课我们跟着课文走进了一所位于边界的民族小学,那以前的学校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百多年前的学校。
板块二读课文,感受“新鲜”1.初读课文,寻找“新鲜”这篇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的学校,那个时候的中国与现在截然不同,学校与我们现在也不一样。
自由读课文,去找找不同,把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勾画出来,等会儿分享。
2.交流“新鲜”(按学生发言记录)(1)私塾生:我觉得第一句话的“私塾”这个词很新鲜,我们现在都叫学校,那个时候叫私塾,难道是自己开的学校吗?师出示私塾的图片,介绍私塾。
(2)糊里糊涂生:(读所在句子)我觉得“糊里糊涂”这个词很有意思,写出了孙中山确实不懂。
(3)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生:(读所在句子)我觉得“摇头晃脑”很有意思,我们现在读书不是这样的。
“鸦雀无声”说明同学们很安静。
师讲解、示范“摇头晃脑”。
(4)戒尺生1:戒尺我们现在是没有的,以前有,是用来惩罚学生的。
生2:我还发现除了戒尺还有一个香炉(哪里看出来的)书上的插图有,上面还有一张圣人像。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3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含两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3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不懂就要问》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本文语言平实,通俗易懂,通过对孙中山小时候学习经历的描写,赞扬了他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在理解一些较为深刻的道理和感悟人物品质方面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对于孙中山这样的历史人物也有一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诵、例”等13 个生字,会写“背、诵”等11 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精神,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孙中山敢于质疑、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精神,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学难点体会孙中山敢于质疑、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五、教法问题引导法: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讨论交流法: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七、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学习中你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会怎么办呢?引出课题《不懂就要问》。
介绍孙中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第1篇】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认字17个。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孙、私”。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字17个。
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写字“孙、私”。
三、教学准备:孙中山的资料、生字卡片、挂图。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课文的题目是:“不懂就问”。
指名读课题(2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步学习课文。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你是怎么预习的?(3人说)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3、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板书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照例”是什么意思?(2)孙中山是个名人吗?(3)“先生”是谁?(4)“戒尺”是什么?(5)什么是“私塾”?(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7)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4、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7个自然段)5、这个小故事说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事,谁在课前查找资料了,能给大家讲一讲孙中山。
(学生自由介绍资料,以小组形式介绍、自己向全班介绍。
)老师补充介绍资料。
附:资料孙中山生平简介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背、诵、例”等13个字。
掌握“背、圈”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学习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好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准确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好学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授课ppt、孙中山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题目质疑1、同学们,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吗?(学生交流有关孙中山的资料)过渡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题目叫——不懂就要问。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谁不懂?有什么不懂?要问谁?……)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难读和不理解的词语用小问号标记起来。
2、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自行查字典或者同桌交流。
3、检查学词情况:(1)Ppt出示会认字,学生摘苹果的方式读。
全班齐读。
小组赛读。
重点指导:背、圈是多音字,背第一声可组词背包,第四声组词背书。
圈读“juàn”时组词羊圈,读“quān”时组词圆圈。
注意“例”和“列”字音的区分;“诵”平舌音,后鼻音。
“练”读“liàn”,“l”不要写成“n”(2)Ppt出示会认字组词。
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男女赛读。
(1)学生汇报不理解的词语。
适当指导“私塾、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的意思。
三、听读课文,理解大意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汇报。
(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故事。
)3、你觉得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勤学好问,勇敢,乐于思考)四、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1、默读课文,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
2、学生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交流:Ppt适时出示: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题;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流利地复述课文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教育学生尊重知识、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为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讲述了一个小学生因为不懂而主动请教老师,最终解决问题的故事。
2. 生字词:本课共有8个生字,14个生词。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语文素养: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题;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流利地复述课文故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找出不懂的地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不懂的问题,共同探究课文内容。
4. 课堂展示:每组选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7.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弄清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难点: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孙中山是怎样学习的呢?让我们听读课文,了解一下。
注意:在听的时候,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画出新鲜感的词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还比较难,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带大家领读一下?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
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4、重点认读“段、练、戒、厉、楚”等生字。
6、开火车读准字音,也可以开火车组词。
7、刚才在听读和自读课文时,你画出了多少有新鲜感的词语,跟本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8、老师找到了这些词语,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你可以说一下词语的意思或者是造个句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2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在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提问,不懂就要问,并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演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勇于提问,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提问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多媒体设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
“上课时,老师讲了什么?我们学到了什么?”2. 提问:“当你们在学习时遇到了困难,你们怎么办?”学生回答。
3. 引出本课的主题:“在学习中,我们遇到问题时不懂就要问。
”步骤二:学习新课(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标题《不懂就要问》。
2. 朗读课文,并用多媒体或者板书展示课文内容。
3. 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小明遇到问题时选择了提问,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
4. 教师总结:“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提问,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步骤三: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发放提问卡片,组内学生相互提问。
3. 各小组书写提问问题并互相交流讨论。
4. 请学生选择几个问题进行演练,以便于全班共同学习。
步骤四:课堂展示(10分钟)1. 随机选取几组进行提问问题的演练。
2.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提问问题的能力。
步骤五:反思总结(5分钟)1.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
3. 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进一步练习如何正确提问。
教学方式:情境导入、小组合作、互动探究、课堂展示、反思总结。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步骤:(一)导入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三)研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五)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的:1、让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
3、让学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摇头晃脑的意思。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学习。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的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朗读法、调查法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读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认读生字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给认读生字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3、教师点评。
三、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线。
糊里糊涂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头摇来摇去
2.比一比,再组词。
堂()戒()厉()既()
常()械()历()即()
详()塾()涂()提()
祥()熟()途()题()
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先生讲得很详细
..。
()
(2)课堂里霎时
..变得鸦雀无声。
()
(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
..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4.选字填空。
厉历
(1)墙上的挂()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害。
提题
(3)他()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目是《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
1.糊里糊涂——没弄明白
壮着胆子——大着胆子
摇头晃脑——头摇来摇去
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2.课堂戒尺严厉既然详细私塾糊涂提出
经常机械经历立即慈祥成熟前途问题
3.(1)细致(2)刹那(3)照旧
4.(1)历(2)厉(3)提(4)题
【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不懂就要问心想——不懂好习惯
提问——壮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
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
2.在教学中,引用课外资料,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样太肤浅,在本课教学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教学中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资料后,我又补充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资料。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不足之处: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
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不懂就要问》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它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
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
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
它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写人不离开记事,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突出的特点。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
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
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课后作业
一、我会读,我会连。
楚挨戒呆段诵
二、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三、重点段落品析。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1.在语段中找出一组近义词,用“______”画出来。
2.用“就是……也……”写一句话。
四、我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
参考答案
一、sònɡduàndāijièchǔ
诵段呆戒挨楚
二、,,?,,:“,?!”
二、1.详细——认真
2.为了学习知识,就是受点委屈也值得。
四、就及时查阅书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直到弄懂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