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际交往日益频繁,这些因素给孩子带来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就要从小培养学生对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使学生和环境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掌握积极学习、创新、交往、自理活动的观念和方法,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教育方法和步骤

1、调查分析。

我对本班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作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发现主要的心理问题有: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

从调查结果分析,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冲动,其次为学习问题,另外还有人际关系等问题。我们班的学生荣誉感强,平时各项评比经常满分。但有许多学生对别人的才能有不服心理,互爱互助不够。也有个别调皮学生自制力差,破坏纪律。班内有些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做事虎头蛇尾,不能坚持到底。更有一些学生,心理脆弱,经不起批评、失败。有些甚至自认为一无是处,以至心理闭锁。

2、教育的具体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自我。抱有自信,乐观向上。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能够与他人交往,人际关系和睦。这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几个主要特征,符合这些特征是

教育者所期望的。

二、教育措施

在这一学年里,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学校各科的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来真正提高各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我先是通过对心理学及其他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改进对待学生的方式。二是有意识地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如把“遵纪守法”、“学会负责”等内容和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有关内容结合起来。

2、优化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

我们班经常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可以发挥、发展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班集体建设中采取民主管理的形式,在班内开展“干部轮流制”和“一日小班长”活动,使绝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当干部的体会,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3、自我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途径之一。

自我教育是学生给自己提出任务,并主动采取行动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心理品质的过程。一些学生之所以自立、自理能力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实践不够。因此,应把这种教育

手段和其它方面的教育措施密切配合。我把学生的自我教育纳入整体计划,通过开展课内外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使他们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质。

4、取得家长的配合,深化心理品质教育。

学校和老师担当起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职责,如果不取得家长的配合,许多工作很难开展,有时会把学生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良好心理品质毁于一旦。因此,我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告诉家长,家长再把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反馈给我。

三、教育的初步效果

1、全面认识自己,提高心理品质。

这一学年中,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全面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2、接受挫折教育,培养心理品质。

首先,教师要积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人际关系的教育,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里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健康成长。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排解因自我的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

3、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优化学习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的认识视野更宽广、开阔,思想内容也更丰富、深刻,这就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优等生想一鸣惊人,困难生则顾虑重重。这种个性的差异、矛盾、冲突的结果,

不仅形成了闭锁的心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更加速和推进了这种势态的发展。一些学生认为“与其说不好,倒不如不说的好”。事实证明,许多有闭锁心理的学生,往往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关。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开锁的理想钥匙。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学会了优化学习,心理上再紧、再难的“锁”也一定能自动开启的。

四、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1世纪,我们面临的挑战归根结底是对国民素质的挑战,应该把基础教育的应试模式转到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心理素质既是人才素质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种素质的基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不仅是课任老师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责任。我们班主任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儿童心理健康“保健医生”的角色,面对孩子各种心理矛盾与困惑,为他们排忧解难。

总之,不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好,班主任特殊的身份与地位也好,还是教育改革的趋势也好,都迫切地需要我们的班主任多学一点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的知识,它不仅能使我们的工作开展得得心应手,而且还能为促进我国儿童身心健康做出有益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