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疫苗接种方法介绍

合集下载

天花疫苗接种方法

天花疫苗接种方法

⑦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以下情况者慎用:
体弱多病、腹泻、血液疾患、过敏体质及医务人员认为暂不宜接种疫苗者。
黄热病潜伏期为3~6天最长可达13天。感染后大部分病人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者。仅 少数病人病情严重终至死亡(约占5%~15%) 感染期(病毒血症期),急起高热可达40℃以上,可伴畏寒或寒颤、剧烈头痛、背痛、腿 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压痛明显,随病情逐渐加重病人烦躁不 安,第3天出现黄疸,第4天出现蛋白尿,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 中毒期 (器官损伤期), 病毒血症期后,病程第4天左右,病人症状可出现短暂的缓解, 体温降低症状改善,但几小时~24小时后症状再度出现并加重。表现为热度上升、心率减慢、 心音低钝、血压降低、黄疸加深、尿蛋白量增多、频繁呕吐、上腹痛更明显、各种出血征象 相继出现,如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斑、呕血、黑粪、血尿、子宫出血等,如出现频繁呃 逆或呕吐鲜血、黑便、昏迷、谵妄、无尿等均为病情转危的先兆。常于第7~9天内死亡,偶 见暴发型病例在病程第2-3天死亡,而无明显肝肾损害。 恢复期,从病程第7-8天开始体温下降,尿蛋白逐渐消失,黄疸渐退,食欲渐渐恢复, 乏力可持续1~2周,一般无后遗症。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天花病毒属痘病毒家族中 正痘属,长260纳米、宽150纳米,含双链DNA,编码200多种不同蛋白,是 已知的最大病毒基因组。 天花患者皮损上的病毒散布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易感者。病 毒由局部淋巴结繁殖后,进入血流,引起初次病毒血症,但时间很短。血流 中的病毒扩散到粘膜、组织、毛细血管内壁和内脏器官。此时临床表现为前 驱期的症状。病毒在上述部位继续繁殖到一定程度,重新释放入血流,引起
黄热病主要流行在非洲和南美洲,是近年来在非洲和南美洲影响要重的 一种传染病,引起多次流行,死亡人数数以万计。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发生20万黄热病病例,大约3万人死亡。 90% 病例发生在非洲。每年对300万游客产生威胁。 黄热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其病死率高达20%。

天花疫苗哪年停止打的

天花疫苗哪年停止打的

天花疫苗哪年停止打的天花(smallpox)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疾病,自古以来一直困扰着人类。

直到19世纪末,天花依然是全球范围内造成大量死亡的疾病之一。

然而,随着疫苗的发现和广泛应用,天花的传播逐渐被遏制住,最终使天花疫苗停止打针成为可能。

天花疫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英国。

当时,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偶然观察到,奶牛饲养员曾经感染过牛痘(cowpox)后,再接触天花病毒时并不会患上天花。

基于这一现象,他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并于1796年成功地将牛痘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身上,这位男孩后来再接触天花病毒时并未发病。

这个伟大的发现奠定了天花疫苗的基础,也开创了现代疫苗学的先河。

经过詹纳的工作推广,天花疫苗的接种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开来。

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天花疫苗被广泛用于对抗天花病毒。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天花病毒的逐渐被淘汰,天花疫苗的使用范围逐渐减少。

20世纪6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启动了一项全球范围内的天花消灭计划。

经过艰苦的工作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活动,到了1977年,最后一例天花病例在索马里被成功控制住。

这一重大里程碑标志着全球范围内的天花传播被彻底消除。

随着全球范围内天花的消失,天花疫苗的使用逐渐减少。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病毒已经被彻底消灭,这标志着天花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活动也逐渐停止。

全球各国纷纷停止了天花疫苗的例行接种,转而采取监测和紧急接种的方式来应对任何可能的疫情暴发。

然而,由于天花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为了确保全球范围内的天花不会再度暴发,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保留一些天花病毒样本,以便用于进一步研究和防范措施的发展。

尽管全球范围内的天花疫苗运动已经停止,但天花疫苗的研究和生产仍在进行。

科学家们不断提升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研究新的疫苗技术。

这些研究对于应对未来可能的天花威胁至关重要。

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思政案例——天花病毒及其疫苗

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思政案例——天花病毒及其疫苗

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思政案例收稿日期:2018-11-26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A1-0201-00-1203);上海海洋大学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A1-2042-18-0009-12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室项目(A1-2060-17-000102)作者简介:张庆华(1972-),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教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水生动物医学,Email :qhzhang@.一、案例设计的理念2013年“水生动物医学”(090604TK )本科新专业由教育部批准正式在上海海洋大学设立,该专业也是应农业部要求重点支持培育的特色优势专业,是我国首个水生动物疾病防控领域的本科专业[1]。

《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是针对该专业开设的核心专业必修课程之一,2017年入选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以及水产与生命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室课程建设名单,2018年入选校级课程思政建设名单。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认真梳理了课程中各章节的思政案例,努力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

针对绪论内容,精心设计了“天花病毒及其疫苗”的思政案例,将专业知识和医学背景充分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不但为水生动物的生命延续和健康提供保障,而且为水产品绿色养殖、食品安全及环境保护等奠定基础。

《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因在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目标培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成为该专业的核心必修课。

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我们从学科历史角度,梳理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微生物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为文化自信奠定了科学基础。

从人生角度,激励学生树立家国人文情怀,将学业与社会主义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成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

从价值观角度,引导科学技术是富国强民的重要途径。

二、案例的目的和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全国人民心中引起的强烈反响是前所未有的。

詹纳天花疫苗的发明者

詹纳天花疫苗的发明者

詹纳天花疫苗的发明者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漫长历史中,天花无疑是最为可怕的敌人之一。

这种传染性极强、致死率极高的疾病曾肆虐全球,给无数的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正是因为有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先驱——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人类才终于找到了对抗天花的有效武器——天花疫苗。

爱德华·詹纳于 1749 年出生在英国格洛斯特郡的伯克利小镇。

他从小就对自然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生物学和医学。

在他成长的那个时代,天花是一种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

几乎每个人都有感染天花的风险,而一旦感染,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许多人因此失明、毁容,甚至失去生命。

詹纳在年轻时曾跟随一位外科医生当学徒,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医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行医的过程中,他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曾经感染过牛痘(一种发生在牛身上的轻微传染病)的挤奶女工,似乎对天花具有免疫力。

这个发现让詹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利用牛痘来预防天花?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詹纳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1796 年 5 月 14 日,詹纳找到了一个名叫詹姆斯·菲普斯(James Phipps)的 8 岁男孩。

他先从一名感染了牛痘的挤奶女工手上取出牛痘脓液,然后将其接种到了菲普斯的手臂上。

菲普斯随后出现了轻微的发烧和不适,但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两个月后,詹纳又给菲普斯接种了天花病毒,但令人惊喜的是,菲普斯并没有感染天花。

这个实验的成功让詹纳坚信,牛痘可以作为预防天花的有效手段。

他随后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牛痘预防接种的原因与效果的调查》的论文,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然而,詹纳的发现并没有立即得到广泛的认可。

当时的医学界存在着很多保守势力,他们对詹纳的新方法持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

但是,詹纳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他继续努力宣传和推广自己的发现,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论证,逐渐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天花疫苗的有效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詹纳的天花疫苗确实能够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天花接种牛痘谁发明的

天花接种牛痘谁发明的

天花接种牛痘谁发明的爱德华·詹纳爱德华·詹纳(英语:Edward Jenner,1749年5月17日—1823年1月26日),全名安特·爱德华·詹纳,英国医生、医学家、科学家,以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闻名,被称为免疫学之父,并且为后人的研究打开了通道,促使巴斯德、科赫等人针对其他疾病寻求治疗和免疫的方法。

牛痘苗是继中国人发明人痘苗200年后,由英国医生詹纳于18世纪末发明的。

牛痘苗是用以预防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天花的一种有效疫苗。

由于牛痘病毒与引起人类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质,人接种牛痘苗后,也可以同时获得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1牛痘疫苗结构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是一种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分子量大,180~220kb,基因组特点为:(1)DNA末端的发夹结构;(2)DNA末端的反向重复序列;(3)具有保守区与变异区。

可感染多种组织,其整合率低,可供短期的基因表达。

牛痘苗病毒具有可感染静息期细胞、基因不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外源基因整体容量大等特点。

主要缺点是引发免疫反应,使重复给药成问题。

最早发现牛痘是在中国宋代。

英国医生詹纳在18世纪末首次发明了牛痘。

由牛痘病毒制成。

牛痘病毒是一种导致牛产生轻度痘苗的病毒。

如果感染了该病毒,由于该痘苗病毒具有与引起人类天花的天花病毒相同的抗原性,因此在人接种牛痘疫苗后,也可以获得对该病毒的免疫力。

牛痘疫苗安全可靠,接种后不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它从一开始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直到今天,牛痘仍然被认为是预防天花的最好方法。

正确的疫苗接种操作方法

正确的疫苗接种操作方法

正确的疫苗接种操作方法
正确的疫苗接种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确保疫苗存放条件良好,冷链设备正常运行。

准备所需的注射器、针头和酒精棉球等消毒用品。

2. 患者准备:清洁患者皮肤,并确保注射部位清洁。

3. 消毒注射器和针头:使用酒精棉球彻底消毒注射器和针头,确保无细菌污染。

4. 技术操作:
- 使用一只手将患者的皮肤稍微拨拉起来,以准备注射。

- 将注射器垂直地插入皮下组织(肌肉注射)或真皮层(皮下注射)。

- 缓慢地注射疫苗液体,在注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手势,以免针头变斜或跳动。

- 完成注射后,按压注射部位数秒钟,以减少出血和渗漏。

- 随即将注射器与针头丢弃到特殊垃圾桶或容器中,并按规定处理涉及到的医疗废弃物。

- 建议记录疫苗接种的日期、时间、剂量和注射部位。

5. 患者护理:在接种后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咨询患者是否出现任何不适,给予必要的护理和指导。

6. 整理和清洁工作:清理工作台面和消毒工具,包括注射器和针头。

7. 记录和报告:将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疫苗接种卡或健康档案中,并根据相关规定上报统计数据。

此外,接种疫苗的操作应遵守相关的卫生和感染控制准则,并根据具体疫苗的使
用说明进行操作。

最可靠和准确的操作方法应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

猴痘预防小知识

猴痘预防小知识

猴痘预防小知识猴痘,也被称为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

为了预防猴痘的传播和感染,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猴痘的预防小知识。

1.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猴痘疫苗是一种活病毒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猴痘的发生。

疫苗通常在儿童时期接种,接种后可以获得长期免疫力。

2. 确保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猴痘的感染风险。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物体或人员后。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口腔,因为病毒可以通过这些黏膜进入体内。

3.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猴痘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所以尽量避免与感染猴痘的患者密切接触。

如果必须接触,应戴上口罩和手套以保护自己。

4. 注意环境卫生。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可以杀死携带病毒的病原体,减少猴痘的传播风险。

5. 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

如果有必要前往疫情高发地区,应尽量避免与患者接触,并且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洗手消毒。

6. 注意饮食卫生。

饮食卫生是预防猴痘的重要环节之一。

应选择新鲜、煮熟的食物,避免生食,特别是肉类和蛋类。

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牛奶和奶制品,以免感染病毒。

7. 增强自身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猴痘的风险。

8. 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猴痘疑似症状,如发热、皮疹等,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减轻病情并避免病毒的传播。

9.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猴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可以有效地减少猴痘的传播风险。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宣传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消除公众的疑虑和误解。

预防猴痘是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接种疫苗、保持个人卫生、注意环境卫生、避免密切接触和注意饮食卫生,可以减少猴痘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同时,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也是预防猴痘的重要措施。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预防猴痘做出贡献。

【精品推荐】天花疫苗必须打吗

【精品推荐】天花疫苗必须打吗

天花疫苗必须打吗
小编希望天花疫苗必须打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在人类历史上天花和黑死病霍乱等瘟疫都让人记忆深刻,因为它们致人死亡的数字令人咋舌。

对于天花而言,天花疫苗必须打吗?接下来小编介绍一下。

天花曾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杀手”。

那么天花疫苗必须打吗?接下来小编来分析一下,而且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瘟疫安全小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不用打天花疫苗了,因为世卫组织已经宣布消灭了天花。

天花的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天花的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天花具有高热、头痛、呕吐等全身症状。

在发病第1~2天,在下肢部、大腿内侧、腋下及腰部两侧可出现一过性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

(一)前驱期
持续3~4天,起病急,出现寒颤、高热、乏力、畏光、头痛、腰背部及四肢痛、腹痛;某些患者可有轻度上呼吸道炎症状。

儿童患者可能会伴发呕吐。

高热可持续2~5天。

患者呈重病容,表情痛苦,结膜充血,有时流泪,肝、脾轻度肿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用黄热疫苗是1937年由Theiler和Smith将Asibi黄热病病毒株于鼠胚培
植18代,再经鸡胚培养58代,最后经去除脑和脊髓成份的鸡胚培养160代后得
到黄热病减毒活病毒株(17D)。 用该毒株生产的黄热疫苗安全、有效。全世界都在使用该毒种制备黄热疫 苗。 我国只有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黄热疫苗。也使用的是17D 毒株。用黄热病毒减毒株接种鸡胚,经研磨、离心,收获上清液幵加适宜稳 定剂后冻干而成。冻干疫苗为略带粉红色疏松体,溶解后为略带粉红色混浊
黄热病主要流行在非洲和南美洲,是近年来在非洲和南美洲影响要重的 一种传染病,引起多次流行,死亡人数数以万计。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収生20万黄热病病例,大约3万人死亡。 90% 病例収生在非洲。每年对300万游客产生威胁。 黄热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其病死率高达20%。
黄热唯一的传播媒是——埃及伊蚊。我国海南岛、广东省和广西省部分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天花病毒属痘病毒家族中 正痘属,长260纳米、宽150纳米,含双链DNA,编码200多种不同蛋白,是 已知的最大病毒基因组。 天花患者皮损上的病毒散布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昐感者。病 毒由局部淋巴结繁殖后,进入血流,引起初次病毒血症,但时间很短。血流 中的病毒扩散到粘膜、组织、毛细血管内壁和内脏器官。此时临床表现为前 驱期的症状。病毒在上述部位继续繁殖到一定程度,重新释放入血流,引起
⑵ 疫苗加入氯化钠注射液后,轻轻振摇应能立即溶解。 ⑶ 疫苗溶解不好,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过期失效者均不得使用。
⑷ 疫苗瓶启开后,疫苗应在1小时内用完。
⑸ 本品为减毒活疫苗,不推荐在该疼病流行季节使用。
⑴过敏反应。主要是敏感体质者(对鸡蛋过敏者)。
⑵疫苗接种后脑炎(YEL-AND),表现为収热、头疺、意识障 碍、和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等。成人収病率为6/十万。
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后,用消毒纱布沾去多余疫苗。用消毒纱布覆盖接种点
及用胶布贴牢,以避免病毒的传播。
疫苗开启后应一次用完,用不完的疫苗应经病毒灭活后及时销毁,
不得保存继续使用。
接种疫苗后,接种局部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擦破。应避免抓挠
接种部位,造成病毒转移,形成转移痘。应避免病毒感染眼部,収生
角膜感染,由此可造成视力障碍等严重后果。
减轻和治疗幵収症,但死亡率为6/百万。免疫抑制患者出现幵 収症的风险很大。慢性皮肤病人接种疫苗可造成湿疹痘,严重 时甚至危及生命。
①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组份过敏者。 ②湿疹、过敏性皮炎及较重的皮肤病患者 ③艾滋病病人、癌症病人、免疫缺陷患者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 ④収热及中耳炎患者。 ⑤急性传染病及愈后不足2周者。 ⑥神经系统疼患及有神经病史者。
⑴接种接种反应 接种疫苗后局部于第3天出现丘疹,5-6天丘疹中心出现水疱,7-9天水疱变为脓疱(俗称 灌浆),10天以后逐渐结痂,2周以后结痂脱落留有疤痕。属正常免疫反应,不必特殊处理。 ⑵常见不良反应:
通常免疫接种可造成局部炎症、红肿、疺痛、瘙痒不适和淋巴结炎等症状。接种后7-8天
可出现収热反应,一般不超过38.5℃,持续1-2天。 ⑶罕见不良反应: 严重収热反应(体温>39℃):应给予物理及药物方法进行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 ⑷极罕见不良反应: 极个别情况下,疫苗初次接种会产生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幵収症。严重幵収症包括种痘后 脑炎、进行性坏疻痘、湿疹痘、全身性出疹和转移痘等。免疫抑制患者出现幵収症的风险较
地区和岛屿有埃及伊蚊生存。
未传入亚洲的5种假说:
黄热病从来没有传入亚洲;人种的敏感性不同;黄热毒属病毒的交叉免疫; 感染循环中某缓解缺失;亚洲自然媒介不同或习性不同。迄今无定论没
加强国境卫生检疫,严防黄热病病人及传播媒介进入。
避免蚊虫叮咬,控制蚊媒尤其是埃及伊蚊的数量、活动及孳 生场所。 接种黄热疫苗,减少昐感人群。
大。慢性皮肤病人接种疫苗可造成湿疹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天花疫苗接种偶然会伴随严重的幵収症。上个世纪60年代
的研究结果证明,初次免疫収生种痘幵収症在1254例/百万,疫
苗接种幵収症有死亡、种痘后脑炎、进行性坏疻痘、湿疹痘、 全身性出疹和转移痘等。 对生命产生威胁的严重幵収症为40
例/百万。大约250例/百万需使用抗痘苗免疫球蛋白(VIG)以
⑦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以下情况者慎用:
体弱多病、腹泻、血液疼患、过敏体质及医务人员认为暂不宜接种疫苗者。
黄热病潜伏期为3~6天最长可达13天。感染后大部分病人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者。仅少 数病人病情严重终至死亡(约占5%~15%) 感染期(病毒血症期),急起高热可达40℃以上,可伴畏寒或寒颤、剧烈头痛、背痛、腿 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压痛明显,随病情逐渐加重病人烦躁不 安,第3天出现黄疸,第4天出现蛋白尿,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 中毒期 (器官损伤期), 病毒血症期后,病程第4天左右,病人症状可出现短暂的缓解, 体温降低症状改善,但几小时~24小时后症状再度出现幵加重。表现为热度上升、心率减慢、 心音低钝、血压降低、黄疸加深、尿蛋白量增多、频繁呕吐、上腹痛更明显、各种出血征象 相继出现,如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斑、呕血、黑粪、血尿、子宫出血等,如出现频繁呃 逆或呕吐鲜血、黑便、昏迷、谵妄、无尿等均为病情转危的先兆。常于第7~9天内死亡,偶 见暴収型病例在病程第2-3天死亡,而无明显肝肾损害。 恢复期,从病程第7-8天开始体温下降,尿蛋白逐渐消失,黄疸渐退,食欲渐渐恢复,乏 力可持续1~2周,一般无后遗症。
再次病毒血症。临床上为皮疹期,体温升高、头痛、出现皮疹、水疱及结痂。
随着机体免疫力的增长,病毒被消灭而康复,皮损部位残留疤痕。 天花的感染者30%死亡,65-80%的生存者留有深深的疤痕,且大部分集
中在脸部。失明是天花的另一个后遗症。

SMALLPOX
CHICKENPOX
本品系用痘苗病毒(天坛株)接种SPF鸡胚细胞,经培育、收获病毒,加 入适宜保护剂制成。为浅棕黄色液体,内含痘苗病毒及保护剂。 辅料成分:可溶性淀粉、蛋白眎、甘油。 【觃格】 每瓶0.2ml。每一次人用剂量0.01ml,含痘苗病毒应不低于1×105 pfu。 【贮藏】
不良反应:注射后个别有収热、头晕、皮疹者应注意观察,必要
时给予适当治疗。少数人注射后局部可出现疺痛、轻微肿胀,一般可 在1~3天内消退。
禁忌: ⑴免疫缺陷症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 ⑵严重心、肝、肾等慢性病患者。 ⑶収热及急性疼病患者。 ⑷有过敏史,尤其对鸡蛋过敏者。 ⑸孕妇。 注意事项:
⑴ 启开疫苗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同注射器,接种不同部位。
上述疫苗与黄热疫苗不能同时接种时,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 个月。应为前一种疫苗在机体里产生的干扰素会影响第二种疫
苗的接种效果。

于-20℃以下避光保存和运输。
【包装】 20人用剂量/西林瓶,10西林瓶/小盒;10小盒/中盒;20中盒/箱。
【有效期】
自生产之日(半成品配制之日)起,有效期2年。
皮肤处理:疫苗接种前需用75%酒精消毒接种部位皮肤,待消毒 处皮肤干后接种。针刺法接种时接种针应沾有足够的疫苗液体。接种 针每人一支,使用过的接种针不得再放入疫苗瓶中,避免造成交叉污 染。 针刺法:将手腕靠住被接种者的上臂,垂直将接种针对准点上臂 三角肌下缘附着处5mm直径范围点刺,初种者点刺3下,复种者点刺 15下。点刺力度要大,在15-30秒后点刺部位应出现出血点。 划痕法: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滴一滴疫苗,用消毒针 通过疫苗划一横道,长3-5mm,划破表皮,使出现不相连的小血点。 划痕法接种时,严禁划“+”“#”等型。
液体。冻干保护剂主要成份为乳糖、山梨醇、氨基酸。疫苗于-20℃避光保存
和运输。包装: 西林瓶,5瓶/盒。有效期:自冻干之日起,有效期为24个月。 主要供应国家出入境检疫局,用于去非洲或南美洲参观、访问、工作、 旅游等人员出国前的免疫接种。
毒种 ↓ 接种鸡胚(7日龄) ↓ 卵黄囊接种0.2ml 培育 ↓ 37.5-38.5℃,72-80小时,湿度60% 收胚 ↓ 去眼,20胚/大管,做无菌试验 合并 ↓ 研磨 ↓ 加保护剂(1胚+0.2ml 0.1M氨基酸+0.4ml 10%山梨醇+0.4ml 20%乳糖),8000rpm,3min,4℃ 离心 ↓ 2000rpm,30min,4℃ 取上清 ↓ 800目绢布过滤 疫苗半成品 ↓ 检定:无菌试验, 病毒滴度:小鼠法>5.50LgPFU/ml、蚀斑法>5.80LgPFU/ml, 鉴别试验 分装 ↓ 0.3ml/支(5人份) 冻干 ↓ 成品 ↓ 检定:无菌试验, 病毒滴度:小鼠法>5.20LgPFU/ml、蚀斑法>5.50LgPFU/ml, 稳定性试验:37℃ 2周滴度下降<1Lg, 鉴别试验,神毒试验 -20℃保存
接种对象:进入或经过黄热病流行地区的人员,但小于6月龄幼儿
不宜注射。全年均适宜接种。 觃格:本品复溶后每瓶3.0ml。每1次人用剂量为0.5ml,含黄热
活病毒应不低于4.2 Lg PFU或3.9 Lg LD50。
免疫程序和剂量: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75%酒精消毒, 待干后皮下注射0.5表现为全身病毒感染,
受累组织有肝、脾、淋巴、关节、脑、和平滑肌等。収病率为 1/千万,収病死亡率为61%。
⑷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造成黄热病。
黄热疫苗可以与其它疫苗同时接种。
黄热疫苗可以与麻疹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 苗、甲肝疫苗、口服霍乱疫苗伤寒疫苗同时使用。但要使用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