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200字

八月一日观后感200字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八月一日》。
这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剧情引人入胜,情节跌宕起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以一个平凡的家庭为中心展开。
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在事业上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生活也显得平淡无奇。
然而,在一个平凡的八月一日,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镇上的人们都开始变得不同寻常。
原本乖巧听话的小孩子们变得古怪害怕,老人们忽然失去记忆,成年人们则开始表现出极度的情绪波动。
人们互相之间也产生了隔阂和冲突,整个小镇仿佛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所控制。
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和感人的音乐,将这种神秘力量的影响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在观影过程中不禁陷入了思考,这种力量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何选择在八月一日降临?我想,这种力量可能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欲望的集合。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物质和功利所束缚,追求着金钱、地位和成功。
而这种力量的出现,或许是在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情感。
电影中的主人公在力量的影响下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他开始怀疑自己过去的选择和追求。
他开始意识到,生活中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与家人、朋友和社会的联系与情感的交流。
电影还以小镇上的不同角色展示了人们在力量面前的不同反应。
有的人选择沉迷于力量带来的快感,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欲望。
而有的人则选择相互帮助,共同应对挑战。
这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坚持。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内心的需求和价值观。
我开始反思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生活的方向,也开始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和沟通。
电影给了我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机会,让我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虚荣的外在,而在于寻找内心真正的满足和平静。
《八月一日》这部电影让我充满思考和感悟。
它以细腻的描绘和真实的情感,勾勒出了一个充满人性的世界。
它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并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抱负。
8月1日电影观后感

八月一日电影观后感嘿,朋友们,今儿个我得跟你们聊聊我八月一号那天看的那部电影,简直就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让我到现在还回味无穷呢!那天,天儿热得跟蒸笼似的,但我一想到有部期待已久的大片上映,心里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吃了冰棍儿还喝了冰镇汽水,透心凉,心飞扬!一到电影院,嘿,那场面,人山人海,差点儿没把我挤成相片儿。
不过,为了好电影,这点儿小困难算啥?电影一开始,那画面就美得让人心颤,就像是大自然最精致的画作直接搬到了银幕上,每一帧都能截图当壁纸。
故事嘛,那叫一个扣人心弦,就像你手里攥着根鱼线,鱼在水里拼命挣扎,你就是那钓鱼佬,紧张得手心直冒汗,生怕一个不留神,大鱼就跑了。
主角儿们,一个个鲜活得跟真的一样,他们的喜怒哀乐,就像是你隔壁邻居家的故事,让你感同身受。
特别是那个女主角,哭起来梨花带雨,笑起来阳光明媚,简直就是我心中的“白月光”,让人忍不住想为她加油打气,希望她能在电影里一路开挂,所向披靡。
剧情发展那叫一个跌宕起伏,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冲上云霄,一会儿又跌入谷底,吓得我心肝儿都颤了。
特别是那场大决战,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我仿佛也被卷入了那场战斗,跟着主角们一起冲锋陷阵,热血沸腾。
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也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的不易。
当然了,电影里也不乏温馨感人的瞬间。
那些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桥段,就像是一股股暖流,悄悄地流进了我的心田。
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还有那些曾经陪伴在我身边的点点滴滴。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看完电影出来,天已经黑了,但我的心里却亮堂堂的。
那部电影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我知道,无论未来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保持初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总的来说呢,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它不仅让我享受了一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更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和认识。
我相信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所收获和感动。
《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最近看了部电影,叫《八月一日》,看完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怎么说呢,就像夏日午后突然下了一场暴雨,闷热是过去了,但随之而来的是潮湿和挥之不去的阴霾。
这部电影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1937年8月1日,淞沪会战前夕的故事。
导演是江海洋,主演有侯勇、童蕾、吕良伟等等。
它属于战争片,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战争片,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刻画,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电影里没有那种超级英雄,也没有什么主角光环。
它展现的是一群普通人在战争面前的挣扎和无奈。
有浴血奋战的士兵,有流离失所的百姓,有在乱世中苟且偷生的投机者。
每个人物都特别真实,特别鲜活,就像你我身边的人一样。
说起来,电影里的几个角色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比如那个年轻的士兵,他一开始对战争充满了憧憬,觉得可以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可是,随着战争的残酷逐渐展现在他眼前,他的热情慢慢被消磨,最后只剩下恐惧和麻木。
这种转变,真的让人心疼。
接着,我想说说电影的主题。
它并没有高喊什么口号,也没有刻意煽情。
它只是平静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
这部电影也不是没有缺点。
有些地方的节奏有点慢,有些情节也显得有些拖沓。
但瑕不掩瑜,它的画面、音效、剪辑都非常出色,尤其是战争场面的刻画,非常震撼,非常真实。
电影的音效也处理得很好,炮火声、枪声、人们的哭喊声,都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剪辑方面,虽然有些地方节奏慢了点,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流畅的,并没有让人觉得突兀或者跳跃。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杯苦涩的茶,初尝时有些难以接受,但细细品味之后,却能感受到它独特的韵味。
它让我思考,战争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是胜利的荣耀,还是无尽的伤痛?我想,每个人看完这部电影,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如果你喜欢战争片,或者对历史题材感兴趣,我推荐你看看这部《八月一日》。
它或许不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官上的刺激,但它一定会让你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八月一日观后感(一)文/陈施林电影《八月一日》记录的是1927年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段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由此而来。
192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血雨腥风、急转直下的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痛苦抉择的一年,“八月一日”则是不得不做出的最后抉择的重要“转折点。
1927年4月21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4.12”惨案,屠杀了30万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15日,汪精卫又在武汉发动了“7.15”惨案,再次对共产党员挥起了屠刀。
一时间,中国大地血流成河,一片白色恐怖,党的事业进入了低谷……在这种历史的紧要关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几位重要成员,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从各自的认识出发,思考着当时的“时局”,做出各自的判断。
影片《八月一日》坚持唯物史观,从历史的真实出发,在艺术表现上既没有简单化地给陈独秀冠以“机会主义、投降主义”的“标签”,也没有对后来犯了严重错误的李立三、张国焘等以“先知先觉性”的暗示,而是重新挖掘史料、真实再现了革命受挫对他们自身的戕害,以及他们出于对革命高度负责而产生的巨大焦虑和长远忧虑,譬如中央政治局成员关于“要不要武装反抗”的争辩、起义前两日张国焘的反复等。
尤其可贵的是影片着力塑造了周恩来、贺龙、朱德的光辉形象,感人至深。
此时,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吓倒,他们掩埋了同伴的尸体,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前行。
但是路在何方?革命光凭一腔热情是不行的,必须选择正确的道路。
大难当头,领袖们清醒的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前期的失败就是因为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
于是南昌城里响起了起义的枪声,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影片情节扣人心弦,战争场面异常惨烈。
然而最打动我的却是领袖们的人格魅力。
周恩来无疑是影片的核心和灵魂人物。
在党内斗争中,他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还有高超的斗争艺术,对于陈独秀的错误领导,他既旗帜鲜明的提出反对意见,又不忘同志情谊,及时递上一杯热茶;对于张国焘的反复无常,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同时大义凛然指出起义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否则将成为千古的罪人。
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每年的八月一日,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而每一次观看与这一天相关的影片,都会让我心潮澎湃。
今年的八月一日,我观看了一部关于建军历史的影片,感触颇多。
影片一开始,那战火纷飞的场景就把我拉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画面中,硝烟弥漫,炮声隆隆。
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无畏。
我看到一位年轻的战士,他的脸上满是尘土,却掩盖不住那份青春的朝气和对胜利的渴望。
他紧握着手中的枪,步伐坚定地向前冲,每一步都充满了力量。
他的衣衫被撕破,身上有多处伤口,但他仿佛感受不到疼痛,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冲啊!战场上,子弹横飞,炮弹在身边不断炸开。
可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
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位年长的指挥官在激烈的战斗中大声呼喊着指挥作战,他的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
他挥舞着手中的指挥旗,眼神犀利而果敢,每一个指令都清晰而准确。
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还有一幕,是一群医护人员在后方紧张地救治伤员。
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和焦急,手上的动作却一刻也不停歇。
一位年轻的女护士,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和怜悯,轻轻地为伤员擦拭着伤口,嘴里还不停地安慰着他们。
“别怕,会好起来的,咱们一起坚持。
”她的声音虽然轻柔,却给了伤员们无尽的勇气和力量。
影片中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人物,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建军的艰辛和不易。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勇敢无畏、舍生忘死的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看着屏幕上那些英勇的身影,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爷爷。
爷爷曾经也是一名军人,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听他讲过去的故事。
他说,那时候条件艰苦,训练强度大,吃的穿的都不好,可大家心里都有一股劲儿,那就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
爷爷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着光芒,那是一种深深的自豪和眷恋。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
城市里高楼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的生活幸福美满。
八月一日观后感1000字

八月一日观后感1000字八月一日观后感这个夏天,似乎多了许多特殊的纪念日。
八月一日是其中一个,这一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始终感到自豪和敬意。
近日,我在电视上观看了一部军旅题材的电影,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我国军队的文化和辉煌历史。
电影以二战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奋勇拼搏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影片的开头,军旅生活的繁杂与严格有条不紊地展现了出来。
这让我重新认识到军队的训练严苛,需要士兵们时刻保持警惕和纪律。
在这部电影中,主要角色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逐渐学会了战斗技巧与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电影的后半部分,战斗场面令人震撼。
士兵们在炮火和子弹的追逐中,表现出异常的勇敢和团结。
他们甚至不惜深入敌人的控制区域,奋力击败对手。
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以后,我们的军队开始崛起,保家卫国的担责也随之而来。
中国的军队不再是被动挨打的对象,而是自发地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战士。
除了战斗镜头,影片也展现了士兵们的日常生活。
在军营中,他们有自己的朋友圈,每天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这种集体主义的精神也体现在他们的各个方面。
在生死存亡的战斗中,他们心连心,肩并肩,互相扶持,全心全意地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战斗着。
军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人深刻印象的是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军队是社会的象征,他们以强大的力量赢得人们的尊重和崇拜。
同时,他们也是其他行业的学习对象。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精神品质和职业道德。
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军队的艰辛和光荣,也更加认识到军人的热血与智慧。
他们不仅需要面对战斗的残酷现实,还要承受家庭与亲情的牵挂。
纵观历史,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军人都是战胜敌人、实现国家独立的中流砥柱。
现在的军队也是如此,在世界各地进行的维和行动中,他们都是支撑和推动和平进步的重要力量。
八月一日,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充满纪念和瞻仰的日子。
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我选择了在家中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
为了让自己能够放松身心,我决定观看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八月一日》。
我对这部电影没有任何事先的了解,所以完全是凭着一颗好奇的心情开始观影。
电影《八月一日》讲述的是一个平凡家庭的故事,主要以围绕着家中的一天展开。
电影一开始,就将我带入了一个温馨的居家生活场景。
镜头依次展现了家里的每个角落,墙壁上的照片、书架上的书籍,以及餐桌上的早餐。
我不禁感叹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电影通过描绘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片段,透露出他们各自的个性和内心世界。
首先是一位富有智慧和耐心的祖父,他扮演着家庭的长辈,传承着家族的价值观。
接着是一位忙碌的父亲,他为了养家糊口而每天奔波在工作岗位上。
他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但却从未放弃对家庭的照料。
然后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她在一天中不断地忙碌着,早上准备早餐、白天工作、晚上照顾孩子。
她是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
最后是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充满着好奇心和活力,给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与欢笑。
电影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太多曲折和惊喜,它更多地展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场景。
但正是这些普通场景,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家庭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纽带,是每个人生命中的避风港。
而这部电影不断地提醒我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以及我们所拥有的幸福。
在电影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我感到非常温馨。
虽然他们之间也有摩擦和矛盾,但最终他们都能够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解决问题。
这种家庭纽带的力量让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的家庭,也让我对未来的家庭生活充满了期待。
电影还通过剧情的展开,透露出人们对于时间的敏感和珍惜。
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在和时间赛跑,忙碌而又仔细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他们深知时间的宝贵,所以尽力将每一分钟都利用在了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这让我反思自己对时间的利用是否高效,是否能够充分珍惜每一天。
此外,电影中的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昌起义观后感(通用6篇)

南昌起义观后感(通用6篇)南昌起义观后感1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通过看这次电影,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义士的鲜血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做好本职工作。
在利益与金钱眼前、在困难、艰苦眼前,想一想为革命事业,在南昌起义总、在战争时期牺牲了的先烈们,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们,难道还有什么阻止不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吗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
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
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
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
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现几位领袖人物的独特经历和个性。
如周恩来的稳健、果断、血气方刚、富有革命牺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着、有勇有谋;贺龙的倔强、爽朗、对党的忠诚等。
通过他们的具体言行来表现他们伟大而崇高的品格。
如通过周恩来的“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
”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通过-的“半辈子经验告诉我,跟着国民党,我个人政治上没出路,整个军队也没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月一日观后感一部好的电影反映的不仅是当代社会环境的背景更是有更多新的代表的体现。
今晚看了《八月一日》,其实没看完,回寝室的时候才彻底看完,惠姐说了得写观后感,其实并不是冲这个而看的。
因为他真的值得一看,对于一个想入党的积极分子来说。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1927年,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武汉政府国民党主席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使孙中山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在此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杀绝、被吓倒、被征服。
在极端险恶的白色恐怖下,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毅然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八月一日》这部影片以细腻的笔调探寻当年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心路历程,以磅礴的气势再现八十年前震撼人心的历史风云。
当历史的重任压在肩头的时候,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承担的,而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却义无反顾地承担了下来。
他为了发动起义要离开刚刚小产的妻子,他的妻子无法忍受自己内心的痛苦,虽然她早就清楚地知道嫁个这个搞革命的人,自己的一生都不会安逸地度过,但是痛失爱子并且永远无法生育的痛苦让她再也无法忍受了。
而这时,我们共和国的总理,深受全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爱戴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将爱妻搂在怀中,说:“只要革命有后,你我无后又何妨?”说着热泪顺着脸颊流下。
当周总理去世的时候,连联合国都为他降半旗,不是因为他是某个国家的总理,而是因为他将国家、人民的利益高过了自己的利益而已。
“我们是国民革命军,不是土匪,军长,我错了。
”说这句话的是军长贺龙手下三营长,当时他被绑在一个木头桩子上,身为军长的贺龙背着步枪绕着三营长负重绕圈跑,原因是三营长抢了友军的军粮,一个准备共同革命的战友的粮食,这件事一个有信念的领导者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贺龙对着他的士兵说过,他革命是为了不再有被压迫的人。
当和他一起奋斗的弟兄犯了错误时,错误由他自己来承担,当三营长认错的时候,贺龙真心地乐了,他满身臭汗地躺到了地上,要了袋烟。
对于贺龙来说,升官发财没有什么了不起,否则汪精卫、蒋介石有的是高官厚禄给他享用,对于一个血性汉子来说,真诚、实在、为他人着想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影片中还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角色,小士兵李虎子就是其中一个。
当贺龙要处罚李虎子的救命恩人赵福生营长时,李虎子开枪打中了贺龙的军帽。
令大家都极为惊讶的是,贺龙并没有要李虎子的命,他为了李虎子的义胆忠肝绕过了犯了错误的赵福生。
后来在革命爆发的紧急关头,赵福生通敌背叛被抓,就在贺龙要枪毙赵福生的时候,李虎子亲手将这个救过他命的营长的脑壳打碎了。
他得到了贺龙的肯定:“这才是我的兵。
”看完《八月一日》后,我被共产党人的那种不屈的英雄气概震撼了,不管是领导人还是小小的士兵,身上都嵌进了属于军人的“军魂”。
他们肩负历史的重任,试图以自己的力量为广大中国人民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而历史也最终证明他们做到了。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平和生活是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才得到的。
所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因为一些小小的事而抱怨生活呢?与身处动荡的他们相比,我们已经足够幸运,能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能够与亲人、朋友平安地生活在一起,拥有稳定的生活。
我们可以沐浴着的这缕阳光及这池月光,看星光闪烁,难道我们不够幸福吗?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资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取机会多多锻炼自己,进入社会后报效祖国。
我们应当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