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大纲(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资料

第一章引论

1.心理学的含义: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学源于哲学和生理学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研究意识经验的心理学,代表冯特

2)研究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代表弗洛伊德

3)研究个体差异的心理学,高尔顿

4)研究可观察行为的心理学。代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华生行为主义、斯金纳对行为

主义的修正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A.理论与实证取向:实验和直接观察是实证研究的两种模式。B.实验方法。

C.相关方法(正相关、负相关)。

D.其他非实验方法:现场实验、调查(询问法),调查法分为

两种:问卷调查(问卷法)和访谈调查(访谈法)、个案研究。

第二章脑与心理(要细看)

1.脑的基本成分: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神经元)神经元的任务:把信息从

身体的一个部分传到另一个部分,神经元是由树突、胞体和轴突组成的。

2.左右半脑的功能:(1)左半球:语言处理进行抽象思维的中枢,与时间,记忆,言语,数学,计

算,排列,分类,逻辑,分析,阅读,书写等活动有关。(2)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与空间、直觉、情感、态度、身体协调、视知觉、艺术、节奏、音乐、图形、想象做梦等活动有关。其活动方式是具有无序性,跳跃性和直觉性的特点。

3.胼胝体的作用:将我们的大脑半球连接起来,从而使两个半球能够协同活动,我们的的“说话”

半球与“知觉”半球基本上是通过胼胝体来保持相互联系的。

4.心理现象的发生过程:脑按照不同水平组织起来以一个系统的方式对外界进行反映,即我们的眼

耳鼻舌皮肤在给脑传送关于我们周围及体内情况的信息,这些输入信息一般先到达脊髓,接着到达脑的低级中枢,最后到达皮层。(感觉通路、运动通路、低级中枢、大脑)

第三章感知过程

1.名词解析:

(1)感觉:感觉是个体的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只要人的感觉器官觉察到刺激的存在,就能感受到刺激的个别属性。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3)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4)似动知觉:指相对静止的物体很快地相继刺激视网膜上邻近的部位所获得的运动知觉。

(5)错觉:错觉是一种特殊的感知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所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在一定的条件下,错觉是很难避免的,而且也是完全正常的。错觉在各种感觉中都存在。(6)视觉后像:视觉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仍可短暂停留的现象叫:视觉后像。

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

(7)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定义与关系):任何刺激都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错觉。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而觉察到这种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作绝对感受性。(定义)两者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即绝对感觉阈限的值越小,绝对感受性就越大;绝对感觉阈限的值越大,绝对感受性就越小。

(8)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如上):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的变化量。两者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差别感觉阈限的值越小,差别感受性就越强;差别感觉阈限的值越大,差别感受性就越差。

知觉的基本特性: A.知觉的选择性(图形与背景)受注意的选择性影响、B.知觉的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受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和部分之间所处的关系所影响,通常,知觉对象中关键性强的成分决定着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理解与经验)受过去的知识经验所影响,通常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全面、越深刻,影响知觉理解性的主要因素除了词语的指导作用外,还有定势、情绪状态等

D.知觉的恒常性(恒常与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作用。

2.知觉的两种加工方式:自下而上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或假设驱动)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含义、关系、种类: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

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每一种感觉都可以分为: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第四章意识、睡眠、梦境与催眠

名称解析:

1. 意识: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觉知、有组织的反映。

2.意识状态的表现形式:现实性幻想,自闭性幻想,飘逸性幻想,催眠状态

3.梦境的实质:特殊的意识状态梦的特点:???

4.催眠的特征:主动性减低、感觉扭曲和幻觉,接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注意层

面窄化、记忆还原。

第五章学习与记忆(细看)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各种学习理论的含义:联接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斯金纳等

为代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理论: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论述,主要研究领域为人类和动物的学习行为特征,

解释有机体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什么。

4.各种记忆及其特点:(感觉记忆接受外界的信息,短时记忆对其进行选择性编码并将其输入长时

记忆,而长时记忆的信息在需要时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感觉记忆是指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没有马上消失,在一个很短的时间保持它的印象。后像是感觉记忆的表现。感觉记忆是一种原始的感觉方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特点:一是记忆的编码形式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处于相对未加工的原始状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二是感觉记忆有较大的容量,其中大部分信息因来不及加工而迅速消退,只有一部分信息由于注意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并进入短时记忆。三是感觉记忆有图象记忆和声像记忆两种主要编码形式。四是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十分短暂,图象记忆超过250毫秒就开始遗忘;声像记忆可达4秒之久。短时记忆是信息保持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它是感觉记忆如受到注意则转入为的一种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长时记忆是指储存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特点:长时记忆的信息在人脑中存储的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进行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5.信息加工取向的记忆观是: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所谓

的结构性是指记忆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记忆机构有三个不同的子系统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这些子系统在信息的保持时间和容量方面存在差别,分贝处在记忆系统的不同加工阶段,彼此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新异刺激选择注意

6.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约为一分钟,短时记忆包括两个成分,:1)直接记

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容量很有限,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与语言的编码;2)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

7.长时记忆中信息存储的特点:1)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存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存储过程会出现不同

形式的变化,表现为:a.内容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将逐渐趋于消失;b.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c.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 2)记忆存储内容的变化还表现为记忆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