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汇编

合集下载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

16.从吾从而师之。

译: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我对她已经失恩断义,当然不能答应你。

弟走从军阿姨死。

译:小弟参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

樊哙从良坐。

译:樊哙就挨着张良坐下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沛公第二天让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译: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译:在这时候,合纵解散,盟约失效,争着割地去贿赂秦国。

17.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懂得自己又懂得对方,打一百次仗都不会失败。

有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译:有个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计遭受四次水灾,竟能没被烧毁,大概有神灵保护吧。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译:况且燕国和赵国是处在秦国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候。

18.当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译:在阁子前面又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周围砌上一道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阳光。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译:估计大王的军队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项王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译: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人也不能把它攻开。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不惜肝脑涂地,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人的君主手握国家重权,统治着广大的天地。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译:我知道欺骗大王应得死罪。

当时是,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译: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译:不久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接你回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那么谁胜谁负,谁存谁亡,倘若和秦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出来。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译: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担忧恐怕不合心意。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译:张仪知道后,就说:“用我一个张仪就能抵汉中一带地方,还是请让我到楚国去吧。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篇一】经典文言文及翻译五柳先生传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却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翻译/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由于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他清静静静,很少说话,也不倾慕荣华利禄。

他酷爱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说明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兴奋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酷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伙伴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冀确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寒冷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定得意。

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略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今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略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由于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活。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篇二】经典文言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伙伴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6篇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6篇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6篇精选高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篇一赤壁赋苏轼〔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

文言文通用单字翻译

文言文通用单字翻译

一、人【原文】人,天地之大德也。

【译文】人,是天地间最大的德行。

二、道【原文】道可道,非常道。

【译文】道,如果可以说出来,那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三、德【原文】德者,本也。

【译文】德,是根本。

四、仁【原文】仁者,爱人。

【译文】仁,就是爱别人。

五、义【原文】义者,宜也。

【译文】义,就是适宜。

六、礼【原文】礼者,敬人也。

【译文】礼,是对人的尊敬。

七、智【原文】智者,知也。

【译文】智,就是知道。

八、信【原文】信者,诚也。

【译文】信,就是真诚。

九、天【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行健,君子应该自强不息。

十、地【原文】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势坤,君子应该以厚德承载万物。

十一、山【原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译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十二、水【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高尚的品质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之争。

十三、风【原文】风行天下,万物得以生长。

【译文】风行天下,万物得以生长。

十四、火【原文】火烈如火,能照千里。

【译文】火烈如火,能照亮千里。

十五、木【原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译文】树木过于茂盛,风必摧毁之。

十六、金【原文】金生丽水,润泽万物。

【译文】金生于清水,滋润万物。

十七、土【原文】土中生金,金生于土。

【译文】土中生金,金生于土。

十八、金玉【原文】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译文】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守住。

十九、富贵【原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文】富贵不能使人淫乱,贫贱不能使人改变,威武不能使人屈服。

二十、生死【原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译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用单字之翻译,实则古文博大精深,翻译之技巧亦需不断磨练。

愿世人共勉,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翻译汇编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翻译汇编

新课标1译文: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答案: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关键点:“唯”,只;“帝”,名词做动词,统治、称帝;“苟”,如果;“当”,判罪,这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之”代指前面的事情。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答案: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呢。

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新课标11①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答案: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关键词:兴、咨怨、游幸、非宜,全句大意)②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答案:我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关键词:凶逆、令、抱恨泉壤、何言,全句大意)分析:题中,第⑴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

第⑵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安徽①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译文:答案:(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关键词:“誓"发誓,“以”,因为)②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译文:答案: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

(关键词是:“诸子”,各位先生.“蜂”,象蜜蜂一样。

“负气”,凭恃义气)③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文言文翻译大全

文言文翻译大全

一、治本在得人 原文:苻坚召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

对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

”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

” 翻译:符坚召见高泰,很喜欢他,向他请教治国的根本办法。

高泰回答说:“治国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的真实情况。

每个官位得到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得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

”苻坚(听后)说:“说的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 二、吕蒙正不记人过 原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翻译: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

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

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

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

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

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三、石勒不计前嫌 原文: 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

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

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因拜参军都尉。

文言文和翻译 篇1文言文翻译大全 翻译: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

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

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

小升初小学文言文20篇+翻译汇编

小升初小学文言文20篇+翻译汇编

小升初文言文资料20篇1、《《陈元方侯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

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

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2.《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译文:孟子小的时候,他家在墓地旁边,(他)经常将扫墓之事用来做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不是我安置儿子的地方。

于是将家搬到市场旁,孟子又将商人吆喝的场景来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不是我安置儿子的地方。

又将家搬到学校旁,孟子就将祭祀礼仪作为游戏,他的妈妈说:这里可以做为我安放儿子的地方。

于是就在这里住了下来。

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翻译: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文言文翻译80篇

文言文翻译80篇

1.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必须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发给他同其他几百人一样的口粮。

齐宣王去世了,齐湣王即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2.孔子路过泰山脚下,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

孔子扶着轼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椿伤心事似的?”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3.买椟还珠楚国有个珠宝商人,把珠宝卖给郑国人。

(他)用木兰香木(为珠宝)制作了(一只)盒子,用桂和椒所调制的香料来熏盒子,用珠玉来点缀(它),用玫瑰宝石来装饰,用翡翠来装饰边沿。

有个郑国人买了盒子,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楚国人,这个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珠子啊。

4.薛谭学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秦青的)歌声震撼林木,响彻云霄,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此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5 师旷劝学晋国的平公(皇上)问师旷(字子野,人名)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

’点燃火炬照明,和黑暗中摸索着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6田登为郡守田登担任一个郡的太守,对别人说到他的名字感到愤怒,触犯的人必定用竹板打,于是整个州的百姓都把“灯”叫做“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翻译
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3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4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

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5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6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7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8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9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0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11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12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13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14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15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16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17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

1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2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3(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4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

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5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6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7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8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

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太阳月亮(一样的大明朝)争夺光明吗!
9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10(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11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

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12如今侍奉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充实府库。


13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想法让他富有,这等于是去让夏桀富有。

14原本是百姓的仆役,并不是役使百姓的。

15假如家里雇佣一个仆人,(他)收受你的工钱,怠慢你的事,又偷盗你的钱财器物,那(你)就一定非常恼怒要赶走并处罚他了。

16情势虽不同而道理相同,能对得起百姓吗?有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惶恐畏惧吗!
17当时颜师古熟习典章制度,善于作文告,同时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

他被免中书侍郎官后,希望再担任这个职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