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理论

合集下载

03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2014

03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2014

③1967年,普雷德在《行为与区位》中强调:区位研究利用 信息论,使之接近行为论。
④ 1970年代,G·克梅鲁提倡:区位的决策应为感应行为的 决策,论述了行为科学与工业区位论的关系。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9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的涵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与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有关的诸学科, 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生理学、 哲学、医学等。这些学科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
可见,劳动费指数只是判断劳动费指向的可能性的大小,而不是
决定因素。于是,韦伯又提出劳动力系数概念:
劳动力系数 = 劳动费指数 / 区位重量
劳动力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的可能性大;劳动力系数小, 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指向性强。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6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原则上,只有当单位产品劳动费节约额大于运费增加额时, 工厂才能从运费最小点移向劳动供给地。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12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 非中心布置的交通经济工业
这类工业都是高附加值的工业,它们服务于全国市场,并与最新 的创新保持同步。它们往往沿高速公路呈带状发展,如波士顿128公路 沿线的电子和航天工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 滨水的非本地市场的工业
这类工业在大都市地区内的区位受到对交通考虑的有力影响。它 们的原材料通过海运送达,或者它们生产完成的产品只有通过深水港 运输出去。
奎因从交通成本的角度,对商业设施的区位选择进行了研究。认 为零售业(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区位选择应遵守如下四种原则:
1) 消费者呈线状分布时,不管该分布是等间隔还是非等间 隔的,商业区位在中心点布局最有利,原因是在这一点上总交 通费用最小。

城市空间(地域)结构和中心地理论

城市空间(地域)结构和中心地理论
教堂 政府建筑
× 火车站 河流 铁路 电车轨道 广场
步行街 老城区 零售区 精英社区
M 仓储式
购物中心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他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 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 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 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 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读图回答50~51题。
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

组团式 条带式

城市 等级
高 低
城市 作用


城市 数目


城市 距离


服务 范围


职能 种类
多 少
检 服务 功能


1.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包含低一级中心 地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2.相同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彼此独立、 相互排斥。 3.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 4. 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面积是低一级 中心地服务范围面积的3倍(1:3:9)。
2. 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检
A.甲普通服务店 乙家具商店 丙星级宾馆 B.甲珠宝行 乙家具商店 丙早点铺 C.甲早点铺 乙汽车销售 丙高级家用电器 D.甲星级宾馆 乙珠宝行 丙早点铺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
4.图中 ( ) A.②区的东西宽度最大为4千米 B.①区与③区的最小高差约为2米 C.城市地势北高南低 D.海防堤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台风袭击
成都 带
伦敦
工人 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通 勤

城市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自中心向外扩展。
4、扇形模式有何特点?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理论和方法(1)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理论和方法(1)

1.3 Harvey (1973) :空间形态和社会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1)空间形态(Spatial Form): 地理学的方法(Geographical Approach) (2)社会过程(Social Process): 社会学的方法(Sociological Approach) (3)城市研究的跨学科框架: 在社会学方法和地理学方法之间建立交互界面(interface)
(3)区位理论 企业选址行为(最大利润)/家庭选址行为(最大满足) 交通成本/其它成本要素/收益要素/利润空间界面 (4)公共设施的空间配置优化 从最大利润(profit maximization)到最大福利(welfare maximization)
3.2 行为学派(Behavioral Approach)
3. 城市空间结构的解析理论:方法论和认识论
3.1 新古典主义学派(Neoclassical Approach) (1)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范式理论(normative theory):在自由市场经济的理想竞争状态下资源 配置的最优化(假设条件包括经济理性、完全竞争、最优决策) 空间经济行为 空间变量(克服空间距离的交通成本) 最低成本区位(least-cost location) 区位均衡(locational equilibrium) (2)城市土地使用的空间模式 Alonso(1964)的地租竞价曲线 区位-地租-土地利用的关系 土地成本和区位成本之间的均衡
2.2 感知空间(Perceived Environment):主观体验
(1)Lynch(1960) 城市环境的意向构成(imagery) (2)Clark & Cadwallder(1973) 城市环境的合意程度(desirability):居住选择意愿

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介绍

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介绍
在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不再只是原料产地,而且成为西 方跨国公司的生产/装配基地,相当一部分的制造业产品从发展中国家返销回发 达国家。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出现了一批新兴工 业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同时又导致了发达国家的逆工业化或
后工业化进程。
•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趋于空间集聚,制造/装配功能趋 于空间扩散。一部分城市在全球或区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而大部分 城市则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装配基地,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



二、城市空间 理论 2、城市空间分析理论
(1) 生态区位学派

生态学派主要是采用描述性的历史形 态方法,概述城市土地利用的历史增长趋 势并归纳城市空间分异规律。
生态学派的基本理论有轴向增长理论、 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理论等。其 中,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理论被 学术界誉为三大经典生态区位理论,它们
(2) 增长机器理论
• •
1976年,勒根(R·Logan)和姆勒塔克

一、城市增长 理论 6、城市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城市政治就是追求城市经济不断增长的 政治,城市的土地拥有者、房地产开发商、 金融机构、公用事业机构及其精英分子 ( elites )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会积极地影 响政治家和城市政策,推动经济增长。

一、城市增长 理论 4、城市增长的交通通讯理论

区域层面上,通讯网络的形成使交通 运输不再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城市之间的联系突破了区域行政界限。网络缩 短了城市与区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企业分布可以分散化、小型化,形成开放式、 网络型、多中心的城市体系。 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 coopetition )代 替传统的等级关系。在网络化城市体系中,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研究的四个维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研究的四个维度

窑政治法律窑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研究的四个维度摇鄢摇收稿日期院圆园圆员原园猿原员愿曰摇摇摇修订日期院圆园圆员原园源原园愿基金项目院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野劳动分工空间维度下社会结构的空间分化与权力几何学研究冶渊圆园圆园月杂园远冤作者简介院崔立颖袁女袁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曰丁乙袁男袁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袁博士遥崔立颖员袁摇丁摇乙圆渊员援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南京圆员员员愿怨曰圆援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重庆源园园园苑源冤摘摇要院早在员怨世纪末圆园世纪初袁涂尔干尧韦伯等社会理论的开创者们将城市文明视为整个西方文明的核心袁尤其是圆园世纪苑园年代以来袁伴随着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野空间转向冶袁城市问题被进一步空间化袁以往作为野容器冶的空间顿时具有了生命力袁并蕴含着强大的生产力遥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空间政治与城市化问题展开多个维度的研究袁这些研究对于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遥关键词院城镇化曰摇城市空间曰摇消费空间曰摇身体空间曰摇后殖民主义中图分类号院月园愿怨援员摇摇文献标志码院粤摇摇文章编号院员远苑源原园圆怨苑渊圆园圆圆冤园圆原园园园员原园远我国在快速推进现代化都市群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袁出现不少社会问题和野城市病冶遥面对这些挑战袁我们一方面要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袁积极推动实践工作曰另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一切有益的经验和理论袁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遥中国的城市发展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袁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出现了领先世界的城市文明遥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袁近代以来袁西方社会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更为领先袁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要么是他们曾经遇到过的袁要么是他们现在正在经历的袁西方城市空间理论对他们遇到的城市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袁这些理论不一定能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现成的指导意见袁但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理论框架与分析方法遥空间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多学科交叉尧碰撞的领域袁对于这一人类生存的共同场所袁人们透过哲学尧地理学尧政治经济学尧建筑学尧美学尧物理学等不同视角诠释出截然不同的意义遥这注定了空间概念将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遥正如哈维所指出的袁在思考空间是什么的问题时袁必须先思考野不同的人类实践袁如何创造与使用了不同的空间概念冶咱员暂遥如果要从哲学上探究空间的本质袁那么其决定因素无疑是人类的实践遥若从本体论的角度来定义空间袁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袁哈维在叶空间作为一个关键词曳渊杂责葬糟藻葬泽葬运藻赠宰燥则凿冤一文中系统阐述为院第一袁绝对空间渊葬遭泽燥造怎贼藻泽责葬糟藻冤袁这是牛顿尧笛卡尔所定义的空间袁这种观点将空间视作静止的容器袁或者说是一个静态的载体袁空间本身与存在其中的事物相互独立袁属于一种野物自体冶渊凿蚤灶早葬灶泽蚤糟澡冤的空间曰第二袁相对空间渊则藻造葬贼蚤增藻泽责葬糟藻冤袁这种空间概念认为空间的意义在于物体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袁强调时间与空间的不可分割性袁相对空间这一理论体系是伴随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出现而迅速建立起来的曰第三袁关系空间渊则藻造葬鄄贼蚤燥灶葬造泽责葬糟藻冤袁这种空间观来源于过程哲学袁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即是空间本身袁空间内嵌渊藻皂遭藻凿鄄凿藻凿冤于过程之中袁不可分割遥圆园世纪苑园年代兴起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基本上采取的都是关系空间的界定方式袁强调空间是社会关系的产物袁多琳窑马西渊阅燥则藻藻灶酝葬泽泽藻赠冤在叶保卫空间曳一书中指出袁野空间是第圆圆卷第圆期摇摇摇摇摇摇摇重庆交通大学学报渊社会科学版冤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圆园圆圆年源月灾燥造援圆圆晕燥援圆允韵哉砸晕粤蕴韵云悦匀韵晕郧匝陨晕郧允陨粤韵栽韵晕郧哉晕陨灾耘砸杂陨栽再渊杂燥糟蚤葬造杂糟蚤藻灶糟藻泽耘凿蚤贼蚤燥灶冤粤责则援袁圆园圆圆圆重庆交通大学学报渊社会科学版冤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第圆圆卷由大如寰宇尧小如尘埃的事物相互作用构成的冶咱圆暂怨遥本文提到的城市空间尧身体空间尧经济市场空间等都属于这个范畴遥在关系空间的框架内袁延展出一系列城市空间理论的维度袁这些维度所聚焦的问题不尽相同袁包括生产空间尧消费空间尧身体空间渊性别空间冤尧后殖民主义空间遥需要指出的是袁上述四种空间理论的研究维度是在批判现代资本主义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袁是在揭示现代性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反衬出来的具有建构意义的后现代主义视角遥一尧基于野日常生活冶的空间观城市空间理论的领军人物亨利窑列斐伏尔渊匀藻灶则赠蕴藻枣藻遭增则藻冤对城市空间尧乡村社会尧日常生活等问题的深入研究由来已久遥圆园世纪圆园年代袁列斐伏尔曾在巴黎做过两年的出租车司机袁这段经历赋予他分析城市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敏锐的判断力袁加之二战后法国城市化步伐加快袁以及远园年代受工人学生运动的影响袁促使列斐伏尔将研究视角完全聚焦到城市空间理论上遥在叶日常生活批判曳中袁他将城市里的野日常生活冶渊藻增藻则赠凿葬赠造蚤枣藻冤提升了一个位格要要要使日常生活跳出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二元结构袁使其独立于经济政治之外遥员怨远愿年的法国学潮运动让列斐伏尔意识到袁政治斗争的场所已经由传统的工厂车间延伸到城市空间袁日常生活比车间生产更具有主导作用遥他甚至指出院野革命袁总是当人们不再能主导自己的日常生活时发生遥冶咱猿暂而这些日常生活恰恰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家居尧食物尧陈设尧邻里等琐事袁这样的生活最终体现出单调性和陈腐性袁异化着人性和社会遥列斐伏尔批判日常生活的同时袁发现了其中隐含的革命潜能遥从本质上看袁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空间的扩张袁其实现手段就是空间生产遥列斐伏尔将经典马克思主义语境下野空间中的生产冶渊责则燥凿怎糟贼蚤燥灶蚤灶泽责葬糟藻冤转变为野空间的生产冶渊责则燥凿怎糟贼蚤燥灶燥枣泽责葬糟藻冤袁在这里袁空间本身就是生产对象遥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空间理论的全新发展遥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空间化的同时袁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存亡袁在叶资本主义的生存曳一书中指出袁资本主义之所以到今天都没有灭亡袁原因在于不断占有空间和生产空间遥例如袁圆园世纪缘园年代袁列斐伏尔的家乡纳瓦让克斯渊晕葬增葬则则藻灶曾冤附近兴建起一座新城穆朗克斯渊酝燥怎则藻灶曾冤袁以适应开发天然气和石油的需求遥面对这个大规模的空间生产袁列斐伏尔批判道院野一个自然尧有机尧美丽的图景正在迅速被现代化过程所废碎袁这个有着手艺人和小店主的小城袁正在变得单调尧被掏空噎噎濒死的耶海贝爷碎裂开来噎噎街道上充斥着汽车袁变得越来越嘈杂袁越来越像一片荒地遥纳瓦让克斯在沸腾袁所有地方都在沸腾遥冶咱源暂员员苑原员员愿换句话说袁这是现代性对传统地方认同感的挑战袁人们对于世代居住的家园变得越来越陌生袁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所带来的是人们身份认同的缺失袁难怪列斐伏尔会感叹道院野施加于日常生活之上的抽象与僵化袁无力生产或再生产任何有生命的东西袁却只是一味地压制它们遥冶咱源暂员员苑原员员愿据此袁列斐伏尔得出空间生产的基本矛盾袁即资本追逐空间的剩余价值和消费者追求空间的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遥要赋予空间以社会主义的属性袁需要完成空间的交换价值向使用价值的转变遥二尧消费主义时代的符号化空间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野生产要消费冶理论所涉及经济运行的四个环节包括生产尧分配尧交换尧消费遥其中袁生产环节决定着消费的性质和对象袁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发展遥但是袁随着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袁消费的作用越发突显袁甚至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遥可以说袁消费空间是生产空间的一种延续袁消费者在购买中的选择决定某种生产是否有价值遥消费过程本身也在生成着新的空间景观渊泽责藻糟贼葬糟造藻冤遥消费空间的本质是交换袁正如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所言袁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同样遵循着商品逻辑和基于市场交换的工具理性遥由此形成的空间景观可以体现为我们眼目所及的都市商圈尧品牌商标尧迪士尼乐园尧肯德基和麦当劳这样的连锁餐厅袁以及整个旅游业袁或是各种诸如电影尧娱乐尧唱片等文化产业遥在整个空间消费的过程中出现了商品的异化袁即在使用价值之外催生出一种野符号价值冶袁商品的某种象征意义甚至超过其本身的功用遥让窑鲍德里亚渊允藻葬灶月葬怎凿则蚤造造葬则凿冤在叶拟像与仿真曳渊泽蚤皂怎造葬糟则葬葬灶凿泽蚤皂怎造葬贼蚤燥灶冤一书中阐释了在消费空间中符号渊泽蚤早灶冤所具有的能指渊泽蚤早灶蚤枣蚤鄄藻则冤与所指渊泽蚤早灶蚤枣蚤藻凿冤之间的断裂袁人们脱离了事物的本来面目进入一种审美幻觉之中袁并习惯于将野拟像冶当作是真实甚至超真实渊澡赠责藻则则藻葬造蚤贼赠冤来看待遥居伊窑德波渊郧葬赠阅藻遭燥则凿冤对景观社会渊泽燥糟蚤藻贼赠燥枣贼澡藻泽责藻糟贼葬糟造藻冤的描述也体现了类似的观点袁他认为当前社会的特点是视觉主导着社会现实袁景观社会是一个野外观冶优于野现实冶的社会遥资本家正是通过控制景观的生成尧变化和销售来影响社会生活遥除了上述野符号消费冶理论袁比较著名的还有托斯丹窑本德窑凡勃伦渊栽澡燥则泽贼藻蚤灶月援灾藻遭造藻灶冤的野炫耀性冶消费理论遥该理论主要阐述当时美国新兴的一批野暴发户冶竭力模仿贵族生活袁通过浪费式的消费来展现自己的社会财富或社会地位袁以此博取他人的认同与羡慕遥确立某种社会成员间的身份认同感袁有时确实可以成为人们消费的动力遥例如袁皮埃尔窑布迪厄渊孕蚤藻则则藻月燥怎则凿蚤藻怎冤提出的野消费趣味学冶认为袁消费行为是人们进行社会区分和树立认同感的途径袁消费的趣味和习惯成为一种划分社会阶层的重要标准袁这个理论为探究空间认同感问题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视角遥法兰克福学派则提出关于文化产业批判性的消费理论遥他们认为袁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袁文化消费和艺术欣赏不再是少数精英的特权袁审美日常化带来的是流行文化的兴起袁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担忧遥因为资本在文化产业的运作中必须遵循市场原则袁会导致艺术的庸俗化袁文化精英和大众审美走向对立袁认同危机由此显现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也不同程度地感受到这种危机袁他们指出袁由电影尧电视尧唱片尧大众传媒构成的庞大的文化产业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产品的批量化和标准化袁这让文化和艺术的崇高特性荡然无存遥人们的消费行为常常影响着空间建构袁正如哈维所说的那样袁当代或者是后福特主义时期袁城市的公共行政管理越来越倾向于私有经济袁政府机构将城市的经济效益置于政策的中心袁并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刺激消费袁或是通过博览会尧嘉年华等娱乐观光活动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遥整个城市空间俨然成为一个主题公园袁并且以一种图像化和象征符号化的无深度的景观来满足消费者对都市文化的想象与需求遥三尧基于人类野身体冶的空间观早在古希腊时期袁身体被人们视为野万物的尺度冶袁并借以探究宇宙的运作尧社会的结构尧精神的状态乃至一切事物的本质遥人类对于身体的关注从未停止过袁特别是尼采尧福柯尧德勒兹对身体理论的发展袁给身体哲学注入强大的生命力遥这里所说的身体不能简单等同于肉体袁而是既包含人的自然属性也包含社会属性袁空间的生成离不开不同身体的遭遇和互动袁由此引出以身体为视角的空间观遥伊丽莎白窑葛洛兹渊耘造蚤扎葬遭藻贼澡郧则燥泽扎冤在叶身体要城市曳一书中分析了身体和城市空间的两种关系模型遥她指出院第一类关系模型是身体先于城市的建造设计而产生袁身体决定着城市袁城市是身体的反映曰第二类关系模型是身体与城市属于平行关系袁二者相互界定尧相互补充遥维特鲁威在叶建筑十书曳中对身体和空间建构的相互关系举过一个绝佳例子院在原始社会袁人类发现火可以带来温暖并驱赶野兽袁为了保存火种袁搭建了壁炉尧房舍等空间容器遥在这里袁身体的需要促进了空间形态的变化遥反过来袁房舍等遮蔽物的出现推动着人类由蒙昧野蛮的状态走向文明遥值得一提的是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此类似袁一方面强调客观环境会对认识主体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袁另一方面强调认识主体的实践会反作用于客观环境遥哈维在叶希望的空间曳一书中指出院野马克思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袁身体是根据历史尧地理尧文化和传统而由不同的物质生产能力和性质来区分和标记的遥他还意识到袁种族特征尧种族划分尧年龄和性别这些符号被当作外在标准来衡量某一类劳动者能够或者被允许去做什么遥冶咱缘暂员园员他进一步发展出野身体政治冶理论袁将身体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联系起来袁认为身体是作为资本积累和争取权益斗争的工具袁对身体的研究野必须立足于对物质实践尧再现尧想象尧制度尧社会关系和政治经济力量主要结构之间的真猿崔立颖等院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研究的四个维度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渊社会科学版冤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第圆圆卷正时空关系的理解冶咱缘暂员圆缘遥身体不仅影响着空间建构袁某种程度上说袁身体也是空间景观的一部分遥例如袁古希腊文明非常崇尚身体之美袁艺术作品中经常能见到健美的裸体身躯袁在他们看来袁裸露的身体袁优美的线条袁精准的身材比例是高贵尧纯洁尧健康的表现遥这种对身体的崇拜甚至影响了建筑领域袁以至不同的空间容器被赋予男性或女性身躯的隐喻遥芒福德渊酝怎皂枣燥则凿冤在叶城市发展史曳一书中指出院野房舍尧村庄袁甚至最后到城镇本身袁乃是女人的放大遥冶咱远暂愿原怨维特鲁威在叶建筑十书曳中也指出袁陶立克柱式象征男性的身体袁爱奥尼柱式象征女性的身体袁科林斯柱式则模仿少女的苗条身材遥身体空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性别空间上遥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尧价值取向尧权力职责是空间关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袁并且社会化的性别关系直观塑造了空间形态遥在不同的文明中袁男性和女性的居住区布局尧座次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遥例如袁南美洲吉瓦罗印第安人住宅的右端入口只能由男性使用袁女性则使用左端入口曰中国古代的祠堂尧小乘佛教的许多庙宇都禁止女性踏入遥当然袁这其中最显眼的还要属女性主义在空间理论中的崛起遥女性主义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袁发掘出属于女性的空间袁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最有成就的人之一是英国的马西遥她在叶空间尧地方与性别曳渊杂责葬糟藻袁孕造葬糟藻葬灶凿郧藻灶凿藻则冤一书中探讨了女性权利的空间差异遥她曾调查过英格兰煤矿区和棉纺织区的女性地位与权利问题袁发现二者可谓千差万变袁处于野光谱的两端冶遥她发现员怨世纪英格兰的达拉谟渊阅怎则鄄澡葬皂冤矿区是一个典型的父权社会袁多数情况下男性的工资是家庭的唯一收入袁妇女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操持家务袁且出力不讨好袁野男人们工作三班倒袁女人们在家里一刻不得歇息院衣服要洗袁要给男人擦背袁把热菜热饭时刻都预备好冶咱远暂员怨源遥与此相反袁在曼彻斯特周边的产棉区袁男性与女性的地位完全颠倒袁女性在外挣钱袁男性操持家务遥马西在此引述恩格斯的说法院野在很多情况下袁家庭并没有因为妻子工作就完全解体袁而是变得上下颠倒了遥妻子挣钱养家袁丈夫待在家里袁照顾子女袁打扫做饭遥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袁仅在曼彻斯特袁大约有好几百男性就过着这样的生活遥不难想象职业男性的愤怒之情袁他们被颠倒的家庭关系惹恼了袁而其他的社会关系却一切如旧遥冶咱远暂员怨远这体现的正是性别空间中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冲突袁男性和女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份认同危机袁保持平衡的方式或许是让各方在空间中达到一种安适其所的状态遥四尧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空间观在全球化进程中袁世界的主导力量往往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袁导致全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都落入这些国家手中袁相应的袁这些国家也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遥因此袁有人指出袁全球化其实是后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新手法袁这些强权国家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和安排发展中国家的未来袁并且以自己的标准来区分野发达冶与野落后冶袁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各国尧各地区的独立选择权和由此带来的多种可能性袁对空间多样性造成破坏遥马西针对这种现象指出院野在许多这类现代性话语中袁同期差异渊糟燥灶贼藻皂责燥则葬灶藻燥怎泽凿蚤枣枣藻则藻灶糟藻泽冤已经被概念化为时间序列遥空间体的多样性被当作只是时间队列中的各阶段遥冶咱圆暂苑员简言之袁就是空间异质性渊泽责葬贼蚤葬造澡藻贼藻则燥早藻灶蚤贼赠冤被并入时间序列之中袁地方间的差异被当作是时间发展中的不同阶段袁其后果就是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和多样性被简单地贴上先进尧落后或是发展中的标签遥例如袁在对比非洲和西欧文化时袁片面地宣称非洲文化是滞后的尧有待迎头赶上的袁而西欧文化则是领先的袁是非洲的榜样袁似乎再过一千年袁非洲凭借自己的努力也能发展出西欧的文化一样遥这种观点抹杀了空间的多样性袁是一种无视野他者冶轨迹的空间观袁在这种观点中只存在单一的历史发展模式袁野对那些在队列中耶滞后爷的空间来说袁未来缺乏开放性是这种轨迹的单一性结果冶咱圆暂苑园遥其实袁这种后殖民主义的时空观有一定的帝国主义传统袁美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野命定扩张论冶和野罗斯福推论冶便是最好的证明遥前者认为美国成为一个全球力量是早已注定的袁其扩张行动不仅合法而且是历史的必然曰后者则将美国视为野国际警察冶袁全球无论何处进入无序状态袁美国都有责任干涉遥在菲律宾殖民战争期间袁西奥多窑罗斯福渊栽澡藻燥凿燥则藻砸燥燥泽藻增藻造贼冤甚至宣称野战胜的文明压倒了代表黑暗与混乱的野蛮人冶遥厄尔金斯渊耘造噪蚤灶泽冤对于英国殖民主义的描述最能体现这种帝国主义时空观的传统袁他写道院野日不落那广袤的帝国是由一个帝国精神整合起来的袁即文化使命噎噎不列颠通过将所谓的土著人转变为耶进步公民爷的方式袁将光明带向黑暗大陆噎噎他们自命为那些倒霉耶土著人爷的受托者袁在他们眼中这些人还没有进化到一定的高度来发展自身或做出对自己负责的决定遥冶咱苑暂在这样的观念中袁空间已经丧失了多样性袁剩下的只是帝国主义者眼中的善恶美丑袁而全球化语境下的时空观正是对它的一种延续遥五尧城市空间理论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上述城市空间理论的四个研究维度体现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城市问题的批判与反思袁其中不少问题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野城市病冶遥正如上文所言袁我们研究这些理论的意义在于使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少走弯路遥首先袁列斐伏尔在日常生活批判过程中吹响了野空间转向冶的号角袁空间维度不再是可有可无袁是一个野空间觉醒冶的时代遥在此基础上袁列斐伏尔揭露了空间生产的本质是在转移过剩的资本与产能袁以此延续资本主义的生命遥当前袁我国的城市规划尧房地产开发尧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均属于空间生产袁而空间生产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袁一方面刺激经济发展尧改善城市环境袁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袁破坏原生城市文化袁最终可能使本地人和外地人都失去地方认同感袁许多的野乡愁冶在大规模的空间生产中丧失可以寄托的文化符号遥这些负面影响在西方社会早已出现过袁我国在城镇化建设时应尽量避免上述问题袁这些问题一旦出现袁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袁且很难解决遥其次袁消费空间理论中所涉及的话题关涉现代都市在资本运作下产生的空间异化遥这种异化使得整个城市沦为一种外观优于现实的景观社会袁人们不再注重事物本来应该是什么袁而去关注这个事物看上去怎么样袁社会被高度符号化袁真正的艺术受到打压袁西方学者如居伊窑德波尧法兰克福学派对这些问题表达了深切忧虑遥在这样的社会中袁消费者不再是商品的主人袁而是异化为商品的野奴隶冶曰人们的消费需求或许不再是真正的需求袁而是商业炒作的结果曰城市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转而为商业服务袁人们迷失在大街小巷的消费符号中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袁形形色色的商业景观在各大城市中已颇具规模袁人民生活品质有了大幅度提高袁物质充裕的同时也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遥消费者异化为商品的奴隶现象袁在我国也一定程度存在着袁要解决这个问题袁除了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引导外袁更多还得靠民间社会自身的成长来消化遥再次袁身体空间理论从空间构建源自身体居住的需要为出发点袁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讨袁并最终将话题导向富有政治意义的性别空间遥男女平权的诉求是由城市中所特有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决定的袁不再是传统的野男主外女主内冶的模式遥以马西为代表的女权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着墨颇多袁其创新点在于将女权问题空间化袁以空间差异的形态来展现性别权利的分化袁并试图从空间理论角度来解决女权主义问题袁对当代女权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遥就中国社会而言袁我们的文化传统尧国民性格等与西方社会并不相同袁在处理城镇化过程中性别权利的变化问题时袁不可能采取社会运动的方式遥适用于中国的办法应该是基于普法教育自上而下的引导和调节遥最后袁后殖民主义的空间观通常是被左翼学者批判的对象袁马西将这样的观念称为野时间征服空间冶袁即将文化的多样性统一在一条时间序列中袁其中就只剩下野强者冶所定义的先进与落后袁而这样的空间观必然也是缺乏开放性的遥目前袁我国正与国际社会一道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格局袁在对待不同地区尧不同国家的发展问题时袁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袁避免形成盲目的优越感遥同时在与发达国家合作时袁要特别分清什么时候该野与国际接轨冶袁什么时候要寻求传统文化之根袁这对于整个世界文明的存续而言袁都是值得深思的命题遥缘崔立颖等院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研究的四个维度。

2.14城市空间结构-之-中心地理论

2.14城市空间结构-之-中心地理论

六边形网格的相互嵌套规律
从服务范围上看,高级 中心地与次级中心地存 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
位于高级六边形 角上的低级六边形只有 1/3属于高级的六边形 内。这样,6个1/3加上 高级中心地本身兼有的 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 围,一个中心地的服务
范围正好是下一级服务 范围的3倍。
六边形网格的相互嵌套规律
1.理论:假想模式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不存在呈正六边形的图形
(原因:地形、人口密度和交通)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重叠 2.实际: 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小有变化 4.中心地不一定在其服务范围的正中心
5.六边形的嵌套规律客观存在
3.应用: 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商业网点的布局
如:北京商业中心的布局,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B
3.关于六边形服务网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六边形的正中间是低级中心地 B.正六边形服务范围是一种假设的模式 C.在一个市场区域上,六边形的大小是相同的 D.完全呈正六边形分布的服务范围是客观存在的
B C
4.关于中心地与其服务范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地一般不位于其服务范围的正中心 B.低级中心地具有较高级中心地的一切服务职能 C.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其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多 D.中心地级别与其服务范围无必然联系
2、同级独立排斥
(同级别的六边形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成蜂窝状网格分布)
3、不同级相互嵌套
(不同级别中心地的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的大小和面积是不同的,高一级 正六边形面积是低一级正六边形面积的3倍)
(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格相互嵌套而成的)
(三)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北京城的发展 北京是一座历史古 城,北京城商业网 点的长期发展变化 就体现了中心地的 思想。其中同级商 业网点的布局,其 服务范围大致呈现 为正六边形,说明 其满足了中心地理 论要求的商业中心 布局是合理的。

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及其中国意义

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及其中国意义

社会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问社会学2008·2so c i et v第28卷理论及其中国意义昊宁摘要:亨利·列斐伏尔明确区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提出城市的权利和城市革命,指出全球化的实质是城市化,认为城市是全球空问的脉络背景,城市空间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开创性意义,填补了以往社会理论对空间研究的空白,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具有很强的解释和说明意义。

但是,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具有抽象思辨性和鸟托邦特点。

关键词:列斐伏尔城市空间社会学现代城市生活的时间节律明显加快,空间也变得支离破碎,并从公共空间向私人空间转移,现代城市空间经历了从稳定一统向多元流动的变迁。

在20世纪60年代末,亨利·列斐伏尔继承了马克思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的城市空间展开了研究,他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城市空间如何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并对城市进程与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组织的联系给予了重视。

一、城市的权利、城市革命与空间《城市的权利》(1968年)是列斐伏尔为纪念马克思《资本论》出版100周年而撰写的第一部城市学著作。

他在此书中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明确区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突出了城市化与重建现代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提出通过实现“城市的权利”和“差异的权利”,来实现“日常生活”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赋予新型社会空间实践以合法性。

“城市的权利”就是公民控制空间社会生产的权利,城市及其居民有权拒绝外在力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驱动等)的单方面控制。

如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和金融商业活动在城市中心的集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迫使,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及其中国意义居民向城市边缘地区迁移;而实现“城市的权利”意味着居民可以拒绝服从资本和国家统治的需要,拒绝从原来人际交往、文化生活的中心——城市中心向外迁移,被隔离于外围居住地区而进入“交通一工作一休息”的循环模式。

大卫·哈维城市空间理论研究述论

大卫·哈维城市空间理论研究述论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3月20日Mar.20, 2021第41卷 第3期Vo1.41 No.3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3.006大卫·哈维城市空间理论研究述论刘 昊(河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摘 要:大卫·哈维是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城市空间理论着力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经济与城市地理、城市社会弊病的关联。

国内学界对哈维思想的研究已有30年,通过对哈维著述的翻译引介、对哈维思想的专题性研究和对哈维理论渊源的探讨,越来越多学者开始把研究视角转向空间维度,“空间热”开始兴起。

关键词:大卫·哈维;城市空间;理论述论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3-0016-02近年来,国内兴起了城市空间理论的研究热潮,特别是关于大卫·哈维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逐渐增多。

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最早关于大卫·哈维理论研究的可查资料始于1990年,可以把研究哈维的30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从1990—2009年,聚焦于对哈维早期著作的翻译和对哈维理论体系的介绍,关注城市空间理论与城市问题的学者还不够多,尽管《希望的空间》《后现代状况》《新自由主义化的空间》和《新帝国主义》已经翻译引介,但国内对哈维的研究还比较肤浅。

第二个阶段为“展开”阶段,即2010年至今,关于哈维的译著呈井喷式出版,研究哈维理论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不断涌现。

由于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众多学者、研究生都将目光聚焦于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哲学城市学派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大卫·哈维的理论研究上,截至目前,国内已经翻译出版哈维著作16本,研究哈维城市哲学思想的期刊论文、博硕学位论文两百余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空间理论
空间是人类进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空间的配置是人类进行各种行为的产物,依据不同的原则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配置和不同规模等级空间相互密切的有机整体,其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配置和联系就组成了空间。

城市的发展和地理空间密不可分。

地理空间是一个区域或国家的最为宝贵的资源,所以城市空间发展是地理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镇布局是城市化的产物,城镇空间布局是区域空间布局重要内容之一。

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包含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二是城镇体系的区位分布。

要实现城镇体系可持续发展就要在不损害城镇体系生态进程的前提下,结合区域特点,促使城镇体系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作出持续性贡献的城镇体系发展模式。

其旨在以区域为基础,兼顾发展和环境两个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控城镇体系的进程。

1、理论基础
1.1空间结构理论
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也称经济(产业)地域结构,即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组合关系,也即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

空间结构一直是空间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关注的基本问题。

地域空间结构实际上是个人和社会组织空间偏好与选择的结果,是经济均衡在空间维度下的集中体现,个人和社会选择的各种要素均会对地域空间结构产生实际的影响。

1.1.1“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

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

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

对霍华德来说,“田园城市”并不是他的奋斗目标,而只是实现他所追求的目标“社会城市”的一个局部试验和示范。

也就是说“田园城市”只是“社会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田园城市群体的组合。

即“社会城市”是由一个中心城市和若干个名称和设计各异的田园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各城市之间依靠放射状和环状的交通网络相联系,把社会城市联结成一个整体。

田园城市理论直接孕育了英国现代卫星城镇规划理论,对城镇的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1.2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提出的。

克里斯泰勒认为中心地等级规模体系在三个原则支配下形成六边形中心地网络,这三个原则分别为市场原则(k=3)、交通原则(k=4)和行政原则(k=7)。

在不同的原则支配下,中心地呈现出不同的结构,而且中心地和市场区大小等级顺序有着严格的规定,即按照所谓K值排列形成有规则的、严密的系列。

克里斯泰勒认为:在三原则中市场原则是基础,而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可看是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修正。

他认为,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的中心地的商品供给情况。

交通原则适用于如19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

也适用于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

行政原则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绝对主义时代,或者象社会主义国家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

1.1.3区域增长极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

佩鲁(Francois Perroux)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

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一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

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

经济的增长率首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区域经济学者把佩鲁的增长极概念和思想引入到区域经济研究中,并且与地理空间概念融合起来,就形成了解释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和机制的区域增长极理论.
1.1.4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在区域规划中,采用据点与轴线相结合的模式,最初是由波兰的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来的。

我国经济地理工作者陆大道研究员等在深入研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吸收了据点开发和轴线开发理论的有益思想,对生产力地域组织的空间过程作了阐述,提出了点-轴渐进式扩散的理论模式。

该理论的核心是:社会经济客体大都在点上集聚,通过线状基础设施而联成一个有机的空间结构体系。

资料来源:崔功豪。

魏清泉。

陈宗兴。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6
如图1-1,点―轴系统的形成也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最初的均匀分布状态到中心和轴线系统的形成,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发生着持续的变化。

点―轴开发的“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他们都有各自的吸引范围,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线路等。

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称为“轴带”,简称“轴”。

1.1.5核心—边缘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

较为系统、比较完整地提出“核心—边缘”演变模式的,是美国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专家J.R.弗里德曼(Friedmann)于1966年在研究委内瑞拉时提出来的[15,16]。

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

按照核心-边缘理论的表述,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必然伴随经济空间结构的改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可以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成熟阶段、空间相对均衡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反映了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关系的改变。

在空间相对均衡阶段,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城镇体系,形成大规模城市化的区域,又开始了有关联的平衡发展。

资料来源:崔功豪。

魏清泉。

陈宗兴。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9
1.1.6圈层结构理论
圈层结构理论是在古典区位理论和现代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世界大城市发展迅猛的趋势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该理论认为,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区域逐渐成为相互依存、互补互利的有机整体,区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腹地,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对区域有辐射功能,带动其腹地的发展;由于城市的辐射功能受“距离衰减律”法则的制约,导致整个区域以城市为核心形成圈层状的空间分布结构;城市空间发展同样以圈层扩展的方式进行,并且在经济活动周期性波动的作用下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变动,但在各个方向上并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