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 为了保障企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火灾、爆炸、粉尘、有毒物质泄漏等事故,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员工,包括全体管理人员和生产作业人员。
3. 本制度的遵守与实施责任由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每一位员工共同负责。
二、防火安全管理1. 严禁在禁烟区域内吸烟,各作业区域内应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
2. 遵守明火使用规定,禁止在易燃易爆区域内进行明火作业。
3. 确保消防设备和器材的正常运行,如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水泵等。
4. 定期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
三、防爆安全管理1. 严禁在潜在易爆区域内携带或使用带电金属、火种等物品。
2. 确保可燃物质的储存和使用符合规定,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 定期检查和维护潜在易爆区域的防爆设备和仪器的有效性。
4. 加强对潜在易爆区域的安全巡查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防尘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防尘工作制度,确保各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的清洁和维护工作。
2. 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如设置局部排风设备、喷淋装置等,保持作业区域的空气清洁。
3. 防止或降低粉尘积聚和爆炸的风险,对潜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区域进行监测和控制。
4. 定期进行防尘设施和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清洁,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防毒安全管理1.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的作业区域和作业人员。
2. 确保防毒面具的存放、检修和更换工作按照规定进行,保证其有效性。
3. 定期组织对可能存在有毒物质泄漏的区域进行检测,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4. 加强对防毒设备和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做好使用记录,及时更新设备和器材。
六、防泄漏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防泄漏管理制度,明确泄漏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步骤。
2. 对易泄漏物质进行重点监控和控制,确保存储和使用的容器和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定期检查和测试泄漏防护设备和器材的性能,确保其有效性。
2024年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管理制度为对涉及到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的安全有效管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本制度。
一、防火与防爆(一)生产储存设备1、根据生产、使用化学物品的火灾和防爆危险性等级分类要求,厂房库房布置、建筑结构、电气设备的选用、安装及有关的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以及有关的专业防火技术规范的要求。
2、在工艺装置上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部位,应充分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报警(声、光)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3、在有可燃气体(蒸汽)可能泄漏扩散处,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其信号值应定在该气体爆炸下限的____%以下,如与安全连锁配合,其联锁动作应是在该气体爆炸下限的____%以下。
4、应在可燃气体(蒸汽)的放空管出口处设置阻火器,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截止阀,以便在放空管出口处着火时,切断气源灭火。
放空管最低处应装设灭火管接头。
5、输送易燃物料时,应根据管径和介质的电阻率,控制适当的流速,尽可能避免产生静电。
设备、管道等防静电措施,应按国家防静电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6、有突然超压或瞬间分解爆炸的生产设备或贮存设备,应装有爆破板(防爆膜),导爆筒出口应朝安全方向,并根据需要采取防止二次爆炸、火灾的措施。
7、各生产装置、建筑物、构筑物、罐区等工业下水出口处,除按规定做水封井外,尚应在上述区域与水封井间设置切断阀,防止大量易燃、易爆物料突发性进入下水系统。
8、用于易燃、易爆气体的安全阀及放空管,必须将其导出管置于室外,并高于建筑物____米以上。
9、建筑物、装置等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安设防雷保护措施,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规定。
不准设置移动照明灯具,敷设的配电线路必须穿金属管或难燃塑料管保护,防爆场所必须用防爆电器。
(二)动火、用火管理1、生产厂区均为禁火区。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管理制度(三篇)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单位的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单位所有员工。
第三条单位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部门应当负责本制度的宣传、培训、管理及执行。
第四条单位内所有从事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持证上岗。
第五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防爆设备、防尘设备、防毒设备以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测维护。
第二章防火管理制度第六条所有员工应当在入职期间进行防火安全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
第七条所有员工应当熟悉单位内的防火疏散路线和应急疏散通道,定期参加防火演练。
第八条所有员工应当严禁在办公区域吸烟,并合理使用电气设备,避免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使用明火。
第九条单位应当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检测维护。
第十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建立防火安全档案。
第三章防爆管理制度第十一条所有员工应当在入职期间进行防爆安全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
第十二条防爆区内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入内,严禁使用未经防爆认证的电气设备。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划定防爆区域,并标示明确。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配备适用于防爆区域的工具和设备,并定期检测维护。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防爆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建立防爆安全档案。
第四章防尘管理制度第十六条所有员工应当在入职期间进行防尘安全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
第十七条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尘措施和工艺流程。
第十八条所有员工应当定期清理工作区域的尘土,合理使用防尘设备。
第十九条单位应当配备适用于防尘区域的设备和材料,并定期检测维护。
第二十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防尘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建立防尘安全档案。
第五章防毒防泄漏管理制度第二十一条所有员工应当在入职期间进行防毒、防泄漏安全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
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管理制度(四篇)

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防控火灾、爆炸、中毒和泄漏等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及相关利益相关方。
第三条公司建立配套的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强化安全培训、加强监管、完善应急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条所有员工必须知晓并遵守本制度,并且要严格执行,不得违反。
第五条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防火管理第六条所有员工必须参加公司组织的防火培训,了解火灾的形成和蔓延规律,掌握使用灭火器材的技能,熟悉应急方案。
第七条特定人员负责公司内防火设施和器材的检查、维护和使用,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八条禁止私拉乱接电线,严禁使用过期、老化或损坏的电器设备,禁止将电源线纠结在一起。
第九条严禁在公司内进行违规的电焊、切割和火种引入行为。
第十条不得随意乱丢烟蒂,禁止在公司内吸烟。
第十一条在公司内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存放可燃物品在易燃易爆药品存放区域。
第十二条每天下班前,必须检查是否关闭所有电源,并将易燃物品妥善存放。
第三章:防爆管理第十三条公司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储、搬运、使用等环节设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
第十四条特定人员必须定期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库存检查,确保存储的安全和完整。
第十五条确保易燃易爆物品的操作区域通风良好,氧气含量正常。
第十六条在易燃易爆作业区域,必须严格执行防破损、防摩擦、防撞击等措施,禁止使用明火和电弧放电。
第十七条不得将非防爆电器设备带入防爆作业区域。
第十八条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爆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防爆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十九条在易燃易爆物品作业区域内,必须佩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静电工具。
第四章:防中毒管理第二十条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采用措施进行职业危害防护,控制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扩散。
第二十一条特定人员负责有害物质的储存、使用和处置,确保符合相关安全规范。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 为了保障企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火灾、爆炸、粉尘、有毒物质泄漏等事故,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员工,包括全体管理人员和生产作业人员。
3. 本制度的遵守与实施责任由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每一位员工共同负责。
二、防火安全管理1. 严禁在禁烟区域内吸烟,各作业区域内应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
2. 遵守明火使用规定,禁止在易燃易爆区域内进行明火作业。
3. 确保消防设备和器材的正常运行,如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水泵等。
4. 定期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
三、防爆安全管理1. 严禁在潜在易爆区域内携带或使用带电金属、火种等物品。
2. 确保可燃物质的储存和使用符合规定,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 定期检查和维护潜在易爆区域的防爆设备和仪器的有效性。
4. 加强对潜在易爆区域的安全巡查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防尘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防尘工作制度,确保各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的清洁和维护工作。
2. 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如设置局部排风设备、喷淋装置等,保持作业区域的空气清洁。
3. 防止或降低粉尘积聚和爆炸的风险,对潜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区域进行监测和控制。
4. 定期进行防尘设施和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清洁,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防毒安全管理1.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的作业区域和作业人员。
2. 确保防毒面具的存放、检修和更换工作按照规定进行,保证其有效性。
3. 定期组织对可能存在有毒物质泄漏的区域进行检测,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4. 加强对防毒设备和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做好使用记录,及时更新设备和器材。
六、防泄漏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防泄漏管理制度,明确泄漏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步骤。
2. 对易泄漏物质进行重点监控和控制,确保存储和使用的容器和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定期检查和测试泄漏防护设备和器材的性能,确保其有效性。
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工作,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和办公场所等范围内的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工作。
本制度通过厂区巡查、设备维护、培训教育等方式,全面加强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的管理。
第二章防火管理第三条企业应配备足够的防火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疏散通道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第四条企业应定期进行员工的防火培训,包括火灾的原因、防范措施、灭火方法等内容。
员工应掌握基本的灭火技能,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第五条企业应制定灭火预案,并在明显位置如宿舍、食堂、办公区域等进行张贴。
灭火预案应包括火场报警、组织疏散、通知消防队等内容。
第三章防爆管理第六条在涉及易燃易爆的生产岗位,企业应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设备和工艺符合安全要求。
第七条喷涂、喷砂等工艺操作应配备专职人员,并进行培训,确保操作过程中不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第八条燃气设备如锅炉、热风炉、烘干机、焙烧炉等应定期检查,确保其安全运行。
厂区内的燃气设备应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修理。
第四章防中毒管理第九条企业应针对涉及有毒物质的作业岗位设定专门作业区,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
第十条企业应定期对涉及有毒物质的作业区进行检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对发现问题的作业区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十一条企业应进行员工的健康检查,对经常接触有毒物质的员工定期进行体检,并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
第五章防泄漏管理第十二条企业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避免发生漏油、漏气等事故。
对有漏洞的设备应及时进行修理,并加强巡检。
第十三条企业应配备相应的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物资,如吸油棉、吸附材料等,以应对可能的泄漏事故。
第十四条企业应制定泄漏应急预案,并在明显位置如生产车间、仓库等进行张贴。
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的各类生产和经营活动。
第三条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任务是:防火、防爆、防中毒以及防泄漏,确保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
第五条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六条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第七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第八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将依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防火安全管理第一条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防火管理制度,包括明确防火责任人和防火组织机构。
第二条企业要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分类储存,并设立专门的储存区域。
第三条企业要对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在生产区域内饮食和吸烟。
第四条企业要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企业要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员工在火灾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第六条对于发生火灾事故的,企业要立即组织救援和报警,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善后处理。
第三章防爆安全管理第一条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防爆管理制度,明确防爆责任人和防爆组织机构。
第二条企业要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易爆化学品进行分类储存,并设立专门的储存区域。
第三条企业要对易爆化学品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在易爆区域内进行明火作业。
第四条企业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企业要定期组织防爆演练,提高员工在爆炸事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第六条对于发生爆炸事故的,企业要立即组织救援和报警,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善后处理。
第四章防中毒安全管理第一条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防中毒管理制度,明确防中毒责任人和防中毒组织机构。
第二条企业要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有毒物品进行分类储存,并设立专门的储存区域。
防火防爆防毒防泄漏管理制度(5篇)

防火防爆防毒防泄漏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公司的安全管理,防止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公司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车间各生产工序以及业务部门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的安全管理。
三、管理职责1.安环部是公司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归口部门,负责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监督生产车间各工序和部门的执行情况。
2.生产车间是公司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管理工作重要部门。
应严格落实公司管理制度要求,以闪焙工序为重点做好防火防爆管理,以浸出净化工序为重点做好防毒管理,以浸出投料和产品包装环节为重点做好防尘管理,在日常生产中杜绝跑、冒、滴、漏发生。
3.生产车间各工序以及其他各部门负责本工序、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各项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的安全管理。
四、防火、防爆的安全管理____公司各部门区域为本部门、工序防火责任区域,部门经理、工序班长为防火责任人,应严格按照公司《消防管理制度》要求做好区域内的防火、防爆安全管理。
____公司厂区按照危险性程度划分为禁火区和防火区,设定动火作业等级,生产工序以及维修班应严格按照《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分级分类进行动火操作。
3.生产车间日常清理检修作业,进入存在易燃气体的有限空间应严格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检测、吹扫、通风等准备措施。
____公司危化品库房以及车间临时堆放危化品的地点,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要求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闪焙工序煅烧区域是公司防火防爆安全管理重点部位。
该区域内天然气使用位置应设置安装检测报警器,其报警信号值应定在该气体爆炸下限(LEL)的____%以下,并通过控制系统与排风换气设备联动。
6.闪焙煅烧系统、高低压配电室、天然气调压设施等区域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管理工作,防止、减少事故发生,保护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公司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的综合监督管理,以及对外来人员、外来机动车辆的防火防爆监督检查。
第三条各车间(工段)负责辖区内所有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设施管理的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严格按《弘润化工有限公司消防管理制度》规定执行;负责对相关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
第四条公司机电仪负责人负责监督对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设施的检修工作并组织公司内避雷、静电设施的测试、防护。
第五条生产过程中对使用易燃、易爆物料及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过程及设备,必须严格管理,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第六条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灭火技术,建立健全专职或义务消防组织,开展安全防火教育,加强防火检查和消防器材管理。
第七条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综合采取预防、局限、灭火和疏散对策,做到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因素,将火灾和爆炸危险性局限在最小范围内。
第八条防火防爆的设施包括:建筑工程设施(厂房、地沟、墙、堤、梁、柱等)、生产防爆泄压设施(安全阀、阻火器、水封、防爆板、防爆墙、放空装置、惰性气体保护装置等)、消防设施、安全疏散设施(防火门、防火隔层、安全通道等)、通风排烟设施、防雷防静电设施。
第九条一般防火安全规定
(一)禁止在厂区内吸烟。
(二)禁止在厂区内明火照明和取暖,必需时应经公司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
(三)禁止在厂区内焚烧杂草和垃圾。
(四)禁止携带引火物及发火物进入危险场所。
(五)禁止带火、冒火和外部打火的机动车辆进入危险区内。
(六)禁止使用易散发可燃蒸气的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
(七)油棉纱、油纸等易燃物品应投放入铁制容器内,放置在安全地点并及时清理。
第十条焊割动火禁止在危险场所动火,对需检修的部分应拆至距危险源十米以上进行;高处焊割作业要采取防止火花飞溅的措施,如用接火盘接火等。
遇有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动火作业;对附有易燃、可燃物的材料或设备,焊割前应冲洗干净。
第十一条搬运危险品容器或在危险场所搬运铁制物品,不得抛掷和滚动,所用扳手、榔头等工具应为铜、铝合金或镀铬的钢铁材质;禁止穿戴钉子鞋进入危险场所;高温设备及管道必须保温,不得在高温管道和设备上烘烤可燃物。
第十二条危险场所的照明、布线及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并保持清洁,干燥和绝缘良好。
第十三条因临时需要装设电气线路和设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公司机电仪技术负责人查核线路容量,符合防火防爆区电气安全规定给予批准,按正式线路要求安装,并限期拆除。
第十四条高大建筑物、主配电设备、易燃液体罐区突出屋面的排放可燃气体或蒸气的
放空管和呼吸阀等,都应设避雷保护装置。
避雷装置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外部检查并测定全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5欧姆。
第十五条有火灾爆炸危险厂房及分厂内的设备、管道、构架、钢屋架、电缆外皮等较大金属构件,都应良好接地,并可与电气设备的接地共用,接地电阻不大于5欧姆。
第十六条禁止在装卸原料和产品过程中取样、检测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
检测或取样应在装料完毕静置30分钟后进行。
第十七条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第十八条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槽车内进行移液作业。
第十九条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着导电纤维服和导电鞋或设置容易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的门把手、接地护栏等。
第二十条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由自动变为手动或物料用量改变等作业改变的情况下,必须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第二十一条生产中用水直接冷却和洗涤的含有大量的易燃、可燃液体的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工业下水道。
第二十二条不得将相互产生化学反应、具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两种污水混合排入工业下水道。
第二十三条公司内除批准的固定动火区外,其他地区均为禁火区,需在禁火内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动火类别的划分和《动火安全作业证》管理按照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进行。
第二十四条固定动火区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距易燃、易爆厂房、设备、管道等不小于三十米。
(二)生产正常放空或生产事故时,可燃气体、液体不能扩散到的地域。
(三)周围附近不得有水封、阴井、阴沟、扩散池等易散发可燃气体的设施及地下隐蔽工程。
(四)空气流通的地点。
(五)不准堆放易燃杂物,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六)道路通畅,照明良好。
(七)室内动火区,门窗必需向外开,通风良好,出入门及通道应畅通。
与生产厂房不得有门、窗、孔、洞相通,与一切危险源隔绝。
(八)设有“固定动火区”明显标志,并注明其范围。
第二十五条火灾、爆炸事故的抢救原则。
(一)概括了解事故的全貌(发生时间、地点、事故性质、事态、伤亡情况、危害、抢救情况)。
(二)对现场伤亡人员进行抢救。
(三)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五)查清火灾、爆炸事故原因。
(六)竭尽全力抢救危重伤员。
(七)组织进行事故调查。
第二十六条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证自由场所符合国家规定和卫生标准,采取有效的卫生和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定期检测和体检。
第二十七条对散发出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要加强通风和采光,并应回收利用或净化处理,不能随意排放。
第二十八条对产生和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施完
好,杜绝跑、冒、滴、漏。
各种防毒防尘的设施,未经批准不准拆除。
第二十九条使用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应根据毒物的性质,设置防护和急救药品,以及洗眼、冲淋装置,并设有警告牌。
第三十条所有盛装有毒有害物质的容器,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漏和扩散,容器外部应有警告标志,不合格的包装不准出厂。
第三十一条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应该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器具。
危害特别大的毒物,要配备隔离服等个人防护器具。
第三十二条公司化验室应配备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人员,定期进行岗位的监测化验分析,并将检测结果通知有关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