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暗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_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pt课件

❖ 这时本我的力量继续增强,而通过自居作用发 展起来的代表“良心”的超我也已发展到足以 识别危机的程度。
❖ 但在埃里克森看来,决定人的主要发展方向的 仍是自我。
可编辑课件
18
阶段3:主动感—内疚感 2/4
initiative—guilt
❖ 由于知觉和肌肉运动的更加精确化,加上语言 能力的增进,大大激发了儿童的独立性。
❖ 所谓合法延缓期是指社会为青年进入成人期在 时间上所提供的合法延缓,如各种正式教育、 学徒期、征兵制以及医生实习期等,它们反映 了社会的需要和要求,也为青年达到某些方面 的同一性提供了时间。
可编辑课件
28
阶段6 :亲密感—孤独感
intimacy—isolation
❖ ⑥成人早期。年龄为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 得亲密感而克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阶段延长到成人期,这是 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说的一大特色。
❖ 这体现出埃里克森对于人格的发展和治疗神经 病所持有的乐观主义态度。
可编辑课件
10
阶段1: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 1/3 trust--mistrust
❖ ①婴儿期。年龄从出生到1岁半,发展任务是获 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埃里克森认为,新生儿的啼哭、吸吮、视觉反 射和肢体动作因皮质的成长而逐渐受到控制, 渐次变为自我过程,为强有力的伺机而动的本 我表明方向。
可编辑课件
23
阶段4 :勤奋感—自卑感 3/3 industry—inferiority
❖ 本阶段的游戏已带有社会性质,男女儿童的兴 趣逐渐离开游戏和幻想,转移到对现实的实践方 面,希望做一些有用的事和有效的生产工作。
❖ 这时,儿童已预见到最后必须脱离家庭,因而 邻里和学校成了影响儿童的有力因素。
❖ 但在埃里克森看来,决定人的主要发展方向的 仍是自我。
可编辑课件
18
阶段3:主动感—内疚感 2/4
initiative—guilt
❖ 由于知觉和肌肉运动的更加精确化,加上语言 能力的增进,大大激发了儿童的独立性。
❖ 所谓合法延缓期是指社会为青年进入成人期在 时间上所提供的合法延缓,如各种正式教育、 学徒期、征兵制以及医生实习期等,它们反映 了社会的需要和要求,也为青年达到某些方面 的同一性提供了时间。
可编辑课件
28
阶段6 :亲密感—孤独感
intimacy—isolation
❖ ⑥成人早期。年龄为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 得亲密感而克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阶段延长到成人期,这是 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说的一大特色。
❖ 这体现出埃里克森对于人格的发展和治疗神经 病所持有的乐观主义态度。
可编辑课件
10
阶段1: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 1/3 trust--mistrust
❖ ①婴儿期。年龄从出生到1岁半,发展任务是获 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埃里克森认为,新生儿的啼哭、吸吮、视觉反 射和肢体动作因皮质的成长而逐渐受到控制, 渐次变为自我过程,为强有力的伺机而动的本 我表明方向。
可编辑课件
23
阶段4 :勤奋感—自卑感 3/3 industry—inferiority
❖ 本阶段的游戏已带有社会性质,男女儿童的兴 趣逐渐离开游戏和幻想,转移到对现实的实践方 面,希望做一些有用的事和有效的生产工作。
❖ 这时,儿童已预见到最后必须脱离家庭,因而 邻里和学校成了影响儿童的有力因素。
社会心理学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PPT课件 (2)可编辑全文

抱负水平代表个体的一种愿望(或者自我期望), 与个体实际成就可能有差距。
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有密切联系,个体抱负水平 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如遇事想做、想 做好、想超过他人的,其抱负水平高。
抱负水平与个体已往成败经验有关,成功经验可 提高抱负水平,失败经验则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 (孩子的教育)
4.可使个体避免窘境 如在明显需要亲合行为的情 境中,无人作伴,往往使他人对个体有某种负面 的评价。(社交场合的“落单”)
13
(三)影响亲合的因素
1.情境因素 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中, 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悲惨 情境也能刺激人们的亲合动机。
如:危机干预。社会心理学家对社会隔离(剥夺)者 (如单独关押的犯人、遇难船只的幸存者、探险家) 的研究表明,他们由于较长时间的独处,缺乏亲合, 往往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和精神症状。(沙赫特研究: 经历过不安的人会具有更强烈的亲和倾向,“死里 逃生”如:囚徒和修道士的痛苦和不安)
12
(二)亲合的作用
1.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 例如爱的需要,交往 与尊重的需要。
2.获得信息 人在孤单时信息来源很少,亲合使个 体获得对其生存与发展有意义的信息。(孤陋寡闻)
(不断获得信息,生活的变化与交流,是个体的需要。因 此,坐牢、关禁闭,剥夺与外界交流的自由, 是一种严 厉的惩罚措施。)
3.减轻心理压力 高兴时愿意与他人同享快乐,痛 苦时希望他人帮助排忧解难。
2.社会环境的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有深刻影响。麦克利兰 德研究并测量了三十多个国家儿童读物中的故事内容所表 现的成就动机,认为一个社会形成的高成就动机氛围有益 于个体成就动机的提高。(成正比)
20
三、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即权力欲。
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有密切联系,个体抱负水平 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如遇事想做、想 做好、想超过他人的,其抱负水平高。
抱负水平与个体已往成败经验有关,成功经验可 提高抱负水平,失败经验则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 (孩子的教育)
4.可使个体避免窘境 如在明显需要亲合行为的情 境中,无人作伴,往往使他人对个体有某种负面 的评价。(社交场合的“落单”)
13
(三)影响亲合的因素
1.情境因素 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中, 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悲惨 情境也能刺激人们的亲合动机。
如:危机干预。社会心理学家对社会隔离(剥夺)者 (如单独关押的犯人、遇难船只的幸存者、探险家) 的研究表明,他们由于较长时间的独处,缺乏亲合, 往往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和精神症状。(沙赫特研究: 经历过不安的人会具有更强烈的亲和倾向,“死里 逃生”如:囚徒和修道士的痛苦和不安)
12
(二)亲合的作用
1.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 例如爱的需要,交往 与尊重的需要。
2.获得信息 人在孤单时信息来源很少,亲合使个 体获得对其生存与发展有意义的信息。(孤陋寡闻)
(不断获得信息,生活的变化与交流,是个体的需要。因 此,坐牢、关禁闭,剥夺与外界交流的自由, 是一种严 厉的惩罚措施。)
3.减轻心理压力 高兴时愿意与他人同享快乐,痛 苦时希望他人帮助排忧解难。
2.社会环境的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有深刻影响。麦克利兰 德研究并测量了三十多个国家儿童读物中的故事内容所表 现的成就动机,认为一个社会形成的高成就动机氛围有益 于个体成就动机的提高。(成正比)
20
三、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即权力欲。
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 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 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詹姆士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研究心理在适应
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提出潜意识,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主张性欲论
31
1.构造心理学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学派观点:研究意识,认为人的认识经验
但不管怎么说都可以预见,就远景而言,无疑将是我国 21世纪的朝阳产业。
4
1.2 心理学解读
• 关于心理学的大众理解
– 心理学家知道你心里正在想什么 – 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 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 心理学家会催眠 – 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 – 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 – 心理学成果不过是些常识 – 心理学就是“话疗”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反对构造心理学。 (3)研究方法:实验 (4)评价: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 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5
4机能主义心理学
• (1)代表人物:詹姆斯、 杜威
• (2)主要观点:主张意识 是一个连续整体,反对构造 心理学。心理学应该对个体 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 活动进行了解,研究意识作 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如何正视心理学,作者:斯塔
诺威克,
40
• 2.辨证发展原则(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1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一般)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 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 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叫观察法。
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观 察者的活动过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 员;另一种是在旁观察而不参与被观 察者的活动 。
▪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詹姆士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研究心理在适应
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提出潜意识,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主张性欲论
31
1.构造心理学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学派观点:研究意识,认为人的认识经验
但不管怎么说都可以预见,就远景而言,无疑将是我国 21世纪的朝阳产业。
4
1.2 心理学解读
• 关于心理学的大众理解
– 心理学家知道你心里正在想什么 – 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 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 心理学家会催眠 – 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 – 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 – 心理学成果不过是些常识 – 心理学就是“话疗”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反对构造心理学。 (3)研究方法:实验 (4)评价: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 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5
4机能主义心理学
• (1)代表人物:詹姆斯、 杜威
• (2)主要观点:主张意识 是一个连续整体,反对构造 心理学。心理学应该对个体 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 活动进行了解,研究意识作 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如何正视心理学,作者:斯塔
诺威克,
40
• 2.辨证发展原则(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1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一般)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 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 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叫观察法。
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观 察者的活动过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 员;另一种是在旁观察而不参与被观 察者的活动 。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二、沟通的结构
(一)信息源 (二)信息 (三)通道 (四)信息接收者 (五)反馈 (六)障碍 (七)背景
人际沟通流程图
干扰
背景
信息 发布人
信息
通道
信息 接受人
反馈
三、沟通的功能
(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五)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投人所好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的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
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与动机
二、动机过程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 需要满足,紧张解除——新的需要 ——心理紧张——……
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
解释经验
3.
决定期待
(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 生理自我(8个月∼3岁) 2. 社会自我(3岁∼13岁)
∼ 3. 心理自我(青春期 成年期)
自我概念的主要因素:自尊和自信心的发展
(五)自我概念的测量
我(I)认为我(ME)是个漂亮的孩子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应该自我
(一)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 (二)触摸是人际沟通有力方式
三、姿势与装饰
(一)公众距离 (二)社交距离 (三)个人距离 (四)亲密距离
四、人际距离
五、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 相互性原则 2. 交换性原则 3.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 平等原则
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二、沟通的结构
(一)信息源 (二)信息 (三)通道 (四)信息接收者 (五)反馈 (六)障碍 (七)背景
人际沟通流程图
干扰
背景
信息 发布人
信息
通道
信息 接受人
反馈
三、沟通的功能
(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五)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投人所好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的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
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与动机
二、动机过程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 需要满足,紧张解除——新的需要 ——心理紧张——……
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
解释经验
3.
决定期待
(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 生理自我(8个月∼3岁) 2. 社会自我(3岁∼13岁)
∼ 3. 心理自我(青春期 成年期)
自我概念的主要因素:自尊和自信心的发展
(五)自我概念的测量
我(I)认为我(ME)是个漂亮的孩子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应该自我
(一)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 (二)触摸是人际沟通有力方式
三、姿势与装饰
(一)公众距离 (二)社交距离 (三)个人距离 (四)亲密距离
四、人际距离
五、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 相互性原则 2. 交换性原则 3.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 平等原则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PT课件

现场实验。在实际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 即研究工作必须在自然环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中进行,但实验 者可对自变量施行某些控制。在有的情况下,实验者可能有一 个对照组,即使用不接受实验刺激的另一种自然环境。
讨论:实验法的功与过 (一)
实验法增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 。
实验研究对于克服社会心理学中的本能论思想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
非参与观察。此时观察者完全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不参与被 观察者的任何活动。这种观察法,由于一般不需要被观察者 的配合,使观察者能够做到客观冷静。但是,这种方法也往 往会对观察环境和被观察者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导致观察 结果的失真。
阅读:《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
民区的社会结构》
社会学家威廉·富特·怀特在1936-1940•年间对美国波士顿的一 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写成的《街角社会: 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是运用参与观察法的典范 之作。在从事研究的那些日子里,怀特以被研究群体──“街角 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被研究者的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之中, 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 结构、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 时作出记录与分析,最后得出了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互动方 式的重要结论。怀特写道:“街角帮的结构产生于帮的成员之 间长时期的经常交往。多数帮的核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成员们 的少年时代,……街角青年也可能从这个地区内的某一处搬到另 一处居住,但是他几乎总是会继续忠于他最初的街角。”(W. 怀特:《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商务 印书馆1994年版,第•255页。)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 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2、社会心理学的观察法与实验法 3、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法 4、社会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法 5、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讨论:实验法的功与过 (一)
实验法增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 。
实验研究对于克服社会心理学中的本能论思想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
非参与观察。此时观察者完全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不参与被 观察者的任何活动。这种观察法,由于一般不需要被观察者 的配合,使观察者能够做到客观冷静。但是,这种方法也往 往会对观察环境和被观察者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导致观察 结果的失真。
阅读:《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
民区的社会结构》
社会学家威廉·富特·怀特在1936-1940•年间对美国波士顿的一 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写成的《街角社会: 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是运用参与观察法的典范 之作。在从事研究的那些日子里,怀特以被研究群体──“街角 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被研究者的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之中, 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 结构、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 时作出记录与分析,最后得出了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互动方 式的重要结论。怀特写道:“街角帮的结构产生于帮的成员之 间长时期的经常交往。多数帮的核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成员们 的少年时代,……街角青年也可能从这个地区内的某一处搬到另 一处居住,但是他几乎总是会继续忠于他最初的街角。”(W. 怀特:《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商务 印书馆1994年版,第•255页。)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 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2、社会心理学的观察法与实验法 3、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法 4、社会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法 5、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第四章--自我知觉(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 符号互动论学者Cooley (1902) 提出了“镜中我”(looking – glass self)这一概念,认为我们感知自己就象别人感知
我们一样,镜子中的我或别人眼中的我就是我们感知的对 象。
2024/1/6
4
3、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 Bem (1967) 提 出 的 自 我 知 觉 理 论 ( self – perception theory )认为,在内部线索(如想法、 情绪)微弱或模糊的情况下,人们常根据自己的 外在行为来推断自己的内在特征。
• 很多研究已表明,当个体的动机不同时,所采用的社会比 较方式也不同。
2024/1/6
6
• 从以上各个渠道获得的对自我的认识片段 • • 加工整合
• 自我概念
•
2024/1/6
7
(三)、自我概念的作用
• 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还影响着个人的想法、 情绪与行为。
• 1、自我表达(self-expression)性行为:即人们试图通过自己 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认识,即自我概念。
• 应该的自我(the ought self ):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成为的 人
•
实际的自我(actual self)
•
理想的自我 应该的自我
•
失望、焦虑 内疚、不安
•
自尊的降低
2024/1/6
15
第四章 自我知觉
self perception
2024/1/6
1
一、自我知觉定义: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 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 自尊(self-esteem)
• 自我认识 (self–knowledge) • 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
社会心理学(共136张PPT)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15
一、社会学习论
– 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认为先前的学 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 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和模仿
– 联想
• 看到白大褂,就想到打针,所以感到害怕。
– 强化 • 婴儿因第一次发出“妈妈”的叫声,得到了爱抚,以后为了得到这种 结果,会不断地叫“妈妈”。
• 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 • 研究内容:
–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与其外部条件的联系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5
二、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社会行为
–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 系统,包括个体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 体决策等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满足家庭成员的多种需要:性、生育、经济、伦理、教育等。 社会交换理论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23
四、精神分析论
• 荣格(分析心理学)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 然主义倾向。
– 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 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 勒温的公式:B=f (P,E)。其中B-行为, P-人格, E-环境, f-函数关系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
个体层面
2
人际层面
➢社会化 ➢自我意识 ➢社会动机 ➢社会知觉 ➢态度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1-13)全课件

原因
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服从现象可能导致个 体做出不道德或非理性的行为,对社 会道德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权威压力、合法化过程、情境因素。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社会助长
当有他人在场时,个体的表现可能会优于单独行动时的表现。这是因为他人作 为观众或同伴,提供了行为的反馈和激励,促使个体更加努力地表现。
社会惰化
当团队成员数量增加时,个体在团队中的努力程度可能会降低。这是因为团队 成员之间存在责任分散的现象,导致个体认为自己的贡献对团队整体的影响较 小,从而减少努力。
04 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涉及情感、认知 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人际关系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人际关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亲密关系、 友谊、同事关系等。
02 社会认知
人际知觉
1 3
知觉对方的态度和情感
人们通常能够通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语气等 ,感知对方的态度和情感,如友好、敌意或中立。
知觉对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2
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穿着、言谈举止以及所处环境等信息,
判断对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如学生、教师或企业家。
知觉对方的人际关系和互动模式
人们能够通过观察对方的互动方式和行为模式,判断对方的 人际关系和互动模式,如亲密、疏远或竞争。
印象形成
首因效应
指在初次接触时,最先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较大,即使后来获得的信息与之前的信息相 矛盾,人们仍然倾向于坚持最初的印象。
近因效应
指在最近一次接触时,最新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较大,可能会改变或修正之前形成的印 象。
社会影响
研究社会影响力的形成、作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心理学原理来影 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自信了。
.
11
暗示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消极暗示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影响呢?
有一位女中学生上学前总要照照镜子,理理头 发,整整衣服。当她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脸色不 太好,并且觉得眼睑浮肿,这时马上有不愉快的 感觉,怀疑自己是否得了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 身乏力、腰疼,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学了,甚至 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 作用。暗示之所以能够对人的身体和心理行为产 生巨大影响,是因为暗示是一种人所固有的普遍 的心理特性,这是通过言语和联想过程转化为情 绪状态,并产生心理冲动,直接作用于机体的各 种机能和行为活动而发挥的作用。
.
8
暗示的定义
在无对抗条件下,用间接的方法对人 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 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 思想。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 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由根据,但是由 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辩竭 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
9
那么暗示有些什么作用呢?
四个头球破门,一个右脚的推 射,年轻的后卫苏博蒂奇是多特 蒙德进球最多的球员之一。他进 球的秘密是什么?苏博蒂奇透露 说:“第一位的当然是自信,不 过我相信有的东西能够给我带来 幸运。”他有两个腕带,都是在 波斯尼亚的祖母米兰达送给他的。 苏博蒂奇将腕带戴在左臂上。苏 博蒂奇说:“我相信它们能够保 护我,给我所需要的力量。不带 着腕带,我是绝对不会走出家门 的。”虽然根据规定,在参加比 赛的时候他必须摘下来,但是苏 博蒂奇认为,这些腕带在比赛之 前已经给了他力量。
社会心理学---暗示
.
1
.
2
先让我们来看些例子吧….
.
3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
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 “你将会世界闻名!” “预言”应验了,这 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 一位工人下班 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被人们发现时 已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 通电,冷库里只是常温!
.
12
暗示的方式
• 他人暗示:暗示信息来自他人。 • 法国有一位得了顽症的病人缠着一位药剂
师买药,药剂师给了他几片毫无药用的 “糖衣片”,吹嘘是特效药。 数日后,病 人前来致谢,“糖衣片”治好了他的顽疾! 也有的病人被误诊为“癌症”,结果几月 后果真患上了癌症,郁郁而终。
.
13
自我暗示
暗示对自身 可以发生积极作用, 也可以发生消极作用, 对生理和心理 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5
这就是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 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一个人在社会上 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暗示,也无时无 刻不在暗示他人,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发 生了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
6
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地了解 暗示吧!
.
7
一.暗示的定义 二.暗示的作用 三.暗示的方式 四.暗示的意义
.
14
暗示的意义
• 1.暗示在医学领域中的意义
• 近日在柏林举行的国际医学磁共振研讨会上,德国汉堡大学的研 究人员发布了这一研究结果。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磁共振 成像技术对19名健康的志愿者的大脑进行了扫描。在扫描过程中, 研究人员利用激光针扎志愿者的手。研究人员告诉志愿者,一种止痛 药膏已经抹在了他们的其中一只手上,而另一只手抹的是用于参照的 普通润手霜。
.
10
•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 实验:选择了一位相貌非 常普通又有些自卑感的女 学生,在她本人不知道的 情况下对班上的男同学说, 你们现在开始给这个女孩 子写信,称赞她的相貌, 表达对她的喜爱。
•
经过不长的时间,这
个女孩的确变得漂亮了而
且她真的赢得了一些男孩
子的爱慕。从照片上看,
与原来判若两人,而且更
.
19
但愿,人人都能主宰自己的情绪 ,并能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努力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和开朗 ,从而拥有美好生活!
更好的效果。
.
15
2.暗示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的意义
在体育竞赛中,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运动员最重要的 是树立必胜的信念,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实现积极的自我 暗示,稳定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周 围人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都会对运动员产生心理暗示,因 此在运动场上积极暗示显的尤为重要。
.
16
3.暗示在教育领域中意义
.
17
• 在智力方面,要通过暗 示使孩子相信自己是聪明 的,有创造力的
• 在心理素质方面,要通过 暗示使孩子相信自己是坚 强的、自信的、勇敢的、 有社会适应能力的。
• 在健康方面,要通过暗示 使孩子相信自己是健康的, 并且会越来越健康。同时 使孩子树立“健康光荣” 的新观念。
.
18
希望通过此次对暗示的讲解, 能对大家有所启迪,有时候人就是 通过不断的自己吓自己,达到让自 己选择退缩和放弃的最终目的,或 者让自己整天沉浸在阴影当中,这 样,自己便成了他人或不良意念和 想法的傀儡,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 都是一种损害。
•
但是,实际上,志愿者的两只手上涂的都是普通润手霜。当志愿
者相信他们手上涂的是止痛药膏时,他们表示感到手被扎的过程没那
么痛,而且大脑跟感觉疼痛有关的那部分区域也不活跃。
•
这一研究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即心
理暗示对于病人的潜在积极影响。安慰剂效应指的是在不让病人知情
的情况下服用完全没有药效的假药,但病人却得到了和真药一样甚至
你或许听过这些故事,但未必会去想其中的 道理。
.
4
•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 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 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 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 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 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 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操看行军的速度 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 着急,而且附近没有水源。曹操看了看 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 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 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 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 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 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 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 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 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 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加自信了。
.
11
暗示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消极暗示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影响呢?
有一位女中学生上学前总要照照镜子,理理头 发,整整衣服。当她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脸色不 太好,并且觉得眼睑浮肿,这时马上有不愉快的 感觉,怀疑自己是否得了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 身乏力、腰疼,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学了,甚至 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 作用。暗示之所以能够对人的身体和心理行为产 生巨大影响,是因为暗示是一种人所固有的普遍 的心理特性,这是通过言语和联想过程转化为情 绪状态,并产生心理冲动,直接作用于机体的各 种机能和行为活动而发挥的作用。
.
8
暗示的定义
在无对抗条件下,用间接的方法对人 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 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 思想。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 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由根据,但是由 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辩竭 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
9
那么暗示有些什么作用呢?
四个头球破门,一个右脚的推 射,年轻的后卫苏博蒂奇是多特 蒙德进球最多的球员之一。他进 球的秘密是什么?苏博蒂奇透露 说:“第一位的当然是自信,不 过我相信有的东西能够给我带来 幸运。”他有两个腕带,都是在 波斯尼亚的祖母米兰达送给他的。 苏博蒂奇将腕带戴在左臂上。苏 博蒂奇说:“我相信它们能够保 护我,给我所需要的力量。不带 着腕带,我是绝对不会走出家门 的。”虽然根据规定,在参加比 赛的时候他必须摘下来,但是苏 博蒂奇认为,这些腕带在比赛之 前已经给了他力量。
社会心理学---暗示
.
1
.
2
先让我们来看些例子吧….
.
3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
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 “你将会世界闻名!” “预言”应验了,这 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 一位工人下班 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被人们发现时 已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 通电,冷库里只是常温!
.
12
暗示的方式
• 他人暗示:暗示信息来自他人。 • 法国有一位得了顽症的病人缠着一位药剂
师买药,药剂师给了他几片毫无药用的 “糖衣片”,吹嘘是特效药。 数日后,病 人前来致谢,“糖衣片”治好了他的顽疾! 也有的病人被误诊为“癌症”,结果几月 后果真患上了癌症,郁郁而终。
.
13
自我暗示
暗示对自身 可以发生积极作用, 也可以发生消极作用, 对生理和心理 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5
这就是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 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一个人在社会上 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暗示,也无时无 刻不在暗示他人,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发 生了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
6
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地了解 暗示吧!
.
7
一.暗示的定义 二.暗示的作用 三.暗示的方式 四.暗示的意义
.
14
暗示的意义
• 1.暗示在医学领域中的意义
• 近日在柏林举行的国际医学磁共振研讨会上,德国汉堡大学的研 究人员发布了这一研究结果。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磁共振 成像技术对19名健康的志愿者的大脑进行了扫描。在扫描过程中, 研究人员利用激光针扎志愿者的手。研究人员告诉志愿者,一种止痛 药膏已经抹在了他们的其中一只手上,而另一只手抹的是用于参照的 普通润手霜。
.
10
•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 实验:选择了一位相貌非 常普通又有些自卑感的女 学生,在她本人不知道的 情况下对班上的男同学说, 你们现在开始给这个女孩 子写信,称赞她的相貌, 表达对她的喜爱。
•
经过不长的时间,这
个女孩的确变得漂亮了而
且她真的赢得了一些男孩
子的爱慕。从照片上看,
与原来判若两人,而且更
.
19
但愿,人人都能主宰自己的情绪 ,并能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努力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和开朗 ,从而拥有美好生活!
更好的效果。
.
15
2.暗示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的意义
在体育竞赛中,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运动员最重要的 是树立必胜的信念,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实现积极的自我 暗示,稳定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周 围人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都会对运动员产生心理暗示,因 此在运动场上积极暗示显的尤为重要。
.
16
3.暗示在教育领域中意义
.
17
• 在智力方面,要通过暗 示使孩子相信自己是聪明 的,有创造力的
• 在心理素质方面,要通过 暗示使孩子相信自己是坚 强的、自信的、勇敢的、 有社会适应能力的。
• 在健康方面,要通过暗示 使孩子相信自己是健康的, 并且会越来越健康。同时 使孩子树立“健康光荣” 的新观念。
.
18
希望通过此次对暗示的讲解, 能对大家有所启迪,有时候人就是 通过不断的自己吓自己,达到让自 己选择退缩和放弃的最终目的,或 者让自己整天沉浸在阴影当中,这 样,自己便成了他人或不良意念和 想法的傀儡,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 都是一种损害。
•
但是,实际上,志愿者的两只手上涂的都是普通润手霜。当志愿
者相信他们手上涂的是止痛药膏时,他们表示感到手被扎的过程没那
么痛,而且大脑跟感觉疼痛有关的那部分区域也不活跃。
•
这一研究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即心
理暗示对于病人的潜在积极影响。安慰剂效应指的是在不让病人知情
的情况下服用完全没有药效的假药,但病人却得到了和真药一样甚至
你或许听过这些故事,但未必会去想其中的 道理。
.
4
•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 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 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 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 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 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 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操看行军的速度 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 着急,而且附近没有水源。曹操看了看 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 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 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 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 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 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 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 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 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 不由得加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