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谚语及解释

合集下载

经典的气象谚语带解释

经典的气象谚语带解释

经典的气象谚语带解释千百年来,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长期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看天经验,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气象谚语。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经典的气象谚语带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的气象谚语:早虹雨晚虹晴虹出现的位置,与太阳所在方向相反。

上午太阳在东,虹在西边。

下午太阳在西边,虹在东。

因天气系统运动的规律,是自向东移动,西边出现虹。

表明西边的雷雨区会移来,本地将有雨,东边有虹,表明雨区在东,它会东移出,就不会影响本地。

所以也叫东虹日头,西虹雨。

经典的气象谚语: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夏天,烈日当空,地面受到强烈的日光照射,使局部地区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并夹带大量的水汽上升,水汽升到天空变冷便凝结成云。

这种云叫做地方性的对流云,它的范围不大,又是移动的。

对流发展旺盛,便形成带电的雷雨云。

这种云在远处打雷下雨,我们就只能听到雷声。

在近处也只下场阵雨,一下子过去,雨过天晴,所以有雨不多。

也称未雨先雷,有雨不大。

经典的气象谚语: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在蔚蓝色的天空,有时可看到排列整齐而又紧密的白色小云片,好似鱼鳞,在气象学上叫卷积云。

卷积云一般出现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后只能维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

出现这种云,表明地上空有低压槽移近。

影响地面的天气,一般多靠高空的大气运动。

因此卷积云出现,是晴天向阴雨天气移换的时候。

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就是风雨的预兆,一般一两天内就会有风雨。

经典的气象谚语: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在春夏季节的傍晚,天空的西边,有象石山耸立的乌云迎接日,日落进云里就看不见了,群众叫乌云接落日。

这种乌云,是指浓积云或积雨云,这种情况大部是由高低空低气压系统造成的。

它的移动规律一般是自西向东的,所以会影响本地。

因此它移动速度的快慢不同,大都较慢,要明天才下雨,所以叫不落今日落明日。

关于气象的经典谚语

关于气象的经典谚语

关于气象的经典谚语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规律的学科,受到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

民间形成了许多与气象相关的经典谚语,这些谚语总结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认识,是人们研究天气的智慧结晶。

下面是一些关于气象的经典谚语。

1. “山高水长天气快,日落山高天气好。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如果山高、水长,那么天气会变化得很快。

而在晚上,若日落时山高天气好,那么夜晚的天气也会较好。

2. “燕南燕北飞两程,北蜂南蜂坐一枪。

”这句谚语表达了航行方向与风向之间的关系。

当燕子从南向北飞行的时候,说明北方的风势较大。

而当蜜蜂从北向南飞行的时候,说明南方的风势较大。

3. “东风不利西风好,南风不利北风好。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不同风向对天气的影响。

东风不利表示东风会带来不好的天气,而西风则相反。

南风不利表示南风会带来不好的天气,而北风则相反。

4. “前晚八个皂点腚,次日下午变轻风。

”这句谚语是用来预测天气变化的。

如果前晚有八个皂点眯的黑云出现,那么第二天下午会有变轻风的迹象。

5. “鱼跃龙门,虹过九天。

”这句谚语形象地描述了下雨后出现的彩虹现象,暗示着雨过天晴,天气转好的意思。

6.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句谚语比喻自己做事没有恒心和毅力。

在气象学中,这句谚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天气的变化无常,不容易预测。

7. “夏河水清无病毒,安份守己称座主。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夏天的河水清澈透明,没有病毒,说明天气稳定,适合安静的活动。

8. “秋冬四季防寒备暖,春夏日光防晒护眼。

”这句谚语提醒我们,不同季节应该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秋冬季节要防寒保暖,春夏季节要防晒护眼。

9. “雨后破晓温度高,初春日出寒气浓。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在雨后的破晓时刻,温度会比较高,而在初春日出的时候,寒气浓重。

10. “天高皇帝远。

”这句谚语用来形容天气好,天空高远,人们的心情也会变得舒畅开朗。

11. “黑云压城城欲摧。

”这句谚语形容黑云压在城市上空,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预示着即将有暴雨或暴风的来临。

气象谚语大全{意思}

气象谚语大全{意思}

气象谚语大全{意思}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

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解释:第一个:燕子低飞以前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有燕子窝,农民看见燕子都飞得很低,甚至快要贴着地面飞了,说明可能要下雨。

因为水汽增多后,飞虫的翅膀也会被水汽打湿,飞不高,所以燕子为了抓飞虫,也只能低飞。

第二个:蛤蟆乱叫我们知道农村水塘多,青蛙蛤蟆也多,平时的时候,蛤蟆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叫。

但假如下地干活时碰见大白天的蛤蟆乱叫,叫声忽高忽低而且伴有嘶哑声,多半是因为空气突然水汽增多,导致蛤蟆呼吸不顺畅,说明快要下雨了。

第三个:蚂蚁搬家农村的蚂蚁窝比较多,估计农村小伙伴们都撒尿淹过蚂蚁窝吧?蚂蚁在感应到空气变化要下雨之前,往往会集体从地处往高处迁移,在路上很是壮观。

第四个:水缸出汗以前农村没有自来水,农民都是用大水缸盛水。

如果看到水缸水线以下的外壁上有一层小水珠,说明天可能要下雨,因为下雨前空气中水蒸气增加,水缸水线下的外壁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凝集成小水珠,像是水缸出汗了!第五个:蛇过道蛇走过的痕迹,如果碰见这个蛇过道,那你就赶紧往家跑吧,因为大雨马上就要来到了。

看地上的痕迹,弯弯曲曲,必定是有条蛇刚过去了!老鼠窜来窜去,鱼儿频繁跳出水面,都是大雨前兆.云层如浪翻滚,可能会下急雨冰雹最高处的山峰顶上有厚重的云层覆盖,好像给山峰戴了一个帽子一般,在看东南方,那厚厚的云层飘过来了,出不了几炷香的时间,山会迎来一场电闪雷鸣的大雨。

有关天气的谚语及解释

有关天气的谚语及解释

有关天气的谚语及解释1. 随风而动,变幻莫测解释:天气是不可预测的,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就好像随风飘动一样,让人无法捉摸。

2. 春雨贵如油解释:春天的雨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就像油一样宝贵。

3. 塞北江南雨打风解释:指南方和北方的风雨交替,也形容天气变化莫测,忽晴忽雨的情况。

4. 冷风凛凛,深秋风解释:形容寒冷的风刺骨,像是深秋时的风一样凛冽。

5. 九月风刀不如过年寒解释:九月的风刀刮得很厉害,比过年的寒冷还难熬。

6. 逢冬冷尽春分平解释:冬天过去春天就会来临,冰冷的季节终将过去。

7. 不打不相识解释:形容两人彼此不熟悉,相互之间没有实质性的交流。

8. 和风细雨解释:形容天气温和,风细雨轻柔,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9. 五月冰雹,无年不打解释:五月时虽然是春季,但偶尔也会出现冰雹天气,让人防不胜防。

10. 一场春雨一阵风,一场秋雨一寒冬解释:春天下雨伴随着大风,秋天下雨则是迎接寒冷的冬季。

11. 初冬风不寒,秋风吹叶散解释:初冬虽然有风但并不感到寒冷,而秋风吹来却使树叶四处飘散。

12. 门外冷风急,心思渐沮丧解释:外面的寒风让人感到沮丧,情绪也受到影响。

13. 望天愁云满,春雨送日黄解释:看到天空满是乌云,意味着马上就要下雨了,春雨给太阳带来光芒。

14. 三伏天要有三盆水解释:表示三伏天非常炎热,需要用三盆水来降温。

15. 一场春雨一场寒解释:春雨过后往往会是一阵寒冷,气温剧烈变化。

16. 淅淅沥沥细雨,水渍泥污解释:形容下雨很小,沥沥细细,但是地面却被雨水弄得泥泞不堪。

17. 阴雨连绵,冬风凛凛解释:一直下雨,寒冷的冬风吹得刺骨,让人感到烦躁不安。

18. 花虽葬暗香,雨后涼风长解释:即使雨水覆盖了花朵的芬芳,但雨后清风依然能够吹散暗香。

19. 冷邪不招风解释:指寒冷的风会引发身体疾病,应该注意保暖。

20. 盛夏好预料,柔风黛绿天解释:夏天常常下雨,预计好夏季的天气,准备好应对的措施。

21. 阳春白雪,冷里带凝寒解释:春天下雪,虽然看似温暖,但实际上气温非常寒冷。

关于气象的经典谚语

关于气象的经典谚语

关于气象的经典谚语气象作为大自然的表现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对象。

气象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对农业、交通等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

人们对气象有着长期的探索和认识,形成了许多关于气象的经典谚语。

这些谚语通俗易懂,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和经验,反映了人们对气象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气象的一些经典谚语。

1. 晴则为雨,阴则为晴。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晴天的时候可能会下雨,阴天的时候也可能会放晴。

气象变化无常,常常出现着反常的情况。

在天气变化的时候,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的景象所迷惑,要做好应对突发气象变化的准备。

2. 三天晴,必有雨。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连续几天的晴朗天气往往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下雨。

这是因为气象系统具有一定的惯性,一个稳定的气象系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整和改变。

如果天气连续几天维持着同样的状态,那么很可能接下来就会发生气象变化。

当我们遇到连续的晴朗天气时,也要做好下雨的准备。

3. 东风不与西风争,兴亡自有定时来。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风向的变化往往是季节更替或气象系统转换的标志,是一种自然规律。

东风和西风时而交替,没有谁能永远占据优势。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面对自然的变化,人类只能顺应其发展的规律,不能抗拒。

在气象变化之下,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以适应自然的发展规律。

4. 天不作美,人为之兴。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天气如果不好,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

在气象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比如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增加保暖措施、注意饮食营养等等。

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努力,我们就能够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创造美好的生活。

5. 雷声大到南,雨不小到北。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雷声大的地方通常不会下大雨,而雨势大的地方通常不会有雷声。

这是因为雷声是由于高温空气和冷空气碰撞所产生的,而雨势大则是由于水汽大量凝结而形成的。

这句谚语也告诉我们,气象现象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逻辑规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气象现象来推断未来的天气变化。

气象谚语及解释

气象谚语及解释

气象谚语及解释导读:本文气象谚语及解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气象谚语及解释1、“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是说早晨东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预示有雨。

因为早晨吹暖湿的东南风,温度较本地空气为高,形成上冷下热,水汽易上升成云,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热,空气对流上升,更促使云层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从而可能使天气变为不风即雨的情况。

2、“山戴帽,大雨到”:山戴帽是说气压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顶形成云层。

至于是否会降雨,一般要视情况而定,如云逐渐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云逐渐抬升变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

3、“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4、“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

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

随着太阳照射减弱,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

因此,“太阳现一现”常预示继续阴雨。

这句谚语和“太阳笑,淋破庙”“亮一亮,下一丈”等谚语类同。

5、“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6、“云钩向哪方,风由哪方来”:云钩指的是钩卷云的尾部,出现在高空,有时上端有小钩,也有排列成行的。

上端小钩所指,是高空风的方向,而高空风往往又与地面相联,所以根据云钩方向大体可测知风的来向。

7、“云吃雾下,雾吃云晴”:见到雾之后来了云,可能低气压要来临,是要下雨的兆头。

反之,如云消雾起,表示低气压已过,晴朗天气即将来临。

8、“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

5条与天气有关的谚语及原理

5条与天气有关的谚语及原理

5条与天气有关的谚语及原理《5条与天气有关的谚语及原理》一、“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老一辈人说起这句谚语。

原理其实是和大气中的水汽与光线折射有关呢。

早晨出现朝霞,说明西边天空有云,而且这种云很可能是厚云。

西边的厚云随着大气环流的运动,很可能在几个小时后就会移动到本地,而云是水汽聚集的结果,往往预示着即将有降雨天气,所以不适合出门远行。

晚霞则恰恰相反。

当傍晚出现晚霞的时候,说明东边有云。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系统是自西向东移动的,东边的云已经在我们的东边,那就意味着本地未来一段时间内,天气相对比较晴朗,所以可以放心地出行,也就是“晚霞行千里”啦。

就好像一个送信的使者,早晨看到西边有“信号”(朝霞),那坏天气这个“客人”可能就快来了;傍晚看到东边有“信号”(晚霞),那坏天气这个“客人”已经走远了,本地是一片安宁。

二、“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日晕和月晕是非常奇妙的气象现象。

日晕就是太阳周围出现一圈光环,月晕就是月亮周围有光环。

这光环其实是由高空中的冰晶折射和反射太阳光或者月光形成的。

当出现日晕的时候,说明高空中存在大量的冰晶。

这些冰晶就像一个个小小的三棱镜,把太阳光折射出一个光环。

而这么多的冰晶往往是冷暖空气交汇的结果,冷空气下沉,暖空气上升,水汽在高空凝结成冰晶。

这种冷暖空气交汇的局面往往不稳定,很容易带来降雨天气,而且通常在半夜三更的时候就可能开始下雨了。

月晕的原理和日晕相似。

看到月晕,也是高空有冰晶的表现,这预示着天气系统不稳定,随着时间推移,到了第二天中午左右就可能会起风了。

我还记得有一次晚上看到月晕,当时还觉得月亮特别美,周围像围了一条神秘的纱巾。

结果第二天中午,风就呼呼地吹起来了,才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谚语的神奇。

三、“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钩云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小钩子挂在天上,这种云在气象学上叫做钩卷云。

钩卷云一般出现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的前面。

就像两军对垒,钩卷云是冷空气派出的先头部队。

气象谚语天气预报小知识

气象谚语天气预报小知识

气象谚语天气预报小知识
气象谚语是人们通过长期的天气观察和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是一种反映天气变化的语言。

对于天气预报来说,气象谚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象谚语及其含义,帮助大家更好地预测天气。

1. 燕子低飞,天气转凉。

燕子是夏季的代表性鸟类,当它们低飞时,说明空气中的温度已经下降,天气将要转凉。

2. 蚯蚓爬到地面,说明天气将要变坏。

蚯蚓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生物,它们能感应到空气中的变化,当它们爬到地面时,说明天气将要变坏,可能会下雨、刮风等。

3. 风从东方来,病从西方起。

东风为湿气之风,容易带来病菌,因此当东风刮时,要注意预防疾病的发生。

4. 雨后见虹,天晴了。

雨后出现彩虹,意味着天气已经放晴,雨水已经过去,可以安心出门。

5. 雾霾越大,天气越冷。

雾霾主要由大气污染物和天气条件共同作用形成,当雾霾越大时,说明空气质量越差,天气也越冷。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气象谚语及其含义,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天气预报知识。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谚语及解释一、看风测天天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

”,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

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

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

“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

二、看云测天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

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

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

”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

“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

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

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

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

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

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

三、看雨测天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

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

“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

四、闻雷测天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

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

“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

“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

五、看雾测天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

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

“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

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

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

六、看天象测天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

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

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

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七、看物象测天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来预测天气。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将要下大雨。

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不会下雨。

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暂不会下雨。

“蛇过道,大雨到”、“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蚂蚁垒窝天将雨”、“蚯蚓封洞有大雨”、“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来来临”、“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

这些测天经验,几乎家喻户晓。

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低、湿度增大的生理反应。

在晴天转雨时,人们感到闷躁,疲倦不适。

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都预示天要阴雨。

八、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有许多天气谚语是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

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坏了初二三,半月不得干”、“要知未来瘫不瘫,就看农历二十三”(瘫指下雨)、“月逢初四雨,一月晴九天”、“大旱难逃五月十三”、“六月六晒龙袍,淋破龙袍反晒四十五天”(指六月六下雨后期阴雨天数多)等。

为什么这些关键日的天气易出现变化呢?人们经过长期的观测总结发现:冷暖气团经常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

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月亮的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

九、3个月韵律测气候相距一定时间两种天气气候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联系,气象学上把这种联系叫做韵律。

许多作天气气候预测的天气谚语是属于韵律性质的。

3个月韵律表现为季节之间的联系,例如:⑴“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⑵“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长”。

⑶“秋水纷纷,冬雪满天”、“秋有旱,冬有冰”。

⑷“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雨”。

⑸“春雪百日雨”。

这些天气谚语,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联系,气象工作者用这些谚语作气候预测先要进行大量的谚语验证工作,再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据。

十、5个月韵律测气候许多天气谚语反映天气气候5个月的变化和联系,大约相隔一个季节。

例如:⑴“不得春风,难得秋雨”、“春有几次大风,秋有几次大雨”。

⑵“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九九南风伏里旱”、“四九南风伏里旱”。

以上两组天气谚语主要是根据冬春冷空气活动来预报5个月(150天)左右的降水天气。

我们曾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查1月份冷空气活动与6月份降水的联系,发现26次冷空气活动,23次在以后的150天左右有降水过程,占88%,降水过程平均为3天。

由此可以看出,用5个月韵律预测气候变化,可靠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游丝天外飞;久晴便可期”:游丝天外飞指毛卷云。

这种云孤立地出现,一般说明高空比较稳定;如果云不是系统地增多变厚,一般预示天气继续晴朗。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钩云即气象上的钩卷云。

钩卷云出现后往往有低气压或明显的低压槽移来,要下雨了。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鱼鳞天指卷积云。

这种云也是下雨或刮风的征兆。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鲤鱼斑指透光高积云,往往是高气压控制下的征兆。

故一般短期内天气仍晴好。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往往出现在低压槽的前部,表示空气不稳定,要下雨。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指太阳下山时,西边天空的乌云接住太阳,并且乌云自西向东移动,预示当天夜里要下雨。

“西北开天锁,明朝太阳大”:在下雨或阴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有一块蓝天出现,称“开天锁”。

它预示很快就要雨止云消。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出现霞,预示天气要下雨;傍晚出现霞,预示天气晴朗。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两层云或者几层云移动方向不一致,说明这几层风向不一致,它通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面附近,故预兆要下雨。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春季或者春夏过渡时期在下雨的日子里,中午云层一度裂开,太阳露一露,但不久云层又聚积变厚。

这通常是对流日变化所造成的暂时现象,阴雨天气仍将继续维持。

类似的谚语还有“太阳笑,淋破庙”、“太阳现,三天不见面”、“亮一亮,下一丈”等。

“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少”:“乱云”指天空云多,上下有几层。

“绞”指云系又不稳定,扰动性大,上下对流旺盛。

这些现象预示风雨要来临了。

“馒头云,晒死人”:天上出现象馒头一样的云(淡积云),预示短期内天晴。

“梭子云,定天晴”:梭子云指荚状高积云,这种云如果云量少,变化不大,预兆短时期内天晴。

“云向东,一场空;云向南,雨成潭;云向西,披蓑衣;云向北,雨没得”:从云的走向来预示晴雨。

云向东、向北移动,一般不会下雨;云向南、向西移动,预兆要下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云盖住山顶,叫“山戴帽”。

云层挡住山腰,可见山顶,叫“云拦腰”。

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故兆雨;拦腰的云,一般都是由于夜间冷却生成的地方性云,云层不厚,故兆晴。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太阳从云层的空隙中射下来,称“日射脚”。

傍晚出现日射脚,说明对流作用强烈,预兆未来要下雨。

“天上赶羊,地下雨不强”:“天上赶羊”指碎积云。

这种云一般不会下雨,即使下也是很小的雨,一扫而过。

“悬球云,雷雨不停”:夏天,在乌黑的雷雨云的底部有时是波浪形状,出现象悬球状的云,预示雷雨大而强,常伴有短时间的偏北大风。

“东虹口头,西虹雨”:虹出现在东方,预兆天晴;虹出现在西面,则预兆要下雨。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白天太阳旁出现晕环,预兆半夜前后要下雨;晕环出现在月亮周围,预兆不久要刮风。

当然日晕不一定只兆雨,月晕不一定只兆风,只是说明天气将转坏。

“日出胭脂红,无雨便是风”:早晨太阳初升时,天空中出现胭脂一样红的颜色,说明水汽增多,预兆风雨要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