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黄梅说你听
黄梅戏作文优秀9篇

黄梅戏作文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梅戏作文优秀9篇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你会怎么写黄梅戏呢?下面是本店铺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9篇《黄梅戏作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黄梅县县歌《黄梅飘香》评歌曲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香曲好听口常开——评黄梅县县歌《黄梅飘香》石雪峰近年来,黄梅城乡到处在传唱一首名为《黄梅飘香》的民歌,大家都把它当作县歌来传唱,其普及的程度不亚于当年的《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但个中没有丝毫行政干预手段,完全是男女老少自愿的由衷的歌唱。
《黄梅飘香》(以下简称《香歌》)歌词共四段:说黄梅,赞黄梅,佛教禅宗发源地。
东山白莲展玉容,西山碧流生灵气。
一方名寺开先河,天下禅林奠宏基。
四祖五祖飘古香,佛教大事问黄梅。
说黄梅,赞黄梅,黄梅挑花发源地。
根根银针多灵巧,缕缕彩线出神奇。
诗情画意任我描,吴风楚韵收眼底。
四乡八里飘花香,万千巧手绣黄梅。
说黄梅,赞黄梅,黄梅戏曲发源地。
田歌畈腔采茶调,村村塆塆皆有戏。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唱段戏抖个抖音文案

唱段戏抖个抖音文案1.唱一曲黄梅,配一段文案,领略戏曲风采,传承黄梅文化,人生不过一场戏,台上台下并无异。
2.唱一曲黄梅戏,配一段文案,领略戏曲风采,传承黄梅文化,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转瞬就是一生,要珍惜当下。
3.今天给大家唱段苦情戏,孟姜女哭倒长城!4.唱一段儿老爸的经典戏,戏曲传承,我们一起努力。
5.百听不厌,《女驸马》经典唱段,让你爱上原汁原味的黄梅戏6.豫剧《对花枪》选段,唱的真不错,字正腔圆的韵味十足。
7.把一折非好听的唱段儿分享给大家,喜欢的可以对个口型8.曲剧《陈三两》选段,听此言好似万把钢刀刺我心。
9.秋江河下水悠悠,越听越想听的一段戏曲,大家是否和我一样喜欢呢?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10.悲欢离合靠它演绎,欢喜悲戚是戏剧;眼前戏,腔缓急,一折演得淋漓。
世界戏剧日,勿忘那一幕幕经典的演绎,让我们把中华戏剧传递下去!11.生旦净末丑,锣鼓声相递;又见彩绣鲜衣,京腔忙唱起。
一出欢喜,一出悲戚,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世界戏剧日,让我们细细品味戏剧里无穷的魅力!12.戏剧舞台真精彩,爱恨情仇在其间。
喜怒哀乐真情感,人间百态演不完。
音乐优美调悦耳,脸谱变化有内涵。
世界戏剧日,爱戏剧,扬国粹,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13.一尺水袖甩出嗔怒哀怨;一根藤条转眼万里回还;一张桌子拜祭世间冷暖,一个大幕掩映天上人间。
戏剧迷离奇幻,也是心灵的翻版。
世界戏剧日,愿戏剧无限美好,祝生活华彩万般。
14.台上一身功,台下十年功。
台上台下一个人,戏内戏外不轻松。
要想取得成功,必定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世界戏剧日,提醒你工作努力,生活才能获得幸福!。
湖北十大难懂方言排行榜

湖北⼗⼤难懂⽅⾔排⾏榜 湖北地理位置适中,南来北往的交融使得湖北话不能独⽴⾃成体系,因⽽并没有⼀个整体的区域性代表性语⾔。
按照学术意义上的划分湖北话应该属于北⽅官话。
由于受到周边的影响,湖北⽅⾔⼤致可分为三区,即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区和赣语区。
⼗、襄樊话 ⼗、襄樊话 主要包括襄樊地区,⼗堰部分地区⽅⾔、随州话、以及荆门部分⽅⾔ 难懂指数★ 该地区⼤部分⽅⾔属于西南官话鄂北⽚,但是由于扼守荆要,是南下的⼀条必经之地,⼈⼝流动相当频繁,所以受到中原官话得影响⾮常⼤,跟河南⽅⾔相似程度很⾼,⼈说应该由西南划⼊中原。
该地区⽅⾔与普通话⽆多少差异,外地⼈基本听得懂。
九、江汉平原⽅⾔ 九、江汉平原⽅⾔ 主要包括天沔潜三地⽅⾔、荆州地区⽅⾔、荆门话 难懂指数★☆ 该⽅⾔流通于⼴⼤的江汉平原地区以及周边部分地区,江汉平原⽅⾔跟普通话也⽆多⼤的差异,但是部分发⾳带了浓厚得荆楚特⾊,尤其是该地区居民说那塑胶普通话甚是搞笑,⼤家应该听过汪涵说的塑胶普通话吧,虽然是湖南的,但是跟该地区的完全⼀样。
⼋、宜昌话⼋、宜昌话 主要包括宜昌地区⽅⾔、恩施话、⼗堰话 难懂指数★☆ 该⽅⾔是中国使⽤⼈⼝最多的⼀个⽅⾔⽚------西南官话成渝⽚,由于该地区与巴蜀地区交界,除了部分苗族外,其他得少数民族以及汉族说得⽅⾔完全可以互通,⽽且外地⼈也是完全听得懂,具有浓郁得鄂西特⾊和巴蜀特⾊,最熟悉得莫过于恩施民歌《龙船调》,那句经典的对⽩:“妹娃⼦要过河(活),四哪个(过)来推我嘛?” 七、武汉话七、武汉话 主要包括武汉市区的⽅⾔(汉腔) 难懂指数★★ 武汉话,对于湖北⼈来说,哪可是相当得熟悉了,只要是个湖北⼈也能随⼝说上⼏句,因为湖北的电视台等各⼤新闻得⽅⾔节⽬全部都是⽤武汉话来说的。
武汉话⽐较好懂,武汉话在湖北可以说是个⽅⾔岛,在民国初就消失⼊声,不过武汉话有时候语速很快,如果⼀个北⽅⼈第⼀次听武汉⽅⾔,可能也听不懂多少的。
武汉话不同于成都话得最⼤特点是武汉话语速快。
黄梅戏发展调查报告

安徽安庆黄梅戏调查报告安徽安庆黄梅戏简介:2006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黄梅调或采茶戏,是自唱自乐的民间艺术。
它发源于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黄梅戏用安庆方言念唱,明快淳朴,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
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真实活泼。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吸引观众。
黄梅戏是古皖大地的地方戏种,同京剧、越剧、川剧、评戏南方并称为我国的五大戏种,享誉华夏。
黄梅戏已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
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地以及香港特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发展成对全中国有影响力的剧种,并扬名海外。
因为,我常常听黄梅戏,有人说我喜欢黄梅戏;因为有人说我喜欢黄梅戏,我似觉自己真的与黄梅戏有缘。
我也曾问自己,为什么喜欢黄梅戏?到底与黄梅戏有什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完全是偶然的:12岁那一年,母亲的同事送我们全家三张黄梅戏票,是韩再芬的《徽州女人》,母亲决定去看看,父亲当时不在家,母亲便叫上一位同事同去,而那剩下的一张戏票不好处理,又不想浪费,我便说去看看吧。
假如,我存心要和黄梅戏结缘,就不会说上面的话,而可以找到种种牵强附会的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他的淳朴自然,或者说我爱他的悠扬婉转,抑或是因为有马兰、吴琼等优秀演员,作为自己爱戏的理由。
即便要找出三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也很容易。
也许,我也曾经说过“我爱黄梅戏”之类的话,但这话是随缘的。
说实在话,我向来对戏曲无多大爱好的;既有之,亦无执着。
我出生在一九八七年,长在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戏曲市场空前不景气,戏曲艺术氛围很淡的环境之下,不像上个世纪那样,有很多人看戏,我这样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听戏看戏的更是少之又少了。
高中黄梅戏说明文600字

高中黄梅戏说明文600字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戏剧就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中华大地上闪闪发光。
戏剧是中华民族特有艺术文化。
千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
它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是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
它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而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
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罗帕记》、《慈母泪》、《三搜国丈府》、《荞麦记》等。
其中以《天仙配》最为著名,先后改编成为电视剧,电影。
《天仙配》主要讲述了七仙女厌恶天宫岁月的冷清,对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就不顾森严天规,奔向人间。
槐荫树下遇到了董永,倾诉衷曲,二人于是结为夫妻。
两夫妻正向往未来,憧憬幸福,忽闻玉帝旨意,令七仙女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仙女不得已与董永分别……“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段唯美的爱情,完全的融入到了那优美动听的黄梅戏中,让观众赞叹不已,心旷神怡。
黄梅戏,演的是淳朴,唱的是淳朴,说的还是淳朴……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戏中懂得了朴实,像泥土一样,毫无杂质。
“黄梅戏”,大家一定很熟悉。
现在,黄梅戏以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
今天,我算是初次看黄梅戏。
首先是一个小品展现在我的面前。
随后,今天的戏曲开始了。
故事是这样的:薛老爷的大夫人不会生小孩,薛老爷又娶了二夫人,二夫人很快便怀上了孩子,大夫人很是嫉妒。
正好,薛老爷上京赶考,大夫人就想乘机虐待二夫人。
老爷走后,大夫人将二夫人锁在磨房之中,天天叫她磨面粉。
时不时还用鞭子抽打,有一次,大夫人打骂完后,又狠心地用力踢了一脚二夫人的肚子,疼得直叫唤。
黄梅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5篇

黄梅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5篇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黄梅戏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黄梅戏作文【一】安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就要属黄梅戏了,如果大家提到黄梅戏,那么一定就会联想到安徽。
那么黄梅戏到底是什么呢?其实黄梅戏就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原来叫“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中期再皖、鄂、赣三省领地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黄梅戏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走进了世界;用戏曲之音乐精华,独特的风格推崇者艺术;将表演质的细致、真实和活泼呈现给了观众。
黄梅戏的出场人员丰富有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
也有年龄大的人物正旦、老生、老丑等等。
黄梅戏的作品数量繁多,有大戏小戏之称,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
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
小戏大都则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黄梅戏的类别还有花腔和平词两种: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
平词,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叙述、抒情,韵味丰富。
如行云流水。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传统的基础上大大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加强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来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质的升华,旋律更为优美,影响更为扩大,黄梅戏从乡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
安徽的黄梅戏是我们的骄傲和光荣,面对新世纪,我们寄希望于新一代黄梅戏传人用青春、美丽和智慧,创造新的灿烂……黄梅戏作文【二】以前,我老觉得黄梅戏、京剧非常老土,而且只适合那些老年人唱。
但是,自从那次排练后,我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同学的奶奶让我和同学一起去学唱黄梅戏。
听了这个消息,我犹如打了霜的茄子——焉了,而且我从业没有唱过这些戏,总认为自己唱不好。
而这次却让我去唱,岂不是自讨苦吃?我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排练的地方,刚进门,只见里面早已人山人海,把整个居委会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是老奶奶!我紧张地想:这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训练的,我等会儿唱不好,岂不是出尽洋相!开始上课了,由于我们这几个“插班生”一点也不会,于是便傻呆呆地坐着,听他们唱。
黄梅戏调查报告

黄梅戏调查报告篇一:黄梅戏发展调查报告安徽安庆黄梅戏调查报告安徽安庆黄梅戏简介:20XX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黄梅调或采茶戏,是自唱自乐的民间艺术。
它发源于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黄梅戏用安庆方言念唱,明快淳朴,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
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真实活泼。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吸引观众。
黄梅戏是古皖大地的地方戏种,同京剧、越剧、川剧、评戏南方并称为我国的五大戏种,享誉华夏。
黄梅戏已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
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地以及香港特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发展成对全中国有影响力的剧种,并扬名海外。
因为,我常常听黄梅戏,有人说我喜欢黄梅戏;因为有人说我喜欢黄梅戏,我似觉自己真的与黄梅戏有缘。
我也曾问自己,为什么喜欢黄梅戏?到底与黄梅戏有什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完全是偶然的:12岁那一年,母亲的同事送我们全家三张黄梅戏票,是韩再芬的《徽州女人》,母亲决定去看看,父亲当时不在家,母亲便叫上一位同事同去,而那剩下的一张戏票不好处理,又不想浪费,我便说去看看吧。
假如,我存心要和黄梅戏结缘,就不会说上面的话,而可以找到种种牵强附会的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他的淳朴自然,或者说我爱他的悠扬婉转,抑或是因为有马兰、吴琼等优秀演员,作为自己爱戏的理由。
即便要找出三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也很容易。
也许,我也曾经说过“我爱黄梅戏”之类的话,但这话是随缘的。
说实在话,我向来对戏曲无多大爱好的;既有之,亦无执着。
我出生在一九八七年,长在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戏曲市场空前不景气,戏曲艺术氛围很淡的环境之下,不像上个世纪那样,有很多人看戏,我这样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听戏看戏的更是少之又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黄梅说你听作者:石雪峰来源:本站原创阅读:224 更新:2011年09月20日如若将全国所有行政县市比作满天星斗的话,那么黄梅县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
黄梅之星闪闪发光,是因为黄梅文化灿烂辉煌使然。
黄梅戏曲、黄梅佛教、黄梅挑花、黄梅武术、黄梅楹联、黄梅诗词、黄梅废名田园文学、黄梅周濯街神话故事、黄梅蔡山晋梅、黄梅长江第一龙等名扬四海的十大文化,如一串晶莹玲珑的珍珠,让你目不暇接。
说黄梅十大文化闻名天下这并非自吹自擂,不信你打开互联网,任意点击上面任何一个词条,你会发现黄梅这十大文化真的如雷贯耳。
黄梅因了这十大文化,至今已获得“戏曲之乡”、“佛教之乡”、“挑花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神话故事之乡”等多个头衔。
一个县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精品也就了不得了,而黄梅竟达十个之多,这还不特别的令人咋舌么?黄梅文化底蕴深厚,留下的文化瑰宝多之又多。
县政府公布的一份文件称,全县共有国家、省、市、县四级文物保护单位253处,文物藏品7000多件。
2006年,国务院公布全国第一批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黄梅县的黄梅戏和黄梅挑花双双名列其中。
稍有点行政区划常识的人就会知道,这是十分难得的,因为,全国有2000多个县份,平均一个县0.4项都不到,黄梅却独占其二。
而列上省市县三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就多得不可胜数了。
黄梅文化外延之广、内涵之深,是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无法比拟的,难怪名家感叹,黄梅文化颇似华夏文化的缩影哩。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这些都是吃的用的,是物质的,有特色;黄梅也有三宝,黄梅戏曲、佛教禅宗和黄梅挑花工艺,这些都是听的想的看的,都是文化艺术,是精神的,也有特色。
这里就黄梅三宝说来与你听听,请你也给品品,看是不是宝贝如何?提起黄梅戏,想必你就能随口溜出个“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多么甜润多么婉转的旋律啊,真不愧为全国流行剧种呢。
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北部山区。
黄梅县因境内黄土山上多生黄梅树而得名,黄梅戏因起源于黄梅县而得名。
黄梅戏当初就像一个黄毛丫头并不被人看好,后来才出落得婷婷玉立,人见人爱。
它萌发于明末,起根发苗时还没有大号,乳名就叫采茶戏、黄梅调、黄梅腔等,是境内青年男女上山采茶、砍柴时因情而生的互答对唱。
其曲调柔和,婉转清新,因易于传唱,很快便从北部山区传到南部长江冲积平原上,再后来随着逃水荒的艺人流播到周边十多个省数十个地区几百个县市,最终在安徽安庆地区发展壮大,并由严凤英、王少舫等杰出艺术家用《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等多部经典剧目将其推向高峰。
是此,麻烦也就衍生出来,——安徽唱响了一出黄梅戏,湖北却失去了一个黄梅县。
因为在国人的思维定势中,既然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那黄梅县一定就是安徽属下的一个县份了,所以一些想当然的角儿在给黄梅人写信时,毫不犹豫地在黄梅县前冠以安徽省。
好在邮差见怪不怪,否则那些信件是要被退回发出地的。
全国解放后,黄梅县大力推陈出新黄梅戏,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1958年,黄梅县黄梅戏剧团在武昌向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黄梅戏折子戏《过界岭》,毛泽东看得饶有兴致,肯定剧中人物张二女和於老四有反封建礼教精神,给全剧以高度赞扬,并形象地惋惜说,黄梅戏是被大水淌到安徽去的。
2006年,黄梅戏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黄梅戏已与京、越、豫、评并称华夏五大剧种,旋律在神州城乡到处回荡。
一个剧种在全国被广泛传唱,并且长盛不衰,这是黄梅人对中华文化的最大贡献之一。
黄梅第二宝,就是黄梅佛教。
大家知道,“天下名山僧多占”,黄梅佛教之有名,首先得力于黄梅到处是名山,而今禅宗四祖、五祖道场地之双峰山和凤凰山便跻身九州名山之林,前者是燕窝风水地,后者是凤凰风水地,这都是为历朝历代建筑风水大师所肯定的。
当年,菩提达摩祖师由印度来中国传教,自为初祖,后传至六祖,而四祖、五祖两个大菩萨便选择黄梅的两座名山作为卓锡之地。
佛教在印度清规戒律多如牛毛,不易传播,而东移中国后,高僧大德们对其进行了大量改革,将其衍生成许多支脉流派,其中数达摩祖师亲传下来的禅宗香火最旺。
禅宗传至四祖和五祖时再行重大改革,特别是出生于黄梅的五祖弘忍大菩萨更是将繁锁的佛教简化成“见性成佛”,即不问过去作恶多少,只强调从今日开始行善“立地成佛”即可,也就是“顿悟”了便可成佛。
他创立东山法门,提倡农禅并举,自食其力,使广大僧人摆脱了仅靠化缘而生的依附与约束,并把一切生产生活之劳作都作禅来修行,这就使禅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响应者众。
四祖、五祖在宋代鼎盛时各有庙宇千余间,僧众达两三千人。
此后四、五两祖,香火日盛,四海来朝,闻名天下,黄梅也就被称为“小天竺”,至今有“蕲黄禅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之说。
佛教禅宗在黄梅有很多传奇传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金瓶梅》、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任继愈先生的《中国哲学史》、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这些宏篇巨著上都有精彩的记述。
禅教在中国的信徒之多,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之深之广,是任何一教无法比拟的。
黄梅东山法门在中国佛教史上、中国哲学史上、中国思想史上、中国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化发展与繁荣走向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这不又是黄梅人的贡献么?还有第三宝就是那个黄梅挑花。
这个挑花就更神奇了,用一块布几支线一根针就能幻化出价值连城的手工艺术品来,这是许多人始料不及的。
黄梅挑花,整个工艺说它复杂它也很复杂,未入门者无从下手;说它简单它又简单不过,黄梅人管它叫一针一线的艺术。
这个挑花呀,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
它用针将五彩丝线挑绣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
其产品最初为头巾、衣边、门帘、帐沿、床围等,是民间妇女用来外出打扮和装饰居室的。
千百年来,经过黄梅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精挑细作,工艺日臻完善,至近代更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思、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瞩目于世。
其构图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山水田林,乃至神话戏曲故事都凝聚了黄梅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一方小小挑花,你可别看走眼了哦,可有艺术价值哩。
1938年,它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又捧回了波兰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奖,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众多湖北工艺品中亲自选其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
改革开放以来,它又多次作为国家和湖北地区的工艺品代表作赴国外巡展,受到广大观众、顾客的青睐和各路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誉它为“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
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今的黄梅挑花产品呀,整体设计更加精巧,图案色泽更加亮丽,外观修饰更加考究,既蕴含古朴神韵,又洋溢时代风采,已成为人们装潢居室、馈赠亲友、增值收藏的高档艺术品了呢。
话说到这里,读者不禁产生出疑问,黄梅一个区区1701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县,何以打造出这么多的文化瑰宝来着?这也是有独特根由的,不妨也听我给你说说。
独特的地缘和富庶的经济为黄梅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黄梅地处鄂东边陲鄂皖赣三省结合部,素有楚尾吴头之称。
万里长江从其南侧奔腾而过,在此沉淀形成巨大的冲积平原。
境内河网密布,士地肥沃,气候宜人,出产丰富,尤其盛产粮棉油猪鱼茶,古来便是殷实之地,“收获一年,人穿绸缎,狗穿衣裳”的民谚,是周边人羡慕黄梅人日子鲜活的见证。
黄梅古来就是我国东西水路南北陆路交通要冲,今日交通更加便捷,有京九、合九两条铁路并轨向南,有银福、沪渝两条高速公路辐射四方,有105国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一个县拥有这么多交通动脉,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独特的区位、发达的交通,富庶的经济为黄梅文化繁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早在新石器时代甚至更前,这里就有众多人口繁衍生息,并创造出灿烂的文化,上个世纪90年代在其濯港地区发掘出的6000多年前焦墩卵石摆塑龙就曾轰动世界。
而这一基础又将各路文化信息源源不断地汇集融合到了黄梅,并在这里不断地积淀、发酵,再积淀,再发酵,滋生成长,形成流派,直至产生出这些无与伦比的文化精品。
民众积极参与和极富首创精神是黄梅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
黄梅人文化参与意识极强,古来便崇文尚武,男女老少皆是行家里手。
以黄梅戏为例,这个县从山头到湖尾,从城镇到乡村,到处都有黄梅戏草台班子,经常是不化妆不搭台,随时随地唱起来。
县人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且有板有眼,所谓“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是也。
黄梅人文化兴趣还十分广泛,不信,你走在路上,随便搭讪一个黄梅人看看,此人准能出口成诵,眨眼间就丢出一首好诗来,转背还能即景生情对出工整的对联,至于那神乎其神的民间神话故事呀,则一讲一大串,没完没了。
黄梅还是岳家拳的发源地,有十男九打的说法。
黄梅人所称的“打”即是会拳脚有武功,那些玩武的后生哥,一路岳家拳耍下去,定会叫你眼花缭乱、喝彩不止,而大姑娘小媳妇的挑花手艺,你看着看着就会出神化入、击掌叫绝。
黄梅学生伢还极会读书,考个大学不费吹灰之力,升学率高那是早在全国是出了名的。
黄梅人首创精神强,凡事敢为人先,历朝历代发明创造极多。
黄梅人又爱建言立论发表意见,著述也丰,每年经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多达几十种。
所有这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自古淳厚民风倡导的结果。
在黄梅流传的民间故事中,有大量的篇章说的是以吟诗作对择偶、唱戏相亲、婆媳姑嫂比挑花、兄弟叔伯论武功的故事。
这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能量是十分强大的。
在黄梅的领导讲话和工作报告中,运用诗词、楹联和戏曲故事来说明问题比比皆是,文件报告标题炼字选词讲究平仄对仗,那在全省全国都是出了名的。
总之,这些都是“性相近,习相染”所致,就像温州人会做生意一样,黄梅人就会舞文弄墨。
政府支持、社团推动为黄梅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自古以来,黄梅不论新旧政府,都爱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比赛,并给优胜者发奖。
每年不论年成好坏,春天是最热闹的季节,戏是要唱的,拳是要耍的,龙灯是要赛的,文化年直要闹到“蛤蟆叫咚咚,家家户户浸谷种”方才罢休。
2005年,中共黄梅县委、黄梅县人民政府就给五位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者披红挂彩,颁发“特别贡献奖”。
政府的看重,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于是许多文化人朝思暮想获此殊荣,他们便组成了许多社团,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夺魁。
黄梅的剧团、诗社、联苑、武馆、说书场、故事会、挑花工艺厂家到处都是。
仅正儿八经由县民政局登记在册的诗社就有20多家。
各类文化人在这些社团的组织下,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其文化就不断推陈出新。
专家学者的集成润色是作品质量不断提升乡土文化不断延续的关键。
黄梅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一批文化精英。
在《黄梅县志》中,可以找到名姓的大和尚、大作家、大戏剧家、大书法家、大诗词家、大楹联家、大故事家、大记者、名编辑、名拳师、名挑花能手就有几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