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白事行礼
《农村丧事礼仪》

《农村丧事礼仪》兴,跪,叩首,兴,兴揖,跪,叩首,兴,兴揖,跪,叩首,兴,兴揖,跪,叩首,兴,兴揖,执事者引谭夫子,求三牲大贡,兴揖,移到内案,兴揖,跪,执事者进牛肉,献牛肉,进猪肉,献猪肉,进羊肉,献羊肉,伏俯,兴,兴揖,复祭位,谭夫子跪,全场皆跪,司乐者用“九月九的酒”歌曲,作初献乐……乐止,执事者引谭夫子,行初献礼: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四叩首,兴,兴揖,执事者引谭夫子求“小三牲贡品”:兴揖,移到内案,兴揖,跪,执事者“进鸡肉,献鸡肉,进鸭肉,献鸭肉,进鱼肉,献鱼肉,”伏俯,兴,兴揖,执事者引谭夫子复祭位,谭夫子跪,合场皆跪,司乐者用“纤夫的爱”歌曲作中献乐……乐止,执事者引谭夫子行中献礼: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四叩首,兴,兴揖,执事者引订夫子求各项小菜及饭食,兴揖,移到内案,兴揖,跪,执事者进小菜,献小菜,进饭食,献饭食,进茶,献茶,伏俯,兴,兴揖,执事者复祭位,谭夫子跪,合场皆跪,司乐者用“水浒好汉歌”作三献乐……乐止,执事者引谭夫子行三献礼: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四叩首,兴,兴揖,执事者引谭夫子移到跨案,兴揖,跪,叩首,兴,兴揖,执事者引谭夫子移到香案前,兴揖,跪,执事者进酒,献酒,再进酒,再献酒,三进酒,三献酒,伏俯,兴,兴揖,跨左案,兴揖,跪,叩首,兴,兴揖,复祭位,谭夫子跪,合场皆跪,执事者闭门户,撤灯烛,分神食,利烧酒,神坐神餐,神餐其食,神餐侑([yòu古同“宥)食,司乐者用“豫剧选择段作侑食乐”……乐止,执事者引谭夫子兴,合场皆兴,执事者引谭夫子行侑食礼:兴揖,跪,叩首,兴,兴揖,跪,叩首,兴,兴揖,跪,叩首,兴,兴揖,跪,叩首,兴,兴揖,执事者引谭夫子移到香案前,兴揖,跪,执事者进金银,献金银,焚金银,焚文化财,伏俯,兴,兴揖,复祭位,执事者引谭夫子行金银礼,兴揖,跪,叩首,兴,兴揖,跪,叩首,兴,兴揖,跪,叩首,兴,兴揖,跪,叩首,兴,兴揖,跪,全场举哀。
……。
农村丧事礼仪礼节.doc

农村丧事礼仪礼节丧事礼义礼节凤凰单展翅,凤凰双展翅两种礼,怎么行?还有八仙过海,郭子仪带子上朝。
每一个地方都有一种地方风俗,今天因参加一亲戚的葬礼,发现很多同龄人都不知道跪拜礼仪。
有感而发,向大家分享我知道的,探讨我所不知道的。
白事也就是农村所说的死人所办的丧事。
具体规矩太过繁杂,这里就不说了,现在主要说一下我所知道的所有关于白事所行礼的礼节及注意。
注意1:在行礼时都需要上奠,就是在供桌前行礼,先行一揖礼,跪下,转接上奠所转物品。
第一个为香:意为香火传递,禁断香。
第二个为箸,意为衣食传承。
第三个为三杯酒,意为长久,第三杯酒一定要洒与供桌前,祭天。
之后对着灵牌叩一头,起身再行一揖礼。
注意2:行跪礼的最后一个头叩过之后并不能起身,要伏地大哭,自有旁边人拉起,串灵,破孝,礼毕,谢礼。
串灵,就是由灵棚左边进屋绕棺逆时针一圈,由右边出,出后着孝衣后再一揖,礼毕,主家谢礼。
注意3:农村遵循死者为大的思想,是以平辈大多也行跪礼。
注意4:行跪礼一般都先行揖礼后方跪,起身都要再一揖礼,行礼用的芦席称为奠席,除上奠外,其他行礼都在其上农村白事礼节如下:(缺少可以提出,以后补充)三鞠躬:发生在关系不太好或者平辈份的人之间。
一礼四叩:属于实在不会行礼者可选择,跪拜乃对死者的尊重表现。
具体:行一礼,叩四个头,哭,串灵,破孝(孝带、孝帽)之后起身再行一礼。
三跪九叩:也属于最简单的礼节之一,关系一般或不会行礼者可选。
具体:行一礼,叩四个头,起身,再行一礼,上奠。
转完物品完成上奠,回归下面原位,再行一礼,再叩四个头,伏地哭,旁人拉起,串灵,破孝,礼毕,谢礼。
三奠九叩:礼意同三跪九叩,一般亲朋。
具体:要上三次奠,叩首九次(原地一礼,直接上奠,回后叩一,再上奠,回后叩二,再上奠,回后叩三,哭,起,串灵,破孝,谢礼)勤九拜:礼义一般,一般多用于姑父,姨夫,亲朋具体:一礼,上奠,下,一礼,两叩,一礼三上奠,回后一礼叩俩头,哭,起,串灵,破孝,谢礼懒九拜:礼义同勤九百,姑父姨夫多选具体:一礼,三叩,一礼,上奠,叩首三次(上奠叩仨头),下,一礼,三叩,哭,起,串灵,破孝,谢礼十三太保:一般礼节,亲人,非至亲选择此礼较多。
白事跪拜礼的正确方法

白事跪拜礼的正确方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事跪拜礼是一种表达哀悼和尊敬的仪式。
正确的跪拜礼
仪不仅能够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敬意,也能够体现出对家庭的尊重和关怀。
因此,学习和掌握正确的白事跪拜礼仪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白事跪拜礼的正确方法。
首先,进行白事跪拜礼时,穿着要庄重得体。
男性应穿着深色西装或礼服,女
性应穿着黑色礼服或深色长裙。
衣着整洁庄重,不宜穿着花哨或过于鲜艳的服饰,以示对逝者的尊重。
其次,进行白事跪拜礼时,要注意姿势端正。
在跪拜时,双膝着地,双脚并拢,身体微微前倾,双手合十,目视前方或闭目默祷。
在进行跪拜时,要保持肃静,不要有过多的动作或言语,以示对逝者的虔诚和敬意。
再次,进行白事跪拜礼时,要注意礼节。
在进行跪拜时,可以轻轻地低下头,
默默地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追念。
在跪拜结束后,可以轻轻地起身,向逝者的遗像或遗体行三鞠躬,表示对逝者的最后告别和敬意。
最后,进行白事跪拜礼时,要注意心态。
在进行跪拜时,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
虔诚,不要有过多的杂念或情绪,以示对逝者的真诚和敬意。
在跪拜结束后,可以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为逝者祈福,祝愿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安息和幸福。
总之,白事跪拜礼是一种表达哀思和敬意的仪式,正确的跪拜礼仪能够体现出
对逝者的追思和敬意,也能够体现出对家庭的尊重和关怀。
因此,我们在进行白事跪拜礼时,要注意穿着、姿势、礼节和心态,力求庄重得体,表达真诚和敬意。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礼仪,为逝者送上最诚挚的哀思和祝福。
上门吊丧,磕头行礼有哪些讲究?

上门吊丧,磕头行礼有哪些讲究?奠礼,人虽小行大礼吊丧是一种人情,更是一种礼仪。
丧事操办就是一系列礼仪活动的实施过程。
丧事活动中,磕头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常用的行礼方式。
但磕头肯定是有讲究的,吊丧人如何磕头更是有许多规矩要求的。
礼仪是有一套完整动作组成的,趴到就磕头是不规范的,不讲究的,也是不符合礼法精神的。
那么,上门吊丧,吊丧人磕头行礼有哪些要求和讲究?我们讨论一下,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整衣丧礼是最为庄重肃穆的,所以衣着必须完整整齐。
不能敞怀,不能露体。
衣服不能有较大的破损,不能有明显的大面积污垢。
不能穿背心、坎肩、吊带,不能穿拖鞋(可以打赤脚),等等。
所以,在行礼之前,纽扣要扣齐,拉链要拉好。
挽袖子、挽裤腿的,要理直理平。
即便穿戴整齐,在行礼前,也要顿顿衣襟,整整衣领,理理衣袖,掸掸身体。
挺胸、抬头、提臀。
以示尊敬。
2、正位所谓正位,就上前到行礼位。
礼仪是最强调位置和位次的。
任何一种礼仪,行礼人都是有特定行礼位置和位次要求的。
礼是什么?就是规矩,就是讲究,就是位次。
正常情况下,吊丧人行礼都是有特定位置的。
或在灵堂,或者灵棚等特定行礼地方,主家都会在行礼位置放上诸如蒲团、草甸、絮包等设施,辅助行礼人行礼。
这就是行礼位。
一般来说,行礼人应该到行礼位磕头行礼。
3、免冠(脱帽)行礼前,必须把帽子脱掉。
行鞠躬礼的,可以将帽子端在胸前;行叩首磕头礼的,可以就近放在自己身边。
丧礼崇右,一般放在右边。
中国历史上,从夏商周秦汉到唐宋元明清,4000多年,“冠”一直都是人身份的标志。
一般老百姓没资格戴帽子,用黑头巾裹头,所以叫“黔首”。
古典时期,即明清及以前,“冠礼”是人生的大礼。
人必须行“冠礼”,才算成年人。
一个人不行冠礼,不算大人,即不能结婚。
免冠的意思是去身份,即去除自己的特定身份,表示对行礼对象的尊重。
再者,头上有帽子,行礼也不方便,也是实际生活需要。
4、行揖礼“揖”就是作揖,胸前行揖叫揖或小揖,伸臂振臂行揖叫长揖。
白事跪拜的规矩你知道吗?

白事跪拜的规矩你知道吗?百事孝为先,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注重礼节特别是儒家和道家!白事礼仪的诞生以来是带着美好的祝愿的,分为送终,报丧,入殓,守铺,搁棺,居丧,吊唁,接三,出殡,落葬,居丧。
送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
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
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
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
有的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往会受人非议。
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
如果死者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落气纸'。
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
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报丧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
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入殓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也用纸钱)掩面。
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
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镜子一面。
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般是头朝里脚朝外。
但在江苏徐州及周边地区,却是脚朝里头朝外。
山东临沂农村葬礼流程细节

山东临沂农村葬礼流程细节山东临沂农村葬礼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丧葬前准备:这包括确定葬礼时间和地点,购买葬礼用品,如棺木、纸钱、香烛等。
2.丧葬当天:这一天家属会在早上把死者的遗体送到殡仪馆进行洗涤和装棺,然后在当天下午举行葬礼仪式。
3.祭祖仪式:在葬礼当天的晚上,家属会在家中举行祭祖仪式,烧香祭拜。
4.守夜:家属会在葬礼当晚在殡仪馆陪伴死者,通常会点燃香烛和燃放鞭炮。
5.抬棺:在第二天早上,家属会抬棺前往墓地埋葬。
6.祭祖:在埋葬后的几天内,家属会到墓地祭拜祖先。
7.纪念日:每年的纪念日,家属会再次到墓地祭拜祖先。
在临沂农村,葬礼通常是由家属自己组织和安排的,也可能有宗教仪式的元素,比如在埋葬前祈祷,烧香祈求祖先的保佑等。
而且在山东临沂农村,人们葬礼通常比较简单。
而且经济水平较低,葬礼花费也相对较少。
在埋葬时,除了亲戚朋友之外,也会有村民前来参加埋葬仪式,展现出农村人之间的互助和关心。
在葬礼结束后,家属会在墓地上种上鲜花和绿植,维护墓地的整
洁。
在临沂农村,墓地也是家庭的一部分,家属会定期前来扫墓、祭祖。
总的来说,山东临沂农村的葬礼流程与城市的葬礼有一些不同,它更注重家庭和村民之间的互助和关心,也更加简单和实用。
出殡行礼四个流程详解

出殡行礼四个流程详解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出殡行礼四个流程详解。
一、吊唁拜别。
家属在灵堂前设立灵位,供宾客吊唁。
山东白事行礼的正确方法

山东白事行礼的正确方法
《山东白事行礼的正确方法》
咱山东这边,白事行礼那可是有讲究的。
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咱老传统的一部分。
您要是去参加白事,进了门可别毛毛躁躁的。
先得把自己收拾得整洁庄重些,别穿得花里胡哨的。
见到逝者家属,那得赶紧上前,表情得肃穆,语气得放轻,说几句安慰的话。
比如说:“节哀啊,可别太伤心,保重好自己的身子。
”
行礼的时候,男的和女的方式还不太一样。
男的一般是作揖,双手抱拳,弯腰鞠躬。
这腰得弯得真诚,让人能看出您的心意来。
女的呢,通常是双手交叠放在身前,微微屈膝下蹲。
还有啊,磕头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灵前,要恭恭敬敬地跪下,磕上几个头。
可别磕得轻飘飘的,得实实在在的,这是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磕完头,起来的时候也别着急忙慌的,稳稳当当的。
咱山东人实在,行礼的时候也透着这份实在劲。
您的眼神、表情、动作,都得让人感受到您的真情实意。
别在那装模作样,大家眼睛可亮着呢。
行礼的过程中,要是有家属答谢,您得赶紧回礼,说句:“这都是应该的,别客气。
”这时候可别大大咧咧不当回事。
再说这送葬的时候,跟着队伍走,别东张西望,也别嘻嘻哈哈的。
心里怀着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脚步也得稳稳当当。
山东白事行礼,讲究的就是个真心实意。
咱得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记在心里,用最诚挚的心去对待。
这不仅是对逝者的送别,也是对生者的安慰,更是咱山东人的人情味所在。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县白事行礼鲁地作为礼仪之邦,殡葬礼仪亦是亘古流传,只是如今简便了许多。
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对此或许知道个大概,而城里人大都是陌生的。
但对于老家在农村的年轻人来说有知晓的必要。
本人依所见所闻将费县周边农村殡葬礼仪中的行礼作一简要介绍。
这里说的农村殡葬礼仪中的行礼主要指男客之行为。
丧事中,行礼的场合主要有辞灵(出殡前一天晚上夜半前,至亲男客参加)、出殡日中午就餐前(所有吊丧男客参加)、路祭时(信主——主要亲戚参加)。
上述几种场合行礼,做法大体相同。
行礼包括作揖和叩头两部分,二者结合在一起使用。
由于其结合方式、作揖叩头次数多少等的不同,也就产生了多种行礼方式,不同身份的客人必须使用相应的恰当的方式行礼。
作揖又分深揖和浅揖两种。
深揖,动作为:站立——低头弯腰——双臂下垂——至膝盖处双手合拢,左手包右手抱拳——缓缓直身,双手抱拳上移——抱拳高至眼眉止——释拳,双臂下垂,站立。
深揖一般是给长辈所用。
浅揖,动作为:站立——低头弯腰——从膝盖以上起,双手抱拳——直身,抱拳至胸前止。
浅揖是给同辈或小辈所用。
叩头,动作为:站立——先右脚后撤,屈膝下跪——后左脚后撤,屈膝下跪——上身挺直,双臂下垂——上身前倾弯下,叩头低至将要触地,双手前移伏地——抬头,上身挺直,双臂下垂——或左脚前移站起,右脚跟上站立;或再叩头,依行礼套路确定。
行礼的程序:当听到执事人(有的地方称作“执客[kei]”)念到客人村名和姓名时(像坐席前的行礼,有时不排行礼次序,也就不点名。
或大呼隆一起行礼,或诸亲依次逐一行礼;而像路祭,必须按先老亲后少亲等次序依次逐一行礼),客人缓步走至祭桌前芦席中央位置停下,执事人喊“客至“,客人便转身向右首跪棚(也称陪棚)的长辈作一揖、跪下叩一头(是平辈的只作一揖);再转向左首跪棚的长辈作揖叩头(平辈作揖)。
若两侧跪棚的孝子孝孙为行礼客人的晚辈,客人便无此礼节,可直接进入主体。
主体礼的行法在下面分别详细解说。
主体礼毕,执事人喊“回礼”,孝子叩头。
这时,客人还应向灵屋的孝子施礼,是长辈的叩一头,是平辈的则作一揖。
在行路祭时,以上礼仪结束后,行礼人还要向侯礼者(其为逝者的兄弟,立于路祭行礼人进场、退场的地方)施礼,平辈的作揖,是长辈的作揖叩头。
总之,在整个行礼过程中,行礼客人动作要庄重、缓慢、有节奏,多人一起行礼要相互照应,动作协调一致。
在下面所说的行礼中的“勤”与“懒”:“勤”指作一个揖接着叩一个头,即一揖一头。
“懒”指作一揖后连续叩头,即一揖多头。
如“大八拜”又叫“四勤四勤”或“双四勤”,“中八拜”又叫“四勤四懒”。
丧事行礼之主体礼按轻重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大八拜行法:A、作揖,跪下,叩头;站起,再作揖,跪下,叩头;……如此重复四次(四揖四头)。
B、作一揖,到祭桌跟前垫子上跪下,进行捻奠。
即行礼人跪在祭桌前,右首执客将香、酒、筷子、纸等依次递给行礼人,行礼人再将这些东西依次递给左首另一执客。
捻奠程序为八下:三把香、三杯酒、一双筷子、一刀纸。
C、捻奠完毕,站起后退一至两步。
作揖,跪下,叩头;站起,再作揖,跪下,叩头;……又如此反复四次(四揖四头,同捻奠前做法相同)。
此礼在捻奠前分别作四个揖叩四个头,捻奠后又分别作四个揖叩四个头,因每次都是作一揖叩一头,前后共八揖八头,故称“八勤”,或“四勤四勤”“双四勤”,俗称“孝子礼”。
此礼最重,常为至亲晚辈行礼用之,如逝者的儿侄等。
二、中八拜行法:A、中八拜在捻奠前的四次作揖叩头与大八拜相同。
B、所不同的是捻奠之后。
即站起,后退,作揖,然后跪下,连续叩四个头,中间不起身。
因每次叩头不像大八拜那样站起一揖一头,故谓之“懒法”。
前边是“四勤”,后边是“四懒”,故称“四勤四懒”。
此礼为较亲晚辈用之,一般都以此法行礼。
三、小八拜行法:捻奠前的四个头用懒法,捻奠后的四个头仍用懒法,故称“四懒四懒”。
此礼为远亲晚辈用之。
四、大四拜行法:捻奠前作俩揖叩俩头,每次都是站起作揖,跪下叩头。
捻奠后,还是作俩揖叩俩头,仍然是每次都站起作揖,跪下叩头。
此礼为同胞兄(嫂)弟姐妹用之。
五、中四拜行法:捻奠前作俩揖叩俩头,每次都站起作揖,跪下叩头。
但捻奠之后的礼法变了,变为懒法,即作一揖后,跪下连叩俩头。
此礼节为平辈较亲的兄(嫂)弟姐妹用之。
六、小四拜行法:捻奠前的两个头用懒法——作一揖,跪下连叩俩头,捻奠之后的两个头同样用懒法——作一揖,跪下连叩俩头。
此礼一般不常用,用于远亲平辈,比“懒四叩”礼稍重。
七、懒四叩行法:行礼人走到供桌前,作一揖,便跪下捻奠。
捻奠完毕,起身后退,再作一揖,用懒法连叩四个头,故称“懒四叩”。
此礼节最轻,一般为远亲平辈。
以“死人为大”的说法,客人为晚辈行礼也可行此礼,比“小四拜”礼稍轻。
八、“四勤四懒”+“懒四叩”若两代或三代人一起行礼时,可以将“中八拜(即“四勤四懒”)”和“懒四叩”礼合并使用。
即长辈行“懒四叩”,晚辈行“四勤四懒”。
具体行法为:A、上场后,长辈在左前方面向右站立,(别忘了,须在向跪棚的行完附加礼以后)晚辈行“四勤”礼。
B、等晚辈行完“四勤”礼后,长辈上场,集体作揖,跪下,长者一人上前捻奠。
C、捻奠毕,大家一起行“四懒”礼。
几代人一起行礼的,使用此法行礼者较多。
仪式进程:(第一天中午)开门:孝子们(丧主的子女当地称呼“孝子”)面向亡人全跪行八拜礼,辈分小于亡人的行八拜礼,与亡人平辈的行四拜礼。
送岁头纸:根据亡人的岁数,用白纸粘在柳木树枝上,放在大门外两旁,分男左女右(不得随意乱放)泼汤:泼汤即喝汤,让亡人喝汤。
泼汤要到本村的土地神那里进行,当地称呼“庙子”由站桌头的老者或知客指引,两孙子抬着汤罐子走在领头人后,儿子按排行依次披麻戴孝,头系麻辩腰缠苘绳,大子手持灵幡,拉着哀仗到庙子泼汤。
(孝子们痛哭流涕)有的家族大的,人口兴旺的,可以在本村排上长长的孝子丧葬队,在此仪式上堪称是本白事中一大亮点,茶余饭后看泼汤的看孝子哭不哭已经是农村的习惯了。
从亡人的灵堂门口吹奏到庙子,路上遇桥,,孝子们跪下行大礼,烧纸钱。
这时停乐。
继续赶路时哀乐同起。
仪式开始:到了庙子,孝子跪下行大礼。
“领头的”跟土地神念咒语,祈求土地神的庇佑。
词为:“漫山湖泊一庙堂,山神土地和牛王。
山神土地两边坐,土地老人在当尖。
放松放松再放松,放松亡人喝顿汤。
(有的地方不说)”“领头的”领着孝子在庙子上从东往西转三圈(有的只有大儿跟着转,有的地方几个儿子都转),“领头的”提着汤桶向外泼汤,孝子呼唤:“娘或爷来喝汤”结束后起乐孝子们哭着回。
闹灵棚辞灵:在当地有“喜殡”之说。
是指老人的岁数很大了去世的,后人认为老人是有福之人,所以称“喜殡”。
闹灵棚是为了哀悼逝者,通常鼓乐班用文艺节目来进行闹灵棚。
辞灵:亲朋好友为了哀悼亡人在下葬的前一晚上进行最后一晚的辞别。
行四拜礼、八拜礼。
(前几年一般都是晚上,现在一般都是送殡那天才行辞灵礼了)亲友行完,然后自家孝子辞灵,行勤八拜。
填库:填库是指往扎好的纸楼里填纸钱,分别有亡人的儿子、儿媳妇来填来伺候,闺女不伺候。
填时要一边哭一边填。
库要事先开好光,用刀把门割开。
出殡当日各方亲友接到信后前来吊唁,送花圈、幛子、纸钱、送信:一般由记账的、知客、孝子在场,不管新亲、老亲,五服以内只要有来往的都应送信(一个村也得送),即使现在有电话可费县人依旧沿用人力这个古老庄重的传统,现在交通发达远处的亲戚一会就能到,以前都要拿着雨伞徒步去一去一天,到了要管送信人饭。
开吊:出殡当日各方亲友接到信后前来吊唁,送花圈、幛子、纸钱、礼金,由记账的记录用来以后亲戚家有事随礼做个参照,也是来往的凭证。
下好账后,亲友进灵棚“串灵“虚灵:依照费县民居特点,应在正当门的地方摆棺材,在堂屋门外高搭起脊大棚摆纸楼(刚才说的库)供桌上租赁的锡制的烛台、酒壶、酒盅、香炉,贡品、相片,这称为”虚灵“起到挡住视线,避免直视灵棚内的作用,有的穷人家扎不起纸楼,就用竹席钉在门上起到阻挡的作用。
亲友进门知客对灵棚内喊一句:”有串灵的客“灵棚内孝子齐哭,吊纸的客人在门外对”虚灵“磕一个头,进屋对棺材磕一个头,相互安慰几句,就行了。
行殿:坐席前亲友按照下账的顺序,依次行礼,称“行殿礼“一开始我都不知道这叫行殿,侄子孙子“陪棚”一般都叫“跪棚“,在费县一般就是陪跪,不陪磕头(就是别人磕跪棚的也磕),行殿一般就是八拜礼。
送盘缠:“领头的”指引孝子们痛哭流涕,披麻戴孝,腰缠箐绳,大儿打幡托着放有逝者灵位的托盘,用布盖住。
男的死了烧马,女的死了烧牛或轿(现在轿很少见了)烧的东西要事先开光,就是给马牛喂把草料,把支撑嘴的那根蜀黍弄断。
放到村里指定的路口和地方,身上放上亡人的衣服(不能带扣子和拉锁)把牌位放在牛或马背上,用剪子铰断“绊马索”(连接四个蹄子的蜀黍杆)用烧纸点燃,用棍子压头让马牛往前趴,表示把亡人送上西天。
这是孝子要念叨:“爷来上马,不认马你认衣裳” 回去的时候不哭。
静面:孝子们看亡人最后一面。
扫棺:“知客”在棺材上面撒一些钱财,与吉祥物品。
用扫把向四周扫,儿女跪在棺材四周,表示:扫下来的财物谁接着谁有福气。
亡人走之前为儿女留下的最后财物和福气。
系丧木架:抬棺材的架子,亡人的儿子披麻戴孝,腰缠苘绳,拉着哀仗到大门外把系好的木架要摸一摸叫拜架。
出棺:一个老人手拿蜀柴(高梁杆)指挥出棺,抬棺的八个人叫做“重客“孝子要磕头重谢。
顶老盆:孝子们跪在杠前,杠前放一块石头,由知客顶在孝子头上摔在石头上,孝子开哭,磕一个头。
到路口路祭。
(对于顶老盆费县有习俗,闺女不分家产,就算亡者没儿子,过继一个儿子或由侄子顶宅子就由顶老盆的人承受。
)路祭:下葬前的最后一次祭拜,堪称此次白事中第二大壮观情景,出关后到村外是先指定的地点,为亡人进行路上的祭祀活动,参与者有,孝子们的男丁(亡人女家眷不参与)、所有来哀悼的后送的亲朋、所有忙帮的都参加路祭。
先由所有来哀悼的亲朋行四拜礼、八拜礼。
再有所忙帮的行四拜礼、八拜礼。
最后由孝子们八拜礼。
路祭过程中根据来的亲朋的人数多少,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四五个小时,过程中整条路的交通等一系列的活动全部停止,直至路祭结束。
下葬:在路祭后就迅速地把亡人棺材抬到下葬地下葬。
把行礼用的席盖棺材上,把长明灯点燃放穴里,幡插在中间坟头的位置。
亲戚最够在林地里行礼,把那个大饼分掉(富贵饼上头撒的是麸子)。
葬礼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