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 题立意训练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20题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20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
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周国平)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
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
(莫言)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段材料是周国平的话语,意思是,在这喧嚣的社会中,他选择安静的生活方式,安静地写作,安静地思考,不受外界的喧嚣干扰或诱惑,守得住自己的内心。
第二段是莫言在2014年南国书香节上演讲的观点摘录。
意思是,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生于斯,长于斯,谁人都不能避免直面喧嚣。
如何看待这个喧嚣的时代,如何应对这个喧嚣的社会,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材料中的关键词有两个:“安静”和“喧嚣”。
如果把“安静”理解为“宁静”“安宁”“平静”,把“喧嚣”理解为“喧闹”“热闹”,不作偏题处理。
“内容”层面,可侧重对“安静”和“喧嚣”意义的直接解读;“含意”层面,可以由“安静”和“喧嚣”引申到对现代人生活态度或生存方式的思考。
关于“自选角度”,学生可以在“安静”和“喧嚣”两者中任选一个作深入思考,也可以将二者综合起来思考。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有一段关于‚陌生人社会‛的经典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
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造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上面的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社会生活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这一段话的理解难度不大,关键在于我们对材料的指向的理解。
如果仅仅停留在字面,拘泥于陌生人的叙写,显然失之于肤浅;如果转向陌生人的不可或缺,也属于蜻蜓点水。
材料的提示语中,“结合社会生活与认识”应该是我们思考的方向:对于陌生人,我们只怎样的态度?陌生人之间相处时是怎样的状态?有怎样的戒备心理?麻木冷漠占据着怎样的位置?我们渴求怎样的人际关系?怎样才能建立理想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一番问询之后,我们便可发现,这则材料指向的是人际关系。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整理精校版)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作文辅导0928 2059一、选题原因: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意”犹如一军之帅,是灵魂,立意如何决定着文章的质量。
高考作文,可谓是成也立意,败也立意,加之学生审题立意能力低状况,集中进行审题立意训。
二、教学目标:(1)探索归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2)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三、课时:2课时为方便起见,我们把材料分为“独立型材料”和“关系型材料”。
第一课时,集中针对“独立型材料”进行审题立意训练。
第一课时独立材料反映的是某一种现象,内涵深蕴,需对之逐层深入思考。
材料一:解放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有次来中国讲学,一上讲台就提出一个问题:“2+2=?”结果竟无人作答。
最后罗素说:“2+2=4嘛”。
(1)给学生3分钟时间思考,前后桌讨论,确定立意。
(2)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一名同学将本组所有立意写于黑板上,并由本组成员解释其思考过程。
(3)教师明确思考过程:①2+2=?本是小学生就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难住了一些专家?②思想根源罗素大哲学家,所提问题定含奥秘,慑于权威威名,置客观事实不顾,不敢应声。
可见盲目崇拜权威,迷信权威才是此场面出现症结。
中心:不可迷信权威,要尊重事实。
材料二:1987年,75位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位学者出人意料地说:“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
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1)学生分组讨论。
(2)组长将本组立意写于黑板上。
(3)各组间互评。
(4)教师明确思考过程: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
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
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
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写作训练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写作训练何谓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
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审题第一招擒贼先擒王:抓关键语句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不满现状,永远进取,奋斗拼搏)审题第二招追根溯源----由果析因法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
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
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操作过程:第一步:从结果入手:结果:生意十分红火变废为宝第二步:找出原因(由提示词)原因:不放弃技艺高超名字取得好听(智慧)第三步:组成观点句:基本形式:①奇迹源自永不言弃;②技术创造财富;③智慧创造财富变化一下:④智慧与财富;⑤技术与财富;⑥废与宝给点文彩:⑦技术,事业之基;⑧用智慧叩开财富之门;⑨用技术构筑财富宝塔;⑩技术,神奇之源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
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
2025年高考一轮复习: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一、(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的“材料二”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存在、历经变化而不被解构,在于它有一种“通过自身的变化而把外部性转化为可以借力的力量”。
材料中所说的这一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4届安徽滁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词语不断涌现,为汉语增添了新鲜的生命力,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丰富的文化现象。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于2023年12月12日发布了2023年十大网络用语,分别为:爱达未来、烟火气、数智生活、村BA、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主打一个……、多巴胺穿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新职人。
这些网络热词是否也曾悄悄走入你的生活,并引发你的思考?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结合其所体现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现象,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2024届贵州贵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有三思,思过去,思现在,思未来。
有人认为,思过去才知道自己的得失,思现在才知道自己的责任,思未来才知道自己的决心。
也有人对“人生三思”的内在关系有不同的见解。
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2024届广西壮族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心里真的有一片海,一直在翻滚着,而自己的魂灵如果没有一个重重的东西去压住——类似于压舱石的东西,例如信念、理想和爱,等等。
只要某一刻某一个小小的情绪的浪过来,魂灵就会被这么打翻,沉入那海底去了。
2025届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 注:作文材料的类别
作文材料
新闻型 寓意型
• 注:作文材料的类别
【新闻型作文材料】
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 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等词形容 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品。他的导师孙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学 为人治学要谦虚,谈人论事切忌污言秽语。但不久后郝同学又发 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极度震怒,立即发表公开信宣布与之断绝 师生关系。近日,学校正从校规和育人等层面评估孙教授的“断 绝”是否合理。
• 例二:追问原因法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 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 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由果溯因,多方追问
为什么这个人物使你感触最深?写出选择他的原因。材料是古事, 最后不妨联系今天,古为今鉴,彰显时代气息。
• 例三:分析情感倾向法
材料B:
• 例三:分析情感倾向法
请揣摩上面漫画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为班级将要召开的“理 性·包容”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画面文字说明“不能仅仅因为你是正确的,就认为我是错误的。” 这句话是立意的关键。这句话的前提是对方也是正确的,即“理性 和包容”,这个价值取向不包含包容对方的错误和缺点。在审题时 要抓住漫画文字的“不能仅仅”“就”这些带有情感倾向的字眼。
审题立意_材料作文_新材料作文审题10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
构思提示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 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 到别人的长处”; 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 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 联系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世事无绝 对”; 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 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 挑战”; 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长处” “不要小看他人”等。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
(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立意:
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治标不如治本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 当的方法
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10、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 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 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 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 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 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 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 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 亲爱的弓!”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 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 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4﹑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 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 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 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 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 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 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 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0题

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0题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
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没有怒吼。
黄河中游有一段像淤泥一样淤泥。
然而,即使是与急流搏斗过的黄河船夫也不敢把船放在这里,因为河中心在流动,谁也说不出它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
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请根据以上材料下定决心,写出自己的题目,并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风格不受限制。
(2)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这是一种物质构成。
给出的材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节从穿越和涉水的经验出发,比较了浅河和深河。
事实上,它肯定了人们对生活深刻而广泛的态度。
第二节比较了黄河的外部平静和内部流动与深度,主张我们不仅要看它的表面,而且要看到内部流动与深度。
第三部分对文本进行了评论,并暗示了本文的意图。
“静”可以理解为“沉静”“宁静”“平静”“冷静”“静默”“静穆”“沉稳”,类似的还有“不张扬”“不显山”“不露水”“内敛”等等。
(“镇静”“谦虚”属于擦边球,语言基本功好的,降一个档次处理。
)“流”可以是一种内在活力、内在动力和内在能量。
“深”是“深”、“深”、“深”、“内涵丰富”、“基础扎实”和“博大精深”。
“静、流、深”提倡内敛、不张扬、有底蕴,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人风范。
“静、流、深”是外在与内在的辩证统一。
这三个方面分为两个方面:“静止”是一个方面,必须涉及其中;另一方面,“流”和“深度”可以同时涉及,也可以只涉及其中一个。
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小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妻子多年来一直在嘲笑另一位妻子的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
你看,她挂在院子里的衣服上总是有污点。
我真不知道她怎么能这样洗?”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到她家,发现对面妻子的衣服洗不干净。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精选30题_作文3000字_材料作文_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精选30题材料审题立意训练精选30题1、深秋,黄叶纷纷从枝头上落下来。
有位哲人看到了说:“落叶并非殒落,是胜利凯旋!”要求:分析、理解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所给材料是寄寓性材料,寓意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必须透过文字表面,挖掘其深层内涵,方能捕捉材料中心。
“落叶并非殒落,是胜利凯旋”,否定了“殒落”而肯定了“凯旋”。
哲人否定黄叶因死亡而落下,而肯定它是胜利者的归宿。
它落到树根化为另一种生命的营养,再去滋润一种新的生命。
落叶的殒落,只是生命转化为另一种生命,因此,哲人不认为落叶是殒落,而是胜利的回归。
参考命题:《“落叶”是值得赞美的》《奉献--永恒的美德》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
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
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故事型材料。
(一)切题:1.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2.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3.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二)符合题意:1.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
2.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3.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三)基本符合题意:1.创新塑造成功。
2.天生我材必有用。
(四)离题,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3、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
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顶樱桃树的小鹿 在森林里住着一个猎人。 有一次,他在打猎途中遇到了一只美丽的小 鹿,可是子弹打光了,于是他顺手把几粒吃 剩的樱桃核放进了枪膛。枪响了,头部受伤 的小鹿很快消失在密林深处。奇迹就由此发 生了。第二年春天,人们惊奇地发现,森林 里出现了一只头顶上长着樱桃树的小鹿。樱 桃小树在小鹿头顶上茂盛异常。在收获的季 节里,小鹿摇落鲜红的樱桃果,把果实分给 森林里所有的居民,包括那个射伤她的猎人。 小鹿由此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与敬佩。
审题参考:人生就要像小鹿那样,敢 于鼓起直面困难的勇气,把袭来的子弹 仔细珍藏,在血和泪的浇灌下让她它长 大、开花、结果。漫漫人生路,几多风 雨,几多坎坷,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坚 强,要笑着面对挫折和打击,并最终把 它们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此外要学小鹿, 像她那样以仁慈为怀,以德报怨,化敌 为友,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环境。
(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 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 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 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 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 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 不是一个好士兵
。
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 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 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 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 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 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 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 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 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 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一)切题:1.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 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2.人要从失误的 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 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3.成功往 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二)符 合题意:1.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2.要战胜困 难才能成功。3.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 成功。(三)基本符合题意:1.创新塑造成 功。2.天生我材必有用。(四)离题,如 “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 追求潮流”等。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 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这位裁 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 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 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 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 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 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 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该题重在训练从多种材料中找到内在联系紧密的东西, 并结合实际生活选好议论角度,确立议论的论点。 就材料而言,1、3、4都有联系,均表现出要勇于向外 部世界(外国和外族)学习。5说的是当今所面临的问题 ,是我国现行的根本国策,与1、3、4 也有联系,而2却从反面表明了秦始皇修筑长城所反映 的文化封闭心态,其中的始皇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可以 看作是干扰信息。6 说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与改革开放向国外友人学习的问题 。从反面意义上看,2、6 与1、3、4、5均有关系。搞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把握整体 材料的精神,为立论说理打下基础。立意可以选择封闭与 开放、封闭与交流,以开放心态对待外部事物,外部文化 等 文章标题可《今天还要“拿来”》、《从胡服 骑射说起》。
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内”指一个人与生俱来 的东西即一个人本真的生命。“外”主要指生活的环境, 也就是你生存的土壤。“打破”意味着生存的眼光、胆识、 勇气、智慧和决策,还意味着行动,敢于、善于突破一切 桎梏。所以,可以立意的关键,当时抓句中的关键词—— “从内”和“从外”,这是立意的角度所在。 参考立意: (1)要从自身挖掘潜力,依靠自己争取成功. (2)要主动突破自身发展的障碍,不等不靠。 (3)适时施力,打破“鸡蛋”,促进生命的成长。 (4)生活要积极主动,避免被动。 (5)成大事,必要有胆识、智慧和勇气。 (6)命运和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敢于创新。 (7)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自己的成长。
一只猴子在猎人遗弃的木屋里发现了一支老旧 烂的猎枪。猴子知道这种能够喷火的玩意儿很厉害, 凶猛的老虎,残忍的狼和力大无比的熊都怕它。于 是猴子欣喜若狂地把枪扛在肩上。猴子觉得自己瞬 间威风了许多,趾高气扬地在山林中绕了一圈,动 物们见了它无不俯首称臣,这使它胆子更壮了,扛 着枪闯进了一座城市。人们在喧闹的大街上发现了 这只不可一世的猴子,由于它扛枪的样子十分滑稽, 逗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猴子见人非但不怕它,而 且还拿自己开心,特别恼火,便把枪口对准人群。 也就在这时,猴子猛然想起了一个最最关键的问 题—它不会打枪。猴子于是彻底地绝望了,垂头丧 气地把枪扔在地上,仓皇逃离城市,回到了属于它 的山林。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 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 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 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 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 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 ,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印度有一个著名的寓言:说的是父子俩在街上买了 一头毛驴牵着回家。路上遇见了一个跛子,跛子说: “有了驴不骑,买毛驴干什么?”于是老人叫儿子 骑了上去,自己跟着走。不久,被一个老头子看见 了,便说:“年少的骑驴,让年老的跟着走,太不 像话!”老人听了就叫儿子下去,自己骑上去。走 着走着,被一个抱小孩的妇女看见了,便说:“做 父亲的骑毛驴,倒叫儿子跟着走,心里怎么过得 去?”于是老人就把儿子拉上驴背,一同骑着走。 这时候被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看见了,便说: “小小的一头毛驴,哪儿能经得住两个人压呢?真 是太狠心了!”父子俩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只好抬 着毛驴走。过一座桥时,毛驴因为不舒服,挣扎起 来,结果掉进河里淹死了。
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 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 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 “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 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 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 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 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 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 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 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 良久,终于大悟。
审题参考:同是骑毛驴这件事,世人 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细细地想一想,每 个人的话不无道理。可见每个人的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是由他们各自的不同情况、 不同经历和不同处境所决定的。当各种 各样的要求同时出现时,我们决不能盲 从,要三思而行,想一想是否真有道理? 然后再决定何去何从。自己的脑袋一定 要长在自己脖子上。人云亦云,见风使 舵,遇事无主见,即使是好心也会办出 坏事。
审题参考:一个人在走运的 时候,不要目空一切,不可一 世,连自己姓什么,叫什么都 忘了。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 任何情况下,都要头脑清醒, 不要忘记自己是谁,否则会受 人以笑柄。
解脱烦恼有一个青年人被烦恼缠身,四处奔波, 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他见山脚下绿草丛中有一牧 童在悠闲地吹着笛子,便上前去询问:“你那么快 活,难道没有烦恼吗?”牧童说:“骑在牛背上, 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就没有了。”青年人试了试, 烦恼仍在。于是他继续寻找。他在山洞里遇见一位 面带微笑的长者,便又向他讨教解脱烦恼的秘诀。 长者笑着问道:“有谁捆住你没有?”青年人答道: “没有啊?”长者说:“既然没人捆住你,又何谈 解脱呢?”青年人一想,大悟,原来是自己被自己 设置的心理牢笼束缚住了。
观点辨析: 1 人不能忘本,要学会感恩。 2 生命之泉是那些对自己进行帮助扶 持的人。 3 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专注于手中的 工作,追求成功。 4 生命之泉,支持我们在坎坷的人生 路上不断前进——爱,才是生命之泉。 5 谦虚是美德。 独立材料反映的是某一种现象,内涵 深蕴,需对之逐层深入思考。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 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 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 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 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 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 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 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 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 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提示: 1、可以论证有志青年应敢于独 立奋斗,依赖前辈绝不可取。 2、可以论证娇惯子女,有弊而 无利。 3、可以论证明智的家长注重引 导子女自立自强。
筛选以下材料,联系实际立论作文,并自 拟标题。 1、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2、秦始皇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筑万里 问题,写了《 拿来主义》。 5、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6、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 名言:“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 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解析: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 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 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 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 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 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 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 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 “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 “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 的人生之路。
提示: 1、可以论证盲目空想者的 一事无成。 2、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的理 论毫无价值。 3、可以论证单纯苦学苦练 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 劳而无功。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 布瑞纳中学毕业时,向父亲求助。父亲 送给他一枚硬币,并告诉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 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个工作,到世界上去闯一 闯。”后来,戴维?布瑞纳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这个明星在 回首往事时,认为父亲的那枚硬币是“最好的礼物”。 可惜的是现在有许多做父母的不懂这个道理。 据报载,某一位暴富起来的家长,将5万元人民币划入他那还在 读初一的独生子的账上,造就了一个小“款爷”。于是,这孩子上 学路上雇同学代背书包,作业也雇成绩好的同学代做。结果在学校 占了两个第一: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 古代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这真正的“计深远 ”,乃培养其独立的真本领。林则徐也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 作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多财 ,益增其过。”这确实值得世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