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认识及治疗_刘巍 (1)
早期高血压的中医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探讨

11 治疗对象 : . 选择本院妇科 门诊患者 ,o例全为育龄期妇女 。 2 12 临 床 表现 : 经 周期 不 规 则 , 量 多 , 淡 红 , 期 延 长 , 妇 科 检 . 月 经 色 经 经 查 , 身 检查 及 B超检 查 排 除 器质 性 病 变及 全 身性 疾 病 。辅 助诊 断 , 理 检 全 病 查 结果 为 简单 型 子 宫 内膜 增 生 过长 。 13 中医 证候 : 道 出 血淋 漓 不 尽 。 淡 红 , 血 块 , 腹 隐 痛 , 见 纳 , 阴 色 无 下 伴
医学信 息
中 医中药 ・中西 医结合
ME IA 0 m To D C LⅡ R IN N . 21 1 00 00 ・3 3 - 05
《 伤寒论》 对于真寒假热证 出现服 药呕吐者 , 中, 使用 了白通汤加猪胆汁 , 就 在于用猪胆汁的寒 凉之性 , 引附子 , 干姜大对 热药 直人 阴寒之 处而振奋 阳 气, 而防阴寒格拒阳药 。 5 服药时间对中药疗效的影响 . 般来说 , 宜在饭前一小时服药 , 以利于药物尽快吸收。但 对胃肠有刺 激的方药 , 宜饭后服用 , 以防产生副作用 ; 滋补方药 , 宜空腹服用 ; 治疟方药 ,
优势。
【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d i1.9 9ji n 10 0:03 6 /. s.0 6—15 .0 0 1 .4 s 9 92 1.0 4 6
1 资பைடு நூலகம் 与 方 法 .
文 章 编号 :06—15 ( 00 10 99 2 1 )一1 3 3 O 0— 0 5一 1
一
宜在发作前 2 小时服药 ; 安神方药 , 宜在睡前服用 ; 急重证不拘时服 ; 慢性病 应定时服用, 使之能持续发挥药效。 综上所述 , 影响中药疗效 的因素很 多 , 我们在 临床作 工作 中, 仅 自己 不 应 当小心注意 , 还应该对患者说 明清楚, 使中药能最 大限度发挥 它的疗效 , 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 为中医药事业 的发展贡献力量 !
高血压的中药疗法详解

高血压的中药疗法详解高血压的治疗用药,可采用西药也可采用中药,本文给大家介绍的是中药疗法。
用中药于控制血压,不仅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还能够从根本上调理人体脏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认可。
1、传统中药的降压机制传统中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平衡气血阴阳、改善血液循环与血管扩张水平等途径来发挥降压功效。
①多种中药配伍,通过复方制剂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改善血液与血管状态,进而降低血压;②某些单味中药具有降压作用,如仙灵脾可以通过扩张血管等机制发挥降压作用,而葛根中含有的异黄酮单体物质葛根素具有β受体阻断作用,亦是一味降压良药。
2、具有降压作用的单味中药目前,已经发现的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有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枸杞、决明子、淫羊藿、天麻、丹参、菊花、葛根、钩藤、夏枯草、黄芩、地龙、川芎、牛黄、珍珠母、代赭石、白僵蚕、牡蛎、羚羊角、桑寄生、龙骨、牛膝、玉米须、龙胆草、白芍、丹皮、车前子、党参等。
3、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高血压症状多属中医“头晕”“眩晕”“心悸”“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等证范畴。
中医将高血压病因病机归纳为肝气郁结、肾阴不足、心阴不足、脾失健运等,认为高血压发病与肝、肾、心、脾等脏器有关;并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痰浊内蕴、瘀血内停、肝肾阴虚、阴阳双虚、气血亏虚等型,其治则治法如下:(1)肝阳上亢型,治以平肝潜阳之法,方药可选天麻钩藤饮等。
(2)痰浊内蕴型,治以健脾化痰之法,方药可选牛黄降压丸等。
(3)瘀血内停型,治以活血化瘀之法,方药可选血府逐瘀汤等。
(4)肝肾阴虚型,治以滋阴补肾之法,方药可选六味地黄丸等。
(5)阴阳两虚型,治以补阴助阳之法,方药可选济生肾气丸等。
(6)气血亏虚型,治以补血益气之法,方药可选加味逍遥散等。
此外,一些中成药也被用于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如天麻钩藤颗粒、复方罗布麻片、杞菊地黄丸等。
药枕疗法药枕疗法有疏经通络、理气活血的功效。
适用于高血压、颈椎病等疾病。
中医怎样治疗高血压

中医怎样治疗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气血不调、肝火上扰、肾虚等。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草药治疗:中医常采用中草药配方来治疗高血压,常用的草药有黄连、丹参、桑叶、天麻等。
这些草药具有清热、祛火、降血压的作用。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和身体健康的关系,建议高血压患者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增加蔬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3. 中医按摩:中医认为按摩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紧张情绪,对高血压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常见的按摩方法包括颈部、背部、足底的按摩。
4.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和平衡身体的阴阳,从而起到降血压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高血压是一个综合的治疗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治疗高血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患者需要有耐心和坚持,不能急于求成。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思路

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
对于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及现代中医大多强调“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倡导从肝风、肝阳论治。
然而,由于高血压具有病机复杂、缠绵难愈、长期用药等特点,在其疾病进展过程中,病机不可能一成不变,特别是由于现今临床对高血压的早期诊断、
早期干预以及降压西药的不断优化与广泛运用,使 升高的
血压被迅速控制,直接改变了高血压的自然进程,及时阻断了高血压的自然进展,使得高血压的中医学病机发生了深刻变化 。
高血压辨证论治 :
1、 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证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头胀,劳累及情绪激动后加重,颜面潮红,甚则面红如醉,脑中烘热,肢麻震颤,目赤,口苦,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以平肝潜阳、补益肝肾,方选天麻钩藤饮。
2、 痰饮内停
痰饮内停证主要表现为眩晕,头重,头昏沉,头不清爽,如有物裹,头痛,视物旋转,容易胸闷心悸,胃脘痞闷,恶心呕吐,食少,多寐,下肢酸软无力,小便不利,大便
3、 肾阴亏虚
肾阴亏虚证主要表现为眩晕,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健忘,口干,耳鸣,神疲乏力,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腰膝酸软无力,遗精,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以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方选六味地黄丸。
肾阴亏损日久,阴损及阳,肾阳亏虚,方选金匮肾气丸。
肾虚是高血压现代病机关键 ,补肾已成为临床降压 重要 策略。
4、 瘀血阻络
瘀血阻络证主要表现为头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口干,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有瘀点,舌下脉络曲张,脉涩。
治以活血化瘀,方选血府逐瘀汤。
高血压前期治疗方法

高血压前期治疗方法
高血压前期指的是血压稍高于正常范围,但还未达到高血压阶段的情况。
对于高血压前期,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改变饮食结构,减少摄入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增加运动,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控制体重,减轻超重和肥胖状况;限制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戒烟。
2. 心理调节: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学会放松身心,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3. 增加膳食中的钙、镁和钾的摄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奶制品的摄入。
4. 减少钠的摄入:限制盐的摄入,注意食品中隐藏的高盐成分,例如罐头、酱油、火腿肠等。
5. 控制咖啡因的摄入:咖啡因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尽量减少咖啡和茶的摄入。
6. 规律生活: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7. 必要时使用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会使用一些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
请注意,以上措施仅作为一般参考,实际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如果您有高血压前期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的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和治疗建议。
从“虚”“郁”论治高血压前期

2003年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首次正式命名“高血压前期”[1],即无降压药治疗的前提下,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不同时间检测血压为120~139/80~89 mmHg (1 mmHg≈0.133 kPa )。
我国在2005年、2010年、2018年重修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定义“正常高从“虚”“郁”论治高血压前期徐晓彤1,张 磊2,戴 霞3(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山东 济南 250014; 3.山东中医药大学健康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摘要]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病的潜伏期,已经出现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亚健康状态。
高血压前期病因病机与“虚”“郁”密切相关。
脾虚是高血压前期的发病基础,气郁是病机发展的中间环节,痰、瘀、火等病理产物是发病的关键因素。
治疗以健运脾胃、理气开郁为原则,化痰、活血、清热多法并用,同时注重日常调护,防治结合。
[关键词] 脾虚;气郁;高血压前期;正常高值血压;健运脾胃;理气开郁[中图分类号] R259.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 (2024)01-0010-05DOI :10.16295/ki.0257-358x.2024.01.003Treatment of Prehypertension Based on “Deficiency ” and “Stagnation ”XU Xiaotong 1,ZHANG Lei 2,DAI Xia 3(1.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2.Cardiology Departmen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4,China ;3.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Abstract Prehypertension is the latent phase of hypertension ,and there are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hemody⁃namic changes ,and other suboptimal health statuse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prehypertens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deficiency ” and “stagnation ”. Spleen deficiency is the basi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prehyper⁃tension ,qi stagnation is the intermediate link of pathogenesis development ,and the pathological products of phlegm ,stasis and fire are the key factors of pathogenesis. The treatment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omoting spleen and stomach ,regulating qi and dispersing stagnation ,combined with multiple methods of eliminating phlegm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clearing heat ,while focusing on daily care and combin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Keywords spleen deficiency ;qi stagnation ;prehypertension ;high -normal blood pressure ;promoting spleen andstomach ;regulating qi and dispersing stagnation[收稿日期] 2022-03-1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974561);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编号:2019-019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17M612342)[作者简介] 徐晓彤(1995—),女,山东临沂人,2019年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的研究。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课件

第1页,幻灯片共16页
一、概述
• 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致使血压的调 节功能失调而产生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所致的一种 综合征。长期高血压可并发心脏、脑、肾脏、视网 膜等靶器官不同程度的器质性损害和代谢改变,最 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早期症状表现为:头痛、头 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心慌、烦躁、耳鸣等,测 血压异常升高;晚期往往出现心绞痛、心脏扩大、 腰酸、蛋白尿、甚至发生尿毒症、脑病等。高血压 病的发病,与遗传、年龄、职业、环境、饮食习惯 及生活习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精神紧张、 过度疲劳及剧烈活动常诱发血压突然升高。高血压 并发严重心脑肾损害者,预后不良。
2
第2页,幻灯片共16页
• 高血压病属中医的“眩晕”、“头痛”等范 畴。
•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约89% 的患者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即高血压病;继发于某些疾病而引起的高血 压,属“继发性高血压”,又称证候性高血 压。高血压是指血压超过正常标准(收缩压 >140mmHg,舒张压>90mmHg)。
3
第3页,幻灯片共16页
什么人容易得高血压
1)超重和肥胖
有科学证据证明,超重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要比正常人群高3~5倍。如果能预 防和控制超重,将使高血压的发病人数减少30%。超重不仅易引起高血压,
同时易引发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
判断自己是否超重的简单方法有:
①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身高(米×米)。
13
第13页,幻灯片共16页
四、养生
1.饮释方面:节制饮食,减少食盐,少食 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宜多 食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和新鲜蔬菜、水果。 忌烟、酒、浓茶、咖啡、辛辣煎炸之品 和肥甘油腻厚味。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已经有了很深入的研究。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运行失常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血压升高,出现头痛、头晕、眼花等症状。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针灸按摩、草药治疗等。
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少吃盐、多吃蔬菜水果,同时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血管压力。
在针灸按摩方面,中医认为,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可以调整身体的气血流动,帮助降低血压。
而在草药治疗方面,中医则认为,一些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的中草药,如黄芪、丹参、山楂等,可以有效地帮助治疗高血压。
总的来说,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非常深刻,而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也非常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当然,中医治疗高血压需要长期坚持,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调理,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探讨·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认识及治疗刘巍,熊兴江,王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北京100053)[摘要]防治战略前移是当前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关注高血压前期的预防与治疗是关键。
高血压前期是指处于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血压值,易进展为高血压病以及出现相关并发症。
近年来,高血压前期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防治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病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病因病机认识已经不能完全契合现代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前期的发病规律。
因此,深入探讨高血压前期的病因病机对于指导临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高血压前期的病因多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情志失和等有关,“六郁”(气、食、湿、痰、血、火)是高血压前期的重要病机。
基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综合运用辨证论治及方证相应等辨证方法治疗高血压前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运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中医药疗法;经典名方;方证对应[收稿日期]2013-01-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209011)[通信作者]*王阶,研究员,Tel :(010)88001817,E-mail :wangjie0103@防治战略前移是当前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1-2]。
2010年,AHA 战略规划工作小组把理想的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定义为心血管健康[3]。
国内外学者形象指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战场,而高血压前期又是高血压病的第一战场[1-4]。
国内外对其诊断以及治疗均存在争议,但由于该阶段危险性较高,值得关注。
研究发现,高血压前期患者比正常血压者进展为高血压病的几率显著增加,其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比正常血压者高1倍以上[5]。
目前,现代医学逐渐重视高血压病预防的意义,并提出了3级预防理论。
通过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改良有助于血压降低,危险因素的控制,延缓高血压进展。
然而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是否积极药物干预,目前仍在争议之中。
中医“治未病”思想由来已久,高血压前期具有“病虽未成”(未达诊断标准)、“已有征兆”的特点,临床上通过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高血压前期具有较好前景。
中医药学经典名方具有病证同治,多靶点,多组分,整体综合调节优势,对于阻断高血压前期向高血压病发展大有所为[6-10]。
1高血压前期概述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 7)首次提出“高血压前期(prehyperten-sion )”的概念,并将收缩压120 139mmHg 和(或)舒张压80 89mmHg 定义为高血压前期[1]。
我国2005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没有使用高血压前期的概念,但将正常高值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20 139mmHg 和(或)舒张压80 89mmHg [10]。
2007年ESC /ESH 高血压防治指南没有采用高血压前期的定义,而是将收缩压130 139mmHg 和(或)舒张压85 89mm Hg 定义为正常高值血压[11]。
我国在2010年重新修订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时,仍将血压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和高血压3类,其中“正常高值”即等同于JNC-7提出的高血压前期[12]。
调查结果显示[13-14],我国11省市35 64岁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2.1%,男性34.2%,女性29.6%,高血压前期与高血压的比例为1.2ʒ1.0。
另一组对15岁以上人群的局部调查显示,高血压前期检出率高达50.1%(男55.2%,女45.3%)。
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临床高血压的危险性更大。
国内外对高血压前期的诊断以及治疗均存在争议,但由于该阶段危险性较高,值得关注。
国内调查显示[15],高血压前期人群10年后发生高血压比例为52.6%,而血压正常者10年后发生高血压比例为22.2%。
研究发现[13,16-18],高血压前期不再是单纯血压数值的升高,而是血压升高到临床高血压水平之前,机体已经出现血管结构改变、心肌重构、代谢障碍等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前期人群常常出现血管、肾脏、心脏、脑等靶器官损害。
研究发现[19-23],高血压前期患者伴有眼底小血管损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增加及冠状动脉钙化;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左室壁增厚、左室质量增加、射血分数下降以及常见尿微量白蛋白等多种靶器官损害。
此外,随着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水平的升高,脑血管病危险性逐渐增加。
因此,逆转高血压前期是防治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近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活方式改变,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以高血压为首的慢性疾病开始流行,高血·6142·压的危险因素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24]。
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等已成为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25]。
代谢紊乱是高血压的重要发病环节,早已存于在高血压前期。
研究发现[26-28],高血压前期者超重或肥胖、脂代谢异常、糖调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均高于血压正常组。
高血压前期组中至少50%合并1种代谢异常,其中约有合并2种代谢异常为20%,高血压前期患者合并脂代谢异常与肥胖同时发生的病例明显高于与对照组。
代谢异常中高腰围(WC)与高甘油三酯(TG)更可能出现聚集。
更高的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前期呈正相关,且独立于吸烟、体重指数、糖尿病、肾脏功能及其他混杂因素。
尿酸水平最高四分位数的高血压前期患病风险是尿酸水平最低四分位数的1.96倍。
2010年AHA战略规划工作小组[3]指出1个人从无危险因素,到出现危险因素、亚临床病变直至临床事件,需要经历数年至数十年,需要在各个阶段进行预防。
最好的预防就是预防危险因素,从源头开始预防才是根本的预防。
改变生活方式是目前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干预的主要措施。
2011年,AHA公布了《心血管病零级和一级预防的价值:ACC政策声明》[29],进一步阐述健康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零级和一级预防的基石。
最近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有关高血压前期的处理[30],主要为积极改良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减肥、限制钠盐、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各种危险因素等,有合并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病人应考虑药物治疗。
2000—2001年进行的PREMIER试验[31]表明对高血压前期人群,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减轻体重、适当锻炼)不仅可良好控制血压,而且可减少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
研究显示[32],采取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DASH),可以使血压降低6/3mmHg;同时减少盐的摄入可以更进一步降低血压。
由于行为和饮食等生活方式不易坚持,药物干预成为了高血压前期防治的重大讨论问题。
现已有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发现[33-35],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以及利尿剂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的作用。
但目前缺少药物治疗减少高血压前期人群靶器官损害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且药物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及药物治疗的对象、种类、时间、剂量等都无标准,学者们对于高血压病前期是否服用预防性药物争论较为激烈。
2高血压前期的病因病机高血压前期临床表现有如下2种情况:一是仅见血压升高而无临床症状,且未达到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二是虽然血压升高,但未达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且伴有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失眠,乏力,肥胖等症状体征。
针对有临床症状的高血压前期病变,现代临床多从肝论治。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秦汉之前,“眩晕”多从风论治,强调“眩晕者,风家也,肝风病也。
”至今很多医家仍然认为高血压总体病机为“肝阳上亢,肝风上扰”,临床多以天麻钩藤饮及镇肝熄风汤论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代临床对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早期诊断、降压西药的早期干预以及降压西药的不断优化与广泛运用,使升高的血压被迅速控制,直接改变了高血压病的自然进程,现代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前期的发病规律亦随之发生改变。
因此深入探讨高血压前期的病因病机对于指导临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4]。
高血压前期的病因多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情志失和等有关,属于古代“逸病”范畴。
逸病即过度安逸引起的病症。
《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素问·血气形志篇》:“形乐志乐,病生于肉。
”刘完素《伤寒直格论方》中论内外八邪曰:“外有风寒暑湿,内有饥饱劳逸。
逸,非奔逸之逸,乃逸豫、怠惰而生病也,与劳相反。
”张子和也认为:“饥饱劳逸,人之四气。
”清代陆九芝于《世补斋医书·逸病解》提出:“逸乃逸豫、安逸所生病……凡人闲暇则病,小劳转健,有事则病反却,又有食后反倦,卧起反疲者,皆逸病也。
”由于现代生活条件改善,食则肥甘厚味,衣则棉裘华服,住乃空调居室,行乃以车代步,无处不舒适安逸,且生活缺乏规律,作息时间紊乱,长期夜卧晚起,违背四时阴阳变化规律,长此以往,逐步进展为高血压前期、高血压病乃至其他疾病。
“六郁”(气、食、湿、痰、血、火)是高血压前期重要病机。
《吕氏春秋》曾将人之形气比喻为流水,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气亦然。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久卧久坐,好逸恶劳,饮食肥甘厚味,以酒为浆,均可导致气血失调,气机郁而不畅,变生他病。
六郁互为因果而以气郁为先,常由气郁而致其他诸郁。
气郁是无形的变化,其他诸郁如血、痰、湿、食则均为有形之壅滞,有形之郁又可窒息气机,加重气郁。
具体而言,六郁的形成及临床表现有:①精神压力增加,焦虑及抑郁等均与气郁明显相关,临床可伴见胸闷,善太息,急躁易怒,口苦,心烦失眠,胃胀腹胀,脉弦等;②现代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大量进食肥甘油脂辛辣食物等,致使脾失健运,进而形成食郁,临床可伴见易脘腹痞满胀痛,口气重,大便气味重,舌苔厚腻,脉滑等消化道症状;③湿郁多与津液不能正常输布,留滞体内有关,临床可见头晕,胸闷,心悸,烦渴不欲饮,身重,下肢酸沉乏力,或下肢肿,小便不利,或小便黄等水湿内停证或湿热下注证;④痰郁多与饮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或焦虑抑郁,肝木乘土,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聚湿成痰有关,临床可见头晕,胸膈痞闷,容易呕恶呃逆,肢体困重,失眠惊悸,舌苔白滑或腻,脉弦滑等;⑤血郁多与血行不畅,瘀滞脉络有关,临床可见头痛头晕,痛有定处,刺痛,肤色暗沉,唇色暗紫,舌有紫色或瘀斑等;⑥火郁多与上述五郁郁而化火有关,临床可见头痛头晕多伴见颜面潮红,甚则面红如醉,脑中烘热,目赤,口苦,急躁易怒等肝火证;或伴有心烦意乱,心中懊&,神志不宁,失眠多梦,辗转反侧等心火证;或伴有口干、口渴,消谷善饥,口气重,大便气味重,或大便秘等胃火、肠火证;或伴有腰膝酸软无力,烦热盗汗,·7142·失眠遗精,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肾火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