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国家概况
叙利亚经济情况和反对派情况

概况:叙利亚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农业,石油,工业和旅游业。
人均GDP在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80%,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顶峰的336 %的总增长高度。
但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1980年代经济缩水了33%。
由于经济多元化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人均GDP增长了12%(平均每年的1,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9年叙利亚国内生产总值实质增长接近6%,2008年为3.9%。
农业和石油是叙利亚经济的两大支柱,它们总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二分之一。
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约25%,雇用了劳动力总数的25%。
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严重的旱灾,严重影响了农业部门,从而减少其在经济中的份额。
根据中央统计局数据,2008年,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约17%,2007年,这一数字为20.4%。
另一方面,原油价格上涨抵消了石油产量下降,带来更高的预算和出口收入。
叙利亚与黎巴嫩的经济关系:在法国委任统治时期,叙利亚和黎巴嫩曾是一个国家。
黎独立后,叙未予承认。
1976年5月以来,叙军以“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名义驻扎在黎。
1991年5月,叙黎签署“兄弟关系合作与协调条约”和“安全与防务条约”,确定了两国进行最高级别和最全面的协调机制。
1996年1月,叙黎签订了经济一体化、取消双重税收、推动相互投资等协定。
同时,双方决定在对以谈判中不单独与以媾和。
有分析评论家认为,这实际上意味着叙将黎绑在了中东和平的战车上,双方结成联盟,叙在联盟中担任明显的强势角色。
从此,叙对黎开始了在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领域多方位的控制,两国关系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国际社会和黎国内反对这种特殊关系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推波助澜下,黎国内反叙浪潮风起云涌,要求叙撤军的呼声高涨。
随着哈里里遇害案国际独立调查的展开,叙黎关系日趋紧张。
从经济方面来看,在叙黎联盟时期,叙对黎依赖度较高。
叙长期以来走的是计划经济路线,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在金融方面,国家实行严厉的外汇管制;从经济结构上看,叙是传统农业国。
当前叙利亚国家形势及防战策略分析

An Ana l y s i s o f S y r i a ’ S Cu r r e n t Na t i o n a l S i t u a t i o n
Abs t r a c t :Cu r r e nt l y Sy r i a i s be s e t wi t h t r ou bl e s ho me a n d a b r o a d. Sy r i a ’ S c r i s i s s t e mme d no t on l y f r o m t he C O — a c t i o n o f s uc h do me s t i c f a c t o r s a s p o l i t i c s,e c o no m y,pe op l e ’ S l i ve l i ho o d,r e l i g i o n a n d na — t i o na l i t y,but a l s o f r om t h e i nf l u e n c e o f s t r u gg l e a nd g a mi n g a mo ng v a r i ou s po we r s a b r o a d.The f u — t ur e a n d ou t c o me o f Syr i a’ S n a t i o n a l s i t ua t i on i s c o mpl i c a t e d a nd c o nf us i n g.I t i s c r uc i a l a n d u r ge nt f o r
叙利亚局势分析

叙利亚局势分析1. 引言叙利亚是中东地区一个重要的国家,近年来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局势动荡不安。
本文将从政治、军事、经济和人道主义等角度对叙利亚局势进行分析。
2. 政治局势叙利亚政治局势复杂多变。
自2011年爆发内战以来,叙利亚境内多个武装组织与政府军争夺控制权。
叙利亚政府军由总统巴沙尔·阿萨德领导,得到俄罗斯和伊朗的支持。
而反对派力量主要由自由叙利亚军和库尔德武装组成,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
叙利亚政治局势复杂,各方势力在境内各地展开战斗,致使国家治理陷入瘫痪。
3. 军事局势叙利亚内战的军事局势非常复杂。
主要的战斗集中在叙利亚西部的大马士革和阿勒颇等城市。
叙利亚政府军拥有人数庞大、装备精良的军队,但面前的反对派力量同样强大。
此外,叙利亚境内还有一些外国势力介入,例如伊斯兰国和库尔德武装等。
这些武装组织对冲突局势造成了更大的不稳定因素。
4. 经济局势叙利亚内战对叙利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战乱导致国内产业瘫痪,大量的基础设施被摧毁,失业率居高不下。
此外,国际社会对叙利亚实行了制裁,进一步加深了经济衰退。
叙利亚人民身处困境,人均GDP急剧下降,贫富差距拉大,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5. 人道主义局势叙利亚内战导致大量人民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据联合国数据,叙利亚内战已经造成数百万人丧失家园。
他们被迫离开叙利亚,寻找安全的居所。
此外,战争还导致了水电供应中断、医院关闭等人道主义危机。
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努力提供援助,但面对庞大的难民需求仍显不足。
6. 局势展望叙利亚的局势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尽管近年来政府军在一些地区取得了重要胜利,但内战背后的复杂地缘政治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通过政治对话和外交手段来推动局势的缓和。
只有通过和平解决,叙利亚才能重建和平稳定。
7. 总结叙利亚局势分析表明,叙利亚面临着严重冲突和动荡。
政治、军事、经济和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共同加剧了叙利亚的困境。
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推动局势的缓和和解决。
叙利亚人种叙利亚文明

叙利亚人种-叙利亚文明叙利亚文明叙利亚全称为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它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叙利亚的形势是不容乐观,但这也与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并没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今天主要是要来谈谈叙利亚的文明以及影响。
首先,我们来谈谈叙利亚作为西欧文明发源地,它有什么特点?1、历史悠久,底蕴丰富叙利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国家,远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叙利亚就有了原始人类。
公元前第4千纪左右,那里的居民开始定居,并使用铜器。
公元前第3千纪,叙利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出现了一些以商业城市为中心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之后的几个时期的过渡,也更是为叙利亚的文明奠定了基础。
2、最佳的商业战略要地叙利亚历史悠久,因占据古代东西方的重要商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相继受强盛帝国的侵略和占领。
这里至今留有三千多个古遗址,涵盖了人类各个时期的多种文化,如苏美尔文化、迦南文化、拜占庭文化、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等,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多种古代文明和众多古迹的国家之一。
这也决定了它的第三个特点:多民族国家3、多民族国家叙利亚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上不尽相同,但仍能保持着各自特有的传统,长期和睦相处。
这也取决于它的宗教特点,也就是伊斯兰文化对一切文化的包容性。
4、阿拉伯世界的一颗明珠5、文化特点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展开谈谈它的宗教特点和文化特点。
首先是叙利亚的宗教特点。
叙利亚被称为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颗明珠——伊斯兰之光,叙利亚人民中有百分之八十都是阿拉伯人,绝大多数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
但叙利亚历史中曾先后受罗马帝国和拜占延帝国统治。
那时他们比较信奉的却是基督教。
直到公元635年,阿拉伯军队攻占大马士革,大马士革成为伍麦亚王朝首都之后。
阿拉伯文化开始在叙利亚蓬勃发展,伊斯兰教则渐渐取代了基督教,甚至居于了统治地位。
叙利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叙利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叙利亚经历了一系列冲突和战乱,导致该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然而,随着局势逐渐趋于稳定,叙利亚正逐步重建,并迈向未来的发展。
本文将对叙利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叙利亚的现状可以总结为持续的战后重建和国家稳定的努力。
自2011年爆发内战以来,叙利亚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人道主义危机。
然而,在战斗结束后,叙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国家的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福利系统。
首要任务是重建破坏的城市和基础设施,包括住房、医疗设施、学校和道路等。
国际社会也提供了重建和援助的支持,包括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国家。
叙利亚的经济也受到了严重打击,部分原因是长期战争带来的人员伤亡和人口流离失所。
同时,制裁和贸易障碍也对叙利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挑战。
然而,叙利亚的一些资源和产业仍然具有潜力。
该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农业和制造业潜力。
稳定的安全局势和国内外的投资有望为叙利亚经济注入活力,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未来叙利亚的趋势主要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变化。
政治上,叙利亚政府的稳定性和国内外的协调将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应当致力于推动和平与和解进程,以减少内部冲突和提供居民的安全保障。
外交方面,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和国际合作对于叙利亚的未来发展也至关重要。
通过与各方建立合作和伙伴关系,叙利亚有望引导外部投资和技术援助进入该国,加快经济发展。
经济上,叙利亚应该致力于推动包容性的经济增长。
这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刺激投资、重建基础设施和推动产业发展。
同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叙利亚也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
通过建设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叙利亚可以实现绿色经济的转型并吸引国际投资。
此外,因为教育和技能培训被视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叙利亚还应该致力于重建和改善教育体系,为年轻一代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叙利亚的社会发展也不可忽视。
一个稳定和繁荣的社会需要依法治国和社会和谐。
叙利亚石油储量

叙利亚石油储量概述叙利亚是中东地区一个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家,其石油储量在该地区居于重要位置。
本文将会对叙利亚的石油储量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储量规模、开采情况以及对叙利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一、石油储量规模据数据显示,叙利亚的石油储量位居中东地区第十位,储量规模庞大。
根据叙利亚石油部门公布的数据,叙利亚总的石油储量超过25亿桶,其中包括陆上和海上石油资源。
这一数字在中东地区国家中并不算太高,但对于叙利亚来说,石油产业是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石油资源分布情况叙利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国东部地区,包括德尔祖尔省、拉卡省和哈塞克省等地。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油田和油井,是叙利亚最主要的石油产区。
另外,叙利亚还有一些油田位于西部地区,如霍姆斯省等。
然而,由于该地区长期以来持续的冲突和安全问题,部分石油产区暂时无法进行正常的开采和生产。
三、石油开采与生产情况叙利亚的石油开采和生产工作一度是该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自2011年爆发叙利亚内战以来,该国的石油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冲突导致许多石油设施被摧毁或遭受破坏,石油生产和出口量大幅下降。
此外,国际制裁也对叙利亚的石油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限制了该国与其他国家开展石油贸易合作。
四、石油对叙利亚经济的影响在内战和国际制裁的背景下,叙利亚的石油业受到严重的挑战,其对该国经济的贡献程度大幅下降。
之前石油出口是叙利亚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但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
石油产量和出口量的大幅减少导致了财政收入的锐减,对国家预算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五、未来展望尽管叙利亚的石油产业目前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但随着内战逐渐结束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一些分析师认为叙利亚的石油业有望迎来复苏。
国际社会对叙利亚重建的关注以及石油价格的回升可能为叙利亚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叙利亚政府也正积极推动国内石油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希望以此作为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结叙利亚的石油储量在中东地区具有一定的规模,尽管当前受到众多挑战,但其作为叙利亚经济的重要支柱地位在其中不能忽视。
叙利亚的发展趋势

叙利亚的发展趋势叙利亚是位于西南亚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然而,近年来叙利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内战,对该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叙利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首先,叙利亚内战的爆发给该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内战导致叙利亚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包括房屋、道路、桥梁和电力设施等,使得该国面临重建和修复巨大的任务。
据联合国统计,叙利亚内战前后,该国的GDP下降了超过60%。
此外,内战还导致大量人员流离失所,失去家园和工作。
因此,叙利亚面临着重建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巨大挑战。
为了实现重建和经济发展,叙利亚需要寻求国内外的支持和投资。
目前,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已经表示愿意为叙利亚提供援助和资金来重建该国的基础设施。
此外,叙利亚还需要吸引外国投资者来进行商业和工业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
然而,叙利亚的政治局势和安全形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这可能会妨碍外国投资者的到来。
叙利亚的发展也面临着环境问题。
叙利亚是一个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是该国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叙利亚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如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然而,由于内战的破坏和恢复任务的紧迫性,这些措施可能无法及时实施。
此外,叙利亚还面临着人口问题。
叙利亚内战导致大量人员流离失所,很多人逃离该国寻求安全。
这导致叙利亚的人口减少,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叙利亚需要鼓励人口回流和创造就业机会,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未来,叙利亚的发展趋势可能取决于国内和国际力量的互动。
如果叙利亚政府能够继续推动国内和解和政治稳定,并吸引国际援助和外国投资,那么叙利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可能会逐渐恢复。
此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合作也对叙利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国际社会可以在重建过程中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并协助叙利亚解决环境和人口问题。
总而言之,叙利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包括内战的破坏、基础设施和经济的重建、水资源短缺和人口流失等。
叙利亚军事地理

叙利亚军事地理叙利亚,古称苏里斯顿,意为“玫瑰的土地”。
然而,2011年3月中旬以来,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也未能躲过中东乱局的“多米诺效应”,出现大规模民众示威。
由于战略位置显要,叙国内形势变化为世界所瞩目。
当然,本文无意纠缠于国际舆论的众说纷纭,仅希望从军事地理层面对叙利亚做一客观展现。
国情概览叙利亚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是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叙北靠土耳其,南连约旦,东接伊拉克,西南和黎巴嫩、以色列接壤,西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
叙利亚沿海和北部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候,平均气温20℃左右。
南部属热带,最低气温0℃以下,最高时可达40℃。
沿海平原和西部山地,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中部平原250-350毫米,沙漠地区不足100毫米。
海岸线长183公里,国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含戈兰高地),与邻邦相比“块头居中”,在整个中东则属于“轻量级选手”。
目前人口2200多万,80%以上为阿拉伯人,国语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85%的居民是穆斯林,14%信奉基督教。
叙全国分为14个省。
首都大马士革,人口450万(含郊区和周边农村),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要城市还有阿勒颇(230万人)、霍姆斯(72万人)、哈马(70万人)、拉塔基亚(65万人)和代尔祖尔(52万人)。
可见,叙利亚城市化率相当高,仅京畿就会聚了全国五分之一的人口。
据联合国报告,2010年叙利亚GDP为596.3亿美元,人均2700美元,在全球165个国家中排名第111位。
尽管版图较小,叙利亚却是本地区的农业大国,自古便有“中东粮仓”的美誉。
农业是叙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值占该国GDP的25%~30%,甚至高于石油开采业,并创造了25%的就业机会(440万人)。
现今,叙利亚的农业耕种面积为473.6万公顷,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88万公顷,预计2011年产量可达410万吨。
其他粮食作物有大麦、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豆类、甜菜和烟草,水果有柑橘、杏、无花果、橄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利亚国家概况(最近更新时间:2011年11月)【国名】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The Syrian Arab Republic )。
【面积】185180平方公里(包括仍被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约1200平方公里)。
【人口】2219.8万(2010年)。
其中阿拉伯人占80%以上,还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土库曼人等。
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居民中85%信奉伊斯兰教,14%信奉基督教。
其中,伊斯兰教逊尼派占80%(约占全国人口的68%),什叶派占20%,在什叶派中阿拉维派占75%(约占全国人口的11.5%)。
【首都】大马士革(Damascus),人口450万。
【国家元首】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2000年7月就任,2007年5月连任。
【独立日】4月17日【简况】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
北靠土耳其,东南邻伊拉克,南连约旦,西南与黎巴嫩、巴勒斯坦地区接壤,西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
海岸线长183公里。
沿海和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沙漠地区冬季雨量较少,夏季干燥炎热。
最低气温0°C以下,最高气温达40°C 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沿海地区1000毫米以上,南部地区仅100毫米。
公元前3000年时有原始城邦国家存在。
公元前8世纪起,先后被亚述、马其顿、罗马、阿拉伯、欧洲十字军、埃及马姆鲁克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等统治。
1920年4月,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40年6月,法向德投降,叙被纳粹德国控制。
1941年9月27日,“自由法兰西军”总司令贾德鲁将军以盟国名义宣布叙独立。
1943年8月,叙成立自己的政府,舒克里•库阿特利当选叙利亚共和国首任总统。
1946年4月17日,英、法被迫撤军,叙获得完全独立。
1958年2月1日,叙利亚和埃及宣布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1年9月28日,叙宣布脱离“阿联”,成立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1963年3月8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组成新政府。
1970年11月13日,国防部长兼空军司令阿萨德发动“纠正运动”,改组了党和政府,阿自任总理。
1971年3月,阿萨德当选总统,任至2000年6月10日去世。
阿次子巴沙尔•阿萨德于同年7月10日继任总统。
【政治】政局长期稳定。
2011年3月以来,叙国内持续发生大规模反政府抗议示威,暴力活动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当局推出全国对话等措施,但局势仍处于动荡之中。
【宪法】1973年3月12日经全国公民投票通过。
宪法规定叙利亚是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是阿拉伯祖国的一部分,复兴党是社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
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
【议会】又称人民议会,国家立法机构。
其职能是:提名共和国总统人选;通过法律;讨论内阁政策;通过国家总预算和发展计划;批准有关国家安全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决定大赦;接受和批准议员的辞呈,撤销对内阁成员的信任。
人民议会于1971年2月21日成立,议员任期4年。
议长马哈茂德•艾布拉什(Mahmoud Al Abrash),2003年10月当选,2007年5月连任。
本届议会为第九届,于2007年4月选举产生,共有议员250名。
【政府】现政府于2011年4月14日成立,有31名成员。
主要成员有:总理阿迪勒•萨法尔(Adel Safar)、国防部长达乌德•拉吉哈(Dawoud Rajha)、外交与侨民部长瓦立德•穆阿利姆(Walid al-Moualem)、石油矿产资源部长萨夫扬•阿莱维(Sufian Alaw)、宗教基金部长穆罕默德•赛伊德(Mohammad al-Sayed)、农业与农业改革部长利亚德•法里德•希贾布(Riyad Fareed Hijab)等。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14个省市:大马士革农村省、霍姆斯省、哈马省、拉塔基亚省、伊德利布省、塔尔图斯省、腊卡省、德尔祖尔省、哈塞克省、德拉省、苏韦达省、库奈特拉省、阿勒颇省和大马士革市。
【司法机构】全国设高等宪法法院,各省、市、县设初级法院和调解法庭。
现任高等宪法法院院长马哈茂德•尤尼斯•奥斯曼(Mahmoud Younes Othman),总检察长穆罕默德•阿布•古勒(Mohammad Abou Koura)。
【政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自1963年以来一直为叙执政党。
全国进步阵线是复兴党领导下的统战性组织。
参加内阁和全国进步阵线的党派共5个,全国进步阵线之外的合法在野党共3个,主要反对党共4个,群众组织共8个。
(1)阿拉伯复兴社会党(The Baath Arab Socialist Party):简称复兴党。
成立于1947年4月,是一个泛阿拉伯的民族主义政党。
党纲确定,该党是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政党,其任务是复兴阿拉伯民族,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社会主义祖国。
对外主张反帝、反殖、反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遵循不结盟政策。
对内实行国有化和土地改革等政策和措施。
自1963年以来一直为叙执政党。
总书记巴沙尔•阿萨德。
(2)全国进步阵线(National Progressive Front):1972年3月成立,是复兴党为团结其它政党而组成的统一战线组织。
巴沙尔总统兼任阵线中央领导机构主席。
参加该阵线的党派还有:叙利亚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SyrianArabSocialist Union):1964年成立,原是埃及“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在叙的一个分支,主张同埃及统一。
总书记萨夫旺•古德西(Safwan Kudsi)。
社会主义统一分子运动(Unionist Socialist):是阿社盟中分裂出来的一个组织。
总书记法伊兹•伊斯梅尔(Fayiz Ismail)。
阿拉伯社会党(Arab Socialist Party):又称阿拉伯社会主义者运动。
成立于1950年,1953年与复兴党合并,1961年又从复兴党中分裂出来。
总书记阿卜杜拉•加尼•卡努特(Abdel Ghani Kannont)。
叙利亚共产党(Communist Party-Syria):1924年11月成立。
前身是叙利亚和黎巴嫩共产党,1958年1月分别成立黎共和叙共。
1954年以后,参加叙国内反帝民族力量组成的民族民主阵线。
目前,叙有两个共产党组织,即:叙利亚共产党(费萨尔派)和叙利亚共产党(巴格达什派),上述两派均属参政党,在政府中各有一部长席位。
现任叙共(费派)总书记尤素夫•费萨尔(Yousef Feisarr),叙共(巴派)总书记瓦萨勒•法勒哈•巴格达什(Wesal Farha Bagdash)。
民主社会主义统一分子党(Democratic Socialist Unionist Party ):1974年10月10日成立。
是由社会主义统一分子党分裂出来的人士组成的一个纳赛尔主义政党。
以纳赛尔和阿萨德的思想为理论基础,对内主张实行政治和经济多元化,发挥全国进步阵线的作用,努力缩小和消灭社会各阶层的差别,对外反帝、反殖、反霸,主张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从而实现国际力量的均衡。
1989年2月加入全国进步阵线。
总书记艾哈迈德•埃斯阿德(Ahmad Al-Asaad)。
该阵线各党派都参加内阁。
【重要人物】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已故总统哈菲兹•阿萨德之次子。
1965年9月生于大马士革。
原系眼科医生,曾在伦敦攻读医学硕士学位。
其兄巴塞勒死于车祸后,被其父选定为接班人,开始弃医从政。
1994年入霍姆斯军事学院学习,1995年晋升少校,1996年1月入参谋指挥学院深造,1998年1月晋升中校,1999年1月晋升上校,并担任叙信息协会主席、共和国卫队副司令兼105装甲旅旅长。
2000年6月阿萨德总统逝世后,巴晋升为大将,并任叙武装部队总司令,7月10日巴当选总统,2007年5月连任。
已婚,有一子一女。
副总统法鲁克•沙雷,1938年生于德拉省。
1962年毕业于大马士革大学。
1963-1976年在叙航空公司工作。
1977年任叙驻意大利大使。
1980年1月任外交事务国务部长。
1984年3月任外交部长。
2006年2月至今,任叙副总统。
曾于1974年、1988年、1997年、2004年四次访华。
第二副总统纳贾哈•阿塔尔,女,1933年生于大马士革省。
1954年毕业于大马士革大学,1955年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76-2000年任文化部长。
2006年3月至今,任叙第二副总统。
曾于1999年5月应我文化部邀请访华。
已婚,有一子一女。
总理阿迪勒•萨法尔,1953年生于大马士革农村省,1977年毕业于大马士革农业系,1997-2000年任大马士革大学农业系主任,2000-2002年任大马士革大学复兴党党委书记,2002-2006年担任阿拉伯干旱问题研究中心主任,2003-2011年3月任农业部长。
2011年4月任总理。
【经济】近年来,叙经济逐步向社会市场经济转轨。
叙政府通过贯彻实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十一计划”(2011-2015年),优化经济结构。
但受多重因素影响,叙经济改革进程仍较缓慢。
叙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总体有限,主要是制造、化工和纺织等行业出口下降。
2011年叙动荡局势以及美、欧盟等的经济制裁措施也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596.3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2686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10年):4%。
货币名称:叙利亚镑(Syrian Pounds),1镑= 100皮阿斯特。
官方汇率(2010年):1美元=46.5叙镑。
失业率(2010年):8.3%。
【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岩盐、沥青等。
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5亿桶。
已实现石油及其产品的自给,并开始出口部分原油和石油产品。
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6500亿立方米,磷酸盐储量为6.5亿吨,岩盐储量为5500万吨。
【工业】工业基础薄弱,现代工业只有几十年历史。
叙现有工业分为采掘工业、加工工业和水电工业。
开掘工业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大理石等。
加工工业主要有纺织、食品、皮革、化工、水泥、烟草等。
【农业】叙为中东地区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是阿拉伯世界的五个粮食出口国之一。
农业耕种面积为473.6万公顷,农业人口440万人。
主要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
经济作物有棉花、豆类、甜菜和烟草,其中棉花是出口创汇第一的农作物,棉花亩产量居世界第二。
水果有柑桔、大马士革杏、无花果、橄榄等。
叙是中东地区重要畜牧业国家,主要畜禽品种有牛、绵羊、山羊和鸡。
叙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7.8%,水资源缺乏是影响叙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资料来源:叙利亚官方报刊)【旅游业】近年来,叙旅游业发展迅速,赴叙旅游人数达600余万,旅游收入超过22亿美元,成为叙经济收入重要来源。
【交通运输】陆、海、空运输比较发达。
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连接各城镇,并可通往土耳其、伊拉克、约旦和黎巴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