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危机中的大国博弈

合集下载

叙利亚问题背后美俄的博弈

叙利亚问题背后美俄的博弈

叙利亚问题背后美俄的博弈作者:勒一步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6期摘要:叙利亚问题的背后聚集了在中东地区固有的民族、宗教矛盾和域内外大国的利益,各种力量在不同层面进行着多重博弈。

其中,美国和俄罗斯两大国的博弈格外突出。

两国基于不同的战略考量,纷纷介入叙利亚内战。

解决叙利亚问题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美国放弃其实施多年的敌视叙利亚的政策。

然而直到目前,这样的迹象尚未出现,这也就是叙利亚局势至今不容乐观的主因。

关键词:叙利亚;美国;俄罗斯;博弈“阿拉伯之春”以来,被誉为“中东的心脏”的叙利亚便成为多方势力博弈的焦点。

叙利亚危机发展到今日,其国际因素的影响要大于国内因素。

而在国际因素中,最受关注的就要数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政治博弈。

2015年9月底,俄罗斯对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展开军事行动,之后美国和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便愈演愈烈。

一、美国:谋求中东均势,巩固自身话语权随着利比亚战事的落幕,西方将注意力转移到叙利亚。

久拖不决的国内冲突和外部制裁加剧了叙利亚局势的动荡,也为西方的干预提供了借口。

1:巩固美国在中东的话语权在利比亚战争中胜出后,美国国内开始出现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声音。

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首席成员、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表示,“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即将结束,我们的关注焦点应该重新转向叙利亚,应该考虑以切实的军事行动来保护叙利亚平民的生命。

”美国政府也多表明要求巴沙尔下台的立场并未改变。

美国积极将叙利亚危机国际化,随着美军在叙周边加紧军事部署,是否会军事打击叙利亚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进一步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权,美国决定将目光转向叙利亚。

此时叙利亚国内大规模化学武器出现在战场上,美国抓住机会积极推进叙利亚问题的国际化。

随着美军对叙利亚局势的干预,该国逐渐成为大国的竞技场。

2:谋求中东内部均势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既有利于保障以色列的安全,削弱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又将对伊朗形成致命打击。

叙利亚内战及化武危机背后的大国博弈——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和挑战

叙利亚内战及化武危机背后的大国博弈——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和挑战

117叙利亚内战及其化武危机2010年起,阿拉伯世界爆发了一系统震惊世界的革命浪潮,史称“阿拉伯之春”,2010年12月17日,26岁的突尼斯年轻商贩布瓦吉吉以自焚的方式点燃了突尼斯人长期以来对失业率高涨、物价上涨以及政府腐败的怒火,随后,突尼斯全国爆发大规模冲突,仅1个月后,统治突尼斯23年之久的政治强人本·阿里便被迫下台。

是为“阿拉伯之春”的起始――茉莉花(突尼斯国花)革命。

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及社会状况使得突尼斯的冲突迅速蔓延到其它阿拉伯国家,成功激发了一系列的的抗议运动,并逐渐呈星火燎原之势,席卷阿拉伯世界。

叙利亚执政党复兴党自1963年通过军事政变主政后,一党独大,与其它党派纷争不断,而其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派系斗争频发,而叙利亚国内宗教教派问题(如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冲突,伊斯兰教内部各派的冲突等)、民族问题(如阿拉伯人与库尔德人的纷争)以及恐怖组织(如ISIS等)也一直为政府所困扰…所有的一切,将叙利亚拖入了“阿拉伯之春”的浪潮。

2011年3月6日,叙利亚德拉市有15名儿童因在墙壁上书写反对政府的标语而被叙利亚安全部队逮捕,并受到残酷虐待。

消息不胫而走,3月15日,大马士革、阿勒颇、德拉、哈马等城市的街头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报道称有数千人被捕;4月18日,约10万示威者在霍姆斯广场静坐,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之子)下台,2011年下半年,叙利亚被困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下,国际社会的干预逐渐增多,包括全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和“叙利亚自由军”等等许多组织的叙利亚反对派逐渐形成。

2012年5月25日,叙利亚中部霍姆斯的胡拉镇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屠杀,其中包括49名儿童,现场惨烈。

反对派指责这是政府军所为,政府军则予以否认。

6月6日,爆发了艾库贝尔大屠杀,同时多个地区再次爆发暴力冲突,造成至少129人死亡。

叙利亚一步一步走向了内战深渊,至今仍未彻底平息。

叙利亚危机中大国博弈

叙利亚危机中大国博弈

叙利亚危机中大国博弈
叙利亚危机中的大国博弈
2021 年 10 月 4 日和 2021 年 2 月 4 日,结合国安理睬相关叙利亚
形势的决策草案两次被反对,随即,伊朗宣告要与叙利亚并肩作战,
俄罗斯开始迎风向叙利亚供应武器装备,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较量后,
美国及其盟国期望的成功并未得手,他们到现在仍不敢轻易点燃叙利
亚这个火药桶。

家族的传奇叙利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北靠土耳其,东南邻伊
拉克,南连约旦,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地域接壤,西与塞浦路斯
隔海相望,处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里海、波斯湾的五海中心地带,是连结亚、欧、非三大洲的桥梁,战略地位极其特别重要,自古以来
就有世界跳动的心脏之称。

叙利亚固然面积只有 18.5 万平方千米,人口仅 2300 多万,倒是一个地缘政治上的大国。

叙利亚前总统,即现总统巴沙尔? 阿萨德之父哈菲兹? 阿萨德1930 年出生在叙北部拉塔基亚的一个贫穷的什叶派穆斯林家庭。

他自幼性格孤独、目光敏锐、行事勇敢,有很强的政治志向,为
领导当时仍是法国殖民地的叙利亚走向独立,他断然把自己的家姓由
瓦赫什〔阿拉伯语为野兽〕改为阿萨德〔雄狮〕。

幼年期间哈菲兹参加过反法学生运动并参加中兴党,上世纪 50 年代,他就读于叙空军航空学院。

在 1956 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中,他亲身驾驶战斗机奇观般地击落了
1 / 1。

叙利亚战争与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

叙利亚战争与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

当代世界2017年以来,叙利亚战场形势快速发展,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基本被剿灭,叙利亚反对派武装节节败退,退居伊德利卜一隅。

截至2018年9月底,叙利亚政府军实际已控制全国近60%的领土并占据绝对优势,库尔德人控制区约占28%,反对派武装控制区约占9%,“伊斯兰国”约占1%。

[1]目前,叙利亚战争已接近尾声,难再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而政治博弈正取代军事斗争,成为新阶段叙利亚问题发展的新特点。

叙利亚战争的性质2011年3月叙利亚战争爆发,迄今已近八年。

然而,关于这场战争的性质却并不明晰。

参战各方不同的政治立场、意识形态以及迥异的利益纠葛,都影响着对叙利亚战争性质的判定。

关于叙利亚战争的性质,主要有五种说法。

一是内战说。

这种说法传播最广,但大量外部势力介入使得这一说法站不住脚。

目前叙利亚战场主要有四股内部力量:叙利亚政府军、反对派武装、库尔德武装以及“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和恐怖组织。

从表面上看,这四股力量都是叙利亚人,但他们背后都有外部势力支持,若无外部势力支持,叙利亚政府军恐早已赢得战争。

此外,还有不少外部军事力量直接参战:除了美国、俄罗斯、土耳其、伊朗、英国、法国等国直接出兵叙利亚外,还有来自黎巴嫩、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民兵,以及来自全球上百个国家的数万极端分子和雇佣兵等。

因此,用“内战”来描绘叙利亚战争是不科学的。

二是教派战争说。

这一说法也比较流行,它认为叙利亚战争主要是叙利亚少数派阿拉维教派[2]与多数派逊尼派之间的冲突,其背后则是以伊朗为首的伊斯兰什叶派和以沙特为首的伊斯兰逊尼派之间的对抗。

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教派冲突的确已成为当前中东政治斗争的主要特征,构成危及中东安全与稳定的重大威胁,其核心是分别以沙特和伊朗为首的逊尼与什叶两大教派的冲突。

从巴勒斯坦到黎巴嫩,从巴林到卡塔尔,从伊拉克到也门,教派冲突在整个中东地区几乎无处不在。

在叙利亚战场上也存在着带有明显教派分野的两大敌对阵营:一边是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土耳其、约旦以及其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另一边包括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什叶派民兵武装。

从叙利亚问题看大国关系的变化趋势

从叙利亚问题看大国关系的变化趋势

从叙利亚看大国关系的变化摘要:其实,西方国家是否对叙利亚动武,以及俄罗斯、中国是否采取反对西方动武的反制行动,不仅涉及军事问题,还牵涉中东地区的大国博弈,牵连范围更广。

当前,叙利亚问题是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各大矛盾的总爆发,内外局势渐趋复杂.美国:叙利亚是中东地区的“眼中钉”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就把叙利亚列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

在以色列问题上,叙利亚向来高举反以大旗,支持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和黎巴嫩真主党,直接干扰了美国在中东实现改造的战略。

美国一直用武力威胁、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等手段对叙利亚步步紧逼。

联合早报网报道 8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就叙利亚局势发表声明。

他在公布了美国搜集的叙利亚政府对平民使用化学武器的证据以后,强调美国作为世界领袖,有责任惩治那些违反国际准则的国家。

他明确表示美国将在短期内对叙利亚发动有限的军事打击。

可见美国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已经箭在弦上了。

8月30日,美国赶在联合国调查报告出炉前,公布情报部门评估这宗化学武器事件的报告:美方高度确信叙利亚政府在21日大马士革郊区的袭击事件中使用了化学武器.当天美国国务卿克里在记者会上指出,今年叙利亚政府已经多次使用化学武器。

去年8月奥巴马对叙利亚政府列出不能逾越的“红线”,即在武装冲突中使用化学武器或者未能切实保护掌握的化学武器的安全。

如今叙利亚政府军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大批平民死伤,即使是在内战中,也是对世界文明的挑战。

美国是否真会追究责任,并在军事上作出何等反应,全世界都在看美国将如何行动。

此事自然关系到美国总统作出的承诺的可信度,以及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力同过去相比究竟是否大为逊色。

其实,西方国家是否对叙利亚动武,以及俄罗斯、中国是否采取反对西方动武的反制行动,不仅涉及军事问题,还牵涉中东地区的大国博弈,牵连范围更广。

从地缘政治着眼,中东问题同冷战时代的越战相比,更为复杂多变。

即使强大如美国,欲求解决甚至哪怕是缓解中东危机,一蹴而就,岂可得乎?从掌权阶层与民众宗教信仰的异同着眼,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情况不同,却又有类似,这在伊斯兰世界是一种特殊现象。

大国博弈中的叙利亚局势

大国博弈中的叙利亚局势

人口状况: 2369.5万(2010年),其中阿拉伯人 占80%以上,还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 土库曼人和彻尔克斯人等。阿拉伯语为国 语,通用英语和法语。居民中85%信奉伊斯 兰教,14%信奉基督教。其中,伊斯兰教逊 尼派占80%(约占全国人口的68%),什叶 派占20%,在什叶派中阿拉维派占75%(约 占全国人口的11.5%)。
1946年4月17日,法国和英国军队被迫撤走,叙 利亚取得全部独立,建立了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 1958年2月1日,叙利亚和埃及合并为阿拉伯联合 共和国。 ◆ 1961年9月28日,叙利亚脱离阿联,并重新建立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1963年3月8日,阿拉伯复 兴社会党组成新政府。 ◆ 1970年11月13日,国防部长兼空军司令阿萨德发 动“纠正运动”,改组了党和政府,阿自任总理。 ◆ 1971年3月,阿萨德当选总统,任至2000年6月10 日去世。 ◆阿次子巴沙尔· 阿萨德于同年7月10日继任总统。
2、历史
叙利亚有四千多年历史。 ◆公元前3000年就有城邦国家埃勃拉古国存在。 ◆公元前8世纪被亚述帝国征服。 ◆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军队入侵叙利亚。 ◆公元前64年被古罗马人占领。 ◆公元7世纪末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 ◆ 11世纪欧洲十字军入侵。 ◆ 13世纪末起受埃及马姆鲁克王朝统治。 ◆从16世纪初起被奥斯曼帝国并吞达400年之久。 ◆ 1920年4月,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和法国的“自由法兰西军”一同 开入叙利亚。 ◆ 1940年6月,法向德投降,叙被纳粹德国控制。 ◆ 1941年9月27日,“自由法兰西军”总司令贾德鲁将军以盟 国名义宣布叙独立。1943年8月叙成立自己的政府,舒克 里· 库阿特利当选叙利亚共和国首任总统。
大国博弈中的叙利亚局势 ——阿拉伯之春的又一春

叙利亚,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叙利亚,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叙利亚,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作者:戴尚昀
来源:《初中生之友·中旬刊》2021年第12期
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未放弃对叙利亚反对派最后据点伊德利卜省的进攻,于2018年9月8日发动一个月以来最猛烈的空袭。

与此同时,不久前宣称打算从叙利亚撤军的美国总统,却批准了叙利亚新战略,决定将驻叙境内美军的停留期限无限延长。

当前,美俄舰艇在地中海东部海域对峙已有一段时间,叙利亚战事似乎一触即发。

美军为何迟迟不撤?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政府已更新了在叙利亚的任务。

现在他们将伊朗撤离叙利亚以及所有敘利亚人和国际社会支持的政府取得稳定列为任务。

该报道指出,美国不确信俄罗斯会支持美方解决伊朗从叙利亚撤军的问题。

对于解决叙利亚问题,多国力量并未形成合力,而是相互抵消,拖延了叙利亚问题的解决。

叙利亚乱局只是中东各国割裂的一个牺牲品。

当前,中东地区的教派矛盾、地缘政治博弈,进一步加剧了中东国家间在安全问题上的不信任。

地区大国在叙利亚陷入对抗而难以轻言撤出,促使叙利亚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成为延续叙利亚乱局的助推者。

在零和博弈的思维逻辑下,地区大国已深陷对抗迷局而难以自拔。

当今的世界还是不平静,战火依然在燃烧,硝烟依旧在弥漫。

和平的钟声常敲,却惊醒不了战争的制造者。

大国横行霸道,弱小无助的小国就会受欺凌,百姓就不能安生,只有国强才能民安。

适用话题:战争、和平、博弈、正义、自强等。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9月10日,有删改)。

叙利亚问题起因及大国之间博弈

叙利亚问题起因及大国之间博弈

叙利亚问题起因及大国之间博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初探叙利亚问题及大国之间博弈“阿拉伯之春”是指自2016年12月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

而叙利亚动荡不安也被称为“阿拉伯之春中的又一春”。

直接引发叙利亚动荡不安的导火线是在2016年1月下旬,叙利亚警方扣押了德拉的小学生。

因为他们在墙上涂写了一些自己听到的反政权标语。

而这些学生的家长们走上街头,抗议自己的孩子被捕。

最终,这场抗议浪潮变成一场对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积怨已久的起义。

但引起叙利亚今天结果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叙利亚公民权利缺失,叙利亚人的自由遭到严格限制。

军队、复兴党及官僚机构牢牢稳固着阿萨德政权,其统治通过对社会团体的控制和渗透延伸到社会基层,叙利亚人的自由遭到严格限制。

直到去年4月19日叙利亚政府才通过法案,废除实施48年之久的紧急状态法其次,叙利亚经济困境,并且石油面临枯竭失业率节节攀高。

巴沙尔在执政后,重视国内经济建设,推动现代化进程。

但由于缺乏完整的改革方案、对改革国有经济缺乏政治决心以及国际环境不佳,叙利亚的经济改革难以深入,使人均收入徘徊在阿盟成员国的中后位。

再者,官员贪污腐败,整个叙利亚几乎变成总统的家族企业。

政府部门腐败问题严重,工作效率低下,官僚作风盛行。

巴沙尔的弟弟马希尔的贪污腐败问题一直都为社会所熟知。

他的叔伯兄弟等都掌控着叙利亚的垄断行业和要害部门,不同程度地涉嫌贪污腐败,对巴沙尔总统的威信造成负面影响另外,教派矛盾也是造成该国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该国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矛盾交织,68%的叙利亚人是逊尼派,但他们被占全国人口20%的什叶派所统治,各个民族之间矛盾不断,教派间利益此消彼长。

如此众多内因外因,导致了叙利亚这个一直都不太平的国家再度进入水深火热的战争中,变成了东西方大国博弈的一盘棋局。

目前,在叙利亚问题上,东、西多方正在进行激烈博弈,呈现出拉锯战的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叙利亚问题的来龙去脉
叙利亚问题的来龙去脉
2
ISIS横空出世
ISIS横空出世
2003年加盟基地组织,以“基地”组织伊拉 克分支的名义开展活动 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该组织又趁机进入叙伊交界地区 发展,并与“基地”组织叙利亚直属分支“努斯拉阵线” 爆发激烈冲突,这招致“基地”组织的不满,2014年2月,
叙利亚危机中的 大国博弈
PRESENTED BY LIYAO
01 02
CONTENT
叙利亚问题来龙去脉
ISIS横空出世
03
俄罗斯高调介入
04
土耳其惊天一击
1
叙利亚的问题来龙去脉
叙利亚问题的来龙去脉
3月少年的涂鸦
2012
3月化武风云
2014
俄罗斯高调介入
2011
8月总理叛逃
2013
ISIS声名鹊起
11月25日,奥巴马称:美国和北约支持土耳其捍卫 主权。 11月27日,北约指责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
11月27日,俄罗斯在叙利亚部署S400防空系统。同 时加大对IS的打击力度。 12月4日,土耳其一个团的兵力进入伊拉克。
未来局势及中国策略
THANK YOU!
“基地”组织最终断绝与该组织的关系。
2014年6月10日,IS攻占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 并将其定位首都,2014年10月4日,巴基斯坦塔利 班发表声明,宣布“效忠”IS。
ISIS横空出世
3
俄罗斯高调介入
俄罗斯高调介入
9月30日,俄罗斯向美国驻伊拉克 使馆相关人员递交了一份声明,要 求美国及北约军机不得执行在叙利 亚境内的飞行任务,以免遭到“误 击”。
向美国使馆递交声明后一小时,俄 罗斯驻叙利亚拉塔基亚空军基地的 作战飞机开始了第一轮空袭,天黑 之前,第一批炸弹便落在了包括 “伊斯兰国”在内的预定目标头上。
俄罗斯高调介入
俄罗斯高调介入
受乌克兰危机影响及国际油价下跌影响,俄
经济受困 乌克兰 危机
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2014GDP增长率 0.5%,IMF预测2015年为-3.5%。
作为二战中战胜德军的重要力量,俄罗斯的
欧洲国家 态度冷淡
制裁减弱 联盟初现
胜利日阅兵欧美日无一国领导人出席,俄罗 斯被开除出G8峰会。 打击IS之后,法国,德国立刻重启与俄罗斯的 对话并且展开合作,以俄罗斯为首的反恐联
高调介入
盟初具规模。
4
土耳其惊天一击
土耳其的惊天一击
经过周密的部署,2015年11月24日,土耳其出动两 架F-行员身亡,普京称,我们被人在背后捅了刀 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