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颜色混合规律
格拉斯曼颜色光混合定律

⏹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个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是第一个用实验来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人。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因此我们把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绿光⏹所以有色的透明物体透过什么色光,它就是什么颜色。
⏹红色物体只反射红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蓝色物体只反射蓝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颜色由三个知觉纬度决定: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波长决定了第一个知觉维度——色调,可见光谱显示的是人类眼睛能够看到的色调范围。
⏹光也可以有强度上的变化,与之对应的是第二个知觉维度——亮度。
⏹第三个知觉维度——饱和度,光的相对纯度。
当所有电磁波的波长都相同时,颜色最纯,也就是说,饱和度最高。
相反,当电磁波中含有全部波长时,我们看不到任何颜色——看到的只是白色。
⏹黄和蓝、红和绿都是互补色。
互补色按适当比例混合一定能得出白色或灰色,⏹几个颜色所组成的混合色的亮度是各颜色的亮度之和。
如第一个颜色的亮度L1,第二个颜色的亮度L2,则其混合色的亮度为L1+ L2格拉斯曼颜色光混合定律⏹格拉斯曼(H. Grassman)在总结以往颜色混合实验现象的基础上,于1854年归纳总结出以下几条实验规律,称为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它是建立现代色度学的基础。
⏹颜色的属性⏹(1)人眼的视觉只能分辨颜色的3种变化:明度、色调、彩度(或饱和度)。
这3种特性可以统称为颜色的三属性。
⏹明度是指人眼对物体的明暗感觉。
发光物体的亮度越高,则明度越高;非发光物体反射比越高,明度越高。
色调是指彩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可见光谱中不同波长的辐射在视觉上表现为各种色调,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
彩度表示物体颜色的浓淡程度或颜色的纯洁性。
⏹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的彩度最高,颜色最纯,白光的彩度最低。
简述色料混合特点和基本规律

简述色料混合特点和基本规律色料混合是在绘画、印刷、染色等领域中经常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
色料混合特点和基本规律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色料以及实现所需的颜色效果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色料混合的基本规律、颜色的三要素和色料混合的特点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色料混合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
加色混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的光线合并在一起,形成新的颜色。
在加色混合中,原色是不可混合的,可以通过将原色的光线合成来获得其他颜色。
减色混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的色料合并在一起,形成新的颜色。
在减色混合中,主要是通过吸收一些颜色的色料来形成新的颜色。
这两种基本混合规律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应用。
其次,颜色的三要素是指色相、明度和彩度。
色相是颜色的基本属性,它决定了颜色所处的位置,如红、橙、黄、绿、蓝、靛、紫等。
明度是颜色的亮度和暗度,它决定了颜色的明暗程度。
彩度是颜色的鲜艳度和淡浅度,它决定了颜色的鲜艳程度。
色相、明度和彩度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决定了一个颜色的特性和效果。
最后,色料混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色料混合是可逆的,即可以将混合后的颜色再次分解出原来的颜色。
这是因为色料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它们可以相互反应和分解。
其次,色料混合是按比例进行的,不同的颜色混合后的效果取决于每种颜色的比例。
例如,添加更多的红色色料会加强混合后的颜色的红色成分。
第三,色料混合是叠加效果的,即两种颜色混合所产生的新颜色中会同时包含两种颜色的特性。
最后,色料混合是基于光学原理进行的,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所以色料混合的基本原理也是基于这三种颜色。
总结起来,色料混合是一种常见的工作,在绘画、印刷、染色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色料混合的基本规律包括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
颜色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彩度,它们共同决定了颜色的特性和效果。
色料混合的特点包括可逆性、比例性、叠加性和光学性。
了解色料混合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选择和使用色料,实现所需的颜色效果。
颜色混合实验[原创]
![颜色混合实验[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6f8cd5e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5.png)
实验二颜色混合实验1 背景知识:不同颜色是可以相混合的。
颜色混合分为加法颜色混合(additive color mixture)和减法颜色混合(subtractive color mixture)。
在视觉系统中进行的不同波长色光的混合,遵从“加法原则”;而不同颜色的颜料的混合不是在视觉系统中进行,是颜料自身的混合,遵从“减法原则”。
一种颜色可以由某一固定波长的光线引起,也可以由两种或更多种其他波长光线的混合作用引起。
例如,把光谱上的七色光在混色轮上旋转,在人眼引起白色感觉。
红、绿、蓝三原色按适当的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引起光谱上所有颜色的感觉。
该原理可以用来解释颜色视觉的产生机制。
颜色混合是不同波长的光线同时作用于眼睛,在视觉系统中实现的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
颜色混合主要有三条规律:一是补色律。
每种颜色都有另一种同它相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的颜色。
这两种颜色称谓互补色。
如红色与浅绿色、黄色与蓝色等。
二是间色律。
混合两种非补色,会产生一种新的介于它们之间的中间色。
如红色与蓝色混合产生紫色,红色与黄色混合产生橙色。
三是代替律。
相混合的两种颜色,都可以由不同颜色混合后产生的相同颜色条代替。
代替律说明,不管颜色的原来成份如何,只要感觉上相似,就可以互相替代,产生同样的视觉效果。
马赫带(Mach band)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在亮区会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在暗区会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引起,而是由于人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2实验题目:演示颜色混合的“三色说”、螺旋后效及马赫现象。
3 实验目的:理解“三色说”、螺旋后效和马赫现象,学习使用混色轮。
4 实验仪器:可调速混色轮。
混色轮(附刻度盘)甲乙两个。
大纸盘(以直径为195毫米为最佳):红、绿、黄、蓝等色各一种。
小纸盘(以直径为140毫米为最佳):白、黑、紫、橙等色各一种。
5实验步骤:5.1.预备实验把两个混合轮安放在桌子上,相距约15 厘米,能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旋转。
色彩管理与应用项目三+颜色混合规律

格拉斯曼定律
• 代替律 • 颜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光谱组成是否一 样,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换言之,凡 是在视觉上相同的颜色都是等效的。由这一定律 导出颜色的代替律。
–A≡B C≡D –则 A + C ≡ B + D –A - C ≡ B - D – nA≡nB
38
格拉斯曼定律
• 亮度相加律 • 混合色的总亮度L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种色光亮度 的总和。若混合色的亮度为L,组成混合色的两种 颜色亮度分别为L1和L2,则L L1 L2。 • 亮度相加律仅适合色光相加的混合,不适用于色 料减色混合。不同色料混合后的结果使混合色明 度降低,即有更多的照明光被吸收。
32
Y B G R G R
M
B R
kground
33
色料基本十色
• 一次色(原色)
–Y、M、C, –R、G、B, 色料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
• 二次色(间色) • 三次色(复色)
–枣红色、橄榄绿、古铜色和黑色
34
项目三 颜色混合规律
任务三 颜色混合定律
35
颜色混合定律
色相 明度=明度1+明度2
青
红
蓝
品
9
色光混合规律
• 色光的互补色 • 凡是两种色光相加后呈现白色光时,这两种色光 为互补色光。
–R C W(红光 青光 白光) –G M W(绿光 品红光 白光) –B Y W(蓝紫光 黄光 白光)
10
色光混合规律
• 已知三原色光R、G、B的比例为2:1:2,判断混合 色是什么颜色? • 可先把其中的白色成分(W R G B)分出, 剩下等比例的R + B组成品红色光(M R B) ,由此确定R、G、B三原色光以2:1:2的比例混合 时形成浅品红色光。
颜色的混合规律

颜色的混合规律颜色感觉是上光刺激产生的,而光的一个最基本特性就是具有光波的叠加性和分解性。
相同波长的光混合到一起,可以强度,光亮度感觉增加,例如两盏灯照明会比一盏灯照明更亮;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到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颜色感觉,例如红光与绿光混合就得到黄色。
反之,一束光可以分解成多束光,分解后的每束光的强度会减弱,将每束光合到一起又可以还原为原来的光的强度;由许多海藻暌一起的光波可以分解为各波长的单色光,去掉混合光中的某些波长成分就会改变原来光的颜色,例如从白光中去掉蓝色就形成黄色。
光波的这些基本物质称为加色混合色和减色混色,被广泛用来进行颜色的混合和复制。
在进行颜色法例时,通常只要使用三种基本的颜色就可以混合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来,这三种基本颜色就称为三原色。
色光加色混合使用红、绿、蓝三原色,而色料减色混色时使用青、品红、黄三原色,在这两种混色条件下,相同数量的三原色混合的结果是变成图1和图2所示。
当以不同比例三原色进行混合时,就会在些基础上依三原色的比例大小得到各种不同的颜色感觉,混合后的颜色接近比例大的原色。
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印刷品设计时,在应用软件中即可以通过设置红、绿、蓝数值得到混合色,也可以设置青、品红、黄得到混合色,但这两种情况遵循的混色规律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因此,熟悉颜色混合的规律对于正确运用颜色非常重要。
显示器通过红、绿、蓝混合得到各种颜色,而彩色印刷使用青、品红、黄三种彩色油墨和黑油墨,印刷色的基本规律符合图2所示的减色规律。
四色印刷颜色有如下几条规律:1.用一个原色或两个原色可以印刷出纯彩色,彩色的大小取决于原色油墨的数量,数量越多,彩度越高;2.用两个原色印刷得到的色调取决于两个原色的相对比例,印刷色的色调偏向于比例大的颜色。
3.在两个原色印刷的纯色基础上增加第三个原色,会使印刷色的彩度变低,明度也相应降低,而印刷色的的色调基本不变,因为三个原色混合会形成非彩色,其效果与用较少同比例彩色加一定量黑油墨印刷的效果类似。
色彩构成——色彩混合

1、用来并置的基本型,越细小,排列越有序,混合的效果就越单纯,否则就显得杂乱无章,不能很好的凸显出形象。 中性混合包括旋转混合与空间混合两种形式。 空间混合是在人的视觉内完成的,所以也称视觉调和。
参考图2
25
课题训练
空间混合构成练习 目的:通过色彩的空间混合更理性地分析认 识色彩构成的一些基本元素,掌握颜色的混 合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创造所需的色彩效 果。
参考图3
25
课题训练
空间混合构成练习 目的:通过色彩的空间混合更理性地分析认 识色彩构成的一些基本元素,掌握颜色的混 合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创造所需的色彩效 果。
加法混合
朱红
紫
黄
蓝紫
蓝
翠绿
色光三原色
朱红,翠绿、蓝紫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这三种 色光是不能由其他光混合出来的.所以被称为色光的 三原色。将这三种色光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大体上可 以得到全部的色彩。朱红和翠绿混合成黄,翠绿与蓝 紫混合成蓝绿.蓝紫与朱红混合成紫。黄、蓝,红为 色光的三间色.它们的明度显然要高于三原色。三原 色与三间色按照一定量的比例相混合,都可以得到白 色光。
色彩混合
3第 章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与原来不同的颜色, 称之为色彩混合。色彩混合有三种类型:加法混合、减法混合、中 性混合。
色彩混合——大纲
3第 章
一、加法混合 二、减法混合 三、中性混合
一、加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
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也称色光混合.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 在一起时,明度就会提升,因此又称“加色混合”或“正混 合”其特点是把所混合的各种色的明度相加.
第一章 颜色混合规律

第一节 色光加色法 一、光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 ﹡国际上统一规定,光的三原色波长为: 红光700.00nm、 绿光546.1nm、 蓝光435.8nm。 ﹡所谓原色就是指基本的颜色,即由它们可以匹配出成千 上万的颜色。要求:
①原色是不能由其它颜色匹配而成的。 ②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能再现许多新的颜色。
二、色光加色法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同时反映 于人的眼睛时,视觉便产生另一种色光 的效果,这种色光相混合,产生综合色 觉的现象,称为色光加色法或色光的加 色混合.
色光混合的规律:
• 1.两原色等量混合规律 • R+G=Y(黄色)
G+B=C(青色) B+R=M(品红色)
色光加色法
2.三原色等量混合规律
M+C=B C+M+Y=K
五、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加色混合法
减色混合法
原色
R、G、B
C、M、Y
色彩变化
R+G=Y R+B=M G+B=C R+G+B=W
M+Y=R M+C=B Y+C=G C+M+Y=K
色的合成 色光混合后,光能量 颜料(染料)混合后,光
本质
增加 ,色彩更加鲜艳 能量减少 ,色彩更加暗淡
混合方式 色光连续混合
透明层叠合,颜料混合
用途
显示器、扫描仪、 印刷、摄影、颜料混合等
• 练习题 • 1.什么是光的三原色?简述色光混合的规
律。
• 2.什么是色料三原色?色料混合有什么规 律?为什么又说减色法最终仍然是加色 法混合。
• 3.色料混合与色光混合有什么不同? • 4.补色的含义是什么?
②其中任何一种色料都不能由其余两种 色料混合产生,并且由这三种色料可以合成 成千上万的颜色。
04-颜色混合规律

2。透明色彩层的叠合
也就是说,当将黄、品红、青滤色片三者 叠合在一起时,是没有光透出来的,所 以三张透明片基叠合以后呈现黑色。
在彩色印刷中,不同颜色的油墨叠合后 呈现一种混合色的效果就属于色料减色 混合。由于彩色油墨是透明的,所以它 们的混合方式属于透明色彩层的叠合。
彩色油墨的叠印呈色原理如图所示。
实质
色光相加,能量相加, 越加越亮
明度增大 视觉器官内的加色混合 视觉器官外的加色混合 静态混合 动态混合 互补色光相加形成白光 颜色测量、彩色电视、剧场 照明
色料相加,能量减弱,越加越暗
明度减小 色料掺合 透明色层的叠合
效果 呈色方法
补色关系 主要用途
互补色料相加形成黑色 彩色绘画、彩色印刷、彩色摄影、 彩色印染
第二节 色光混合 定义: 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色光同时反映于 人眼,视觉会产生另一 种色光的效果,这种色 光混合产生综合色觉的 现象称为色光加色法 或 称为色光的加色混合。
1、色光三原色(primary color)的选择: 红R( 700nm )、绿G( 546.1nm )、蓝B(435.8nm)
三基色的确定:
牛顿色散实验:认定七色为原色; 物理学家David Brewster认为原色只是红、 黄、蓝三色; 1802年,生理学家T.Young根据人眼的视 觉生理特征提出红、绿、紫(蓝紫) CIE将色彩标准化,正式确认色光三原色 红、绿、蓝(蓝紫色),色料三原色红 (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
例题: 试分析青色及品红色油墨叠合成色原理。
总结:加色法和减色法的关系
色光加色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其中任何一种色料都不能由其余两种 色料混合产生,并且由这三种色料可以合成 成千上万的颜色。
二、色料的减色法
• 从复合的白光中,减去某种单色光 (或几种单色光),得到另一种色 光的效果,称为减色法。如:
• W-R=C W-G=M • W-B=Y
理解:
色光的呈色,是不同波长的光叠加 的反应。
• R+G+B=W(白色)
3.亮度相加律
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参与混合各色 亮度的总和。即色光加色法混合的成分 越多,颜色的亮度越大。这也是为什么 用RGB色彩模式定义颜色时,数值越大, 颜色越亮的原因。
4.两原色非等量混合规律
• 两原色非等量混合 产生一系列的中间色:
R、G非等量混产生色 相环中G和R之间的颜 色,G的成分多颜色就 偏向绿色,R的成分多 颜色就偏向红色.见图。
二、色光加色法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同时反映 于人的眼睛时,视觉便产生另一种色光 的效果,这种色光相混合,产生综合色 觉的现象,称为色光加色法或色光的加 色混合.
色光混合的规律:
• 1.两原色等量混合规律 • R+G=Y(黄色)
G+B=C(青色) B+R=M(品红色)
色光加色法
2.三原色等量混合规律
三、色料混合规律
• 1. 两原色等量混合规律 • C+Y=G • M+Y=R • M+C=B
• 2. 三原色等量混合规律 • C+M+Y=K(黑色) • 3.亮度相减律
• 减色法混合的色数,成分越多,颜色的亮 度越小。若将三原色同时混合变成黑色, 即:
• Y+M+C=K=W-R-G-B ﹡用CMYK色彩模式定义颜色时,数值越大,
四、色料三原色的性质
1. 色料三原色中的每一种色相,都是光 的三原色中的某两种色光混合的结果。 2. 色料的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后, 可以获得除白色以外的任何色相。 呈色如下: C+Y=G M+Y=R
M+C=B C+M+Y=K
五、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加色混合法
减色混合法
原色
色彩变化
色的合成 本质 混合方式
律。
• 2.什么是色料三原色?色料混合有什么规 律?为什么又说减色法最终仍然是加色 法混合。
• 3.色料混合与色光混合有什么不同? • 4.补色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章 颜色混合规律
第一节 色光加色法 一、光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 ﹡国际上统一规定,光的三原色波长为: 红光700.00nm、 绿光546.1nm、 蓝光435.8nm。 ﹡所谓原色就是指基本的颜色,即由它们可以匹配出成千 上万的颜色。要求:
①原色是不能由其它颜色匹配而成的。 ②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能再现许多新的颜色。
颜色越暗的原因。
4. 两原色非等量混合规律
• 两原色非等量混合产生一系列的中间色。C、 M非等量混合产生色相环中C和M之间的颜色, C的成分多颜色就偏向青色,M的成分多颜色 就偏向品红色。
• 5. 补色律 若某一颜色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便产 生黑色或灰色;若两者按其它比例混合,得 近似于比例大的颜色。如: R+C=K G+M=K B+Y=K
R、G、B
C、M、Y
R+G=Y
M+Y=R
R+B=M
M+C=B
G+B=C
Y+C=G
R+G+B=W
C+M+Y=K
色光混合后,光能量 颜料(染料)混合后,光 增加 ,色彩更加鲜艳 能量减少 ,色彩更加暗淡
色光连续混合
透明层叠合,颜料混合
用途
显示器、扫描仪、 印刷、摄影、颜料混合等 TV、彩色电影等
• 练习题 • 1.什么是光的三原色?简述色光混合的规
色相环
5.补色律
• 若某一颜色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 便产生白色或灰色,若两者按其它比例 混合,得近似于比例大的颜色。
• 以圆心为对称点的颜色互为补色,如: • R+C=W G+M=W B+Y=W
第二节 色料减色法
• 一、色料的三原色
色料三原色:青(C)、品红(M)、黄(Y)。
﹡色料三原色:
色料的呈色,相当于滤色片对光线 的选择性吸收(然后反映到人眼),即 从白色光中减去其补色。如下图所示:
RGB
RG
B
RGB
黄滤色片
品红滤色片
青滤色片
Y
M
C滤Biblioteka 片色光相减的情况RGB黄滤色片
RGB
RGB
品红滤色片
青滤色片
RGB
黄滤色片
品红滤色片
青滤色片
黄滤色片
品红滤色片
R
B
G
青滤色片
K 多层滤色片色光相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