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课件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实用课件

咏怀古迹实用课件

青冢
昭君墓
一身归朔漠, 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
几与卫霍同。
返回
咏 怀 古 迹
( 其 三 )
杜 甫
《咏怀古迹》是一组 七言律诗,借古迹 来抒发诗人的心怀 共五首,每首各咏 一古迹,依次是 庾信故居 宋玉故居 昭君村 先主庙(刘备) 武侯祠(诸葛亮)
结合注释,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 门山,这里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还在。 一离开汉宫,(昭君的命运)便与 北方沙漠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画工曾经辨识过昭君美丽的面容, (然而皇帝却因毛延寿错过她的盛世容 颜)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在月夜归 来。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 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绝代佳人, 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 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 环珮空归
才华横溢, 入朝见疏 不分忠佞, 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 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借史咏怀的写作手法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借琵琶之音诉凄怨之情
“悲昭君以自悲也”
借史抒情——这是是一首怀古诗 (咏史诗),怀古伤己,诗人借咏王昭 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 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
• 【明确】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 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 的。 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 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 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 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 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 字,一个“空”字,将诗人的同情之意、 悲愤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
引出歌咏对象,借高山 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 的奇伟形象。

咏怀古迹----课件

咏怀古迹----课件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想当年皇上只从画图中粗心地辨认她的美丽姿容,致使 她含恨终生,死后仍思念故土,成为一缕身披环佩、月 夜归来的游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而今她用的琵琶仍旧弹奏着胡曲,千百年来,它分明在 诉说着她不尽的乡情、无穷的怨恨
分析诗歌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 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奸,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 也”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 说,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 的呢?
▪ 也许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我可以不再以青灯为伴, 不再与孤独为伍,不再面对伪善,不再独忍忧伤。在那 里,辽阔的天地可以任我驰骋,淳朴的民风可以给我慰 藉。我有豪爽的单于丈夫,还会有可爱的儿女,天伦之 乐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远处,似乎传来了牧人粗犷 的牧歌。
▪ 我笑了,是由心底涌出的喜悦。 ▪ 天边的晚霞一片绚烂,长安城早已没有了踪影。风,
《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 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 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古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我,还能回来吗?

《咏怀古迹》ppt

《咏怀古迹》ppt

迹:生 选 嫁 葬
于 入 入 于
千载琵琶作胡语,
荆门 紫台 朔漠 青冢
分明怨恨曲中论。 13
二、涵咏品读,领悟感情
怨恨
合作探究一:
1、昭君在怨恨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条 进行分析。(5分)(提示:①古义中“怨”和
“恨”各是什么意思?②她在怨恨谁?怨恨哪些情况? 为什么怨恨?) 2、诗中只写昭君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 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为什么?(6分)(提 示:结合背景,思考杜甫和昭君有无相似之处)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诗人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 了个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又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 贬为华州司功。当年杜甫已经55岁,他远离故乡,“飘泊 西南天地间”;政治上又郁郁不得志,可谓是入朝见妒14 。
二、涵泳品读,领悟感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 远嫁异邦
汉元帝让呼韩邪单
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他们向汉元帝谢恩的
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
又美丽又大方,想把王
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
了。之后汉元帝一气之
下,把画师毛延寿杀了

5
咏怀古迹(其三)
“咏昭君之绝唱”
杜甫
6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是诗人游 江陵、夔州一带,访古迹时抒发自己情怀 的5首咏史诗。
昭 君 村
(千载之怨)
才华横溢,才不得用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思乡难归
(深沉怨恨)
“悲昭君以自悲也”
16
三、品读诗歌,鉴赏语言技巧
合作探究二: 本诗颔联常为后人称赞,请从对仗角度分 析这一联的语言表达技巧,并谈谈其效果。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完整版PPT课件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完整版PPT课件
颈 联
小结:
•显而易见,这两句与上两 句前后呼应,交叉衔接。 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 面”,才有昭君“一去紫 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 为昭君“空归夜月魂”, 才有“独留青冢向黄昏” 的凄凉。总之,对昭君悲 剧的根源做了明确的揭示。
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 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象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 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 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 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3.主旨:借古迹古 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漂泊之感和思念 故乡之情)。
这首诗写的什 么内容?
找出其中点明 感情的词语?
明确:怨恨
这首诗写的是昭 君的怨恨,但首联一 开始并没有写 她的怨恨,那写的是 什么?
首 联
“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 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 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 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颔 联
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 怎样造成的?昭君那么美,元帝怎舍得 让她远嫁匈奴?
画图省识春风面 (毛延寿)
归根结底是由汉元帝 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颈 联
Hale Waihona Puke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 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 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 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 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 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 ,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 漓尽致。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 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咏怀古迹》ppt

《咏怀古迹》ppt

昭 君 村
学习目标
1.背诵全诗。 2.领悟诗人于咏史中蕴含的感情。 3.鉴赏颔联语言表达技巧(对仗)。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温馨提示:注意字音、语速、语调、停顿 (2+2+3)会更好的感悟诗歌。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西汉元帝时宫女。 自愿报名到匈奴去和亲。 汉元帝让呼韩邪单 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他们向汉元帝谢恩的 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 又美丽又大方,想把王 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 了。之后汉元帝一气之 下,把画师毛延寿杀了 。
杜甫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是诗人游 江陵、夔州一带,访古迹时抒发自己情怀 的5首咏史诗。
二、涵泳品读,领悟感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夜月魂
远嫁异邦
远葬他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月魂空归,思念故 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一怨 :虽美貌,入宫却不得宠幸。 二怨 :远嫁异域,怀念故土而永不能归。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统 治 者 的 昏 庸
二、涵泳品读,领悟感情 三、品读鉴赏
昭 君
诗 人
绝代佳人,美不得宠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思念故国 (千载之怨)
才华横溢,才不得用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思乡难归 (深沉怨恨)
“悲昭君以自悲也”
三、品读诗歌,鉴赏语言技巧
本诗颔联常为后人称赞,请从对仗角度分 析这一联的语言表达技巧,并谈谈其效果。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咏怀古迹》优秀课件PPT

《咏怀古迹》优秀课件PPT
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 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 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 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像 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 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 的图景,起势不凡。
【诗句鉴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首联写昭君村,颔联才写到 昭君本人。诗 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 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 连字写出塞之景, ’向’ 字写思汉之 心,笔下有神。”这句诗自然给人一 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 而沉重之感。
• “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 题的答复。“画图”,指汉元帝“按图召 幸” 一事,但诗人用事巧妙,仅以“省识 春风面”五字带过,把史家因“为尊者 讳” 而隐去的事实含蓄地揭露了出来 , 说明了皇帝的昏庸。
【诗人的寄托】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 遇跟昭君极其相似: • 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 • 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 间” 。 • 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 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 。 • 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 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
【作者简介】
• 安史乱起,在流离颠沛中被叛军 所俘,后从长安只身逃奔凤 翔,受任左拾遗。
西川节度使严武荐举杜甫为节 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大历元年(766)春,自云安至夔州,居之。 秋,寓西阁。大历三年(768),携家出 峡,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衡阳一带。 五年(770),病逝于湘水上的舟中。
杜甫
【教学重点】
• 1.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 2.体会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作者简介】

优质课件咏怀古迹

优质课件咏怀古迹

7、思考:王安石借咏昭君之事表达 了什么深层意蕴?



诗作的重心在抒写失意的怨恨。 诗人在写作此诗的前一年曾向仁宗上万言 书,主张变法。但仁宗已至暮年,无意进取, 对王安石的倡议臵而不论。 更深层次的看,应当说作者是借王昭君的 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托前代以自 鸣所不平”。
《明妃》
清代· 吴雯

如果说李白是仙人,只在天上 飞;杜甫是圣人,只在地上走;那 么王维就是佛与美的化身。又如前 人所说,这三人为仙圣佛,也为魏 蜀吴、天地人与真善美。此说妙绝! 唐诗的黄金时代正是这样三分春色 的:一分为仙,一分为圣,一分为 佛。
这位怀 抱琵琶、 跋涉于 漫漫风 沙中的 女子是 谁?
琵琶曲中诉幽怨

5、昭君的悲剧是毛延寿造成的吗?
咏昭君词
清· 刘献廷

曾闻汉主斩画师, 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 不嫁单于君不知。

6、颈联中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 夜月魂”中的“空”如何理解?(炼字)
文字对仗工巧,又蕴含着无穷感慨: 生前已经错过知遇的机会,死后纵使魂魄 归来也是枉然。 “空”字,有“徒然”之意,突出昭 君遗恨之深,并深寓诗人的深切同情,将 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初解诗意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存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大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仅凭看图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请在诗中找出点明情感意蕴的词语。 (怨恨)
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是以历史事件、历 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 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 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 诗作。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咏怀古迹》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咏怀古迹》课件 (共28张PPT)

弄清史实
1、作者:温庭筠,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 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 敏捷。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 忌讳,因恃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故屡举进士 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词,与 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2、相关历史人物: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 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 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 文章,曾为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 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 手。
【学习目标】
学习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谈谈你对本 诗的理解。
诗歌鉴赏常规方法指要: 反复读,知大意 译诗歌,明诗意 体情感,悟主旨 看标题,挖信息 抓意象,看动作 探手法,找特色
【回顾总结、方法提升】
过陈琳墓(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汉末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 归附曹操,操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 ②铜雀:铜雀台,在邺都,曹操所建。 1、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除了借古抒怀以外,这首诗所用的最重要的表 现手法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回顾总结、方法提升】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
2、预习《登高》。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zhǒng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pèi
xǐng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5、杜甫诗三首
秋兴(xì ng) 砧石( zhēn) 朔漠(shuò) 省识(xǐng) 渚 (zhǔ) 凋伤(diāo) 万壑(hè) 青冢(zhǒng) 环珮(pèi ) 霜鬓( bì n )
沉 鱼 落 雁 之 容
闭 月 羞 花 之 貌
“闭月”之貌: 貂蝉
“羞花”之貌: 杨贵妃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词》
“沉鱼”之容: 西施
咏 怀 古 迹
( 其 三 )
杜 甫
《咏怀古迹》是一组 七言律诗,借古迹 来抒发诗人的心怀 共五首,每首各咏 一古迹,依次是 庾信故居 宋玉故居 昭君村 先主庙(刘备) 武侯祠(诸葛亮)
挖掘二者连接点
人物
角度
诸葛亮
杜 战争不断
甫 安史之乱
时代 才情
理想 付出 结果 不同
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 六出取西蜀,定南蛮, 东和北拒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许身社稷,志在匡国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结合注释,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 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 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 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 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 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 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 情。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代评论家胡震 亨认为“群山万壑赴 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 句,此未为合作。”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1.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2.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 的奇伟形象。 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 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 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 惊天动地。——清 吴瞻泰
再见
七、拓展延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考: 全诗的感情基调 ——感伤、叹惋 1、这首咏史诗吟咏的对象是谁?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2、诗人在诗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3、分析颔联中“自”“空”的表达
2.内容特点:(1)咏古迹(2)怀古人
(3)忆古事
3、思想情感:(1)感慨身世
(2)感伤兴衰
(3)劝勉警戒等等
诵读提示:
这首诗于绵丽之中隐含着诗人的悲愤,不可以艳诗 视之,应读得既有韵致,又不流于轻浮。 前一层宜用叙述调读,但其间亦略有变化:“群山” 二句点明咏歌的对象,可用诗人指点望中之景的口气读, 不快不慢;“一去”二句概括叙述昭君一生,有怜其远 嫁之意,速度要慢些,“台”“留”二字可有延长音, 以示咏叹。 后一层宜用咏叹调读。“画图”二句属于用事(亦 称用典),借汉元帝后悔之情写昭君之怨,辞艳而情悲, 字字皆泪,宜用沉抑、低回之调读;“千载”二句是全 诗高潮,点明昭君之“怨”,两句须一气读出。“千载 琵琶”四字用平调,“作胡语”三字用升调,至“分明 怨恨”升到最高点,然后用降调徐徐读最后三字,有余 音缭绕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zhǒng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xǐng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王昭君
(拟人)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琵琶与昭君”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王昭君
(拟人)
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对比) 独留青冢向黄昏。 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画图省识春风面, 画师无耻,元帝昏庸
一去紫台连朔漠,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
问题探讨:
1、昭君怨什么?你是从那些诗句 中读到的?
入 题 铺 垫 明 旨
2、《咏怀古迹(其三)》
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 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 不符?
“诗言志”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尚书〃尧典》
“香草美人”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离骚》
咏史诗鉴赏方法:
明确史实 鉴赏表现手法
把握情感
鉴赏怀古咏史诗三步骤
步骤一、 弄清史实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步骤二、 体悟感情
为什么要写古人的这段往事 ?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步骤三、 分析技巧
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
归纳怀古咏史诗的特点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 人前后加“怀古”、“咏怀”等。
一去紫台连朔漠,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
琵琶本是从胡 人传入中国的乐器, 经常弹奏的是胡音 胡调的塞外之曲, 后来许多人同情昭 君,又写了《昭君 怨》、《王明君》 等琵琶乐曲,于是 琵琶和昭君在诗歌 里就密切难分了。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去紫台连朔漠
青冢
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
昭君墓
一身归朔漠, 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
几与卫霍同。
当代画师眼中的昭君
电视剧中的昭君形象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对比) 独留青冢向黄昏。 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画图省识春风面, 画师无耻,元帝昏庸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 亮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 葛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 因没有实现梦想而表现出来的惋 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1.诸葛亮 2.诗人在诗中歌颂了诸葛亮的过人才智 和丰功伟绩,惋惜他的壮志未酬,抒发 了自己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 3.阶前的草独自呈现一片碧绿,隔叶的 黄鹂徒然地叫得好听。映阶碧草、黄鹂 隔叶,本来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 而一用“自”“空”所含之情大有转折, 写出了武侯祠冷清荒凉的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昭君的遭遇

绝代佳人,美不得宠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佩空归
• •
诗眼:“怨恨”: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画师无耻,元帝昏庸。
群山万壑赴荆门, 引出歌咏对象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概述悲剧一生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揭示悲剧根源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点明昭君之怨 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 君
诗 人
绝代佳人,美不得宠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才华横溢,才不得用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思乡难归 (深沉怨恨)
“悲昭君以自悲也”
怀古咏史诗词是诗人
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 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 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 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 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王昭君
(拟人)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1、咏江山之奇绝引 出咏佳人之奇美 2、借高山大川的雄 伟气象来烘托昭君 的奇伟形象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