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进度表

2
第18周
6.24—6.30
第19课光的魅力
2
第19周
7.01—7.07
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2
第20周
7.08—7.14
期末检测
2
第11课走进春天
第12课 平凡的美
2
第12周
5.13—5.19
第13课吹塑纸版画
2
第13周
5.20—5.26
第14课藏书票
2
第14周
5.27—6.02
第15课设计文化衫
2
第15周
6.03—6.10
第16课家乡的桥和塔
1
端午节假
第16周
6.11—6.16
第17课千姿百态的帽子
2
第17周
6.17—6.23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09.01—09.08
第1课 图形创意与联想
2
2
09.09—09.15
第2课 质朴的农民画
2
3
09.16—09.22
第3课 表现性色彩的应用
2
中秋
节假
4
09.23—09.30
第4课 美术作品中的比例
2
5
10.01—10.07
国庆
放假
6
10.08—10.13
2
第5周
3.25—3.31
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
2
第6周
4.01—4.07
第6课色彩的渐变
2
清明节假
第7周
4.08—4.14
第7课色彩的情感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第一课:研究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
教学目标:
- 了解《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世界名画
- 分析该画作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研究并练画出微笑的表情
教学步骤:
1. 引入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描述画作中蒙娜丽莎的表情,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2. 分析画作: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的细节,了解画作的构图、色
彩和绘画技巧。
3. 研究绘画技巧:教授学生如何画出微笑的表情,包括眼睛、
嘴巴和面部肌肉的变化。
4. 练绘画:让学生进行练,画出自己的微笑表情。
5. 分享作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相互欣赏、评价。
教学资源:
- 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图片
- 画笔、彩色笔、画纸
第二课:研究中华名画《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
- 了解《百鸟朝凤》这幅中华名画
- 分析该画作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研究并练画出鸟的形态和羽毛细节
教学步骤:
1. 引入画作《百鸟朝凤》,描述画作中的鸟的形态和羽毛,引
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2. 分析画作: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的细节,了解画作的构图、色
彩和绘画技巧。
3. 研究绘画技巧:教授学生如何画出鸟的形态和羽毛的细节,
包括线条的运用和色彩的选择。
4. 练绘画:让学生进行练,画出自己想象中的鸟的形态和羽毛
细节。
5. 分享作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相互欣赏、评价。
教学资源:
- 中华名画《百鸟朝凤》图片
- 画笔、彩色笔、画纸
...
(继续编写后续教案,根据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内容安排)。
冀教版(冀人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全册课件

作品展评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纸浮雕,大家通过动手 制作,体验到了纸造型的快乐。感受到了 生活与艺术的密切关系,知道艺术就在我 们手中,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艺术无处不 在。希望大家以后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力与创造力,创作出更加美好的作品。
即使是神话传说也是在大海里遨游。渔民出没于 狂风巨浪,甚至生死搏斗的生活经历,造成作品 奇幻、神秘、抽象近乎怪诞的风格,赋予作品现 代民间气息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意识。
• 艺术特点: • 而这些主观的感受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又通过造型
上的夸张、随意和色彩上的艳丽、强烈而表现出 来
两幅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是 什么?分别来说一下
• 户县农民画源于民间,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剪纸、壁画、年画、刺绣 等汉族民间艺术基础上衍变,以朴实的绘画语言,详尽而生动地记 录了农村生产劳动的壮观场面、热烈活泼的节庆场景和绚丽多彩的 汉族民风民俗。户县农民画地域特色鲜明,画面简洁而饱满,想象 大胆丰富,风格浪漫稚拙,装饰意味强烈,古拙中流露天工。今天 的户县农民画更加注重表情达意,农民画家们以自身生活体验和独 特的艺术创造力,画出熟悉的生活,透出强烈的时代精
看一看 想一想: 巴黎圣母院的结构中有没有黄金分割呢?
丈山 尺树
人的精致更显出 山的雄浑。
寸马
分人
殊 的 比神 例秘 关的 系人 呢体 !中
也 暗 含 着 特
请试着分析一下这件 精美的瓷器各部分的比例 关系:
瓶口与瓶腹的宽窄比例:
1∶4
瓶耳与瓶颈的高度比例:
1∶3
瓶身上中下三段比例: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画艺术;
- 研究并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
- 能够运用所学技法,创作出自己的山水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山水画。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山水画的背景和概念,让学生了解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 展示一些经典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作品中的特点和美感。
3. 通过示范,向学生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笔运用技巧。
4. 让学生进行实践,让他们使用所学技巧,创作自己的山水画作品。
5.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促进研究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创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2. 学生相互展示和评价作品,提供对同学作品的建设性意见。
五、板书设计
- 山水画的特点和技法
- 构图和画笔运用技巧
- 创作山水画的步骤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
观察和实践来学习山水画。
但在实践环节中,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
技巧上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
对于学生的作品评
价也需要注意,鼓励他们发现作品中的亮点,同时指出可以改进的
地方。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册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册(-)13色彩斑斓的窗户新课标思想了解与常湖相关的历史、文化,感悟画家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窗户,体会其美感。
学习运用原色、间色作画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课时:2课时课业类别:造型?表现课教学目标: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自我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自己对美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与窗户相关的文化、历史,感受艺术家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窗户的特点,学习运用原色、间色作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原色、间色的恰当运用及如何使窗户外形新颖。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图画纸、水粉色、水粉用具等。
教师教学用具准备:图画纸、水粉色、水粉用具等。
第一课时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复习2、提问三、探究学习四、学生美术实践活动五、课后拓展用语言组织教学。
原色与间色知识。
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展示马提斯的《汉斯教堂的彩色玻璃》,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画家这幅画在同一种求变化,色与色之间互相衬托,色块之间大于小的变化,使画面轻松、自然。
在法国,还有一些教堂里有这样的彩色玻璃窗,大家想看看吗?板书课题。
布置思考题。
播放课件。
组织研究:你能否也用原色和间色设计一块彩色的玻璃?你想设计什么样的玻璃窗外形?播放课件。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习作品。
布置作业。
教师巡视辅导小结你喜欢色彩斑斓的玻璃吗?回家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
集中注意力。
学生快速抢答:1、说出原色、间色。
2、深绿色于浅绿色个是如何调配出来的?3、红橙色于黄橙色个是如何调配出来的?小组讨论:画家用了那些原色和间色?是如何运用的?看到它你有什么感受?组织交流。
边看课件边思考这些画是怎样运用原色和间色的?学生发言:颜色深浅搭配,衬托主要形象。
看课件,了解多种窗户形式。
分析学生作业中窗户的外形和颜色与间色的运用。
学生作画。
学生在组际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学生观察,思考。
稳定学生情绪。
冀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面具设计制作》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面具的文化背景和种类。
2.培养学生对面具设计制作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面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2.面具的审美价值。
教学难点:1.面具的创新设计。
2.面具的制作技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面具实物、图片、设计素材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各种面具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面具分别属于哪些文化?它们有什么特点?”二、面具设计制作方法1.教师讲解面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对称、均衡、对比等。
2.教师示范面具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设计、剪裁、装饰等步3.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尝试制作自己的面具。
三、面具设计制作实践1.教师提出设计要求,如主题、风格、色彩等。
2.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设计并制作面具。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2.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意见。
五、拓展与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戏剧、节日、装饰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面具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面具设计制作,让学生了解了面具的文化背景和种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关注面具的审美价值。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积极参与,作品质量较高。
但部分学生在设计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本节课《面具设计制作》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强,作品质量较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面具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审美意识得到了提高。
今后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美术教学效重难点补充:一、面具设计制作方法1.教师讲解设计原则时,可以与学生互动:“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设计面具时,怎样做到对称呢?”2.制作过程中,教师示范剪裁技巧:学生尝试后,教师询问:“你们觉得剪裁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强调:“对,要保持手稳,剪刀要紧贴纸面,这样才能剪出整齐的边缘。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一课图形创意与联想|冀教版共13张PPT

歌剧院由歌剧厅、音乐 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 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 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 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 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 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 侍立,看上去很象是两组打 开盖倒放着的蚌。
悉尼歌剧院远看像海上的一艘 帆船,歌剧院高低不一的尖顶 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 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 象竖立着的贝壳,又象两艘巨 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 海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 之 称。
作业要求
选一个字(餐、写),从多角度探 讨其含义,画出与它相关的不同图形, 以线为主,可适当添加颜色
不同角度的仔细观察、不同头脑的大胆思考,都 能给图形带来神奇的变化。
雨的联想
乌云
雨伞
大海
闪电
赛跑的联想
运动衣
运动鞋
鸟巢
跑道
图形联想的作用
• 联想可以使我们想象力更丰富 • 图形联想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和想象力,
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我们自身的创作潜力和构思 动力
• 图形设计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维与图形表现技巧的基
础
平稳、强烈而又刺激的感觉 舒缓、律动、整体有规律性 动感、规律、优美和自然
冀美版六上美术 6黑白装饰画 课件

黑白装饰画
概念
黑白装饰画是以黑 白对比为造型手段,借助点 线面的巧妙组合进行充分表 现,具有高度概括性和艺术 感的装饰性绘画。
绘画中的黑与白
不拘泥于写实 大胆进行夸张和变形
黑白灰的布局
黑
灰
白
黑 深灰 中灰 浅灰 白
中对比 强对比
弱对比
画面的主要 部分要突出, 用强对比; 画面的次要 部分要隐退, 用中对比或 弱对比。
锯齿纹,黑白虚实相 生,相互依存。
透叠
两个图形相交部分, 形成第三个图形,并 且变换颜色,有通透 的效果
点 线 面 的 综 合 表 现
练习活动:
白字黑边强对比 灰底白圆中对比
黑字白边强对比 灰底白圆中对比
灰字白边中对比 黑底灰圆弱对比
创作步骤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 内容,灵活运用黑白灰 的布局规律和点线面的 表现技法,完成一幅装 饰画。
点线面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
点
线
面
点的表现技法
大小不一的圆点 细密的小点
长条的点
十字形的表现技法
渔网线
交错曲线
链条线
格格线
席编线
年轮线
随机线
发丝线
排灰排层序次的深浅通过点、线的密集程度来表现
面的表现技法
衬托
虚实
白箭头衬托黑箭头, 黑箭头衬托白箭头, 黑白相互衬托。
谢谢!再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学年度第一学期冀教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1《图形与创意的联想》教学目标:1. 能够用教材提示的方法进行图形创意练习。
2. 在美术活动中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 发展自己的手绘线条的表达力。
教学准备:范例作品图片资料、彩色水笔、彩纸、旧画报、剪刀、胶水等。
教学流程:一、教学导入:先让学生欣赏范作,可独立看,也可分组边看边讨论,然后请一些同学针对具体的图形对全体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教师尽量要待学生先去尝试说明后再揭示这些图形之所以“怪”的妙处。
二、教学新授:1.出示一个人和一个圆圈,提示这里的人和圆圈都是“活”的,能大能小,能动能变,他们碰到一起,会产生什么奇怪的图形?一个人在照镜子,但镜子是一个“魔镜”,你会如何表现这幅奇怪的图形?根据一组关键词,比如“树、脸”或“人、蚊香”等,想象一下,它们碰到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奇怪图形?2.同学间可讨论交流,并随手画一些草图。
选自己满意的草图,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各种富有个性化的创作方法,比如:用一些废旧图片或一些图形资料,局部分解再重新粘贴组合,并添加笔绘,以强化效果。
三、展示评价布置一个“奇怪图形展”,展示学生习作,并附上标签,说明作品的名称、作者和创作意图。
2《质朴的农民画》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重点: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
难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
教学准备:课件、民间画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欣赏农民画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看一次特别的画展,为什么说特别呢?因为这些画都出自普通的农民之手,大家一起欣赏一下,看看那会是怎样的一些作品……(学生欣赏)2、介绍农民画的艺术价值和表现风格欣赏了这些作品。
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被画面所传达出的质朴而热烈的情感所打动,每一幅画都有着真实生活的影子,农民艺术家用丰富而强烈的色彩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其实农民画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民间画的创作团体,其中我们庄河就是民间画乡,民间画也是我们庄河文化的一大特色。
3、引出课题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画农民画。
二、讲授新课:1、了解农民画的创作手法要想画好农民画首先我们要了解农民画的创作手法,老师这里有一幅农民画,请同学们从人物动态、服饰、色彩这三个方面比较一下,它与生活中的实景作品有什么不同?板书:人物动态、服饰、色彩。
(生答……)总结: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农民艺术家在创作时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画面内容和形式都具有民间特色和装饰性。
板书:夸张、变形、装饰性。
(以几幅幅画为例让学生找出哪些地方进行了装饰,教师总结)2、学习改画、添画的方法通过欣赏同学们也了解了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这节课要让同学们用学到的知识来改画或添画农民画,那么具体怎么改,怎么添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吧。
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学生创作思路。
总结:改画:就是以一幅画为基础把部分内容进行更改。
添画:就是在一幅农民画的基础上添加内容。
3、尝试练习以一幅画为例,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认为这幅画可以怎样改怎样添?4、提出本课作业要求了解了民间画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手法,这节课请同学们用学到的知识来改画或添画一幅民间画。
三、学生实践,教师指导辅导要点:装饰线和装饰色的运用。
四、展评作业:展评作业,问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教师总结:表扬装饰性强的学生作业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农民画。
也学会了农民画的表现手法,希望同学们能像农民艺术家一样用这种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更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双手把农民画这门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3《表现性色彩的应用》【教材分析】纵观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画家在设色时基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写实性方法,再现画家眼中感受到的客观世界色彩的真实,我们称之为再现性色彩。
另一种是画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主观地选择、搭配色彩,以表现画家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我们称这类色彩为表现性色彩,也有人称之为主观性色彩。
色彩的主观性表现是色彩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学情分析】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及表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色彩,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色彩是绘画艺术再现和表现的重要手段,色彩的表现方法并不局限于再现性色彩的表现,人类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每一种颜色在每一个人的眼中都有着特殊的表情作用,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观察、感觉和表现色彩。
【三维目标】:1. 欣赏与感受不同色彩表现形式的绘画作品。
2. 了解表现性色彩的特点。
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打破脑海中“固有色”的限制,用主观性色彩创作美术作品。
3. 提高对色彩的驾驭及表现能力,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儿童在低年级阶段用色彩绘画时从来没有考虑过色彩的像与不像的问题,他们挥洒自如,想用什么色画就用什么色画,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孩子是自然而然地采用了表现性色彩来画画。
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绘画的风格也越来越倾向于写实,他们开始认为那些形象真、色彩像的画才是好画,反而并不容易认同那些充满激情的表现性色彩绘画。
所以要随时纠正孩子的片面观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
1、在开始上课时,有必要让学生先知道什么是“主观”“主观色彩“表现性色彩”和“用表现性色彩来表现”。
⑴可以出示色板给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⑵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⑶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教科书中第11页左上角的学生作品,讨作者是怎样运用色彩来表现这个人物的?你从作者对色彩的运用中感受到了什么?如果由你来选择你认为适合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绪你会怎么选,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利用自己的色彩语言去进行表现。
(出示课件)欣赏画家名作,了解画家对色彩表现的不同方法。
重点感受与认识那些从画家主观感受出发创作的表现性绘画。
如凡·高的《向日葵》,以强烈而丰富的金黄色阶,表现出向日葵的生命力,蕴涵着画家对生命、阳光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欣赏、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了解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各自特点。
然后再重点选取一幅或几幅表现性色彩来进行讨论,讨论可以围绕着“这幅作品给你怎样的感觉”“画家这样运用色彩你有什么感受”“这类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等。
通过一系列的欣赏评述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每一位画家对色彩、线条等艺术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创作过程:本节课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人或风景自定主题绘画。
在学生开始作画之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引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将自己的创造性以及童心童趣展现于色彩当中,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的画面。
评价:以自评为主进行讲评活动。
学生的作品完成之后,可以开展“我心绘我色”为主题的讲评活动,讲评时建议以学生的自我介绍为主,说说自己是怎样选择色彩来表现的,自己画面上的色彩表现了自己什么样的感受?4《美术作品中的比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学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知识美化生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所学“黄金分割比”的知识,设计一个比例合理,装饰美观的花瓶。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认识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黄金比例,发现生活中比例的美,运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美观的花瓶。
二、说教法、学法说教法: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
说学法:学生主要运用了感受体验法、对比观察法进行了学习,激发兴趣的同时培养能力。
课前准备:教具: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油画棒。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数学课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长与宽的比、面积与面积的比等。
在美术中其实也存在着比例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二)、讲授新课1.中国画中是怎样运用比例的《出示溪山行旅图》:(1) 画上画的什么?(2) 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 这样对比有何作用?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画家成功的运用了人、树、山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
山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耸气势。
总结出画山水画的比例法则: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2.欣赏达·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引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人体比例关系。
(1)人在站立和伸展四肢时,有何比例关系? (2)人体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比例关系?3.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值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
这种比例在造型上美观而得名。
1:0.618的比例比较接近于2:3,3:5,5:8 ,因此在美术作品中我们的作品接近2:3,3:5,5:8就可以了。
(2)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试着在《巴黎圣母院》中找出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
【本环节通过对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充分的理解和感受比例知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突破本课的难点。
】4. 深入探究(1)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存在着黄金分割比呢?量一量身边的物品书本、门窗、国旗的长与宽、都体现着黄金分割比。
(2)欣赏花瓶,想一想花瓶中存在哪些比例关系?【让学生了解到比例关系随处可见,从而引发他们思考比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