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的鉴别 一分钟揭秘红糖内幕

红糖的鉴别 一分钟揭秘红糖内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红糖的鉴别一分钟揭秘红糖内幕

导语:在古代,红糖就被中医入药,用于驱寒暖身、益气活血。如今,红糖已成为现代女人不可缺少的调理品,尤其对经期女性来说,红糖具有暖宫、排除

在古代,红糖就被中医入药,用于驱寒暖身、益气活血。如今,红糖已成为现代女人不可缺少的调理品,尤其对经期女性来说,红糖具有暖宫、排除恶露的功效。

真正的内幕是:市面上常见的红糖是赤砂糖

姚女士把购买的红糖用温水溶解开,闻到有一股酒精味道,杯底有白色粉末沉淀,这是为什么呢?红糖水哪来的酒精味?那粉末沉淀到底是什么?

看一下调查结果吧,包装上写的是“红糖“,但是配料表上却是赤砂糖,赤砂糖和红糖是一样的东西吗?

据有关专家称:平时我们所见的红糖,一般是红色或者褐色的颗粒状,那都不是真正的红糖,而是赤砂糖,如果您仔细看的话,会在配料表一栏都有说明的。赤砂糖和红糖的制作原料基本相同(甘蔗或者甜菜)但是,看好了,赤砂糖是调味剂,由现代制糖工艺生产,说白了,就是高纯度的蔗糖,蔗糖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吧,给人体提供热量,所以,赤砂糖就根本没有红糖所具有的暖宫解痛、益气活血的作用功效,所以对于那些,经期疼痛的女性朋友,选择红糖时一定要慎重,仔细查看配料表,只有买到正宗的红糖才疼活血化瘀,减轻痛经。

怎样辨别是真红糖还是赤砂糖呢?

1、看颜色

颜色越深越假。

2、看状态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蛋白质的共性,即含氮量,肽链和折射率测定蛋白质含量,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基、酸、碱性基团和芳香基团测定蛋白质含量。但是食品种类很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又不同,特别是其他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的干扰成分很多,因此蛋白质的测定通常利用经典的剀氏定氮法是由样品消化成铵盐蒸馏,用标准酸 液吸收,用标准酸或碱液滴定,由样品中含氮量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由于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不同又分为凯氏定氮常量法、半微量法和微量法,但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一凯氏定氮法 我们在检验食品中蛋白质时,往往只限于测定总氮量,然后乘以蛋白质核算系数,得到蛋白质含量,实际上包括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叶啉和含氮色素等非蛋白质氮化合物,故称为粗蛋白质。 (一) 、常量凯氏定氮法 衡量食品的营养成分时,要测定蛋白质含量,但由于蛋白质组成及其性质的复杂性,在食品分析中,通常用食品的总氮量表示,蛋白质是食品含氮物质的主要形式,每一蛋白质都有其恒定的含氮量,用实验方法求得某样品中的含氮量后,通过一定的换算系数。即可计算该样品的蛋白质含量。 一般食品蛋白质含氮量为l6 %,即1份氮素相当于6.25 分蛋白质,以此为换算系数6.25 ,不同类的食物其蛋白质的换算系数不同. 如玉米、高梁、荞麦, 肉与肉制品取6.25 ,大米取 5.95 、小麦粉取 5.7, 乳制品取 6.38 、大豆及其制品取5.17 ,动物胶 5.55 。 测定原理: 食品经加硫酸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氮素以氨的形式与硫酸化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液吸收形成硼酸铵,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盐酸消耗量计算出总氮量,再乘以一定的数值即为蛋白质含量,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⑴消化反应:有机物(含C、N、H、0、P、S等元素)+H2S04 -T(NH4)2SO4+CO0 +S02f +S03+H3PO4+C02 (2) 蒸馏反应:(NH4)2SO4+2NAOH—2NH3T +2H2O+NA2SO4 2NH3+4H3B04 (NH4)2B4O7+5H2O (3) 滴定反应:(NH4)2B4O7+2HCH+5H2O T2NH4CH+4H3BC或(NH4)2B407+H2S04+5H20- (NH4)9SO4+4H2BO2 试剂与仪器: 1、硫酸钾; 2、硫酸铜;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98394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一、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从大类分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是指质量法。容量法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重量分析 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容量分析 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是指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最后以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等)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通过加入的标定物的多少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络合滴定分析是指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如EDTA与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来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等。络合反应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离与测定中,如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是络合剂,因此,有关络合反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有些滴定剂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足够深的颜色,如果反应后褪色,则其本身就可起指示剂的作用,例如高锰酸钾。而可溶性淀粉与痕量碘能产生深蓝色,当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时,深蓝色消失,因此在碘量法中,通常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沉淀滴定分析: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又称银量法(以

浅析铸铁成分的光谱仪器测定方法

浅析铸铁成分的光谱仪器测定方法 摘要:本文利用光谱仪器对铸铁成分的光学原理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常用的光谱仪配置与它的适用情况。论述了制定光谱仪标准曲线的方法以及常见问题,指出制定标准曲线是用好光谱仪的关键所在的同时,强调日常标准化工作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铸铁成分光谱仪器测定方法标准曲线 在铸铁生产的时候,我们一般运用直读光谱技术来迅速完成材料中多种成分的测定。日常分析中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措施来确保测量的质量,即选择适当的标准物质以及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选择标准物质一定要使被测试样中的组分预计值接近所测组分的标准值,而且计算的时候要扣除空白值,测量结果的不精确度应该要包含标准物质中定值组分的不精确度。 一、光谱仪原理 光谱仪主要是运用高能来激发试样,试样的表面产生熔融挥发状态,进而产生原子气氛,使核外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然而高能级电子经常不稳定,迁移到高能级的核外电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又会从不稳定的高能级回到稳定状态的低能级,在它们的跃迁过程中,多余的能量就会通过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1]。元素的原子不同就会导致核外电子数不相同,电子的分布也会处在不同的能级,所以它从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稳定状态的时候释放的能量也会不相同。光子波长的函数就是它能量的大小,所以不同的元素原子在激发后发出光的波长也是各不一样的,波长是和元素的种类相对应的。激发后放出的光是拥有一定波长的光,这就证明在激发的物质里存在相对应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用光的强度来分析某一个元素的多少,进而得出每个不同元素的含量。 二、光谱仪器的配置和适用性 目前,铸铁业比较常用的是用辉光光谱法测定块状灰铸铁的多个成分,用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来测定白口化铸铁的多个成分,用能量色散X荧光测定球化剂、锰铁、硅铁孕育剂以及蠕化剂等成分。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分析方法,它可以同时定量分析铸铁的成分,测量多元素的含量。然而它却没有国际标准去分析白口铸铁,在实际的应该过程中,也不能评价生产厂商不同品牌同类产品或同一种产品对同一个白口铸铁测量数据的关系。近些年来,这些光谱仪器都增加了镧和铈通道,从而更好的提高铸铁生产的质量,所以大部分企业在购买这种仪器的时候,都会依据自己的需要来制定分析元素的成分范围和数量。尽管火花原子发射光谱仪器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辉光光谱仪器和能力色散X荧光光谱仪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直到现在它们都很少针对又厚又大的球铁件设置钇通道。 三、制定标准曲线 1.选取标样 标准样品是为绘制工作曲线用的,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应与分析样品相近似,应包括分析元素含量范围,并保持适当的间隔,分析元素的含量系用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目前铸铁的标样主要有国外和国内两个系列。优秀的国外标样浅层和深层的成分变化不是很大,运用优秀的标样来制定曲线,曲线会很平滑和均匀,这就会使成分分析的结果更准确,然而它也有个劣势,那就是标样的价格太贵了。从这个方面来说,国内标样的价格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成分分布方面

十种常用成分分析方法—科标检测

十种常见的成分分析方法介绍 成分分析是运用科学方法分析产品的成分,并对各个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个过程。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设有专业的分析实验室,成分分析检测领域有:化学品成分分析、金属成分分析、纺织品成分分析,水质成分分析,颗粒物成分分析,粉末成分分析,异物成分分析等。 常见的成分分析方法有以下10种。 一、成分分析-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从大类分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是指质量法。容量法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1.1重量分析 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 1.2容量分析 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是指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滴定管。 二、成分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由于各种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不同,将有选择性地共振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光,这个共振吸收波长恰好等于该原子受激发后发射光谱的波长,由此可作为元素定性的依据,而吸收辐射的强度可作为定量的依据。

其基本原理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不仅可以发射一系列特征谱线,也可以吸收与发射线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即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AAS原子吸收光谱仪。 三、成分分析-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依据各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光谱学各个分支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可同时检测一个样品中的多种元素。 其基本原理是各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外围绕着不断运动的电子,电子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从整个原子来看,在一定的运动状态下,它也是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原子处在最低的能级状态,即基态。原子发射光谱法(AES,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元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光谱学各个分支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如:ICP-OES。 四、成分分析-原子荧光分析法 原子荧光分析法是以原子在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发射光谱分析法。但所用仪器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近。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一定波长的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而进行定量分析。原子荧光的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区。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约经10-8秒,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荧光。若原子荧光的波长与吸收线波长相同,称为共振荧光;若不同,则称为非共振荧光。共振荧光强度大,分析中应用最多。在一定条件下,共振荧光强度与样品中某元素浓度成正比,从而

食品成分测定方法

蛋白质的测定 1.分析步骤 1.1试样处理:称取0.20g~ 2.00g固定试样或2.00g~5.00g半固体试样或吸取10.00ml~25.00ml液体试样(约相当氮30mg~40mg),移入干燥的10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硫酸铜,6g硫酸钾及20ml硫酸,稍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沸腾,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0.5h~1h。取下放冷,小心加20ml 水。放冷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1.2 测定:按上图装好定氮装置,于水蒸气发生瓶内装水至三分之二处,加入数粒玻璃珠,加甲基红指示液数滴及数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用调压器控制,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瓶内的水。 1.3 向接收瓶内加入10ml硼酸溶液(20g/L)及1~2滴混合指示液,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准确吸取10ml试样处 理液由小漏洞流入反应室,并以10ml水洗涤小烧杯使流入反应室内,棒状玻塞塞紧。将10ml 氢氧化钠溶液(400g/L)倒入小玻杯,提起玻塞使其缓缓流入反应室,立即将玻塞盖紧。并加水于小玻杯以防漏气。夹紧螺旋夹,开始蒸馏。蒸馏5min。移动接收瓶,液面离开冷凝管下端,再蒸馏1min。然后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取下接收瓶。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0.05mol/L)滴定至灰色或蓝紫色为终点。同时准确吸取10ml试剂空白消化液按2.2操作。 2 结果计算 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X= (V1 - V2 )3C30.0140 3F3100 m310/100

食品成分鉴定检测方法

食品鉴别及方法概述 1、食物是人体能量的来源 食物是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补组织、调节各种生理机能所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产生热量以保持体温恒定、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来源。正因为食品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所以它是人类维持生命与健康的必需品,是人类赖以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食物,人类就不能生存。 2、假劣食品的质量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食品的质量与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营养丰富的食品,有时会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引起腐败变质,或者是在生长、来收(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受到有害,有毒物质的污染,这样的食品一但被人食用,就可能引发传染病,寄生虫或食物中毒,造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损害,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更有一些假冒伪劣食品,鱼目混珠,流入市场,对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选购食品时,学会客观、准确、快速地识别其品质优劣,择优而购是很有必要的。 3、正确使用食品质量的感官鉴别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就是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具体地讲就是凭借眼、耳、鼻、口(包括唇和舌头)和手,对食品的质量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也就是通过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用口品尝和用手触摸等方式,对食品的色、香、味和外观形态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评价。 食品质量的优劣最直接地表现在它的感官性状上,通过感官指标来鉴别食品的优劣和真伪,不仅简便易行,而且灵敏度高,直观而实用,与使用各种理化、微生物的仪器进行分析相比,有很多优点,因而它也是食品的生产、销售、管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广大消费者从维护自身权益角度讲,掌握这种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应用感官手段来鉴别食品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能否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除了与人体感觉器官的健全程度和灵敏程度有关外,还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当人体的感觉器官正常,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食品基本成分测定方法

基本成分测定方法 2.3.1 水分测定 准确称取0.2g样品,平铺于干燥洁净已称重的玻璃皿中,将玻璃皿至于烘箱内105℃恒温干燥至恒重,记录恒重时样品重量。取用的样品与恒重后的样品重量之差即为水分量,计算可得水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每个样品至少做两个平行,最后结果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所有测定相同)。 2.3.2 灰分测定 准确称取0.2g样品,置于干燥洁净已称重的坩埚中,将其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样品完全炭化,之后放入马福炉中550℃灰化6h,冷却后称重。称得灰分和坩埚重减去空坩埚重即为灰分量,计算可得其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2.3.3 蛋白质测定 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43]。准确称取0.5g样品,1g催化剂于凯氏烧瓶中,放入几颗玻璃珠,加20ml浓硫酸,摇匀后于电炉上消化,至瓶内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继续加热30min,取下冷却。将瓶内消化后的液体定容至100ml,取10ml 进行蒸馏,加入10ml40%的氢氧化钠并用蒸馏水冲洗小玻杯,接收瓶内加入10ml4%的硼酸并滴入两滴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冷凝管下端插入液面下。接收液用标定过的0.01M的盐酸滴定。 蛋白质的百分含量=(V1-V2)×C ×0.014 ×6.25/(m×10/100 )×100%(最好公式编辑) 其中:V1 -滴定样液时所消耗的0.01M标准盐酸溶液毫升数;V2 -滴定空白液所消耗的0.01M标准盐酸毫升数;C-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0.014-1个N的毫摩尔质量;6.25-蛋白质换算系数。 2.3.4 脂肪测定 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 2.3.5 可溶性总糖测定 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 2.3.5.1 标准曲线的绘制

人体身体成分测定

人体身体成分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皮褶厚度测定法,并用以推测人体身体成分。 实验原理 身体成分分为体脂重和瘦体重,其中体脂重是指人体内的脂肪重量,瘦体重包括体内所有的非脂肪组织,如骨骼、水、肌肉、结缔组织和牙齿等。目前,体脂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很多,其中以皮褶厚度测定法和水下秤重法较为实用,前者有快速,简便和易行的特点。以皮褶厚度求得体密度,然后带入Siri预测公式计算体脂%,求出体脂重和瘦体重。 实验器材 皮脂厚度计 实验步骤 1.仪器校正 (1)校正皮脂厚度计指针刻度:合上钳口,看指针是否停在“0”位,如果不在“0”位,可用手轻轻转动刻度盘,使指针对准“0”位。 (2)校正压强:指针校至“0”位后,再检查钳口压强是否合乎要求。检查方法如图1所示。左手持皮脂厚度计使之呈水平位置,在皮脂厚度计的下侧臂顶段小孔中挂上重200g的砝码,使下测臂基部与顶端的接点处于同一直线上,观察圆盘内指针的偏离情况。若指针处在15~25mm范围内,表明两接点间的压力符合 10g/mm2的要求,若指针超过25mm,表明接点压力不足,须转动压力调节旋钮增加压力至15~25mm。反之,若指针不到15mm,表明压力过高,须转动压力调节旋钮校正指针至规定的范围内。指针允许有±5mm的误差。 图1 皮脂厚度计较正 2.测量方法:受试者应着装背心,短裤,自然站立,暴露测试部位。测试者选准测量点,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皮褶捏起,右手持皮脂厚度计将卡钳张开,卡在捏起部位下方约1厘米处,待指针停稳,立即读数并做记录。测量三次取中间值或取其中两次相同的值,测量误差不得超过5%。以毫米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记录。 3.测量部位:一般测量右侧,常测部位有以下几处: (1)上臂部:上肢自然下垂,于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垂直捏起皮褶。皮褶走向与肱骨平行(图2)。 (2)肩胛部:在右肩胛骨下角的下方约lcm处,皮褶方向向外下方,与脊柱成45o角(图3)。 (3)腹部:脐水平线与锁骨中线相交处,皮褶走向水平(图4)。

食品分析思考题参考答案

1、食品分析包含哪些内容?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内容:(1)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无机盐、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3)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包括有害元素、农药、细菌/霉菌毒素、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有害物质、来自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4)食品的感官评定。 分析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包括定性和定量,定量分析法包括质量法和容量法)、仪器分析法(包括物理分析法如通过测定密度、黏度、折光率、旋光度等物质特有的物理性质来求出被测组分含量,和物理化学分析法如通过测量物质的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等来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2、采样的定义及要求。采样时应注意什么?试举例说明谷物样品、果蔬样品、罐头食品如何采样?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称为样品的采集。要求:正确采样。 采样时应注意:第一,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第二,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 1、均匀固体物料(如粮食、粉状食品)(1)有完整包装(袋、桶、箱等)的: 可先按√总件数/2 确定采样件数,然后从样品堆放的不同部位,按采样件数确定具体采样袋(桶、箱),再用双套回转取样管采样。将取样管插入包装中,回转180o取出样品,每一包装须由上、中、下三层取出三份检样;把许多检样综合起来成为原始样品;用“四分法”将原始样品做成平均样品,即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积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平成厚度为3cm以下的图形,并划成“+”字线,将样品分成四份,取对角的二份混合,再如此分为四份,取对角的二份。这样操作直至取得所需数量为止,此即是平均样品。 3、为什么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常见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 食品成分复杂,含有大分子有机物、各种无机元素等组分。这些组分往往以复杂的结合态或络合态形式存在,干扰测定。为了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必须在测定前排除干扰;此外有些被测组分在食品中含量极低,须在测定前对样品进行浓缩。 常见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机物破坏法(干法灰化、湿法消化)、溶剂提取法、蒸馏法、色谱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 4、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干燥过程主要除去的是哪一类水分? 水分的存在状态:1、结合水或束缚水:由氢键结合力系着的水,如在食品中与蛋白质活性基(-OH,=NH,-NH2,-COOH,-CONH2)和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OH)以氢键相结合而不能自由运动的水。束缚水有两个特点:(1)不易结冰(冰点-40℃);(2)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媒。2、自由水或游离水:组织、细胞中容易结冰、且能溶解溶质的那部分水。干燥过程主要除去的是自由水。 5、密度与相对密度的测定在食品检验中有什么意义? 相对密度是物质重要的物理常数。各种液态食品都具有一定的相对密度,当其组成成分及浓度发生改变时,其相对密度往往也随之改变。通过测定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以检验食品的纯度、浓度及判断食品的质量。 6、说明折光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理化检验中的应用? n1*sinα1=n2*sinα2 n1*sin90°=n2*sinα临 n1=n2*sinα2式中n2为棱晶的折射率,是已知的。因此,只要测得了临界角α临,就可求出被测样液的折射率n1。知道n1就可以查出对应的浓度。通过测定液态食品的折射率,可以鉴别食品的组成,确定食品的浓度,判断食品的纯净程度及品质。折光法测得的只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因为固体粒子不能在折光仪上反应出它的折射率。含有不溶性固形物的样品,不能用折光法直接测出总固形物。

分泌物成分及测定方法

由植物根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向外界环境释放的化学物质统称为根系分泌物。 广义的根系分泌物包括活体植物根系产生的渗出物、分泌物、粘胶质以及植物残体、脱落物等的降解物,狭义的根系分泌物仅指植物通过根系分泌到土壤的各种化学物质。 从化学组成来看,根系分泌物主要是糖类、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物质以及少量的脂肪酸类、固醇类、激素类、核苷酸类、黄酮类和酶类等有机物质。另外,根系分泌物在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还会有无机离子通过主动或被动方式在根际土壤与根系内部相互传递,并通过改变根际土壤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间接影响植物对根际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 收集方法可归纳为三大类: (1)植物种植在无菌水或营养液中, 收集并分析植物根系释放到溶液中的物质, 即水培的方法。水培收集比较容易, 但是否能真实反映植株在土壤中的分泌情况还需进一步考证。(2)植物种植在固体基质物上, 然后淋洗培养介质, 分析其成分, 以砂培、土培最为典型。砂培收集的根系分泌物量比水培收集的多, 这是由于根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机械阻力较大造成, 但洗砂和淘砂操作比较烦琐, 而且石英砂容易滋生微生物, 会对整个培育系统造成污染。土培条件下最能反映植株在土壤中的分泌情况,但根系分泌物的原位收集检测比营养液麻烦。 3)放射性检测法( 14C 标记) 等。放射性标记法最常用的是用同位素14C 饲喂植株后收集根分泌物, 可以作定性和定量分析。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方法 1.1.1 溶液培收集法 是指将植株苗经过胁迫处理后,用无菌蒸馏水清洗,再放入预先加入微生物抑制剂的溶

液中,使之生长一段时间,然后将植株移走,收集其培养液,过滤,确定根系释放物质,即为所收集的根系分泌物。 溶液培收集法操作简单、方便,能反映整个根系一些根系分泌物(有机酸)的变化状况。 但是,溶液培养收集法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能够严格控制无菌条件。另外,该法收集时间较长,得到的根系分泌物成分多,种类复杂,很难对特定未知的分泌物进行分离鉴定。而且,溶液培养和真实生长环境有较大的差异,溶液培收集法是否能真实反映植株在土壤中的分泌情况还需进一步考证。 1.1.2基质培收集法 基质培收集和土培收集基本类似,只是植物的生长介质不同。基质培养收集根系分泌物常用的基质有石英砂、琼脂、蛭石和人造营养土等。 石英砂培收集方法是在实验处理下将植株在石英砂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然后用蒸馏水或是有机溶剂短时间浸泡石英砂,收集其浸泡液,再浓缩过滤即为根系分泌物。 琼脂培养收集方法是将植株幼苗置于琼脂介质中,生长一段时间后,收集根系周围以及附着在根系上的琼脂,加热溶解,过滤,收集其过滤液即为根系分泌物。 1.1.3土培收集法 土培收集根系分泌物比溶液培收集麻烦,传统的方法是将植物种植于土壤中,生长一段时间后直接获取根际土壤,将其与无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振荡、离心或过滤,所得滤液即为根系分泌物。 土培接近于植物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实际状况,相比于溶液培养收集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更能反映植株在土壤中的实际分泌情况,而且由于土壤存在机械阻力,根系分泌作用比较旺盛,土培条件下单位植株干重产生根系分泌物的量要高土培于溶液培养收集的根系分泌物的量。 1.2 连续性根系分泌物收集系统 连续性根系分泌物收集系统的工作原理一 般就是将植物移栽到底部连接到根系分泌物收 集器的培养容器中,培养过程中,植物的培养 液在向下渗流的过程中将根系分泌物先下淋 洗,使根系分泌物在收集器中被不断富集,而 培养液则又循环到培养容器中。一般使用选择 性吸附树脂柱收集根系分泌物,在收集完成后, 再用合适的洗脱剂将根系分泌物洗脱下来 根系分泌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根系分泌物成分复杂,直接收集的根系分泌物不能直接用于分析,必须经过预处理后才能作定性和定量分析。树脂法、衍生化与萃取法、层析法、分子膜与超速离心分离法。 根系分泌物的鉴定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操作规程-修订版

中药材、饮片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操作规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及附录V A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外标法),建立中药材、饮片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其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中药材、饮片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1、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2、仪器及药品 2.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天平、粉碎机、筛分器(20目)、冷凝管、圆底烧瓶、水浴锅、旋转蒸发仪、容量瓶、离心机、烧杯、分液漏斗、移液管等。 2.2 药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项目的规定选用相应的色谱纯试剂。 3、操作规程 3.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按照各品种项目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对照品和供试品,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分别精密取出一定量的溶液,注入进样瓶中,记录编号(或标记),放入自动进样器中。 3.2 校正曲线的绘制及含量测定 3.2.1开机→更换新鲜的流动相→打开计算机→打开1220液相电源开关→打开仪器的联机工作站→打开排液阀替换流动相→设定方法→调用方法平衡色谱柱,待基线平衡好之后进行进样分析 3.2.2 设定序列→点击运行序列→等待仪器检测完毕。 3.2.3 建立积分事件→选择正确的定义峰积分→分析→编辑积分峰/组表→填写相应的项目(名称、ISTD标号为“0”、拟合类型、强制过零点、方法、编号、进样量等)→级别(1-5)中填入各个峰的含量。

食品安全成分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成分检测方法 本公司由高校科研院所教授博士领衔、多个专业领域专家所组成的技术团队具有长期从事材料分析测试的经验,技术水平和能力属国内一流。通过综合性的分离和检测手段对未知物进行定性鉴定与定量分析,为科研及生产中调整配方、新产品研发、改进生产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三聚氰胺、苏丹红……当这些威胁食品安全的有毒有害物质成为“过街老鼠”时,你是否知道还有另一种食品安全正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营养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声称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食品也越来越多。但是,当你通过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信息,来判断自己摄入的营养成分种类及数量时,你是否知道这些信息到底从何而来?支撑这些信息的检测技术是否可靠?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又如何? 膳食营养平衡也是一种食品安全 谈到食品安全,很多人都会想到三聚氰胺或者苏丹红,想到那些被不法分子添加进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不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生物、能源与环境计量科学和测量技术研究所的副所长王晶博士却认为,这种认识并不全面。 食品安全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人们平常理解的食品的相对安全性。“我们说食品安全指的是相对的安全,是将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而不是零。”王晶说。 企业对营养成分检测不够重视 “能量1512千焦,蛋白质11.0克,脂肪0.6克……”在某品牌的营养龙须面包装上,营养成分表标明了产品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现在,在一些食品的外包装上,消费者能看到类似的营养成分标签。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也往往将其作为选择食品的重要参考信息。例如,糖尿病患者往往根据包装上食品营养标签提供的糖分数值来选择食品。但是,如果这些数值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食品本身所含的糖分,那无疑会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确保这些信息和数值的准确、真实,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意义重大。 微谱检测曾于2009年给予多家食品公司进行关于食品安全的检测,结果报告显示的数据让人心寒,但厂家也十分重视立即整改,为了广大市民的身体安全,

烟草中常规成分测定方法

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淀粉、挥发酸、挥发碱、CL(氯离子)和K (钾离子)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Ca(钙离子)、Mg(镁离子)用原子吸收仪测定。 1、总糖、还原糖、烟碱、CL(氯离子)和K(钾离子)前处理一致:0.3g 的烟样+50ml 5%乙酸→摇床振荡30min(170转/min) →滤纸过滤后进样分析(吸收波长:总糖、还原糖410nm;烟碱、CL(氯离子)460 nm;K(钾离子)用火焰光度计检测)。进样条件:30秒进样,30秒清洗(清洗液为5%乙酸)。(连续流动仪如果脏的话,用蒸馏水冲洗,如果太脏可用2.5%的H2SO4冲洗。) 2、总氮:0.1g烟样+1.80g CuSO4—K2SO4粉末(1:10质量比)+5mlH2SO4(浓) →消解(200℃,90 min;400℃,320 min)→定容至200ml,进样分析(吸收波长:660 nm)。 3、淀粉:0.5g烟样+15 ml 40%的高氯酸→摇床振荡10min(170转/min) →滤纸过滤后进样分析(吸收波长:660 nm)。 4、挥发酸、挥发碱:1.0g烟样+50ml 水→摇床振荡30min(170转/min) →滤纸过滤后进样分析(吸收波长:420 nm)。 5、Ca(钙离子)、Mg(镁离子):0.1g烟样+5ml HNO3+0.5 ml高氯酸(100%)→消解(电炉加热,有白色固体析出,只剩少量HCL4)→加入2ml HCL和5ml 0.3%的氯化锶→用水定容到250 ml,进样分析(原子吸收仪)。 6、pH值:2.0g烟样+50ml 水→摇床振荡30min(170转/min) →pH仪测定。 7、蛋白质:蛋白质含量(%)=[总氮(%)-烟碱(%)*0.1727]*6.25 (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蛋白质中的氮含量一般为15~17.6%,按16%计算乘以6.25即为蛋白质含量,乳制品为6.38,面粉为5.70,高粱为6.24,花生为5.46,为为5.95,大豆及其制品为5.71,肉与肉制品为6.25,大麦、小米、燕麦、裸麦为5.83,芝麻、向日葵为5.30。) 8、多酚:

食品分析思考题参考答案

1、食品分析包含哪些内容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内容:(1)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无机盐、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3)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包括有害元素、农药、细菌/霉菌毒素、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有害物质、来自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4)食品的感官评定。 分析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包括定性和定量,定量分析法包括质量法和容量法)、仪器分析法(包括物理分析法如通过测定密度、黏度、折光率、旋光度等物质特有的物理性质来求出被测组分含量,和物理化学分析法如通过测量物质的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等来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2、采样的定义及要求。采样时应注意什么试举例说明谷物样品、果蔬样品、罐头食品如何采样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称为样品的采集。要求:正确采样。 采样时应注意:第一,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第二,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 1、均匀固体物料(如粮食、粉状食品)(1)有完整包装(袋、桶、箱等)的: 可先按√总件数/2 确定采样件数,然后从样品堆放的不同部位,按采样件数确定具体采样袋(桶、箱),再用双套回转取样管采样。将取样管插入包装中,回转180o取出样品,每一包装须由上、中、下三层取出三份检样;把许多检样综合起来成为原始样品;用“四分法”将原始样品做成平均样品,即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积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平成厚度为3cm以下的图形,并划成“+”字线,将样品分成四份,取对角的二份混合,再如此分为四份,取对角的二份。这样操作直至取得所需数量为止,此即是平均样品。 3、为什么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常见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 食品成分复杂,含有大分子有机物、各种无机元素等组分。这些组分往往以复杂的结合态或络合态形式存在,干扰测定。为了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必须在测定前排除干扰;此外有些被测组分在食品中含量极低,须在测定前对样品进行浓缩。 常见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机物破坏法(干法灰化、湿法消化)、溶剂提取法、蒸馏法、色谱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 4、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干燥过程主要除去的是哪一类水分 水分的存在状态:1、结合水或束缚水:由氢键结合力系着的水,如在食品中与蛋白质活性基(-OH,=NH,-NH2,-COOH,-CONH2)和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OH)以氢键相结合而不能自由运动的水。束缚水有两个特点:(1)不易结冰(冰点-40℃);(2)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媒。2、自由水或游离水:组织、细胞中容易结冰、且能溶解溶质的那部分水。干燥过程主要除去的是自由水。 5、密度与相对密度的测定在食品检验中有什么意义 相对密度是物质重要的物理常数。各种液态食品都具有一定的相对密度,当其组成成分及浓度发生改变时,其相对密度往往也随之改变。通过测定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以检验食品的纯度、浓度及判断食品的质量。 6、说明折光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理化检验中的应用 n1*sinα1=n2*sinα2 n1*sin90°=n2*sinα临n1=n2*sinα2式中n2为棱晶的折射率,是已知的。因此,只要测得了临界角α临,就可求出被测样液的折射率n1。知道n1就可以查出对应的浓度。通过测定液态食品的折射率,可以鉴别食品的组成,确定食品的浓度,判断食品的纯净程度及品质。折光法测得的只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因为固体粒子不能在折光仪上反应出它的折射率。含有不溶性固形物的样品,不能用折光法直接测出总固形物。

食品标签表示及测定方法

附件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再次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工作,保证食品符合应有的营养品质,保护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下称《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标签上标注食品营养标签的,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另有规定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按本规范标示营养标签。 卫生部根据本规范的实施情况,制定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食品品种和类型名单,确定实施时间。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的食品营养标签是指向消费者提供食物营养特性的一种描述,包括营养成分、营养声称、健康声称。 第五条营养成分指食物中含有的具有健康益处的成分。包括营养素、水分、膳食纤维及其它有效功能成分等。 第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的某一营养素标示营养含量和健康声称时,必须标示该营养素和以下四种营养成分:

(一)能量; (二)蛋白质; (三)脂肪; (四)碳水化合物。 第七条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营养标签上可以标示下列营养成分: (一)能量; (二)蛋白质; (三)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四)胆固醇; (五)碳水化合物; (六)糖; (七)膳食纤维(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单体成分); (八)维生素: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抗坏血酸)、烟酸(烟酰胺)、叶酸、泛酸、生物素和胆碱; (九)矿物质:钙、磷、钾、钠、镁、铁、锌、碘、硒、铜、氟、铬、锰和钼。 标示上款营养成分,不得改变名称。营养强化食品还应

食品成分分析

第一节食品成分分析 一、食品基本概念 食品是经口摄入,可以维持生命、发育,即提供能量和形成或替代组织的物质。但是,使用这个食品定义来进行行业管理,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许多国家和地区为管理的方便和切实有效,大多制定了各自的食品定义,并将广泛的食品物质加以删减,以适合特定的国情和民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在这里,除了传统上的膳疗食品外,新研制和开发出来的膳疗食品已不属于食品之列了。由于膳疗食品是一类组成成分和性质适合一定年龄的人在特殊情况、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需要的食品,因此确定一种物质是以治疗为目的,还是以提供营养为目的,有时是比较困难的。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讲,有人认为只有加工以后的食物才成其为食品。作为一种概念上的区别,存在着食物包含食品的关系。为了使它在概念上得到一致,我们认为,以一种公认的“一切食物都是食品”这样一种不加区分的说法更为合适。 二、食品的组成成分 食品成分是食品中含有的可以用化学方法进行分析的各种物质。用化学分解的方法,可以将食品分解为其组成成分。从纯化学的意义上讲,食品是由多种化学物质成分组成的一种混合物,并且这种混合物一般都是由许多物质成分构成的。这也是大多数食品的共同之处。一般可以将食品划分为内源性物质成分和外源性物质成分两大部分。其中,内源性物质成分是食品本身所具有的成分,而外源性物质成分则是在食品从加工到摄食全过程中进入的成分。食品成分的具体内容分解,见图1—1所示

图1-1食品成分的分类 食品的外源性物质成分,包括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质两类,一般在食品中所占比例很小。但是,它们对食品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在适当的量比情况下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质往往呈现出相反的影响结果。 内源性物质分为两类15种成分,是食品构成中的主要内容。其中,无机物成分包括有水和无机质两种,有机物成分则包括有蛋白质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纤维素)、脂质、维生素、核酸、酶、激素、乙醇、生物碱、色素成分、香气成分、呈味成分和有毒成分,共计有13种。 以上对食品成分的划分,不是依据对物质的化学组成、性质等方面的考虑。像无机质、维生素、色素成分等,它们的具体物质、组成和性质上并没有多少共性。之所以这样区分,主要是从食品与营养角度出发,把具有相同或相类似功用的成分划分为一种类别,以便于整个内容的展开和探讨。 根据食品成分的含量,也可以将食品的成分大致地划分为6种,即: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不含纤维素)、纤维素(俗称纤维)和无机质。这是6种一般的成分,维生素、激素等则属于微量的成分。食品一般成分的含量总和基本上为食品成分总含量的100%。但是,对于特殊食品,如白酒,并不具有这种关系。 三、食品成分的差异性 在各种食品的组成成分中,只有某些成分是相同的。而且,这些成分在各食品中的含量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说食品是食品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或全部种类的一种组合,是一个混合物。换句话讲,就是由食品成分可以组合出各种各样的食品,这也就是食品成分的可组合性。正是由于组合性,才造就出了各种食品内在的差别,造成了我们对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