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三单元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三单元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直观的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为学生讲解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与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三单元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第三单元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与化合物等。本章节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教学案例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秀表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主动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师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物质构成的奥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为每个小组提供适量的实践任务,如共同完成一个实验报告、设计一个化学小游戏等,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本文旨在概括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的重点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
地复和理解相关内容。

1.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是由同类原子组成的物质,可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氧
气(O2)。

-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可通过化
学公式表示,如水(H2O)。

2. 电子结构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
电子绕核运动。

- 原子的电子结构可用壳层、子壳层和轨道描述,如2层、2s
子壳层和2s轨道。

- 电子的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阜里不同原理和洪特规则。

3.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元素性质等规律排列。

- 周期表分为周期、族和区块,包含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有气体等。

4. 化学键
- 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的离子吸引而成,如氯化钠(NaCl)。

- 共价键通过电子的共享而形成,如氢气(H2)。

-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共享,如铜(Cu)。

5.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 方程式左边为反应物,右边为生成物。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守恒,即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的重点知识总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研究和复,更好地掌握这些基础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研究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复习(用)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复习(用)
Ne Na+ O2-
或Al3+、Mg2+
或 F-
D
1.周期: 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同一周期的元素_______数相同等于周期数 2.族: 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 同一族的元素_________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知识6: 元素周期表
26 铁 Fe 55.847
练一练
A
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月球新能源氦—3。10吨氦—3就能满足我国一年的所有的能源需求。关于氦—3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质子数为3, 电子数为3 B 质子数为2, 电子数为2 C 质子数为2, 电子数为 3 D质子数为3, 电子数为2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
知识点1 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2 原子结构 知识点3 离子 知识点4 元素 知识点5 元素周期表
内容整合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________________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原子: 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 如: 铁、铜、钠、木炭、红磷、氦气、氖气等。






-
*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注意: 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A
B
C
D
A 和B
C和 D
汞原子
二氧化碳分子
钠离子、氯离子
5.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的名称。 ⑴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____ 构成的; ⑵人工降雨用的干冰是由 ___构成的; ⑶食盐中的氯化钠是由 ___构成的。

初中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初中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初中化学第三章知识点1.物质的常见性质和变化:-物质的质量是保持不变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质量守恒定律成立。

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物质的颜色、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等是其常见性质。

常见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因物质数量和质量的改变而改变。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物质在无形态改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如溶解、沉积、融化等;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其分子重新组合时发生的变化,如燃烧、腐蚀等。

2.物质的组成及性质与现象的关系:-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所有物质都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

-分子与物质的性质有关: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其分子的结构和组成,不同结构和组成的分子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物质的分子运动和状态变化:物质的分子具有热运动,温度升高时分子活动增强,物质由固体转化为液体、气体,称为相变。

3.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组成成分构成的物质,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化合而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的物质,可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溶液、悬浮液、胶体: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透明均匀体系,溶质粒子极小。

悬浮液是溶质微粒经由液体中悬浮状态形成的体系,溶质粒子较大。

胶体是位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一种特殊混合物,溶质粒子较大,但仍悬浮在溶剂中。

-酸、碱、中性物质:酸是指能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其酸性越强,产生的H+离子越多;碱是指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其碱性越强,产生的OH-离子越多;中性物质既不产生H+离子也不产生OH-离子。

-氧化物和盐:氧化物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是氧化剂;盐是由酸反应生成的物质,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

以上是初中化学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和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和变化,了解物质的组成及性质与现象的关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初中化学三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三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三单元复习教案
一、知识点概述:
第三单元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 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变化规律
二、重点难点: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 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变化规律
三、复习方法:
1. 多做选择题和解答题,巩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 查漏补缺,将不熟悉的知识点进行逐一梳理复习。

3. 与同学组成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四、复习计划:
第一天:复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第二天:复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第三天:复习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变化规律
第四天:做一次综合性的测试,查漏补缺
五、复习材料:
1. 《初中化学》教材第三单元课本
2. 《初中化学》教辅
3. 知识点整理笔记
六、复习内容: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和组成
-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 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 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变化规律
- 元素的化学性质
-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
七、小结:
通过本次复习,我们可以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变化规律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考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考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考点归纳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1. 分子(1)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条件:由分子构成的物质)(2)性质:①“小”——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例如: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②“动”——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如: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③“间”——分子之间有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

例如:热胀冷缩、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④“同”——同种物质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例如:液态氧和氧气都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它们都能支持燃烧。

2. 原子(1)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结构①构成:原子核: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易错警示】原子核中不一定有中子;同一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③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以钠原子为例)(3)相对原子质量①表达式: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近似计算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3. 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表示: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用“+”或“-”号表示离子的电性,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先写数字,后写正负号,当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

(3)分类阳离子:原子失电子形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a2+、等;阴离子:原子得电子形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等。

(4)意义:考点二:元素 1.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易错警示】元素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2.分类(1)金属元素:“钅”字旁,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金、汞除外),易失电子;(2)非金属元素:“石”“氵”“气”字旁,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H、B除外),易得电子;(3)稀有气体元素:“气”字旁,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氦为2,不易得失电子。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一、酸的性质和常见酸:1.酸的性质:酸有酸味、可以腐蚀金属、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等。

2.常见酸:硫酸、盐酸、硝酸、醋酸等。

3.酸和水的关系:酸溶于水会生成水溶液,酸有强酸和弱酸之分,强酸在水中完全离解,而弱酸只有一部分离解。

4.酸的物质特征:酸有酸的颜色,可以与一些指示剂发生反应改变颜色。

二、碱的性质和常见碱:1.碱的性质:碱有碱味、可以腐蚀皮肤、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等。

2.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氨水等。

3.碱和水的关系:碱溶于水会生成水溶液,碱也有强碱和弱碱之分,强碱在水中完全离解,而弱碱只有一部分离解。

4.碱的物质特征:碱有碱的颜色,可以与一些指示剂发生反应改变颜色。

三、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过程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2.离子方程式:酸和碱的反应中,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3.中和反应的应用:中和反应可以用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或者用来制备盐。

四、盐和盐的性质:1.盐的定义:盐是由酸的氢离子被金属离子或含氢离子的非金属离子替代而得到的化合物。

2.盐的物质特征:盐是晶体,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可以溶于水而不断电解。

3.盐的命名和写式:盐的名称通常由金属离子的名称和非金属离子的根的名称组成。

4.盐的性质:盐有一些通用的性质,如溶解度、熔点、沸点等。

五、酸、碱和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酸和碱在调味上的应用:醋、柠檬汁等属于酸性调味品,而苏打粉、食盐等属于碱性调味品。

2.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的物质。

3.药品的酸性和碱性:药品通常根据其酸碱性质来作为药物的活性和药效。

4.煤气的净化:天然气或城市煤气中的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可以通过酸性氧化剂的中和反应来净化。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第三单元重点讲解了酸、碱和盐的性质、性质特征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

1. 分子。

- 分子就像一个个超级小的小精灵,小到你用肉眼根本看不见它们。

比如说,你能闻到花香,这就是因为有香味的分子在空气中跑来跑去,然后钻进了你的鼻子里。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永不停歇。

- 分子之间还有间隔呢。

你看,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可不是100毫升,而是小于100毫升,这就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钻进了对方的间隔里。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特别小。

如果把一个水分子放大到像乒乓球那么大,按照相同比例,乒乓球就得变得像地球那么大,你说分子得多小啊。

2. 原子。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可以把原子想象成分子的小零件,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比如水分子(H₂O)就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 原子也在不停地运动,不过原子可不像分子那样能随便组合或者拆分(在化学变化中),它就像一个很稳定的小积木块。

- 原子的结构也很有趣。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就像原子的心脏,很小但很重,而且带正电;核外电子就像在原子核周围飞舞的小蜜蜂,带负电。

- 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就像男生和女生人数一样多的时候,这个班级就没有性别偏向啦。

二、原子的结构。

1. 原子核。

-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里面有质子和中子(氢原子比较特殊,一般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它们紧紧地挤在原子核这个小天地里。

-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不同的原子质子数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质子数为1的就是氢原子,质子数为8的就是氧原子。

2. 核外电子。

- 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就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

第一层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能容纳8个电子(这是初中阶段要掌握的)。

- 原子的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可大了。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就像一个慷慨的人把自己的东西送出去;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就像一个贪心的小财迷想多拿点东西;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原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就像一个已经很满足的人,不想再和别人交换东西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1.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 .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 .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 .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2.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 .微粒之间有间隔
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 .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 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C. 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 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4.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
A.水分子间隔变大
B. 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
D. 水分子质量变大
5、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 .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
6、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7、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8、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质子数与氢原子相同,但中子数比氢原子多一个的新原子,关于此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属于一种新元素
B .跟氢原子相同的原子
C .是氢元素的另一种原子
D .与氢元素不同类原子
9、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u
B .O
C .H 2
D .C 60
10、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He-3),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 B.2C .3 D.4
11、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

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电子数为
A .25
B .30
C .55
D .80
12、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铬(Cr
)超标,即
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

已知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

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 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2
C.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铬原子呈电中性
13、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

在C3N4中,C的化合价为+4,则N的化合价是
A.+5 B.+3 C.+1 D.-3
14、下列各种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
A.NaClO4 B.HCl C.NaClO D.ClO2
15. “毒胶囊”泛指利用由工业皮革废料为原料生产的含重金属铬(Cr)超标的胶囊,其中含有可能引起人体肾伤害的+6价的铬。

下列铬的化合物中铬呈+6价的是
A.Cr2(SO4)3 B.CrCl2 C.Cr2O3 D.K2CrO4
16、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MgCl2——氯化镁 B.Ca+2——钙离子
C.2H——2个氢元素 D.O2——2个氧原子
17、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氮分子:2N B.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C.氧化铝元素的化合价:
+3
Al2O3D.4个氢原子:2H2
18、下列化学用语表示离子的是
①H2O2 ②Si ③SO42-④⑤
2+ Mg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③⑤
19、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20、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表示两种元素C.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离子D.只有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2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35、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氮气的化学式为N2
22、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B.该粒子为阴离子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该粒子为Na+
23、三甲醚(C2H6O)是一种清洁燃料,能替代柴油作车用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下列有关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C.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属于有机化合物
24、果糖大量存在于水果中,其分子的化学式为C6H12O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果糖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B.果糖由果糖分子构成
C.果糖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1:2:1
D.1个果糖分子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25、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每个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
26、关于O2、SO2、KClO3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化合物B.都是氧化物C.都含有氧元素D.都含氧分子
27、空气中含量最多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可组成化合物是()
A .Al2(SO4)3B.Al(NO3)3C.Fe(NO3)3D.Al2O3
28、用化学用语表示:(1)磷元素;(2)氖气;(3)2个氧原子;
(4)3个氢分子;(5)3个亚铁离子; (6) 3个铵根离子;
29.(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组成的。

(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

30.水是生命之源,而无色透明的液态水从微观角度看是由构成的。

将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而将水通电生成氢气发生的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这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虽然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是淡水资源却很少,请你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以增强众爱惜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你的设计是;
31、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13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电子层数(变大/不变/变小。

) (2)表示的是(填离子符号);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第16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填化学式);
(4)从上表中你能总结出的规律是____(写一条)。

(5)氯元素和氧元素能组成物质ClO 2,它的名称是,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3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13号元素符号是;11号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9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其中X 为 。

该元素的原子
容易电子形成离子,画出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

(3)由1号元素和8号元素组成的阴离子符号为 ______,由6,8和11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氮化镁,还有少量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镁的氧化物。

(1)已知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请你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 。

(2)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