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九上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B.食盐溶解在水中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H2O B.O2C.CO2D.H2O23.氚也是一种氢原子,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如图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A.A B.B C.C D.D4.下到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5.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
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5﹣是一种单质B.1个N5﹣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C.1个N5﹣中共含有35个质子D.1个N5﹣中共含有35个电子6.“富硒茶”能补充微量的硒,这里的“硒”指的是(..)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氮元素B.氧元素C.硅元素D.铝元素8.下列元素符号正确的是(..)A.金aU B.锰Mn C.氦he D.银AG9.某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1,则此元素(..)A.一定是非金属元素B.一定是金属元素C.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D.无法确定10.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镓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31C.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31D.1个镓原子的质量为69.72g二.多选题(共5小题)2﹣、Cl﹣四种离子且阳离子的数量比为Cu2+:K+=3:4,11.测得某溶液中仅含Cu2+、K+、SO42﹣:Cl﹣的比值可能是(..)则SO4A.3:2 B.1:3 C.1:8 D.2:512.已知一个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推断它的(..)A.质子数B.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C.中子数D.元素的种类1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能再分,原于不能再分B.原子一定由质子、电子构成的C.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D.分子、原子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14.决定原子种类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15.下列元素符号中,书写正确的是(..)A.Mn B.CA C.al D.Hg三.填空题(共5小题)16.有下列现象:①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干冰体积大;②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③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④1个氢气分子质量为3.34×10﹣27kg.请把上述现象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微粒之间有空隙......(3)微粒的质量很小..........(4)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17.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1)水是由氧、氢两种.....组成的;(2)带电的原子叫.....;(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18.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有“原子之父”的美誉.在他的学说中有下述三个主要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一类原子的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化学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点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为什么?......19.元素是具有.....的总称,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20.如图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种;(2)地壳中氢元素的含量为.....;(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之间,能形成一种氧化物.此氧化物硬度极大,俗名刚玉,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四.解答题(共3小题)21.在一长条滤纸上均匀滴上几滴酚酞试剂,伸入一支干燥洁净的试管里,在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并用滴管滴十几滴浓氨水于棉花上..描述现象.....说明理由......22.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1)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组成的...(2)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23.茂名是著名的水果之乡,盛产荔枝,荔枝的部分营养成分如图.请回答:①图中钙、钾、铁、硒等指的是......A.原子..B.分子..C.离子..D.元素②荔枝中所含糖类的质量分数是......③有些企业将荔枝制成荔枝饮料,该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人教九上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B.食盐溶解在水中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分析】A、物质的热胀冷缩等现象,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B、溶液的均一性,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都有间隔;C、食盐和蔗糖均匀混合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等质量的氧气体积比液氧的大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解答】解:A、物质的热胀冷缩等现象,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B、将食盐溶解于水中,所得食盐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相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C、食盐和蔗糖均匀混合,是宏观物质之间的问题,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等质量的氧气体积比液氧的大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氨气B.氮气C.汞D.五氧化二磷2.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A.张青莲B.袁隆平C.侯德榜D.道尔顿3.我们常见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其中的碘、钙、氟指的是()A.原子B.离子C.元素D.单质4.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
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
下列有关质子数为57,相对原子质量为139的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82 B.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57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5.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6.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等领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铜离子是点击化学常用的催化剂,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铜的元素符号是CuB.铜的原子序数是29C.铜属于金属元素D.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 g7.下列不属于“Fe”表示的意义的是()A.铁B.铁元素C.铁锈D.一个铁原子8.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B.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C.氯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D.反应中Cl变成Cl-,证明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前三周期三种不同的元素。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错误的是A.2:00对应的元素极难形成化合物B.7:00对应元素的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C.11: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D.9:00与12:00对应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F D解析:DA、2:00对应的元素是氦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化学性质很稳定,极难形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7:00对应元素是氮元素,其单质是氮气,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11:00对应元素是钠元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不符合题意;D、9:00对应元素是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F-,12:00对应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Mg2+,故两者易形成得化合物为MgF2,符合题意。
故选D。
2.关于如图所示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组合是()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②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该实验能证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④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变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D解析:D【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②该实验过程中,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③该实验过程中,C 中溶液变红色比B 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该选项说法正确;④片刻后不能观察到试管A 中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有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0分)[ID:131837]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2.(0分)[ID:13183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玻璃破碎D.过氧化氢分解3.(0分)[ID:1318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气体元素氖的原子B.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变成了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C.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4.(0分)[ID:13181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空气液化——分子间间隔改变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C.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5.(0分)[ID:131805]下列关于物质构成描述正确的是()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B.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层都有8个电子C.Na+和CH4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相同D.通常条件下N2和O2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发生改变6.(0分)[ID:131797]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只有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③④都属于阴离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7.(0分)[ID:131796]A原于与B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碳12原子与B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2ad/bcB.bc/12adC.12ac/bdD.ad/12ac8.(0分)[ID:13179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水、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改变为其它物质的分子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9.(0分)[ID:131789]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准确读出液体体积B.探究分子运动C.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D.氧气的验满10.(0分)[ID:131784]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事实结论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了起来分子变大了B 组成某物质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给固体加热时试管破裂试管口肯定没有略向下倾斜D某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该物质应该起了催化作用A.A B.B C.C D.D11.(0分)[ID:131780]下列实验探究与结论不相符的是选项A B C D实验探究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结论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在不断运动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A.A B.B C.C D.D12.(0分)[ID:131771]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13.(0分)[ID:131946]“宏微结合”“变化与发展”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请从以下角度认识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A.铜B.氧气C.氯化钠D 氢氧化钙
【答案】B
【解析】A、铜由铜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汤姆森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 )
故选B。
9、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电子数为92 C.核电荷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答案】D
【解析】A、铀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铀电子数为92,故说法正确;
10、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来自分子之间有间隔11、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
A.分子B.原子C.阴离子D.阳离子
1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D、因为原子内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等造成不显电性,故D错。
故选C。
5、“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
A.单质B.元素C.金属D.维生素
【答案】B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的“铁”、“锌”、“硒”指的是元素,不是单质、金属和维生素。故选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1.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
如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容易失去电子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D.硅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等2.如图是稀土元素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镱属于非金属元素B.镱元素的元素符号是YBC.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3.1D.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03.用肥皂膜套在空瓶口上(瓶中为空气),然后把瓶子放在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其变化如图所示。
热水中瓶内气体A.分子体积变大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隔变大D.分子数目增多4.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体积一定比原子大C.离子是一种不显电性的微粒D.体温计的汞遇热读数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5.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和。
例如用136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关于3717Cl和3517Cl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属于同种元素B.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C.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D.前者的质量大于后者的质量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分子在不断运动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D.H2O2和H2O化学性质不相同,因为分子构成不同7.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
下图是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B.镓属于金属元素C.图中m的值为3D.氮与镓的化学性质相似8.有一个带电的离子含有X、Y、Z三种粒子(质子、电子、中子,未依照顺序排列),且X、Y、Z的粒子数目依序为N X、N Y、N Z。
2020届初中化学复习:中考复习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测试卷(解析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不能再分B.原子在不断运动着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3.2013年1月19日,首个《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发布。
图为元素汞的信息,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A.汞属于非金属元素B.汞的核电荷数为80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D.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4.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A.构成水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构成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D.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5.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6 B.该原子表示氧原子C.该原子表示氟原子D.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6.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10个电子B.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C.该离子是阳离子D.该离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7.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硅的元素符号是()A. He B. P C. Si D. Al8.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氯化钠C.干冰D.铁9.镉属于重金属,会危害人体健康。
2013年5月16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公布的结果显示,抽检大米四成镉超标。
这里的镉可理解为()A.镉元素B.镉单质C.镉离子D.镉原子10.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
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A. 188 B. 78C. 55 D. 2311.根据下列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相对稳定结构B.它们属于四种不同元素C.只有②是原子D. ②、②都属于阴离子12.在加压条件下,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由原子构成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3.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A.铜Cu B.钠NA C.镁Mg D.铁Fe1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变大C .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D . 我们能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15.能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 . 氧原子 B . 硫原子C . 氧原子和硫原子D . 二氧化硫分子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185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2.(0分)[ID:131850]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3.(0分)[ID:1318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的固体是纯净物;②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2O;③蒸馏水不宜养鱼,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④铪、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核内质子数目不同⑤已知M2-核外有x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该粒子含有的中子数为a-x+2;⑥质量相同的Na、Mg、Al、Ca四种金属,含原子数最少的是Mg。
A.①②B.③④C.③④⑤D.③⑤⑥4.(0分)[ID:131829]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一—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D.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所占体积明显变小一—分子数目变少5.(0分)[ID:13180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电子数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6.(0分)[ID:131801]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
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注入酒精的过程中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B.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C.燃烧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D.受热气化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7.(0分)[ID:131800]我国成功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采用了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21金维他”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铁、钾、钙、锌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铁、钾、钙是指( )A . 单质B . 元素C . 分子D . 原子2.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 A .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B .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C .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D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3.下列各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 A . 都属于阳离子:B . 都属于阴离子:C . 属于同一种元素:D . 属于同一种原子: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地壳里含量少的元素在自然界里起着次要的作用B .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C . 氧气和水中都含氧元素,它们的性质相同D .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5.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D . 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6.能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 . 氧原子 B . 硫原子C . 氧原子和硫原子D . 二氧化硫分子 7.“闻香识茶”意思是通过闻的方法判断出茶的类别。
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A .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B . 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C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8.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
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 A . 188 B . 78C . 55D . 239.某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氢气分子的粒子模型是( )A . 图1B . 图2C . 图3D . 图410.下列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 . ①②B . ①④C . ②③D . ③④11.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
铝锂合金中的铝(Al )元素和锂(Li )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 元素符号不同 B . 原子质量不同C .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D .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12.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 ) A . 水分子 B . 氧原子C . 氧元素D . 氧分子13.C -12和C -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 )①原子中的电子数; ②原子核内的中子数;③原子核内的质子数;④原子的质量 A . ①② 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14.某气态物质变成液态的主要原因是( ) A . 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B . 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C . 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D . 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15.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 . 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 . 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上图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______。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3个氟原子________。
(3)钠元素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7.如图1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一般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填“阳”或“阴”)离子。
(2)钠原子与图2哪种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填选项)。
18.据2014年6月9日“中国之声”报道,日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汇报本国用于核电事业的放射性原料时,漏报了640公斤钚(元素符号Pu ,原子序数94,相对原子质量244),据悉,这些钚足可以制造80枚核弹头。
请回答:构成金属钚的粒子是,其原子核外共有个电子。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19.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
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 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 )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
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 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
(填正或反)20.实验探究(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这里的铁、钾、钙是指元素,故选B2.【答案】D【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A正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B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正确;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会分解成原子,D错误。
故选D。
3.【答案】C【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为同种元素的原子;A选项都属于阳离子是错误的,前者为原子。
后者为阳离子;B选项都属于阴离子是错误的,前者为阴离子,后者为原子;C选项是同种元素的微粒是正确的,分别为镁离子和镁原子;D选项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是错误的叙述,二者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
故答案选C4.【答案】D【解析】地壳中的每种元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跟含量没有关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氧气和水中都含氧元素,但是它们的性质不同;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故答案应选D。
5.【答案】C【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所以答案选C。
6.【答案】D【解析】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硫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硫原子构成的,但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直接构成二氧化硫,即二氧化硫分子。
故选D。
7.【答案】C【解析】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茶中含有特殊气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之中的缘故.故答案选择C。
8.【答案】C【解析】元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故选C。
9.【答案】A【解析】一个氢气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所以答案选A。
10.【答案】C【解析】元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②③属于同种元素,故选C11.【答案】C【解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选C。
12.【答案】D【解析】鱼儿呼吸需要氧气,而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凉开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凉开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烧开后,其中溶解的氧气会大量逸出,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氧气或者氧分子。
故答案应选D。
13.【答案】D【解析】已知: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主要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的,因两者中子数不同,则原子的质量不同。
故答案应选D。
14.【答案】D【解析】某气态物质变为液态,其中的微粒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改变的是微粒间的间隔。
故选D。
15.【答案】B【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A错误;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B正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C错误;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D错误。
故选B。
16.【答案】(1)Na(2)3F(3)金属【解析】上图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钠元素的元素符号Na,3 个氟原子表示为3F,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7.【答案】(1)失去,阳;(2)A【解析】(1)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2)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A粒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故A与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18.【答案】钚原子 94【解析】因为钚属于金属,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其原子核外共有94个电子。
19.【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反【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
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
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20.【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