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检测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检测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科学家利用碳-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碳-14
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
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碳-14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平衡。而
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8.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D )
A. 2个氮原子:N2
B. 氢元素:H2
C. 镁原子:Mg2+
D.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二氧化硫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
C. 海水中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 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0.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D

A.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学校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63分。

)1.关于分子基本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B.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 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D. 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不会改变2.将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其中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的()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C.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也可能相同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水B.氧气C. 二氧化碳D.过氧化氢(H2O2)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A.核外电子数B.核电荷数C.最外层电子数D.中子数6.下列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的是()A.CO2B.Fe C.H2D.NaCl7.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A.原子种类B.中子数C.原子序数D.物质的化学性质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不带电,电子是带负电的粒子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原子可构成分子,也可构成物质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运动9.在化学反应里,元素的原子结构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 质子数B. 最外层电子数C. 中子数D. 核电荷数10.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四种物质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元素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2个氧原子11. 某物质加热分解后有氧气生成,说明该物质中含有()A.氧离子B.氧分子 C. 氧原子D.氧元素12. 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达标检测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 K—39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我们经常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

这里的“钙”“铁”指的是()A.原子B.物质C.元素D.分子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原子构成的一组是()A.金刚石、氦气B.水、铁C.五氧化二磷、氧化镁D.氢氧化钠、氯化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4.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2H:表示两个氢元素B.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两个氧原子D.2NH3:表示两个氨分子5.观察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实心球体B.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C.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6.如图为锶(Sr)和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B.B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7个电子C.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SrBrD.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Sr2Br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D.铝原子与铝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8.有NH3、N2、NO、X、HNO3五种物质,均含氮元素,且氮元素的化合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则物质X是()A.NO2B.N2O C.N2O5D.NaNO39.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C.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D.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10. 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A.冰水共存物、水银、二氧化锰B.空气、硫黄、二氧化硫C.食盐水、水、干冰D.大理石、氯化钾、氯酸钾11.过氧乙酸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我们常见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其中的碘、钙、氟指的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2.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氧气B.氯化钠C.水D.金刚石3.含义丰富的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

关于下列化学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Al3+③④A.①表示2个氢元素B.②表示铝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③表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由④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7 g4.如图为安装在宾馆、仓库等处天花板的自动喷水灭火装置。

室内起火时,密封在装置内的液体体积膨胀,冲破水管阀门,实现喷水灭火。

起火时,液体体积膨胀是因为液体分子()A.质量变大B.间隔变大C.数量变多D.引力变大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CO2)、氧气(O2)、过氧化氢(H2O2)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含有2个氧原子B.均含有氧元素C.均含有1个氧分子D.均含有氧气6.微粒观和元素观有利于我们认识物质。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气、臭氧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单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He、Ar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C.钠原子变为钠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所以原子变成离子时,电子层数都减少D.氧、硫、氮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同7.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的化学性质相似B.③和④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C.①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D.⑤的粒子表示的元素符号是Si8.研究物质要从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开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氮气(N2)由氮分子构成B.二氧化硫(SO2)分子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H2O)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一个水(H2O)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9.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维持生命之气__氧气达标测试卷科学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维持生命之气__氧气达标测试卷科学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第三章达标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P:3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是利用各气体具有不同的( )A.密度 B.溶解性 C.沸点 D.熔点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D.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产生大量的白烟3.运输汽油的车辆必须张贴的警示图标是( )A. B. C. 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只有两种C.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D.人的呼吸易被察觉,不是缓慢氧化5.用一块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将手帕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

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第5题)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6.如图是实验室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以及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7.下列实验中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A.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用足量的红磷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C.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D.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9.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

在硒的一种化合物硒酸钠(Na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6 C.+4 D.+710.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第10题)1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题【名校试卷word精编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题【名校试卷word精编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兰州中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氧B .铝C .硅D .铁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质子数不同B .核外电子数不同C .中子数不同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3.漫步在校园中,你能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这是因为 ()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由原子构成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分子很小4.以下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原子――→构成物质――→构成分子B .分子――→构成原子――→构成物质 C. D.5.下列粒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 .原子B .分子C .电子D .离子6.(贺州中考)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不可再分B.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大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离子不能构成物质D.香水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7.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实验现象你信吗?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红色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50 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 mL 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分子间有间隙8.如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9.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论,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从所学的知识看,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A.①③B.①②⑤C.④⑤⑥D.③⑤10.(宜昌中考)如图是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每100 g黑木耳中含铁185 mg,是常见天然食品中最高的,这里的“铁”应理解为()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2.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 B.2H C.O2D.Fe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3H——3个氢元素B.O——1个氧分子C.Na——1个钠原子D.Mg+2——1个镁离子4.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

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

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31 B.39C.70 D.1015.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甲图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硒原子质量为78.96 gB.y=4C.Se是非金属元素D.硒与氧位于同一周期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带电的微粒B.是实心球体C.可分解为分子D.可转变成离子7.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8.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9.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同种原子也可形成不同种离子C.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都存在间隙D.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如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1.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B.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同种元素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B.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D.和化学性质相似13.对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14.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就是加热氧化汞粉末得到了汞和氧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说明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该实验所得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C.该实验可说明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变化的D.该实验可说明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改变的1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④结构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某③结构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该原子内中子数为10C.①④结构的元素化学性质相同D.⑤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第ⅥA族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3分)16.(6分)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粒子表示四种元素的粒子B. 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bC. 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D. 图中d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2.初中化学学习了几种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的天然循环中水分子和水分子的能量都不变B.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来实现C.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来实现D. 二氧化碳的循环与大自然的森林绿化面积无关3.某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B. 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 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D. 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也会变红4.加碘盐中的“碘”,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A. 元素B. 分子C. 原子D. 物质5.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钠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B. 质子数为11C. 最外层电子数为1D. 核外有3个电子层6.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钙和锫都属于金属元素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C. 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7.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 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B. 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C. :“+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D. S2﹣:“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8.下列关于O2、CO2、S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都含有氧分子B. 都是氧化物C. 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D. 都含有氧元素9.科学家发现某些元素的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出一些固定的粒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济阳仁风镇是“中国西瓜之乡”,种植的西瓜,硒的含量高,色泽好,糖分高,口感好,被农业部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

这里的“硒”指的是()A.原子B.单质C.分子D.元素2.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 B.2HC.O2D.Fe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3H——3个氢元素B.O——1个氧分子C.Na——1个钠原子D.Mg+2——1个镁离子4.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

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

则镓原子核内中子数为()A.31 B.39C.70 D.1015.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其核电荷数相等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C.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7.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8.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9.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镆属于金属元素B.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如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1.对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B.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D.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B.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D.和化学性质相同13.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如图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8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gC.硫元素和氧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D.由于硫、氧两种原子的中子数不同,所以二者不属于同一种元素14.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就是加热氧化汞粉末得到了汞和氧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说明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该实验所得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C.该实验可说明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变化的D.该实验可说明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改变的15.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C.Na与S形成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3分)16.(6分)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

(1)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下列微粒。

两个氢原子__________;两个铝离子__________;两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氦气__________。

(2)“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

①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②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17.(8分)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

(2)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3)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分)氮化镓(GaN)是“蓝色发光二极管”研发技术中的重要材料。

(1)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__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元素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

19.(5分)如图中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四种粒子中,A和C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

(3)B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A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

(5)画出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

20.(8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2)1869年,_______(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张青莲B.门捷列夫C.拉瓦锡(3)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氟的原子序数是9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g(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构成氟化钠的粒子是________(写符号)。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21.(8分)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比较,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是一种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记号,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分)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得离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试回答:(1)写出上述四种元素的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画出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A原子________;B离子________。

23.(8分)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所示,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它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

(3)根据氟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由于氟原子和氯原子的____________相同,所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4.(10分)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1)E试管放滴有酚酞的蒸馏水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

答案一、1.D2.D3.C4.B5.C6.A7.B8.B9.B点拨:由该元素的中文名称偏旁为“钅”字旁可知,镆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质子,故B错误;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故C正确;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这四种新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故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