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ppt课件3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讲解PPT课件

《再别康桥》讲解PPT课件

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深厚的 艺术造诣,其作品风格独 特、感人至深,给人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作流传广泛,被广 大文学爱好者和学者所赞 赏和研究。

诗歌背景介绍
离开忆大学
故乡情怀的油然而生
怀念康桥之美
对康桥美景的深深眷恋
思绪万千
表达了离开康桥后复杂的心情
《再别康桥》诗歌赏析
自然描写
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康桥美 景和精细的自然现象。
1
第1 -2 节
描绘康桥美景,描述诗人眷恋之情。
2
第3 节
从怀念康桥过渡到诗人的离别。
3
第4节
展现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
诗歌语言特色
1 韵律优美
运用诗体和音乐性豪情激昂的节奏嘹亮动人。
2 典雅凝练
修辞明快,用字犀利,表达精准。
3 意境深远
画面感强烈,意境高远,触动人心。
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经典之作
感情表达
以诗情画意的手法表达作者对 康桥的深深眷恋之情。
寓意深刻
通过离别的主题,体现对逝去 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主题分析
1 离别与思乡
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和对故乡的思念。
2 青春与追忆
诗歌中充满了对年轻时光的怀恋和追忆。
3 希望与未来
透过离别之痛,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结构分析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广为传颂。
文学现象
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价值
被文学界誉为诗歌艺术的典范,广受赞赏。
《再别康桥》讲解PPT课 件
本PPT课件将为您深入解读苏东坡的《再别康桥》,揭示其作者背景、诗歌赏 析、主题分析、结构分析、语言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让我们一起探 索这首经典诗歌的内涵与意义。

《再别康桥》课件(53张PPT)

《再别康桥》课件(53张PPT)

总结诗歌的音乐美
(1)二四句押韵,韵脚为:来,彩;娘, 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 彩。 (2)节奏感强、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3)回环复沓,运用叠词。
品味诗歌的绘画美
意象是诗歌生命的载体,在《再 别康桥》中,作者选择了很多意象,这 些意象一方面来自于剑桥大学周围的环 境,另一方面融入了作者对康桥特别的 情感。请你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5、诗人为什么要“放歌”?但最终诗人“放 歌”了吗?是什么使得诗人的情感发生如此 大的变化?
“放歌”就是放声歌唱,因为诗人泛舟寻 梦,觅得了“一船星辉”般的回忆,眼前的美 景和内心的欢喜幻化成梦一般的境界,达到了 喜悦的极点,禁不住想要放歌。
没有,是离别之情,让昔日车水马龙、夏 虫鸣叫的康桥也沉默了。而“我”更不愿惊扰 心爱的康桥,只能默默感伤,悄悄作别。
1、第一节中三个“轻轻的”和最后一节两个 “悄悄的”有何用意?
(1)实写诗人轻轻来到和悄悄离开康桥时的情景, 使我们仿佛感受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 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表面上显得洒脱飘逸, 实际上蕴含着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2)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 别,他唯恐惊破心中之梦,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 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 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3、“招摇”常含贬义,用在这里恰当吗?换 成“摇晃”行不行?“甘心”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招摇”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康河的水草随微 波起伏飘荡的状态,仿佛在对诗人招手挽 留。如果换成“摇晃”,就表现不出康桥 对诗人欢迎的态度和亲密的关系。
在这样诗情画意中,诗人甘心做康河里的 “一条水草”,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 热烈的爱恋。

6-2《再别康桥》课件 (共2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6-2《再别康桥》课件 (共2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概括之:抽象与具体结合 现实与回忆结合
诗歌赏析
撑篙漫溯寻梦图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一船星辉”象征的是诗人在康桥 的生活。
特意采用“斑斓”一词,表达了自 己热烈的喜爱之情,快乐的心情达 到了极点。
进而因眼前的美景和内心的欢喜幻化 成梦一般的境界,达到了喜悦的极点, 禁不住想要放歌。
2
在这里,他结识了影 响他生命、终生为之 倾慕的一个重要女 性——林徽因。
3
在这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诗人 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 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同时与 英国伟大哲学家罗素、文学家狄 更斯结为挚友。
诗词欣赏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 《翡冷翠的一夜》。
写作背景
康桥,即剑桥,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徐 志摩曾游学于此。
据说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 子,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的康桥情节
1
在这里,他形成以 "爱、自在由在、才美"为核心 的人生观。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 剑桥大学所在地 徐志摩
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 间在此度过 这是他1生 最美好的时光 康桥的1 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 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 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 触涌上心头 说得太伤感
于事无补,写得太淡漠未 免矫情,还是洒脱1些好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语言美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2、课外搜集徐志摩的诗比 较阅读,体会徐诗的风格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7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1挥/衣袖, 不带走/1片云彩
1.作者通过哪些意象 景物 表达感情 的 诗中再现了哪些画面
2.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1、挥手作别云彩图 2、河畔金柳倒影图 3、青草水底招摇图
5、撑篙漫溯寻梦图 6、黄昏夏虫沉默图 7、招手惜别云彩图
4、榆阴浮藻清潭图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 语言,描述了自己回到母校康 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 所感,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眷 恋和那如烟似波的离情别绪
母校是莘莘学子放飞梦想的 摇篮,<<再别康桥>>寄托了 徐志摩的绵绵情思.假如若干 年后,你回到了母校,你想对 母校说些什么呢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 首诗
走近作者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 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 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 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同 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 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 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 天地、泣鬼神的 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文 坛巨星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

徐志摩《再别康桥》精品课件PPT

徐志摩《再别康桥》精品课件PPT

课文赏析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比喻 把潭中的清水比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后,竟变成了“彩虹似的梦”,因为康桥寄托着作者美
好的回忆和理想。
课文赏析
寻梦,撑一支长篙, 但我不能放歌,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满载一船星辉,
夏虫也为我沉默,
宁静。
诗开头一节与结尾一节能否互换?
探 不可以
究 “轻轻”放在第一节为全文定下轻灵、潇洒的调

子,为下文抒写自己对母校“彩虹似的梦”作铺 垫。
论 而“悄悄”放在最后,与上一节中的“沉默”相
呼应,开头“轻轻”重在表达来时的欢欣愉悦,
结尾“悄悄”重在表达去时的黯然神伤。
这首诗与一般的离别诗有什么不同?
徐 志 摩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 南 湖、诗哲。 1918—1922年先后在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他创作丰富,
成绩斐然,被林雨堂称为“情才”和“奇才”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代表诗作《再别康桥》《偶然》《云游》等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 在这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音。 • 在这里,他认识了狄更斯,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些大
师的影响。
课文赏析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青荇” “星辉” “笙箫”:
描写康桥景观之美,体现诗人对康桥的眷恋。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内容:使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更加地深邃隽永, 给读者丰富的联想与回味。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音乐美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几乎每节的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并且每节换韵,整齐中富有变化。 韵律和谐 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美感。
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 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
有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与
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 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 《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在康桥那个地方,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了以“爱、自由、美” 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叹号,情感强烈。
三重矛盾: ①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②“悄悄”无声,“笙箫”有声 ③“沉默”与“!”
解读:“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而实际上,“沉默”的是诗 人自己。沉默,是诗人内心深藏情绪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林徽因——爱
狄更斯——自由
泰戈尔——美
在那里,他
结识了影响他 生命、终生为 之倾慕的林徽 因。
1921年,徐志 摩经狄更斯介 绍在皇家学院 作旁听生。与 狄更斯、罗素 成为好友。
泰戈尔访华后 ,他随泰漫游 欧洲,其诗作 大程度上受到 了泰的影响。
何谓再别?
1920年10月—1922年8月,在剑桥大学求学。
共青团, 抓住它的鳃!

6-2《再别康桥》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6-2《再别康桥》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研究范读、分析情感】
但 我不能放歌,
●●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 ~~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 是今晚的康桥!
~~
◇第三句为什么渐强?
诗境沉浸于寂然,就连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 也为他保持沉默,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诗情逐句升高, 最后一句沉默收束,整节“弱-强-弱”的变化如乐曲般 荡气回肠。
【研究范读、分析情感】
◇ “油油的” 为什么轻读、 停顿?
“油油的”是光润的样子,流动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 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使我们想 起了令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 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 自在安闲。
此节写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 “招摇”二字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
在这一节诗人的思路急转,由幻想回到现实。 想到 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离情别绪不禁涌上心头,这一节 诗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消失的梦已经无法追回了, 他已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萧,在沉默中 体味别离的惆怅。
【研究范读、分析情感】
◇“笙箫”“康桥”为什么 用颤音?
“笙箫”本不应该是“悄悄”的,“悄悄的别离”营 造的是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氛围,与离别放歌正好相反; 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无语,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 离去而归于寂然。颤音能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极 致,引起共鸣。
“金柳”“新娘”是柔美的意象, 不适合重读,因此重读表示环境的 “夕阳”“波光”以激发听众的想象。
【研究范读、分析情感】
“心头”读颤音,才能表达诗人 此时心中的欢喜和痴狂。
◇为什么“心头”读 颤音,“荡漾”慢 读?
“荡漾”慢读,更能使听众对诗人 心中的爱产生共鸣。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PPT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PPT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 PPT
《再别康桥》课件将带您领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美妙与深意。我们将探 讨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与解读,并深入分析与诗意赏析,最后总结与展望。
作者简介
徐志摩
20世纪著名诗人与作家,生于中国浙江省,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
诗歌背景与解读
背景
《再别康桥》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是徐志摩留学英 国期间的作品。
诗歌分析与诗意赏析
1
形式与音韵
诗歌采用四句对偶排列,整首诗押韵和谐,流畅动人。
2
意象与修辞
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人传达了情感和思想。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中的语言与意象,诗人表达了浓烈的情感和内心的纷扰。
诗歌鉴赏与欣赏
壮丽的景色
诗歌中的描绘让人想起了美丽的自 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音乐的韵律
解读
诗人通过康桥的比喻,抒发了对过去幸福的回忆与对 未来的不舍之情。
主题探讨与思考
1 流逝的时光
2 人生的转折
3 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感叹时光如流水般匆匆 而逝,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 与追忆。
康桥象征着诗人离别过去, 投身新的生活,探讨人生转 折时所面临的选择与决策。
诗人在异国他乡对故乡的怀 念与眷恋,展示了情感与归 属感。
通过精妙的韵律,诗歌仿佛成了一 曲优美的音乐,引人入胜。
怀旧情结
诗歌勾起了怀旧的情绪,带人重温 过去的美好时光。
结尾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再别康桥》通过优美的语言与深刻的意境,表达了 对逝去时光与故乡的思念。
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篇 经典的诗歌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扩大课堂的容量。让学生 通过对比探究离别之情的不同,体会这首离别 诗不落窠臼的高明之处。
⑹余音绕梁 收束全文
诗人虽然过早地离去,但是他的名字、 才气,他的诗情、他的浪漫却留在了人世, 他的《再别康桥》成了中国现代诗歌中一 颗璀璨的明珠,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与仰 慕。
在浓浓的诗意中结束对这首诗的学习。留给学 生更多的感染,更多的回味。以期实现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目标。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构思精巧: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
第一部分
(1)
作别云彩
河畔的金柳
作别康桥 生离愁
第二部分
(2-6)
软泥的青荇 彩虹似的梦
荡舟寻梦
不能放歌
泛舟康桥 寻梦 梦醒
离愁别绪 依恋康桥
第三部分 不带走 (7) 一片云彩
悄悄离去 心忧伤
七、评价反思
《再别康桥》说课方案中,我确立了朗 读——鉴赏——比较这一教学思路,将朗读 和鉴赏作为教学的重点,尤其是采用了不同 的朗读方式,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 在朗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 去体验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和音乐 美。在教材处理上,摒弃一般的从诗歌的开 头讲到结尾的方式,从诗的中间入手,再说 开头和结尾,直接抓住康桥的景物描写进行 鉴赏,充分欣赏这首诗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的意境美。
A、饱含真情的景(品意象)
这一段学习从诗歌画面美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 过意象选择营造的意境,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 性营造追求语言美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 的主导作用都得到较好体现。并解决教学重点2 赏析 诗中的画意美、诗意美。
B、寓于景中的情(悟真情)
⑷激发想象 精读课文
⑷激发想象 精读课文
B、寓于景中的情(悟真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新课标所要求的“欣 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 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 表现力的语言”,教师的引导与新课标提倡的 学生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让思考深入,以求 突破本课的难点: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⑸比较阅读 剖析情感
《再别康桥》是一首离别诗, 古代写离别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试着比较异同。
《再别康桥》。
⑶诵读涵咏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 2、个别朗读 3、名家范读 4、配乐朗读 5、学生齐读
在朗读这一环节中, 默读可以让学生把 握朗读的节奏、情 感,个人读可展示 个性,音乐制造了 情境,范读激发了 美感,齐读引起群 体感受。在“美读” 中解决教学重点, 领悟诗情,获得情感 体验。
⑷激发想象 精读课文
徐志摩
福安六中 刘星雯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分析
五、学法分析
六、教学过程 七、评价反思
一、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是二十世纪最出色的别离诗,将 它编在毛泽东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后,让初 中生通过学习了解现代诗歌的不同风格、流派, 体会诗中的意境,从而激发初中生的读诗兴趣。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这正是新 课标提出的语文学科的任务。
音乐能陶冶人 的性灵,优美 的画面及柔美 的音乐可以将 学生带入一个 淡淡的忧愁的 境界。多媒体 展示歌词,教 师恰当的衔接 语,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和 欲望,使学生 进入到情境之 中。
⑵时空链接 走近作者
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
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
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1923
年3月在《“时知事人新论报事》”上在发表了
第一首记文忆学康作桥品的类诗的--《教康桥在 会吧》,学但中艺是术必上要松的散冗。长, 效果不佳因;为1对925诗年人7月的再生次访 问伦敦,活1背92景6年、1月遭写遇下作了为 人熟知的适现当代的散介文绍名,篇-可-《我所 知道的康以桥帮》助;学19生28走年进8月第 三次来到诗英人国的,内11心月,16深日快要 归国的途入中理,解灵诗感歌闪的现,情挥洒 自如地写感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
⑹余音绕梁 收束全文 ⑸比较阅读 剖析情感 ⑷激发想象 精读课文 ⑶诵读涵咏 整体感知 ⑵时空链接 走近作者 ⑴情感激趣 导入新课
六、教学过程
⑴情感激趣 导入新课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教学难点:
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四、教法分析
1、诵读法
《语文教学论》中指出:“朗读是书面语言的 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美感,唤 起内心视象,感受作品的意境。”
2、情境教学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励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 想象,加入自己的感受,使这幅画面立体生动 。
五、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 1、联想鉴赏法 2、比较鉴赏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Βιβλιοθήκη 度与价值观品味诗的意 象美,领悟 诗的意境, 体会诗人真 情,培养学 生鉴赏诗歌 的能力。
通过反复诵 读,展开联 想与想象品 意象、悟真
情。
体悟作者情怀, 引发共鸣,逐 渐养成良好的 审美情趣培养 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 2 赏析诗中的画意美、诗意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