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ppt课件(共55页)

不幸遇难,死仪
徐志摩与林徽因
徐志摩与陆小曼
•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胡适
• 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 胡适
徐志摩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在那里,他 遇到了当时伟 大的诗人泰戈 尔,他的诗作 很大程度上都 受到了这位大 师的影响。
林徽因、泰戈尔与徐志摩
陆小曼
在那里,他 与英国伟大的 哲学家罗素、 文学家狄更斯 结为挚友。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______
我 敢 说 康 河 是 世 上 最 徐美 志的 摩一 条 水
【离别诗比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景别 泪别 酒别 壮别 情别 愁别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 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 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 位。其间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 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 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 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 徐志摩任翻译。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1 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0年秋,应胡 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
徐志摩与林徽因
徐志摩与陆小曼
•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胡适
• 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 胡适
徐志摩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在那里,他 遇到了当时伟 大的诗人泰戈 尔,他的诗作 很大程度上都 受到了这位大 师的影响。
林徽因、泰戈尔与徐志摩
陆小曼
在那里,他 与英国伟大的 哲学家罗素、 文学家狄更斯 结为挚友。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______
我 敢 说 康 河 是 世 上 最 徐美 志的 摩一 条 水
【离别诗比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景别 泪别 酒别 壮别 情别 愁别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 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 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 位。其间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 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 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 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 徐志摩任翻译。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1 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0年秋,应胡 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
《再别康桥》讲解PPT课件

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深厚的 艺术造诣,其作品风格独 特、感人至深,给人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作流传广泛,被广 大文学爱好者和学者所赞 赏和研究。
诗歌背景介绍
离开忆大学
故乡情怀的油然而生
怀念康桥之美
对康桥美景的深深眷恋
思绪万千
表达了离开康桥后复杂的心情
《再别康桥》诗歌赏析
自然描写
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康桥美 景和精细的自然现象。
1
第1 -2 节
描绘康桥美景,描述诗人眷恋之情。
2
第3 节
从怀念康桥过渡到诗人的离别。
3
第4节
展现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
诗歌语言特色
1 韵律优美
运用诗体和音乐性豪情激昂的节奏嘹亮动人。
2 典雅凝练
修辞明快,用字犀利,表达精准。
3 意境深远
画面感强烈,意境高远,触动人心。
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经典之作
感情表达
以诗情画意的手法表达作者对 康桥的深深眷恋之情。
寓意深刻
通过离别的主题,体现对逝去 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主题分析
1 离别与思乡
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和对故乡的思念。
2 青春与追忆
诗歌中充满了对年轻时光的怀恋和追忆。
3 希望与未来
透过离别之痛,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结构分析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广为传颂。
文学现象
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价值
被文学界誉为诗歌艺术的典范,广受赞赏。
《再别康桥》讲解PPT课 件
本PPT课件将为您深入解读苏东坡的《再别康桥》,揭示其作者背景、诗歌赏 析、主题分析、结构分析、语言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让我们一起探 索这首经典诗歌的内涵与意义。
再别康桥课件ppt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 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在中 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诗歌所表达的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爱情的赞美,以及其 独特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使它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及文化传承价值
父母都是文化人,父 亲是名士徐申如,母 亲是富商之女。
康桥的魅力
康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拥 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
康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 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子前来
求学。
康桥是徐志摩的母校,也是他成 长和成名的地方。
徐志摩与康桥的故事
徐志摩在康桥度过了他的大学时光,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金岳霖、胡适 等。
在康桥,徐志摩受到了英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
徐志摩在康桥创作的诗歌《再别康桥》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 的经典之作。
02
《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
徐志摩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徐志摩(1896-1931),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新诗 的灵魂,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名章�还有一个字, 想不起来了。 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开始诗歌创作。
VS
通过将情感与景物相互融合,形成了 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金柳”、“ 青荇”、“星辉”等,营造出一种独 特的氛围和情感。
传统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再别康桥》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优秀元 素,如对仗、平仄、押韵等,同时又融入了 现代诗歌的自由和开放。
诗中运用了古典诗词中的韵律和节奏,使得 整首诗在具有现代感的同时,又不失古典的
《再别康桥》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中 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世界文化交流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再别康桥》课件(共40张PPT) 统编版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

形 式 之 美
新月派的“三美”三美:音来自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感,有停顿,有平仄, 有韵脚,有节奏。
• 绘画美: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 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 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整齐。
完美体现新月派诗的风格
三 美
建筑美—— 音乐美—— 绘画美——
任务三:思考下列问题。
1. 满载一船星辉,诗人想放歌,但为什么不能放歌? 诗人意识到要与康桥离别,悄悄的离去,心情无奈、
依恋,他觉得不能放歌,唯有叹息,生怕打搅仿佛沉睡在 梦里的他所心爱的康桥。
任务三:思考下列问题。
2. 如何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语? 笙箫是一种乐器,把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他曾动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 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 阶级教育,形成了以“爱、 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 和“康桥理想”;
朗 诵 诗 歌
河 畔( pàn ) 青 荇(xìng ) 揉 碎(róu ) 长 篙(gāo )
再
别
康徐 志 摩
桥
学
1. 体会诗人独具特色
习
的意象选择
目
2. 感受诗歌的诗意美
标
和形式美
相 关 背 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
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 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教授。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 家。一生中他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 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 坛的人”。代表诗集《志摩的诗》、 《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新月 社主要成员之一。作品影响深远,被人 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1931年 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 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再别康桥》ppt课件

当堂训练
A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 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 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 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 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 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 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 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新月派与“三美”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成立于1923年,它受印度诗人 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很大,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 的文学社团,曾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 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 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 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 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 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 律诗派的理论纲领。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 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6.2再别康桥/徐志摩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欣赏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3、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的主题。 4、了解现代派诗歌的语言特点。
胡适曾经说: “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 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
《再别康桥》课件 (共36张PPT)

梦想就像一粒种子,一旦被埋入生 活的沃土中,它就会因对果实的迫 切渴望而产生努力向上的力量。
再别康桥
朗诵者 刘熙媛
徐志摩
徐 志 摩
1916年考入北大, 与16岁的张幼仪结 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 读于剑桥大学,攻 读博士学位,期间 邂逅了林徽音。 1922年3月,与张幼 仪离异,8月回国。
在上海任銀行行長和霓裳服裝公 司總裁時的張幼儀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 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 侣。得之,我幸;不 得,我命。”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
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性建 筑学家,家。被胡适誉为 “中国一代才女”。她的感情 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丈 夫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 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 娶的金岳霖 。 她的文学代表 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 说《九十九度中》等。 梁思成,建筑学家,梁启 超的儿子。创建了中国第一个 建筑系,完成第一本由中国人 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 《中国建筑史》。
学习。在这里,他度过 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 贮满诗意的新生活。
一河康 条,桥 水我的 。敢灵 说性 是全 全在 世一 界条 最河 秀上 徐 丽; 志 的康 摩 —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再别康桥》
1931年11月 19日,从南京 乘飞机去北平, 途中飞机失事, 不幸遇难,死 于泰山脚下, 时年35岁。
他曾动情地说: “我的眼是康桥教 我睁的,我的求知 欲是康桥给我拨动 康桥,是英国著名的 的,我的自我意识 剑桥大学所在地。 是康桥给我胚胎 1920年徐志摩远涉重洋, 的 ……” 从美国到英国剑桥大学
再别康桥
朗诵者 刘熙媛
徐志摩
徐 志 摩
1916年考入北大, 与16岁的张幼仪结 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 读于剑桥大学,攻 读博士学位,期间 邂逅了林徽音。 1922年3月,与张幼 仪离异,8月回国。
在上海任銀行行長和霓裳服裝公 司總裁時的張幼儀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 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 侣。得之,我幸;不 得,我命。”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
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性建 筑学家,家。被胡适誉为 “中国一代才女”。她的感情 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丈 夫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 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 娶的金岳霖 。 她的文学代表 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 说《九十九度中》等。 梁思成,建筑学家,梁启 超的儿子。创建了中国第一个 建筑系,完成第一本由中国人 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 《中国建筑史》。
学习。在这里,他度过 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 贮满诗意的新生活。
一河康 条,桥 水我的 。敢灵 说性 是全 全在 世一 界条 最河 秀上 徐 丽; 志 的康 摩 —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再别康桥》
1931年11月 19日,从南京 乘飞机去北平, 途中飞机失事, 不幸遇难,死 于泰山脚下, 时年35岁。
他曾动情地说: “我的眼是康桥教 我睁的,我的求知 欲是康桥给我拨动 康桥,是英国著名的 的,我的自我意识 剑桥大学所在地。 是康桥给我胚胎 1920年徐志摩远涉重洋, 的 ……” 从美国到英国剑桥大学
6.2《再别康桥》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走
徐志摩广为流传的,除了他的诗还有他的私生活。
进
作
者
才女林徽因
徐志摩
发妻张幼仪 二任妻子陆小曼
胡适说:“他的人生观就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 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林徽因——爱
在那里,她结识了 影响他生命、终生 为之倾慕的一个重 要女性 林徽因。
狄更斯——自由
1921年,徐志摩经狄 更斯介绍在皇家学院 作旁听生。与狄更斯 、罗素成为好友。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偶然》是现代诗人徐志摩于 1926年5月所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 情感的深切感悟。
诗人于其中表达了对爱与美的 消逝的感叹,也透露出对这些美好 情愫的眷顾之情。此诗并非只是一 首简单的爱情诗,它更是一首对人 生的感叹曲,充满情趣哲理。全诗 两段十行,上下节格律对称,不但 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 意溢于言外。
现实 飘然而去 依恋 寻梦 康桥景象 秀美 现实 飘然而去 依恋
抒发了依恋 和依依惜别
的深情
陈伟农:《再别康桥》一个不可缺少的魅力在于它的音乐美!
章景曙:(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河相识相恋后,他期盼着能生活在一起,不料 当他和张幼仪离婚后,林徽因却突然回国和梁思成结婚,一向有绅士风度的诗人, 只能将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通过诗歌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之所以这么说,是 因为诗中的很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夕阳中的新娘”,这作为美好生活象征的 新娘,就有林徽因的影子;寻梦中的“梦”,是指两人当年在康河感情交流的梦,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每节押韵, 韵脚为: 来,彩 娘,漾 摇,草 虹,梦 溯,歌 箫,桥 来,彩
《再别康桥》完美版 ppt课件

借来代指美好的一切。
ppt课件
23
• “金柳”“新娘”
• 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阳中的新娘,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活泼 形象的描绘出了夕阳下柳枝的婀娜 多姿,浸透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欢喜 和眷恋之情。
ppt课件
24
“青荇” 、“星辉” 、“笙箫”——描 写康桥景观之美,体现诗人对康桥的眷 恋。
水草: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明净、自由自在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依恋
在这里,他认识了狄更斯, 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 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 受到了这些大师的影响。
ppt课件
10
回国后他历任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
பைடு நூலகம்
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
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
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
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
并相恋,1926年10月,与
事实上,对康桥(剑桥)志摩有一 种特别的情结。
ppt课件
8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这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 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ppt课件
9
在这里,他结识了影响他 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 重要女性——林徽音。
36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ppt课件
23
• “金柳”“新娘”
• 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阳中的新娘,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活泼 形象的描绘出了夕阳下柳枝的婀娜 多姿,浸透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欢喜 和眷恋之情。
ppt课件
24
“青荇” 、“星辉” 、“笙箫”——描 写康桥景观之美,体现诗人对康桥的眷 恋。
水草: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明净、自由自在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依恋
在这里,他认识了狄更斯, 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 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 受到了这些大师的影响。
ppt课件
10
回国后他历任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
பைடு நூலகம்
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
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
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
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
并相恋,1926年10月,与
事实上,对康桥(剑桥)志摩有一 种特别的情结。
ppt课件
8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这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 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ppt课件
9
在这里,他结识了影响他 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 重要女性——林徽音。
36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 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 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 大师的影响。
在那里,他 与英国伟大的 哲学家罗素、 文学家狄更生 结为挚友。
一轮诵读,因声求气
指导:平仄、押韵、节奏等韵律感、音乐美
读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 青荇 (xìng) • 浮藻(zǎo) • 斑斓 (lán)
长篙(gāo) 漫溯 (sù) 笙箫(shēng)
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 乔亚(资产阶级)的“开山”诗 人又是“末代诗人”。他的新 诗可称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 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 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 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 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 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 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 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有什么不一样呢?
•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 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 人,是“西天的云彩”,
• 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 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 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 感。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河畔金柳倒影图
河畔的金柳
“柳”——“留”, 有惜别的含义
导入新课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 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 出阳关无故人 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豪迈.还有“相见时 难别亦难 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 来学习徐志摩的.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感情:惆怅,惜别
节奏:轻柔,和谐 语调:舒缓,低沉
• 注:/表示时间停顿较短;∥表示时间停顿略长; ⌒表示语气延长;△表示末尾一字是韵脚;_表示是 重音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 / 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 / 招手, 作别∥西天的 /云彩△
• • 那河畔的 / 金柳,
是∥夕阳 / 中的新娘△ ; 波光里的 / 艳影,
比 喻
夕阳中的新娘,
无限欢喜和眷恋
感情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青草水底招摇图
软泥上的 青荇
对康桥永 久的恋情
榆阴下的 一潭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欢喜和眷恋之情
榆阴浮藻清潭图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撑篙漫溯寻梦图
星辉斑斓里 放声高歌
留连忘返
感情达到了 高潮
笙箫 夏虫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黄昏夏虫沉默图
依恋、无奈、 惆怅
情绪低落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我的心头 / 荡漾△。
软泥 / 上的 / 青荇, 油油的 / 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 / 里, 我甘心∥做一条 / 水草△ !
那 / 榆阴下的 / 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 / 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 / 长篙, 向 / 青草更青处 / 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 / 星辉斑斓里 / 放歌 。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 / 也为我/沉默, 沉默⌒ ∥是 / 今晚的康桥△! • • 悄悄的 / 我走了, 正如我 / 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 / 衣袖⌒,
二轮诵读,缘景明情
找出本文由康桥独特的意象构建的美丽画面, 讨论:选择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挥手作别云彩图
青草水底招摇图
撑篙漫溯寻梦图
河畔金柳倒影图
榆阴浮藻清潭图
黄昏夏虫沉默图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挥手作别云彩图
思考:把徐志摩的这 首诗和别的离别诗比 较,在送别的对象上
西天的云彩
招手惜别云彩图
依依不舍情绪 洒脱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 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同时,借景抒情, 融情入景,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
徐 志 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 人、现代散文家。主要著作有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 的一夜》、《猛虎集》。
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足的家庭, 是家中的独子,原名徐章垿。因为小的时候, 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 “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后改名徐志摩。 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并于同年与张幼仪 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 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30年秋,应 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 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 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 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 的自由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 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 的一条水。”
—徐志摩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在那里,他结 识了影响他生命、 终生为之倾慕的 一个重要女性— —林徽音。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 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 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1916年考入北大,与16岁 的张幼仪结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 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邂逅了林徽音。
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异 ,8月回国。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
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陆
在上海任銀行行長和霓裳服裝公
司總裁時的張幼儀
小
曼
走近康桥:
康桥cambridge,即剑桥,邻近 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 世.诗人曾在剑桥大学学习生活过.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在 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园, 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 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 之作——《再别康桥》.
在那里,他 与英国伟大的 哲学家罗素、 文学家狄更生 结为挚友。
一轮诵读,因声求气
指导:平仄、押韵、节奏等韵律感、音乐美
读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 青荇 (xìng) • 浮藻(zǎo) • 斑斓 (lán)
长篙(gāo) 漫溯 (sù) 笙箫(shēng)
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 乔亚(资产阶级)的“开山”诗 人又是“末代诗人”。他的新 诗可称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 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 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 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 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 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 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 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有什么不一样呢?
•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 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 人,是“西天的云彩”,
• 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 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 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 感。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河畔金柳倒影图
河畔的金柳
“柳”——“留”, 有惜别的含义
导入新课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 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 出阳关无故人 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豪迈.还有“相见时 难别亦难 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 来学习徐志摩的.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感情:惆怅,惜别
节奏:轻柔,和谐 语调:舒缓,低沉
• 注:/表示时间停顿较短;∥表示时间停顿略长; ⌒表示语气延长;△表示末尾一字是韵脚;_表示是 重音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 / 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 / 招手, 作别∥西天的 /云彩△
• • 那河畔的 / 金柳,
是∥夕阳 / 中的新娘△ ; 波光里的 / 艳影,
比 喻
夕阳中的新娘,
无限欢喜和眷恋
感情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青草水底招摇图
软泥上的 青荇
对康桥永 久的恋情
榆阴下的 一潭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欢喜和眷恋之情
榆阴浮藻清潭图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撑篙漫溯寻梦图
星辉斑斓里 放声高歌
留连忘返
感情达到了 高潮
笙箫 夏虫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黄昏夏虫沉默图
依恋、无奈、 惆怅
情绪低落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我的心头 / 荡漾△。
软泥 / 上的 / 青荇, 油油的 / 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 / 里, 我甘心∥做一条 / 水草△ !
那 / 榆阴下的 / 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 / 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 / 长篙, 向 / 青草更青处 / 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 / 星辉斑斓里 / 放歌 。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 / 也为我/沉默, 沉默⌒ ∥是 / 今晚的康桥△! • • 悄悄的 / 我走了, 正如我 / 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 / 衣袖⌒,
二轮诵读,缘景明情
找出本文由康桥独特的意象构建的美丽画面, 讨论:选择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挥手作别云彩图
青草水底招摇图
撑篙漫溯寻梦图
河畔金柳倒影图
榆阴浮藻清潭图
黄昏夏虫沉默图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挥手作别云彩图
思考:把徐志摩的这 首诗和别的离别诗比 较,在送别的对象上
西天的云彩
招手惜别云彩图
依依不舍情绪 洒脱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 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同时,借景抒情, 融情入景,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
徐 志 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 人、现代散文家。主要著作有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 的一夜》、《猛虎集》。
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足的家庭, 是家中的独子,原名徐章垿。因为小的时候, 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 “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后改名徐志摩。 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并于同年与张幼仪 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 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30年秋,应 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 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 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 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 的自由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 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 的一条水。”
—徐志摩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在那里,他结 识了影响他生命、 终生为之倾慕的 一个重要女性— —林徽音。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 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 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1916年考入北大,与16岁 的张幼仪结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 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邂逅了林徽音。
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异 ,8月回国。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
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陆
在上海任銀行行長和霓裳服裝公
司總裁時的張幼儀
小
曼
走近康桥:
康桥cambridge,即剑桥,邻近 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 世.诗人曾在剑桥大学学习生活过.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在 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园, 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 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 之作——《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