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确定
梁、板、柱截面尺寸的估算 文档

根据构造要求及经验初步确定以下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如下:3.2.1.1 板厚尺寸的估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知: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厚度要满足一下几点:①一般情况,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最小厚度为80mm ; ②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楼板板厚不宜小于100mm ,且要求双向板的板厚不小于跨度的1/45(简支),1/50(连续);单向板的板厚不小于跨度的1/35(简支),1/40(连续)。
由于本方案中双向板的最大跨度为3900mm ,计算得板的厚度不小于100mm ,所以根据板的厚度确定的一般原则,结合该建筑物各板的受力情况,取板厚均为100mm ,但由于走廊、楼梯、卫生间处的恒载相对较大,所以将走廊的楼板厚取为110mm ,将楼梯、卫生间的楼板厚取为120mm 。
3.2.1.2 主梁尺寸的估算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3.1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 可按(1/10~1/18)l 确定,l 为主梁的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3.1条和6.3.6条规定: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
所以框架梁截面高度一般取h=(1/18~1/10) l ,l 为框架梁的跨度。
框架梁的宽度取b=(1/3~1/2)h 。
故截面选择如下:例如:HK 跨横向框架梁:L=5700mm11()317570,5501810h L mm mm h mm =~=~=取 11()250167,25023b h mm mm b mm =~=~=取 250500b h mm mm ⨯=⨯取:3.2.1.3 次梁尺寸的估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可按梁的高度为(1/12~1/18)l 确定,l 为次梁的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
所以框架梁截面高度一般取h=(1/18~1/12) l ,l 为次梁的跨度。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的确定要结合构件的使用条件及设计要求,合理确定最小截面尺寸。
在被拥有足够抗拉强度的混凝土结构构件时,截面尺寸的最小应满足以下条件:
(1)抗拉强度最小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2)构件的抗裂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常见抗裂要求是咬合缝宽度不大于构件厚度的1/4,两倍角边长之比不大于1.5;
(3)防止自重和外荷构件受到压缩。
(4)最小截面尺寸不宜低于构件周转机构和悬臂杆件的允许尺寸;
(5)最小截面尺寸应在抗震设计要求规定的极限尺寸内;
(6)最小截面尺寸应符合国家强度等级要求;
(7)最小截面尺寸要考虑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总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使用条件、设计要求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等因素,合理确定,以保障构件的安全可靠性。
混凝土构件截面经验取值

1、悬挑梁梁高不宜小于跨度的 1/5,不应小于跨度的 1/6;梁悬 挑跨度较大时(大于 2.5m),跨高比不应小于 1/5。
2、梁悬挑跨度大于 2.5m 或跨高比大于 5 时,应对挠度与裂缝进 行专项分析。
3、梁悬挑跨度大于 5m 时,方案需进行专项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分析内容包括挠度、裂缝、舒适度等。 四、普通楼板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第 9.1.2 条:现浇混 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 30,双向板不大于 40; 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 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 30。预 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40(双向板)、30(单向板)时, 应复核挠度与裂缝、舒适度等。 五、悬挑板 1、悬挑板厚度不宜小于悬挑跨度的 1/12,不应小于悬挑跨度的 1/14, 一般取悬挑跨度的 1/10~1/12。 2、住宅类建筑悬挑板的跨度不宜大于 1.5m,公建类建筑悬挑板的跨 度不宜大于 2.5m。 3、悬挑板跨度大于 1.5m 时,应对挠度与裂缝进行复核。 4、悬挑板跨度大于 2.5m 时,方案需进行专项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挠 度、裂缝、舒适度等。
工程经验:
1、梁高取值不宜小于跨度的 1/14,不应小于跨度的 1/16;一般 取跨度的 1/14~1/8,梁宽取梁高的 1/3~1/2。
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实测实量评判标准

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实测实量评判标准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实测实量评判标准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梁、柱等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实际测量和评判,以此来确保结构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截面尺寸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至关重要,因此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评判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的实测实量评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截面尺寸测量方法:通常可以采用钢尺、卡尺或激光测距仪等工具对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确保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因测量工具本身的误差而导致截面尺寸的不准确。
2. 表面平整度评价:除了直接的截面尺寸测量外,对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平整度也需要进行评价。
通常可以采用直尺或水平仪对结构表面的平整度进行测量和评估,以确保结构的表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3. 截面尺寸偏差评定:在实际测量中,截面尺寸往往难以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偏差评定标准,对不同尺寸的偏差范围进行分类和评定,以确定结构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 结构稳定性评估:除了对截面尺寸的直接评定外,还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根据实测的截面尺寸和表面平整度,结合结构的设计要求和荷载情况,对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检验。
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实测实量评判标准主要包括截面尺寸测量方法、表面平整度评价、截面尺寸偏差评定和结构稳定性评估。
这些评判标准是保证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对于工程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看来,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的实测实量评判标准,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严谨的测量和评判,可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因尺寸偏差导致的安全隐患。
建立合理的评判标准,也为工程质量的提升和规范化施工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充分重视截面尺寸的实测实量评判工作,建立健全的评判标准体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截面尺寸的监督和检验,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确定框架梁柱截面尺寸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节点位置的确定:在确定梁柱截面尺寸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节点的位置。
节点是指各梁柱的交汇点,也是结构的连接部分。
确定节点位置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结构功能和使用要求:根据建筑结构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确定各节点的位置。
比如建筑物的整体布局、空间结构以及功能需求等等。
2.结构安全性要求: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确定节点位置。
包括荷载要求、抗震要求等。
根据荷载情况和主力方向,确定主剪力墙或框架的位置。
3.邻近构件的约束:节点的位置还受到邻近构件的限制和约束,如邻近的梁、柱、墙等。
二、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在确定节点位置后,需要初步确定梁柱的截面尺寸。
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梁柱受力情况:考虑梁柱所受的荷载情况,包括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根据结构设计规范计算得到受力状态,进而确定初步的截面尺寸。
2.材料强度和刚度要求:根据结构设计规范中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计算得到梁柱的初步截面尺寸。
对于钢结构来说,尺寸的确定还需考虑焊接接头的强度、塑性铰的位置等。
3.受力性能要求:根据结构设计规范的受力性能要求,如挠度、位移等,确定梁柱的截面尺寸。
4.施工要求:根据实际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确定梁柱截面尺寸。
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还需要考虑浇筑顺序、模板支撑等施工因素。
三、截面尺寸的详细确定:在初步确定梁柱截面尺寸之后,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得到最终确定的截面尺寸。
确定截面尺寸的详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件强度校核:根据结构设计规范,计算梁柱的等效荷载和构件的强度需求,进行构件强度校核,得到截面尺寸。
2.构件稳定性校核:根据结构设计规范,计算梁柱的稳定性要求,包括局部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进行构件稳定性校核,得到截面尺寸。
3.构件刚度校核:根据结构设计规范,计算梁柱的刚度要求,包括刚度比、挠度等,并进行构件刚度校核,得到截面尺寸。
梁尺寸规范

梁尺寸规范梁是建筑物中起支撑和承重作用的结构构件,其尺寸的规范是为了确保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以下是关于梁尺寸的规范要点,详细介绍如下。
一、梁的截面尺寸1. 梁的高度:梁的高度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承载力计算确定,通常以跨度和荷载作为参考。
高度过大会增加自重,高度过小则会降低承载能力,因此在设计梁的高度时需要综合考虑。
2. 梁的宽度:梁的宽度一般与其所支撑的结构和使用需求有关,常见的宽度为100mm到1000mm不等。
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需要保证梁能够承受水平和垂直荷载,同时满足美观和节约材料的要求。
3. 梁的翼缘厚度:梁的翼缘厚度也称为梁的侧板厚度,一般为梁的高度的1/10到1/12。
翼缘厚度的确定需要考虑荷载、弯矩和剪力等因素,以确保梁的强度和刚度。
4. 梁的腹板厚度:梁的腹板厚度取决于梁的高度和荷载,常用的比例为梁的高度的1/15到1/20。
腹板厚度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梁上的压力和剪力,确保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梁的长度和间距1. 梁的长度:梁的长度是指两个支座之间的距离,通常由建筑设计图纸中的跨度决定。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梁的跨度和荷载计算梁的尺寸,以确保梁能够承受设计要求下的荷载和力矩。
2. 梁的间距:梁的间距取决于楼板的结构类型和荷载条件,常用的间距为3m到6m。
通常情况下,梁的间距越大,梁的高度和宽度需要相应增大,以满足设计要求下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三、梁的配筋1. 梁的钢筋直径:梁的钢筋直径一般为6mm到40mm不等,具体直径取决于设计要求和荷载条件。
通常情况下,梁的钢筋直径应与梁的截面尺寸相适应,以确保梁的强度和抗裂性。
2. 梁的钢筋间距:梁的钢筋间距取决于梁的高度和截面形式,一般为20mm到200mm不等。
梁的钢筋间距需要根据荷载和弯矩计算确定,以满足设计要求下的强度和刚度。
以上是关于梁尺寸规范的一些要点,具体的规范标准还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设计规范进行确定。
根据这些规范,可以设计出满足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的梁结构,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
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确定!

貌似老师说过计算出来以后第一个和后边的比值有个要求的
如果不满足就要重新修改模型
是不是啊
那个要求是什么?
应该是“有效质量系数”,在TAT或SATWE计算后应大于90%,振型数才能算取的足够多。
关于结构的安全等级,我想补充一点,银狐没有说得那么详细,很多人也不够重视,其实这是强规
使用年限100年以上的建筑物,重要系数不小于1.1
使用年限50年以上的建筑物,重要系数不小于1.0
使用年限5年及以下的建筑物,重要系数不小于0.9
建筑物中各类结构构件的使用阶段的安全等级,要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
我想证实一下,究竟是哪个比哪个小于0.9???应该是扭动周期/平动周期<0.9吧
*梁宽一般不小于200,砼规。
**考虑梁上是否有女儿墙,女儿墙厚240,则梁宽定250比较合适。
***梁柱配筋率宜<2%。
3)板:
楼板厚度估算:
单向板:短边的1/35
双向板:短边的1/40
悬臂板:悬臂长的1/12
同时要遵守混凝土规范10.1.1中对板的最小厚度规定
f c--------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N---------柱轴向压力设计值
柱轴向压力设计值可初步按下式估算:
N = γgQSNα1α2β
式中: γg -----竖向荷载分项系数 (1.3?)
Q--------每个楼层上单位面积的竖向荷载,可取(框架:q=12~14KN/m2;砖混教室:q=16Kn/m2; 砖混住宅:q=15kn/m2; 框 剪:q=13~14kn/m2; 纯筒体:q=14~16kn/m2)
砼框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确定

砼框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确定为了确定框架樑的截面尺寸是否选择合适,可在截面尺寸选择后作简单验算:将初步估算的竖向荷载设计值的倍,作用于相应简支樑,进行受弯受剪计算,若其配筋适中,则截面选择合理;配筋过大或过小时,均宜调整截面尺寸。
2、框架柱的截面尺寸(1) 截面尺寸的一般规定在抗震设计中,框架柱的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柱的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柱截面宽度一般不小于框架主樑截面宽度+100mm,通常在(1~1)h之间,其中h为底层柱柱高,可取基础顶面至一层楼板面间距离。
(2) 截面尺寸验算按一般规定初步确定柱截面尺寸之后,尚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底柱的验算。
框架内柱可选为方形截面柱,近似按轴心受压柱计算:其轴压力设计值可取柱受力的几何面积乘以单位面积的竖向荷载设计值(该值可假定为楼面活荷载设计值+11kn,此值含各构件自重),再乘以框架层数和扩充套件係数,算出的纵向受压钢筋配筋率不宜超过3%,也不宜小于1%,否则宜调整截面尺寸。
框架外柱可选为矩形截面柱,其宽度与内柱截面相同,其高度可选宽度的~倍,按偏心受压柱验算。
轴压力取值方法同内柱,但不乘係数,弯矩值可按反弯点法的概念直接求出,并假定各柱承受相同弯矩。
3、现浇板的厚度现浇板的厚度一般为10mm的倍数,其厚度选择应根据使用环境、受力情形、跨度等条件综合确定。
(1) 板的最小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下表中的数值。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mm)(2) 板的最小高跨比现浇板的厚度必须不小于上表的规定值,并应满足板厚h与板跨度l0的比值h(l0为板短边方向的计算跨度),参见下表。
板的最小高跨比(3) 按荷载和跨度确定板的厚度根据设计经验,现浇单向板的厚度也可以由板承受的活荷载标準值及板的计算跨度大小确定,见下表。
注:1. 括号内荷载值用于多跨连续板;2. 荷载不包含板的自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确定
一.结构布置
1。
柱网选择:
1)与建筑配合确定柱网尺寸,适宜柱距。
2)平面对齐,立面连续。
2。
截面选择:
1)柱:最小截面尺寸及截面高宽比,轴压比,框架梁纵筋锚固,长细比,结构位移
框架柱截面估算:
高与宽一般可取(1/10~1/15)层高。
并可按下列方法初步确定。
1。
按轴压比要求
又轴压比初步确定框架柱截面尺寸时,可按下式计算:
µN = N/Acfc
式中 µN ----- 框架柱的轴压比
Ac -------框架柱的截面面积
f c--------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N---------柱轴向压力设计值
柱轴向压力设计值可初步按下式估算:
N = γgQSNα1α2β `
式中: γg -----竖向荷载分项系数
Q---------每个楼层上单位面积的竖向荷载,可取(框架:q=12~14KN/m2;砖混教室:q=16Kn/m2; 砖混住宅:q=15kn/m2; 框剪:q=13~14kn/m2; 纯筒体:
q=14~16kn/m2)
S--------柱一层的荷载面积
N---------柱荷载楼层数
α1------考虑水平力产生的附加系数,风荷载或四级抗震时α1=1.05,三~一级抗震时α1=1.05~1.15
α2------边角柱轴向力增大系数,边柱α2 =1.1,角柱α2 =1.2
β------柱由框架梁与剪力墙连接时,柱轴力折减系数,可取为0.7~0.8
以上计算方法结果偏大!
框架柱轴压比 µN 的限值宜满足下列规定:
抗震等级为一级时, 轴压比限值 0.7
抗震等级为二级时, 轴压比限值 0.8
抗震等级为三级时, 轴压比限值 0.9
抗震等级为四级及非抗震时, 轴压比限值 1.0
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框架柱,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加严,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小于4时,其轴压比限值按上述相应数值减小0.05。
此外,高层建筑框架柱的最小尺寸hc不宜小于400mm,柱截面宽度bc不宜小于350mm,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宜大于4。
一般的估柱截面的方法:
A=(受荷面积*层数*12~15)/(fc*轴压比)
轴压比一般取0.8(框架) 0.5(异框)
f c--------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A--------柱的截面面积
2).圆柱在抗震的情况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350mm.
2)梁:高跨比,截面高宽比,最小截面尺寸
主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8~1/12
次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12~1/15
悬挑梁一般取为悬臂长的1/6
梁宽
主梁 200,250,300……
次梁200……
跨度较小的厨房和厕所可以取到120,150……
3)板:
楼板厚度估算:
单向板:短边的1/35
双向板:短边的1/40
悬臂板:悬臂长的1/12
同时要遵守混凝土规范10.1.1中对板的最小厚度规定
二。
pm建模
(1)建模计算前的前处理要做好。
比方荷载的计算要准确,不能估计。
要完全根据建筑做法或使用要求
来输入。
(2)在进行结构建模的时候,要了解每个参数的意义,不要盲目修改参数,修改时要有依据。
(3)在计算中,要充分考虑在满足技术条件下的经济性。
不能随意加大配筋量或加大构件的截面。
这一点要作为我们的设计理念之一来重视。
(4)梁、柱、板等电算结束后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和修改,这都要有依据可循(可根据验算简图等资料)。
具体有以下集中修改或注意事项:
a、梁:
1、梁的标高(是否确定梁底标高及梁上翻等问题)
2、梁的支座负筋不能太疏,要人为加密。
3、梁的跨数要核对。
4、尽量减少钢筋的种类和级差(≤2级)
5、有雨蓬等外挑构件处的梁要加强(可以将此处的箍筋加密、设置抗扭钢筋等措施)
6、钢筋在梁中的放置必须满足净距要求,特别是梁上部钢筋的净距(≥1.5d或30mm)
7、碰到电算结果的井字梁(有主次关系)处,要分清主次关系,在主要梁支座处标出支座筋
8、搁在边梁上的连梁等,在靠边梁处的支座筋不宜过大,宜减小,从而减少对边梁的扭矩
9、有主次梁关系,从梁截面上也有区别,次梁适当放小。
b、柱:
1、满足轴压比要求(≤0.9)
2、大跨度的厂房等,柱子截面宜选用长方柱。
3、构造柱的设置(细查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72)
c、板:
1、负筋不宜选用过细的钢筋,可以用较大直径的钢筋代替,可避免施工时被踩下;较大直径钢筋不宜过疏,否则受力不力或容易开裂。
2、在结构平面图中须注明标高及板剖面图。
3、屋面板的钢筋须全部拉通。
4、板配筋要表达清楚,不能让施工人员猜测。
5、在结构平面图中,注明雨蓬、阳台、檐口等位置及尺寸,并画出大样。
d、基础:
1、不能将深基础与浅基础混用。
2、基础荷载计算时,千万别漏算荷载(包括底层墙体荷载重量等)
3、基础(包括地梁、承台等)的标高要满足上部管线的通过,一般其上预留300mm。
详解一:PMCAD楼层组装中的设计参数
分别包括:总信息……材料信息……地震信息……风荷载信息……绘图参数
首先是总信息
结构体系:根据项目的结构选形
结构主材:根据结构形式选择
结构重要系数:根据建筑的安全等级可以确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2.1 保护层厚度:根据混凝土等级和使用环境
此栏目基本上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查询相关的规范,就OK
这个信息有没有必要设?好象要用到的都可以在后面的模块中输入啊
其次是材料信息
简要说明一下,这里的墙主要指的是混凝土墙(剪力墙),选择纵向,横向钢筋的等级,以及分布间距和配筋率(这些都在抗震规范6.4中有详细的说明),然后是梁、柱钢筋的选择,这些取值决定后面PKPM计算中钢筋的各项参数,一般受力钢筋取为HRB335,构造类钢筋为HPB235,容重,如果无特殊要求就不用改了
详细介绍地震信息的参数设置
1.设计地震分组:在抗规后面的附录A中有全国各城市的地震分组信息,找到项目所在城市,如果没有,参照以前该地区项目设计的设计说明中应该包括此信息
2.地震烈度:同上
3.场地类别:场地类别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我们应该能够在地质勘察报告中找到项目的场地分类信息
4.框架抗震等级:在抗震规范表6.1.2中查询
5.剪力墙抗震等级:同上
6.计算振型个数:振型个数不是简单的与结构的层数相关。
对一般规则结构,结构振型的个数在刚性楼板假定的情况下,是结构层数的3倍,即每层3个,两个平动振型和一个转动振型。
本人的做法是:对于一般工程,不少于9个。
但如果是2层的结构,最多也就是6个,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加,但一般不超过15个
7.周期折减系数:周期折减系数与填充墙的长度、位置、数量有关,这里仅仅介绍我个人的做法
框架结构:0.6~0.8;框剪结构:0.7~0.9;剪力墙结构:0.9~1.0
风荷载信息
1.基本风压:按照荷载规范附录 D.4 中附表 D.4 给出的 50 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 0.3kN/m2。
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并应由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具体规定。
2.地面粗糙类别:按照新的荷载规范,将地面粗糙类别分为A、B、C、D四类,其中其中A、B类的有关参数不变,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新增添的D 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有大量高层建筑的大城市市区
3.体型系数:同样在荷载规范中,风荷载章节有详细说明,不同的是这里可以根据建筑沿高度体型的变化分别输入体形系数,如果是简单建筑,就不用了,主要是针对复杂形式和高层中裙房的变化这些需要考虑多体型系数
PMCAD中的参数设置是体现一个设计者对规范的熟悉程度,当然,很多人习惯的在这里是一路OK就过去了,我当初也是只知道大致去怎么设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过现在想想,如果以这些参数为问题去看规范,一步一步的拓展开,很快就涉及到了设计中最常用的规范内容了,为了培养一个好的设计习惯,我还是建议大家做这一步的时候,填写每个空白框架或者选择每一个参数的时候,都问问自己:“为什么”,知识就是慢慢积累的!
震型那里好像会计算出来好几种吧
貌似老师说过计算出来以后第一个和后边的比值有个要求的
如果不满足就要重新修改模型
是不是啊?那个要求是什么?
应该是“有效质量系数”,在TAT或SATWE计算后应大于90%,振型数才能算取的足够多。
关于结构的安全等级,我想补充一点,银狐没有说得那么详细,很多人也不够重视,其实这是强规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结构安全系数
一级—————————很严重——————重要的建筑物——————————1.1
二级—————————严重———————一般的建筑物——————————1.0
三级—————————不严重——————次要的建筑物——————————0.9
使用年限100年以上的建筑物,重要系数不小于1.1
使用年限50年以上的建筑物,重要系数不小于1.0
使用年限5年及以下的建筑物,重要系数不小于0.9
建筑物中各类结构构件的使用阶段的安全等级,要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我想证实一下,究竟是哪个比哪个小于0.9???应该是扭动周期/平动周期
<0.9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