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李商隐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_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

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复信。
虽然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象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友人或妻子以慰藉。
夜雨寄北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一】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译文二: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词语解释】①选自《义山诗集》。
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现在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的山。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就是“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李商隐最有名的古诗词精选

【导语】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号⽟谿⽣,⼜号樊南⽣,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是唐朝诗⼈。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学价值也很⾼,是晚唐最出⾊的诗⼈之⼀。
下⾯是⽆忧考分享的李商隐最有名的古诗词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李商隐最有名的古诗词精选 锦瑟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 锦瑟⽆端五⼗弦,⼀弦⼀柱思华年。
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
沧海⽉明珠有泪,蓝⽥⽇暖⽟⽣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诗简介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
诗题“锦瑟”,但并⾮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题诗。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诗,也是最难索解的⼀⾸诗。
诗家素有“⼀篇《锦瑟》解⼈难”的慨叹。
有⼈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个叫“锦瑟”的侍⼥的爱情诗(五⼗弦,⼀说⼀男⼀⼥对坐弹两张琴;⼀说⼆⼗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弦);有⼈说是睹物思⼈,写给故去的妻⼦王⽒的悼亡诗;也有⼈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推断为描写⾳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是,⼤体⽽⾔,以“悼亡”和“⾃伤”说者为多。
翻译 《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弦,后⼀般为⼆⼗五弦。
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死后,故五⼗弦有断弦之意(⼀说⼆⼗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弦、每⼀⾳节,⾜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只是向往那⾃由⾃在的蝴蝶。
望帝那美好的⼼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海⾥明⽉的影⼦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时的蓝⽥才能⽣成犹如⽣烟似的良⽟。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
⽽在当时那些⼈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篇⼆】李商隐最有名的古诗词精选 ⽆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全诗赏析

李商隐《⽆题·来是空⾔去绝踪》全诗赏析李商隐《⽆题·来是空⾔去绝踪》全诗赏析 李商隐《⽆题》诗历来被视为诗中之谜,千余年来注家蜂起,众喙不⼀,评骘⼏⾄互为抵牾,为历代诗家所难。
要索解其意,我们不妨先看看原⽂阅读及赏析,欢迎浏览!。
⽆题 李商隐 来是空⾔去绝踪,⽉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远,更隔蓬⼭⼀万重! 这⾸诗是其中的⼀⾸七律,历来争论较多。
有⼈说是诗⼈思念情⼈的情诗,有⼈说是⼥主⼈公对情⼈的思念,有⼈说是写给亡故妻⼦王⽒的悼亡诗,有⼈说是通过爱情来寄托诗⼈与令狐的关系,还有⼈说抒发的是君⾂际会⽆期的慨叹。
可以说,这是李商隐⽆题诗中最难索解的诗篇之⼀。
哪怕不知其背后的深意,我们依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李商隐爱情诗那典丽的语⾔,往复的结构和灼热的感情。
从字⾯上看,这⾸诗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诗⼈对远隔天涯的⼼上⼈的思念。
句解: 来是空⾔去绝踪,⽉斜楼上五更钟 你曾说要来相会,结果却是⼀句空话;⾃从分别之后,你就不见了踪影。
我思念着你啊,夜不成寐,但见窗外朦胧的⽉光斜照⾼楼,远处传来悠长⽽凄清的五更钟声。
天快亮了,主⼈公⼜度过了⼀个寂寞清冷、相思难耐的不眠之夜。
也有⼈认为,第⼀句是写梦中相会的情景。
梦境是虚幻的,所以说“来是空⾔”;梦醒后幻影消失,所以说“去绝踪”。
第⼆句写梦醒后的情境,⽉光斜照,晓钟在⽿,传达出清冷惆怅的情味。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思夜想,终于相见,不过是在梦中。
然⽽就是这虚幻的相聚,也充满了痛苦。
主⼈公梦到两⼈远别,⾃⼰不胜悲伤地啼哭起来,他拼命呼喊,却叫不出声来。
醒来后,喉咙哽塞,泪痕犹在。
相爱的⼈最盼长守,最怕别离。
这样的梦,正反映了远别所造成的深刻的⼼灵伤痛,也更强化了刻⾻的相思。
梦犹如此,⼈何以堪!主⼈公再也按不住了,他不假思索地⾛到案前,奋笔疾书,要把⾃⼰的思念与孤苦写成信,告诉她!写完之后回头再看,才发现墨迹是这样的轻淡,原来⾃⼰⼼急情切,连墨都还没有磨浓。
【诗歌鉴赏】李商隐《贾生》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贾生》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贾生》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李商隐《贾生》翻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李商隐《贾生》赏析《贾生》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词作品,是一首七言绝句,借古讽今的咏史诗,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此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词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词1、《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屡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宿骆氏亭寄怀崔雍》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3、《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4、《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仅仅当时已惘然。
3、《春雨》怅卧新春白夹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4、《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
1、《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2、《凉思》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3、《重过圣女祠》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4、《无题》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无题,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欢迎阅读。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篇1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赏析】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这是一首恋情诗。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精选5篇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精选5篇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篇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乐游原》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乐游原》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乐游原》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意:感到4.不适:不悦,不快。
5.近:快要李商隐《乐游原》古诗鉴赏篇二李商隐《乐游原》古诗鉴赏作品介绍《乐游原》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06首。
原文乐游原作者:唐·李商隐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夜雨寄北李商隐翻译

夜雨寄北李商隐翻译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 人李商隐 身居异乡巴蜀, 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和小编 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 夜雨寄北 李商隐翻译,欢迎借鉴! 【原作】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夜雨寄北:夜里下雨的时候,写这首诗寄给北方的妻子。
未有期:没有确定的归期,意指一时难以相聚。
期,期限,回家的日子。
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此泛指东川一带的山。
池:水池,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盼望之词,相当于何时能够。
剪……烛,剪烛花, 意思是秉烛长谈。
全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和你一边共同剪着蜡 烛那跳耀的火花,一边和你彻夜聊叙多年的离情别绪。
却:做发语词理解比较好一些吧。
【古诗 今译】 你已经不止一次地来信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可我一时还无法确定。
今夜 巴山这里又在下雨,秋水已经涨满了池塘。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你的身边,和你一 边在窗前共同剪着跳耀的烛花,一边向你描述这巴山夜雨的情景啊? 【赏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 杰出诗人。
李商隐年少聪慧,二十五岁进士。
但是他步入仕途之后即被卷入一党1/5一争漩涡,在政治上倍受打击,一生贫困潦倒,郁郁不得其志,四十五岁即死于 荥(xíng)阳。
著有《玉谿生诗》,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较为详备。
本篇是诗人寄给他那一直在北方老家盼望他早日回归的妻子的, 是一首思念 妻子的抒情之作。
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听着窗外绵绵的秋雨,望着不断长着秋水 的池塘,心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中的妻子,于是写下了这首小诗。
当时诗人客 居巴蜀 (今四川) , 妻子在长安 (今西安) 老家, 因此标题用了“寄北”的字样。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作品开篇以问答的方式为我们描述 了一个典型的客居他乡的环境——雨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唐诗李商隐晚唐诗以李商隐为代表开了新的诗歌天地第一随着时代的盛衰变化诗人的心理由宏放开朗转为沉潜细腻诗歌情感由清晰转为隐晦气势由张扬转为收敛第二随着诗歌技巧的发展语言由通脱平易变得越加雕琢邃密结构由自然舒展变得精致工细第三随着文人士大夫生活面缩小和对现实的失望诗的内容由主要向外部世界摄取转为更多向内心体验搜寻在艺术上它有它的特别之处那就是近体诗语言技巧的精细绵密情感表达方式的纡徐含蓄结构布局的敛约回环意境的深邃朦胧李商隐生平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幼年生活艰难聪颖苦读二十五岁进士及第后来因为他触犯了朋党之争一直遭排挤只当过幕僚等潦倒一生他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爱情诗他善于用一系列美丽清新的意象来表现复杂微妙的情感生活他的诗深于寄托工于比兴用典工巧表现婉曲意境含蓄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诗歌词戏曲等创作样式有很大的影响
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经历中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的悲哀使李商隐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这种感情基调影响了他的审美情趣从文学渊源来说在最能代表李商隐风格的那些诗中不难看出他吸收了六朝骈文用典精巧秾丽绵密的特点杜甫近体诗音律严整的成就韩愈李贺等人炼字着色瑰奇新颖的长处但由于自身情感基调与审美情趣的原因也出于大诗人对艺术独创性的追求他把前人的这些特点融汇再造为自己独特的风格他
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的表现方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在他的无题诗中这种特点尤其显著在李商隐诗中意象结构意境都是非常独特的
中间四句各用了一个典故第三句用《庄子·齐物论》中庄生梦蝶的故事呈现了一种人生的恍惚迷惘第四句用《华阳国志》中蜀王望帝化为杜鹃每到春天便悲啼不止直至出血的故事包含了一种苦苦追寻而又毫无结果的悲哀第五句用《博物志》里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在这里具有浓厚的<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意味第六句虽不知出自何典但中唐人戴叔伦曾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大致也是指一种朦胧虚幻的感觉四个典故便传达了迷惘悲哀<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虚幻的情绪体验并与开头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的无端末尾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惘然交相映衬构筑起全诗朦胧<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地追忆华年的情绪氛围李商隐使用包括典故在内的各种意象时都经过精心的选择一方面这些意象大都是色彩秾丽或神秘谲诡本身就带有一定美感的诸如云母屏风金翡翠绣芙蓉舞鸾
镜匣睡鸭香炉红烛残花凤尾香罗等等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令人目眩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这些意象又大都蕴含有一定的哀愁彷徨<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等感情色彩像《锦瑟》中的那几个典故一样此外感觉凄冷而逗引愁思的月露细雨夕阳等景物也是他所喜欢写的利用视角变化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结构在七绝《夜雨寄北》中也同样使用得非常巧妙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句诗先在实境中想象虚境又把眼前实境变成虚境中的虚境像电影蒙太奇一样重叠表现了诗人对妻子深长的感情李商隐诗歌有许多写得意境朦胧迷幻构成了一种显著特征这里面有些具体原因譬如他的特殊经历造成了压抑的心理他的某些秘密恋爱不可明言等等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诗歌终究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一定的艺术特色总是和诗人的有意追求分不开的李商隐那些朦胧诗篇虽然不大容易读懂却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那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艺术生命李商隐的创作证明了诗歌并不一定需要表述明白的事实而可以以朦胧的形态表现复杂变幻的内心情绪这是一大贡献还有近体诗尤其七律在他手中也更成熟了因为反复回环重叠复沓的结构凝炼浓缩的象征性意象正好与限制字数声律回环复沓的近体诗相吻合李商隐的诗无题蜡
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颈联是实境与幻觉的交融通过对室内氛围的细致刻画用往昔爱情生活的美好来反衬如今室空人散的孤寂与落寞就这样抒情主人公逐渐清醒过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尾联用汉武帝寻仙不遇之事点明天涯阻隔相见实难令人回味无穷李商隐这首无题七律写一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女子的思念全诗围绕着梦来抒写远别之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从梦醒时的情景写起而后将梦中和梦后实境与幻觉糅合在一起最后方点明由于蓬山的阻隔才导致了远别之恨思考与练习 1结合《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安定城楼》《隋宫》等诗谈谈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2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一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独特之处李商隐的思想具有一些反传统的倾向尤其在文学上他反对儒家道统对文学的统治权力在《上崔华州书》中李商隐明白表示不喜欢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论调他认为道并不是周公孔子的专利品也没有古今之分自己与周孔都能施行所以自己写文章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即直抒胸臆他又在《献相国京兆公启》中说
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故阴惨阳舒其途不一安乐哀思厥源数千总之在他心目中在文学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活生生的思想情感这些观点在唐代具有少见的透彻和真率李商隐的人生理想仍是士大夫的传统模式相信由仕进为宦而治天下是人生首要的责任而且真心诚意地关
心社会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的许多由个人真实情感而发的政治诗实际上要比那些从功利观念出发的诗人的作品更有激情在个人生活方面李商隐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据说他早年曾苦恋过一个女道士并且可能有其他的恋爱经历但都没有结果婚后他与妻子感情极好然而妻子又在他三十九岁时去世因此在他心灵中爱情带来的痛苦也是极深的李商隐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的表现方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在他的无题诗包括以篇首数字为题而实际仍为无题的诗中这种特点尤其显著首先非常喜爱而且擅长用典故也非常善于捕捉富于情感表现力的意象如著名的七律《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四句中四个典故便传达了迷惘悲哀<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虚幻的情绪体验并与开头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的无端末尾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惘然交相映衬构筑起全诗朦胧<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地追忆华年的情绪氛围其次李商隐的诗在结构上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复重犹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休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二句点出别离之苦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烘托愁绪三四句写相思不断又以春蚕丝尽蜡炬干写心情的灰暗失望和纠缠固结五六句再写相思之苦以镜中白发夜月寒光来映衬两地别愁的萧瑟七八句再借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的希望却又以蓬山暗喻人神阻隔终于只能通音信而不能见面增添了一层愁苦全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制造浓郁的<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气氛李商隐的《无题》诗一生创作了许多首《无题》诗其中题目标明无题者就有20首以诗歌首句前二字或三四字为题者有45首取篇中或尾句数字为题者有26首李商隐是为谁为何事而写下这些无题诗的人们至今也没有搞清楚在众多的说法中有影响的主要有两说一为感遇而作一为恋爱而作感遇说感遇说者多认为《无题》诗是政治诗《无题》诗的代表作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清人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认为是为陈情不省留别令狐所作即为留别当时的宰相令狐绹的诗纪晓岚《李义山诗集辑评》也说此亦感遇之作也认为是李商隐对自己仕途多蹇与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
原因云当时阉人暴横党争激烈祸延士人诗人厄蹇多舛沉沦于记室这一卑职其身危则显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则庄语不可而谩语之计莫若瑶台琼宇歌筵舞榭之间言之者可无罪而闻之者足以劝一句话这些《无题》诗表面写爱情骨子里却是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和理想不得实现的哀伤的那日夜思念的美人不是女子而是君主而刘郎则是作者自己恋爱说恋爱说者多认为《无题》诗为爱情诗近年来陈贻焮又在考述上下了一番功夫获得了新的成果他在《李商隐恋爱事迹考辨》《文史》第六辑中说名《无题》的多数诗篇为恋人而作此恋人是灵都观里的一女冠证据是《无题》诗中的地名物名人名多与道教有关如蓬山紫府瑶台青鸟刘郎等等陈氏将李商隐的诗歌串连起来从整体上考察他的恋爱真相最后得出了上述的结论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首联凌空而起似感突兀下句则直接写景突出诗人忽然梦醒后的孤寂惆怅的感受而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颔联用细节描写表现出诗人梦醒后刻骨的相思之情因为远别故只在梦境中欢聚而美梦惊醒后则是更深的思念强烈的思念促使抒情主人公不等墨磨浓就奋笔疾书<div id="loadingAD"><div class="ad_box"><div class="waiting"><strong>文档加载中...</strong>广告还剩<em id="adtime"></em>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