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考试重点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考试重点复习内容

绪论1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2 水土保持学研究的内容:(1)各种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2)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3)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4)水土保持效益(5)面源污染的控制3 水土流失危害:(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3)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4)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4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危害:造成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生产和生存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农田、牧场、城镇、村庄、交通线路和水利设施等受到严重威胁。
5 水土保持的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律1 加速侵蚀:人类活动逐渐破坏了陆地表面的自然状态,加快和扩大了某些自然因素的作用,引起地表土壤破坏和移动,使土壤侵蚀速率大于土壤形成速率,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恶化,甚至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
2 溅蚀: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雨滴击溅侵蚀)3 沙砾化面蚀:在土石山区的农地上,由于风化形成的土壤,其土层薄,土壤中所含粗骨物质较多,在分散的地表径流作用下,土壤中的细粒、黏粒及腐殖质被冲走,沙砾等粗骨物质残留在地表,经耕作后又与底土相混合,耕作困难,最终导致弃耕,这种侵蚀过程成为沙砾化面蚀。
4 鳞片状面蚀:在非农耕地的坡面上,由于不合理的樵采或放牧,使植被情况恶化,植被种类减少,生长不良,覆盖度趋于稀疏,以至使得有植被覆盖处和无植被覆盖处受径流冲刷的情形不同,形成了鱼鳞状的侵蚀形态。
5侵蚀沟:由沟蚀形成的沟壑称为侵蚀沟。
6 沟壑密度:单位面积上侵蚀沟总长度,单位以km/km2计。
7 平衡剖面:8 侵蚀基准面:在沟口与河流交汇处,是侵蚀沟的侵蚀基准,通过侵蚀基准所作的水平面,即为侵蚀基准面,也是侵蚀沟下切的极限。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重点绪论1、水土保持林学:是根据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阐述造林基本原理与培育技术,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与体系配置建设技术,以及水土保持林体系多种功能与效益的一门应用学科。
2、水土保持林: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3、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1)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2)成活率、保存率低。
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3)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4)科学研究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5)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6)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7)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造轻管第一章水文效应1、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指水土保持林对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文要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对这些要素(如降水、蒸发和径流)进行改变、调控,最终改变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水文过程,调节地表径流,保持水土。
2、对降雨的三次分配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灌木和活地被物)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3、林内降雨量包括(林冠通过雨量)和(林冠滴下雨)4、影响林冠截留量的因素(看一眼得了)(1)林冠特性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枝叶量:多>少;湿润程度:干>湿(2)林分特征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郁闭度;林龄:同一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3)雨量、雨的性质雨量与截留量:正相关关系、非直线性(当林冠截留量IC< C林冠贮水量时)林冠贮水量C:一次降雨中林冠所能容纳的最大降水量。
降雨性质与截留量:雨强越大,降雨越集中,截留量越小;雨强越小,历时越长,有利于林冠充分吸水和吸水后蒸发,截留量越大。
水土保持学重点 (2)

第一章1.水土流失危害(1)破坏了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2)削弱了地力,加剧了干旱的发展(3)泥沙淤积河床,加剧了洪涝灾害(4)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了综合利用功能(5)影响了航运,破坏了交通安全(6)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2.水土保持学意义(1)保护了土地资源,增加了耕地,为农业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2)改良了坡耕地,提高了抗旱能力,促进农业高产、稳产(3)发展了山区经济,促进了山区脱贫致富(4)改善了河流的水文状况,减轻了洪涝灾害,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5)减少了河流的泥沙,改善了水质(6)保护了工矿、交通,促进了航运事业3.我国水土保持发展趋势:(1)由单一措施分散治理转到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集中治理(2)国家省、县开办重点区,形成了点面结合的治理新格局(3)由统一治理,集中经营管理,转向了农户、专业队、个人,多种责任制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4)由单纯的防护型治理转向了开发型治理,治理与开发相结合(5)加强了水土保持的防治对策,形成了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新局面(6)在资金使用上引用了竞争机制,提高了投资效益(7)已纳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4.国外水土保持发展趋势:(1)水土保持工作不再局限在农林地上,而是从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流域内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利用(2)更加关注荒漠化的防治5.水土保持原则(1)把调节与防治地表径流放在首位(2)提高土壤抗蚀能力(3)重视植被的环境保护作用,构建水土保持林,改善小气候,改善生物多样性(4)注意采用改良土壤特性,提高了土壤肥力的措施,把保护与改良相结合(5)采用综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6)因地制宜(7)生态、经济效益兼优原则(8)以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区域或流域的综合整治第二章1.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物质量。
3.土壤侵蚀速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
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真题2006

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研真题2006
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防护林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水土保持林体系,农田防护林,紧密结构林带,主林带,有效防风距离,林带胁地,疏透度,海煞,荒漠化,生物治沙。
二、简答题(共50分)
1、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的原则是什么?(12分)
2、防沙治沙主要有哪些措施,各有何特点 ?(12分)
3、如何确定农田防护林带的走向及间距?(12分)
4、城市防护林的功能与效益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4分)
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论述防护林是怎样起到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作用的?
2、详细阐述水土保持林营建的关键技术?
3、论述我国防护林建设的发展趋势?
4、结合六大林业生态工程,论述防护林体系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 1 页共 1 页。
水土保持学试题含答案

水土保持学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水土保持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土地生产力B. 增加水资源总量C. 防止土壤侵蚀D. 促进生态环境和谐2. 下列哪项不属于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A. 植被恢复与保护B. 土地整理C. 建设护坡设施D. 增加化肥施用量3. 水土保持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确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B. 确定水土流失防治重点C. 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D. 以上都是4. 下列哪种措施不属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A. 梯田建设B. 沟道整治C. 土地改良D. 植树造林5. 下列哪种措施不属于水土保持生态措施?A. 草地建设B. 湿地保护C. 退耕还林还草D. 增加农业产量6. 下列哪种措施不属于水土保持管理措施?A. 制定水土保持法律法规B.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C. 开展水土保持监测D. 提高农民收入7. 下列哪种地形容易发生水土流失?A. 丘陵地区B. 平原地区C. 高原地区D. 山地地区8. 下列哪种土壤类型水土保持效果较好?A. 沙土B. 黏土C. 壤土D. 盐碱土9. 下列哪种气候条件有利于水土保持?A. 干旱气候B. 湿润气候C. 温带气候D. 热带气候10. 下列哪种植被类型有利于水土保持?A. 草本植被B. 灌木植被C. 乔木植被D. 以上都是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水土保持的主要任务包括哪些方面?A. 防治水土流失B. 提高土地生产力C. 保障水资源安全D. 促进生态环境和谐E. 增加农民收入12. 水土保持规划的主要依据包括哪些?A. 地理信息系统B. 遥感技术C. 土壤侵蚀规律D. 社会经济发展需求E. 水资源利用状况1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哪些?A. 梯田建设B. 沟道整治C. 土地改良D. 植树造林E. 草地建设14. 水土保持生态措施主要包括哪些?A. 湿地保护B. 退耕还林还草C. 草地建设D. 植树造林E. 提高农业产量15. 水土保持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哪些?A. 制定水土保持法律法规B.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C. 开展水土保持监测D. 提高农民收入E. 加强水土保持执法力度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16. 水土保持只能通过工程措施来实现。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绪论一、水土保持学: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应用技术学科。
二、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三、我国古代水土保持的措施:1、高低畦整地2、区田3、梯田4、引洪淤灌5、淤地坝6、陂塘7、造林种草第一、二章一、小循环:大陆蒸发,最后降落到大陆,海洋蒸发,最后又降落海洋大循环:从海洋蒸发,降落到大陆,而一部分又被蒸发,其余注入海洋二、自然条件下的下渗:(图)三、侵蚀形式与水、热关系图(P11)四、容许土壤流失量五、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
六、水力侵蚀:是降雨侵蚀力与径流冲刷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七、沟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八、风力侵蚀:在风的作用下地表土壤及细小颗粒被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九、泥石流1、泥石流沟从上游到下游分为:侵蚀区、过渡区、堆积区。
2、泥石流发生的特点:(1)突发性和灾变性(2)波动性和周期性(3)群发性和强烈性3、泥石流的分类:(1)按固体物质的组成分类泥石流泥流水石流(2)按泥石流的性质分类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过渡性泥石流(3)按形成泥石流的原因和主导因素分类冰川泥石流降雨泥石流十、含沙量:单位浑水体积内所含泥沙的重量P=W/V(kg/m3)十一、面蚀:1、隐匿侵蚀:a、水田侵蚀b、旱地侵蚀2、层状面蚀3、鳞片状面蚀4、沙砾化面蚀5、细沟状面蚀十二、侵蚀沟的形成存在以下差异:1、地面组成物质的抗蚀性、渗透性和粒径的不同2、原始地面的坡度、坡长、坡形的差别3、植被覆盖不同十三、侵蚀模数:单位面积上每年侵蚀土壤的平均重量十四、水力侵蚀中的土壤因素十五、侵蚀率:表示土壤可蚀性大小的指标,他是根据分散率及胶体含量与水分当量的比率求出。
水土保持学期末复习重点

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危害: ①破坏土地资源,制约经济发展;②降低土壤肥力,加剧了干旱的发展;③淤积江河湖海,威胁防洪安全;④降低工程寿命,影响水资源有效利用;⑤恶化生态环境,影响国家生态安全。
(土层变薄,裸地增多;恶化土壤性状,土地生产力下降;江、河水库淤积,减低通航和抗灾能力;恶化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加剧)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强度大、危害严重。
水土保持学: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综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应用技术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研究水土流失的规律和水土保持的措施;研究和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研究水土保持效益和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技术。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本质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劣,土地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的土壤侵蚀类型区:㈠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又包括了六个二级类型区⒈西北黄土高原区⒉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⒊北方山地丘陵区⒋南方山区丘陵区⒌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⒍云贵高原区㈡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西北、华北、东北西部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
西北黄土高原的侵蚀泥沙为黄河主要泥沙来源。
㈢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青藏高原,新疆天山等高山地区,黑龙江流域,大小兴安岭等高寒地区。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①可蚀性土壤为剧烈侵蚀提供了潜在可能性;②集中降雨为土壤剧烈侵蚀提供了营力;③植被的破坏使土壤失去了缓冲降水的屏障;④起伏的地貌加剧了水土流失;⑤高输移比和高含沙水流(移质含沙量超过400kg/m3)增加了黄河的输沙压力。
水土保持考试题及答案

水土保持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土地退化B. 土壤养分流失C. 增加地下水位D. 河流淤积答案:C2. 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A. 植树造林B. 梯田建设C. 土地平整D. 过度放牧答案:D3.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A. 黄土高原B. 东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青藏高原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A. 改善土壤结构B. 增加生物多样性C. 提高农作物产量D. 减少工业污染答案:D5. 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包括哪些?A. 风蚀B. 水蚀C. 重力侵蚀D. 以上都是答案:D6. 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水土流失的预防措施?A. 建设防风林带B. 合理耕作C. 增加化肥使用D. 建立水土保持示范区答案:C7. 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增加耕地面积B. 提高粮食产量C. 改善生态环境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8. 以下哪项不是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A. 修建梯田B. 建设水库C. 土地复垦D. 增加农药使用答案:D9. 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以提高产量为目标D. 以增加耕地面积为目的答案:A10. 以下哪项不是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A. 《水土保持法》B. 《土地管理法》C. 《环境保护法》D. 《交通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A. 降雨强度大B. 地形陡峭C. 土壤结构松散D. 植被覆盖率低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A. 退耕还林还草B. 建设水库C. 增加化肥使用D. 合理轮作答案:A、B、D3. 以下哪些是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A. 减少泥沙流失B. 提高土壤肥力C. 增加生物多样性D. 改善小气候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A. 梯田建设B. 植被恢复C. 土地平整D. 修建水库答案:A、C、D5. 以下哪些是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A. 《水土保持法》B. 《土地管理法》C. 《环境保护法》D. 《城市规划法》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共5分)1. 过度放牧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
一、 名词解释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
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的形式:是指在一定种类土壤侵蚀外营力的作用下,由于影响土壤侵蚀的自
然因素和 土壤侵蚀发生的条件不同,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地表形态差异。
土壤侵蚀速率:土壤有效层厚度与土壤年平均侵蚀深度之比。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单
位面积上土壤侵蚀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
径流系数:是指年平均径流深与年平均降水量之比。
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
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水土保持林体系:根据地貌部位和防护特点,营造具有不同目的和特定作用水土保持
林林种,将这些林种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即水土保持林体系。
疏透度:在林带纵断面上透光孔隙面积与纵断面面积之比。
透风系数:是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背风林缘在林带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与空旷地
区相同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之比。
林带胁地:由于林带遮荫及林木根系与农作物争肥争水而使农作物减产的现象。
阶台式梯田: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成逐渐升高的阶台形的田地。
波浪式梯田:在缓坡地上修筑的断面呈波浪式的梯田。
林带结构:是指林带内部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
水土保持工程:是改变小地形,控制坡面径流,治理沟壑,防止水土流失,建设旱涝
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二、 填空
1、 水土保持学主要研究内容有: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研究水土流失的
规律和水土保持的措施;研究和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研究水土保持效益和水土流失
预防监督技术 。
2、 水土流失危害有 土层变薄,裸地增多;恶化土壤性状,土地生产力下降;江、河
水库淤积,减低通航和抗灾能力;恶化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加剧 。
3、 根据有无人类活动影响,可将土壤侵蚀分为:正常侵蚀(自然侵蚀) 和 加速侵蚀 。
4、 根据土壤侵蚀发生的时间,可将土壤侵蚀分为:古代侵蚀 和 现代侵蚀 。
5、 根据外营力,可将土壤侵蚀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泥
石流侵蚀(混合侵蚀)和 化学侵蚀 。
6、土壤侵蚀速率是 有效土层厚度(mm) 与侵蚀深度(mm/a)的比值 。
7、面蚀的形式有 雨滴击溅侵蚀、层状侵蚀、鳞片状侵蚀、细沟状侵蚀 等几种形式 。
8、沟蚀的形式有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河沟 。
9、重力侵蚀的形式有 陷穴、泻溜、崩塌、滑坡 。
10、风蚀发生时,表现的三种移动方式:扬失、跃移、滚动。
11、我国土壤侵蚀可分为三大区,即 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
型区、以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
12、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主要用途有:预报土壤侵蚀量;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制定
最佳的水土保持措施 。
13、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体系的内容主要有 农业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14、梯田的作用有是 变三跑田为三保田;变低产田为高产田;便于机耕和灌溉;减
少下游洪水泥沙危害,有利于刘宇的综合开发利用。
15、梯田规划的原则是 适用性、坚固性、增产、节省费用 。
16、在林带的不同方向胁地程度不同,其规律是 胁西不胁东,胁北不胁南 。
17、小型水库的库容有 死库容、兴利库容、防洪库容 。
18、我国农田防护林类型区有:①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农田防护林区②华北北部农田
防护林区 ③ 华北中部农田防护林区 ④ 西北农田防护林区 ⑤ 长江中下游农田防护
林区 ⑥东南沿海防护林区 ⑦ 西藏拉萨河谷农田防护林区
19、水源涵养林的范围:河川上游、湖泊和水库集水区内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三、 简答
1、写出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并说明各字母的含义及单位。
答:A=RKLSCP
A——单位面积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t/hm2.a)。
R——降雨侵蚀力指数(100j.mm/m2.h)。
K——土壤可蚀性因子,对于一定土壤,等于标准小区上单位降雨侵蚀力缩产生的土
壤流失量,反映土壤性质对侵蚀的影响。
L——坡长因子,当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实际坡长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小区坡长土壤流失
量之比。
S——坡度因子,当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实际坡度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小区坡度土壤流失
量之比。
P——水土保持因子。有水土保持措施地块上的土壤流失量与没有水土保持措施(顺
坡耕作)上土壤流失量之比。
2、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防蚀机制。
答:①截短坡长,减少径流速度和对土壤的冲刷力 ②增加地面覆盖,减小了雨水和径
流对土壤的侵蚀力 ③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入渗力,减少地表径流 。
3、防护林带的结构类型及其防风特点和适用范围。
答:①紧密结构:防风效果好,防护距离短,有效防护距离10~15H,适用于居民点、
果园、牧场和风沙区交通沿线。②通风结构:防风效果差,防护距离较长,有效防护
距离20~25H,适于一般风害区和降雪多的地区。③疏透结构:防风效果较好,防护
距离长,有效防护距离25~30H,是农田防护林带的理想结构林带。
4、水土保持的主要耕作措施。
答:①改变小地形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 如等高耕作 、沟垄种植、蓄水聚肥耕作、
区田、水平犁沟) ②增加地面覆盖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如草田带状间作、间作混作、
套种复种、覆盖耕作、少耕免耕) ③增加土壤入渗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如深松耕法、
增肥改土、草田轮作)
5、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答:①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② 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③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④建立综合性防护林体系
6、 农田防护林造林树种的选择原则。
答:①适地适树 ,其生态学特性与当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②生长迅速、树形高大,枝叶繁茂,在短期内可以发挥较好的防护作用;在冬季起防
护作用为主的林带应配以常绿树种。
③抗风性强,不易风倒、风折及风干枯稍;抗病虫害、耐寒、耐旱且寿命长。
④树冠以窄冠形为好⑤防止选用传播虫害的中间寄主的树种 ⑥树木本身的经济价值高
⑦在灌区可考虑选择蒸腾量大的树种,以利于降低地下水位。
7、 农田防护林带的配置类型和配置方式。
答:配置类型有 ①乔木混交 ②主要树种与辅佐树种混交 ③ 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④ 综合混交
配置方式有 ①株间混交 ②行间混交 ③带状混交
8、水土保持林的作用。
答: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作用;林地凋落物及林地枯枝落
叶层对地表径流的吸收调节作用;林地土壤的渗水、蓄水作用。)
②调节气候,增加降雨。③降低风速,防风固沙。④团结土壤,改良土壤。
⑤ 提供林副产品,促进多种经营。
9、水源涵养林的营建技术。
答:⑴树种选择:①根系发达且分布较深,具有改良和网络土壤的作用;②树冠浓密,
落叶丰富且易分解,能有效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③生长迅速,能尽快郁闭,减轻雨
滴对地表土壤的冲击;④能适应特殊的环境条件,如耐寒、耐旱、耐湿等。
⑵造林技术:一般要求密植,栽植行沿等高线分布,相邻两行的树种呈“品”字形分
布。
10、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或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分析)。
答:⑴自然因素:①气候因素(如降雨;降雪;不同的降水分布;温度;风)
②地质因素(岩性;新构造运动)
③土壤因素(如土壤透水性;土壤抗蚀性;土壤抗冲性;不同土地利用情况)
④地形因素(如坡度、坡长、坡形、坡向、地面破碎程度)
⑤植被因素(拦截雨滴;调节地表径流;团结土壤;改良土壤性状;减低风速,防止
风害)
⑵人类活动因素: ①人类加剧土壤侵蚀的活动(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森林经营
技术不合理;陡坡开荒;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放牧和铲草皮;工矿、交通及基本
建设工程;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旅游活动等)②人类控制土壤侵蚀的活动(包括改
变地形条件;改良土壤性状;改善植被状况等)
四、 问答
1、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要点 ⑴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性质变劣;减少耕地,影响耕作;淤积江湖水库;影
响航运;水旱灾害。
⑵围绕上述几点,阐述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宏观角度),如土地减
少、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⑶如何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2、森林是怎样起到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作用的?
答:要点 ⑴ 何谓森林的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作用。
⑵森林涵养水源作用的原理: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截留、入渗,从而减少地表径流,
使地表径流转变为地下径流,缓慢入河。
⑶森林保持水土作用的原理:减少地表径流,枯枝落叶层使土壤免受雨滴冲击,并起
到过滤泥沙减缓流速的作用,根系固结土壤。
⑷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作用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