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身体构造和功能(课堂PPT)
合集下载
昆虫的结构和生理课件

• 背膈和腹膈波 动协助循环进 入腹血窦或围 脏窦
• 辅搏动器协助 在触角、足、 翅中循环
第21章 昆虫的排泄器官
• 马氏管及其构造 • 马氏管-直肠系统的排泄作用 • 其它排泄器官
一、马氏管及其构造
• 1669年意大利人Malpighi在家蚕中首先发现而 得名。是来源于外胚层的构造
• 基部着生于中后肠交界处;端部游离或附着在直 肠外,形成隐肾复合体
气管系统
• 气管的组织结构 • 气管的分布和排列 • 微气管和气囊 • 气门及其开闭构造
气管的组织结构
• 外胚层构造
• 分层
– 底膜
– 管壁细胞层
– 内膜
底膜
• 内表皮
• 外表皮
• 螺旋丝
气管的分布 和排列
• 气门 • 气门气管 • 背气管 • 内脏气管 • 腹气管
• 背纵干 • 内脏纵干 • 腹纵干
普遍存在
第19章 昆虫的消化系统
• 消化道的一般构造和功能 • 各类消化道的变异
消化道的一般构造
分前肠、中肠、后肠
前肠的分区构造
•口 • 咽喉 • 食道 • 嗉囊 • 前胃 • 贲门瓣
前肠的分区构造
• 嗉囊:内膜多皱褶
–贮藏食物 –部分消化(直翅目),蜜蜂的“蜜胃”
• 前胃:取食固体食物昆虫前胃很发达,外 面包有强壮的肌肉层,内膜特化形成齿状 或板状突起-磨碎食物
• 口道交感神经系
– 额神经节 – 后头神经节 – 功能:口器、前中
肠和背血管
• 腹交感神经系(中 神经):气门
• 尾交感神经系(腹 末端神经节)
昆虫的周缘经系统-体壁下的神经网络
• 感觉神经元和 感觉神经纤维
• 运动神经纤维 • 感觉器 • 效应器
• 辅搏动器协助 在触角、足、 翅中循环
第21章 昆虫的排泄器官
• 马氏管及其构造 • 马氏管-直肠系统的排泄作用 • 其它排泄器官
一、马氏管及其构造
• 1669年意大利人Malpighi在家蚕中首先发现而 得名。是来源于外胚层的构造
• 基部着生于中后肠交界处;端部游离或附着在直 肠外,形成隐肾复合体
气管系统
• 气管的组织结构 • 气管的分布和排列 • 微气管和气囊 • 气门及其开闭构造
气管的组织结构
• 外胚层构造
• 分层
– 底膜
– 管壁细胞层
– 内膜
底膜
• 内表皮
• 外表皮
• 螺旋丝
气管的分布 和排列
• 气门 • 气门气管 • 背气管 • 内脏气管 • 腹气管
• 背纵干 • 内脏纵干 • 腹纵干
普遍存在
第19章 昆虫的消化系统
• 消化道的一般构造和功能 • 各类消化道的变异
消化道的一般构造
分前肠、中肠、后肠
前肠的分区构造
•口 • 咽喉 • 食道 • 嗉囊 • 前胃 • 贲门瓣
前肠的分区构造
• 嗉囊:内膜多皱褶
–贮藏食物 –部分消化(直翅目),蜜蜂的“蜜胃”
• 前胃:取食固体食物昆虫前胃很发达,外 面包有强壮的肌肉层,内膜特化形成齿状 或板状突起-磨碎食物
• 口道交感神经系
– 额神经节 – 后头神经节 – 功能:口器、前中
肠和背血管
• 腹交感神经系(中 神经):气门
• 尾交感神经系(腹 末端神经节)
昆虫的周缘经系统-体壁下的神经网络
• 感觉神经元和 感觉神经纤维
• 运动神经纤维 • 感觉器 • 效应器
昆虫的体躯构造与功能(课堂PPT)

23
复眼和单眼
24
昆虫单眼的类 型
昆虫复眼的类型
26
二、昆虫的胸部
足 翅
1. 胸足基本构造:
基节
转节
腿节
胫节
跗节
28
爪
昆虫足的类型
步行足 跳跃足 捕捉足 开掘足 携粉足
2. 昆虫翅的结构 翅的缘: 前缘 外缘(后缘) 内缘
翅的角: 肩角 顶角
臀角
翅的脉纹:
肩横脉
前缘脉C
亚前缘脉Sc 径横脉
如:昆虫、蜘蛛、蝎子、虾、蟹、蜈蚣、 马陆等
蜘蛛
千足虫
蜈蚣 8
蝎子
9
昆虫纲
无脊动物中唯一有翅的。
有利于觅食、求偶、避敌、扩大分布范围。
个体小,生活条件易于得到满足。 口器分化。如: 咀嚼式、刺吸式、咀吸式 惊人的生殖力。 发育上明显的阶段10 性。
昆虫的特点:
体节集合成为头、胸、腹三段。
头部有口器、触角、眼,为取食和感 觉中心。 胸部有6足4翅,为运动中心。
植物保护学
1
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
气候
农
土壤
作 物
植食性昆虫
有
植物病原微生物
害
寄生性植物
生
植食性螨类
物
植物线虫
pest
杂草
鼠类
有 植食性昆虫 害 生 物 植食性螨类
pest
农业昆虫学
动物界 (150万种)
节肢 动物门
昆虫纲 (100万种)
节肢动物门:
体躯和附肢分节 整个身体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骼 神经系统位于身体的腹面 体腔即血腔,心脏在身体的背面
腹血窦(围神经窦)
昆虫的内部器官位于体腔内:
复眼和单眼
24
昆虫单眼的类 型
昆虫复眼的类型
26
二、昆虫的胸部
足 翅
1. 胸足基本构造:
基节
转节
腿节
胫节
跗节
28
爪
昆虫足的类型
步行足 跳跃足 捕捉足 开掘足 携粉足
2. 昆虫翅的结构 翅的缘: 前缘 外缘(后缘) 内缘
翅的角: 肩角 顶角
臀角
翅的脉纹:
肩横脉
前缘脉C
亚前缘脉Sc 径横脉
如:昆虫、蜘蛛、蝎子、虾、蟹、蜈蚣、 马陆等
蜘蛛
千足虫
蜈蚣 8
蝎子
9
昆虫纲
无脊动物中唯一有翅的。
有利于觅食、求偶、避敌、扩大分布范围。
个体小,生活条件易于得到满足。 口器分化。如: 咀嚼式、刺吸式、咀吸式 惊人的生殖力。 发育上明显的阶段10 性。
昆虫的特点:
体节集合成为头、胸、腹三段。
头部有口器、触角、眼,为取食和感 觉中心。 胸部有6足4翅,为运动中心。
植物保护学
1
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
气候
农
土壤
作 物
植食性昆虫
有
植物病原微生物
害
寄生性植物
生
植食性螨类
物
植物线虫
pest
杂草
鼠类
有 植食性昆虫 害 生 物 植食性螨类
pest
农业昆虫学
动物界 (150万种)
节肢 动物门
昆虫纲 (100万种)
节肢动物门:
体躯和附肢分节 整个身体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骼 神经系统位于身体的腹面 体腔即血腔,心脏在身体的背面
腹血窦(围神经窦)
昆虫的内部器官位于体腔内:
昆虫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共97张PPT)

马蜂刺蜇人的武器。 实蝇、家蝇、毒蛾——腹末数节组成“产卵器〞。
姬 蜂
蟋蟀
蝉
树蜂
桔实蝇
姬蜂腹端特化的产卵器 胡蜂腹端特化的产卵器
鞘翅目腹端(产卵器退化)
蟋蟀腹端的尾须
螽斯腹端特化的产卵器
腹部根本特征
革翅目腹端特化的尾须
灶马马刀状的产卵器 产卵器的不同形态,为了解昆虫产卵的方式和习性提供帮助。
姬蜂针管状的产卵 器
▪ 常见的种类有:直翅目的成虫、假设虫,如蝗虫;鞘 翅目的成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鳞翅目的幼 虫,如刺蛾、蓑蛾等;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
▪ 使用药剂类型: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
缺刻、开天窗
缺 刻、 开
天 窗
钻蛀性
钻蛀性
缺刻、空孔、开天窗
潜叶性
2.刺吸式口器
构造:
蝉的刺吸式口器
口 针
围的区域。
脉序
昆虫翅的两层薄膜之间还常有纵横行走向 的翅脉。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称为脉 序或脉相。脉序在不同种类间变化很大, 常作为分类的依据。
2〕模式脉相: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 就形成了昆虫的翅脉。翅脉的主要作用是 加固翅膜。其分支与排列形式称为脉序或 脉相。昆虫的脉序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还可以通过脉序的比较追溯昆虫的演化关 系。
C
A
B
D
昆虫触角类型
I E
F
J
H
K
昆虫触角类型
〔四〕昆虫的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取食、栖 息、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各种活 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的眼有两种:
1.复眼:1对,位于头的两侧,是由1至多个小眼 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 2.单眼:一般有3个,但也有1~2个或者无单眼的。
姬 蜂
蟋蟀
蝉
树蜂
桔实蝇
姬蜂腹端特化的产卵器 胡蜂腹端特化的产卵器
鞘翅目腹端(产卵器退化)
蟋蟀腹端的尾须
螽斯腹端特化的产卵器
腹部根本特征
革翅目腹端特化的尾须
灶马马刀状的产卵器 产卵器的不同形态,为了解昆虫产卵的方式和习性提供帮助。
姬蜂针管状的产卵 器
▪ 常见的种类有:直翅目的成虫、假设虫,如蝗虫;鞘 翅目的成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鳞翅目的幼 虫,如刺蛾、蓑蛾等;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
▪ 使用药剂类型: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
缺刻、开天窗
缺 刻、 开
天 窗
钻蛀性
钻蛀性
缺刻、空孔、开天窗
潜叶性
2.刺吸式口器
构造:
蝉的刺吸式口器
口 针
围的区域。
脉序
昆虫翅的两层薄膜之间还常有纵横行走向 的翅脉。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称为脉 序或脉相。脉序在不同种类间变化很大, 常作为分类的依据。
2〕模式脉相: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 就形成了昆虫的翅脉。翅脉的主要作用是 加固翅膜。其分支与排列形式称为脉序或 脉相。昆虫的脉序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还可以通过脉序的比较追溯昆虫的演化关 系。
C
A
B
D
昆虫触角类型
I E
F
J
H
K
昆虫触角类型
〔四〕昆虫的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取食、栖 息、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各种活 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的眼有两种:
1.复眼:1对,位于头的两侧,是由1至多个小眼 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 2.单眼:一般有3个,但也有1~2个或者无单眼的。
《昆虫基础》课件

八、结束语
对昆虫的认识与探索
通过学习昆虫基础知识,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探索这个充满奥秘的昆虫世界。
昆虫世界的奥秘
昆虫世界中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奇妙现象和生物适应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循环系统
昆虫的循环系统由心 脏、血管和血淋巴组 成,将氧气和养分输 送到身体各部分。
神经系统
昆虫的神经系统包括 大脑、感觉器官和神 经纤维等,控制着昆 虫的运动、感知和行 为。四、来自虫的生活习性1食性
昆虫的食性多样,有的以植物为食,有的以其他昆虫为食,不同食性决定了它们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生存环境
昆虫适应各种生存环境,可以在陆地、水下、高山和沙漠等各种极端环境中生活。
3
迁徙行为
有些昆虫会进行季节性的迁徙,以寻找合适的生存环境和资源。
五、对人类的影响
害虫
一些昆虫会给农作物带来损失,成为农民的害虫。
有益昆虫
另一些昆虫则对农业生产有益,如传播花粉、控制 害虫等。
六、保护昆虫
昆虫保护意义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维持着生态平衡。
《昆虫基础》PPT课件
# 昆虫基础 PPT课件
一、概述
昆虫的定义
昆虫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属于无翅目昆虫纲。 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了亿万年,并且呈现出了丰 富多样的形态和习性。
昆虫的分类
昆虫被广泛分类成许多不同的目、科和属。这 些分类是基于昆虫的外部特征、生理特性和进 化关系。
二、外部形态
头部
昆虫的头部包含有感觉器官、口器和复眼等特征。 不同昆虫的头部形态有所差异,适应不同的生活方 式。
胸部
昆虫的胸部是连接头部和腹部的结构,同样适应各 种运动和飞行方式。
昆虫的内部器官昆虫的体腔-优秀课件PPT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七大系统器官模式图(1)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七大系统器官模式图(2)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七大系统器官模式图(3)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三、昆虫内部结构的特点
昆虫的内部结构和高等脊椎动物有很多不同之处,其生理机能也有很大差异 。主要表现如表:
高等脊椎动物
昆虫
骨骼 系统的位置 系统的功能
多数昆虫的背膈和腹膈在体腔两侧分别与背板或腹板相连接,侧缘常有孔隙, 使各血窦之间彼此相通,血淋巴可以通过孔隙在血窦之间流动。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昆虫腹部横切面模式图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二、内部器官的位置
内部器官有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神经、生殖和分泌器官等 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下方的腹血窦中。 绝大部分昆虫的气管系统以气门开口于身体各节的两侧,以主气管和支气管网分布 在体壁下方及各内脏器官之间,再以微气管伸到各组织之中。 生殖系统位于围脏窦内消化道的背侧面,包括雌性的卵巢或雄性精巢,沿后肠两侧 延伸到消化道腹面,以1对生殖管(侧输卵管或输精管)会合于腹部末端。 主要的内分泌腺体,如心侧体和咽侧体及前胸腺等,分别位于咽及前胸气门气管附 近。 此外,在昆虫的体壁下和内脏上均附有肌肉,专司运动和内脏蠕动的功能。
骨骼
心脏:腹面 脊髓:背面 闭合循环系统, 发达,携氧
外骨骼(体壁)
循环系统:背面 神经系统:腹面 开放循环系统, 不携氧;气管系统发达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昆虫的体腔
目录
一 昆虫体腔的分室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一、昆虫体腔的分室
昆虫内部器官系统包藏于体壁形成的体腔内。血液充斥于体腔内,体腔就是 血腔,各个器官系统浸浴在血液中。
《昆虫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科(family)
蚕蛾科 Bombycidae
属(genus)
蚕蛾属 Bombyx
27
ppt课件
种(speies)
桑蚕种 Bombyx mori Linnaeus
3. 物种的概念
在形态、生理、生态、生物学及地理分布方面相同 ,并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有繁殖力后 代的一群个体,称为物种。
物种的特征:
蝉-强壮的 锥形产卵器
蜚蠊、蝗虫--瓣状
蜂类--针刺状
螽蟖--刀状 蟋蟀--矛状 树蜂--锯状
桔实蝇--腹末数节 愈合的产卵器
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pt课件
尾须和产卵器由腹部附肢特化而成 不同种类的产卵器不同
二、昆虫的分类
24
ppt课件
1.昆虫分类在实践中的意义
为解决某些经济昆虫学中最为复杂问题的钥匙 植物检疫程序的基础 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
鉴别昆虫的雌雄:有许多昆虫种类雌雄性别的差异,常常表现 在触角的形状上。例如舞毒蛾雄虫的触角为羽状,而雌虫的 触角则为丝状。
诱集或驱避: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
可进行诱集或驱避。如利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诱剂诱杀雄蛾
,可用于害虫测报和防治。
7
ppt课件
(2)复眼和单眼 复眼1对 单眼多2~3个, 有1个或缺
15
ppt课件
翅的类型
翅的类型
16
ppt课件
覆翅:较厚、较不透明, 如蝗虫的前翅
膜翅: 膜质 透明 如: 蜻蜓 蜜蜂
翅的类型
平衡棒:后翅退化成棒状, 飞行时起平衡作用
蚊 子 的 平 衡 棒
17
ppt课件
鞘翅:坚硬、角质、不透明, 如鞘翅目前翅
第二节昆虫的内部器官PPT课件

昆虫与鸟类的排尿方式相同,将尿酸与粪 便一同排泄。粪便一端白色的部分就是尿酸。 尿酸与氨和尿素相比毒性低,水溶性差,不需 要太多的水就可以将尿酸冲掉。
昆虫的排泄系统是指排除体内废物的构造, 包括马氏管、直肠、体壁、脂肪体、围心细胞 和下唇肾等。 功能:
是排泄代谢废物,维持体内盐类和水分的 平衡,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周缘神经系统
除去脑和神经节以外的感 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所形成 的神经传导网络。
➢交感神经系统
包括口道神经系、中神经 和腹部最后一个复合神经节。
20
人脑 与虫 脑?
昆虫的大脑与人类大脑 都是神经系统的中心,有复 杂社交活动的蚂蚁、蜜蜂等 昆虫,它们的大脑比无社交 活动的昆虫大。
但它不像人脑那样集中 控制行为,雄螳螂的头部被 雌性吃掉,仍然可以交配和 受精。
分泌系统20世纪早期人们认为昆虫体内不存在激素英国昆虫学家文森特威格尔斯沃思用吸血的长红猎蝽做了一个聪明的实验一周前将1只喂饱实验前一天喂另一只将两只的头切去用一只导管将脖子连起来
第二节 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一二 、、 体主 腔要 内内 部部 器器 官官 的的 位功 置能
1.消化系统 2. 3.循环系统 4.排泄系统 5.神经系统 6.内分泌系统 7.
5
消化系统与防治的关系
大部分昆虫中肠消化液的pH为6-8,鳞 翅目幼虫中肠的pH为8-10,中肠的酸碱度 对胃毒剂的溶解、游离、分解和吸收有很 大的作用。一般酸性的胃毒剂在碱性的中 肠中易于分解,溶解度大,发挥毒效高。
敌百虫弱碱液中可变成敌敌畏。
6Leabharlann 3.排泄系统排泄系统(excretory system)
23
20世纪早期,人们认 为昆虫体内不存在激素, 英国昆虫学家文森特·威格 尔斯沃思用吸血的长红猎 蝽做了一个聪明的实验, 一周前将1只喂饱,实验 前一天喂另一只,将两只 的头切去,用一只导管将 脖子连起来。另一只也很 快蜕皮了,后来这位昆虫
昆虫的排泄系统是指排除体内废物的构造, 包括马氏管、直肠、体壁、脂肪体、围心细胞 和下唇肾等。 功能:
是排泄代谢废物,维持体内盐类和水分的 平衡,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周缘神经系统
除去脑和神经节以外的感 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所形成 的神经传导网络。
➢交感神经系统
包括口道神经系、中神经 和腹部最后一个复合神经节。
20
人脑 与虫 脑?
昆虫的大脑与人类大脑 都是神经系统的中心,有复 杂社交活动的蚂蚁、蜜蜂等 昆虫,它们的大脑比无社交 活动的昆虫大。
但它不像人脑那样集中 控制行为,雄螳螂的头部被 雌性吃掉,仍然可以交配和 受精。
分泌系统20世纪早期人们认为昆虫体内不存在激素英国昆虫学家文森特威格尔斯沃思用吸血的长红猎蝽做了一个聪明的实验一周前将1只喂饱实验前一天喂另一只将两只的头切去用一只导管将脖子连起来
第二节 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一二 、、 体主 腔要 内内 部部 器器 官官 的的 位功 置能
1.消化系统 2. 3.循环系统 4.排泄系统 5.神经系统 6.内分泌系统 7.
5
消化系统与防治的关系
大部分昆虫中肠消化液的pH为6-8,鳞 翅目幼虫中肠的pH为8-10,中肠的酸碱度 对胃毒剂的溶解、游离、分解和吸收有很 大的作用。一般酸性的胃毒剂在碱性的中 肠中易于分解,溶解度大,发挥毒效高。
敌百虫弱碱液中可变成敌敌畏。
6Leabharlann 3.排泄系统排泄系统(excretory system)
23
20世纪早期,人们认 为昆虫体内不存在激素, 英国昆虫学家文森特·威格 尔斯沃思用吸血的长红猎 蝽做了一个聪明的实验, 一周前将1只喂饱,实验 前一天喂另一只,将两只 的头切去,用一只导管将 脖子连起来。另一只也很 快蜕皮了,后来这位昆虫
昆虫的器官和功能课件

❖ 体壁肌和内脏肌分别附着于体下方和内脏的表面; 脂肪体主要包围在内脏周围;各种内分泌腺体位于 内部器官相应部位。 由此可见,昆虫内部器官的 位置有别于脊椎动物,因为脊椎动物的器官(心脏) 是位于腹面,而神经系统(脊髓)则位于背面。
昆虫的器官和功能
二、消化系统
❖ 昆虫的消化道是1根很不对称的管道,前端开 口于口前的基部,后端终止于体躯的末节。 根据其发生来源和功能的不同,消化道分为 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
昆虫的器官和功能
❖ 2、血液循环途径 ❖ 当心脏扩张时,背血管的血液经由心门进入心脏;
当心室由后向前依次收缩时,将血液不断推向前进, 通过动脉压入头部。因此,在虫体前端的血液压力 较高,驱使血液在体腔内由前向后流动。 ❖ 存在有触角辅搏动器的昆虫,部分血液压入触角 内进行循环,血液注入胸部血腔时,一部分 进入腹 血窦,流经胸足后再流回血腔内。 ❖ 在有翅昆虫中,也由于翅基的辅搏动器的作用, 使血液在翅脉壁与翅脉形成的翅脉腔之间流动。 ❖ 血液从翅的前缘进入,再由于 翅的后缘的辅搏动器 的作用,使血液经后缘流回血腔。昆虫体内的内脏 里面 动及身体的活动,有助于血液在体内的运行。
❖ 1、气管系统的构造和分布 ❖ 气管系统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因此它的
组织结构和理化性质与体壁基本下相同, 只 是层次的内外相反,即由底膜、管壁细胞和 内膜组成。气管内膜下没有蜡层和护蜡层。 内膜以局部加厚形成螺丝,它能增加气的弹 性,以利于气管的扩张。气管有主干和分支, 由粗到细,愈分愈细,最后分成许多微气管,着 生在组织间或细胞内。
❖ B、其它排泄器官 ❖ 脂肪体 昆虫脂肪体为不规则的团状、疏松
带状或叶状组织。组成脂肪体的细胞积聚着 尿酸结晶的尿盐细胞,具有排泄作用。 ❖ 围心细胞 围心细胞分布在背血管两侧,能 吸收 血液中和叶绿素、胶体颗 粒大分子物质, 也有积贮排泄 的作用。
昆虫的器官和功能
二、消化系统
❖ 昆虫的消化道是1根很不对称的管道,前端开 口于口前的基部,后端终止于体躯的末节。 根据其发生来源和功能的不同,消化道分为 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
昆虫的器官和功能
❖ 2、血液循环途径 ❖ 当心脏扩张时,背血管的血液经由心门进入心脏;
当心室由后向前依次收缩时,将血液不断推向前进, 通过动脉压入头部。因此,在虫体前端的血液压力 较高,驱使血液在体腔内由前向后流动。 ❖ 存在有触角辅搏动器的昆虫,部分血液压入触角 内进行循环,血液注入胸部血腔时,一部分 进入腹 血窦,流经胸足后再流回血腔内。 ❖ 在有翅昆虫中,也由于翅基的辅搏动器的作用, 使血液在翅脉壁与翅脉形成的翅脉腔之间流动。 ❖ 血液从翅的前缘进入,再由于 翅的后缘的辅搏动器 的作用,使血液经后缘流回血腔。昆虫体内的内脏 里面 动及身体的活动,有助于血液在体内的运行。
❖ 1、气管系统的构造和分布 ❖ 气管系统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因此它的
组织结构和理化性质与体壁基本下相同, 只 是层次的内外相反,即由底膜、管壁细胞和 内膜组成。气管内膜下没有蜡层和护蜡层。 内膜以局部加厚形成螺丝,它能增加气的弹 性,以利于气管的扩张。气管有主干和分支, 由粗到细,愈分愈细,最后分成许多微气管,着 生在组织间或细胞内。
❖ B、其它排泄器官 ❖ 脂肪体 昆虫脂肪体为不规则的团状、疏松
带状或叶状组织。组成脂肪体的细胞积聚着 尿酸结晶的尿盐细胞,具有排泄作用。 ❖ 围心细胞 围心细胞分布在背血管两侧,能 吸收 血液中和叶绿素、胶体颗 粒大分子物质, 也有积贮排泄 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胸足的构造和类型
1. 胸足的构造
成虫的胸足一般分为6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为基节、 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各节间由膜相连接, 是各节活动的部位。
2. 胸足的类型
胸足的本能是运动,因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特 化为许多类型,各具不同形态和功能。
47
胸足的类型和功能 A:步行足:一般较细长,适于行走,没有显
第二章 昆虫的体躯构造和功能
第一节 昆虫的头部
一、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体躯最前面的一个体段,一般 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感觉器官──复 眼、单眼及触角和取食器官──口器。 因此,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4
(一)昆虫头部的基本构造
单眼
复眼
触角
单眼
(二)昆虫的头式
根据头的纵轴与身 体纵轴的夹角不同, 分为下口式、前口 式和后口式三种头 式
蝗虫咀嚼式口器图
咀嚼 式口器
▪ 危害状:典型的危害症状是造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 伤。
▪ 1.食叶性:开天窗、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留网状 叶脉,或全部吃光。
▪ 2. 卷叶性:将叶片卷起,然后藏匿其中危害。 ▪ 3. 潜叶性:断根或断茎,枯死,吐丝、卷叶、缀叶等。 ▪ 4. 钻蛀性:钻蛀根、茎、果等。 ▪ 常见的种类有:直翅目的成虫、若虫,如蝗虫;鞘翅目的成
下口式
10
前口式(虎甲)
11
后口式
12
(三)触角
1.结构:由许多环节组成。
柄节:基部一节; 梗节:第二节; 鞭节:以后的各节。
2.功能:表面有许多感觉器,具嗅觉和触觉的功能, 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昆虫借以觅食和寻找配偶。
触角的类型:触角的形状随昆虫的种类和性
别而发生变化。其主要变化在于鞭节,常见 的形状按其形状分成以下类型: (1)线状:除基部两节稍粗大外,其余各节 大小相似,相连成细丝状,如蝗虫、蟋蟀 (2)念珠状:鞭节各节近似圆珠形,大小相 似,相连如串珠,如白蚁
14
(3)锯齿状:鞭节各节近似三角形,向一侧做齿状 突出,形似锯条,如锯天牛、叩头甲等 (4)羽状:鞭节各节向两侧作细枝状突出,形似鸟 羽,如蛾类 (5)棒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逐渐膨大, 整体形似棍棒,如蝶类 (6)锤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突然膨大 似锤,如皮蠹 (7)环毛状:鞭节各节都具有1圈细毛,愈近基部 的毛越长,如雄蚊
的液体物质。
3. 嚼吸式(蜜蜂):兼食固体和液体两种食物。
1.咀嚼式口器
是昆虫最基本、最 原始的口器类型。 所有别的口器类型 都是由咀嚼式口器 演化而来。 基本构造:
上唇,上颚,下颚, 下唇及舌五部分组成。
取食固体食物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
1.上唇 2、3.上颚 4、5.下颚 6.下唇 7.舌
刺吸式口器危害状:
1. 失绿斑点:在叶面上形成各种失绿褪色斑点, 严重时黄化。
2. 畸形:叶片卷曲、皱缩等。
3. 虫瘿:如榆瘿蚜与桃瘤蚜的危害状。
4. 传播病毒病:如常见昆虫:蚜、螨、蚧、粉虱、 叶蝉、网蝽、木虱、蝉、蜡蝉等。
使用药剂类型:内吸剂、触杀剂、熏蒸剂和生物制 剂。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危害状
著的特化现象,是最常见的胸足类型,但在功能 上仍表现出一些差异。如步甲
B:跳跃足:腿节特别发达,胫节健壮,用于
跳跃。如蝗虫
C:开掘足:胫节和跗节常宽扁,外缘具齿,
适于开挖。如蝼蛄和金龟子前足
D:捕捉足;基节常特别延长,腿节和胫节的
相对面上有齿,而形成一个捕捉构造。如螳螂前 足
48
49
50
螳螂捕捉足
15
3.昆虫触角形状 常见的有 :
1.刚毛状;2.丝状; 3.念珠状; 4.锯齿状;(叩头甲) 5.栉齿状;(雄豆芫菁) 6.羽毛状; 7.膝状;8.具芒状; 9.环毛状;(雄蚊) 10.球杆状; 11.锤状;12.鳃片状;
17
昆虫触角类型
C A
B D
18
昆虫触角类型
I E
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鳞翅目的幼虫,如刺蛾、蓑 蛾等;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
▪ 使用药剂类型: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
缺 刻 、 空 孔
缺缺
刻 、
刻 、 开
开天
、
天窗
开
窗
天
窗
潜
钻蛀性 钻蛀性
叶 性பைடு நூலகம்
2.刺吸式口器
构造:
蝉的刺吸式口器
口 针
刺吸式口器
口 针 口 针
刺吸 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各部分解图
复眼(家蝇)
24
25
(五)昆虫的口器
昆虫的取食器官。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 口器构造不同。分三大类型。
1. 咀嚼式(蝗虫):取食固体食物; 2. 吸收式(蚜、螨、蚧等)取食液体食物;
吸收式口器按其取食方式又可分为: 刺吸式(蚜虫)、锉吸式(蓟马):将口器刺入植物或动
物组织内部取食; 虹吸式(蛾蝶)、舐吸式(蝇类):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
51
蝼蛄开掘足
52
E:携粉足:后足胫节宽扁,两侧有长毛,构成 携带花粉的花粉篮;基跗节长扁,内侧约有10 排毛刷,用以梳集花粉,叫花粉刷。如蜜蜂的 后足
蓟马成虫
5. 舐吸式口器 该类口器为家蝇所特 有。上下鄂均退化, 下 唇特化为短小喙, 端部膨大成唇瓣,能 吸吮液体或微粒状固 体食物。
6. 刮吸式口器:虻等 吸血昆虫。
7. 嚼吸式:蜜蜂等昆 虫兼有咀嚼和吸收两 种功能。
家蝇 蜜蜂
二、昆虫胸部
胸部由三个体节组成: 前胸、中胸和后胸,其
上各具一对足,分别称 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大多数在中胸及后胸各 具一对翅,分别称为前 翅和后翅。 翅与足是运动器官,因 而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 心。
畸 形
褪 色
虫 瘿
37
失绿黄斑
虫瘿 叶 片 卷 曲
叶皱畸形
3.虹吸式口器
常见昆虫:蛾蝶类成虫,吸收植物 体表面的花蜜等生活,一般不危害 植物,但其幼虫常常为害虫。
虹 吸 式 口 器
(3)虹吸式口器
喙
复眼 下唇须
41
4. 锉吸式口器
为蓟马昆虫所特有,其特点为 上鄂口针较粗大,是主要的穿 刺工具,两下鄂口针组成食物 道,舌与下唇口针组成唾液道。
F J
H K
19
昆虫触角类型
20
(四)昆虫的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取食、 栖息、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各 种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的眼有两种:
1.复眼:1对,位于头的两侧,是由1至多个小 眼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
2.单眼:一般有3个,但也有1~2个或者无单眼 的。单眼只能分辨光线强弱和方向,不能分辨物 体和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