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案2-新版

合集下载

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

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
实验9-2结论: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
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实验9-3结论:水和酒精互溶,水是溶剂。
二:溶液的用途
1、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
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
3、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4、水是常用的溶剂。有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
5、溶质/溶剂的判定。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A、固、气与液体相溶时,液体是溶剂,另一种物质是溶质。
B、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C、两种液体互溶,溶液中无水存在时,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
D、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水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D、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7、两种能溶于水且能起反应的块状固体A、B,反应最快的情况是()
A、两种块状固体接触B、将两种固体碾细拌合
C、将两种固体溶于水并搅动D、一种块状固体与另一种粉末混合
-




课本33页1、2、题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2、特征:
均一性: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处完全一样(指密度、浓度、性质等)。
稳定性:溶液形成以后,条件不变,溶质、溶剂长期不分离。
3、溶液由什么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讨论:(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经用过哪些溶液?还看到过哪些溶液?
(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鲁教版九上化学 3.1溶液的形成 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上化学 3.1溶液的形成 教案设计
学生观察
从生活走进化学,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4
提出问题
物质溶于水中是否有能量的变化?
做实验探究(3——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活动5
情境再设
如何洗涤沾有油的衣服?
学生思考、讨论
继续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
活动6
对比观察
观察乳化现象
探究实验
让学生亲身体验去油污的不同方法,增强认识
教学设计
课题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执教者
解读理念
本节课主要从生活走入化学,通过熟悉的食盐溶于水的问题探究,进而来设计教学,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流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解读学生
乡镇学生知识面比较窄,对溶液存在诸多错误认识,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乳化现象
教学效
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测
本课时主要从生活走进化学,通过设置情景,提出问题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通过实验探究,发挥了学生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升华,培养了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了他们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整节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定的生活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导教学,运用多媒体通过动画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帮助学生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当然,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譬如:设计思路不够开阔;课堂教学采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组织才能、调控机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创新教案】2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创新教案】2
3.溶剂不一定指的是水,但没说明溶剂时,通常指的是水
4.一种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5.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不仅在实验室中存在许多的溶液,其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充满了许多的溶液
以实验活动为切入点,从宏观解角度来认识溶液的特征
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 括,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概念性的内容一定要牢记
让学生再次感受溶液的基本特征。
交流探究:
你能判断下列哪组能形成溶液?为什么?
1.植物油和水
2.冰和水
3.泥土和水
4.蔗糖和水
就刚才配置的溶液判断它的组成:
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蔗糖的水溶液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氯化钠的水溶液
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碘的酒精溶液
小结:溶液的命名:
XX的XX溶液
(溶质)(溶剂)
交流探究:
你能说出下列溶液的组成吗?
学习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区分,为以后溶液的定量计算打下基础。
【情境再设】
有一种饮料,叫“摇摇冰”,罐装的,不用放在冰箱里,喝的时候将底部的旋钮转一下,倒过来,摇一摇,瓶里的饮料就冰凉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能制冷。
哪种物质可以实现这种功能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实验探究1-1】: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创设情境】
1、看一看、生活中的化学物质,说出感想
2、尝一尝、注射用的葡萄糖溶液,并说出它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板书: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看 图、说一说感想
分别将葡萄糖注射液倒入三个口杯中,让一位同学尝一尝它们的味道是不是一样
让学生感受到溶液就在身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3.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024年版)

3.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024年版)

3.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核心素养目标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对食盐溶解过程的微观揭秘,学会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建立微粒观;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判断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知道溶解时的能量变化与微粒运动有关,初步建立能量观;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掌握乳化的原理,并了解溶液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溶液的相关概念,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解决措施:注重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动画和演示实验境 【情景创设】播放图片:生理盐水的相关信息【提出问题】1.氯化钠注射液是无色的,它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氯化钠是怎样溶解于水中的?一探:【提问】将一定量的食盐放入水中,搅拌,静置,观察现象。

食盐去哪儿了?【微观探源-播放食盐溶解的动画】【微观探源-播放蔗糖溶解的动画】二探:液【展示图片-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提问】1.生理盐水的上部、中部、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说明了溶液具有什么特征?2.如果把生理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说明溶液具有什么特征?【提问】深入理解溶液的概念1、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2、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3、溶液一定是液态的吗?【讲解】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并展示常见的溶液,让学生根据规则进行判断三探:质 时 的 【情境导入并提问】为什么摇一摇就能使饮料变冰呢?思考、判断【引导】设计实验【演示实验】氢氧化钠和氯化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的变化【讲解】溶解过程中的微观变化【呈现图片】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乳 化 【提问】洗涤剂为什么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呢?【演示实验】洗涤剂和油污作用【讲解】乳化的原理【提问】洗涤剂和汽油都能洗掉油污,去污原理相同吗?归 纳 讨论、交流、表达、最后归纳出溶液化。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看法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罕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消费和生活中有重要运用。

2.进程与方法〔1〕学习迷信探求和迷信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载、剖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看法对相反效果不同的处置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味。

〔2〕树立勇于创新的肉体。

【教学重点】〔1〕树立溶液的概念并看法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对溶解进程的了解。

〔2〕从微观上看法溶液【课前预备】多媒体、演示实验资料及用具【课时布置】1 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海水、河水、湖水和地下水等自然水即使十分清澈,也不是纯真的水。

这是由于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

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二、新课学习一、溶解的进程活动天地:观察食盐的溶解视频:观察食盐的溶解在一只盛有约5用玻璃棒搅拌。

细心观察发作的变化,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逝。

触摸烧杯,感 受温度变化。

[氯化钠溶液的温度没有清楚变化。

]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氯化钠溶解]2.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能否都一样咸?[氯化钠溶于水各局部的液体都具有了咸味,且咸的水平相反]3.假设把失掉的食盐水密封,保管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想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不会从水中分别出来。

]像这种,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构成的均一、动摇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溶液的特点是什么?[均一性、动摇性]氯化钠溶液就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在不论放置多久,只需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动,氯化钠不会从溶液中分别出来。

这是溶液的动摇性。

均一、动摇是一切溶液的共同特征。

从定义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溶液的组成。

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做溶剂,像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 1 课时-最新教学文档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 1 课时-最新教学文档

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2)从微观上认识溶液【课前准备】多媒体、演示实验材料及器具【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海水、河水、湖水和地下水等天然水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

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

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二、新课学习一、溶解的过程活动天地:观察食盐的溶解视频:观察食盐的溶解在一只盛有约5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

触摸烧杯,感受温度变化。

[氯化钠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氯化钠溶解]2.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氯化钠溶于水各部分的液体都具有了咸味,且咸的程度相同]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像这种,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溶液的特点是什么?[均一性、稳定性]氯化钠溶液就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在此混合物中,各种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0-9m),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

取出氯化钠溶液的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会发现其组成完全相同。

这是溶液的均一性。

不论放置多久,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山东省九年级化学全册《7.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山东省九年级化学全册《7.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用蜡烛将烧杯和玻璃片粘在一起,在向烧杯中加入少许水, 探究欲望。 再加入少量的氢氧 化钠,搅拌使其溶解,过一会儿,玻璃片
从烧杯上掉下来。 【提出问题】 :为什么氢氧化钠不见了,而蜡烛熔解了,其它 物质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 本环节意图是:学生明确本节课
【教师活动】点题。这就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这节课我们 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在学习过程 来探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揭示目标】通过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学会 区分溶 液中的溶剂 和溶质,理解溶液的概念并对电离有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知 探究一:溶液的形成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对比 中明确方向,有的放矢。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板 书 设 计 物质的溶解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 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溶液的基本特性:均一、稳定、混合物
溶 液 形 成 的 微 观 过 程
溶液的形成 教 1、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会区分典型溶液中
学 知识 的溶质和溶剂。 目 目标 2、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微观过程。初步认识电离。 标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溶解过程通常都伴随能量变化 能力 1、 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探究法。 目标 2、 通过表象感知溶液的存在 情感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目标 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 教学内 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食盐
容分析 溶于水的过程开始,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使学生首先形成溶液是几种物质的 混合物,并且是均一、稳定的感性认识。再通过食盐溶于水的微观过程图解,使 学生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溶解过程的实质,为探究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打下基 础。 教学重点 会区分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理解溶液的概念。 教学难点 溶解过程的理解及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 课时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1. 建立溶液的概念。

2. 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1.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 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

导入新课:提问:生活中的纯净水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海水、河水、湖水以及矿泉水呢?新课:一、溶液探究思考: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C11H22O11),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Na+、Cl-)。

联系:两种溶液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讨论:纯净水是否是溶液?早上清新的空气是否是溶液?合金是不是溶液?溶液都是无色的吗?练习:1.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A.食盐B.面粉C.植物油D.石灰石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2.A.豆浆B.果酱C.矿泉水D.蔗糖水2. 溶液的宏观特征:(1)均一性;(2)稳定性。

练习1:烧杯中有100 mL NaCl 溶液,请比较A处和B处密度的大小()(图见大屏幕)A. A > BB. A < BC. A= BD. 不能确定3. 溶液的组成:溶剂与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m(液)= m(溶剂)+m(溶质)练习:1.将10 g 蔗糖溶于100 g 水中,完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2. 将50 g 食盐溶于100 g 水中,经过搅拌、静止、过滤,称量出滤渣的质量为30 g ,那么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积极讨论,回答
观察现象,认证对照
积极回答,恍然大悟,我也能做清洁小卫士
将化学学习生活化,将生活化学化
【我来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有哪些收获?小组内交流,互查互助,共同提高
3.溶剂不一定指的是水,但没说明溶剂时,通常指的是水
4.一种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5.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不仅在实验室中存在许多的溶液,其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充满了许多的溶液
以实验活动为切入点,从宏观解角度来认识溶液的特征
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 括,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概念性的内容一定要牢记
让学生再次感受溶液的基本特征。
溶液
溶质
溶剂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酒精溶液
汽水
碘酒
乙醇汽油
通过此表格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分组动手实验,感知食盐溶于水的过程
阅读教材
结合微粒的特点进行思考分析。
不会,稳定
一样,均一
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溶液的定义。
体会并记忆溶液的定义
学生判断
分组抢答说出答案
小结:
1.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气体
2.一般固体或气体溶解于液体中,液体为溶剂;两种液体组成溶液,无水时, 量多的为溶剂
学习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区分,为以后溶液的定量计算打下基础。
【情境再设】
有一种饮料,叫“摇摇冰”,罐装的,不用放在冰箱里,喝的时候将底部的旋钮转一下,倒过来,摇一摇,瓶里的饮料就冰凉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能制冷。
哪种物质可以实现这种功能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实验探究1-1】: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品味混合物.从而说明这类物质具有均一性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目标,指导自学】
1.知道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了解乳化作用。
生根据目标快速浏览课本
做好学习准备,,有目的的进行学习
【活动天地一】观察食盐的溶解
【友情提示】:如何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源自究食盐, 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温度的变化
A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物质溶于水温度都不发生变化呢?
B猜想与假设:物质溶于水时,,
(温度发生变化或温度不发生变化或可能发生变化)
C设计实验方案:
D解释与结论:多媒体投影
E反思:从宏观走向微观
生猜测:可能放热
生根据仪器分组进行试验并记录记录现象并获得结论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创设情境】
1、看一看、生活中的化学物质,说出感想
2、尝一尝、注射用的葡萄糖溶液,并说出它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板书: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看 图、说一说感想
分别将葡萄糖注射液倒入三个口杯中,让一位同学尝一尝它们的味道是不是一样
让学生感受到溶液就在身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如果把上述氯化钠 溶液倒入瓶子里密封起来,放置一个月,一年,……你猜测食盐会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用过滤地方法能不能把氯化钠和水分开?
想一想,这杯氯化钠溶液的上部、中部、下部,任一处,是否一样咸?
具有食盐与水这样的特点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那么什么是溶液呢?溶液有哪些部分组成?
【我来总结】
板书:一、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交流探究:
你能判断下列哪组能形成溶液?为什么?
1.植物油和水
2.冰和水
3.泥土和水
4.蔗糖和水
就刚才配置的溶液判断它的组成:
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蔗糖的水溶液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氯化钠的水溶液
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碘的酒精溶液
小结:溶液的命名:
XX的XX溶液
(溶质)(溶剂)
交流探究:
你能说出下列溶液的组成吗?
阅读教材,理解水合放热和扩散吸热的过程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又一次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都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了
学生分工合理,方法基本正确,数据准确,亲自体验了知识的生成
通过动手实验探究,感受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情境再设】吃饭完毕后如何清洗干净沾有油污的餐具?你可以有哪些方法?
【活动天地】师演示
汽油与洗洁精去油污原理有什么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