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课件

合集下载

氧气课件—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氧气课件—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鲁教版
§4—2 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二课时 氧气的性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氧气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愿望,培养学习化
学的兴趣。
重难点解读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冶给 的

炼病 蓝 钢人 色


输 氧
钢 瓶


嫦 娥

一 号

卫 星 发

`` `
视察一瓶氧气
放的视 置色察 方态氧 法味气
资料:
卖鱼市场上,鱼池的水中鱼能自由的 游泳呼吸,但过一段时间卖鱼人就要向 水池中舀水或通入氧气.
任务一:氧 气 的 物 理 性 质
1、色、味、态:
20℃,101kPa
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0又是氧化反应
任务四: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阅读课文P92—93,了解氧在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在自然界中通过氧气以及各种含氧化合物 的天然或人工转化形成持续、稳定的氧循环。
2、缓慢氧化:反应缓慢,甚至不易被觉察的 氧化反应。
当堂训练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无__色__、_无__味__的_气___体,密度 _比__空__气__大__,不___易__溶于水。
结论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氧气能与多种化合物反应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想一想
上面的实验中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与在 氧气中燃烧现象一样么?这说明了什么?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与空气 中的氧气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取 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 燃烧越剧烈。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4.2氧气第1课时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4.2氧气第1课时课件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 空气 中燃 烧
【现象】1、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2、放热 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硫在 氧气 中燃 烧
【现象】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放热 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点燃
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 二氧化

点燃
S + O2 → SO2
思考: 硫在氧气里燃烧,为 什么集气瓶底要留少量水?
文字表达式:
铁 + 氧气 Fe + O2
点燃 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3O4
思考: (1)做这个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为什么 系一根火柴棒?还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引燃铁丝。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聚热使铁丝容 易燃烧。
思考:(2)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铺 一层细沙?
为了防止燃烧时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一、氧气的性质
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 度和密度、是否溶于水等。
1、物理性质
①色、味、态:
②密度:
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③水溶性: ④熔沸点:
比空气密度略大
不易溶于水
气体物理性质的归纳一般包含三部分: ①色、 味、态②密度③水溶性
⑤三态转化: (淡蓝色)液态氧
101kPa, -183℃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C + O2
点燃
CO2
思考: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 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什么?
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跟氧气的含量有 关,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3)铁丝(银白色色固体)与氧气反应(实验2-4)
在空气中:铁丝不能燃烧, 发生红热现象。

2022年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水的分解 课件

2022年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水的分解 课件

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 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 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 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 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 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 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总结
(1)电解水是 化学 变化在这个过程 需要 吸收 能量 (2)水电解生成物质正极的 氧气 和 负极的 氢气 ,二节体积比是 1:2 。
【注意事项】 a、加稀硫酸溶液目的:
b、为什么实际实验中,H2体积往往大于O2体积 的2倍?
原因主要有:
① O2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H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②电极材料消耗了部分O2
两电极处生成的气体经检验:正极的气体是氧气 (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 体是 氢气(H2),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电解水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种类体积可简单记忆为: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水 通电 氧气
氢气 (分解反应)
(反应物)(反应条件) (生成物)
表示“生成” 表示“和” 读法: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 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 分解反应。
问题二: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是怎样变 化的?






过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程 H2O
H2
O2
电解水反应的实质: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 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 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 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 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制)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套PPT课件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制)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套PPT课件
变 化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后
点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硬度,检 燃 前 验它的溶解性,密度。
燃 ①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②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
着 时
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被烧情况;③在蜡烛上方分别罩上
干燥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熄 灭 观察熄灭时现象,用火柴点白烟,观察现象。 后
蜡烛受热融化
蜡烛燃烧生成 水和二氧化碳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发生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外形,形状、 伴随能量变化,发光放热,颜色 状态发生改变 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实例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反思与评价
解释与结论
收集、整理 实验数据
一、从问题开始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 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 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 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 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化学改变世界
化学变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
衣 材料、 概 基 与物 能
食 能源、 念 本 理变 量
住 环境、
特 化的 变
行 健康
征 区别 化

3.2 元素课件--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3.2 元素课件--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下节课再见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元素符号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 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只要质子数相同,我们就 将其划分为同一类,称其为一 种元素。
即无论是碳—12,还是 碳—13、碳—14原子其质子数 都是6,则同属于碳元素。
元素符号的涵义
Fe 铁元素 a.宏观:一种元素 一个铁原子 b.微观:元素的一个原子
P表示什么意义?
磷元素、一个磷原子
思考
5P表示什么意义? 五个磷原子
元素存在于一切物质 中,通常我们就用元素来 表示物质组成。
地壳 中元 素含 量图
按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阅读60页第三段,了解元素在自然界的 分布,记住最多的前四位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 (氧)(硅)(铝) ( 铁 )
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波 义耳第一次提出了具有科学性质的元 素概念——元素并不是水、火、土等 复杂物质或现象,更不是亚里士多德 所说的冷、热、干、湿等性质,或柏 拉图所强调的理念等非物质的精神, 而是那些原始的、简单的或是丝毫没 有混杂的物质。
一、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种类: 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0 余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余种,这些元素组成 了3000多万种物质。
讨论: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以用原子表示,物质的 组成可以用元素表示,那么元素和原子由什么区别呢?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 讲种类又讲个数 (2)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原 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件

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计量数,使式子 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体现质量守恒定 律.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①.最小公倍数法(以氯酸钾分解反应为例M)nO2
KClO3
KCl + O2
2KClO3
2KCl + 3 O2↑

②奇数配偶法(以氯酸钾分解反应为例)
KClO3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学习,形成清楚的解题思路,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 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相互帮助、体会成功、建立自 信。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难点
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根据化学方 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
难点:化学式计算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区分与联 系。
不能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如我们不能把氧 化铝写成AlO,而应写成Al2O3,不能把氧化铁写成FeO,而应 写成Fe2O3。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就是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对于书写化学方程 式来说就是要配平。
2请写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 方程式,并总结书写步骤
(1) H2O
5.2.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建立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和认识方法,促进对质量守恒定律的 认识。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能正确计算出反应物、生成物 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式计算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对照,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元素守恒,体 会化学反应中元素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通过创设问题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化 学计算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化学方程式中体现了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关系;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养量守恒。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五四制)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五四制)

说明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 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的腐蚀 性、氧气助燃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熔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滴水中 含有1021
个水分子
水 分 子 H2O
氢 原 子 H
氧 原 子 O
氢原子和氧原子
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宇宙
显微镜下的花粉微粒
化学——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石油
石 油 的 综 合 利 用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化学





活动天地 1. 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说一说哪些 是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 自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 2.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在一瞬间全部消失, 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对蜡烛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
后的三个阶段进行实验观察, 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你会观察实验吗? 变 化 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时,观察反应发 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变 化 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 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 化 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请你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设计实验证明你对问题的猜想。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固体石蜡是否需
要变成石蜡蒸气后才能燃烧?


体验化学探究
内容提要
1
从问题开始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2022年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氧气的性质、氧循环 课件

2022年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氧气的性质、氧循环 课件
界中的氧循环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内容。
目的:最后一个部分内容相对简单, 所以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着手, 最后由组长带领交流。
六、检测巩固 目的:对知识的及时巩固。
课堂小结
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学生找到学习的 方法和学习的乐趣。在完成本节课后我 布置了一个挑战作业,家庭实验制氧气, 用身边的仪器,用药店的药品(双氧 水),很多同学都去想、去尝试并且成 功了,还应用了不同的催化剂,自制了 铁架台、石棉网,那么我敢说,这节课 他真的掌握了!
药品的状态 反应条件
2、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 气体的溶解性 气体的密度
目的: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实 验室制氧气的仪器装置。
二、小组合作与展示
目的: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实 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可以小组 派代表上台说明本组想法。
三、教师点拨
1、视频播放:实验室制取氧气。
2、教师补充高锰酸钾制氧气视频。
由于本节课有实验,所以先观看视频 了解注意事项,学生再动手实验。这样把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问题引入
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对于氧气了解了 多少呢? 2、通过课下小组讨论活动天地4-2,你认 为哪些物质可以在实验室中制氧气?依据 是什么? 目的:初步认识氧气,为实验室制氧气选 择好药品。
合作探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物质的思路分析 1、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
4.2.2 氧气的性质、氧循环
教学目标
1.在实验室中动手实验制得氧气,体会制取 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 路和方法。 3.学生能乐于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感悟氧循 环对人类的意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谈话法引入本课,然后实行讨论 和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断引导 与启发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随现象
相互联系
实例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但发光发热 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 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的腐蚀 性、氧气助燃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熔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
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
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 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 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 成
对蜡烛点燃前、燃着时和熄
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实验观 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你会观察实验吗? 变 化 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时,观察反应发 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变 化 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 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 化 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课堂小结
化学真奇妙
化学改变世界 衣 食 住 行
化学变 化
概 基 念 本 特 征 与 物 理 变 化 的 区 别
物质构成的奥秘 能 量 变 化
材料、 能源、 环境、 健康
分 子
原 子
知能训练
•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C B、 • A、食物腐败 钢铁生锈 • C、瓦斯爆炸 D、 锅炉爆炸 •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 A、灯泡发光 B、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发生
物理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外形,形状、 伴随能量变化,发光放热,颜色 状态发生改变 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矿石粉碎,水蒸发, 汽油挥发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 烂等
点 燃 前 燃 着 时 熄 灭 后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硬度,检 验它的溶解性,密度。
①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②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
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被烧情况;③在蜡烛上方分别 罩上干燥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 象。
观察熄灭时现象,用火柴点白烟,观察现象。
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全一册
化学
全册优质课课件
化学真奇妙
内容提 要
1
化学改变了世界 神奇的化学变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
2
3
学习目标
1.通过与实际的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
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
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 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铜锭拉成铜丝、冰融 化成水、汽油挥发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 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 化的现象
镁条燃烧
氢氧化钠 与酚酞
碳酸钙与 稀盐酸
硫酸铜与 氢氧化钠
实验 镁条燃烧 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 碳酸钙与稀盐酸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
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生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碳酸钙溶解,生成大量 气泡,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D
• 3.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 A 不开化学科学。下列说法中, 合理的是( ) • A、化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类的 生活质量 • B、化学工业一定会污染环境 • C、自然界中的现象与化学学 科无关 • D、生活中不需要懂得化学知


体验化学探究
内容提要
1
从问题开始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2
3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 题
猜想与假 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 实验数据
反思与评 价
解释与结 论
一、从问题开 始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
材料
健康
环境
化 学
能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化学方法治理大气污 染
空气污 染 空气质量监 测
保持空气清洁
化学是新材料的“源泉”
超导材 料
光学材 料
磁性材 料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
钢铁生 锈
光合作 用
葡萄酿 酒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 化称为化学变化。
又叫做化学反应,如 木柴燃烧、铁生锈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 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可以根据这些现象推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 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释放或吸收。
储存 能量
化学 反应
释放 能量
电能
化学变化的同时会发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
蜡烛受热融化 蜡烛燃烧生成 水和二氧化碳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滴水 中含有
1021个水
分子
水 分 子 H2O
氢 原 子 H
氧 原 子 O
氢原子和氧原 子还可以两两 自相结合为H2和 O2。
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 构成的。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 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原子组成的小人
【注】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探究步骤 点燃前
对 现 象 的 观 察 和 描 述 白色块状固体,质软,无气 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蜡烛熔成液态;火柴梗燃烧部位分为三部分, 外层焦黑,内层发黄;放出大量热;生成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无色的液滴 有白烟且可被点燃
燃烧时
熄灭后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请你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设计实验证明你对问题的猜想。
3.从微观视角,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
千姿百态的物质世 界
宇宙
显微镜下的花粉微粒
化学——有关物质变化的学 问
石油
石 油 的 综 合 利 用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化 学





• 活动天地 • 1. 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 ,说一说哪些是来自自然界中 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自 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 • 2.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在一 瞬间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会 变成什么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