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世界历史第二册知识点整理笔记鲁教版

世界历史第二册知识点整理笔记鲁教版

世界历史第二册知识点整理笔记鲁教版内战烽火1、重庆谈判:(见书93页插图)(1)蒋介石应邀重庆谈判的目的:a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b为了蒙骗人民。

(2)谈判的目的:a为了谋求国内和平。

b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的结果: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议》,又称《会谈纪要》。

2、转战陕北: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周恩来领导下,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清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进军大别山:刘邓大军率为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进军大别山。

见到书94页插画。

→意义:a掀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b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第十五课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年7月7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九,小暑),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最终平津陷落。

影响: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发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矛头指向华北,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创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同时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宣布创建。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同时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宣布创建,工农红军翻拍为八路军、新四军)八一三事变:年8月13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八),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南京.(最能够充分反映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暴行的事件):年12月,南京被占到,国民政府定都重庆(陪都),日军枪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对南京.及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

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对军国主义罪行没有真正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

对此,我们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夏代的政治组织是封建制,商代开始有了王朝制度,周代开始推行封建制。

2.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封建主义为基础,实行以君权为中心的制度。

3. 五行:指天、地、水、火、风的五种自然现象,古人用五行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

4. 三纲五常: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的义务关系;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5.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全面实行法家思想的统治。

6. 秦始皇的改革:秦始皇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县制,推行郡县制。

7. 隋唐政治制度: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唐朝推行了科举制度和封建土地制度。

8. 封建土地制度:是指封建时代地主分封土地给农民耕种,农民要向地主交纳赋税。

9.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制度、对象、过程。

10. 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时实行科举,同时实行封建土地制度。

11. 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时实行四等人制度,还实行科举制度。

12. 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推行了一些新的政治制度,如八股文和科举。

13. 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时推行乡试制度,同时又推行了科举。

14. 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主要是封建土地制度,后来又出现了家田制和保田制。

15. 农田水利:中国古代的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水利、塘泽和灌溉农田。

16. 贸易:古代的贸易主要是丝绸贸易,主要的丝绸之路。

17. 海上贸易:中国古代的主要的海上贸易是南海贸易和东海贸易。

18. 经济文化:古代的经济文化主要是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

19. 军事制度:古代的军事制度主要是兵役制度,后来出现了武林制度。

20. 兵器制造:古代的兵器制造主要是弓弩和兵器铸造。

21. 职业:古代的职业主要是官僚、商人和手工业者。

二、世界史1. 古代的西方世界:古代的西方世界主要是古希腊和罗马。

2. 希腊城邦政治: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是城邦政治,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民主政治。

鲁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动。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初二历史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课件共36张PPT含视频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课件共36张PPT含视频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 思主义的先驱
《布尔什维主义 的胜利》和《庶 民的胜利》
图二
李大钊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会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 深远影响。
材解料放一了:人《们新的青思年想》,受启到发广着大人青们年追知求识民分主子与的科普学遍,欢 迎探,索被救誉国为救“民青的年真界理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教材:鲁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请你用近 代化探索中的 内容描述图片 中的人(不得 涉及人名), 另一名同学根 据描述猜出人 名。
李谭康孙鸿嗣有中章同为山
解读材料,回顾历史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 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 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 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 运动。”
3、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国人又进行了什么探索? 新文化运动
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器物
制度
思想
党的十八大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继新文化运动以来 中国民主与科学的高度发展,是对国人思想 的再次洗礼,让我们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 ,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A
B
C
D
B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义
D、民主和科学
A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鲁教版八年级上世界历史

鲁教版八年级上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八年级上)第1课:人类的形成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包括:、、、、2、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人类在距今约形成。

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4、原始社会经历了和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闻名的摇篮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有非洲的和亚洲的、和。

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这四个国家最先由进入。

2、约从年开始,在非洲的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国家建立起来。

古代埃及权利的象征是金字塔。

它们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3、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之称。

4、公元世纪,国王统一了(今伊拉克一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

5、约公元,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古印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1、西方文明之源——。

2、公元,希腊半岛和出现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公元前世纪,雅典成为着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在统治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权参政)3、年,罗马建立了。

年,开始独揽大权,建立。

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标志着西欧的结束。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世纪,大和统一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2、世纪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

改新的主要内容有:(1)政治上:建立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

经济上:收归国有,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收取。

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九篇

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九篇

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文明产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流( )A、东方文明B、罗马文明C、埃及文明D、印度文明【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地区,曾经被罗马征服的有( )①马其顿②迦太基③西班牙④印度河流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这尊佛陀立像是犍陀罗艺术的代表作,约创作于2-3世纪,兼具印度和希腊艺术的混合风格。

下列事件中与这尊佛陀的出现有关的是(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东征C、罗马征服地中海D、布匿战争【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罗马共和国的建立②亚历山大东征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④②①D、②①④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发动了征服地中海东部的战争,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扩张,先后有许多王国被征服。

其中,被征服的王国里面不包括( )A、迦太基B、马其顿C、希腊D、塞琉古【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中国万达”2017年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于5月7日举行,该项赛事举办十年来,已荣获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等多项荣誉。

与马拉松运动起源相关的是( )A、希波战争B、布匿战争C、罗马帝国的扩张D、特洛伊战争【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在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 )A、世俗封建主B、矮子丕平C、商人和银行家D、教皇和教会【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许多历史人物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人物与或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伯利克里——加快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B、恺撒——建立罗马共和国C、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D、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是( )A、腓尼基人B、斯巴达人C、日耳曼人D、印度人【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对后来欧洲和世界建筑有重大影响的是_____建筑( )A、罗马B、希腊C、中国D、波斯【答案】:【解析】:第11题【综合题】历史年表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发展进程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初二5课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二5课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二5课历史知识点总结在初中二年级的历史课程中,学生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黄河文明、春秋战国、秦汉、希腊罗马文明等内容。

下面就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黄河文明黄河文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四大文明之一。

黄河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地区。

在黄河文明中,我们学习了两大黄河流域古国的兴衰:夏、商、西周三代。

其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朝代,西周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实在资料存在的第一个朝代。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黄河文明中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例如:夏、商、周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

二、春秋战国春秋时期是古代黄河流域地区的政治和军事的风云时期。

这一时期的中国政局动荡不安,各国相争。

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思想家和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老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桓公之战、楚国春秋年、齐国春秋年,襄仲之战、鲁国季孙之乱等。

三、秦汉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例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开凿运河,修筑长城等。

这些变法措施对中国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学习了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推行变法;刘邦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开始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汉武帝统治时期对外用兵,国力壮大,对内推行文化发展。

四、希腊罗马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光辉灿烂的文明之一。

希腊是世界上最早的城邦国家之一,罗马则是古时代最辉煌的帝国之一。

我们学习了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城邦文化、凯里姆伦政治、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史、罗马的成立与扩张、共和制度的发展与衰亡、奴隶制、君主专制等内容。

总而言之,初中二年级的历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古代文明的魅力。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黄河文明、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两代,以及世界古代的希腊罗马文明等内容,加深了我们对古代历史的理解,同时也让我们对当今社会有了更多的思考。

【K12学习】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

【K12学习】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正在形成中南方古猿人类形成的过程完全形成的人早期智人黄种人晚期智人白种人黑种人晚期猿人的人早期猿人坦桑尼亚“能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尼爪哇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注意: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四大文明的比较:1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发源地非洲尼罗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国家出现时间统一时间典型特征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3500年后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2500年二、其他重要知识点: 1、古埃及:、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之后又先后被希腊、马其顿、罗马、阿拉伯帝国所统治。

、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希罗多德。

2、古巴比王国:、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史称《汉漠拉比法典》。

、一句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文明:雅利安人统治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把人分为四等,随着历史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步激化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矛盾,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注意: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四大文明的比较:二、其他重要知识点:1、古埃及:(1)、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之后又先后被希腊、马其顿、罗马、阿拉伯帝国所统治。

(2)、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3)、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希罗多德。

2、古巴比王国:(1)、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史称《汉漠拉比法典》。

(3)、一句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文明:雅利安人统治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随着历史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步激化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矛盾,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第一等级)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第二等级)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吠舍(第三等级)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首陀罗(第四等级)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几乎没有权利特点:1、种姓界限森严;2、种姓职业世袭;3、种姓实行内婚。

实质: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影响:严重地阻碍印度社会的发展三、问题探究:古代亚非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雅典城邦的繁荣:1、古代欧洲文明发源于古代希腊文明,而古希腊早期文明发源于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产生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先发源于克里特岛,后来又转到迈锡尼。

公元前8世纪,希腊本土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开始产生城邦,最重要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2、雅典城邦的特点: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是古代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崇尚文化。

3、伯利克里改革:(1)、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2)、措施:A、扩大公民的权利。

B、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3)、影响:经过改革,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两方面回答)A、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范,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进步性)B、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不能享受民主。

)(本质)4、雅典和斯巴达的比较:相同点:都是属于古希腊城邦国家,都属于奴隶主专政的国家,都不可能代表全体公民的利益,他们的发展都是奴隶辛勤劳动的结果。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名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试一试你能理顺罗马发展的历程吗?简述罗马共和国是怎样成为地中海霸主的?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罗马城(前8世纪、台伯河畔)─→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征服意大利半岛(前3世纪)─→布匿战争(前3世纪至前2世纪、迦太基)─→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斯巴达克起义(前73年)─→凯撒独裁(前49年)─→罗马帝国(前27年、屋大维)─→罗马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结束)2、称霸的过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争得地中海霸权,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经过长期征伐,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大化改新:1、日本的发展简史:①、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国统一了今天的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②、646年,大化改新,之后正式更名为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③、10世纪中期出现武士阶层,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天皇成为傀儡,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武士道精神: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

)2、大化改新:①、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②、原因:大和国的国内种种矛盾非常尖锐,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国际上,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因此,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孝德天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大和国的实际决定仿效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③、内容: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④、意义: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问题探究: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答: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背景:①、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

②、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③、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渴望建立统一国家。

2、过程(穆罕默德的活动):610年,建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传教622年,带领教徒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4、罗马教会的地位及影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注意:中世纪时,欧洲社会长期动乱,很多欧洲国家国王都先后接受基督教,教会不仅从国王那里得到大量的地产,还通过种种方式巧取豪夺,这样基督教会势力不断膨胀。

教士们宣传神学,反对神学的都会遭到教会的迫害。

因此,基督教会成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时间:公元10世纪)1、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2、著名的城市代表: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3、实现城市自治的主要方式: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法国的琅城是其中的著名代表。

4、城市兴起的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市民阶级,而且它还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

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1、繁荣: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

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2、衰落的原因: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3、灭亡:15世纪中期(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了。

(注意: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希波战争:1、请简述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对外扩张的情况。

波斯帝国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它的主要居民是波斯人。

建立后不久,即开始走上向外扩张的道路。

波斯先后征服了埃及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三次入侵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取得希波战争的胜利。

(注意马拉松运动的来历)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1、背景:公元前4世纪,希腊内部矛盾激化,希腊极盛时期过去。

在希腊的北部的马其顿国迅速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简述亚历山大东征的基本路线及结果: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远到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名言:条条道路通罗马)1、请说出罗马帝国在2世纪时的疆域四至: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在最初约200年间,由于战争停止和统治加强,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2、如何评价罗马对外扩张?罗马对世界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1)、评价: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促进了征服地区的文明的发展。

(2)、影响:罗马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拉丁语也不断地向外传播,拉丁字母成为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罗马法是人类的重要遗产。

基督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四、问题探究:1、人类交往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其主流是什么?你赞成哪种方式,原因是什么?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或战争)。

和平交往是主流。

赞成和平交往。

原因: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破坏了文化,虽然战争也能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但这种方式到处充斥着暴力和血腥,不如运用和平的方式来进行交往。

2、“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

”“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一句话说明了罗马的强大和身为罗马人的自豪感;第二句话反映出罗马帝国的交通发达和疆域的辽阔,同时也反映出罗马盛世局面的一个侧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