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0
部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原文】《背影》朱自清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包裹,上了那边的月台,去了。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过了十多天,父亲信上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在这时候,真是凄凉极了,知道他 away 后不能再见。
想到父亲的年纪,八十二岁了,这去恐怕是最后一次了。
奉旨意,我入京述职,奉旨意,我入京述职,后来我写信告诉了他,并且说请他不必驶车远送,他只回我说:“我们好好准备,明天就上船。
”第二天,我便接到他来信,信中说道:“abel 已买船票了,他明天就要来。
”到时我看见他,他已经病得全不像样了。
他见我,只是说:“我身体平安,不要为我担心。
”但他在说话的时候,气喘的声音,却使人害怕。
他半坐半躺的,我陪他坐在床前,他和我谈了一些家务事。
他又说:“我身体平安,不要为我担心。
”这一天,我睡在他床前,他时时问我:“你睡了吗?”他的喘气渐渐微弱,像是在和谁细语。
我害怕他再这样下去,会出危险,我就劝他睡。
他说:“不要紧,再谈谈吧。
你说的那件事,我已决定了。
”到了下半夜,他的声音渐渐低微,像是在和谁说梦话,又像是在和谁细语。
我告诉他,说:“你安心睡吧,不要乱说。
”后来他昏昏沉沉的睡去了。
我坐在床前,看着他那睡着的样子,心里很难过。
到了半夜,我醒来,只见他已不在床上,他的声音也听不见了。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22 (上)高二级期中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70 分)一、论述文阅读(本大题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A. 中国远征赴缅甸对日作战局势节节败退,戴安澜将在带领向缅北野人山撤退时腹部中弹,他坚持指挥突围,最终伤势恶化,以身殉国。
B. 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战士为了掩护大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 3000 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C. 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为守住誓言和爱情,面对焦母的无情拒绝,家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举身赴清池”,焦仲卿最终也“自挂东南枝”。
D. 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36分)1.(9分)明星畸高片酬谁之过詹庆生①近段时间,影视明星高片酬的话题引发了舆论热议。
其实,明星超高片酬对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危害早已被广泛论及:占投资成本过半甚至更高比例的演员片酬,挤占了制作其他环节的成本投入,严重影响了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对明星片酬的无节制哄抬,对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随之而来的影视演员一夜暴富、拜金炫富等现象所传达的价值观偏差,也给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带来很大冲击。
②在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制片、发行、放映的全产业链都进入了急剧扩张期。
仅就制片领域来说,各种热钱汹涌而至。
而在放映播映平台方面,也猛增许多。
这些新出现的影视投资、制片、发行、放映主体为中国影视业创造的“世界奇迹”贡献巨大。
然而,当其他环节都在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却难在短时间内出现数量的快速增长。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市场需求急剧扩张而供给相对不足时,作为“稀缺资源”的明星价格上涨似乎就成了必然。
③近两年来,各影视公司不仅给明星开出超高片酬,还纷纷高价收购明星们的公司以期绑定与明星之间的合作关系。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许多刚刚进入影视制片领域的新军,为了在激烈的明星资源争夺战中占得先机,往往打破既有的行业规则,为明星开出难以拒绝的超高片酬。
④事实上,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对于明星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强,创意和制作才是最为重要的。
以好莱坞为例,一些风靡全球的影视作品,启用的大多是小演员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新演员。
这些作品的成功并不依赖明星的光环,而是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创意、生动精湛的演技,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制作水平。
反倒是这些作品成就和培养了一批演员,让他们走上明星之路。
而在稳定的影视工业体系当中,影视公司、演员、经纪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谈判议价的行业规则,明星片酬固然会因走红程度而起伏,但并没有出现类似中国这样片酬大面积坐地飙升的反常情况。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文学与“世界”构成怎样的关系,文学为什么而作,为什么人书写,关涉文学本质论。
(2)中国古代文论有从“世界"角度来理解文学本质的传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感物说”,认为文学源于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感受,这一观点影响深远。
苏轼基本上遵循传统诗学中心物交感、主客合一的理论观点,认为诗文是创作主体在感受外在世界的基础上内在精神境界的艺术呈现。
他在《南行前集叙》中云:“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
”正是山川风物、贤人胜迹等自然与社会事物激发了作家的创作欲望;在《辨杜子美杜鹃诗》中提出作诗应是“类有所感,托物以发”;在《题渊明<饮酒>诗后》中阐述了“境与意会”的妙处。
(3)无论因物触兴、有感而发,还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都是创作主体通过诗文折射宇宙、自然之生命精神的基本途径与手段。
苏轼强调文学创作是主体情感体验和内在情结的自然流露,但在根本上也离不开对客现世界的感发,这样才能达到主客互融、天人合一。
(4)眼下,有些创作者忽视中国的现实土壤和传统文脉,简单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
在此背景下,苏轼的观念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辨清文学的本质,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基于对文学与“世界"关系的清晰准确的认知,苏轼提出了“有为而作"的命题,可谓言之有据、内涵深刻。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审悲快感,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说明。
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审悲快感是作为艺术活动而存在的。
艺术活动中对苦难的描写与现实生活中的苦难不能等同。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失去亲朋,或陷入困境,或者目睹了别人的不幸,而你又是一个正常的人的话,那么,除哀痛之外,是不会有丝毫愉悦的。
因为当人遭遇不幸时,全部注意力都被苦难本身所吸引,伴随着痛感的是该如何手忙脚乱地处理后事,反反复复地考虑得失,忧心重重地瞻望未来,想超脱这一切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艺术活动中,对苦难的描写与欣赏,则是拉开距离的超越功利的观照。
这样的“审悲”,也就是把苦难通过艺术这支弓箭,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这时候,哀伤痛苦的呻吟变成了五彩斑斓的意象,使人在瞬间离开现实的重压而升腾于幻境。
这样,悲哀本身就变成并非全然是痛苦了,我们的回味给它添上一种甜美。
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强调艺术家对感情要“再度体验”。
一个男孩子在遇到狼的那一刻,他只能处在惊恐之中,无暇顾及其他。
但是当事过之后,这个男孩回忆他遇到狼时的情景,将遇狼的经过绘声绘色地叙述出来,那么这种再度体验过的感情,就是审美观照,就是艺术。
在审悲体验中,形式化则是造成“距离化”并促成痛感转化为快感的又一原因。
苦难是悲哀的,但艺术创作中所运用的艺术形式用愉悦之情与之对抗,并进而征服它。
这样,在审悲观照中痛感就转化为快感。
一出悲剧,譬如《红楼梦》,要是除去了它的富于表现力的文字,无懈可击的结构等一切表现形式的魅力,把这悲剧化为单纯的事实,用报道性的语言讲出来,那么《红楼梦》悲剧的全部的美也就失去了,剩下的只是一些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人类的愚蠢行为而已,它至多只能引起我们某种好奇心,但要我们去欣赏它却是万万做不到了。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解析答案(Word版)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解析答案(Word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新高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北宋的题山水画诗,固然仍有不少是停留在单纯描述画面,赞扬画家画得逼真,然而融入个人情感的作品比例却大大增加。
更重要的是,与唐代不同,在这类融入个人情感的诗歌中,卧游不再是最重要的表现内容,它只是一个途径,而归隐才是最终目的。
在北宋涉及党争的诗人的题山水画诗中,提到归隐的诗歌约占30%,远远高于唐代。
而谈到归隐的作者更是远多于唐,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晁补之、蔡襄、秦观等都有提及。
北宋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不仅出现了李成、范宽这样杰出的山水画家,而且诞生了郭熙《林泉高致》这样精到的山水画理论总结,而这一时期苏轼的画学理论更推进了文人画的形成。
在这种背景之下,山水画空前繁荣,山水不仅彻底摆脱了作为背景的尴尬局面,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且融入了文人的情思,更易与诗人契合。
故失意的文人更容易在山水画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处。
然而林泉之思大量产生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与北宋党争有关。
政党之间的相互倾轧,使许多文人卷入了政治漩涡,宦海沉浮的沧桑使文人们大多疲惫不堪,故而转向对山水的倾诉,以求通过山水获得精神压力的释放。
这种情绪深深地反映到了题山水画诗中,成为观山水画所得的一个最重要的感受。
如晁补之《题段吉先小景》三首(其二):人生何事踏尘埃,闲处胸襟足自开。
不作终南养高价,小山幽桂好归来。
晁补之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亦被作为旧党卷入到党争之中,这使其诗歌洋溢着浓厚的归隐情绪。
这首诗否定了唐代以隐居为终南捷径的表达方式,而认同真正的归隐。
在北宋党争之后,题山水画诗建立起一种归隐的情调。
不仅单纯地描述画面,强调画中景致的逼真,而且融入了一种深沉的林泉之思。
这种规范的建立,对北宋之后的题山水画诗书写更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题目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题目语文的学习我们是从小一直学习的,大家要知道怎么学习才可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二语文,仅供阅读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参考一、古代诗文阅读(69分)(一)课内文言文知识(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A.模样(mó)洗漱(shù)挺而走险伏待不暇B.讥诮(qiào)茶峒(dòng)唉声叹气各行其是C.踹水(tuān)俨然(yǎn)隐隐约约心慌意乱D.碾房(niǎn)辖制(xiá)兴高彩烈按耐不住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A.故夫知效一官(胜任) 众人匹之(匹敌)B.景翳翳以将入(景色) 乃瞻衡宇(看见)C.四美具,二难并(会聚在一起) 所赖君子见机(预兆)D.晚有儿息(儿子) 日薄西山(轻薄)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②九岁不行,零丁孤苦③夙遭闵凶④善万物之得时⑤倚南窗以寄傲⑥北冥有鱼⑦三餐而反⑧求之靡途⑨极娱游于暇日A.①②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C.②③⑤⑦⑧D.①②③⑥⑦4.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3分)①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②控蛮荆而引瓯越③鸟倦飞而知还④泉涓涓而始流⑤门虽设而常关⑥觉今是而昨非⑦旬有五日而后反⑧夫列子御风而行⑨怀帝阍而不见A.①⑤⑨/②⑥/③⑦/④⑧B.①⑤⑥/②/③⑦⑨/④⑧C.①⑤⑨/②⑥/⑦/③④⑧D.①⑤⑥/②/⑦⑨/③④⑧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或棹孤舟B.眄庭柯以怡颜C.谨拜表以闻D.腾蛟起凤6.下列选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农人告余以春及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B.复驾言兮焉求乐夫天命复奚疑C.既自以心为形役而刘夙婴疾病D.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齐谐》者,志怪者也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六军,是古代天子所统领的军队的统称,在唐代指禁军,是皇帝的侍卫军队,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六军不发无奈何”的“六军”都是指皇帝的禁军。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试题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试题推荐文章高二作文欣赏《孟婆汤》热度:高中语文必修课本过秦论读后感热度: 2018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热度:高中语文必修必背课文汇总热度: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复习要点热度:语文应该算是比较简单学习好的一个科目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二语文,就给参考哦有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3分)A.辖制(xiá) 饿莩(piǎo) 央浼(miǎn) 辎重(zī)B.赝品(yàn) 燥热(zào) 蜂窠(cáo) 束缚(fù)C.蹩进(bié) 癖好(pǐ) 坍缩(tān) 模棱(léng)两可D.涎水(xián) 打烊(yàng) 翘首(qiáo) 纤维(qiān)2.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点拨,方知大谬不然。
3.选出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将有事于西畴③复驾言兮焉求④富贵非吾愿⑤纤歌凝而白云遏⑥极娱游于暇日⑦而莫之夭阏者⑧之二虫又何知⑨《齐谐》者,志怪者也⑩今臣亡国贱俘 ?则告诉不许A.①⑤?/②③⑥/⑦⑧/④⑨/⑩B.①⑤/②⑥/③⑦/④⑧⑨⑩/?C.①⑤?/②⑥/③⑦⑧/④⑨⑩D.①⑤/②⑥/③⑦⑧⑩/④⑨/?4.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初中时就听到梁任公《饮冰室文集》,,,,,,,如此一想,也真要掩卷肃容一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学年第一学期嘉兴市七校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考生须知:全卷分试卷和答卷。
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部分(44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9小题,1—13题每小题2分,14—19题每小题3分,共4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饿莩.(fú)饯.别(jiàn)凝噎.(yē)秦塞.(sài)B.庠.序(xiáng)社稷.(jì)红绡.(xiāo)幽咽.(yē)C.孝悌.(tì)数.罟(shù)崔嵬.(wéi )憔悴.(cuì)D.迁谪.(zhé)猿猱.(náo )咨嗟.(jiē)贾.人(g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苗裔嘈杂总角之晏哭哭啼啼B.霓裳弥补地崩山摧夙兴夜寐C.愆期讴哑汗涔涔雕阑玉砌D.潦倒石栈磨牙吮血钿头云蓖3.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忘不了那一段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②各高校要在现有基础上,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
③走进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公众专注的阅读。
④投资股票比投资开放式基金风险大得多,还是有不少人选择投资股票。
A.辛酸健全妨碍尽管B.心酸健全妨害虽然C.辛酸建立妨害虽然D.心酸建立妨碍尽管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文抄袭事件在学术圈外的领域也频频发生,这就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反思:不管哪行哪业,动辄..将论文作为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的标准,是否完全合适?B.王蒙的作品《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沿着岷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都江堰鬼斧神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煤炭生产企业都要尽快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避免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不再发生。
B.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原则有利于鼓励青年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
C.中药不仅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价钱比较便宜,可以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受到了大部分病人的欢迎,成为他们的首选药物。
D.随着中国足球队在比赛中的屡屡失败,热爱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
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6.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佛陀说:守戒律的人,▲。
有禅定的心,▲。
智慧开花的人,▲。
一个人透过内在展现戒、定、慧的品质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飘送人格的芬芳呀!①他的芬芳会弥漫整个世界,不会被时节范围所限制。
②不一定要开花结果才有芬芳,即使没有智慧之花,也会有芳香。
③就不必要在因缘里寻找芬芳,他的内心永远保持喜悦的花香。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7.下列诗句的内容与季节不对应的的一项是()A.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秋季)——宋·柳永《八声甘州》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夏季)——宋·赵师秀《有约》C.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季)——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D.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冬季)——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8.下列情境说话,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畏途巉岩不可攀C.匪来贸丝D.肇锡余以嘉名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A.名.余曰正则兮B.纫秋兰以为佩.C.侧身西.望长咨嗟D.谨.庠序之教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是使民养生..顿丘..丧死无憾也 B.至于C.黎民..长句..不饥不寒 D.因为12.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恐年岁之不吾与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使快弹数曲1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译文:不要错过它们生长繁衍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可以凭借这吃到肉了。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就把秋天作为婚期。
C.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译文: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的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新听到都掩面哭泣不停。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文:认真从事学校的教育,反复给百姓讲孝敬父母的意义。
14.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两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
下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相互呼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可见构思的精巧。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此句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两句是直接抒情句,作者借千里的烟波浩渺的暮霭来表现自己的愁苦,一为自己前途茫然而愁,更为离开了爱人而愁。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两句运用反衬、夸张的表现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6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5.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