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出版社(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全一册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件--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五单元
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目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重点与难点
3
教学内容
4
课后练习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课堂引入
新知讲解
水被电解 了,水分子变 了,构成水分 子的原子当然 也就变啦!
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反应可用下图表示:
现在要表示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你认为下列图 示哪一个更好? 甲 乙 丙
你选择了( 丙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 选择?
根据你的选择,请推测在化学反应前 后,物质的总分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增大、减少或者不变)
不变
现在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有哪些问题必须思考呢?
1)、首先要确定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 作为研究对象
2)、还要知道如何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 质量;尤其是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要注 意不要让气体溢出或进入,或受到空气的浮力 等的影响,保证实验密闭、顺利进行。
B.6 g
C.7 g
D.4 g
4.(2021·衡阳中考)下列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中, 与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 的原子,则X处的粒子示意图正确的是( A )
下节课再见
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D )
A.H2 C.NaOH
B.Cl2 D.NaNO3
2.(2022·滨州滨城区期中)下列装置及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
3.在一定条件下,5 g A物质和7 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C、D两种物
质。若生成6 g C,则生成D的质量是( B )
A.5 g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变?
分 破裂 原 重新组合
子
子
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目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重点与难点
3
教学内容
4
课后练习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课堂引入
新知讲解
水被电解 了,水分子变 了,构成水分 子的原子当然 也就变啦!
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反应可用下图表示:
现在要表示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你认为下列图 示哪一个更好? 甲 乙 丙
你选择了( 丙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 选择?
根据你的选择,请推测在化学反应前 后,物质的总分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增大、减少或者不变)
不变
现在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有哪些问题必须思考呢?
1)、首先要确定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 作为研究对象
2)、还要知道如何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 质量;尤其是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要注 意不要让气体溢出或进入,或受到空气的浮力 等的影响,保证实验密闭、顺利进行。
B.6 g
C.7 g
D.4 g
4.(2021·衡阳中考)下列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中, 与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 的原子,则X处的粒子示意图正确的是( A )
下节课再见
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D )
A.H2 C.NaOH
B.Cl2 D.NaNO3
2.(2022·滨州滨城区期中)下列装置及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
3.在一定条件下,5 g A物质和7 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C、D两种物
质。若生成6 g C,则生成D的质量是( B )
A.5 g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变?
分 破裂 原 重新组合
子
子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课件演示文稿1

点燃
• 自主学习(一): •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目标一的 练习。
目标一 1、化学式、化学反应 2、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3、(1)左边、右边、短线 (2)原子个数、等号 (3)反应条件、三角号、生成物是气体、生成物是 固体沉淀 (4)不需要、不需要 4、(1)212 (2)1534
①
“写”,写出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② “改”,将文字表达式中各物质改成化学式; P+ O2 —— P2O5
③
“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4 P+
④Leabharlann O2 —— 5P 22O5
“标”,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 —— 2 O2 —— P2O5 4 P+ 5
点燃
若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 “↑”号;溶液中的反应若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 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但是,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 就不需注“↑”号;溶液中的反应若反应物和生成 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号。
现在同学们都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了,但怎样 正确读呢?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从左到右,先读反应物,后读生成物。如 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止一种,反应物之间的“+”号读作“跟”、 “与”或“和”,生成物之间的“+”读作“和”,“=”读 作“生成”。如反应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还应读出反应 条件。 例如:S+O2SO2 ① 质的方面: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② 量的方面:每32份质量的硫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③粒子方面:每1个硫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 子。
点燃 ①、氢气+氧气水
• 自主学习(一): •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目标一的 练习。
目标一 1、化学式、化学反应 2、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3、(1)左边、右边、短线 (2)原子个数、等号 (3)反应条件、三角号、生成物是气体、生成物是 固体沉淀 (4)不需要、不需要 4、(1)212 (2)1534
①
“写”,写出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② “改”,将文字表达式中各物质改成化学式; P+ O2 —— P2O5
③
“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4 P+
④Leabharlann O2 —— 5P 22O5
“标”,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 —— 2 O2 —— P2O5 4 P+ 5
点燃
若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 “↑”号;溶液中的反应若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 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但是,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 就不需注“↑”号;溶液中的反应若反应物和生成 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号。
现在同学们都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了,但怎样 正确读呢?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从左到右,先读反应物,后读生成物。如 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止一种,反应物之间的“+”号读作“跟”、 “与”或“和”,生成物之间的“+”读作“和”,“=”读 作“生成”。如反应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还应读出反应 条件。 例如:S+O2SO2 ① 质的方面: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② 量的方面:每32份质量的硫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③粒子方面:每1个硫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 子。
点燃 ①、氢气+氧气水
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全一册化学《第二节 元素》(一等奖课件) (1)

18.0%
10.0% 3.0% 1.5% 1.0% 1.5%
0.00% 氧 碳 氢 氮 钙 磷 其他
氧 碳 氢 氮 钙 磷 其他
再认识元素——元素的分布
生活处处有元素
元素
元素的表示——元素符号
行星符号
等同于
元素的表示——元素符号
1---20号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氢 氦 锂铍硼
H He Li Be B
同一类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
分元素类分法类研究实例化学元书,素写可名特称点以化分繁类为依据简。
金属元素
钠镁铝钙
一般“钅”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字旁 一般小于4
非金属元素 碳硅氧氯
稀有气体 元素
氦氖氩
一般“石”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气”字旁 一般大于或等于4
“气”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8(氦为2)
再认识元素——元素的分布
龙口北皂煤矿
蓬莱水——泥中用国石唯灰一岩的海底煤矿已关停 主招要远成淘分金碳酸钙
再认识元素——元素的分布 地壳中的元素分布(按质量分数计算)
再认识元素——元素的分布
人体中部分元素的含量
70.00% 65.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元 基本 素 要素
音乐元素 do,re,mi,fa,so,la,si
英语元素 a bcdefghij kl mnopqrstuvw
xyz
建构元素概念
建构元素概念 讨论: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究竟是什么?
原子能作为组成物质的 最基本的成分。
水
分子
分成 构成
Au
金
原子 得失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五单元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课件共22张PPT (共22张PPT)

2. 微 观:每(2H2)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H2O)。
3. 质量关系:每4份质量的H2和32份质量的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 生成36份质量的H2O。
在线测试
通电
1.说说看,你能从2H2 O
2H2 +O2 的化学
方程式中获得哪些信息? (H 1 O 16)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宏 观
任意改动氧气化学式,也与事实不符,应为O2
(3)P + O2 _点_ _燃_ _ P2O5
书反写应前化后学各原方子程个数式不时相等,,能违背不了能质量改守动恒定化律学式 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什么?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 必 须 以 客 观 事 实 为 依 据 , 不 能 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 反应。
C + O2 —点—燃 CO2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点—燃 Fe3O4
温馨提示:
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应是最简整数比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2.最小公倍数法 自学课本P108,多识一点
小试身手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4_P+_5_O2 点燃 _2_P2O5 _2_KClO3 M△nO2_2_KCl + _3_O2↑
温馨提示
1.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用“△”表示反应需要_加_ 热_, 用“↑” 表示生成物是_气_ 体__; 用“↓”表示生成物是 _沉淀__. 2.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 注“ ”号,如:
3.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 生成物也不需注“ ”号,如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都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① 4Al+ 3 O2 点燃燃烧 2 Al2O3
3. 质量关系:每4份质量的H2和32份质量的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 生成36份质量的H2O。
在线测试
通电
1.说说看,你能从2H2 O
2H2 +O2 的化学
方程式中获得哪些信息? (H 1 O 16)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宏 观
任意改动氧气化学式,也与事实不符,应为O2
(3)P + O2 _点_ _燃_ _ P2O5
书反写应前化后学各原方子程个数式不时相等,,能违背不了能质量改守动恒定化律学式 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什么?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 必 须 以 客 观 事 实 为 依 据 , 不 能 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 反应。
C + O2 —点—燃 CO2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点—燃 Fe3O4
温馨提示:
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应是最简整数比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2.最小公倍数法 自学课本P108,多识一点
小试身手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4_P+_5_O2 点燃 _2_P2O5 _2_KClO3 M△nO2_2_KCl + _3_O2↑
温馨提示
1.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用“△”表示反应需要_加_ 热_, 用“↑” 表示生成物是_气_ 体__; 用“↓”表示生成物是 _沉淀__. 2.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 注“ ”号,如:
3.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 生成物也不需注“ ”号,如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都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① 4Al+ 3 O2 点燃燃烧 2 Al2O3
第二节 元素(同步课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

课堂达标
11.如图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元 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2021年2月27日,嫦娥五号采集的月 壤样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展出。月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氦-3(氦-3是含 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甲中的___A___ (填序号)。 (2)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图甲中的E,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四___周期,它与图乙中 ___氧___(填元素名称)的化学性质相似。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 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 (2)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 一族,共有16个族(8、9、 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各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 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
观察思考2-2
由一种元素组成 的纯净物叫单质。
(2)二氧化碳(CO2)、水(H2O)、 氯化钠(NaCl)等物质的组成元素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元素组成的纯 净物叫化合物。
物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 物质种类 元素种类
纯净物
(一种物质)
物质 混合物
(多种物质)
单质(含一种元素) 化合物(含多种元素)
地壳中的元素分布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并不均匀,按质量计算,地壳 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其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 是硅、铝、铁、钙等。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的书写
为方便区分和交流,国际上规定每种元素都采用统一的符号来 表示,这种符号叫作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当几种元素的拉丁 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 字母要小写。
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水的分解)课件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3.(2022·淄博沂源期中)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D )
A.二氧化碳+水→碳酸 B.铜+氧气 加热 氧化铜 C.甲烷+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D.碳酸钙 高温 二氧化碳+氧化钙 【解析】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四个反应 中只有 D 属于分解反应。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1课时 水的分解
基础 主干落实 重点 案例探析 素养 分层评价
基础 主干落实
1.水的分解 (1)实验现象: 两个电极都产生气体,两端玻璃管内液面降落,负极产生的气体和正极产生的 气体体积比大约为_2_∶__1。 (2)气体检验: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让带火星的木条_复__燃__,为_氧__气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被_点__燃__, 产生淡蓝色火焰,为_氢__气__。
4.(202X·菏泽定陶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C ) A.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B.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验证正极上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解析】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1∶2;水 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极上的气体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5+2 拓展课】 化学小游戏
主题:电解水的微观展示 材料准备:2个大小相同的大黑球(表示氧原子)、4个大小相同的小红球(表示氢 原子) 内容:用以上小球动手展示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
(3)结论: ①水通电生成_氢__气__和_氧__气__;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水_____通_电____氢__气__+__氧__气__。 【特别提醒】(1) 水的分解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 比。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制)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套PPT课件

变 化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后
点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硬度,检 燃 前 验它的溶解性,密度。
燃 ①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②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
着 时
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被烧情况;③在蜡烛上方分别罩上
干燥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熄 灭 观察熄灭时现象,用火柴点白烟,观察现象。 后
蜡烛受热融化
蜡烛燃烧生成 水和二氧化碳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发生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外形,形状、 伴随能量变化,发光放热,颜色 状态发生改变 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实例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反思与评价
解释与结论
收集、整理 实验数据
一、从问题开始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 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 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 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 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化学改变世界
化学变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
衣 材料、 概 基 与物 能
食 能源、 念 本 理变 量
住 环境、
特 化的 变
行 健康
征 区别 化
点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硬度,检 燃 前 验它的溶解性,密度。
燃 ①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②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
着 时
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被烧情况;③在蜡烛上方分别罩上
干燥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熄 灭 观察熄灭时现象,用火柴点白烟,观察现象。 后
蜡烛受热融化
蜡烛燃烧生成 水和二氧化碳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发生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外形,形状、 伴随能量变化,发光放热,颜色 状态发生改变 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实例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反思与评价
解释与结论
收集、整理 实验数据
一、从问题开始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 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 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 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 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化学改变世界
化学变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
衣 材料、 概 基 与物 能
食 能源、 念 本 理变 量
住 环境、
特 化的 变
行 健康
征 区别 化
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1 化学真奇妙 课件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知2-导
燃烧的火柴
折断得火柴
这里有两根火柴,都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这两种变化
一样吗?有哪些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感悟新知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与联系
知2-讲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分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常伴有发光、放热、 常有状态、形状、大小
综合应用
例6 [原创题] 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寻光明的历程, 人类照明经历过下列过程:
篝火→油灯→蜡烛→电灯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述照明经历的过程中, ___电__灯___照明没有产生
化学变化。
感悟新知
(2)蜡烛燃烧的过程并不简单,主要包含以下
综合应用
过程:石蜡先融化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石蜡气体
感悟新知
知1-讲
1. 化学的研究方向 化学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感悟新知
2. 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2)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知1-讲
感悟新知
化学研究内容的 内涵与外延
知1-讲
A. 生产化学肥料和农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B. 研发新型药物,治疗困扰人类的癌症——用化学解决疑
难病救治的问题
C. 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解决能源危机
和环境污染问题
D. 研制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感悟新知
知1-练
见多识广 “白色污染”是对废弃塑料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谢
体验化学探究
内容提要
1
从问题开始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2
3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概 基 与物 念 本 理变 特 化的 征 区别
分 子
原 子
知能训练
D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C、瓦斯爆炸 D、锅炉爆炸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A、灯泡发光 B、空气液化 C、光合作用 D、海水晒盐
)
)
3.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科学。 A )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化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B、化学工业一定会污染环境 C、自然界中的现象与化学学科无关 D、生活中不需要懂得化学知识
材料
健康
环境
化学
能源
化学方法治理大气污染
空气污染 空气质量监测
保持空气清洁
化学是新材料的“源泉”
超导材料
光学材料
磁性材料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钢铁生锈
光合作用
葡萄酿酒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 化称为化学变化。
又叫做化学反应,如 木柴燃烧、铁生锈等。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 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铜锭拉成铜丝、冰融 化成水、汽油挥发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镁条燃烧
氢氧化钠 与酚酞
碳酸钙与 稀盐酸
硫酸铜与 氢氧化钠
实验
镁条燃烧 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 碳酸钙与稀盐酸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
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生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碳酸钙溶解,生成大量 气泡,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对蜡烛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
后的三个阶段进行实验观察, 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你会观察实验吗? 变 化 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时,观察反应发 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变 化 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 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 化 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点 燃 前 燃 着 时 熄 灭 后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硬度,检 验它的溶解性,密度。
①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②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 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被烧情况;③在蜡烛上方分别罩上
干燥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熄灭时现象,用火柴点白烟,观察现象。
【注】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探究步骤 点燃前
对 现 象 的 观 察 和 描 述 白色块状固体,质软,无气 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蜡烛熔成液态;火柴梗燃烧部位分为三部分, 外层焦黑,内层发黄;放出大量热;生成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无色的液滴 有白烟且可被点燃
燃烧时
熄灭后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
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可以根据这些现象推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
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释放或吸收。
储存 能量
化学 反应
释放 能量
电能
化学变化的同时会发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
蜡烛受热融化 蜡烛燃烧生成 水和二氧化碳
说明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 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的腐蚀 性、氧气助燃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熔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滴水中 含有1021
个水分子
水 分 子 H2O
氢 原 子 H
氧 原 子 O
氢原子和氧原子
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
化 学 全册优质课件
化学真奇妙
内容提要
1
化学改变了世界 神奇的化学变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
2
3
学习目标
1.通过与实际的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 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
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3.从微观视角,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发生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伴随现象
相互联系 实例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外形,形状、 伴随能量变化,发光放热,颜色 状态发生改变 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矿石粉碎,水蒸发,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 汽油挥发等 烂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但发光发热 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 实验数据
反思与评价
解释与结论
一、从问题开始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 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 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 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 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
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宇宙
显微镜下的花粉微粒
化学——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石油
石 油 的 综 合 利 用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食
住
衣
化学
行
衣
食
住
行
活动天地 1. 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说一说哪些 是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 自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 2.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在一瞬间全部消失, 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请你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设计实验证明你对问题的猜想。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固体石蜡是否需
要变成石蜡蒸气后才能燃烧?
还可以两两相
结合为H2和O2。
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 成的。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
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原子组成的小人
课堂小结
化学真奇妙
化学改变世界
化学变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 能 量 变 化
衣 食 住 行
材料、 能源、 环境、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