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观光农业现状与趋势
试析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析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观光农业是指以农业资源、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内容,以满足人们对农业、农村、自然、健康、休闲等方面需求的一种新型农业业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农业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成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下面,我们来试析一下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1、发展现状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政府加大了对观光农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规范、引导和推动观光农业的发展。
(2)多元化的产品形态。
观光农业的产品形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农业”模式,而是在传统的农户观光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多元化产品形态。
(3)受众群体逐渐多元化。
观光农业的受众群体逐渐从城市居民扩展到了各类人群,包括城市青年、中老年人、农村游客等,使得观光农业的市场需求更加广泛。
2、存在问题虽然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产品同质化严重。
目前,观光农业项目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市场竞争激烈,效益较低。
(2)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观光农业项目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农户在农业观光项目开发经营过程中,缺乏专业化管理,导致服务水平不高,影响游客体验。
(3)农户投入较大,回报相对较低。
观光农业开发涉及到农户对土地、资源、人力、资金等多方面的投入,但由于市场认知度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对农户的投入回报并不十分理想。
3、发展趋势面对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中的这些问题,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仍然充满希望,未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未来,观光农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发展,推出更具特色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2)提升服务水平和品质。
未来,观光农业将更加重视服务质量和品质管理,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观光园艺

4、新加坡的观光园艺发展模式
新加坡几乎没有农村,观光农业主要以建设现代集 约型农业科技园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的生产力, 同时,开始在海外投资合作建立农业生产基地。目前, 新加坡建有6个农业科技园,1个农业生物科技园,主要 发展蔬菜、花卉、鱼、鸡蛋、牛奶生产。
奇异型模式
根据发展水平划分
——发达国家(地区)的模式
1、法国的观光园艺发展模式
巴黎地区高度城市化,但仍有非常发达的农业。以 种植业为主,种植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91.5%,畜牧 业不到8.5%。种植业的形式以私人农场为主,其中大 田作物占70%,园艺蔬菜占11%,畜禽占6%。
农场规模大 “菜篮子”规模小 经济效益高
4、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有机园艺
5、市场园艺、设施园艺、运输园艺 6、园艺植物分子育种 7、园艺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观光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观光农业与现代旅游业几乎同时出现: 1、19世纪30年代,欧洲开始了农业旅游
2、意大利在1865年成立全国农业与旅游协会
3、20世纪60年代,休闲观光农业在全球发达国家兴起,如西班牙 的农村旅游活动、美国观光度假农场、意大利乡村农庄、日本休 闲农园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 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型农业。 基本属性: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 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 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新兴农业艺 术的农业旅游活动。
我国近年的旅游主题均与休闲、农业有关:
1995年——民俗风情游 1996年——休闲度假游 1998年——华夏城乡游 2006年——中国乡村游
五、观光园艺的形成和发展现状
试析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析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观光农业是指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通过提供观光旅游服务的方式,使农业成为旅游的一种体验和消费内容,以此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观光农业的发展在我国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本文将分析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随着人们对休闲旅游和乡村体验的需求增加,观光农业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农民开始通过提供农场观光、农产品采摘、参与农业生产等方式,将农业转型为旅游业,从而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和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观光农业已经在一些地区的乡村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影响力。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观光农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
在一些发达省份和地区,观光农业发展较为成熟,但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观光农业的发展水平较低。
观光农业的产品和服务水平存在差异。
一些地方的观光农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对游客的吸引力较低。
观光农业发展面临的环保问题也比较突出。
有些地方在发展观光农业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对于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趋势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观光农业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人们对休闲旅游和乡村体验需求的不断增加,观光农业将会更多地关注游客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丰富的体验,不仅仅是提供农产品采摘、参观农场等活动,还会结合乡村文化、乡村体验等元素,打造出具有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观光农业产品。
观光农业将加强文化挖掘和特色表达。
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文化历史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观光农业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展示这些文化和资源,通过农耕文化、农民习俗、古老农具等元素,将农业与文化相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观光农业景区,提升观光农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观光农业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观光农业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农业资源,推动农业的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良性循环。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1 发 展 概 况 .
己 的理 解或 模 仿别 人 , 赖 非 自然农 业 技术 手 段 , 工 化痕 依 人 迹明显 , 失去 原 有 的 浓郁 乡土 气 息 。 五是 季 节 性 制约 。 光 观
农 业季 节性 很 强 , 、 春 秋季 是 黄 金 时 期 , 夏 、 游客 较 少 。 而 冬
比 较粗 放 ; 是 多 头 管理 并 存 , 成 了实 际 上 的 管理 缺 位 , 二 造
导 致观 光农 业 处于 自发 和 无序 发 展状 态 ; 是 制度 不健 全 , 三 规 划 不 完善 、 准 不规 范 、 品 开发 深 度 不 够 ; 标 产 四是 国家 的 政 策扶 持 力 度 不 够 , 理 人 员 素质 低 , 场 定位 不准 , 础 管 市 基
建 设滞 后 。 些 都 是 直接 导 致 观光 农 业 经 济效 益 损 失 的主 这 导 因素 。 是影 响其 科学 发展 的 主要原 因 。 也
4 发展 对 策 41 提高 认识 。 . 大力 扶持
我 国观光 农 业发 展 至今 有 2 0多年 的 历史 , 体 上处 在 整 起 步 阶段 。 0世纪 8 2 0年 代末 , 最早 的观 光农 业 出现 在 深圳 ,
坚持 因地 制 宜 、 发挥 优 势 、 显 特 色 的原 则 , 造 特 色 彰 打 品牌 , 以创 新 的理 念 、 求新 的思 维 来指 导发 展 , 成 经 济 、 形 社 会、 环境 三 赢 的局面 。
43 科学 规划 。 . 合理 布局
光 农 业 , “ 农 家屋 , 有 住 吃农 家 饭 , 农 家活 ” 内容 的 “ 家 干 为 农
六 是 环 保 问题 。 些经 营 人 员及 游 客 生态 保 护 意 识 淡 薄 , 一 “ 家 乐 ” 服 务 系统 和 游 客 消 费 中产 生 的废弃 物 、 物 没 农 等 污 有 妥善 处置 , 响 了景观 , 影 污染 了环 境 。
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

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1. 引言1.1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定义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是指将传统农业与现代休闲观光产业相结合,在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之间建立起一种融合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以农业为基础,突出了休闲观光的特色,致力于提供给游客一个放松身心、体验农耕生活的机会。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旨在通过农业观光、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形式,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过程,感受田园生活,体验农民劳作,增强对农业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定义不仅是单纯的农业观光,更多的是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相结合,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农业产业形态。
在这种模式下,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功能,而是融入了休闲、旅游、文化等元素,为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定义不仅是对传统农业的传承和创新,更是对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尝试,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和思路。
1.2 研究意义的内容如下: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改进是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如何培养具有现代农业观念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可以为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持。
优化市场营销策略可以帮助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更好地吸引游客和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研究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并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分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是指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通过生产农特产品、提供观光体验和农家乐服务等方式,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生活、自然环境和乡村文化的需求。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也可以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中,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旅游的结合是关键。
农业生产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打造特色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将休闲、观光与农业结合起来的新型经济模式。
它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也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还能够促进农村旅游的发展。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在我国正风生水起,各地纷纷开展了相关的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休闲观光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是蓬勃的。
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食物安全,也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和文化体验。
于是,一些有创新意识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开始将农业和旅游结合起来,开展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比如,一些乡村农庄、农家乐等,提供农业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吸引了大量的城市人前往体验乡村生活。
其次,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面临的机遇是广阔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厌倦了城市生活的压力和拥挤,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地方。
而农村正好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拥有广袤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和丰富多样的农产品。
因此,农村成为了城市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休闲观光农业就是顺应了这个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再次,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不便。
这给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农民和政府共同努力改善基础设施。
其次,农民对于经营管理的经验不足,缺乏市场营销意识。
这需要农民接受相关培训,提升自己的经营能力。
另外,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农民往往无力承担这样的成本。
因此,需要各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和资金支持。
总的来说,休闲观光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是积极向好的。
它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也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还能够促进农村旅游的发展。
然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农民和政府共同努力克服。
相信随着各方的努力,休闲观光农业在我国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
2024年农业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农业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农业旅游是指将农业资源、农村环境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开设农家乐、农田观光、农事体验等项目,吸引游客前往农村地区体验农耕文化和乡村生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和绿色环境的追求,农业旅游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市场规模和增速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农业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业旅游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0万家,行业从业人员达到数百万。
农业旅游市场的年平均增速约为10%,高于旅游行业整体增速。
市场特点农业旅游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1.健康与休闲需求:农业旅游满足了人们追求健康生活和休闲放松的需求。
游客可以在农村体验新鲜的空气、有机农产品等,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
2.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农业旅游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包括采摘水果、种植蔬菜、制作农产品、观赏农事表演等。
这些项目使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农耕文化和土地的馈赠。
3.农村振兴与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旅游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村振兴和农民收入增加。
农民可以通过提供农家乐服务、销售农产品等方式获得经济收入。
4.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农业旅游通过展示本地优秀农耕文化,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承。
游客可以学习农耕技术、传统工艺等,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发展趋势和面临挑战农业旅游市场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1.专业化经营:农业旅游市场越来越注重专业化经营,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一些农业旅游企业开始引进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和规划,提升服务水平。
2.线上线下结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业旅游市场逐渐与线上平台结合。
游客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了解农业旅游项目,并进行预约。
3.文化深度挖掘:未来农业旅游市场将更加注重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深度挖掘。
通过打造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面临挑战1.环境保护问题:农业旅游活动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如何在发展农业旅游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2.服务标准化问题:由于农业旅游市场的发展较为分散,服务标准化程度不一致。
试析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析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与日俱增。
因此,观光农业作为现代人的一种休闲方式而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
我国的观光农业也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观光农业发展历程我国观光农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观光农业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地相继开始发展观光农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观光农业已经成为休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的观光农业已经拥有了相当规模的景区和旅游区,涵盖了多种类型,包括采摘、休闲、食品加工、农业体验等。
同时,在参与观光农业的游客方面,我国也已经逐渐开发出了一些固定的游客群体,并在各种途径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
虽然我国观光农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1)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在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农村缺乏发展观光农业的基础设施,导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2)服务质量不高:由于一些观光农业景区的服务质量不高,导致部分游客回头率不高。
(3)产品单一化:观光农业产品单一化过严,缺乏区分度,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1. 生态观光和农耕文化旅游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生态观光和农耕文化旅游正逐渐成为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游客更好地领略大自然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创新观光农业产品创新观光农业产品是我国未来观光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的升高,创新观光农业产品已经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3. 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越来越成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运用现代科技,可以让观光农业更加智能化,提高游客的体验感。
综上所述,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但是,在实现观光农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提高游客体验等方面,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促进以观光农业为特色的全域旅游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8462(2007)05-0835-05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①孙艺惠,杨存栋,陈 田,郭焕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101)摘 要:观光农业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自身的成长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演变使其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
文章在对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时期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战略要点进行了积极探讨,以期指导未来我国观光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观光农业;现状;动力;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观光农业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农民自发开放自家果园开展观光、采摘活动,到如今种类繁多的各类农业观光园、科技示范园、农业博览园等,我国观光农业在经历了萌芽和初期发展阶段之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国民闲暇时间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正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仅各种类型农业园区就有3000多个,可见观光农业发展势头之迅猛。
由于观光农业所具有的“农游”合一的特殊性质[1],特别是其对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特殊意义,一直以来其发展问题不仅广受专家学者关注,更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
2006年,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其所蕴含的对农村产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期望,更是为观光农业这一特色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契机。
可以看出,我国的观光农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身的成长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演变使其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为此,我们一方面须摸清家底,分析现状,总结问题,以期继往开来;同时,还要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积极预测其未来发展态势,以指导新时期观光农业健康、持续发展,进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
1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概况及特点1.1 发展较快,从自发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起始于19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首先开办了荔枝节,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于是各地纷纷仿效,开办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标志着观光农业在我国的兴起。
进入1990年代,一些综合性的、较大规模的观光农业园区相继建立,如北京锦绣大地农业科技观光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等。
这时期观光农业逐渐拓展了旅游观光、绿色生产、生态休闲、农科普及等多种功能,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的旅游主题,观光农业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并在各地得以较快的发展。
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农业旅游发展工作列为当年旅游工作要点,制定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于2001年底公布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进一步推动了观光农业在全国范围的发展。
2004年,为了推动全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了评选,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又进行了第二次评选,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156处。
目前总共评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处,遍布全国31个省市,在农、林、牧、副、渔各业中树立起了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样板。
标志着我国观光农业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1.2 初步形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格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种类型农业园区近3000个,遍布全国31个省市,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但又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格局。
以359处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例,从东、中、西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有195个,占54.32%;中部地区68个,占18.94%;西部地区96个,占26.74%(图1)。
就省、市、区分布来看,分布数量最多的依次是沿海的山东省55个,占15.32%,江苏省43个,占11.98%,辽宁34个,占9.47%;其次是贵州省18个,安徽、四川各17个,河北15个,浙江、广东14个,山西13个,河南12个,广西11个,内蒙古、新疆各10个,其余均在10个以下。
可以看出,虽然我国观光农业分布广泛,但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差异,东中部地区观光农业分布密集,而西部地区相对稀疏。
观光农业项目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和东、中部大城市郊区,与我国的城市群发育相吻合,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几个观光农业分布密集区第27卷第5期2007年9月 经 济 地 理EC ONOMIC GE OG RAPHYV ol.27,N o.5Sep.,2007①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编号:2002E A106003-2)资助。
收稿日期:2007-04-27;修回日期:2007-06-28域,而西部及中部省份的一些特色农业地区和特色民俗文化地区的观光农业尚未得到充分发展。
1.3 观光农业类型丰富,总量扩张、功能拓展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多彩、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民俗文化沉积深厚,在此基础上,观光农业发展类型多样,目前开发有农业观光园、主题农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度假村、民俗文化园等多种形式,其大多与当地的农业资源、乡村环境紧密结合形成各自特点。
表1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类型表T ab.1 Types of China ’s agritourism名称主要特点典型案例农业观光园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包括观光农园、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和森林公园等,以农业种植为基础,同时让游客能够享受田园乐趣。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观光采摘园、无锡太湖花卉园等。
主题农业园按照主题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提供给游客观赏田园风光、参与生产活动、品尝和购买绿色食品、休憩娱乐等多种功能,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
青岛崂山茶苑生态旅游区、新疆奎屯百年葡萄庄园。
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农业、科技与旅游的紧密结合为特征,发展集科研、生产、商贸、教育、培训、旅游于一体的“三高农业”园区,实现高科生产、科普教育、旅游娱乐、农业观光等多种功能。
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烟台农博园、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生态农业度假村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建成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乐。
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烟台蓬莱兴瑞庄园。
民俗文化博览园以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依托,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
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
图1 中国359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布示意图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359agritourism demonstrations图2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结构示意图Fig.2 Comprision of agritourism demonstrations 观光农业从单一观光型农业向休闲、教育、体验型农业发展。
过去观光农业多是以农业观光采摘和农家乐为主,功能单一,层次较低;现在观光农业在发展观光采摘旅游和农家乐的同时,更加注重开发乡村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资源,增加了休闲、娱乐、养生、健身和回归自然的内容,从而使休闲农业向高品味、高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
以全国359处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例,其主题涉及到农业观光、品尝采摘、生态科技、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等多种类型,按表现内容归类,农业观光体验类项目最多,占31.20%;其次分别为农业科技类、农业生态类、古镇新村、自然生态、休闲度假村(山庄)、民俗文化、农家乐(图2)。
由此可见,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结构多元化,主题日趋生态化、文化性和科技化[2]。
1.4 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起步于相对落后的农业、农村环境里,虽然基础薄弱,但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自诞生之初便与“三农问题”紧密结合,对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各地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同时,观光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增进城乡居民感情,促进城乡和谐社会的发展;此外,发展观光农业,促进了乡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了乡村环境卫生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建设新农村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总体来看,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坚持了“农游合一”的基本特征,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起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
特别是在我国特殊的国情背景下,观光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有力推动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2 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1 缺乏规划,发展无序目前多数观光农业项目基本上以村民或企业自主开发为主,缺少科学规划和市场调查,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
主要表现在:①各地区观光农业开发缺乏必要的联系,更不能分工合作、优势互补;②个别地区并无良好开发条件,却“一哄而上”盲目开发;③同一区域内观光农业项目重复建设、功能638经 济 地 理 27卷雷同[3],造成恶性竞争。
2.2 产品开发层次低,结构不尽合理观光农业产品开发多观光采摘活动,购物、养生、度假、科普教育等类型活动项目较少;对农业资源、观光资源、生态资源开发的较多,但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不足;另外,目前开发的观光农业项目大多受规模所制,功能单一,不能满足游客多样性消费需求,产品的数量结构、层次结构、内容结构等有待调整。
2.3 特色不足,缺乏精品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普遍缺乏创新与特色,不能体现地方农业特色和文化内涵,无法对消费市场形成持久吸引力。
另外,相当一部分观光农业项目在开发过程中,人工雕琢痕迹明显,有悖于生态主题思想,使观光农业发展处于有数量没质量的尴尬境地。
2.4 经营水平低,辐射带动作用弱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手段和专业人员,目前我国观光农业经营水平普遍低下,营销手段缺乏、服务设施落后,再加上经营淡旺季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景区经济效益低下,除自身难以为继外,也无法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
另外,也有部分观光农业园区虽然效益较好,但由于产权关系或其他原因,景区周围居民参与程度低,不能从中直接受益,导致社会矛盾产生。
2.5 资金限制,持续发展后劲不足观光农业项目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农民没有更多资金投入,政府的扶持力度有限,招商引资困难,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配套受限,影响观光农业的品质提升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