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法预测矿井涌水量技术规范》
数值法预测矿井涌水量技术规范

MTT778—1998 数值法预测矿井涌水量技术规范前言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矿井水文地质规程》(1984年版)和《GB12719—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以及《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规程》、《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在总结近20年来应用数值法进行矿井涌水量预测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的本煤炭行业标准,在技术内容与上述引用标准等效。
本标准由国家煤炭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振学、郝旗胜、刘志中。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负责解释。
数值法预测矿井涌水量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应用数值法进行矿井涌水量预测工作,是确定计算方案、检验计算精度、编写预测报告、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2 一般要求2.1 本方法可用于矿井正常涌水量、矿井最大涌水量、各开采水平的涌水量、井筒和开拓坑道的涌水量及疏干工程或专门排水装置的涌水量的预测。
2.2计算工作前或计算过程中,掌握以下资料:——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区域水文地质图及报告;——1:5000~1:2.5万矿区水文地质图及相应的文字报告;——1:5000矿井可行性方案开采图;——含水层顶、底板埋深及等厚线图;——含水层等水位线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受水威胁煤层顶、底板等水压线图;——地下水水化学图;——水文地质剖面图;——钻孔及群孔抽(放)水试验数据;——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数据;——历年气象、水文资料。
2.3 计算工作结束时提交的文件及附件:工作报告:包括对所采用的数据、建立的模型、选用的参数、计算过程及结果的详细分析与说明;图件:包括概念模型的示意图、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图、计算区剖分图、水位拟合曲线图、计算机程序流程图、初始流场图、预测曲线和流场图、涌水量动态曲线;附件:参数识别和正演预报时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及相对应的数据文件、计算结果、水位拟合及误差分布情况,最终预测的各时段、各节点的水位值。
矿井涌水量预测

-60.00 597
-70.00
-80.00
-90.00
-100.00 H(m)
1-99-3 H-t曲线
t(d) 872 1214 1303 1396 1500 1570
观测值 计算值
-60.00
597
872
-70.00
-80.00
-90.00
-100.00 H(m)
3-00-7 H-t曲线
t(d) 1214 1303 1396 1500 1570
富同水时系期数内:的指采一矿定量时P0间之内比矿。井排出的总水量Q0与
KP
Q0 P0
K Q P
已建矿
QKPP
新建矿
富水系数不仅取决于矿区的自然条件,而且还
与开采条件有关,因此还要充分考虑开采方法、范 围、进度等方面的相似性。
为了排除生产条件的影响,对该法作修正,采 用综合平均值作为比拟依据。
综合
采矿量P0 采空区面积F0 采掘长度L0 采空体积V0
二、基本原理
水均衡法是通过研究某一时期(均衡期)矿区 (均衡区)地下水各收支项目之间的关系,建立地 下水均衡方程,计算矿井涌水量。
V补—V排=△V储
式中:V补—均衡期内均衡区的补给量 V排—均衡期内均衡区的排泄量 △V储—均衡期内均衡区储存量的变化
侧向流入
大气降水人渗
V补: 地表水体渗漏补给
其它含水层越流补给
一般认识:
I型曲线,出现在承压含水层或潜水含水层(水 位降深与含水层厚度相比应很小)中,地下水呈层 流状态;
Ⅱ型曲线,在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中强烈抽水、 地下水在水井附近或强径流通道附近发生紊流的情 况下出现的,水位降深在一些地区与流量的平方成 正比;
矿井涌水量监测与预测

(二)矿井涌水量的测定
1.容积法 2.浮标法 3.堰测法 4.流速仪法 5.水仓水位法
(一)容积法
(适用于涌水量较小时) 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QV t
式中 Q—矿井涌水量,m3/min;
V—容器容积,m3; t—水充满容器的时间,min。
(二)浮标法
• 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
Q 0.8F L
•
3、观测资料的整理:
表 1-3-2 涌水量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台帐
涌水量
(m3/h)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巷道
名称
155 水平回风巷 东
55 水平大巷 翼
55 水平石门
155 水平回风巷
西翼 55 水平大巷
55 水平石门
主井井筒
副井井筒
井底车场
斜井井筒
全矿汇总
位置
155 东翼 155 西翼 55 东翼 55 西翼 全矿井
1、涌水量观测站点的布置:
固定站点:长期突水点、水文地质复杂的开采区、 排水井的下游、疏干石门水沟的出口、大巷水沟 入水仓处、 临时站点:一般出水点、采掘工作面的探放 水钻孔、井筒新揭露的含水层
2、涌水量观测要求:
按时间: 一般每旬观测一次 初揭露的涌水量未稳定之前,每天测量一次 突然涌水,每隔1-2h观测一次 按突水点: 回采工作面通过重要含水结构时,每天或每班测定一次 疏干钻孔或老窑防水钻孔,每隔3-5天测定一次 竖井每延伸10m、斜井每延伸20m测量一次
Q0,P0 — —老矿井涌水量、开采量
(2)水文地质条件比拟法:
2、相关分析法
基于数值法的控矿构造带矿坑涌水量预测研究

基于数值法的控矿构造带矿坑涌水量预测研究【摘要】通过基于数值法的控矿构造带矿坑涌水量预测研究,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矿坑涌水量,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理,从而降低矿产开发中可能出现的涌水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开采效率。
本文介绍了数字模拟方法并建立了矿坑涌水量预测模型,通过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对数值分析及结果展开讨论,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应用。
研究成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矿坑涌水量,为矿产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进一步研究展望包括优化模型算法和提高预测准确性,实践意义在于指导实际工程开发中的水文地质勘查和防治工作,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控矿构造带、矿坑涌水量预测、数值法、数字模拟、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结果讨论、模型验证、应用、研究成果、研究展望、实践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矿山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基地,然而随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矿山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矿山水文地质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矿坑涌水量是矿山开采中一个重要且常见的问题,涌水量不仅影响矿山生产安全和效率,还对矿山环境造成影响。
传统的矿坑涌水量预测方法主要基于经验公式、试验分析等实证方法,存在着预测精度低、依赖经验和数据校正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数值法的矿坑涌水量预测方法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本研究旨在利用数字模拟方法,结合地质力学和水文地质知识,建立一种基于数值法的矿坑涌水量预测模型,以提高矿山涌水量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矿山的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对数值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矿山涌水量预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矿坑涌水量预测是矿山开采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对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地预测矿坑涌水量可以帮助矿山管理人员做出合理的决策,有效地调控矿山生产过程,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矿坑涌水量预测还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失。
15号煤层一采区涌水量预测

1 概况
该矿现开采 1 5号煤层一采 区, 其位 于井 田西北部 。 目前该 矿 处于基建 阶段 ,现 1 5号 煤层一采 区内 1 0 5工作 面已布置完
成, 正 在进 行 1 0 6工 作 面 的掘 进 工 作 。
《 该矿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 中采用富水 系数法对 1 5 号煤层进行矿井涌水量预算, 经预算, 当矿井生产能力达到 6 0 ×1 0 s t / a 时, 1 5号煤层矿井正常矿井涌水量为 2 0 0 m3 / d , 最 大矿井涌水量 为3 5 0 m3 / d 。 《 该矿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 目初步设计》 中采 用富水 系数法 对 1 5 号煤层 进行矿井涌水 量预算 , 经预算 , 兼并重组整合后 矿 井生产能力 达 6 0×1 0 t / a时 : 正 常矿井涌水量 为 2 5 0 m3 / d , 最 大
目前该矿处 于基建 阶段 , 根据现井 下采掘涌水量观测 , 一采 区内的 1 0 2采空区出水点正常涌水量为 1 m3 / h ; 1 5 1 0 1 工作 面外 错尾巷抽放钻孔揭露上覆含水层正常涌水量为 0 . 2 m 3 / h , 现矿井 涌水量为 1 . 2 m 3 / h , 即3 0 m 3 / d 。 为更好 地利用矿井现有 的排水系统 , 该矿对 1 5 号煤层 一采 区矿井涌水量进行预算 ,利用 《 该矿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 告》 中地质及水 文地 质成果及其预测 的 1 5号煤层矿井涌水量 , 并结合矿方提供 的一采 区井下涌水点 的涌水量观测结果 ,充分 掌握 1 5号煤层一采区水文地质特性 , 从而预测当生产能力 达到 6 0× l O t / a 时, 一 采 区 的涌 水量 大小 。
积水区编号 积水面积 , m 积水量 / m , I Ⅱ 2 8 0 2 9 1 29 2 4 9 3 3 4 3 0
《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

《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篇一一、引言矿井涌水量预测是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矿井涌水量的准确预测,可以为矿山设计、采矿规划、安全生产及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本文旨在研究矿井涌水量的预测方法,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矿井涌水量逐渐增大,对矿山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极大的挑战。
矿井涌水量的准确预测不仅关系到矿山的生产效率和安全,而且对矿区周围环境的水资源管理和防治水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研究1. 传统预测方法传统的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法、经验公式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历史数据和地质条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矿井涌水量。
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受到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预测精度有限。
2. 现代预测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预测方法被应用于矿井涌水量预测。
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方法,包括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这些方法通过学习历史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建立更为精确的预测模型。
其中,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预测模型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有效地捕捉矿井涌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四、案例分析以某矿山为例,采用现代预测方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
首先,收集该矿山的历史涌水量数据、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数据。
然后,利用LSTM网络建立预测模型。
通过不断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矿井涌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
经过实际验证,该预测模型的精度较高,能够为该矿山的生产规划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同时,该模型还可以为其他类似矿山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STM网络的现代预测方法。
数值法预测矿区涌水量时模拟软件的应用评述

数值法预测矿区涌水量时模拟软件的应用评述赵珍;李贵仁【摘要】By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and limitation , the paper makes an comprehensive review in the most popular groundw -ater simulation softwares , which are used for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mine gushing quantity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y in this field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prospect of their further application in this field has been made too .%对几种国内外最流行的用于数值法预测矿坑涌水量的地下水模拟软件进行综合评述与比较,将各种软件的应用范围与限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经验,为不同软件在矿区涌水量预测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数值法;矿区;涌水量;模拟软件【作者】赵珍;李贵仁【作者单位】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21;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4+1正确预测矿坑涌水量及其周围地下水位的动态是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的核心问题,它是设计部门制定疏干措施的主要依据[1]。
数值法已成为矿区目前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涌水量计算方法。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国内外出现了众多地下水模拟软件,但由于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不同软件之间功能及适用条件的差异性,还没有任何一种软件能解决一切地下水问题[2],因此,在利用数值法预测矿坑涌水量之前,就应该掌握各种软件的优势及缺陷,以便根据不同的矿区条件选择最优的模拟软件。
安全生产标准化承诺书

承诺书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长治监察分局: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的《煤矿安全生产有关标准清单》的文件精神,我公司承诺严格按照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承诺的通知》 (晋煤监政发〔2022〕64 号)文件要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严格遵守和执行以下安全生产标准(详见附件)。
附件:公司《煤矿安全生产有关标准清单》承诺单位(签章):主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附件(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煤矿安全生产有关标准清单一、基本建设矿井行业标准(2 部)1.煤矿建设安全规范(AQ1083-2022)2.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AQ1055-2022)二、“一通三防”专业(128 部)3.煤矿综采采区设计规范(GB50536-2022)4.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GB/T20224-2022)5.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22)6.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22)7.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色谱分析及指标优选方法(AQ/T1019-2022)8.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22)9.煤矿采掘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技术规范(AQ1021-2022)10.煤矿用袋式除尘器(AQ1022-2022 )11.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AQ1024-2022)12.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AQ1025-2022)13.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22)14.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22)15.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22)1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22)17.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规范(AQ1044-2022)18.煤尘爆炸性鉴定规范(AQ1045-2022)19.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22)20.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22)21.保护层开采技术规范(AQ/T1050-2022)22.煤矿低浓度瓦斯管道输送安全保障系统设计规范(AQ1076-2022)23.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22)2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22)25.煤矿甲烷检测用载体催化元件(AQ6202-2022)26.煤矿用低浓度载体催化式甲烷传感器(AQ6203-2022)27.瓦斯抽放用热导式高浓度甲烷传感器(AQ6204-2022)28.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AQ6205-2022)29.煤矿用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AQ6206-2022)30.便携式载体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AQ6207-2022)31.数字式甲烷检测报警矿灯(AQ6209-2022)32.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22)33.煤矿用非色散红外甲烷传感器(AQ/T6211-2022)34.煤矿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AQ/T1114-2022)35.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T1051-2022)36.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AQ/T1052-2022)37.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AQ1054-2022)38.化学氧自救器初期生氧器(AQ/T1057-2022)39.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测定方法(AQ/T1065-2022)40.矿井风流热力状态预测方法(AQ/T1067-2022)41.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定方法(AQ/T1068-2022)42.煤矿用非金属瓦斯输送管材安全技术要求(AQ/T1071-2022)43.瓦斯管道输送水封阻火泄爆装置技术条件(AQ/T1072-2022)44.瓦斯管道输送自动阻爆装置技术条件(AQ/T1073-2022)45.煤矿瓦斯输送管道干式阻火器通用技术条件(AQ/T1074-2022)46.煤矿低浓度瓦斯与细水雾混合安全输送装置技术规范(AQ/T1078-2022)47.瓦斯管道输送自动喷粉抑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AQ/T1079-2022)48.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p) 测定方法 (AQ/T1080-2022)49.煤矿灾变环境混合气体测试方法与爆炸危(wei)险性判定规则(AQ/T1084-2022)50.煤矿进风井地面用燃煤热风炉安全技术条件(AQ/T1085-2022)51.煤矿喷涂堵漏风用高份子材料技术条件(AQ/T1088-2022)52.煤矿加固煤岩体用高份子材料(AQ/T1089-2022)53.煤矿充填密闭用高份子发泡材料(AQ/T1090-2022)54.煤矿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输送装置技术规范(AQ/T1104-2022)55.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AQ4202-2022)56.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AQ4203-2022)57.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器(AQ4204-2022)58.矿山个体呼吸性粉尘测定方法(AQ4205-2022)59.矿用涂覆布风筒通用技术条件(MT/T164-2022)60.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械排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检验规范(MT220-1990)61.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反向风门设置技术条件(MT1066-2022)62.煤矿用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MT1084-2022)63.矿山用氧气充填泵技术条件(MT1085-2022)64.煤矿用光干涉式甲烷气体传感器(MT1098-2022)65.矿用车载式甲烷断电仪(MT1101-2022)66.煤矿用局部通风机塑料叶轮安全技术条件(MTll08-2022)67.矿用位移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MT1109-2022)68.矿用红外遥控器通用技术条件(MT1137-2022)69.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一氧化碳测定方法(MT137.1-1986)70.煤矿井下空气采样方法(MT142-1986)71.煤矿用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通用技术条件(MT157-1996)72.煤矿井下用岩粉和浮尘成份测定方法(MT158-1987)73.矿用除尘器通用技术条件(MT159-2005)74.滤尘送风式防尘式安全帽通用技术条件(MT160-1987)75.滤尘送风式防尘式口罩通用技术条件(MT161-1987)76.直读粉尘浓度测量仪表通用技术条件(MT163-1997)77.煤矿用涂覆布负压风筒(MT165-2022)78.煤矿用局部通风机技术条件(MT222-2022)79.煤层注水泵技术条件(MT241-1991)80.二氧化硫检测管(MT271-1994)81.氮氧化物检测管(MT272-1994)82.氨气检测管(MT273-1994)83.二氧化碳检测管(MT274-1994)84.氧气检测管(MT275-1994)85.氢气检测管(MT276-1994)86.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硫化氢测定方法(检测管法)(MT277-1994)87.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氨气测定方法(检测管法)(MT278-1994)88.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氮氧化物测定方法(检测管法) (MT279-1994)89.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测定方法(检测管法) (MT280-1994)90.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MT28-2005)91.矿用风速仪表检定装置通用技术条件(MT350-1994)92.煤矿用风速表(MT380-2022)93.矿用温度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MT381-2022)94.矿用烟雾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MT382-2022)95.煤矿用差压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MT393-1995)96.呼吸性粉尘测量仪采样效能测定方法(MT394-1995)97.煤矿用主要通风机现场性能参数测定方法(MT421-1996)98.空气中甲烷校准气体技术条件(MT423-1995)99.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校准仪通用技术条件(MT424-1995)100.超氧化钾片状生氧剂技术条件(MT427-1995) 101.煤矿用隔爆型电铃(MT428-2022) 102.煤矿用隔爆型低压电缆接线盒(MT429-2022) 103.煤矿用电化学式氧气传感器技术条件(MT447-1995) 104.矿用风速传感器(MT448-2022)105.隔绝式氧气呼吸器和自救器用氢氧化钙技术条件(MT454-2022)106.煤矿用气(液)动局部通风机技术条件(MT500-2022) 107.长钻孔煤层注水方法(MT501-1996)108.粉尘采样器检定装置通用技术条件(MT502-1996)109.光控自动喷雾降尘装置通用技术条件(MT503-1996)110.触控自动喷雾降尘装置通用技术条件(MT504-1996)111.声控自动喷雾降尘装置通用技术条件(MT505-1996)112.矿用降尘剂性能测定方法(MT506-1996)113.硫化氢检测管(MT51-1994)114.煤矿许用导爆索(MT519-2022)115.煤矿用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量测定方法和判定规则(MT60-1995)116.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MT61-1997)117.煤矿许用电雷管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MT62-1997)118.矿井均压防灭火技术规范(MT626-1996) 119.煤矿用风电甲烷闭锁装置通用技术条件(MT631-1996) 120.一氧化碳检测管(MT67-2022) 121.煤矿用携带型电化学式一氧化碳测定器(MT703-2022) 122.煤矿用携带型电化学式氧气测定器(MT704-2022) 123.小型煤矿地面用抽出式轴流通风机技术条件(MT754-2005) 124.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MT867-2000) 125.煤矿用防爆激光指向仪(MT870-2000) 126.煤矿用自动苏生器(MT949-2005) 127.煤矿用隔爆水袋涂覆布(MT956-2005) 128.煤矿气体检测用一氧化碳元件(MT980-2022) 129.煤矿气体检测用氧气元件(MT981-2022)130.煤矿用涂覆布正压风筒(MT164-2022)三、防治水专业(45 部)131.煤矿井下排水泵站及排水管路设计规范(GB/T50451-2022)132.矿井建井排水技术规范(GB/T51229-2022)133.煤矿矿井水分类(GB/T19223-2022)134.降水量等级(GB/T28592-2022)135.煤炭矿井制图标准(GB/T50593-2022)136.矿井井下高压含水层探水钻探技术规范(GB/T24505-2022)137.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第 4 部份:煤和岩石孔隙率计算方法(GB/T23561.4-2022) 138.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第 5 部份:煤和岩石吸水性测定方法(GB/T23561.5-2022) 149.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第 6 部份:煤和岩石含水率测定方法(GB/T23561.6-2022) 150.矿山环境界质分类(GB/T22206-2022) 151.煤矿采区或者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类(GB/T22205-2022) 152.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 153.煤矿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AQ/T1086-2022) 154.煤矿堵水用高份子材料技术条件(AQ1087-2022) 145.煤矿井巷工作面注浆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NB/T51030-2022) 146.煤炭地质工程监理规范(NB/T51009-2022) 147.井巷揭煤地质说明书编制规范(NB/T51004-2022) 148.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程质量标准(MT/Tll63-2022) 149.采场钻孔水文远程监测设备(MT/T1144-2022) 150.煤炭地质钻探规程(MT/T1076-2022)151.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界质勘查评价标准(MT/T1091-2022)152.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效果压水试验检验办法(MT/T1057-2022)153.立井井筒地面预注黏土水泥浆技术规范(MT/Tl058-2022) 154.煤矿坑道勘探用钻机(MT/T790-2022) 155.煤矿用多级离心泵(MT/Tll4-2005) 156.煤矿用隔爆型潜水电泵(MT/T671-2005) 157.煤矿井下安全工程钻机(MT/T356-2005) 158.煤炭电法勘探规范(MT/T898-2000)159.导水裂缝带高度的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方法(MT/T865-2000)160.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7-2000)161.数值法预测矿井涌水量技术规范(MT/T778-1998)162.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类规范(MT/T773-1998)163.MP 型平板防水闸门(MT/T788-1998)164.ML 型薄壳防水闸门(MT/T258-1991)165.煤矿水害防治水化学分析方法(MT/T672-1997)166.矿用无线电波透视仪通用技术条件(MT/T693-2022)167.矿用瑞利波探测仪通用技术条件(MT/T679-1997)168.煤矿地下水管理模型技术要求(MT/T761-1997)169.矿井生产时期排水技术规范(MT/T674-1997)170.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MT/T632-1996)171.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MT/T633-1996)172.矿山帷幕注浆规范(DZ/T0285-2022)173.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2022)174.煤炭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080-2022)175.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1-2002)四、机电提升运输通信专业(14 部)176.矿用普通型电气设备(GB/T12173-2022) 177.煤矿井下安全标志(AQ/T1017-2005) 178.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AQ1043-2022) 179.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安全使用规范(AQ1064-2022) 180.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AQ1023-2022)181.煤矿井下静态破碎技术规范(AQ/T1106-2022) 182.矿灯使用管理规范(AQ/T1111-2022) 183.煤矿用提升信号装置通用技术条件(MT/T834-1999) 184.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MT/T1097-2022) 185.煤矿用架空乘人装置(MT/Tlll7-2022) 186.煤矿用防爆灯具(MT221-2005)187.架空送电路线运行规程(DL/T741-2022) 188.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401-1995) 189.多基站矿井挪移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lll5-2022)五、双重预防机制建设190.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应用数值法进行矿井涌水量预测工作,是确定计算方案、检验计算精度、编写预测报告、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2 一般要求
2.1 本方法可用于矿井正常涌水量、矿井最大涌水量、各开采水平的涌水量、井筒和开拓坑道的涌水量及疏干工程或专门排水装置的涌水量的预测。
2.2计算工作前或计算过程中,掌握以下资料:
——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区域水文地质图及报告;
——1:5000~1:2.5万矿区水文地质图及相应的文字报告;
——1:5000矿井可行性方案开采图;
——含水层顶、底板埋深及等厚线图;
——含水层等水位线图;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受水威胁煤层顶、底板等水压线图;
——地下水水化学图;
——水文地质剖面图;
——钻孔及群孔抽(放)水试验数据;
——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数据;
——历年气象、水文资料。
2.3 计算工作结束时提交的文件及附件:
工作报告:包括对所采用的数据、建立的模型、选用的参数、计算过程及结果的详细分析与说明;
图件:包括概念模型的示意图、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图、计算区剖分图、水位拟合曲线图、计算机程序流程图、初始流场图、预测曲线和流场图、涌水量动态曲线;
附件:参数识别和正演预报时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及相对应的数据文件、计算
结果、水位拟合及误差分布情况,最终预测的各时段、各节点的水位值。
3 矿井涌水量数值法预测
3.1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连接地下水实体系统与数值模型的桥梁。
概念模型应包括对地下水流系统内部结构、边界条件、地下水运动状态及输入、输出条件的概化。
模型概化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计算的程度。
3.2 数学模型
3.2.1数学模型是由概念模型来确定的,按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分为潜水流或承压水流模型,根据地下水运动的时空变化特征又可分为:稳定流或非稳定流,平面二维流或剖面二维流、拟三维流或三维流模型。
模型中的每个变量都必须给定相应的物理意义和量纲。
3.2.2模型的边界条件按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类:水位边界(Dirichlet型)。
选取水位边界应注意以下几点:
a)水位边界的位置应尽可能地远离计算区内的源(汇)项,绝对不允许置抽(注)水井于水位边界上;
b)水位边界处要有观测点控制,以确定边界水位值;
c)在模型域中至少应有一个水位边界节点,这对保证数值模型和其逆问题解的唯一性是必要的。
第二类:流量边界(Neumann型)。
选取二类边界应以隔水边界和弱透水边界为主,尽量不用A.32划成的大流量边界。
在数值模型中处理大流量边界,容易造成边界附近的水位异常和整个预测结果的较大误差。
因此,应尽量选取确定性较好的自然边界作为计算边界。
第三类:(Combined Boundary Condition型)。
由于边界中的两个参数较难准确估值,在实际应用中应慎重。
3.2.3常用的数值方法有: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元法、有限分析法等。
根据实际条件选定算法后,必须简要说明该算法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程序设计步骤以及计算程序框图。
3.2.4对计算区的剖分(离散化)可根据不同的数值方法来选用线元、面元(三角形或四边形单元)和体积单元。
在靠近抽(放)水井处水力坡度较大,剖分要加密一些,在水力坡度较少处或水文地质数据较少处可以剖分得疏一些。
剖分的三角形单元一般不能出现钝角和角度很小的锐角,特别是在拟三维模
型中,钝角三角形将可能直接影响数值解的稳定性与收敛性。
3.2.5对于时间的离散化,应按如下公式确定时段大小:
初始时段(Δt0)可以取为0.001d,当Δt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选用等步长直到计算结束。
3.3模型参数识别
3.3.1待识别的参数一般包括:渗透系数或导水系数,给水度或弹性释水系数,垂向越流系数,入渗系数及混合边界系数。
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抽(放)水试验和长期动态观测。
3.3.2在参数识别之前要进行参数分区,其依据为:
a)计算区钻孔抽(放)水试验数据的计算结果,包括渗透系数、弹性释水系数、给水度及单位涌水量;
b)含水层分布规律,即埋深、厚度、岩性组合特征及富水性分区;
c)地下水天然流场、人工干扰流场、水化学场和温度场;
d)构造条件及岩溶分布规律。
3.3.3参数分区数要适中,基本保证第一参数分区内至少有一个观测孔(点来控制)。
3.3.4参数优选问题一般都描述为非线性最优化问题,在观测噪声的情况下,非线性规划算法可能收敛于局部最优解。
因此,必须反复调整保参数的上、下限及初始值,重新优选参数,直到满足收敛准则。
3.3.5收敛准则应根据识别的参数个数和选取的观测数据的个数来确定。
观测水位拟合点的相对误差(相对于该点在拟合期内的水位变幅)应小于15%;对于抽(放)水孔,在消除井损之后,其相对误差一般应小于20%。
3.4涌水量预测
3.4.1根据生产部门的实际情况与要求制定几种预测方案,给定排水孔位置与个数,按不同方案进行水位预报,便于对比分析和选用最优方案。
3.4.2按照开采施工计划确定疏排水的期限及提前疏排时间,同时确定各控制点的水位降深。
3.4.3涌水量预测为一正演问题,需要反复修正水量,使各控制点的计算水位降达到设计要求,最终求取各预测方案下的涌水量,包括正常涌水量和最大
涌水量。
正常涌水量定义为以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补给边界处平均水位、水量作为输入条件求得的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则为以最大年降水量和补给边界处最大水位和水量值作为输入条件求得的涌水量。
3.5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为了便于生产、设计部门应用涌水量的预测结果,必须对计算结果作详细分析与解释。
根据所采用的资料的代表性和所建立的数值模型的可靠性来论证最终预测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对预测涌水量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作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