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国际上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已经有了一定的规范,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等方面。
本文将就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该疾病。
首先,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进行性消瘦、食欲不振、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等。
由于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然而,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
其次,影像学检查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和PET-CT等。
其中,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和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周围血管的情况,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此外,MRI检查对于肝脏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边界和浸润情况,对于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
第三,病理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肝组织活检,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和浸润深度,对于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对于不能行肝组织活检的患者,可通过经皮肝穿刺抽吸术或手术标本来获取组织学诊断。
最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AFP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癌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肝癌的风险。
此外,AFP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如AFP-L3、PIVKA-II等的检测,能够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等方面。
临床医生在面对疑似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时,应全面综合利用各种检查手段,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好的支持。
原发性肝癌免费课件ppt

调整生活方式
肝癌患者出院后应继续保持健康 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 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药物指导
肝癌患者出院后应遵医嘱按时服 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 量。同时应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及时向医生反馈。
CHAPTER
05
原发性肝癌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肝癌免费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护理 • 原发性肝癌的案例分析
CHAPTER
01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定义
01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实质 细胞的恶性肿瘤,而非从其他部 位转移至肝脏的继发性肝癌。
总结词
心理支持、家庭护理
详细描述
强调心理支持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重要性,如何提供 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以及家庭护理的要点和注意事 项。
总结词
患者自我管理、康复指导
详细描述
介绍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如何科学 地进行康复锻炼和生活调整,以及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措 施。
使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 ,通常与手术或药物治疗 结合使用。
介入治疗
通过肝动脉插管注射药物 或栓塞剂,以阻断肿瘤供 血或杀死癌细胞。
热疗和冷冻治疗
利用高温或低温杀死肿瘤 细胞,通常与其他治疗方 法结合使用。
CHAPTER
04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措施,建议新生儿接种 乙肝疫苗。
膜黄染。
CHAPTER
02
第十一章 原发性肝癌【24页】

③一旦出现肝癌临床表现,已至中期,此
时,病情发展很快,不久可出现黄疸、腹
水、肺转移以至广泛转移及恶病质的晚期 表现、中、晚期共约6个月左右。肝癌发展 至晚期时,瘤体直径已达10厘米左右,难以 治愈。
[鉴别诊断]
肝炎、肝硬化,继发性肝癌,肝脓肿,肝 良性占位性病变,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
[治疗]
一、手术治疗:手术切除 是治疗肝癌最好 的方法。小肝癌行局部或肝叶切除,可望 彻底治愈。复发后亦有少数病人可再次手 术切除。
二、放射治疗 三、化学抗癌药物治疗 全身化学治疗较其
他癌肿更不敏感,疗效不够满意。
第十一章 原发性肝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 2.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概述]
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肝癌 系由于其它脏器的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 接侵袭到肝脏所致。
原发性肝癌是指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 发生的恶性肿瘤。
四、介入治疗 采用肝动脉给药和或栓塞 (TAE),配合放射治疗,效果较明显。对较 小的肝癌用经皮穿刺乙醇注射疗法、微波 或射频热固化治疗,可能有根治效果。
五、中医药治疗
六、生物和免疫治疗
七、并发症的治疗
一、病毒性肝炎 二、肝硬化 三、黄曲霉毒素 四、饮污染水 五、其他
[病理]
一、分类 (一)大体形态分类: 1、块状型:最多见,直径>5cm,容易发生破裂。 2、结节型:直径<5cm,常伴有肝硬化。 3、弥漫型:米粒至黄豆大小,最少见。 4、小癌型:孤立的直径<3cm的癌结节或相邻
第十六章原发性肝癌课件

全身症状
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消 瘦、发热等症状,病情严重时 可能出现腹水、黄疸等症状。
其他症状
部分肝癌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 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以 及男性乳房发育等内分泌失调
症状。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甲胎蛋 白(AFP)以及其他相关 生化指标,有助于肝癌的 诊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等影像学 检查可以发现肝脏的占位 性病变,并了解肿瘤的大 小、位置、数目等情况。
新型化疗方案
针对肝癌细胞的化疗方案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以提高化疗效 果和减少副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靶向药物
近年来,靶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靶向药物 如索拉非尼、瑞格非尼等,可针对肝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 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
放疗是肝癌的辅助治疗手段,可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放疗包括内放疗和外 放疗。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肝癌 的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疗法等。
免疫治疗药物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肝癌细胞,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或增强免疫细胞 的活性,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新型化疗药物
研发出针对肝癌细胞特异的化疗药物,提高化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联合治疗
01
将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以
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
02
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
04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和预后
预防措施
接种肝炎疫苗
预防乙肝和丙肝感染,是预防原发性 肝癌的重要措施。
原发性肝癌晚期症状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疾病,其发展迅速,自然生存期短,是目前最险恶的癌症之一。
早期原发性肝癌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出现明显的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已经属于中晚期。
原发性肝癌晚期症状:原发性肝癌晚期症状---肝区疼痛与肝肿大:肝区疼痛常是肝癌患者的重要主诉,多呈间歇发作或持续性的钝痛、胀痛,为肿块迅速增大胀逼肝脏包膜等所致。
肝脏进行性肿大、压痛,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表面呈结节状,是肝癌最具特征性的常见体征,往往可由患者自己扪及而就诊。
若癌肿位于肝之膈面内,则可使横膈抬高,肝上下界叩诊浊音区增宽,而肋缘下可能触不到。
有时可闻及肝区摩擦音或血管杂音。
原发性肝癌晚期症状---黄疸:肝细胞为癌肿广泛浸润可致细胞性黄疸;癌块压迫胆管或癌组织脱落堵塞胆管可致阻塞性黄疸,黄疸呈进行性加重。
胆管细胞癌的黄疸出现早而程度亦重。
原发性肝癌晚期症状---肝硬化表现:大多数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故常有脾肿大、侧支循环建立和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表现。
尤其是其转移性瘤栓可加重门静脉阻塞,使腹水等症状更加明显,腹水量短时间内增多,呈漏出液或血性腹水。
原发性肝癌晚期常出现远处转移。
肺转移最常见,表现为顽固性咳嗽、咯血、癌性胸水,甚至有肺梗塞等。
其他向骨骼、脊柱、颅内转移分别有相应症状产生。
发性肝癌晚期症状在全身的表现有:消化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还有发热、乏力、衰弱、进行性营养不良和消瘦,甚至可形成恶病质。
由于癌组织对机体内分泌与代谢的干扰,部分患者尚表现有伴癌综合征,主要是低血糖和红细胞增多症,偶有高血钙、高血脂、类癌及黑棘皮症等。
原发性肝癌晚期转移肝癌细胞生长活跃,侵袭性强,周围血窦丰富,极易侵袭包膜和血管,导致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
肝癌转移的发生率与疾病的病程发展、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有肝内转移和肝外转移。
转移的途径有血行播散、淋巴道转移、直接浸润和种植转移。
医源性转移多与手术操作有关,肝癌破裂可导致腹腔内广泛转移。
原发性肝癌护理查房

肝癌复发的监测与预防
肝癌复发的监测
肝癌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检查、B超 、CT等检查手段,以便及时发现复发的迹象。
肝癌复发的预防
肝癌复发的预防主要从生活习惯和饮食方面入手,如戒烟戒 酒、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劳累等;饮食方面应避免高脂 肪、高糖分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 食物。
和生活压力。
05 护理查房的总结和展望
总结本次护理查房的重点内容
肝癌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肝癌的护理措施
了解肝癌的早期表现,如肝区疼痛、食欲 不振、乏力等,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掌握肝癌患者的日常护理要点,如饮食调 整、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等,以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肝癌的药物治疗
肝癌的康复和预防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质、放射 性物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和诊断
乏力、消瘦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由于肝脏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 现消化系统症状。
由于肿瘤消耗和肝功能异常,患 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
黄疸
肝脏肿瘤压迫胆管可导致黄疸。
肝区疼痛
表现为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可 放射至肩背部。
药物相互作用
了解患者正在服用的其他 药物,避免与肝癌治疗药 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建议
均衡饮食
鼓励患者摄入均衡的营养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适量摄入蛋白质食物。
控制饮酒
劝诫患者戒酒或限制饮酒 量,避免酒精对肝脏的损 害。
适度运动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 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原发性肝癌护理查房
• 介绍 • 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 肝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 肝癌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 护理查房的总结和展望
原发性肝癌的教案与讲稿

原发性肝癌的教案与讲稿第一章: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发性肝癌的定义、发病情况及危害性。
2. 掌握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 理解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原发性肝癌的定义: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
2. 发病情况: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
3. 危害性: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往往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预后较差。
4. 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复杂,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疸、脂肪肝等因素有关。
5.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包括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概念、发病情况、危害性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原发性肝癌病例,加深学生对临床表现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原发性肝癌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的认识。
第二章: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教学目标1. 掌握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2. 了解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3. 熟悉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手段。
二、教学内容1. 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需要与肝血管瘤、肝转移癌、肝脓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3. 辅助检查: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MRI、肿瘤标志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原发性肝癌病例,加深学生对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原发性肝癌辅助检查的应用能力。
第三章: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
原发性肝癌

• 2、消化不良症状:为首发症状时,常被忽视。 • 3、乏力、消瘦、全身衰竭,晚期病人可呈恶 • 液质。 • 4、发热:一般为低热,多为持续性午后低热, • 除感染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癌性发热,与 • 肿瘤代谢旺盛,肿瘤坏死产物吸收有关。
• 5、转移灶症状:肿瘤转移之处可出现相应的 • 症状,有时可成为本病的首发症状,故应 • 引起注意。
• 影象学显示液性暗区,经皮肝穿刺对鉴别诊 • 断及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五)其他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影象学检 • 查为主,如诊断困难往往需剖腹探查。
【治疗 Treatment】
• (一)手术治疗
•
是目前PHC根治的最好方法,凡有手术指
征者均应不失时机地争取手术切除,手术适应
•
较现有AFP的异种多克隆抗体更敏感、特
异性更强;近年来已用此开展大量的动物实验
研究(如核素扫描和导向治疗),目前正逐步
向临床过渡。
• (二)血清酶学检查
• 1、数十种血清酶检测用于肝癌的诊断,对肝 • 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2、比较成熟的、可与AFP互补的有GGT-Ⅱ;
• 3、在诊断困难时可选用2~3项联合检测,有 • 望提高肝癌的检出率。
• (二)体征
• 1、进行性肝肿大:是最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的 • 体征,肝脏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可 • 触及结节或巨块,边沿不整齐,常有不同 • 程度的压痛。 • 2、肝硬化征象:多见于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 • 患者,可有脾肿大、顽固性腹水等。
• 3、黄疸:一般为晚期患者的常见体征,可发 • 生肝细胞性黄疸、进行性梗阻性黄疸。
•
成,一般直径不超过5cm ,多位于肝右
•
叶,常伴有肝硬化。
• (3)弥漫型:为米粒状至黄豆大小的癌结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原发性肝癌
【概述】
据统计,原发性肝癌是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二位,其死亡率在一些城市为
19.65 / 10 万,在农村为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位,其死亡率在一些农村为22。
65 / 10 万。
我国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HBV )、黄曲霉毒素、饮水污染(藻类毒素等)、丙型肝炎病毒(HCV )、某些微量元素(如硒)缺乏、酒精性肝硬化和遗
传因素、HBV 和黄曲霉毒素协同作用等。
我国肝癌病理协作组提出将原发性肝癌分为:①块状型:单块状、融合块状、多块状;②结节型;单结节、融合结节、多结节;③小癌型;④弥漫型。
原发性肝癌组织学分型为:①肝细胞性肝癌;②胆管细胞性肝癌;③混合型肝癌。
纤维板层型肝癌(fibrolamellar carcinoma of liver )是肝细胞性肝癌的特殊组织学亚型。
高危人群的健康普查(应用AFP 检测和B 超)是发现小肝癌和亚临床肝癌的重要方法。
【临床表现】
1.症状肝癌无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腹部肿块等多为肝癌常见的中晚期症状。
长时间的发热,上腹部肿块;右上腹突然剧痛而未能证实为胆囊炎、胆结石者;右肩痛按关节炎治疗无效者及不明原因的腹泻等等,应该引起注意。
对高危人群,即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40岁以上的男性,应及时检测AFP、超声显像、CT等。
有条件者应半年左右重复一次。
2.体征
(1)肝肿大:90%以上有肝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及边缘不规则,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大多伴有明显压痛,右上部肝癌常可致肝上界上移。
左叶肝癌常在剑突下们及肿块。
小肝癌常无明显体征。
(2)黄疽:由于肝细胞损害或由于癌块压迫或侵犯胆总管所致。
一旦出现黄疽,表明病情已属晚期。
(3)腹水:门静脉主干癌栓引起,因肝癌结节破裂引起的常是血性腹水。
在腹水较多时或右上肝癌浸润横隔时可出现右侧胸水。
3.分期肝癌的临床分期按1977年国内制定的分期标准简单明了,易于执行。
,-
Ⅰ期:无明显肝癌症状和体征。
Ⅱ期:超过工期标准而无Ⅲ期证据。
Ⅲ期:有明显的恶病质、黄疽、腹水或远处转移者。
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年第5版原发性肝癌TNM分期如下:T1单个结节≤2 cm,无血管侵犯
T2单个≤2 cm,侵犯血管;或多个,局限一叶<2cm,未侵犯血管;或单个>2cm,未侵犯血管
T3单个>2cm,侵犯血管;或多个,局限一叶≤2cm,侵犯血管;或多个,一叶内>2cm,伴或不伴血管侵犯
T4多个,超出一叶;或侵犯门静脉主要分支或肝静脉;或穿破内脏腹膜Nl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4.组织病理学分级(G)GX无法分级
G1分化好
G2中度分化G3分化差
G4未分化
5.化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1)化验检查
1)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凡AFP>500ug/L持续四周或AFP>200ug/L持续八周而无肝病活动证据,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者,应高度怀疑肝癌,进一步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加以确诊。
AFP检测在判断手术切除彻底性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若手术切除彻底,AFP应在术后一个月内恢复正常。
在术后随诊中,若AFP降至正常后又上升,则提示有肝癌复发或转移,但需排除肝病活动和肝脏再生。
2)异常凝血酶原(DCP):约70%的肝癌病人DCP>300ug/L
3) γ-L-岩藻糖昔酶(FUCA):肝癌病人的阳性率达70%-80%。
4) γ一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肝癌的阳性率为25%-55%。
(2)影像学检查
1)超声显像(US):是最常用的肝癌诊断方法。
肝癌的声象有四种:等回声、高回声、低回声和混合型。
1-2cm者检出率为50%-90%,2-3cm者检出率为80%-90%,3-5cm者检出率为85%-100%。
2)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我国已成为肝癌定位、定性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肝细胞癌的CT特征为:多血管型肿瘤,增强后的动脉相呈高密度区;而门脉相时则呈低或等密度区;门静脉和肝静脉癌栓在增强后的门静脉相时表现为充分增强的血管内有低密度区。
3)磁共振成像(MRI):肝细胞癌在MRI的表现为:在T1加权图呈低信号强度;肿瘤坏死、出血,呈高、低混合信号;纤维组织多的病灶呈明显低信号;分化好的和小肝癌呈等信号强度。
4)选择性肝血管造影(HA):其肝癌特征为:肿瘤血管;肿瘤染色;肝内动脉移位、扭曲、拉直或扩张;肿瘤包绕动脉;动静脉屡;肝内血管癌栓。
5)放射性核素显像:用毗哆醛5甲基色氨酸肝胆显像剂作延迟扫描,约60%的肝癌,尤其分化好的肝癌可能获得阳性显像。
肝血池扫描有助于肝血管瘤与肝癌的鉴别。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对肝癌的诊断,尤其对是否有肝内、外转移有帮助,但价格高昂,不便推广。
6)腹腔镜和经皮细针穿刺活检:需严格选择应用。
肝穿刺属侵人性检查,有导致癌结节破裂出血,针道种植等潜在危险。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外科切除外科手术切除一直被认为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一个直径小于5厘米的肝癌通常认为更适宜于根治术。
直径大于10厘米的孤立肿瘤亦可行手术切除。
除了肿瘤因素以外,肝功能亦是确定是否行肝切除的重要指标。
2.肝脏移植直径小于5 cm的孤立性肝癌或3个以下直径小于3 cm的肝癌,或伴有属Child's C级的肝硬化病人不适合作肝切除者,可考虑肝移植。
3.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不能切除肝癌可选择的方法和肝癌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常用化疗药物(阿霉素、顺铂和丝裂霉素)、碘油和明胶海绵微粒一起通过肿瘤的营养动脉注人。
4.放射治疗适用于不能切除或放疗后再切除。
全肝放射治疗的疗效不理想,很少应用。
近年来对肝癌原发灶作三维定向适形放疗(3DCRT),已取得良好疗效。
5.内科治疗应用于不能切除、肝外转移和门静脉主干癌栓者。
对原发性肝癌比
较常用的药物首推氟尿嘧啶,还有阿霉素、顺铂和丝裂霉素。
斑鳌制剂、三氧
化二砷、紫杉醇和鬼臼毒均有一定疗效。
联合化疗可提高疗效,但总的来说仍
不理想。
6.局部消融治疗局部消融治疗是利用化学和物理(热、冷效应)作用来杀伤肝癌组织。
这种疗法常常应用于瘤体直径小于5 cm的肝癌,且伴有慢性肝病或一般情况较差不适合手术的病人。
(1)经皮酒精注射治疗(PEI);
(2)经皮醋酸注射治疗(PAD;
(3)冷冻治疗;
(4)微波凝固治疗(MCT);
(5)激光治疗;
(6)射频疗法(RFA);
(7)经皮高功率聚焦超声治疗(HIFU)(8)电化学治疗。
7.放射性125 I种子源治疗和90锝微球内放射均适用于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