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新人教版

5 秋天的怀念课题秋天的怀念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领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根据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艰难生存的生命及其真正意义,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和“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xx),祖籍河北,生于北京,当代作家。

1969年去延安插队务农。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1979年发表处女作《爱情的命运》。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合欢树》等。

课前预习写作背景史铁生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

随后,一直默默支撑他坚强活下去的母亲因肝病早逝了。

后来,在他的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

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因为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

在一种迫切的愿望中,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世界上最为动人的诗篇,《秋天的怀念》便是他怀念母亲的文章。

读准字音瘫痪..(tān huàn)憔悴..(qiáo cuì) 诀.别(jué) 捶.打(chuí)仿膳.(shàn)淡雅.(yǎ)翻来覆.去(fù)辨清字形诀(jué)诀别絮(xù)絮叨决(jué)坚决紫(zǐ)紫色捶(chuí)捶打侍(shì)侍弄锤(chuí)铁锤恃(shì)有恃无恐理解词语侍弄:文中指经营照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朗读技巧的掌握,包括语音、语调、节奏和情感的传递。
举例解释:
-在理解课文主题思想上,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文中具体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态度的肯定。
-在词语学习上,重点是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到日常交流或写作中。
-在描写技巧分析上,重点是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传达内心情感。
2.朗读练习: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段,进行朗读录音。要求准确把握情感,注意语调、节奏和声音的传递,时长不超过5分钟。
3.词语运用:从课文中选取5个生字词,用这些词语编写一段话,要求内容连贯,词语使用正确。
4.思考问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课文中的母亲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如何理解“秋天的怀念”这个标题的?
-描述了母亲在秋天对作者的照顾和鼓励,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坚韧。
-文中运用了景物描写来烘托情感,如用秋天的萧瑟映衬母亲的病重,用菊花的傲骨象征母亲的坚强。
3.表达技巧:
-运用对比手法,将秋天的衰败与母亲的坚强对比,突显母亲的伟大。
-运用象征手法,将菊花象征为母亲的品质和生命的顽强。
-运用情感描写,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内心的成长。
3.写作技巧题: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作者在写作时是如何处理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关系的。
答案示例:作者在写作时巧妙地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紧密结合。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秋天的落叶、果实、菊花等,来映衬和烘托内心的情感。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4.主题探讨题:请谈谈你对课文标题“秋天的怀念”的理解。
6.文化理解:
-秋天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成熟、收获,同时也是思念和孤独的季节。

201x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学案2 新人教版

201x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学案2 新人教版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学案2 新人教版课

秋天的怀念2 课型新授设计者
目标导学重点目标抓住文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心态,体会作者内心情感。

难点目标
动情读文,读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动;感受深沉而伟大的母爱,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爱,回报爱。

用心生活,感受平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赏读入境
读过《秋天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这节课让我们再进一步走进文本,品悟课文,更多地去感悟“我”对母亲的怀念。

悟读品味
出示中心话题: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那些地方感受到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勾画出来,再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

(抓住作者对母亲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悟母亲形象的伟大和对儿子的至爱。


研读展示重点感悟第三自然段,深切体会。

精读积累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师:“我”没有满足母亲推“我”去北海看菊花的愿望,母亲就永远地走了。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菊花。

那里的菊花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思考:读一读句子,想一想从盛开的菊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懂得了究竟应该怎样好好活了吗?
美读运用1.小练笔:面对母亲的遗像,史铁生会说些什么?
2.推荐课外阅读:《合欢树》《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二十一岁那年》《想念地坛》《庙的回忆》《重病之时》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ﻬ教具准备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教学过程细读本文,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怎样的心情?(悔恨、悲痛、怀念)1、课文多次写到秋天的景色,这些描写有哪些不同的意义?2、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文中何处可见?)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明确:A、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母亲对“我”的爱。

B、秋天里去看菊花,是母亲对“我”的希望,“我”用行动向母亲表示,不仅自己好好活,还要带着妹妹好好活,让母亲在九泉之下放心。

C、秋天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菊花”是母亲坚韧、乐观精神的象征,看到菊花绽放得那样鲜艳、灿烂,让“我”明白了要好好儿活,活出精彩,做生活的强者。

文章感人的原因?1、通过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母爱的无私体会感情体会文中对于秋天的描写的作用体会文中对于菊花的描写的作用体会问题的含义体会写作特点ﻬ2、以我的暴躁侧面衬托母亲的慈爱3、借景物描写来寄予情怀1、又是秋天,当作者站在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明确:母亲,儿子来看您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新2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新2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新2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4、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说明: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

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走出文本,获得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说明:本文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几件小事,甚至只是细微的动作,只言片语来表现深沉无私的母爱,感人至深,因此对这些细微之处的品读即是学习本文的重点,教学过程要“摈弃繁琐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感受课文内容”,而最后一个自然段对于菊花的理解,有较深层的内涵,同时也涉及了借景抒情的知识点,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故而设置了此难点。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作者简介。

2、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加法,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先确定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标题:“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整数教案人教版”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加减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4)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这是教学中的难点,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白板、教学用纸、黑板、粉笔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数学课程教材、教学PPT、在线学习平台等。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有理数的加减法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法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加减法重点,强调运算规则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2.教学难点
(1)有理数加减法法则的运用:学生对于同号相加、异号相加、相反数相加等情形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武威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武威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武威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武威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秋天的怀念》课题《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包组领导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2。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并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导学过程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22.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课文导读】一、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儿活”。

1。

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2.赏析下面的句子(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词语运用、表达情感等方面入手)(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挡住的究竟是什么?“挡"字表达了母亲的什么情感?)3(2)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为什么?)(3)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表达了母亲的什么情感?)(4)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学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学案
示例:如第一段“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悄悄地”“躲”表现了母亲希望我发泄情绪不忍打扰“我”,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与宽容,表现出母亲是一个慈爱与细心的人,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二、合探解疑
跳读课文,请画出文中写到秋天看菊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
2.初识教材
温故知新,说一说课文围绕我和母亲写了哪些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问题导读
(1)浏览全文,关于生命,母亲对我的期望是什么?(提示:请用原文回答)
(2)默读课文,勾画赏析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等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提示:请至少找出两处做赏析,要明确句子的准确位置,如第几页第几段……句话,这句话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的……
提示:先画出看花的句子,再联系链接材料,分别从我、母亲等角度探究原因。
看花的句子:
原因:
三、效果检测
妙笔生花: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一)“我那个有亲人相处的日子里,有没有哪件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亲人的爱?也许是一个动作,一句话……用细节描写你和亲人之间难忘的事,抒写真情。 (150字左右)
课题
秋天的怀念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继续学习朗读,揣摩合适的语气、节奏,朗读精彩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2.精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味文中细节描写,体会母亲的爱子之情。学习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3.联系链接材料,探究文章反复写看菊花的原因,理解母爱的内涵,把握作者的复杂感情,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前提准备
链接材料:《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史铁生26岁时,也就是他双腿瘫痪的第6个年头,当时才49岁的母亲便因肝病去世。母亲的早逝,让史铁生感到了母爱的珍贵和厚重,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在后来的许多作品里,他都写到了母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5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
)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我对母亲的怀念。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学习课时】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这个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赏析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自学竞赛开始!
自学指导一:
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

1、划出文中对“我”的动作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什么?
明确:我对生活感到绝望,以及脾气暴怒无常。

2、找出文中对母亲的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的句子,揣摩母亲的心理活动。

3、找出文中对母亲做了哪些方面的描写?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师行间巡视。

指名学生回答,回答不完整的,其他学生补充。

自学指导(二)
朗读快速课文三到六段,回答下列问题。

(10分钟)
1、划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2、体会“我”和母亲看菊花的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4、请将第六段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补充完整。

生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师行间巡视。

指名学生回答,回答不完整的,其他学生补充。

自学指导(三)
浏览课文第七段,回答问题。

(5分钟)
1、文中对菊花的描写有什么用意?
2、“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我”懂得了什么?
生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师行间巡视。

指名学生回答,回答不完整的,其他学生补充。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写作方法(5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一):
1、找出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描写的作用。

2、找出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1、生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师行间巡视。

2、指名学生回答,回答不完整的,其他学生补充。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归纳文章主题(5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提炼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一位虽重病缠身,仍体贴入微地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在临终前还在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

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四、当堂训练
五、教学反思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