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治疗失眠和便秘

合集下载

耳穴分布规律

耳穴分布规律

耳穴分布规律
耳穴分布规律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涵盖了耳穴在身体发挥作用方面的关键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在耳朵中有超过200种穴位,这些穴位可以通过刺激来维持身体的健康和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耳穴分布规律。

头面部耳穴
头面部耳穴主要控制头部和面部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这些穴位包括额头、眼睛、鼻子、嘴巴和颈部。

这些穴位可以通过刺激来缓解头痛、眼疲劳、鼻塞、牙疼、颈椎病、口臭等问题。

内脏耳穴
内脏耳穴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耳朵内侧,包括心、肺、肝、胃、肾、脾等各个脏器。

这些穴位可以通过刺激来调节内脏功能,缓解肝炎、哮喘、胃病、肾病、湿疹等疾病。

四肢耳穴
四肢耳穴主要位于耳垂和耳道的外侧,包括手、臂、腿、脚等部位。

这些穴位可以通过刺激来调节四肢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缓解关节炎、脊椎病、跌打损伤等问题。

经络耳穴
经络耳穴主要位于耳廓的外侧,与人体的经络相对应,其中包括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等。

这些穴位可以通过刺激来调节经络的功能,缓解便秘、月经不调、失眠等问题。

耳内穴和外穴
耳内穴和外穴是耳穴中最重要的两个穴位。

耳内穴主要包括神门穴、迷走神穴、肾穴、心穴等,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达到治疗肾虚、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等效果。

耳外穴主要包括深部耳穴、地府穴、三焦穴等,它们可以通过刺激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达到治疗作用。

总之,耳穴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科学依据。

通过识别不同穴位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身体疾病。

同时,由于耳穴刺激易操作、效果显著、无创无痛,因此在临床上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耳穴定位及主治

耳穴定位及主治

耳穴定位及主治耳穴定位及主治--转载针灸2010-03-09 23:02:17 阅读6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耳廓上布满了耳穴,从穴位全息律来看,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它在耳廓上的排列,就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

耳垂对应于人体头面部;对耳屏对应于头和脑部;轮屏切迹对应于脑干;耳屏相应于咽喉、内鼻、肾上腺;屏上切迹对应于外耳;对耳轮相应于躯干;对耳轮下脚对应手臂部;对耳轮上脚对应下肢;耳舟对应上肢;三角窝对应盆腔、内生殖器;耳轮脚对应膈肌;耳轮脚周围对应消化道;耳甲艇对应腹腔;耳甲腔对应胸腔;屏间切迹对应内分泌腺。

1.耳垂部相当于人体头面部,为准确定位,将耳垂分成九区,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水平线,再从第二条水平线上引两条直线,由内向外,由上而下分成1~9区。

(1)牙定位:位于1区中央。

主治;牙痛,拔牙麻醉等。

(2)升压点定位:在屏间切迹下方。

主治:低血压、虚脱。

(3)上颌定位:耳垂3区上部横线中央。

主治:上牙痛,上颌关节痛。

触诊凹陷则为缺齿,压痛则为牙痛。

(4)下颌定位:在耳垂3区中央。

主治:下牙痛,下颌关节痛。

(5)舌定位:在耳垂2区中点。

主治:舌炎,口腔溃疡。

诊断舌部疾病。

(6)垂前(神经衰弱点)定位:在耳垂4区中央。

主治:失眠。

诊断神经衰弱。

(7)上腭定位:在2区上线中内1/3交界处。

主治:口腔疾患。

诊断诊断三叉神经痛。

(8)下腭定位:在2区外线下1/4上3/4交界处。

主治:口腔疾患。

压痛明显诊断三叉神经痛。

(9)眼定位:耳垂5区中央。

主治:急性结膜炎、近视等眼病。

(10)内耳定位:在6区中央。

主治:耳聋、耳鸣、失眠、眩晕。

(11)扁桃体定位:在8区中央。

主治:扁桃体炎。

(12)面颊区定位:耳垂3、5、6区交界线周围。

主治:三叉神经痛、面瘫、痤疮等面部疾病。

(13)冠心沟定位:自屏间切迹向下至扁桃体。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14)耳鸣沟定位:自屏间切迹外侧至外耳。

耳穴功能主治作用

耳穴功能主治作用

太阳
对耳屏外侧面の中1/3部
偏头痛

对耳屏外侧面の前1/3部
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皮下质
卵巢,睾丸,兴奋点
对耳屏外侧面
是大脑皮层の代表区,有调节大脑皮层の兴奋和抑制作用,有镇静止痛,消炎退肿,止汗、抗休克功能,也有强壮作用。
用于精神疾患诸病,可治内脏下垂,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是治疗治疗各类瘫痪症の要穴
耳舟の第六份
肩关节周围炎
对耳轮(14穴)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上脚后上方,近耳尖部
甲沟炎。趾部疼痛

对耳轮脚前上方,近三角窝上部
足跟痛

跟、膝两穴之间
踝关节扭伤

对耳轮上脚の中1/3处
膝关节肿痛

对耳轮上脚の下1/3处
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
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下脚の后1/3处
坐骨神经痛,臀筋膜炎
坐骨神经痛
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耳舟(6穴)

阑尾1
将耳舟分成6等份,自上而下第一份
甲沟炎,手指疼痛,麻木

耳舟の第二份
腕部疼痛
风溪
过敏区,荨麻疹点结节内
脂、腕之间
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鼻炎

睡眠诱导点
耳舟の第三份
肱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

阑尾2
耳舟の第四、五份
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
锁骨
肾炎点,阑尾3
失眠多梦,癌症,戒断综合症,癫痫,高血压
盆腔
腹痛点
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步分叉稍下方
盆腔炎
角窝中
喘点,肝炎点
三角窝1/3处

便秘耳穴贴压的临床应用

便秘耳穴贴压的临床应用

便秘耳穴贴压的临床应用便秘是指排便过少、排便困难或干结便。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遇到便秘的情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便秘问题,人们常常寻求各种方式来缓解症状,其中耳穴贴压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方法。

本文将就便秘耳穴贴压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耳穴贴压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调理人体的脏腑功能,达到促进健康的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耳廓上的各个区域与人体的各个器官相对应,通过对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调整相应器官的功能,从而辅助治疗多种疾病。

便秘是由于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大便干燥而难以排出。

在中医学中,便秘可以被理解为脾虚、肾虚、气滞等体质失调引起的症状。

耳穴贴压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无需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因此备受患者欢迎。

有关便秘的耳穴贴压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常用的穴位:神门穴和肠门穴。

神门穴位于耳廓最上方,刺激该穴位可以改善心理状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肠门穴则位于耳廓下方,刺激该穴位可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对缓解便秘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在进行耳穴贴压时,首先需要准备好贴压穴位的穴位图,准确定位所需刺激的穴位。

然后选择适合的按摩工具,轻轻按压神门穴和肠门穴,每次持续5-10分钟,以舒缓地按压为宜。

在进行耳穴贴压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配合适当的按摩油或精油,增加刺激效果,加速通便。

便秘耳穴贴压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通常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除了定期按摩外,也应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饮水,保持生活规律。

如果长期便秘且耳穴贴压无效,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进一步诊疗。

总的来说,便秘耳穴贴压作为一种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在缓解便秘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然而,对于每个体质的人来说,治疗效果可能会有差异,因此在使用耳穴贴压方法时需要结合个体情况,谨慎选择。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患有便秘问题的人群,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提高生活质量,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耳穴压豆法治便秘?.docx

耳穴压豆法治便秘?.docx

耳穴压豆法治便秘?
北京市崇文门外唐先生:我患有习惯性便秘,虽然服用中药和针灸的效果都不错,但是十分麻烦。

听说中医的耳穴压豆法十分简便有效,请问自己在家如何操作?
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罗社文博士:耳穴法治疗习惯性便秘具有显著效果,并且远期疗效好。

在耳部找准相应的反射区:如大肠、肺、三焦、内分泌。

气虚者加脾,消化不良者加胃,年高体虚者加肾。

治疗时,将王不留行籽用纸胶准确贴在各反射区的最敏感点。

您可以每天自己按压15~20分钟,以痛为度。

每次贴一耳,1周后换贴另一耳,两耳轮流。

10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服用任何泻药。

另外,在便秘突发时,以指甲尖端用力按压大肠,以刺痛为度,效果也不错。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常用耳穴疗法(经典)

常用耳穴疗法(经典)
治则:通络止痛。
头痛为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多由外感邪气、或由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房劳无度所致。常根据经络理论进行辨证,前额头痛为阳明头痛;头颅两侧头痛为少阳头痛;枕部头痛为太阳头痛;巅顶头痛为厥阴头痛。
(四)头痛
操作步骤: 取穴:神门、皮质下、耳尖、枕。 配穴:阳明头痛者加额;少阳头痛者加颞;太阳头痛者加膀胱;厥阴头痛者加肝;痰浊头痛者加脾、胃;肾虚头痛者加肾;肝阳上亢者加肝;气血亏虚者加脾、心。
二、常见病、多发病的耳压疗法 (二)失眠
治则:解郁降火、养心宁神。常用弱刺激按压法。
不寐也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表现为睡眠时间、睡眠深度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其主要原因为心、肝、脾、肾等脏腑失调。
(二)失眠
操作步骤: 取穴:心、神门、皮质下、交感。 配穴:脾胃不和加用脾、胃、大肠;心肾不交者加心、肾;心胆气虚者加心、胆、肝;心脾两虚者加心、脾;肝郁气滞者加肝、三焦。
三、耳压疗法的禁忌症
添加标题
01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03
四、耳压疗法的注意事项
耳廓暴露在外且血液循环较差,皮肤受损感染后易波及软骨,严重者可致软骨炎症,故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 年老体弱者宜卧位,用弱刺激按压法。 湿热天气耳穴压丸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宜1~2天一换。 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记忆方法
1个“卷”: 指卷曲的耳轮。对应膈肌, 含有膈肌信息,可调节膈肌。 耳轮及耳轮角分布耳中、 直肠、尿道、外生殖器、 肛门、耳尖、结节、以及、 轮1、轮2、轮3、轮4 共11个穴位)
记忆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记忆方法
3个凸:指突起。是对耳轮、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三个突起部位。 含有椎体、躯干和下肢的信息。 对耳轮体对应人体的颈和躯干(颈椎、胸椎、腰骶椎、颈、胸、腹); 对耳轮下脚对应臀部(臀、坐骨、交感); 对耳轮上脚对应下肢(趾、跟、踝、膝、髋)。

(完整版)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完整版)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目的】用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适应证】临床适用于高血压、眩晕、失眠、疼痛、便秘、腹胀、颈椎病、腰痛等临床常见病症【禁忌症】1、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穴治疗。

2、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耳针治疗;妇女怀孕期间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

【用物准备】治疗盘、耳穴模型、探针、棉签、0.5%碘伏、镊子、王不留行籽、胶布、剪刀、弯盘等。

【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以局部耳廓微红、发热为度。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

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

8、操作完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

【注意事项】1、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

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2、动作轻巧,按压力度均匀适中,使病人有热、麻、胀、痛等感觉即可。

3、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一旦胶布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4、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5、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6、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

【流程图】。

(完整版)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表

(完整版)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表
落枕,颈椎综合征
胸椎(乳腺)
轮屏切迹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连线的中2/5处
胸胁疼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
腰骶椎
轮屏切迹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连线的上2/5处
腰骶部疼痛

颈椎穴前侧近耳腔缘
落枕、颈部扭伤、瘿气

胸椎穴前侧近耳腔缘
胸、胁部病症

腰骶椎穴前侧近耳腔缘
腹痛、腹泻、腹胀,急性腰扭伤
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
食道炎、食道痉挛
贲门
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
恶心、呕吐、贲门痉挛

在耳轮脚消失处
胃痛、呃逆、呕吐、消化不良,失眠,牙痛
十二指肠
在耳轮脚上方后1/3处
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痉挛,胆道疾病
小肠
在耳轮脚上方中1/3处
消化不良、心悸,腹痛
大肠(结肠、血基点)
在耳轮脚上方前1/3处
痢疾、腹泻、便秘,咳嗽,座疮
三角窝部
神门
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失眠、多梦、烦躁
盆腔
在三角窝后1/3下方
盆腔炎、腰痛
内生殖器(子宫、精宫、天癸)
在三角窝前1/3凹陷处
痛经、带下、不孕、阳痿、遗精
角窝上(降压点)
三角窝前上方
高血压
耳屏部
外耳(耳)
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
耳聋,耳鸣,眩晕,外耳道炎,中耳炎
外鼻(鼻净点、饥点)
在耳屏外侧面正中稍前
遗尿、失眠、内耳性眩晕

在对耳屏外侧的后上方
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眩晕、哮喘
颞(太阳)
在对耳屏外侧的中部
偏头痛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前头痛、头昏,失眠,眩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第一线( )·千金妙方
耳穴治疗失眠和便秘
刘永
耳医学的创始人之一 黄丽春耳穴书籍
耳廓的结构
耳廓上3/4—4/5的基础是弹性软骨,下1/4— 1/5部是含有脂肪与结缔组织的耳垂。
一旦耳廓软骨发生 感染,耳廓便必须切除 因此贴敷耳穴前应注意 严格消毒。耳豆注意卫 生,经常更换。
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 是有其规律的,它在 耳前外侧面的排列像 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
胎儿。
头部朝下, 臀部及下肢朝上, 胸部及躯干在中间。
高血压与低血压的按摩
我们知道耳穴在耳廓上 的分布就好像一个在子 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 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 ,胸腹部及主躯干在中 间。所以高血压可由从 耳垂向耳尖按摩。低血 压由耳尖向耳垂按摩。 (顾肇刚-耳朵所隐藏的 秘密。)
1、耳轮 5、对耳轮 11、耳垂
神经衰弱区
多梦区
神门 盆腔
降压点 内生殖器
交感
便秘点
口 脾
三焦 肺
内分泌

大肠 小肠 胃

缘中
对屏尖
皮质下




目1
颌 面颊 面颊 眼
目2 垂前
耳压法治疗便秘
主穴:大肠、肺、便秘点、三焦、 皮质下、乙状结肠。
配穴:热秘---耳尖放血 气秘---脾 寒凝---脾、肾
消化系统分布
神门 盆腔
早醒:睡眠浅、易醒,醒后不易入睡,睡眠时间短,用神 经衰弱点,亦称“早醒点”,与神经衰弱点相对应的耳背 穴,为睡眠深沉穴,通常神经衰弱点和睡眠深沉点对贴, 以加强睡眠深度,延长睡眠时间。
药物可致失眠
1.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龙等药物,大剂量
运用时,可引起机体的兴奋性增高而导到失眠、多汗等症状。
2. 抗生素:抗生素、抑菌剂等药物,若在晚饭前或晚上空腹时服用,
会产生恶心、上腹部不适,因而影响睡眠。因此,这些药物都应在白天 饱腹时服用。
3.左氧氟沙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
4.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会扰乱你的睡眠。一项新的报导指出他汀类药物 (舒降脂)在某些患者身上会出现睡眠障碍。
3、对耳轮上脚 4、对耳轮下脚
7、耳屏 8、对耳屏
6、三角窝 2、耳舟
耳轮结节 耳轮脚 屏轮切迹
耳轮尾
屏上切迹 屏间切迹
耳压法治疗失眠
主穴:(垂前)神经衰弱点,睡眠深沉点,神经衰弱区,心 ,神门,皮质下,三焦。
配穴: 心脾不足型:脾 肝郁气滞型:肝 心虚胆怯型:胆 心肾不交型:肾 胃失和降型:胃 多梦:用耳背多梦区
降压点 内生殖器
交感
便秘点
口 脾
三焦 肺
内分泌

大肠 小肠 胃

缘中
对屏尖
皮质下
垂前



神门 盆腔
坐骨神经
降压点 内生殖器
交感
便秘点
耳压法治疗咽喉肿痛
取穴:咽喉、上屏尖、肾上腺和肺穴。 “肺为咽喉之门户。” 就应用而言,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多对外感引起的效果好些。而对慢性的咽 喉肿痛则效差。 可以配合肺经少商和大肠经商阳放血,效 果更佳。
5.降压药:如甲基多巴、可乐宁等,不但可引起失眠,还有引发抑郁
综合征的风险。随意加大降压药的用量,会使血压降得过低,也会引发 失眠。因此,患者切不可随意加大药物剂。
6.β-阻滞剂:β-阴滞剂中的药物很多,尽管各药之间在药理性质方面
有差异但都有不同的降压作用;有的还可引起和诱发抑郁综合征,这些 副作用都可引起失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