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与防范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分析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是指气象因素对农作物、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等农业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灾害事件。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霜冻、高温等。
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影响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甚至威胁到食品安全。
干旱是指长期降雨明显不足,地表和土壤水分亏缺。
干旱会导致农田土壤干旱,农作物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为了应对干旱,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
选择耐旱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还可以建设水库和水井,增加水源供给。
洪涝是指大雨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地表和河流水位急剧上升,导致农田和河道内积水严重。
洪涝会导致农作物水浸和水淹,造成农作物的死亡和减产。
为了防御洪涝灾害,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防洪设施的建设,修建防洪堤坝,加宽河床,增加排水能力。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土壤水分流失和冲刷。
及时排除积水,保持农田排水畅通,防止农作物水浸和水淹。
适时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及时转移和救助受灾农民。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具有强风和暴雨的特点。
台风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导致农田冲毁、农作物倒伏和水浸等情况。
为了防御台风灾害,应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台风警报,提醒农民和相关部门采取防御措施。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增加地力,提高农田抗灾能力。
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加强农作物管理,防止农作物倒伏和水浸。
同样,及时转移和救助受灾农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冰雹是一种天气现象,常常伴随着强风和大雨。
冰雹会导致农作物叶片破损,农田土壤流失和农作物减产。
为了防御冰雹灾害,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加强农田防护设施的建设,如搭建农膜棚、遮阳网等,减轻冰雹对农作物的破坏。
加强农作物管理,注意及时修复农作物受损部分,提高农作物的恢复能力。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冰雹冲击造成的土壤流失。
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与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与对策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大气中某些气象要素的变化,引发的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水灾、冰雹、霜冻、高温、低温等。
这些气象灾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的生活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对策非常重要。
一、加强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是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重要手段。
只有及时准确地获取气象信息,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农业气象灾害的损失。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于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至关重要。
二、推广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制度在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推广农业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地减轻农民因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旦发生农业气象灾害,农民可以通过农业保险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从而减轻灾害损失的压力,保障生计。
加强农业保险制度的推广和完善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非常重要。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配水灾是一种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配,合理利用雨水、地下水和灌溉水资源,对于减轻水灾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适当采取水资源调配措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降低水灾损失。
四、推广耐旱、耐寒、耐涝品种通过遗传育种和良种繁育,培育出具有耐旱、耐寒、耐涝等性状的作物品种,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推广耐旱、耐寒、耐涝品种,提高农作物的自然适应力,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五、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对于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抗涝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施肥、植树造林、种植绿肥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抗灾能力。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农业气象灾害应对的重要手段。
辽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辽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气象灾害往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在近年来气候异常频繁的情况下,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对于保障辽宁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就辽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进行探讨。
一、辽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特点1. 旱灾辽宁省夏季多雨,但是降水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旱灾。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期间,此时正是农作物生长最为关键的时刻,缺水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影响整个农业产量。
2. 暴雨洪涝辽宁省强降雨是非常常见的气象现象,暴雨过后,特别是在盛夏季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辽宁省的一些地区由于地势较低,排水不畅,一旦遭受暴雨袭击,就会导致田地积水,农作物被淹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3. 霜冻辽宁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特别是在春季气温忽冷忽热的转折季节,很容易出现霜冻天气。
霜冻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破坏,是一个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
4. 风灾风灾是辽宁省农业生产中比较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尤其是台风和龙卷风,会给农田带来严重的危害,破坏农作物和农田设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建立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辽宁省农业部门可以加强对气象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
及时掌握气象信息,为农民提供准确的气象预警,以便农民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2. 增加灌溉设施针对旱灾这一气象灾害,农业部门可以增加灌溉设施,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 加强排水设计对于暴雨洪涝灾害,农业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农田的排水系统设计,提高农田的排水能力,减少暴雨洪涝对农业的损害。
4. 选择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品种选择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品种,增强农作物自身的抗灾能力,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辽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辽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由于气候条件的复杂性,辽宁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气象灾害的影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了解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相应的防御措施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农民生计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农业气象灾害1. 干旱干旱是辽宁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春季播种期、夏季生长期和秋季丰收期。
干旱导致植物生长受限,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
2. 暴雨辽宁省夏季降雨较多,暴雨导致的洪涝灾害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会导致土地积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甚至导致农田的泡水和倒伏。
4. 风灾辽宁省常常受到台风、冷空气和大风等风灾的影响,风灾会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作物倒伏和损坏,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二、防御措施1. 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播种时,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作物品种和适宜的播种期,合理密植,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和抗风能力。
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田间排水,合理施肥,加强对作物的保温保湿措施,提高作物的抗旱和抗寒能力。
2.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是预防农业气象灾害的重要手段。
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前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3. 建设农业避灾设施加强农业避灾设施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
可以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加强排水蓄水能力,避免洪涝灾害;加强农田防护林带和风蚀区的治理,增强农田耐风能力;建设农业大棚和温室,提高作物的抗寒能力,减少霜冻损失。
4. 加强政府扶持政府要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范和救灾工作,建立健全的灾害防治体系和紧急救灾机制,及时组织开展抗旱、防汛、防风、防霜等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因素引起的农业生产中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风灾、霜冻、干旱、洪涝、高温、冰雹等;人为灾害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严重破坏性和危害性,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
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制定防灾减灾对策,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1. 风灾风灾是气象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灾害。
风灾经常发生在成长期的农作物上,造成直接损失,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风灾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其暴风、龙卷风、飓风等对农作物的破坏。
风灾在山区和平原地区的生气作物上造成的损失较大,因此应采取适当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风能力。
2. 霜冻霜冻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对作物的生长和丰产产生严重影响。
霜冻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灾害,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采用撒布柴草、用烟囱发热等方法可以有效防止霜冻对冬小麦、棉花等作物的危害。
3. 干旱干旱是气象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灾害。
干旱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干旱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造成了作物的减产和荒废。
对干旱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比如建设水库、引水渠和进行人工降雨等方法,以降低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
二、防灾减灾对策1. 加强气象预测加强气象预测,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比如利用卫星遥感、气象雷达、气象站等工具对气象灾害的发生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提醒农民采取应对措施。
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水库、河道、水利设施、排灌工程,提高农田的排水排灌能力,以减少洪涝和干旱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气象灾害是指由极端气候事件引起的灾害,包括暴雨、干旱、暴风雪、冰雹等。
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御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进行探讨。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和影响1. 暴雨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水量异常大的降雨天气,导致水稻、玉米等作物被淹没,甚至引发山洪泥石流,严重危害农田和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干旱干旱是指降水量长期偏少或降水分布不均匀的天气现象,导致农作物长势不好,土壤缺水,影响农业生产。
3. 暴风雪暴风雪是指寒潮过境时,降温速度急剧并伴有强风和降雪天气,导致部分农作物被雪冻,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4. 冰雹冰雹是指直径在5毫米以上,具有一定透明度,在雨滴凝结而成的球状或不规则形状的降水物。
冰雹坠落时会对作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以上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粮食减产、草场受损、果园农作物冻害等问题,给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1. 加强气象监测加强气象监测是预防气象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气象监测,及时掌握气候变化情况,提前预警,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耐旱、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品种对气象灾害的抵抗能力更强,能够减少损失。
3.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墒能力,预防暴雨冲刷,减轻暴雨对农田的危害。
4. 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对于容易积水的地区,在农田中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减少积水对农作物的损害。
5. 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如棚架、温室大棚等,提高农作物对气象灾害的抵抗能力。
6. 采取适时的农业措施在暴雨来临之前及时收割农作物,挖排沟排水,随时关注气象预警,做好农业生产的防范措施。
三、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是应对气象灾害的一项重要举措。
气象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气象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防御对策气象灾害是自然界的一种必然现象,灾害的发生对农业产量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我国,多种气象灾害经常发生,如台风、暴雨、旱灾、寒潮等。
这些气象灾害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御措施。
一、台风和暴雨台风和暴雨是夏季气象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们特别容易给农业带来水渍、涝灾、山洪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如下措施:1.适时收割和移栽在发生暴雨前,适时收割高矮不一的农作物,并将果树和蔬菜移栽到防风避雨的地方。
2.建立抵御台风的农业结构建设防洪渠道,加强管护工作,定期检查和维护沟渠。
对于山区的园地,要修建通过抵抗地震的石墙,同时采取一些防渗措施,如喷涂火山灰、铺盖草席、种植落叶、保墒保湿。
3.加强灾后管理和对农作物的监测对于暴雨和台风灾后,加强对农田的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清理各种障碍物,发现其它的灾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对于农业产量的变化,进行及时监测和调查,为灾后的补救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旱灾旱灾是我国气象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会直接影响到农业产量。
下面是一些防范旱灾的方法:1.科学施肥和规范灌溉对于农作物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和合理的灌溉,使因旱会小,防旱速度更快。
2.提前收割或逆季种植在旱季来临之前,提前收获、逆季种植或选中不易受旱的作物,以减轻旱灾的影响。
3.加强水库和井泉建设加强水库、沟渠和抽水机等建设,提高提高农业灌溉的效能,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三、寒潮寒潮多发生在冬春季节,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的生产。
采取下面的措施可以减轻受寒潮的影响:1.合理选种合理选种耐冷抗寒的作物,降低受寒潮的损失。
同时,在养殖业中,选用更适合寒潮环境的动物,如毛腔鸭、日本兔等。
2.做好土壤保温在土地上覆盖一层保温材料,如稻草、树叶、花瓣等,加强土地保温,减轻对农作物的影响。
3.增加饲草、水供应对于养殖业的禽畜,应加强饲草、水供应,让它们在寒潮来临时可以更好的搏击天气。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气象灾害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影响,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
气象灾害多种多样,主要有干旱、洪涝、冻害、风雹等,它们对农业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介绍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1. 干旱:干旱是指一定时期内缺乏降水,土壤水分亏缺,导致植物生长受限。
干旱会导致土壤干燥,土壤水分亏缺,影响作物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在干旱条件下,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导致生长周期延长,产量减少。
2. 洪涝:洪涝是因暴雨或融雪引发的河水泛滥,导致田地积水。
积水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会淹没作物,导致植株窒息和腐烂。
洪涝还会造成土壤流失和养分流失,对土壤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 冻害:冻害是指低温天气对农作物造成的伤害。
低温会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特别是在春季冷空气南下或夏季暴雨袭击后,冻害的发生频率较高。
4. 风雹:风雹是指大风和冰雹对农作物造成的破坏。
大风会导致植物折断或者倒伏,冰雹会损坏植物叶片和果实,对产量造成严重损失。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不仅仅是直接的破坏影响,还包括了间接的负面影响。
气象灾害会导致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
如何有效地防范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防范气象灾害的措施1. 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农业气象监测是预防气象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气象监测,及时了解气象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农业部门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气象监测设备,提高监测精度和预警能力,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
2. 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合理规划农业生产是有效预防气象灾害的重要手段。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历史气象数据,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合理调整种植时间和密度,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3. 推广抗灾品种:农业部门可以积极推广抗旱、抗洪、抗冻、抗风雹等灾害的农作物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恶劣气象条件下保持较高的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与防范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与防范措施摘要: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温度、水、光照是必备的条件,另外还需要例如土壤性质、营养供给、风向风力等,这些条件中某个的变化,都会导致作物生长受到影响,造成减产减收。
而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气象条件的极端变化,导致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的变化,从而给作物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气灾害的种类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种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
1农业气象灾害的产生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合适的气象条件,比如温度、水、光照等条件必须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才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一旦某个条件发生改变,达不到作物的生长要求,作物就会停止生长,从而造成作物的产量降低甚至绝收,这种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就是农业气象灾害。
与气象的概念略有不同,农业气象灾害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而言的,而气象现象是一种天气气候现象或过程,并不一定都形成灾害。
相对于农业生产而言,一旦危及到作物处在生长期并造成产量变化时,就属于农业气象灾害,比如寒潮、倒春寒等。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可以有很多种类,一类是由温度因子而引起的,如热害、冻害、霜冻、热带作物寒害和低温冷害;另一类是由于水分而引起的,如旱灾、洪涝灾
害、雪灾以及雹灾等;再有一类是由于风引起的风害。
另外还有各种气象因子综合变化而共同作用的灾害,比如干热风、冷雨和冻涝害等。
2几种常见农业气象灾害
2.1冷害
每种作物都有一个最低的下限生长温度,并不一定是零下温度,有的零上几度就可能形成冷害,但是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内,温度处于下限温度之下,难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使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作物的组织器官受到伤害,以至于死亡,从而导致减产或绝收,这是由于温度因子变化而产生的灾害。
2.2霜冻
这种灾害也是由于温度因子变化而引起,但不同于冷害,具有温度骤降的特点,一般是在温暖时期内,大气的温度骤降到很低的程度,迅速的降温引起作物组织损坏甚至死亡,形成低温冻害,对于一些必须生长在零度以上温度的作物,一旦温度降至零度,细胞中的水分就会结冰,导致细胞脱水,同时冰晶的膨胀也会破坏细胞,导致作物损伤。
2.3干旱
作物生产必须要有足够的水分,但如果遇到无雨或少雨天气,又不能进行及时灌溉,作物生长的土壤中水分就会缺失,同时空气也会相对干燥,植物本身蒸腾作用也会散失一部分水分,导致作物缺水,作物外观表现出萎蔫现象,如果一直无法补充水分,植株将会干枯死掉,作物无法发育生长从而大面积减产。
2.4洪涝
作物缺水会影响生长发育,而水分过多也同样对作物生长不利,因为雨水过多使农田被淹,导致植物体内水分过多,加上土壤长期被水浸泡,透气性变差,根部会发生病变甚至腐烂,导致作物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而且土壤变得松软,遇风时作物会出现倒伏,导致减产欠收。
2.5干热风
这是一种综合的天气现象,主要表现为温度较高,湿度低,而且有较大的风速,这样的条件下使作物的蒸腾作用加速,短时间内就会导致作物缺水,如不能及时灌溉,则会导致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带来巨大的农业损失。
2.6冰雹
这是一种由于强对流天气变化而引起的一种气象灾害,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巨大,如果作物正处在苗期,冰雹还不至于使作物完全死亡,一般春季受灾后,作物还能很快恢复生长,但是夏秋两季如果受雹灾,农作物在冰雹的破坏下,会出现叶片被打碎,茎秆折断,花穗被毁掉,籽粒被打落等现象,轻则大幅减产,重则颗粒无收,损失惨重。
3农业气象灾害防范措施
3.1提高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程度是由农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就可以减轻受灾程度。
要大力发展水利事业,确保灌溉、防涝工程的作用,同时要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加强农田的基本建设,提高抗旱、防洪涝的能力。
3.2加强环境的改善,调整种植结构
农业生产中生态环境对于气候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加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改变局部的生态环境,能有效防止干旱、高温热害和干热风天气的形成。
同时要根据当地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一些规律特点,对作物的种植结构及布局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置,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采取一些防灾抗灾的技术措施进行防范,如播种期选定、土壤的耕作方式、灌溉的合理调控、肥料的施用、土质结构改良,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提高抗灾能力,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3.3运用科技手段进行防灾
利用科技产品和科学技术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防范,比如一些抗旱剂、增温剂、萘乙酸、乙烯利等化学药剂的使用,能够减轻或避免干旱、干热风、低温冷害的危害。
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建立防灾抗灾、稳产增产的农业技术体系,从农业系统的整体着手提高抗灾能力,做到有灾防灾,无灾增产。
4结语
对于不同的农业气象灾害的防控,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对于冷害,可以采取灌水法提高地温,一般白天排水进行晒田,晚上再灌水保护地温,另外也可以喷洒一些水面增温剂进行增温;对于干旱和洪涝灾害主要的手段是兴修水利,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采用节水技术充分利用水资源,而对于易发生涝灾的地方,加强水库和堤坝的修建,增强蓄水和排水的功能,合理进行排灌,同时大力进行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业生态的平衡。
在农业生产中也要多关注天气预
报,合理安排农时,对于可能要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减轻和避免灾害带来的损失。
作者简介:温秀明,中专学历,扶余市气象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