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_ 依法保护自己教学课件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守护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同时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保护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实践演练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生活中的危险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交流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实践演练的场景和道具,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成长过程中的照片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危险案例,如火灾、溺水、交通事故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保护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保护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生活中的危险场景,学会如何应对。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守法不违法》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①法律的基本概念与守法的重要性
-重点知识点:法律的定义、特点、种类。
-重点词句:普遍约束力、法治意识、遵守法律。
-板书设计:
-法律:国家制定、普遍约束、行为规范。
-种类: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守法:维护秩序、保护权益、法治意识。
②违法行为与法律后果
-重点知识点:违法行为的种类、特点、法律后果。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选自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中的“守法不违法”章节。该章节主要涵盖法律的基本概念、违法行为的种类、守法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等方面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违法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解答疑问:在活动中,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积极发言,体验法律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对不懂的问题大胆提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知识。
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论述题
题目:结合生活实际,论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答案:遵守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可以确保我们的行为不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例如,遵守交通规则可以避免交通事故,保护生命安全;遵守合同法可以维护交易双方的权益,促进经济秩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成为守法的好公民。
1.教材: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教材,提前指导学生预习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中的“守法不违法”章节内容。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 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 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学习应对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方法
地震应对
掌握躲避在坚固物体下或迅速跑到开 阔地带的技巧,保持镇静,避免使用 电梯。
洪水应对
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范措施, 如加固房屋、储备必要的生活用品等。
火灾应对
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知识,如用湿布 捂住口鼻、低姿行进等,了解如何使 用灭火器。
助。
寻求帮助
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可以向身 边的人求助,或者拨打紧急求助
电话。
增强心理素质,保持冷静应对
培养自信心
通过积极的自我肯定和自我鼓励,增强自信心, 提高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学会调节情绪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做出冲动的决定。
增强耐挫能力
通过参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或运动,提高自 己的耐挫能力,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失败。
05
CHAPTER
预防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 中造成的振动,常常引发房屋
倒塌、火灾等事故。
火灾
火灾是指火势失去控制,对人 类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 自然现象。
洪水
洪水是指江河水位迅猛上涨, 水势迅猛的自然现象,常常导 致淹水、泥石流等灾害。
火灾
掌握火源管理知识,不乱 丢烟蒂或玩火,防止引发 火灾。
地震
了解地震预警知识,掌握 应急避难方法,减轻灾害 损失。
识别身边的危险源
电器设备
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超负 荷使用电器,预防触电事 故。
化学物品
了解家中或学校存放的化 学物品的性质和危险性, 避免误用或接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活。但是妈妈由于工厂效益不好下岗了,生活很困难, 爸爸从来不给林林生活费。眼看着林林不能继续上学, 同学们真想帮助她,可是能怎么办呢?
思考 1:同学们帮她出出主意?(先协商、调解, 可以通过打官司来解决。)
总结:本案例中的林林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用非 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行就可以通过诉讼 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官司,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学习能 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
力分析 有效的斗争。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
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
帮助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
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
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
总结: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 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要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 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就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 复打击,以牙还牙也会给自己造成危害。唯一正确的选 择就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律是我们 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第二框: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权益的常用手段。 ▲思考 1: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 器。可是,我们懂得法律知识不太多,又该怎么办?当 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可以向哪些机构 和组织寻求援助? 总结: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可 是,由于我们对法律知道得不太多,很多法律知识和程 序都不懂。因此,我们必须向有关部门、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寻求帮助。 △法律服务所:能够帮助我们解释法律问题,代写 文书,出主意甚至替我们去解决涉及法律的问题等。 △律师事务所:这里的律师能够回答我们的法律问 题,替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当顾问,处理法律事务、 打官司、辩护等。 △公证处: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 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情况的真实性、合 法性。 △法律援助中心:“弱者的保护神”。如果我们有 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又需要通过打官司来 讨回公道,我们就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教师归纳小结: ▲思考 2: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受到侵害的
人教版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案《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三框。
本课内容是对前面《法不可违》《预防犯罪》两节课的延续,包括“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两目。
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以保证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中学生而言,本节课实践性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运用。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课程目标”中的“能力”和“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学会敢于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学会善于斗争。
三、学情分析经过第五课前两框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淡薄,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有时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初中学生来说,教学内容不宜太难太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任务:观看视频,《让我保护你》,思考“我”指的是什么?反馈指导:请学生观看《让我保护你——我是法律》,先不要提示视频标题主题,让学生根据内容思考猜想,视频中的“我”是谁,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法律为我们护航》PPT优秀课件

2.针对父母的行为,小强可以向谁求助?
一是向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请求帮助; 二是向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或公安机关求助; 三是向当地的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投诉; 四是向当地的民政部门、共青团、妇联以及教育部门 等反映情况,求得帮助; 五是向当地的法律助机构申请法律授助。
3.你如何评价网吧老板的行为?
网吧老板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 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 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 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 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 戏设备,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经营者应 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 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 1)
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 2)
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
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运用法治智慧
查阅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 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选 择其中一个方面调查当地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状况, 并写一份调查报告。
重要保障
小强的遭遇
小强7岁时父母离异,被判归父亲抚养,但实际上他一直与年 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父亲从来不管他,母亲也很少来看望他。 小强11岁时,爷爷去世了,他只能和父亲住在一起,父亲常 常打骂他……进入初中后,他常常和一帮“哥们儿”聚在一起 打牌、飙歌或去网吧打游戏,经常上课迟到甚至旷课,即便勉 强坐进了教室,也是心不在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遵纪守法的要求、依法维权的方法和途径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初步了解了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但学生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生活中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多,对依法维权的方法和途径更是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学会依法维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依法维权。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
2.遵纪守法的要求和依法维权的方法和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法律的作用,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依法维权的方法和途径。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课堂讲授法: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遵纪守法的要求等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教材,供学生查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如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交通规则、校规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 珍视生命 2课时教学设计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珍视生命 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共两课时。
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如何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但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忽视生命安全。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尊重和爱护他人生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珍爱生命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安全演练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珍爱生命的,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安全演练、急救技能培训等,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机关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人民团体、社会团体有工会、共青团、妇联、 科协、侨联、台联、青联、工商联、作协、文 联、新闻工作者协会、对外友协、外交学会、 贸促会、残联、宋庆龄基金会、法学会、红十 字总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欧美同学会、 黄埔同学会、中华职教社。
答案:D
2.当青少年独自在家时,为保护自身安全 下面做法错误的是( ) A.趁家人不在,把刚认识的网友带回家一起 玩游戏。 B.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 先从门镜观察或隔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如 果是陌生人,不应开门。 C.如果有人以推销员、修理工等身份要求开 门,不能轻信,可以请其待家长回家后再来。 D.独自在家,要锁好房门。 答案:A
可是,张浩却很担心… …
法律在线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 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 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 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法 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同违 法犯罪作斗争的一种有效手段。正当防 卫虽然对加害者造成一定的损害,但不 具有社会危害性,不负刑事责任。
求得法律帮助
学会
(两所一中心);
自
非诉讼 途径;
我
保 护
诉讼 途径(俗称打官司 );手册到 法律援助中心 申请 法律援助。
质疑问难 展示点拨
▪谈自己的疑惑
盘点收获 拓展提升
增提 强高 自自 我我 保保 护护 意能 识力
方法和技能
获得法律帮助 的方式和途径
受侵害程度较轻时 面对违法犯罪时 面对突发情况时 非诉讼途径 诉讼途径
第18课 让法律为成长护航
依法保护自己
情景一:周末逛商场时,商场保安怀疑他偷 窃,要强行搜身。 情景二:老师为了班级成绩不让张浩参加考 试。
如果你是张浩,你会怎么做?
情境三
自
我 保 护
1.协商 2.调解
手
3.申明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不允许侵犯的,
册
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
: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未成年人还可能 受到哪些危害?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 力法》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监 护人实施严重家暴将撤销资格,但应继续 负担相应的赡养、抚养、扶养费用。
★新华社北京2017年3月6日电 在今年正在 召开的两会上,有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建言 有必要制定出台 《反校园暴力法》。
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遇到抢劫时,我们正确的做法是( ) A.同伴遇到抢劫时,应勇敢站出来遏制犯罪 行为的发生,即使明知道自己打不过对方。 B. 实在无法与对方抗衡时,可以看准时机 向灯光昏暗的地方或无人区奔跑。 C. 歹徒抢劫成功后,无需再大声的呼救。 D. 趁其不注意时在作案人身上留下记号, 在作案人得逞后悄悄尾随其后注意其逃跑方 向,并及时报警等。
我 保
周旋 法 并及时拨打110 报警。
护
手
必要时,实施正当防卫。
册
当遇到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实施紧急避险。
火警电话—— “119” 匪警电话—— “110” 急救电话—— “120”
交通事故 报警电话—— “122”
后来,张浩因父母离异住到 了爷爷家。随着年龄的增长,爷 爷、奶奶越来越负担不起他的学 习生活费用。只好让他去找父母, 但父母一直回避不见……
愿你们都有一双警惕的眼睛, 教师寄语
随时发现身边潜伏的危险;
愿你们都有一副过人的胆识, 面对非法侵害沉着的应付;
愿你们都有高度的法制观念, 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对张浩可能采用的几种方法自救和将会 产生的结果进行设想。 第一种方法:_________,结果________。 第二种方法:_________,结果________。 第三种方法:_________,结果________。
…….
小组讨论后将本组认为最好的方法 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最终,势单力薄的张浩被塞进一辆车, 汽车在公路上飞驰而去。过了好久好久, 天色已暗,汽车上了一条山间公路,旁边 是茂密的森林,张浩突然灵机一动…… 他想到了逃跑,以上厕所为借口。 张浩 以此为借口,下了车,撒腿就跑,七拐八 拐,他躲到了一棵树后,并顺手捡起一块 石头,以防万一。不久,歹徒也追了过来, 背正朝着张浩……张浩使尽全身力气,将 手里的石头砸向歹徒的后脑勺,歹徒应声 倒地。
张浩摆脱了歹徒,迅速跑到山下,搭乘了 一辆公共汽车回家,就在汽车行驶到一个弯 道时,迎面驶来一辆急驰的货车,就在两辆 车即将相撞时,急中生智的张浩帮司机将方 向盘转向了路旁的一处人工景观,汽车在强 烈的阻力下停了下来,确保了车上乘客的安 全,但是人工景观被撞坏,可怎么办?
。
;
自
机智灵活的与其斗争,可以采取 呼救 法和
案情追踪
张浩找到父母单位的领导,希 望能帮助调解解决。单位领导把 他和父母召集在一起,商议张浩 抚养费的问题,却遭到其父母的 无情拒绝。无奈,他向人民法院 提起诉讼。
法律在线
诉讼俗称“打官司”,它 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权 威、最有效的途径,是保护 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案情追踪
张浩向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但诉讼费又使他陷 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