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7年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语文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校园",教材包括《语文园地六》和《古诗二首》。

其中,《语文园地六》包括"读读背背"、"读读写写"和"想想做做"三个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背诵,增强语感和积累词汇。

《古诗二首》分别是《所见》和《夜书所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感受校园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学具包括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语文园地六》: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3. 学习《古诗二首》:让学生自读古诗,然后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练习:通过填空、连线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丽的校园《语文园地六》《古诗二首》读读背背所见读读写写夜书所见想想做做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校园里的花____,非常美丽。

(2)古诗《所见》的作者是____。

2. 根据课文内容,连线题:读读背背所见读读写写夜书所见想想做做答案:1. (1)五颜六色(2)袁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还需要加强,因此在课后,我将针对这一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精编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和第六单元表格版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

精编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和第六单元表格版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勾出他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他说的句子。

谁来告诉我他想的句子:(课件出示18)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通过这一句,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只虫子的态度是什么。

(不怕)(不在乎)那你再来读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

孩子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把他的不怕读出来,请自己练习练习。

(生汇报)孩子们真会读书,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只蚜虫.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怕) 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可厉害了,这种害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地把叶子吃光的.3.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

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19)①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盯:一动不动地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指导写)②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请一个孩子起来读) 孩子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的。

(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话。

【设计意图:读出感叹句的语气,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咱们平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

(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①声音不能高。

②速度要慢一些。

“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

另外,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

(学生练读后汇报)③不简单!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

不过,老师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其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着急)④哪些小朋友能演出来?拿上小葫芦,没有的可以用双手。

部编二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品】

部编二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品】

2017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参考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内容方面:本组第六单元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的。

爱祖国、爱同胞、爱人民贯穿始终。

本组教材包括《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六组成。

《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大禹一心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

《朱德的扁担》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在一起欢度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

2.训练重点:(1)与生活链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从而感知社会。

(2)创设情境,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组教材是进行情感教育,实现情感陶冶,培养美好情操的依托。

在本组主题“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人间”的引领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那些饱含真情的语句,反复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带领学生感悟教材,感知社会生活,获得美好的体验,培养爱心。

教学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指导学生提高认识,鼓励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

在本组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广泛搜集材料,再通过说见闻、讲故事、唱歌、绘画、情景表演等进行交流,使本组教学的专题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及作业设计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及作业设计

15 大禹治水一、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

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

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

选编本文,旨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在本文教学时,要以读为主线,通过“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讲述,借助关键词句,练习表达”的教学板块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学情分析: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

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按照提示语,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通过图片识记会意字“灾”,想象画面认识“洪、毒”等字。

3.指导会写“洪、灾”等8个字,重点指导“洪、难、认、被”四个左窄右宽的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4.理解“泛滥、挡水”等词语的意思,利用联系下文的方式理解“泛滥”的意思;利用猜一猜、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挡水”等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可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禹”的资料。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激趣,引入新课1.看图片猜人物,了解“禹”。

(禹,传说是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曾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是为民造福的英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尝试自学1.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15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说神话故事,导入课题。

1、关于中国远古居民的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哪些呢?(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2、天地真是盘古开辟的吗?人真是女娲造的吗?(学生回答)3、这些神话难道完全是凭空产生的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盘古用他的凿和斧劈开了天地,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相信人的力量是伟大的,相信劳动可以创造世界。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艰难生活,正是由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程度很低,所以只能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

当然,他们不仅停留于想象上,他们还付诸了行动。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禹治水。

板书课题:大禹治水二、了解故事内容。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请同学们看课题,你读懂了什么?对了,“大禹”是人名,“水”指的是“洪水”,也就是大禹治理洪水。

2、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师结合资料讲述故事)3、你能用洪水淹没毒蛇猛兽恢复安居乐业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一起去四千多年前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吧!2.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录像(放录像)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人教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革命先辈”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由《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和《刘胡兰》4篇课文组成。

《八角楼上》讲述了毛主席夜里在八角楼上写下许多光辉著作的事。

《朱德的扁担》讲述了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

《刘胡兰》写了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英勇牺牲的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二、语文要素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按照“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讲述,练习表达”的步骤来学习。

要素分解
1/ 1。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八角楼上 》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八角楼上 》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15课《八角楼上》教案【单元导教】本单元围绕“伟人”的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展现了伟人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在学习了一单元“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和三单元“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基础上的发展提高。

从“借助图片”到“借助词句”,从“讲述课文内容”到“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本单元教学建议以读为主线,并引导学生课前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59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

2.会写30个字。

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法。

3.会写33个词语。

学习动词和名词的搭配;在识字中学词,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4.给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阅读: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励志名句。

2.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自主阅读《大禹治水》,感受大禹的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表达:1.观察图画,了解每幅图的意思,能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2.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副图的内容。

15 八角楼上【课前解析】《八角楼上》是讲述了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夜操劳、紧张工作的事迹,表现了他为领导中国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

关注课文:全文共有2个自然段。

课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毛主席的住所。

课文第2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通过详细具体的描写生动展现了一个冬天的夜晚,毛主席在清油灯下忘我工作的情景。

文章末尾赞颂了毛主席对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整篇文章一线贯穿,写灯寓意,借灯传情,构思精巧。

关注生字:本课共有6个会写字,其中“楼、披、轻、利”这4个字是左右结构;“年、夜”是上下结构。

需要注意“轻”字的“车”字旁笔顺为“横、撇折、竖、提”,与“车”字笔顺不同。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轿、救、摩”等11个生字。

在识字中学词,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2.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3.在复句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5.背诵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

6.自主阅读《大禹治水》,感受大禹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1.在复句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3.背诵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

4.自主阅读《大禹治水》,感受大禹的智慧。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轿、救、摩”等11个生字。

认识4种机动车和4种船舶,了解它们的基本用途。

2.根据语境辨析多音字的读音。

3.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教学过程】一、识字加油站1.猜谜导入。

(课件出示谜语)从谜语中,你知道消防车的用途是什么吗?(预设:扑灭火灾)今天,我们来学几个关于交通工具的词语。

课件出示:背负铁柜带水泵,身穿红袍响叮当,警报拉响快如飞,一马当先上火场。

(猜一交通工具)谜底:消防车。

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组词语。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读准生字的读音。

3.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去掉拼音认读。

4.读完后,你发现这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交通工具分别属于水、陆交通工具。

5.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的用途吗?(出示各种交通工具图片,学生交流)(1)救护车:运送伤病员并能在途中实施急救处置的专用车辆。

遇到紧急情况,拨打120,医院就会派出救护车去救助病人。

(2)消防车:又称为救火车,指主要用来执行火灾应对任务的特殊车辆。

消防车外观为红色,顶部通常设有警笛、警灯和爆闪灯。

(3)油轮:设有装液体的货舱、专用于运输散装油类的轮船。

主要用来运输原油、原油的提炼成品(如动力油、燃料油)等石油化工液体产品,也可以用来运输其他液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第一个自然段。

2、会读、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两个多音字,会写部分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字词并明白词语意思。

2.感受大禹形象,向其看齐。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生词卡。

(教室)2.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激发阅读兴趣。

1、今天,老师要来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古代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禹,由于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称他为“大禹”,(板书:大禹),关于大禹的传说有很多,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留传最为广泛,(多媒体出示大禹视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禹治水》的故事。

“治”指导读准翘舌音。

2、齐读课题,读了课想知道什么?(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意图:用图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结题。

学会质疑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力争做到:学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师要教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训练自学能力。

1、同学们要知道的有这么多,还是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1)遇到生字时,看着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读通顺课文,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自由读课文【意图:学生有疑问后会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这时,让他们自己读书,满足了这种需要,同时,自读课文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检查字词,理解词语,提高朗读水平。

1、初步感知课文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大家有什么收获呢?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一遍书,就有这么多收获。

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大家的收获会更多。

现在老师最关心的是同学们生字有没有掌握,课文有没有读通顺呢。

下面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2、认识词语第一组:很久很久滔(tāo)滔(tāo) 洪(hóng)水淹没(mo) 冲倒(dǎo) 房屋(wū) 害(hài)得老百姓(xìng)师:你的声音真响亮!你想提醒大家哪个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没,倒)指导:很久很久理解了意思,我们一起读这些词语。

第二组:治(zhì)理(lǐ)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仔(zǐ)细(xì) 地形(xíng) 挖通(tōng) 劈(pī)开师:谁愿意和他比比!这一组有两个成语,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对了,成语里有了千和万,就表示很多很多,平时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成语?祖国的文字真是丰富多彩,我们小朋友在平时要注重积累词语。

第三组:被(bèi) 制(zhì)服(fú) 感激(jī) 伟(wěi)大英雄(xi óng)师:最后一组,老师把机会让给你!你邀请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读!制:课文中说洪水被制服了,你知道洪水被谁制服了?把话说完整。

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看样子,难不倒你们,下面老师提高难度,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读)(4)同学们,这些词语你认识了,下面老师给你们再提高难度,你们还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出示短语“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3、读通顺课文,了解主要内容⑴、同学们真不错,词语读得真好,把它放到课文中,相信你课文一定读得更流利!再读课文。

⑵、读完以后,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的?分小节点名读。

指导读正确、流利。

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吗?【意图:学习生字可以灵活机动,有学生齐读,有指名读,有开火车读还有小老师领读,并且及时师生点评,形式丰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读好生字词。

】四、学写生字,识记字形,培养写字习惯。

出示本课生字看着这些字,你觉得那些字你一看就会写了,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指导生字:通被制伟1.观察字形: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有什么不同?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解决疑问,体会洪水无情。

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 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滔滔淹没冲倒)(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3)这滔滔的洪水什么样?想看看吗?(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4)让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读出洪水的无情和百性的可怜。

学习第二自然段板块一体会“治水”决心1.指名读。

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理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齐读,读好“下决心”)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板块二感受“治水”艰辛1.谁读读他先做的事: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 同学们,禹先要要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2. 看图。

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

用文中的词就是—“千辛万苦”3.谁再来读读这句话?4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投影出示情境)5. 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

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6.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话。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7.仅仅查看水流和地形就如此艰辛,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谁来读读禹又做了哪些事情?板块三感知“治水”之智随学生读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 这里有有两个带数字的词,分别是——(齐答)九条、九座老师告诉你们,这里的“九”并不是刚好九个,而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那么挖通九条大河就是——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就是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2.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练读。

3.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gǔn),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

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4.是呀,那咱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再来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禹治水13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个,请小朋友读一读,然后请读得认真的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学习第三自然段1.大家读得很投入。

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3.出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2)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如果你是七周岁的禹的儿子,那意味着你还有六年看不到爸爸!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4.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谁代表大禹说句话?5.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学习第四自然段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二、课堂小结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

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

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三、课后作业:1.课本后所有习题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四、板书设计五、课后反思16.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创设情境、指导看图、引导交流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词卡,图片。

2.自学课文,了解人物背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这是扁担) 出示挂图,板书:扁担。

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

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

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画出词语,圈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把句子读通顺、连贯,尤其是课文中的长句。

1、学生按要求自渎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把生字带入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通顺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1、再次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生评议。

3、全班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生字。

2、指名读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3、分析字型4、指导书写。

5、教师在展示台上示范书写,并讲解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6、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1、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