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绵阳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绵阳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富乐/ _ I _ 1 3 0 0 0 人 次 ,收入 1 . 5 万 元 。障 其 中 ,梓 潼 七
度被视 为封建迷信遭到禁锢 ,文献资料流失 ,
加之现在外 出务工经商人员增 多,很 少有人愿意 学 ,其传承也面 临青黄不接 。2 0 0 8 年汶川大地震 导致3 1  ̄ ) 1 1 4 0 多位羌族文化传承人和学者遇难 ,大 量有关羌族研究资料被毁 ,古羌文化 面临 巨大的
古镇 、云 台观 、碧水寺等的庙会重视开发不够 。
这种状况 ,导致绵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单一、种 类较少 ,整体上显得苍 白无力。 2 、旅游地缺乏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商品 民俗商 品是 一种特殊 的 旅游 商 品 ,是 指 旅
游 者 在旅 游 过 程 中 ,出于 非 商业 目的 购 买 的 、以
筑 、交通 民俗 、丧葬 民俗等 ,没有对之进行积极 的开发 。在民间歌舞类民俗 的开发上 ,重在平武 白马人 、北川羌族等少数民族歌舞 ,对汉族地区
收稿 日期 :2 0 1 3 _ o 2 — 2 8
通过对绵阳民俗文化旅游商品市场的调查发 现 ,绵阳地 区现存的民俗文化旅游商 品 ,偏重于
l 、民俗 旅游 产 品结构 单一 ,种类 较 少 目前 绵 阳 的 民 俗 文 化 旅 游 产 品 多 集 中 于 饮
绵阳各景区主要的特色旅游商品如下 :
绵 阳市 区 :仿 古 类 古 玩 纪 念 品 ,丰 谷 系 列
酒 ;平武报 恩寺 景区 : “ 王 朗”牌 山珍 系列 产
品 、平 武茶 叶 ; ̄ l l : ) l l 县 猿 王 洞景 区可 购 羌 山 珍 系
作者 简介 :翟贵 蜜 ( 1 9 8 2 一 ),硕士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教 师。

浅谈绵阳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困境与对策

浅谈绵阳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困境与对策

浅谈绵阳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困境与对策【摘要】绵阳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被定位为四川经济副中心,但在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

地域限制因素、发展经济产业困难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解决这些困境,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政策、投资、资源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可以依托地理优势,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特色产业,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可以增强绵阳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可行性,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展望未来,绵阳有望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当地和周边地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与希望。

【关键词】关键词:绵阳、四川经济副中心、困境、地域限制、发展经济产业、政府支持、地理优势、经济发展空间、可行性、发展路径、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绵阳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历史悠久,经济实力雄厚。

2018年,四川省政府决定将绵阳打造成为四川经济副中心,以分担成都市的经济压力,推动四川省经济的均衡发展。

这一举措旨在实现“两城一区”发展格局,提升绵阳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

绵阳位于四川省北部,紧邻陕西、甘肃等省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完备,产业结构多样化。

要将绵阳建设成为四川经济副中心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地域限制因素和发展经济产业困难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绵阳经济副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目的意义绵阳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备受瞩目。

而建设绵阳作为四川经济副中心的意义十分重大。

绵阳作为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优化四川省内各地区的经济布局。

作为位于四川北部的城市,绵阳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将绵阳打造为四川经济副中心,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四川省会成都的发展压力,还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绵阳作为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

当前,四川省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区相对落后。

李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李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产、 流通和 提供文化 服务 的经 营性 活动 的行业 总称 ,
其 特 征是 以 文化 产 业 作 为 手 段 来 发 展 李 白文 化 事 业, 以李 白文化为资 源来进 行生产 , 向社会 提供李 白 文 化产 品和 服务 。李 白作 为 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殿 堂 级 的人 物 , 当下旅 游业 、 视业 、 对 影 网络业 、 广告业 等 都 有着 相 当广 泛 的渗 透 和影 响 。就 目前 来 看 , 白 李 文 化产业 主要 分为 以下几种 类型 : 1影视 业。李 白不 仅才 华 横 溢 , . 也有 着 跌宕 起 伏、 充满传 奇色 彩 的一 生 , 这无 疑 为李 白影 视作 品制 作 者们提 供 了丰富 的创作 素材 。早在 18 93年 , 港 香 亚 视 A v就拍摄 了 2 T 0集 电视 连 续剧 《 剑仙 李 白》 。 近 年来 , 以李 白为主 要表 现 对 象 的影 视作 品更加 丰 富起来。根据谢樵森长篇历史小 说《 阳》 残 改编而 成、 反映唐 代大诗 人李 白晚 年 生活 的 4集 黄 梅戏 电 视连 续剧 《 仙李 白》 20 诗 于 0 8年拍 摄 , 主要 叙 述 诗 仙李 白 生 命 历 程 最 后 两 年 的 一 段 鲜 为 人 知 的 经 历——— 李 白来到 当涂 , 家落户 后等 待诏 书 , 安 醉酒 坠 江离世 。2 1 , 00年 中央 电视 台制作 并播 出 了三 十 集大 型历史 题材 电视剧《 白》 李 。 2 戏剧 业 。与 李 白影 视业 一 样 , 白戏 剧 业 的 . 李
发展也 较为兴 盛 。19 年 , 京人 民艺术 剧 院打造 91 北
个花 木 兰五 地 争抢 ” 的局 面 。在几 千 年 的 中 国 文化史上 , 白几乎 是一 个绝无 仅有 、 为奇 特的文 李 极

绵阳市情简介

绵阳市情简介

绵阳市情简介绵阳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川西平原的北端,是四川省西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2024年,绵阳市的面积为7,406.29平方公里,下辖6个区、2个县和3个县级市,总人口超过400万。

绵阳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最多的城市之一、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一下绵阳市2024年的一些详情。

绵阳市地处成都平原和川北丘陵地带的过渡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024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6.8摄氏度,全年无霜期平均为300天,降水量达到692.3毫米。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条件,绵阳市农业发展良好,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料作物为主。

此外,绵阳市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如铁、煤、石膏等。

绵阳市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市,在全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绵阳市作为四川省的文化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绵阳市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2024年,绵阳市有15个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6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扶风文庙、李白祠、文昌阁等。

此外,绵阳市还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如耍秧歌、川剧变脸等,这些文化遗产都是绵阳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绵阳市交通便捷,是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绵阳港是四川省内唯一具有三级航道的内河港口,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是西部地区货物流通的重要通道。

此外,绵阳市还有绵兴铁路、成绵乌高速公路等交通线路贯穿市区。

绵阳市的交通网络为绵阳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2024年的绵阳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绵阳市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同时还保护和传承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可以预见,绵阳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壮大和提升综合实力。

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5.12亿元,同比增长10.0%,总量居全省第2位。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8.9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47.6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468.55亿元,增长9.1%。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4:51.4:32.2。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32.05亿元,增长12.5%,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7.2%。

一、生产方面:三次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农业生产稳定。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4.97亿元、增长3.6%。

粮食总产216.42万吨,增长0.5%;油料总产33.83万吨,增长1.3%。

生猪存栏249.10万头,下降2.3%;出栏379.79万头,增长2.4%。

实现肉类总产量40.39万吨,增长2.4%。

全年禽蛋产量11.93万吨,下降9.7%;牛奶产量2.47万吨,下降5.6%;水产品产量10.57万吨,增长2.1%。

工业生产平稳。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93.8亿元,增长10.7%,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4位。

全年工业产销率达97.4%,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空调增长29.1%、绝缘制品增长24.4%、电视接收机顶盒增长14.8%。

“2+4”重点产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51.7亿元,增长11.2%,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2.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长较快。

全市331个资质以上总专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2.92亿元,增长22.2%,较去年同期高出17.8个百分点。

其中:完成建筑安装产值256.57亿元,增长21.2%;完成其它产值6.35亿元,增长78.7%。

按控股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62.1亿元,增长17.6%;其它企业完成200.82亿元,增长23.7%。

服务业平稳增长。

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68.55亿元,增长9.1%,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9个百分点。

外地人对绵阳的评价

外地人对绵阳的评价

外地人对绵阳的评价1. 引言绵阳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前来生活和工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外地人对绵阳的评价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以期了解绵阳在外地人心目中的形象和评价。

2. 绵阳的自然环境绵阳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外地人对绵阳的自然环境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

首先,绵阳的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其次,绵阳周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尤其是临近的仙女山、雁滩、南河湾等景点,给外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绵阳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河流、湖泊等,这些都为外地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3. 绵阳的经济发展绵阳作为四川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外地人的关注和评价。

外地人普遍认为绵阳的经济发展迅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绵阳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投资和人才。

外地人对绵阳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和发展潜力给予了积极评价。

4. 绵阳的城市建设外地人对绵阳的城市建设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和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绵阳的道路交通发达,公共交通系统完善,给外地人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

同时,绵阳还建设了大量的公园、广场和休闲娱乐场所,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外地人对绵阳的城市整体美观度和宜居性给予了积极评价。

5. 绵阳的教育资源绵阳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这也是吸引外地人选择绵阳的重要因素之一。

绵阳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外地人对绵阳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氛围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外,绵阳还注重教育公平,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和条件,这也得到了外地人的认可和赞赏。

6. 绵阳的文化底蕴绵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吸引外地人的重要因素。

绵阳有多处历史文化遗址和古迹,如翠微宫、岳坝古镇等,这些都展示了绵阳的历史和文化。

绵阳还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如川剧、锣鼓等,深受外地人的喜爱。

四川产业发展趋势

四川产业发展趋势

四川产业发展趋势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作为中国内陆省份,四川在经济和产业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四川省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四川省产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对四川经济的影响。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

四川省积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建设了一批高技术园区,如成都天府新区、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这些园区集聚了大量的电子信息企业,如华为、中兴、新华三等知名企业。

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还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一批优质的供应链和服务支持。

二、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光伏资源,具备发展新能源的天然优势。

四川省积极引进和培育新能源企业,大力推动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等项目的建设。

同时,四川省还注重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加大对新能源产业链的投资力度。

四川新能源产业的崛起,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活力,还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现代农业的发展四川是中国农业大省之一,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生态农业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四川省还注重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如蜀道鲜、泸州老窖等。

四川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还为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四川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高地。

四川省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发展了一批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如九寨沟、峨眉山、都江堰等。

同时,四川还注重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提升旅游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不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交通和餐饮等。

绵阳未来发展趋势

绵阳未来发展趋势

绵阳未来发展趋势绵阳,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偏北地区,是四川省的第三大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未来绵阳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升级和转型。

绵阳作为四川省的先行区,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特别是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绵阳拥有较强的实力和发展潜力。

未来绵阳将进一步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支持和投入,培育壮大相关产业,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优势资源进一步发挥。

绵阳地处于四川盆地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未来绵阳将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推动资源的整合共享,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第三,城市功能提升和市民生活改善。

绵阳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改善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未来绵阳将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培育文化创意人才,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第四,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

绵阳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未来绵阳将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绿色发展。

第五,创新驱动和科技发展。

绵阳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未来绵阳将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培育创新型企业,增强绵阳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之,未来绵阳将在产业升级和转型、优势资源发挥、城市功能提升、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

绵阳将成为四川省及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文化是承载历史文明进程的灵魂,文化产业是传承与弘扬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实质性载体。

绵阳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城市,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民族民间文化。

同时绵阳还是现代文明气息非常浓厚的城市,灾后重建以来,科技、旅游、休闲、餐饮、房产等行业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企业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 ... 百花争艳,一片繁荣。

但是,在绵阳文化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好趋势的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却令人堪忧,基本上是各行其是、各立山头,互相之间沟通交流较少,这样就无法把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形成一个大的力度,体现出绵阳整体文明发展的优势与集约品牌化外向型延伸。

文化产业在绵阳还是一个较为薄弱的产业,产业贡献对地方经济与社会繁荣的带动尚为有限。

绵阳文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绵阳科技城的文化内涵与主题、标志不突出、不醒目,缺乏文化产业的带动及相关主打产品的支撑,缺乏对资源的系统整合和包装。

2.缺乏标志性的建筑与雕塑,无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广场。

(绵阳的中心广场在何方?文化主题何在?) 3.文化产品的开发相对滞后。

4.缺乏有影响力的地方特产;缺乏高品位的文化休闲活动,老百姓的文化休闲活动形式单一。

5.与文化相关的会展活动较少,即使有规模也很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