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复习第六单元-word文档

最新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复习第六单元-word文档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复习第六单元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秋水一、文学常识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散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二、重点字词1.通假不辩牛马。

同“辨”,分辨通假字2.活用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作动词,轻视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3.特殊句式。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应该是“莫若己”。

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见,被。

状语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4.成语①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指让内行人笑话。

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三、道理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 3自大由于无知; 4知耻近乎勇; 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列子,列御寇,战国,道家学派。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这是一篇寓言。

二.重点字词1.通假甚矣,汝之不惠惠-慧聪明始一反焉反-返返回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无没有2.特殊句式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

3.古今词义(1)虽我之死(即使)(2)何苦而不平(愁)(4)而山不加增(更加)三.写法特色神话结尾。

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力量。

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鄂教版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鄂教版

第六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一、单元复习目标先秦时期,孟子“舍生取义”的政治抱负,墨子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理想,三国时诸葛亮尽忠蜀汉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其广开言路、严于执法、亲贤远佞的政治主张,唐宋时期杜甫、白居易、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宽阔胸怀.刘禹锡安贫乐道、注重修德的高雅情趣,周敦颐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应加以继承和发扬。

这些诗文写作艺术上各具特色。

孟子的辩证说理,墨子的善于类比,诸葛亮以情动人,范仲淹借景抒情,刘禹锡、周敦颐托物言志,杜甫诗、白居易诗中寓情于事,以及各篇课文中用到的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都可以作为复习写作的借鉴。

此外,散见于各篇中的比喻、排比、对偶、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骈散结合的句式,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加以体会。

二、单元内容归纳《鱼我所欲也》论述了义高于一切,人应保持重义的本心,当道义与生命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全文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性。

作者先用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生于忧患”,接着从理论上阐明凡是承担重大使命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磨练的道理。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论证了“死于安乐”,最后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公输》记叙了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锋利、巧妙的言辞阻止了战争发生的故事,表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

《出师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这一年作者准备北伐曹魏,出师前,他向后主刘禅呈上这篇情辞恳切、真挚感人的表文。

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建议。

《陋室铭》虽只有81个字,却能通过对简陋居室的描绘,表达了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爱莲说》篇幅简短,描绘了莲花美好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并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附权贵、追求富贵的恶浊世风。

《岳阳楼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赏景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境遇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理解并运用本单元的语法知识。

3. 能够阅读和理解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文章。

4.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理解并运用本单元的语法知识。

教学难点:1. 能够阅读和理解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文章。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习题册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书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本单元的话题——环境保护。

2. 学习重点词汇和短语:利用课件和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语法讲解:介绍本单元的语法知识——现在完成时。

通过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该时态的用法。

4. 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课堂互动,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讨论和解答,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听力训练:播放一段关于环境保护的录音,并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填写相关信息。

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4. 语言运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完成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

通过互相交流和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垃圾分类。

2. 学习重点词汇和短语:利用课件和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掌握与垃圾分类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3.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垃圾分类的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讨论和解答,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 语法讲解:介绍本单元的语法知识——情态动词should。

通过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该情态动词的用法。

5. 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强化训练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强化训练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强化训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强化训练,主要包括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知识,以及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内容丰富,涵盖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训练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巩固和提高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本单元的内容,他们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由于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可能还存在着疑惑和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和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知识,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较为复杂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需要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解、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通过引入与本单元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知识点讲解:针对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讨论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人教版语文九上六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上六单元复习教案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3)词类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名词作动词:用箪盛,用壶装】
(4)一词多义
已【a.停止:然志犹未已b通“以”:自董卓已来c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遂【a.就:由是先主遂诣亮b因此:遂用猖蹶】
因【a.凭,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b于是:因屏人曰】
为【a.动词,吟诵:好为《梁父吟》b判断词,是:谓为信然c.表被动,被、替:贤能为之用d.动词,作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韩傀(guī)休祲(jìn)缟素(ɡǎo)色挠(náo)
(2)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
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
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
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
(3)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
(5)古今异义
今亡亦死【古义:逃亡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暗地今义:空隙】
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义:亲自今义:人、动物的躯体】
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今义:集会,见面等】
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惜,可怜】
夜篝火。【古义:用笼子罩着的火今义: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③“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8、(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各一套)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各一套)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掌握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多种方式,把握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此文档由心平如水编写,请勿转载!)2学会分析每篇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理解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3.结合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识记本课生字词,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4.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尝试提炼观点。

5.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论述观点。

6.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特点。

【核心素养】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掌握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多种方式,把握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尝试提炼观点。

2.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论述观点。

3.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特点。

4.在习作中,学会用真实、充分的论据,符合推理逻辑的形式,对论点进行论述。

【评价任务】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尝试提炼观点。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作者鲁迅批驳了甚器尘上的悲观论调,唤起民众救亡的自信心。

文章立驳结合,论证严密;语言犀利生动,富有战斗性。

(2)《怀疑与学问》一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文章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引名言、举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谈创造性思维》则多次运用设问的句式,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论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问题。

(4)《创造宜言》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反驳。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准确解释重点文言字、词、句的含义,培养文言语感。

(2)积累名句,背诵精彩句、段。

(3)理解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复习,积累文言词语及名句,培养文言语感。

(2)通过拓展迁移,提高赏析文言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复习重点:(1)解释文言字、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

(2)积累古诗文名句,背诵精彩句、段。

复习难点: 把握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自主复习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复习课
(。

苏教版九年级第六单元整理复习

苏教版九年级第六单元整理复习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第六单元的相关内容
2、复习圈点批注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圈点批注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圈点批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第六单元已学完,这堂课我们把第六单元的内容来复习一下。

2、根据拼音写汉字(见PPT)
3、找语病(见PPT)
4、口语交际(见PPT)
5、本单元主题是学会读书,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就要圈点批注。

示例(康熙、周恩来等人的圈点批注)
6、讲解圈点批注的方法
7、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命的四季》,再次强化学生的圈点批注的方法。

8、练笔《荷塘月色》
9、学生作品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一、单元复习目标先秦时期,孟子“舍生取义”的政治抱负,墨子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理想,三国时诸葛亮尽忠蜀汉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其广开言路、严于执法、亲贤远佞的政治主张,唐宋时期杜甫、白居易、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宽阔胸怀.刘禹锡安贫乐道、注重修德的高雅情趣,周敦颐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应加以继承和发扬。

这些诗文写作艺术上各具特色。

孟子的辩证说理,墨子的善于类比,诸葛亮以情动人,范仲淹借景抒情,刘禹锡、周敦颐托物言志,杜甫诗、白居易诗中寓情于事,以及各篇课文中用到的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都可以作为复习写作的借鉴。

此外,散见于各篇中的比喻、排比、对偶、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骈散结合的句式,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加以体会。

二、单元内容归纳《鱼我所欲也》论述了义高于一切,人应保持重义的本心,当道义与生命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全文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性。

作者先用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生于忧患”,接着从理论上阐明凡是承担重大使命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磨练的道理。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论证了“死于安乐”,最后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公输》记叙了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锋利、巧妙的言辞阻止了战争发生的故事,表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

《出师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这一年作者准备北伐曹魏,出师前,他向后主刘禅呈上这篇情辞恳切、真挚感人的表文。

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建议。

《陋室铭》虽只有81个字,却能通过对简陋居室的描绘,表达了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爱莲说》篇幅简短,描绘了莲花美好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并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附权贵、追求富贵的恶浊世风。

《岳阳楼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赏景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境遇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由四小节构成,前三节描述自己的茅屋被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的遭遇,都是实写,最后一节描写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的图景,是作者理想的体现,是虚写。

实写与虚写结合,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着流漫主义的色彩。

《观刈麦》是一首五言古体讽喻诗,诗人由农民冒着暑热辛苦忙碌而一无所有联想到自己,不禁反躬自省,把农民的遭遇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不劳而食作鲜明对比,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其目的是希望朝廷予以重视。

这种关心民生疾苦、反躬自省的真情实感,大大提升了诗歌的思想境界。

三、写作指导1.写法指导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作文水平不高,成绩不佳而缺少编作文集的自信心和热情,教师可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树立其自信心。

教师可培养典型,让作文一贯写得较好的同学先编成集子,并写序言,或由老师代写序言,给全班同学做出示范,激起大家的兴趣。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看看编文集有哪些要求,序言中应包括些什么内容。

学生分组活动,各自拿出自己保存的佳作,互相复习,讨论文集的体例、顺序,或按时间顺序编单元,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或按内容编成单元,如“亲情篇”、“成长篇”、“复习篇”、“友谊篇”、“劳动篇”、“自信篇”、“自律篇”、“自立篇”等等。

对学生中编得好的文集,写得好的序言,可以在全班推广,亦可进行班际、校际交流。

2.精美例文《朝花夕拾》小引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

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

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

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人,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

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

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

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

《朝花夕拾》。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羌杂的文章。

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他们也许要哄骗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

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

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刊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

单元自主检测题第一部分:1.抄写下面一段文字,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他用那一支又泼là()又yōu()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2.诗文填写。

⑴眼前直下三千字,。

(于谦《观书》)⑵,长命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⑶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故不为苟得也(苟:)⑵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⑶遂许先帝以驱驰(许:)⑷属予作文以记之(属:)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⑴许多好书都不是畅销书⑵因为畅销书毕竟是有一定道理的⑶而畅销书也不一定是好书⑷否则他会与时代与社会脱节⑸但一个人必须要看畅销书A、⑴⑶⑸⑷⑵B、⑴⑶⑸⑵⑷C、⑴⑶⑷⑵⑸D、⑴⑸⑶⑷⑵5.研究性复习。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人们尽情享受短信带来的便利和惊喜时,烦恼也接踵而至。

传销信息、黄色信息在短信世界里漫天飞舞,严重地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

为倡导健康的短信文化,湖北省开展了首届“健康短信大赛”活动。

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口号,要求语言简明,反映活动主题。

⑵为了鼓励参与,请你从短信的内容或形式方面设置三个获奖名目。

第二部分:(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这两段描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用四个字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⑴第一段所览之物的特征:。

⑵第二段所览之物的特征:。

⑶这两段所表现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

7.写出选文中表现“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两个相反的句子。

(用原文回答)8.这两段写“迁客骚人”在岳阳楼上“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的原因是。

9.作者在文中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或喜或悲,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0.译句。

⑴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⑵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二)(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⑵给馈饷,不绝粮道(绝:)1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①之:当世之事百万之军②于:决胜于千里之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其:未知其二以彰其咎④而:可计日而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⑴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⑵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4.写出源于选文中的两个成语。

⑴⑵15.甲、乙两文都谈到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三)以人为鉴郑公魏征①卒。

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

征薨⑤,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⑥,可正衣冠⑦;以古为鉴,可知兴替⑧;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⑨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

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选自《史纲评要》)[注释]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

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

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

④指:指名。

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

叔玉:魏征之子。

⑤薨:公侯死称薨。

⑥鉴:镜子。

⑦正衣冠:使衣冠正,把衣服、帽子穿戴整齐,这是使动用法。

⑧兴替:兴衰。

替,衰落。

⑨朕:皇帝自称。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郑公魏征卒()②并为书石()③联亡一鉴矣()④可正衣冠()17.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8.选出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郑公魏征卒③并为书石②士卒多为用④得鱼腹中书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19.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道理。

请简要总括出这个道理的内涵。

第三部分:写作欣赏美景,可以愉悦人的精神;欣赏艺术,可以提升人的品位;欣赏他人,是对人格的一种自我考验;欣赏自己,是对人格的一种自我完善。

你懂得欣赏吗?请以“欣赏”为话题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1.书写要求工整。

汉字:辣、幽2.⑴胸次全无一点尘⑵出师无未捷身先死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⑴轻率⑵通“御”,抵挡⑶答应,承诺⑷通“嘱”,托付4.A 5.如:⑴行动起来,争做掌上文明的使者;倡导掌上文明,拒绝不良短信;⑵公众喜爱短信作品奖、最幽默短信奖、最温馨短信奖、最浪漫短信奖等等6.⑴阴晦凄凉⑵晴朗美丽⑶一喜一悲7.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