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药剂学实验》实验教学讲义

合集下载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代码:27E01415学时分配:48赋予学分:2.5先修课程:药物化学后续课程:药理学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药品管理与营销专业的专业理论课。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制备原理和制备方法,掌握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能对药物的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了解制剂工艺的发展状况。

通过实训学习,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及生产技术,掌握制剂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简单的维修知识。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常用药物制剂的生产技术、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及控制要求。

能根据所给配方制备常用药物的制剂。

2.熟悉常用药物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熟悉药物剂型的分类、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和稳定化方法。

3.了解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的最新动态。

四、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五、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绪论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 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了解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

2.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掌握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和GMP、GLP与GCP。

3. 药物剂型与DDS。

第二章表面现象与表面活性剂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和特性、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2. 表面活性剂基本性质和应用: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应用。

第三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及实验方法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 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了解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药物稳定性预测。

2.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领会药物氧化和水解的概念及特点。

3.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掌握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4. 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降解动力学:掌握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

工业药剂学课件资料

工业药剂学课件资料

利用pH的梯度设计空肠-结肠的联合给药对主药进行微丸化处理,之后将微丸分成等量两份,一份以在pH5.5-7环境下(结肠)溶解的包衣膜包衣,令一份以在pH7-8的环境(回肠)下溶解的包衣膜包衣,之后等量灌装入肠溶胶囊内,控制装药量使得每颗胶囊的主药量为0.5g处方:1.1 处方组成:(因为主药的量比较大,所以控制总处方量不能太大)(难点1)规格:每粒含主药500.0mg丸芯处方:主药50.0g;甘露醇30.0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10.0g碳酸氢钠10.0g共制成1000粒1.2 包衣液处方:隔离层:将HPMC加到50%乙醇溶液中,配制成5%的HPMC乙醇-水溶液,再加入10%的滑石粉,,配制成均匀的混悬液。

肠溶衣层:(分别选用在pH5.5 和在pH7.0溶解的型号,各自按处方制备肠溶衣层)5%丙烯酸树脂(1:4,w/w)无水乙醇溶液,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丙烯酸树脂的20%(w:w)。

1.3 制备工艺:1.3.1软材的制备:将主药过100目筛,辅料过100目筛,按处方比例配料,混匀,总混时间不小于20min,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根据主药情况)(难点2)。

混后再过120目筛,将混匀的原辅料加水制成软材,备用。

1.3.2载药微丸的制备:软材经挤出滚圆造粒机制成微粒并滚圆(挤出筛板孔径0.8mm,挤出微颗粒直径0.7mm,长度2~3mm), 于40℃烘干,过20目筛,备用。

(全过程避光)1.3.3隔离层包衣液的制备:将HPMC加到50%乙醇溶液中,配制成5%的HPMC乙醇-水溶液,再加入10%的滑石粉,搅拌45分钟,备用。

(用时应继续搅拌)1.3.4肠溶衣包衣液的制备:5%丙烯酸树脂(1:4,w/w)无水乙醇溶液,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丙烯酸树脂的20%(w:w)。

强力搅拌30分钟,放置12小时,备用。

使用时应注意搅拌。

1.3.5载药微丸的包衣:采用流化床包衣机包衣,称取载药微丸适量,置气流包衣装置中,用配制好的隔离层包衣液包隔离衣,40℃干燥15min;再用配制好的肠溶衣包衣液包肠溶衣,40℃下充分干燥。

工业药剂学实验(DOC 105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DOC 105页)

实验一液体药剂液体药剂系指药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所制备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液体制剂是其它剂型的基础剂型,药剂学上一些普通剂型如注射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均以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液体制剂为基础,所以液体制剂的应用具有普遍的意义。

按分散系统可将液体药剂分为:1均相液体制剂1)低分子溶液剂也称溶液剂,由低分子药物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药剂。

2)高分子溶液剂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药剂。

2 非均相液体制剂1)1)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2)2)混悬剂由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

3)乳剂由不溶性液体药物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

第一部分溶液型液体药剂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溶液性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2 掌握溶液剂、混悬剂和乳剂中附加剂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溶剂中制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常用溶媒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

溶液剂通常采用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制备。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等。

最常用的是溶液剂和糖浆剂。

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溶液,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其浓度为85%(g/ml)或64.7%(g/ml),不含任何药物,除供制备含药糖浆外,可作为矫味剂、助悬剂等。

在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时,常需采用一些方法,如成盐、增溶、助溶、潜溶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媒中的溶解度。

另外,根据需要还可加入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在制备流程中,一般先加入复合溶媒、助溶剂和稳定剂等附加剂。

为了加速溶解进程,可将药物粉碎,通常取溶媒处方量的1/2~3/4搅拌溶解,必要时可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加热。

三、仪器与材料仪器:烧杯(50ml)、玻璃漏斗(6cm、10cm)、量筒(100ml)、普通天平、玻璃棒、滤纸、电炉等。

《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第二版)

《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第二版)

《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第二版)一、实验课程名称:《药剂学实验》二、课程代码:三、实验课程性质:独立设课四、实验总学时:34五、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六、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药剂学实验》林宁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七、本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是整个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通过药剂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物剂型的设计及药物制剂制备、生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并能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最终培养学生具有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八、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熟练掌握以下药剂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各种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使用。

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比重计、显微镜、水浴箱、药筛、压片机、自动崩解时限仪、自动融变时限仪、溶出度仪等2、掌握大纲所列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

九、课程学时分配序实验项目学实验性质备注号1溶液剂的制备时2演示验证设计综合必做选做√√√√√√√√√√√√√√√√√√√√√√√√√√√√高分子溶液剂的制22备酊剂的制备和质量32检查混悬剂的制备45678910111222222222222222乳剂的制备散剂的制备颗粒剂的制备片剂的制备软膏剂的制备膜剂的制备栓剂的制备微囊剂的制备包合物的制备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注射剂的制备脂质体的制备缓释剂的制备√√√√√√1314151617注:本课程具体内容安排允许随着实验室设备条件的改善而调整十、本课程所需主要仪器设备(100人量)各种常用玻璃器皿:足量自动崩解时限仪:3台自动融变时限仪:3台溶出度仪:3台压片机:3台栓模:20套水浴箱:10套十一、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药剂学实验》林宁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实验一、酊剂的制备和质量检查1.实验目的(1)握超声波提取法制备酊剂(2)熟悉含醇制剂的含醇量测定方法2.实验内容用超声提取法制备橙皮酊并用测沸点法测定其乙醇含量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法(2)熟悉稳定剂的选择及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2.实验内容分别用加液研磨法和微粒结晶法制备炉甘石洗剂和磺胺嘧啶合剂并检查其质量。

工业药剂学试验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试验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19120760 工业药剂学 1.5Engineering Pharmaceutics (0−3.0)预修课程:工业药剂学面向对象:药物制剂专业三年级学生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工业药剂学是药物制剂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工业药剂学实验课是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工业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熟练的分析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

通过基本操作训练,获得较强的从事药物制剂制备工作的能力,正确掌握常用制剂技术的规范化操作,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训练,模拟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运用理论及相关基础与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药物新制剂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序号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学时/h 1稳定性试验 采用经典恒温法考察药物的稳定性 32 注射剂的制备 设计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完成制备 33 片剂及包衣片的制备(1)制备维生素C片剂并进行薄膜包衣,所制备的维生素C片剂将可用于后续的质量分析实验研究34 片剂及包衣片的制备(2)制备维生素C片剂并进行薄膜包衣,所制备的维生素C片剂将可用于后续的质量分析实验研究34 液体制剂的制备(1)制备溶液剂与混悬剂,并考察处方因素对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35 液体制剂的制备(2)通过不同的工艺制备乳剂,乳剂类型的鉴别,最适合的乳化剂HLB值考察36 包合物的制备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考察 37 软膏的制备 制备不同基质类型的水杨酸软膏,并考察基质类型对药物释放的影响38 经皮渗透试验 用单室扩散池考察水杨酸 39 膜剂与栓剂的涂膜法制备膜剂、制备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的栓剂 3制备10 微囊与微球的制备分别通过复凝聚法和加热固化法制备微囊与微球311 缓释胶囊剂的制备制备溶蚀性骨架缓释颗粒,填充胶囊312 缓释胶囊剂的体外评价缓释胶囊的释放度试验313 脂质体的制备 注入法制备脂质体,观察脂质体的结构 314 浸出制剂的制备渗漉法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喷雾干燥3三、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工业药剂学实验》实验教学讲义

《工业药剂学实验》实验教学讲义

《工业药剂学实验》实验教学讲义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编者:王永禄 2007年6月目录实验一液体药剂 (2)实验二片剂的制备 (6)实验三片剂的质量检查 (12)实验四膜剂的制备 (15)实验五软膏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和透皮试验 (19)实验六明胶微球的制备 (23)实验一液体药剂液体制剂主要是指药物在液体分散媒中所组成的内服或外用制剂,可分类如下:1.按分散系统分类低分子溶液(溶液型)(1).分子分散体系(均相)高分子溶液(胶体溶液型)胶体溶液(2).微粒分散体系(非均相)粗分散体系(混悬型,乳浊型)2.按应用方法分类(1).内服的液体制剂: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和醑剂等。

(2).外用的液体药剂:洗剂、搽剂、灌肠剂、含漱剂和洗耳剂等。

I.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2).掌握制备液体药剂常用称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点小于1nm)分散在分散媒(溶剂)中的真溶液,供内服或外用。

溶液型液体药剂外观均匀、澄明。

常用溶媒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糖浆剂和醑剂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一般制备过程为:称量→溶解→混合→过滤→加溶媒至全量→检查→包装→标签。

三、仪器与材料仪器:烧杯(50ml,250ml),玻璃漏斗(6cm,10cm),磨塞小口玻瓶(50ml,100ml),量筒(100ml),普通天平,玻棒、电炉等。

材料:碘,碘化钾,蔗糖,氯霉素粉,甘油,丙二醇,乙醇(均为药用规格),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一)、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溶液)1.处方碘 5.0g碘化钾10g蒸馏水加至100ml2.制法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搅拌溶解后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3.用途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

教案工业药剂学实验PPT(新)12个实验

教案工业药剂学实验PPT(新)12个实验

第一(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第二(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第三(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片剂崩解时限片剂普通片浸膏片糖衣片薄膜包衣片肠溶包衣片崩解时限(min)15 60 60 60 人工胃液中2h 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等,人工肠液中60min 全部溶出或崩解并通过筛网5、脆碎度检查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重量后置脆碎度检查仪中,振动4min,过28目药品检验筛,除去细粉和碎粒,称重后与原药片进行比较,其减重率不得超过0.8%。

6、溶出度测定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X C第一法),以稀盐酸24ml 加水至1000ml 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10 ml滤过;精密量取(可用吸量管)续滤液3 ml置50 ml容量瓶中,加0.4%的氢氧化钠溶液5 ml,置水浴上煮沸5分钟,放冷,加稀硫酸2.5 ml,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303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7H6O3吸收系数()为265计算,再乘以1.304,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Q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三、实验仪器器与材料仪器:溶出度测定仪、转篮、容量瓶(1000ml、50ml)、吸量管(5ml)、微孔滤膜(应不大于0.8μm)、滤器、取样器、滴管、电炉、水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材料:阿斯匹林片(0.3g)、稀盐酸、0.4%氢氧化钠、稀硫酸、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表3 片剂质量检查结果检查项目阿司匹林片外观硬度片重差异崩解时限脆碎度表阿斯匹林片中乙酰水杨酸溶出度测定数据表片号C7H6O3C %(g/ml)C9H8O4总溶出量(g)限度Q(为标示量80%)溶出度结果1 23 4 5 6 0.246片中有几片低于限度Q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测定溶出度时的条件,如溶出介质的组成、用量、温度,测定时的转速等等,对药物的溶出都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操作时应注意:1、对所用的溶出度测定仪应预先检查是否正常转动,并检查水箱温度、转速是否精确,转篮升降是否灵活等。

工业药剂学1ppt课件

工业药剂学1ppt课件
Curr Pharm Des. 2007;13(34):3518-30.
2020/9/17
27
第三节 药物剂型与药物传递系统
Drug Delivery System (DDS)
一、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剂型是药物的传递体,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 药物剂型的选择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
应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 合理的剂型与给药方式
25
临床药剂学(clinical pharmaceutics)
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用药等与临床治疗学紧密 联系的新学科
从治疗疾病观念出发认识药品的一门应用科学
主要内容:提供特定患者所需药品的情报;临床用制剂和处方研 究;药物制剂的临床研究和评价;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药物剂量的临床监控;药物配伍变化及相互作用等。
用于诊断、缓解、治愈或预防 疾病的药物产品
Drug …..A substance used in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a disease or as a component of a medication
2020/9/17
7
基本概念
目的的第一代DDS。
第三代(1970s-) :控释制剂、利用单克隆抗体、脂质体、微球
等药物载体制备的靶向给药制剂,为第二代DDS。
第四代(1980s-) :由体内反馈情报靶向于细胞水平的给药系统,
为第三代DDS
2020/9/17
38
一、药典
1.内容 2.收载品种
3.作用
2020/9/17
第五药节典(pha有rm关aco药po物ei制o)剂是的一法个国规家
三、药物的传递系统(DD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药剂学实验》实验教学讲义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编者:王永禄2007年6月目录实验一液体药剂液体制剂主要是指药物在液体分散媒中所组成的内服或外用制剂,可分类如下:1.按分散系统分类低分子溶液(溶液型)(1).分子分散体系(均相)高分子溶液(胶体溶液型)胶体溶液(2).微粒分散体系(非均相)粗分散体系(混悬型,乳浊型)2.按应用方法分类(1).内服的液体制剂: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和醑剂等。

(2).外用的液体药剂:洗剂、搽剂、灌肠剂、含漱剂和洗耳剂等。

I.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2).掌握制备液体药剂常用称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点小于1nm)分散在分散媒(溶剂)中的真溶液,供内服或外用。

溶液型液体药剂外观均匀、澄明。

常用溶媒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糖浆剂和醑剂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一般制备过程为:称量→溶解→混合→过滤→加溶媒至全量→检查→包装→标签。

三、仪器与材料仪器:烧杯(50ml,250ml),玻璃漏斗(6cm,10cm),磨塞小口玻瓶(50ml,100ml),量筒(100ml),普通天平,玻棒、电炉等。

材料:碘,碘化钾,蔗糖,氯霉素粉,甘油,丙二醇,乙醇(均为药用规格),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一)、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溶液)1.处方碘 5.0g碘化钾 10g蒸馏水加至100ml2.制法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搅拌溶解后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3.用途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

每次0.1~0.5ml,饭前用水稀释5~10倍后服用,一日3次。

(二)、单糖浆1.处方蔗糖 85g蒸馏水加至100ml2.制法:取蒸馏水45ml,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趁热用精制棉过滤,自滤器添加适量热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本品含蔗糖量为85℅(g/ml)或64.74%(g/g)。

相对密度约为1.313(25℃),100ml重量为131.3g。

3.用途:矫味剂。

供调制各种药用糖浆用。

4.贮藏:单糖浆宜贮于清洁、干燥、灭菌的玻璃瓶中,盛满密闭贮于凉处。

(三)氯霉素滴耳剂1.处方1氯霉素 5g乙醇 30ml甘油加至100ml制法:将氯霉素加入乙醇中,搅拌溶解,再加甘油至全量,过滤,即得。

2.处方2氯霉素 5g丙二醇 50ml甘油加至100ml制法:将丙二醇置于水浴中加温至约80℃,加入氯霉素,搅拌溶解,再加甘油至全量,搅匀,过滤,即得。

3.用途:用于急性和慢性中耳炎、急性和慢性外耳道炎。

实验指导一、预习要求1.熟悉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常用溶媒及特点。

2.了解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3.熟悉液体药剂常用的防腐剂及其性质4.参考实验讲义及操作要点写出实验步骤。

二、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1.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通则(1)液体药物通常以量容为主,单位常用ml或L表示。

固体药物用称量,以g或kg 表示。

以液滴计数的药物,要用标准滴管,标准滴管在20℃时,1ml蒸馏水应为20滴,其重量误差应为0.90~1.10g之间。

(2)药物称量时一般按处方顺序进行。

有时亦需要变更,例如麻醉药应最后称取,并进行核对和登记用量。

量取液体药物后,应用少量蒸馏水荡洗量具,洗液合并于容器中,以避免药物的损失。

(3) 处方组分的加入次序一般先加入复溶媒、助溶剂和稳定剂等附加剂。

难溶性药物应先加入,易溶性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后加入。

酊剂(特别是含树脂性药物者)加到水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

(4)为了加速溶解,可将药物研细,取处方溶媒的1∕2~3∕4量来溶解,必要时可搅拌溶解或加热。

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以及遇热反而难溶的药物则不宜加热。

(5)固体药物原则上宜另用容器溶解,以便必要时进行过滤。

(6)成品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选用洁净容器包装,并贴上标签(内服药用白底蓝字或白底黑字标签,外用药用白底红字标签)。

2. 碘的溶解度在水中为1:2950,加碘化钾可与碘生成易溶于水的络合物,同时使碘稳定不易挥发,并减少其刺激性。

碘溶液为氧化剂,应贮于密闭玻璃瓶内,不得直接与木塞橡皮塞及金属塞接触。

为了避免被碘腐蚀,可加一层玻璃纸衬垫。

3. 配置单糖浆时,蔗糖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保持此温度的时间不可过久,以免引起过多的蔗糖转化,甚至产生焦糖使糖浆呈棕色。

糖浆用精制棉过滤速度较慢,可用棉垫(二层纱布中间夹一层棉花)或多层纱布过滤,接触面大而滤速快。

单糖浆需要冷却后方可装入玻瓶,以免蒸气冷凝下滴使糖浆表面浓度稀释而导致霉变,故亦可加入5%乙醇或加入0.03%尼泊金作防腐剂。

4. 氯霉素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每100ml只能溶解0.25g。

在甘油中的溶解度稍大,在乙醇中易溶,所以加乙醇可以增加氯霉素的溶解度,也能防止天冷时析出。

氯霉素甘油不能贮放在大瓶内取用,因甘油易吸水,表面会有一层氯霉素析出,放置越久,析出越多,故应趁热分装在小瓶中,而且容器需充分干燥。

用丙二醇配置时,应用60%的丙二醇作溶媒可不必加温,能直接溶解。

三、思考题1.碘化钾在碘酊处方中起何作用?2.配置糖浆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单糖浆中不加防腐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氯霉素滴耳剂为何采用乙醇与甘油的混合溶剂?采用丙二醇有何优点?实验二片剂的制备一、目的和要求1.通过复方乙酰水杨酸片和复方碳酸氢钠片的制备,熟悉制备片剂的基本工艺过程。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3.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基本构造、使用和保养。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

片剂的制法分为直接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湿法制粒压片。

除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之外,多数药物采用湿法制粒压片。

其制备要点如下:1.原料药与辅料应混合均匀。

含量小或含有毒剧药物的片剂,可根据药物的性质用适宜的方法使药物分散均匀。

2.凡具有挥发性或遇热分解的药物,在制片过程中应避免受热损失。

3.凡具有不适的臭和味、刺激性、易潮解或遇光易变质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可包糖衣或薄膜衣。

对一些遇胃液易破坏或需要在肠内释放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应包肠溶衣,为减少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或为延缓某些药物的作用,或使某些药物能定位释放,可通过适宜的制剂技术制成控制药物溶出速率的片剂。

三、仪器和材料仪器:乳钵(中号),烧杯(400ml),普通天平,电炉,搪瓷盘(31×41cm),尼龙筛(12目、14目或16目),烘箱,单冲压片机,片剂四用仪,冲头(12mm和9mm)等。

材料:乙酰水杨酸(粒状结晶),非那西丁,咖啡因,碳酸氢钠,薄荷油,淀粉,滑石粉,硬脂酸镁,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一)复方乙酰水杨酸片(复方阿司匹林片,APC片)1.处方每片用量(g)300片用量(g)乙酰水杨酸(粒状结晶)0.2268 68.04非那西丁(细粉)0.1620 48.6咖啡因(细粉)0.0350 10.5淀粉0.066 19.8淀粉浆(17%)0.088 约26.4滑石粉0.04 12.02.制法将非那西丁、咖啡因与7.8g淀粉混匀,加淀粉浆制成均匀的软材,通过14~16目筛制粒,湿粒70℃干燥,测定含水量,干粒过12~14目筛整粒。

将此颗粒与乙酰水杨酸结晶混合,加剩余的12g干淀粉和滑石粉后,充分混匀,压片(用12mm平片冲头)。

3.用途解热镇痛药。

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牙痛等。

(二)复方碳酸氢钠片(苏打明片)1.处方每片用量(g)200片用量(g)碳酸氢钠0.3 60.0薄荷油0.002 0.4淀粉0.015 3.0淀粉浆(10%)适量适量乙醇0.002 0.4硬脂酸美0.0015 0.32.制法取碳酸氢钠置乳钵中研成细粉,分次加入10%淀粉浆适量,制成干湿适宜的软材(记录淀粉浆用量)。

将软材挤过16目筛网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用12~14目筛整粒。

另取95%乙醇与薄荷油混溶,均匀喷在干颗粒上(或取出适量颗粒吸收薄荷油,再与其余颗粒拌和均匀),加入干淀粉和硬脂酸镁,置密闭容器中放置后供压片(9mm冲头)。

3.用途制酸药。

用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酸中毒,并用于使尿成碱性。

(三)单冲压片机的安装与调试单冲压片机是实验室常用的小型压片机械,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其安装与调试过程如下:首先装好下冲头,旋紧下冲固定螺丝。

旋动片重调节器,使下冲在较低的部位。

再将模圈装入模板,旋紧模圈固定螺丝,然后仔细的将模板固定在机座上(冲头的周边锋利部位容易因碰撞而损坏,故在整个装拆过程中都应小心)。

调节出片调节器,使下冲头上升到恰与模圈相齐平。

再装上冲并旋紧上冲固定螺丝,转动压力调节器,使上冲处在压力低的部位,缓慢地用手摇转压片机的转轮使上冲逐渐下降,观察其是否正好在冲模的中心位置。

如不在中心位置,应上升上冲头(不得将上冲头强制地冲入模孔,更不应使上下冲相撞),稍微松动一点模板固定螺丝,移动模板位置直至上冲头恰在模圈模孔的中心位置。

旋紧固定螺丝,装好饲料靴和加料斗,并加入颗粒。

用手转动转轮,如感到不易转动时,不得用力硬转,应小心倒转少许,然后旋动压力调节器使之适当上升减小压力。

称其平均片重,调节片重调节器,使压出的片重与应压片重相等,同时调节压力调节器,使压出的片剂有一定的硬度。

在上述一切操作均较顺利后,开动电动机进行试压,检查片重和崩解时间,达到要求后方可正式压片。

压片机有一定转向,不得反向运转,否则将会损坏机件。

单冲压片机压制的片剂硬度不高,切记为提高硬度而盲目增加压力,在过高压力下,压力调节器中心活动螺杆很容易弯曲损坏。

压片机的保养压片完毕后,用毛刷刷去药粉,用废纱头揩拭机件,使压片机干燥清洁,最后加好润滑油。

下次使用前仍应用手缓缓转动转轮,仔细观察压片机是否有故障,当一切正常后,方可开启使用。

若需拆卸时,拆下的次序与安装次序恰好相反。

(四)干颗粒含水量测定干颗粒的含水量对片剂成型及质量均有很大影响,通常所含水分为1~3%。

本实验用红外线水分快速测定仪测定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干颗粒含水量。

操作方法如下:取10g砝码置测定仪试料盘中,调节天平使指针为零,取下砝码,将称重的干颗粒样品(5~10g)放在试料盘内,并加入适宜砝码使总重为10g,此时测定仪显示值应为零。

摊匀颗粒,开启红外线灯和天平,加热干燥15~30分钟,待天平指示值基本稳定时,记录重量,计算干颗粒含水量。

(五)片剂质量检查1.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以免在包装贮运过程中发生碎片。

2.重量差异片剂重量差异的限度规定如下:平均重量0.30g以下的重量差异限度为±7.5%,0.30g以上的为±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